【相關連結】
→劉胖胖3C頻道 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lpp3cytb/
→LPComment 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lpcomment/
→劉胖胖個人 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3cbloggerlpp/
「intel筆電評價」的推薦目錄:
- 關於intel筆電評價 在 劉胖胖的3C頻道 - 新品開箱實測、科技話題討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intel筆電評價 在 3cTim哥生活日常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intel筆電評價 在 [分享] AMD筆電使用心得& 選購觀念- 看板nb-shopping 的評價
- 關於intel筆電評價 在 為什麼大家都在買intel的筆電?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intel筆電評價 在 2023筆電推薦ptt》8款高cp值筆電推薦(電競/商務/學生筆電)就 ... 的評價
- 關於intel筆電評價 在 2022intel 12代評價-電腦筆電評比推薦,精選在PTT/MOBILE01 ... 的評價
- 關於intel筆電評價 在 2022intel 12代評價-電腦筆電評比推薦,精選在PTT/MOBILE01 ... 的評價
intel筆電評價 在 3cTim哥生活日常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如果你想要一台輕量又注重隱私的商務型筆電
而且外型設計俐落時尚的話
這台筆電推薦給你們!
Powered by 8th Generation Intel® Core™ i5 processor
了解更多https://www.lenovo.com/tw/zh/pc/
加入頻道會員⬇︎
http://bit.ly/2LoUuox
訂閱3cTim哥頻道⬇︎
http://bit.ly/2MgPy4H
訂閱Tim嫂頻道⬇︎
http://bit.ly/2PEnHMZ
訂閱Jade Lin林瑋婕頻道⬇︎
http://bit.ly/2D2YK8O
訂閱曾智希Simba頻道⬇︎
http://bit.ly/2NkkPof
訂閱眾點旅人頻道⬇︎
http://bit.ly/2QaY1vS
想知道更多3C第一手資訊?⬇
【3cTim哥趨勢預測 系列】http://bit.ly/31y57M6
【Apple 蘋果每月一爆 系列】http://bit.ly/2KPzdEd
跟Tim哥學3C小技巧⬇
【Apple蘋果小技巧 系列】http://bit.ly/2NXsIyP
【Android安卓小技巧 系列】http://bit.ly/2LE4kWy
觀看3cTim哥Apple系列影片⬇
【Apple蘋果開箱】http://bit.ly/2LE4M6R
【Apple iPhone 系列】http://bit.ly/2Z6NwsO
【Apple iPad 系列】http://bit.ly/303gknn
【Apple Mac 系列】http://bit.ly/2N5Fkqo
【Apple Watch 系列】http://bit.ly/304F5jc
【Apple其他產品 系列】http://bit.ly/2MioZiN
觀看3cTim哥Android系列影片⬇
【Android安卓高階旗艦機 系列】http://bit.ly/2LDGSZx
【Android安卓中階手機 系列】http://bit.ly/2Z1Y4JP
【Android安卓萬元以下手機 系列】http://bit.ly/2z5qF6l
觀看3cTim哥開箱影片⬇
【3cTim哥家電開箱】http://bit.ly/2v49Uai
【3cTim哥電腦開箱】http://bit.ly/2n0UM8Z
追蹤3cTim哥即時動態⬇︎
instagram☛http://bit.ly/2HCZ52j
facebook☛http://bit.ly/2JyOGGK
TIM X OLI 🛍️ 3C購物
官方網站▶️ https://goo.gl/jW7cny
Line@:@fly1064x (不定期電商優惠)
App Store▶️ https://goo.gl/67foDK
Google PlayStore▶️ https://goo.gl/l6B5Zp
*圖片內容截取自Google搜尋網站
**音樂與音效取自Youtube及Youtube音樂庫
#筆電挑選 #聯想筆電 #筆電推薦
intel筆電評價 在 為什麼大家都在買intel的筆電?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為什麼大家都在買intel的筆電? - 想說大家買筆電是不是都不太看效能的?感覺AMD把INTEL壓在地上磨擦但大家還是在挑INTEL還是AMD用起來有什麼毛病嗎? ... <看更多>
intel筆電評價 在 2023筆電推薦ptt》8款高cp值筆電推薦(電競/商務/學生筆電)就 ... 的推薦與評價
在這裡依武媽幫大家彙整出ptt/dcard,8款高cp值人氣筆電推薦,並將各類型筆電 ... dcard網友2評價:Asus Vivobook 以輕薄機種而言算不錯,且搭載Intel 12代處理器, ... ... <看更多>
intel筆電評價 在 [分享] AMD筆電使用心得& 選購觀念- 看板nb-shopping 的推薦與評價
醜話先說在前頭 看到ID或是敏感資訊就想黑的 就出去 放過彼此 不要浪費時間 0.<
有空的朋友 可以先去看看我過去發的文章 關於散熱 硬碟 螢幕 定位 都有很詳細的解釋
版主如果覺得不錯忘記m也可以補一下XD
最近也是忙到一個昏天暗地 沒什麼完整的時間來寫文章 所以跑分調校的結果一直沒上來
但是真的也是欠夠久了 最近也真的有被氣到^^
首先放張圖鎮樓 機械革命 S2 Air 真實帶溫度功耗跑分(4541cb 最高溫88度)
由於原廠功耗設定65W(5s)->60W(30~36s)->54W(long term) 跑分之前跟大家分享過了
R20 大概在4200左右 環境溫度低的話可以到4300 甚至4400
基於實驗精神我也花錢去上了液金(來~ 幫你們highlight) 最高溫度有下降大約5~7度
不過最高溫不超過82 長時間76度左右的溫度 顯然是滿足不了我的嘿嘿
找了很多方法 包含原廠BIOS我也抓出來看過 都不能調整功耗
也想過是不是電源問題 換過PD 100W 普通19V變壓器120W(還是更高忘了) 都有
結果依然是如此 pathetic 幸好後來找到方法處理了 就先買個關子
目前短時間功耗是75W 長時間功耗70W 至於能不能拉更高呢
不行 所以極限就在這裡了 原因後面第三點解說(因為供電限制)
---------------------------------炫耀到此XD------------------------------
以下內容主要目錄
一、AMD到底能不能買? 風險在哪裡?
二、遊戲機文書機怎麼選 繪圖剪輯機一定要有繪圖卡嗎
三、機器定位差異 與散熱限制與瓶頸
四、正確使用觀念與壽命維護
五、雜談
一、AMD到底能不能買? 風險在哪裡?
首先 很多人 尤其是最近因為有新需求才來爬文的人 關於AMD都會有一個共同的問題
到底能不能買?
我的答案是 看情況。 結論可以直接往下拉
舉例來說 我自己的用途 主要是在機械繪圖方面 畫個板金 車架 小零件 軟體為SW Creo
跑跑模擬的固體力學(受力分析) 流體力學(外流場) 熱傳問題
以後者模擬來說 CAE軟體在做的事情就是求解 基本上就是算矩陣 最大量的那種
這樣的需求下 基本上就是看算力 類似如matlab等工具
可以參考 NBC的天梯表 (*註1 NBC算是最有公信力 當然 也就參考w 詳情請看雜談)
我之前隨身帶著的機器是當年商務神機 - R30 升級CPU至4702MQ 16GRAM 500G SSD 1.5kg
一樣是沒有顯卡的機器(目前大部分模擬軟體除非自己寫求解器 否則多半是不支援顯卡)
對照起來的算力大約差3~4倍 用起來就是一樣的迭代次數(運算次數) 時間僅1/3
這樣的價值在哪裡呢? 原本須要離開1小時的東西 20分鐘就跑完了
修改與驗證流程變得更加快速 這就是價值 時間是寶貴的 專業的時間更寶貴
這當然歸功於強大的算力與優良的溫度控制
---歇口氣 下面講繪圖---
不過在繪圖上 他的缺點就很明顯的出來了
當然優點就是真的超順 不插電可以開大型組合 大量複製 還可以跑模擬
首先我遇到的問題是 成形的問題 這我相信有在使用的人都會很頭痛
原先在4702MQ畫好的檔案 用這台4800H打開 一樣的版本 regenarate(再生重算)後
跳出錯誤訊息 一般沒有經驗的人可能比較難理解問題在哪裡
繪圖軟體一般都會有特徵 比如點 線 面 實體 畫好存好檔的cad表示都算完了沒有問題
重新開會錯誤的是什麼意思呢? 算出不一樣的結果
原先 我以為 是AMD浮點精度高 所以原本intel給過的 他不給過 又或是內顯驅動問題
但 請教資工系同學幫我問博班 表示是rdrand的時序可能有問題 查到的相關資料請看註2
或是有人知道確切原因願意幫我看看的也可以 不過我也不是做CPU的(攤手
另一個問題(對 其實AMD問題不少) 我在畫圖的時候 偶爾會遇到視窗凍結
也就是可能某個角度或是下完指令後 沒有更新 拖拉縮放都沒有用
但是軟體沒有當掉哦 切換視窗再切回來 就好了 我估計也是AMD內顯的bug
總之 這是第一個風險 為什麼他是風險? 首先微代碼問題有機會透過更新解決
再來就是不同軟體的定義也不相同 creo可能就比較沒有這類問題(向量式定義)
再者 我後來的圖面其實也是沒有問題的 至少這台機器畫好後沒有出現再開錯誤的問題
說明風險在於 如果要進行加工 更換設備後都要進行確認 軟體也是一樣 我想這是常識
PS
有聽過例子是早期AMD精度高的關係 有人換了機器後 用I+N的機器 遇到精度高的地方
對方工廠有打電話來確認是不是有問題 工程師沒有想清楚就做下去了
整批料被切開報廢 老闆就跟他說明天不用來了 (沒有叫他賠其實不錯了XD
----繼續談風險----
那什麼是第二個風險呢 熱通量不足
答案在AMD本身的7nm製程及架構問題 之前放過的X光圖
以及功能區解析
其實可以看到是非常的緊湊 AMD在架構神的帶領下 把IO拉出來
但同時7nm面積變小 也沒有分散開來的狀況下 能夠進行熱傳的面積就相當小
熱傳學就跟你說 單位面積的熱跟k(導熱係數)及溫度梯度(溫差)有關
但乘上總面積後 才是真實通過該截面的總熱量
這也是為什麼intel Nvidia高效能晶片其實都滿大的其中一個原因
總發熱看起來一樣的情況下 面積減半 k不變 需要的溫差就加倍 否則就要用更好的散熱膏
這也是為什麼清一色都用高導熱的散熱膏(S2 Air原廠用信越7921) 也塗得很薄
而高溫導致的散熱膏矽油揮發也會更快 7921就是屬於比較乾 泥狀的散熱膏
這是物理的瓶頸 這也是為什麼ASUS intel 都導入液態金屬的原因
但 AMD的圖片也給大家看過了 旁邊一堆排組 只要短路後果不堪設想
---------最後一個風險-----------
AMD最後一個風險 也是最嚴重的風險 就是記憶體頻寬不足 及記憶體定址衝突藍屏
先前燒機測試就有提到雙燒的時候 異常的卡頓 就是因為記憶體頻寬被塞滿
所以沒有獨顯的機器 在CPU高負載的情況下就容易造成卡頓
就算有獨顯 算圖後要丟給內顯做輸出 也是需要吃頻寬 刷新率越高 占用頻寬就越大
這也是為什麼記憶體對AMD的影響真的非常明顯 也不是螢幕刷新率越高越好
基本上時脈沒有3200雙通道(兩倍)的 效能都不能保證
這也造成了許多大作 (後面說明遊戲軟體) 其實在AMD平台上偶遇卡頓的機會很高
*之前開箱過的小新 furmark燒起來不卡頓其實就是這個原因 自帶MX350
內顯不運算就不會去占用頻寬 雖然vega跑分有MX150~250的效能 但實際體驗不會一樣
其次由於AMD的BUG 導致記憶體高占用 CPU高負載下容易藍屏 就是因為定址衝突
這也是筆電為了省電 做內顯的代價 當初intel也花了5年才完全解決 才有現在好用的內顯
所以中國初期論壇非常多的機器在藍屏 很多人以為是機器不好 其實很多應該都是定址衝突
解決方案
1.最好挑沒有內顯的CPU 也就是桌機U (PS目前能放上筆電是藍天的專利
台灣看得到的模具是CJS MX750/756系列 散熱很豪華 價格也不錯 但超級重XDD
2.更高時脈的記憶體 4800H看起來只有支援3200 等之後有更高的DDR4我會找來試試看
或是等zen3架構出來 也有DDR5問世時 那會是另一個世界
-------------我是結論-----------
如果有風險考量 或是不想忍受AMD的架構限制導致使用體驗不好 就是intel + 好獨顯
目前的intel還有時脈優勢 在多核支援度差的情況 intel 10nm效能是OK的 穩定性完勝
單純的計算 跑模擬等 或是可以忍受/可以解決/可以等bug修復的 可以用AMD 真的香
*這邊提一個觀念 所謂風險不是完全0風險才可以 重點在於可控可預期
而風險是成本的一部分 所以很多的風險只是妥協的結果 工程沒有100%的東西
二、遊戲機文書機怎麼選 繪圖剪輯機一定要有繪圖卡嗎?
首先各大組件 CPU RAM SSD 顯卡 螢幕 電池
遊戲機一定是先看 GPU>CPU>RAM>SSD
一般遊戲軟體打開後 素材會從硬碟讀入記憶體 再丟給顯卡做運算
所以 顯卡算不出來 就沒有FPS (VRAM則是貼圖多的時候 渲染暫存用的 看遊戲需求)
CPU則是容易拖累顯卡無法正常發揮 但目前i7效能也都過剩 所以遊戲未必要AMD
記憶體部分說了 如果不夠大 就會頻繁從硬碟寫入 兩者速度大概差一個數量級(10倍)
同理 如果記憶體夠快 顯卡還沒吃滿的情況下 記憶體時脈越高 頻寬越大 FPS也會越高
遊戲最不需要的就是SSD 因為記憶體基本上夠大 讀入後也跟硬碟沒關係
不過現在SSD便宜 玩遊戲就是要爽 還要等半天 上SSD 合理XD
所以2060+i5跟1650ti+i7 不用想 一定是前者 實際上遊戲而言現在i5等級也夠了
當然 能不能發揮效能 也很關鍵 看得到吃不到的規格 就是冤大頭^^
文書機部分 基本上CPU>RAM>SSD
CPU部分有些人可能覺得隨便挑 反正文書都吃不滿
這觀念不太對 現在網頁比如FB IG YAHOO 用到大量的語法 其實都會造成CPU高負載
再來就是硬解的問題 比如N4100就是一個很爛的CPU 算力大概三代i5m 但是他支援4K硬解
造就看影片的時候 人家可能四代i7滿載 N4100功耗看起來就很悠閒
平常追劇打報告也夠用了 還有保固 甚至有些準系統小桌機 千元出頭免風扇都有
溫度不高 壽命長 省電愛地球 相較起來買二手i5m價格沒有太大意義 還有老化問題
同樣的 記憶體也占用很多 尤其現在WIN10為了優化使用體驗 背景占用算非常的多
這是一小部分AMD機器頓挫的原因 記憶體吃滿了 頻寬也不夠 自然就卡頓
即使文書機 8GB都是基本 我可以說 標配4G的機器都是垃圾 最高8G 垃圾中的垃圾
最後就是SSD 我想這個不用做太多說明 不知道好在哪裡的 就是沒體驗過 去看看就知道
除了開機變快 開軟體變快 其實一般操作也會有顯著提升 而文書最大瓶頸往往在硬碟
好的硬碟跟螢幕 帶來的使用體驗都是最直接的 文書機 商務機 是最適合SSD的
-----------------------------------------------------------------------
最後繪圖機(剪輯同理 剪輯主要看CPU跟RAM 預覽&輸出看顯卡算力)
基本上繪圖卡決定非常多事情 當然還是要看軟體 我知道的就是creo差異比SW大非常多
繪圖卡影響的層面主要當然還是在流暢度 先不提部分軟體只認繪圖卡驅動
opengl的支援度 核心數 頻寬 算力 都比遊戲卡好 再加上也不用額外設定強制用顯卡
光是貼圖 特徵品質(線 面 體)就有非常大的差異 當然如果要渲染 獨顯算力就好過內顯
這篇講得不錯 可以參考 預算有限的人 其實遊戲卡1660ti跟內顯畫起來不會有太大差異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860897
我想強調的還是初衷 找到適合自己的機器 或許繪圖卡貴
但是花得起的情況下 節省下來的時間成本 就是對自己專業的最大加分
--------------------------------------------------------------
螢幕部分 除了色域 色深 亮度 刷新率 視角 鏡面霧面可以參考我三年半前的文章(註3
這邊拿刷新率補充 高刷新率對眼睛相對會舒服 PWM跟DC調光各有優勢 這個要看廠商設定
不要跟我說FPS都不到120用什麼144hz 那就是沒看過144的螢幕
fps只是說一秒中有幾幀 但沒跟你保證是均勻分布
越高刷新率就越有機會重疊在同一個frame上 公因數的概念應該很好理解
至於電池部分 我認為文書機就是要長待機 效能機就不能期待 這部分放到定位講
三、機器定位差異 與散熱限制與瓶頸
關於機器定位 我四年前的文章就提過了(註4) 現在基本上一樣 還有一篇V5-573G有提到
原則上就是不要看到規格就高潮 看機器不看品牌 實力說話 拆機測試結果最準
比如華碩G14 雖然配4900HS 理論上在AMD定位 是比4800H高的 但功耗限制是物理定律
限縮在35W~45W 效能就是慘
https://forum.gamer.com.tw/C.php?bsn=60030&snA=549356
https://news.xfastest.com/review/review-01/78367/asus-rog-zephyrus-g14/
多核3800 另一台接近4200但沒有功耗 應該是 解到54W的機器 趕快看看手上的機器^^
這台是我自己的機器 文章一開始放過的 4541cb 吃到最高75W 長時間70W
沒有對比沒有傷害 10700(桌機) 要吃到180W才有 4819cb
這顯示什麼呢? 除了7nm先進製程以及架構帶來的優勢 機器的解熱能力也很重要
而目前我也發了兩篇文章(註5) 四五年前的事情了 有些內容可能有誤植 但原則是對的
我也不是要說G14就是垃圾 他的確是一個妥協後的產品
1.6公斤的重量 有35W的AMD+65W的2060MaxQ 76Wh的電池 很明顯他並不是要提供效能
https://nb.zol.com.cn/743/7432297.html
基本上效能機看到出風口吹螢幕的都不用看了 傷害螢幕壽命不說 也會讓散熱效果變差
76wh的電池理論上要有10~12小時左右的續航力 自己看看EC好不好囉
(題外話 日系EC真的強 待機超長 R30用66Wh 標壓i7還有10小時續航)
所以綜合來看這台機器的定位其實更像是文書機^^ 偶爾可以提供消遣跑跑遊戲
文書機需要的不是逆天的效能 不用跑分超高 他需要的是好攜帶 待機長
光是RTX2060 MaxQ市面上看的到的版本 65 ~ 115W都有 效能差距顯著
可能會想說那為什麼華碩不放115W的版本 還是定位問題
開發階段PM可能就是要求我要做輕薄要酷炫 不用做什麼效能反正一般人看不懂
那實際上要做到115W解熱能力的 重量就會有增加 這是物理定律 這是熱傳 熱力學
或許有新材料出現 可以處理這樣的問題 否則就是在有限的空間內處理
蛟龍P目前極限超過150W的解熱能力 帶來的就是2.4kg的重量(一部分是因為塑膠機殼)
抑或是CJS RZ988 捷元15R 17R MSI P65 GS66 GF65 都一樣 因為輕薄有它的代價
或許有人會說阿均熱板很棒啊 雷蛇那個方案 不是不錯嗎
對 測試起來跑分很好看 問題是輕薄的機器空間有限 均熱板也變薄的情況下
內部壓力大 容易就造成均熱板變形(材料力學) 也就失去功能 這已經有案例了
S2 Air 雖然有75W的解熱能力 但是電池為了空間的確太小 46WH左右帶來8hr的續航力
但對我來說 輕薄 效能可以發揮 續航力足夠 記憶體可擴充到64G 當然是最適合我的
它的定位不像是文書機 而更像是強力的商務(完整IO+PD) 隨身效能機
好比我也很不爽一堆機器的CPU溫度超高 主要原因當然是廠商故意 測試階段就會知道了
不過相比起來 遊戲機的定位就是優先讓顯卡散熱 壽命也是一樣 其實CPU非常耐熱
反而來說 一堆商務機做不到好的功耗管理 機器熱壽命就短 電子零件怕熱這應該是常識
而maxq的意義就是尋找最佳能耗比的點 大家可以看到非常多的功耗可以給工程師選擇
同樣的AMD CPU只能發揮到35W或許就認為這樣是最佳能耗點了
看看10700那個悲催的能耗比 180W可以跑三台4800H了 我希望這是一個正確的認知
而不是拿個輕薄機狂操 到最後機器故障率高 風扇高轉容易壞 才來怪廠商 (攤手)
這邊再分享一張 MSI modern 14 4500U 原廠R20跑分 2499cb 功耗34W左右 沒有過熱
那我想可以多想一下定位 跟自己需求怎麼選
我認為有能力選比較貴的機器固然是能力差異 很OK 但是或許也可以考慮可行的方案
至於很多人在意要不要花這麼多錢 "買這麼好?" 我是認為該花30K只花20K那就是丟水裡
---------定位小結&散熱限制------------------
除了開頭我提過的熱通量問題 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在於供電的溫度
一般供電就是電晶體 電容 電感 其實最快壞的就是電晶體 因為電流相當大
以我自己的機器來說 監控都會吃到70A以上 這樣電流帶來的發熱量 如果沒有及時解除
無論是礙於物理限制或是沒有處理 都會造成供電不穩
定性描述來說 電磁效應 高溫下容易消磁 電感電容超過工作溫度後 就會失效
電容甚至可能會因此直接故障(不過目前固態或是鉭電容耐溫都很高 就是加速老化)
--為什麼我的機器極限就是75W--
我自己的機器有沒有嘗試過推上更高的瓦數? 有 我有想推到80W過
但大概運行幾秒後會被限流到60W 有幾次測試甚至直接藍屏差點涼涼XDD
研究後發現原因就是在這 供電問題 所以目前設定是最好的
應該不難發現一般機器顯卡供電散熱都會特別處理 CPU不一定
所以為什麼我很早之前就提過 應該是天選的散熱配置要小心 實際上中國也有慘案
因為散熱器沒有處理供電的散熱問題 溫度到了 效能就限制
同樣的 我付出了近15W的代價 換來只有200cb的提升 大概5% 但對機器負擔變大
我認為這就自己評估即可 如同顯卡有maxq CPU也會有maxq 透過工具調整電壓 限功耗
讓機器在合用又最舒服的狀態下才是最好的 兼顧壽命 與使用體驗(不撞牆卡頓不吵)
這就是前面說 或許遊戲機CPU溫度高 但其實是可以處理的 也應該要處理
一般常見的10210U 10510U 甜蜜點大概在25W 拉上去沒太大意義 不如上10710U或 H標壓
同樣的 我自己的倍思100W PD變壓器 這樣的體積就不是用來長時間高負載使用
但它的確提供給我相當便捷的攜帶性(輕巧) 快速的充電實力(一小時不到充滿)
四、正確的使用觀念與維護
首先很多人都會覺得我機器拿到我就用嘛 掛了有原廠扛
我想說 顯然不是 使用習慣佔整個機器壽命非常大的一部分 汽機車也是如此
激烈的操駕 懸吊的調校 都會有影響 透過嘗試了解 就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模式
同樣的 3C產品也要調整才能使用 除了灌軟體外 我認為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去調整
如同前面說到的 為了有最好的能耗比 舒適的使用體驗 一味追極限效能未必有意義
比如電池續航很大一部分吃CPU跟螢幕 能不能調整? 如果散熱壓力小了 風扇耗電也會變小
而五年前我就提過 機器是要清潔保養的 可以看我文章 有恐怖照片XD
因為物理限制 風扇跟空氣摩擦就會帶電 空氣中一定有灰塵 自然就會累積
不及時處理很有可能機器就過熱甚至風扇損壞
CPU其實不太會熱死 因為工作上限大概135度 大部分廠商保留裕度 在95~105甚至85度
而通電造成的老化大約要40年才會少10% 但過熱降頻起碼20%甚至50%都看過
而輕薄機自然就需要更注意這類問題 散熱膏硬化 灰塵累積都有影響
舉例來說 液金照我這樣的高效能使用 其實6~8個月就要看看有沒有結晶 風扇有沒有積塵
有養寵物(毛髮) 機器放寢室的(棉絮) 抽菸的(焦油煙灰) 工地的(粉塵)
當然都要更注意 機器是要保養而不是用就好了
如同大家很擔心的非台灣購機的保固問題 說真的 消費型電子良率大概就97%
意思就是100台會有3台機王 能怎麼辦? 多扶老太太過馬路不要騙人不要造口業
畢竟不像汽車產業會死人要求99.9999%的良率 這也是為什麼電池之類的安全問題很嚴重
而大部分的機器 買來半年內不故障 過保前要有硬體故障的機率真的很低
大部分的故障都是軟體層面 或是單一零組件比如RAM SSD 網卡故障
這當然跟使用習慣都有關係 我想說的是用維護取代維修 自己做不來可以請人做
而機器過了三年 目前硬體設計 基本上都會故障(計畫性汰舊)
比如PCH 一堆機器不做散熱 這是intel 建議不要散熱的哦^^
如果機器都沒有在保養 第四年還買二手真的很勇敢 這是事實
另外一個例子就是SSD壽命 五年前我也寫過(註6
SSD大原則簡而言之就是不要塞太滿 HDD該淘汰要淘汰(又熱又重又怕震 雲端備份才重要)
最近遇到一位朋友的朋友 因為工作關係 要處理大量大型報表 (知名超商經理
也沒有做好空間管理 (256GSSD 9X% 2THDD不到1%) 出現卡頓 剛好看到香香機
他朋友來問我推不推 我給他code01做參考 (原本用GL63-8750H 顯卡根本沒用 機器太重)
但是實際了解發現 RAM也沒吃滿(24G) CPU一般文書就9X度 判斷跟他說散熱膏要換
原先卡頓也有檢查驅動問題 但是發現重灌完也會藍屏 過陣子就抓不到SSD了
就是很典型的SSD使用不良 換了一個黑標500G 順得跟鬼一樣 換了液金降電壓 風扇超安靜
我也跟他說 儲存型文件(數百MB的報表)應該放HDD 也幫他做了使用者轉移跟路徑設定
當然可以靠北我這樣開機要進桌面比較慢 開檔案比較慢 但是合他需求
除了不用擔心檔案跟系統一起往生外(雖然他本來就都有雲端 但重建很麻煩)
他也不用為了日漸肥大的C槽煩惱 像極了中年發福(欸
我想有非常多例子都在凸顯 良好使用習慣、調整與維護、找到合用的工具的重要性
五、雜談
夜深了(我12.不到開始寫的QQ) 發點牢騷
誠如大家所知道的我最近換了新機器 機械革命 S2 Air (然後我的R30就掛了哈哈哈QQ
我不斷地提起的原因 也不是要幫機械革命打廣告 而是告訴其他人 有這樣的機器存在
實際上原先看的機器其實是比較大眾品牌的小新 這台S2是已經付款後的驚鴻一瞥
快速的查閱了資料後這應該就是我要的機器 義無反顧地冒著現虧200以上的風險刷下去了
現在回想起來也是很刺激 我也就普通學生 這樣的開銷其實是很大的 幸好結果是不錯的
追根究柢細想 無論是當時一心想趁著618撿便宜 或是對中國品牌的不熟悉
甚至是當時AMD資訊模糊 近乎謠言的資訊在網路上飛揚
差點害我與這麼一台好機器好模具錯過
錯過 多少人生命中的悔恨源自於它 多少錯誤的決定 在早知道的嘆息裡
化作成長中那顆無奈的墊腳石
整件事情從原先不以為意到越想越不對勁
原本應該是相當簡單的定位 規格 效能 價格 等等比較後 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奈何連我算是對筆電知識相當有自信的人 也險些栽在了將就(小新pro記憶體無法擴充)
十幾年前網際網路的發達 一句世界是平的人人朗朗上口
但 世界真的因此平了嗎? 或是說 足夠平嗎?
多少的資訊藏在錯誤資訊的掩蓋 縱使google再強大 想要找到正確關鍵字卻像在丟骰子
我認為 資訊沒有良好的串連與驗證的機會 就是主要問題所在
資訊爆炸沒有錯 但雜訊也非常多 大部分的人要找到需要的資訊是相當費力困難
就連NBC 豬王等知名測評都是 廠商要求不可以帶功耗溫度 有能力做到高分也不承認
或是機器沒有墊高 冷氣開超強之類的 媒體機體質特好這應該大家都有感覺
NBC很多機器的內文都很模糊 模擬兩可 每一台都8X分就沒有意義了
終究還是要一段一段細看 那為什麼要這樣子寫?
也剛好有這次的機會 我也才能夠看到兩岸機器的價格 差異如此之大
無奈但這就是現實 市場決定價格 消費者不爭氣 不能怪廠商大小眼只給垃圾
而現在要從其他國家買東西進口也算是相當的容易了 價格的差異 選擇的多樣性
除了我自己買的機器 傳奇 G14 討論度也非常的高 我認為這樣很好
但是客觀公正詳細的測試卻相當少 就連基本的保固資訊也是眾說紛紜
同樣的事情我想不只是在筆電其他3C如投影機 變壓器 小風扇 甚至是傳輸線
更小一點 膠墊 螺絲 都是如此
但我堅信 凝聚眾人的力量 一定比單打獨鬥來的強
知識就是力量 群眾的知識更是銳不可當 廠商無法漠視的聲音
五年前我開始接觸更為深入的筆電硬體知識時 一樣的信念至今依然
我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機器 用的開心愉快
但我看的機器越多 似乎無力感也越重 漸漸這股熱情的火光也越來越微弱黯淡
五年前在成大物理開始 是一個開端 當初也是因緣際會幫友人整理老機器
還記得跑去台南北門買了一組32合1的螺絲起子與MX4散熱膏
從那之後也深刻認識到品質的好壞相當重要 價格不該是唯一考量的因素
甚至看似簡單的貼膜都也有其專業的眉角 (自己買來貼了兩次還是一堆氣泡XD
至今陸陸續續也經手過200台以上的機器了 中間也遇到各式各樣的人 還有垃圾
數量或許不多 但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對專業的認識有了更深的體會
我認為人是需要成就感的 如果一直都抑鬱不得志
我想真正能堅持下去的人也不多 枉費了對專業領域的興趣與一片熱忱 這是相當可惜的
我也是剛好何其有幸有這樣的契機 讓我有機會去真的比較深入的了解筆電相關的知識
累積相關的實作經驗 檢驗與突破的能量
也能用興趣換點生活費與學費 最重要的是能從中發掘自己喜歡的領域
也是這樣才讓我回台北重考台大機械 繼續探索 甚至發掘培養別的興趣專長
說實話多走了三年的路並不冤枉 人生很長 而有些事情彷彿冥冥中注定
但多少也會覺得有點可惜 因為時間是最寶貴的
而又有多少人跟我一樣走了彎路 又多少人仍在彎路上踽踽而行
就在六月份 搭著AMD YES的風潮 運用之前的經驗與查詢能力
對於自己的處理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把握下 果斷購入新機 事實上那時候我的R30是還沒壞的
已經超過五年了 剛好暑假比較有空 也有了這樣的契機 我想這也是冥冥中註定
最近似乎有一點找回當初想要改變世界的想法跟那種希望
在蒐集了一些資訊與跟人討論過一些想法後 起心動念想真的去嘗試看看
拿我自己做例子希望可以幫助更多人實現他們自己的專業價值
五年前開始 我曾經也會像今天一樣 花費數個小時就是回信給版友相關的問題
也嘗試寫點東西 現在看來確實是十足珍貴 而又回到這個起點
中間也跟很多人見證了一些事情 品牌的興衰等等
或許跨境購物有其他的風險 機器也不是拿到手就可以馬上使用(繁中化
但好機器不該被埋沒 人的價值也不該輸給將就
打個比方 今天如果台灣10個人買機械革命跟1000個人買機械革命 我想結果會截然不同
而我也堅信 只有當資訊流通的更加順暢(包含能消除錯誤的雜訊)
消費者才有更多更好的選擇 比如modern 14我也發出過質疑
這什麼爛機器 怎麼這麼垃圾 配個45%螢幕 USB2.0沒有PD HDMI 1.4??
不過它的價格的確是目前AMD台灣機種價格最低 同級效能最好
或許大家都能有正確認知下 螢幕 USB PD 的升級成本 轉嫁給消費者時
大家可以欣然接受這是無可厚非的事實 而不是想用麥當勞價格比王品牛排
五六年前我就說過 消費者不教育 素質不提升 永遠就只有爛機器
如同資訊展還可以看到某些經銷商背心還看得到vista
我想大概也在用十年前的話術繼續騙吧
或許也是一種使命 前一篇開箱我所發出的感嘆 也讓我認為我應該身先士卒
買回來後的嘗試 測試 挑戰 應用 紀錄 驗證 我覺得這才是該做的事情 也給大家一個參考
我希望藉由一個公眾平台 去分享 去揭露 去驗證 透過群體消費者力量 達成多贏的局面
消費者可以買到品質優良 價格實惠 功能合用的產品
專業人才有一個舞台可以一展長才與大家分享
有興趣想深入學習的人也可以有個平台參考 (包含各領域的內容)
對一般消費者可以很簡單的根據需求 快速獲得正確資訊 並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產品及服務
一個人的力量或許很渺小 但人類可以合作 凝聚力量 而這需要很多人的投入與貢獻
筆電 WIN系統 機械 數理的內容或許我可以貢獻微薄之力
但其他比如生化檢驗 電磁偵測 就不是我能夠信手拈來的了
歡迎有興趣的人可以站內我 也歡迎針對文章內容 理性指教 感恩
註解
1.https://www.notebookcheck.net/Mobile-Processors-Benchmark.2436.0.html
https://www.notebookcheck.net/Mobile-Graphics-Cards-Benchmark.844.0.html
https://www.notebookcheck.net/Computer-Games-NB-Graphics-Cards.13849.0.html
2.https://www.chainnews.com/zh-hant/articles/984058888332.htm
3.https://www.ptt.cc/bbs/nb-shopping/M.1483807437.A.216.html
4.https://www.ptt.cc/bbs/nb-shopping/M.1471405600.A.971.html
5.https://www.ptt.cc/bbs/nb-shopping/M.1450499197.A.888.html
https://www.ptt.cc/bbs/nb-shopping/M.1463968314.A.3B0.html
6.https://www.ptt.cc/bbs/nb-shopping/M.1448108358.A.EAD.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00.210.24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b-shopping/M.1597091877.A.3E4.html
文章非常長 我打了快5小時 希望對的人可以好好看完 已經很久沒這樣了XD
8/11午更
感謝大家的回響 希望還是理性的人佔多數
前幾天才知道原來我也是被某群人針對ㄏㄏ 反正m01怎麼淪陷我不管 我就在這裡
其實廠商有自己的成本壓力 我完全同意 如果什麼都要做到100分
那就是一般人買不起的apple 我自己接觸過就知道macbook就是一分錢一分貨又很少妥協
問題在於 我如果是消費者 我也能理解廠商做到80分的情況下 我總該知道是少哪20%吧
問題不在妥協 工程問題就是無數妥協的結果 整合性越高 妥協越多
問題在於廠商揭露多少事實給消費者? 70分的機器硬要說有到80分 然後賣90分的價格
最近我也在調適一些堅持 如果什麼都要做到100% 時間成本真的太高了 工程問題不是這樣
中國市場就是極端競爭的結果 比價格比服務 要說假話很快就會被踢爆 藏不住
ASUS液金現在中國服務點都有能力現場處理 台灣都要後送ㄎㄎ 不知道又要弄壞幾台
聯合網軍 行銷公司 不去學好自己的東西 做好該做的事 這些人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不過我認為如果有廠商出這樣定位的機器 應該會很有意思 36wh 3~4hr續航 效能很好
實際上多少電流就是供電設計決定 幾相供電 有沒有散熱 用什麼料 寫電流比較好
QC這是出廠基本 定價就可以窺知一二 我不是PM也不是代工廠 不確定的數字我沒辦法瞎掰
我內文應該是寫 筆電是工程問題 都要妥協 問題在妥協的方向影響定位
測試的結果我相信看得懂的就看得懂 我是買了 測了
用我的名字說 我認為可以 但有這些問題要注意 就是揭露資訊
不是每個人都是學生 換句話說也不是每個人都是噁心資本社會的中年人吧
何況我相信我現在能力的時間價值應該是比一堆人高非常多 我現在願意做是因為我還願意
就好像我說modern 14的costdown也是為了廠商要生存 大廠有大廠的員工要養 小廠也是
小廠要生存不可能去拚一樣的成本價格 我想這很容易理解
一樣也是100分的問題 這篇文章應該是有達到我自己的標準 但不是100分
想想也合理 八卦版一堆網軍 PC蝦更多 反正大家睜大眼睛
所以真的香的機器最好是沒有內顯的 我想這很好理解
目前台灣只有CJS有 但售後大家可以自己斟酌 中國倒是很精采XD
就好像你可能沒聽過一堆豪車的品牌是一樣的 眼界問題
有矛盾的地方你可以回文 我歡迎 如果你要吵架的 我也不會太客氣
我也說過很多次了 我心目中ASUS就是垃圾 有些人又喜歡力推 只好平衡一下囉^^
ㄏ我還是要說 學長一堆都是垃圾 哪裡都一樣 早幾年入學不代表就比較優秀
這個我在台大也公開說過了 因為學長的學長做的東西也是垃圾
開口閉口學長的人 大概也只有年紀可以拿來顯擺 我國中就很看不起學長學弟制了
阿不是針對你哦 我觀念一直都是這樣 實力說話
你可以去了解一下京東退換貨政策 我願意買也是因為京東官方是可以提供協助的
台大一堆教授在誤人子弟 自尊心又高的要死 不會比較好 都是躲在學界的窩X廢
早期的機器很多很不錯 而且原廠跳出來作客制化 其實我很支持 只能說也走偏了
原廠要不要解決 就是看消費者力度 CJS確實提供一個很好的客製化選項 但是歪掉了
我一直說的都是一分錢一分貨 有些人就是很糾結在這些東西上面
喜歡大牌我不阻止你啊 不過有些品牌濫用支持國貨新裡真的太誇張了
至於反修率我看起來比較像是賭消費者兩年內不會壞
目前消費型電子算是大家都知道的祕密啦 計畫性汰舊 越來越不耐用不是錯覺 是現實
文章我有寫了 就不要寫太清楚 某些機器的散熱哪些地方怎麼樣 都有跡可循
我認為無可厚非 廠商要生存 有些德日廠 做的東西太好 就倒閉了XDD
但是有義務告知消費者 然後產品做區隔 要耐用 不用效能的 可能就50K
不過現在網路發達 速度快也便宜 雲端備份起來 我其實比較支持50K拆兩筆25K 當消耗品
平常能保養就保養 畢竟機率就是在那邊 可以全部再看過會比較明白我的概念
汽車來舉例 有錢人當然可以買超跑買特斯拉 老百姓買頭又大家用很OK了
要期待完全不壞有可能嗎? 完全都不保養有可能嗎? 這是觀念問題
我也是笑笑 看太多了 這樣要告什麼? 主動挑釁的人怎麼還可以這麼理直氣壯阿
說實話硬要進來吵 還說很棒加油 這種稱讚我很不想接受 超噁心的欸
要輕薄你拿1.6公斤出來
那篇文章我也備份了 屁話是我再談散熱談定位談重量 你拼命說外觀 偏離主題 浪費時間
我都拿出證據了還可以是人身攻擊 好啦 被指正的確會不高興 很多人都這樣
你要在我的版面威脅我 吵來吵去的 我也不回應 大家看得很清楚
你要繼續我就請版主處理 有必要我也會尋求法律手段
我盡量避免提政治立場啦 不過我也不喜歡中國 但是不表示一無可取
光是評測資料台灣就輸慘了 中國輸台灣一大截? 我不認為 在理性角度來說 強過很多
但是我還是討厭共產黨 這是兩回事
但是這裡是筆電蝦 一直要提財金專業我是不知道可以幹嘛 或許可以解釋一下市場問題吧
掉fps我也貼測試給你看了 RAM的影響 要夠大要夠快 當然超過低標後差異不大 但是事實
顯卡要換容易還是SSD要換容易
至於你的說詞嘛w 我聽到的其他資訊不是這樣子餒XD
反正 公開討論我覺得沒關係 用詞大家就自己注意點 我講話也是常常TM來NM去的
我文章也寫了 最近一些在問繪圖剪片的(其實這篇主要也是寫給這些人看AMD能不能買)
說真的如果i7都 吃不滿 不需要去賭AMD 冰銳它不香嗎 驅動成熟度就是在那裏
AMD可能三年後有機會吧 zen3架構也出來了 都很好
目前台灣有在買的 這個月幾百台有了 我就不要說有些代購的把戲了 慢慢揭露
站方如果沒辦法處理就只好這樣
這裡不是法律版 就此為止吧
※ 編輯: leo840908 (110.50.158.16 臺灣), 08/11/2020 15:13:48
看得懂的就看 跟這篇文一樣 不可能照顧全部的人
同樣的ASUS的機器就不用測嗎? 我想邏輯很簡單 是你帶著偏見看問題
m01已經是這樣了 我在做的事情我想大家看得很清楚
因為我沒有錢去養網軍 拉攏學生拉攏時間不值錢的人
不過我是覺得自信沒有不好 我當然有本錢驕傲 不過社會險惡我也看過
然後我比較推買code01 S2 Air建議可以取消XD
它的優勢還是重量啦 效能我也測了 原廠狀況我也測了寫了 鍵盤SSD網卡不好都是事實
不過解熱能力不是72+128=200W的原因是測試沒有同時高負載 不過溫度夠低 不算誇大
https://image.atoomu.com/2056/1869930b4ee8a8b206a3192aa9e46441.jpg
拆機圖可以看到CPU供電是沒有做散熱的 我也寫過 這樣的設計不優
基本上CPU功耗沒什麼空間了 儘管BIOS更新後放寬到70W 問題應該很容易看到
雖然這篇測試看起來還不算太慘
https://zhuanlan.zhihu.com/p/125139870
單燒CPU 54W 84度 雙燒45W+80W(滿血1660ti) 87&63度 效能發揮是比G14/G15好
但是重量也不輕 而且與另外一篇評測有落差 我比較相信是媒體機
https://www.j3pc.com/pc/bijiben/111.html
也沒關係 但是做工設計一般 他就是台普通的華碩 如此而已
天選版上應該也有人買來用過 體驗怎麼樣應該有感覺有時候會軟掉 我也提過供電要處理
那我覺得琢磨在垃圾這個評價上 你不如拿數據來打臉我說
你覺得這樣的效能溫度不錯啊 這樣討論才有意義
而蛟龍P對比是G15 重量部分才有意義 而蛟龍P是可以做到54W+115W效能釋放的
至於記憶體問題 你拿2666跟3200比 差距就在那裏 我也懶得爭
原本我也覺得差距不大吧 都很快 測試結果就是大部分都是 少部分差異小一點
記憶體問題會是AMD機器的重點 這樣
不過要拖下去打泥水戰真的很噁心 我希望就到此為止
我看你你也問過一些問題 為了自己一時的...我也不知道什麼堅持 要這樣盧我是看不懂
我只能說我也不強 只是比較有興趣 願意多看點東西 不懂就問就查
但文章我也提過 很多查到的東西是錯的 所以要驗證 現在我也有能力做了
如果這樣還沒有說服力 我不知道有什麼還有用
至於單打獨鬥部分 認識我的應該都知道 機掰人一個 單打獨鬥也習慣了
程度差太多來幫忙我可能還會覺得不要擋路XD 非要成群結隊是沒有意義的
行銷公司 某些經銷商 願意花錢搞這種把戲的程度遠超乎一般人想像
CJS我也不能說太多知道的內幕 不過已經不是好的營利模式了
ㄧ些機器看過是真的不錯 台灣也就他們有
基於我自己的機遇 我是很鼓勵境外買入好模具 不過就要有相應的處理能力
基本上它就是定位在移動續航 偶爾遊戲 g大回文有提到
如果想要AMD 又要有顯卡效能 台灣目前是還沒有阿 只有這台 也不重
但如果你的目標要追求顯卡效能 這台就不適合 或是你喜歡比較低的C面溫度 也要注意
我只是覺得莫名其妙ㄧ些機器被拿來炒討論度 然後台灣又缺貨 全世界都不缺貨
想一下原廠就知道了 消費者真的要加油
-----------------------------------------------------------------------
這部分我覺得過頭了 自重
我的CAD是薄殼指令跟我說無效 但intel可以 表示算出來曲率不能接受吧 我不確定
我不是資工的 程式跟CPU架構其實也沒有認識太多 只能等高人來看XD
有人提可能是微碼 也有人說可能軟體衝突 不過我感覺內顯怪怪的
重灌基本上不會有問題 當然如果是機密資料 也不會用在這種電腦
我覺得就是 要防範 但也不用太因噎廢食
比如很多人反聯想是因為資安 你說保固用料就算了 真的想太多
省電開下去大概可以用8~9小時 效能也還可以開圖demo 搭配PD 100W回血 夠用了
code01 大概有兩倍續航力 我猜保底12 表示螢幕尺寸變大沒有帶來太大負擔
https://twgreatdaily.com/JWiIDnMBd4Bm1__YhRba.html
https://zhongce.sina.com.cn/article/view/51561/
評測文可以參考 甚至也可以針對功耗做限制 文書15W內很夠用了
不過我選S2 Air的原因除了缺貨重量1.5公斤其實還好 主要是體積 防震袋不能沿用XD
最近有在評估換背包的方案XD 因為鍵盤還是要等大 以及有home鍵等我比較好用
時間成本 甚至真實成本的損失 都是難以估計的 但是是可以期待的
今天也是忙得比較晚 四五點後就沒空開電腦編輯回文了
那我想我的初衷也很簡單 分享個人心得 也有大大回文分享心得 拋磚引玉值得了
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情 在各自的道路上努力就好了 讓自己增值
中間我離開一段時間除了準備考試外 也是真的很忙
有人跟我說不要浪費時間 我認為這滿重要的 當把時間看得夠值錢才不會浪費
我有提供測試數字的情況下 怎麼解讀當然是我個人權利 開頭也說了 我風格就是這樣
畢竟我看太多ASUS的爛機器了 GL552 X550 A53 都是散熱不良的問題
在我心中 我的經驗它當然是垃圾 我也不會買 也不會"主動"推薦別人買
不過我想我提出一些測試資料來佐證 應該沒有不妥
或許垃圾這個詞有點偏激 不過我說話就是這樣 這點如果造成紛爭我道歉
其次就是開戰的部分 我想也感謝很多人的支持 但是也不用特別嗆聲 見人說人話就好
都是個人的決定 如果要拉低自己格調的人隨他去 不用一起下去泥巴坑
今天到這裡我認為benson867已經有點過分了 我也有請版主處理 就請自重
理性討論可以 要用很噁心的文字我認為就是騷擾了
包含無意義推文 閒聊 言不由衷 您喜歡可以回文開樓 不要在我文底下干擾他人
查資料到一半 突然發現一台去年輕薄9750H的機器 Y9000X
https://zhuanlan.zhihu.com/p/87430347
其實看下來就是台灣資料真的太少了 又缺乏比較有真實的測試
※ 編輯: leo840908 (180.217.143.205 臺灣), 08/12/2020 04:26:3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