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轉念】
前幾天的「數學好怕怕」,讓我想到了蒙特梭利醫師所說的「數學心智」。這是篇小朋友不愛的理論文。😂
🤔 什麼是人類傾向?
蒙特梭利醫師的兒子 Mario 解釋,人類有些與身俱來,跨越文化與時間的普遍傾向,包括:
1. 探索 exploration
2. 定位 orientation
3. 次序 order
4. 溝通 communication
5. 社交能力 sociability
6. 抽象 abstraction
7. 想像 imagination
8. 工作/活動/動作 work/activity/movement
9. 重複 repetition
10. 自我修正 self-correction
11. 精確 exactness
12. 自我完善 & 自我控制 self-perfection & self-control
13. 數學心智 mathematical mind
這些從出生就擁有而會伴隨我們一生的本能,是為了幫助我們達到生存,被愛與肯定的感覺,以及追求更高心靈層次的需求。只是不同的人或是在人生不同的階段,傾向們會有不一樣的比重或呈現的方式,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能如此獨特但卻又雷同。
🤔 什麼是數學心智?
看到「數學心智」時,真的出現很多❓❓我的數學那麼差,它怎麼可能是人類普遍都有的本質?
原來,mathematical mind 指的不是數學的運算能力。而是一種分析,分類,歸納與邏輯思考的能力。再想想,數學不就是人類發現了一個問題或是現象,透過重複測試,分析與歸納後,找到某種次序或定律的結果嗎?不同的人類發明,展現的原來是人類的創意,能力與無限潛力。
🤔 什麼是蒙特梭利學習?
我跟我先生拜訪各地蒙特梭利學校發現的現象是:
學科的知識固然重要,但學習的最終目標不是得到一個正確的答案,考高分,更不是進大學。學習是為了回歸人類的本質....一個讓我們身心靈平衡並發揮自己最美好的境界。
在混齡的教室中,不同的科目們被互相串連並跟社區環境結合在一起....因為整合的知識與多元的人際關係,才是生活的真實樣貌。
這也才明白,為什麼數學心智是人類都共享的傾向....它不但幫助我們思辨,推理,解決問題與存活,它讓人類有機會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也難怪蒙特梭利醫師說,只要環境能允許人類傾向運作,人自然就能發展的很好。
一個轉念....對數學不是感到好怕怕,而是感到好棒棒....雖然我還是無法運算。😂
.
.
.
.
#教育的意義
#理論輕鬆講
#蒙特梭利在我家
#意在育兒 #mind4parenting
相關小文
「數學好怕怕」https://reurl.cc/g7jybQ
Photo by Jeshoots.com on Unsplash
人際需求理論論文 在 貓心—龔佑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找回100 %安全感:情場與人際的正向依附練習》 序
.
購書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7610?loc=M_0009_001
.
我是一個亞斯星球人,卻踏入了最需要與人連結的心理領域。
.
在踏入之後,我遭受到了許多的挫折,我發現我對於維持伴侶關係有很大的困難,而且很沒有安全感,同時,因為亞斯星球人和普通地球人的差異太大,我無法通過心理師的實習。
.
在四年半前的那個秋天,我和魚分手了。還記得那是一個秋風颯颯的日子,在台大大一女外,那個我和她曾經開心地坐在那談心的涼亭,她用我送她時,她感動到哭出來的包包,把所有與我有關的事物,全部一起打包還我。
.
「我只能跟你講到12點,晚點還要去練球。」
「那我們還能不能做朋友?」
她沒有直接回應,而是拿出手機撥了梁文音的〈分手後不要做朋友〉。
「貓和魚,是沒辦法在一起的。貓到海裡,是會溺死的。」她淡淡地說著。
.
我實在無法想像,為什麼一個月前,還能一起愉快奔馳在台大棒球場的魚,如今會變成這個樣子。還記得我們最後的通訊,是我私訊問她如何在台大圖書館內,找到一本論文藏書,在她寥寥幾句簡短的訊息下,我找到了一本名為《Oxford Handbook of Close Relationship》的論文集。我翻開了書中談論依附的那一章,詫異地發現,原來我和魚,都是沒有安全感的人,只是我們面對沒有安全感的方式不同:我選擇死抓著她討安全感,她則是面對著我,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能透過手機打字告訴我,「我沒辦法說話,對不起。」
.
在那之後,我們唯一的聯繫,是在我媽媽過世的時候。她在我的聯絡之下,決定到殯儀館為我媽媽上香、擺祭品,她透過訊息告訴我,她不是為了我而去的,而是為了我媽媽而去的,她謝謝我媽媽在我們交往時對她的照顧。
.
在和魚分開之後,我又經過了多段感情,一次又一次的期待,一次又一次的受傷。作為一個亞斯星球的人,在這個世界上,最欠缺的或許就是被愛了。我們語言不通,我需要努力地去理解他人的意思。被排擠、被霸凌、被迫與人疏離,使我非常渴望愛情的救贖,也讓我在和魚分手之後,確診了輕鬱症與焦慮症。
.
我真的很孤獨。
.
但在這個同時,我從寫作找到了一扇窗口,有時我會從讀者口中,得到溫暖的回饋,他們讓我知道,即使是一個亞斯星球人,需要花比別人更大的力氣去了解社會脈絡,我依然可以為社會帶來溫暖,能夠成為一個好的作家與講者,讓世界上許多缺乏安全感的人,得以得到同理與寬慰。
.
在這四年半的閱讀、消化與書寫中,我終於找到了增加安全感的一絲絲方法:安全感很難透過一個人自己形成,需要先找尋能帶給我們安全感的人們,透過他們的陪伴,才能慢慢塑造出內心的安全感。我將這本書分成兩個部分,藉此帶領讀者認識所謂的安全感,以及建立一段具有安全感的關係。
.
第一個部分,我將詳述依附理論的內涵,並將我為讀者諮詢的經驗、我的個人經歷、我從諸多地方聽到的個人生命史進行改寫,透過理論與故事結合,撰寫「依附模式形成的過程」與「三種主要依附類型的人在關係中表現出的不同樣貌」,讓讀者了解自己與他人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
在這個部分裡,我會加入大量的故事,讓讀者能夠深刻體會不同依附類型的人,他們在感情中呈現的樣貌;另外,我也會附上許多科學研究的資料,來增加這本書的質量。其中的研究,大多都來自於前文提及的那本論文集。
.
第二部分,我將帶領讀者以依附理論作為基礎,學習如何找尋相對而言較有安全感的人們,並且透過適當的對話模式讓讀者做練習,建立起具有安全感的愛情與人際關係。
.
在這裡,我想先點破一個盲點:在談論安全感的時候,許多人總是爭執著,「到底是要自己先變好,才能找到合適的對象」,或是「先找到合適的對象,才能讓自己慢慢變好」。如果從依附理論的觀點來看,兩者是同樣重要的。
.
原因是這樣的,如果你是一個相對沒有安全感的人,又找到一個相對沒有安全感的人,那麼妳們將會因為缺乏安全感,而花上許多時間爭執。但如果妳找到一個相對具有安全感的人,卻總是用「為什麼妳都不主動關心我?」「難道妳就不能多愛我一點嗎?」這樣的話語噴向對方,相信有安全感的人,也會有支撐不了妳的一天。因此,在尋找一個相對具有安全感的對象時,缺乏安全感的人們,學習如何用適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這將會是第二部分的主軸脈絡。
.
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們一起逐漸改寫自己的生命故事,看見不同的未來。
人際需求理論論文 在 貓心—龔佑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找回100 %安全感:情場與人際的正向依附練習》 序
.
購書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7610?loc=M_0009_001
.
我是一個亞斯星球人,卻踏入了最需要與人連結的心理領域。
.
在踏入之後,我遭受到了許多的挫折,我發現我對於維持伴侶關係有很大的困難,而且很沒有安全感,同時,因為亞斯星球人和普通地球人的差異太大,我無法通過心理師的實習。
.
在四年半前的那個秋天,我和魚分手了。還記得那是一個秋風颯颯的日子,在台大大一女外,那個我和她曾經開心地坐在那談心的涼亭,她用我送她時,她感動到哭出來的包包,把所有與我有關的事物,全部一起打包還我。
.
「我只能跟你講到12點,晚點還要去練球。」
「那我們還能不能做朋友?」
她沒有直接回應,而是拿出手機撥了梁文音的〈分手後不要做朋友〉。
「貓和魚,是沒辦法在一起的。貓到海裡,是會溺死的。」她淡淡地說著。
.
我實在無法想像,為什麼一個月前,還能一起愉快奔馳在台大棒球場的魚,如今會變成這個樣子。還記得我們最後的通訊,是我私訊問她如何在台大圖書館內,找到一本論文藏書,在她寥寥幾句簡短的訊息下,我找到了一本名為《Oxford Handbook of Close Relationship》的論文集。我翻開了書中談論依附的那一章,詫異地發現,原來我和魚,都是沒有安全感的人,只是我們面對沒有安全感的方式不同:我選擇死抓著她討安全感,她則是面對著我,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能透過手機打字告訴我,「我沒辦法說話,對不起。」
.
在那之後,我們唯一的聯繫,是在我媽媽過世的時候。她在我的聯絡之下,決定到殯儀館為我媽媽上香、擺祭品,她透過訊息告訴我,她不是為了我而去的,而是為了我媽媽而去的,她謝謝我媽媽在我們交往時對她的照顧。
.
在和魚分開之後,我又經過了多段感情,一次又一次的期待,一次又一次的受傷。作為一個亞斯星球的人,在這個世界上,最欠缺的或許就是被愛了。我們語言不通,我需要努力地去理解他人的意思。被排擠、被霸凌、被迫與人疏離,使我非常渴望愛情的救贖,也讓我在和魚分手之後,確診了輕鬱症與焦慮症。
.
我真的很孤獨。
.
但在這個同時,我從寫作找到了一扇窗口,有時我會從讀者口中,得到溫暖的回饋,他們讓我知道,即使是一個亞斯星球人,需要花比別人更大的力氣去了解社會脈絡,我依然可以為社會帶來溫暖,能夠成為一個好的作家與講者,讓世界上許多缺乏安全感的人,得以得到同理與寬慰。
.
在這四年半的閱讀、消化與書寫中,我終於找到了增加安全感的一絲絲方法:安全感很難透過一個人自己形成,需要先找尋能帶給我們安全感的人們,透過他們的陪伴,才能慢慢塑造出內心的安全感。我將這本書分成兩個部分,藉此帶領讀者認識所謂的安全感,以及建立一段具有安全感的關係。
.
第一個部分,我將詳述依附理論的內涵,並將我為讀者諮詢的經驗、我的個人經歷、我從諸多地方聽到的個人生命史進行改寫,透過理論與故事結合,撰寫「依附模式形成的過程」與「三種主要依附類型的人在關係中表現出的不同樣貌」,讓讀者了解自己與他人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
在這個部分裡,我會加入大量的故事,讓讀者能夠深刻體會不同依附類型的人,他們在感情中呈現的樣貌;另外,我也會附上許多科學研究的資料,來增加這本書的質量。其中的研究,大多都來自於前文提及的那本論文集。
.
第二部分,我將帶領讀者以依附理論作為基礎,學習如何找尋相對而言較有安全感的人們,並且透過適當的對話模式讓讀者做練習,建立起具有安全感的愛情與人際關係。
.
在這裡,我想先點破一個盲點:在談論安全感的時候,許多人總是爭執著,「到底是要自己先變好,才能找到合適的對象」,或是「先找到合適的對象,才能讓自己慢慢變好」。如果從依附理論的觀點來看,兩者是同樣重要的。
.
原因是這樣的,如果你是一個相對沒有安全感的人,又找到一個相對沒有安全感的人,那麼妳們將會因為缺乏安全感,而花上許多時間爭執。但如果妳找到一個相對具有安全感的人,卻總是用「為什麼妳都不主動關心我?」「難道妳就不能多愛我一點嗎?」這樣的話語噴向對方,相信有安全感的人,也會有支撐不了妳的一天。因此,在尋找一個相對具有安全感的對象時,缺乏安全感的人們,學習如何用適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這將會是第二部分的主軸脈絡。
.
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們一起逐漸改寫自己的生命故事,看見不同的未來。
人際需求理論論文 在 [好康] 4/15(日)以感覺統合促進大腦發育-台南- PTT評價 的推薦與評價
感覺統合理論與實務淺談。 ... 協會理事臺北市凱薾診所顧問臺北市祐生復健科診所顧問臺南市曾文社區大學課程審查委員臺灣職能治療學會論文審查委員歐 ... ... <看更多>
人際需求理論論文 在 人際需求理論 ::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 的推薦與評價
人際需求理論 視覺傳達設計系崑山 台北大學通訊系評價 台北大學通訊工程ptt 台北大學通訊所教授推薦 越南咖啡品牌忠誠度之研究 台東大學111錄取名單 林永隆創意電子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