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齊給台灣的三十個幸福提案 / 15 /
【媒體正義?非媒體公平!好的媒體治理之可能】
不是有NCC來管理媒體嗎?為何好像越管越亂?
這是因為1990年代,從威權政體下走出來的媒體,沒有經過轉型正義,就直接以「轉型公平」的方式,交由市場競爭變身為今日看似眾聲喧嘩的模樣。然而,未經徹底清理的威權遺續,便因此附身於市場自由化的競爭,持續壯大!
反民主的專家治理?
NCC名義上是台灣媒體市場秩序的總監,是獨立機關,然而,惡質的政黨政治一開始便希望按照政黨比例來提名,企圖加以控制。雖然後來NCC委員改由閣揆提名並經國會審查,但政黨政治染指的手從來沒有離開過。NCC委員的產生方式便已經注定不可能超然於政黨之外。
若回歸到「治理」原則的三大指標:透明、社會公信、責任,再考量到台灣公民社會的力量長期在威權牧養關係下變得空洞失能,那麼當年台灣媒體再造的治理模式,就不該尋求NCC專家治理,而應該採取另一套「利害關係人培力式」(empowered stakeholder)的社會統合治理模式。
媒體是社會公器,應該隸屬於社會與人民。想要去政治化的專家治理換來的只是專家獨裁政治,何況擁有專家提名權的政客,更可依照政治意識型態來篩選專家。因此,台灣媒體需要的是「社會化」再造,而非資本屬性上的公共化。
媒體社會化:勞資政為統合平台 (tripartite platform)
以新聞媒體為例,必須建構一個「勞資政」(tripartite platform)平台,要求媒體產業公會、記者工會與政府代表為平台的主角,政府之責則限縮轉變為「程序檢查員」。
首先,政府之責則是在新聞媒體設立程序性把關員,就像設立工廠要經過「環評」,以免環境在開發過程受到破壞。同理,新聞媒體攸關國民世界觀與社會教育,因此政府必須要求每個新聞頻道業者提供一定比例的一手國際新聞,以免台灣民眾在反智新聞污染之下,成為弱智土雞。
台灣新聞媒體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把閱聽大眾搞成「不知有漢,何論魏晉」的弱智土雞。需要大量新聞的24小時新聞台,隨便塞給閱聽大眾一堆無關公益的雞毛蒜皮報導。但政府扮演的只是程序性監察的角色,並不干預播報的實質內容。
因此,媒體記者與媒體業資方,必須在統合平台上共商兩大議題:
第一,團體協約;
第二,編輯室公約
第一項議題攸關記者勞動條件;第二則攸關記者的新聞專業與報導信念。如此,記者將無需單方面受制於頂頭老闆,而讓報導傾向於符合老闆的政治黨派意識型態;同時,此舉也讓台灣社會擔憂中資藉由取得台灣新聞媒體以操弄輿論的可能,降低許多。
然後,委由新聞媒體業的勞資雙方,辦理相關記者證照的發放,建立「資深記者制」,而非現今的記者勞動市場放任制,及其帶來的腦殘記者制。如此,新聞媒體市場秩序得以重建,新聞報導品質在勞動條件跟專業性的雙重保護機制下得以提升;而全台民眾則受益於國際新聞的提供與優質報導,不會遭到劣質新聞內容餵養。
另一方面,媒體新聞業的老闆,則受益於這套媒體產業的「市場准進門檻」(the threshold of market access)。例如,提供一定比例國際新聞,意味著經營成本的增加,但這一行進而間接讓新聞媒體業者受到市場有序化競爭的保護,而毋須擔憂那些廉價的羶色腥等惡質競爭者對廣告量的分潤。
最後,「治理」是一項權力運用與利益衝突解決與分配的新遊戲規則,那麼這套遊戲規則之下,將讓長期因為過度競爭或威權牧養文化下勞工結社空洞化的狀況獲得改變。至少,記者工會將被迫形成,且賦予其一定的權力跟職責;同時,透由勞資團體協約談判,更可作為台灣各產職業工會的勞資談判示範。
媒體社會化:利害關係人的社會培力
然而,在一個多元的社會裡頭,記者並不足以兼顧多元的視角,因此可能產生歧視性的獨斷報導;如同,異性戀記者在報導同志或者其它酷兒新聞之時,充斥著異性戀者的偏見,如此便需要在上述的「勞資政統合平台」上,容納各種「利害關係人」的聲音。
事實上,「利害關係人」的概念在「企業社會責任」中應用比較廣泛。舉例而言,某工廠設立之後,工廠的廢氣噪音可能會影響到周遭鄰里、工廠生產的產品品質影響著此類產品的消費者;因此,鼓吹企業社會責任的運動人士便大力提倡「利害關係人」必須納入工廠經營的考量範疇之中。某種程度,中油或台電等工廠都必須給付鄰里相關回饋金,其實就是利害關係人之考量,只是台灣社會往往以「金錢」作為利害關係之兌現買斷。
由於,新聞媒體播報之利害,攸關且影響著社會中的每一個群體,是故,「勞資政統合平台」中必須容納跟邀請各種社會跟公民團體等等「利害關係人」進入,讓此些公民團體能夠監察相關的報導是否偏頗。例如,如同志團體可以列席此一平台,則未來相關同志新聞報導的取角,將更為持平與客觀減少各種歧視性的報導產生。如此,各種社團與公民團體逐步以利害關係人之姿進入此一平台之中,並以此反向鼓舞各種公民結社的組織和形成。此套新聞媒體治理模式的設計,即是「利害關係人的社會培力」。
最後,此套模式不僅將讓台灣新聞媒體符合「治理」原則的三大指標:透明性、社會公信力、負責任,同時也將讓台灣弱雞般的公民團體,得以透由新制度的設立過程中,學習自我組織並進行公共性的參與,而能逐步擺脫台灣過往幾十年政府干預新聞媒體的恐懼。此套模式,將讓台灣新聞媒體成為真正的「社會公器」,而非黨派意識型態的政治工具,甚至成為旺中案中以「逆我者亡」的兇殘報導追殺學者。
這套媒體社會化再造的治理模式,無涉藍綠、不甩政治、培力人民、圖利優質新聞媒體,可謂多贏方案。唯一美中不足之處,即是無法清理過往威權喉舌的遺留;不過,一旦新聞媒體透由此套新治理模式而社會化,則此些威權舊喉舌以新聞自由為名包裝威權復辟之論的情形,也將更形困難。
#總統票3政黨票5
#35好友一起前進
「企業社可以開發票嗎」的推薦目錄:
- 關於企業社可以開發票嗎 在 陳奕齊 - 新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企業社可以開發票嗎 在 陳奕齊 - 新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企業社可以開發票嗎 在 鐘點大師 - Freelancer加速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企業社可以開發票嗎 在 [閒聊] 成立一人公司:創業成本費用流程懶人包- 看板toberich 的評價
- 關於企業社可以開發票嗎 在 開立一般企業社申請問題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企業社可以開發票嗎 在 一次搞懂Facebook 廣告發票與稅務處理 - 精立數位行銷 的評價
- 關於企業社可以開發票嗎 在 [閒聊] 成立一人公司:創業成本費用流程懶人包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企業社可以開發票嗎 在 陳奕齊 - 新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奕齊給台灣的三十個幸福提案 / 15 /
【媒體正義?非媒體公平!好的媒體治理之可能】
不是有NCC來管理媒體嗎?為何好像越管越亂?
這是因為1990年代,從威權政體下走出來的媒體,沒有經過轉型正義,就直接以「轉型公平」的方式,交由市場競爭變身為今日看似眾聲喧嘩的模樣。然而,未經徹底清理的威權遺續,便因此附身於市場自由化的競爭,持續壯大!
反民主的專家治理?
NCC名義上是台灣媒體市場秩序的總監,是獨立機關,然而,惡質的政黨政治一開始便希望按照政黨比例來提名,企圖加以控制。雖然後來NCC委員改由閣揆提名並經國會審查,但政黨政治染指的手從來沒有離開過。NCC委員的產生方式便已經注定不可能超然於政黨之外。
若回歸到「治理」原則的三大指標:透明、社會公信、責任,再考量到台灣公民社會的力量長期在威權牧養關係下變得空洞失能,那麼當年台灣媒體再造的治理模式,就不該尋求NCC專家治理,而應該採取另一套「利害關係人培力式」(empowered stakeholder)的社會統合治理模式。
媒體是社會公器,應該隸屬於社會與人民。想要去政治化的專家治理換來的只是專家獨裁政治,何況擁有專家提名權的政客,更可依照政治意識型態來篩選專家。因此,台灣媒體需要的是「社會化」再造,而非資本屬性上的公共化。
媒體社會化:勞資政為統合平台 (tripartite platform)
以新聞媒體為例,必須建構一個「勞資政」(tripartite platform)平台,要求媒體產業公會、記者工會與政府代表為平台的主角,政府之責則限縮轉變為「程序檢查員」。
首先,政府之責則是在新聞媒體設立程序性把關員,就像設立工廠要經過「環評」,以免環境在開發過程受到破壞。同理,新聞媒體攸關國民世界觀與社會教育,因此政府必須要求每個新聞頻道業者提供一定比例的一手國際新聞,以免台灣民眾在反智新聞污染之下,成為弱智土雞。
台灣新聞媒體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把閱聽大眾搞成「不知有漢,何論魏晉」的弱智土雞。需要大量新聞的24小時新聞台,隨便塞給閱聽大眾一堆無關公益的雞毛蒜皮報導。但政府扮演的只是程序性監察的角色,並不干預播報的實質內容。
因此,媒體記者與媒體業資方,必須在統合平台上共商兩大議題:
第一,團體協約;
第二,編輯室公約
第一項議題攸關記者勞動條件;第二則攸關記者的新聞專業與報導信念。如此,記者將無需單方面受制於頂頭老闆,而讓報導傾向於符合老闆的政治黨派意識型態;同時,此舉也讓台灣社會擔憂中資藉由取得台灣新聞媒體以操弄輿論的可能,降低許多。
然後,委由新聞媒體業的勞資雙方,辦理相關記者證照的發放,建立「資深記者制」,而非現今的記者勞動市場放任制,及其帶來的腦殘記者制。如此,新聞媒體市場秩序得以重建,新聞報導品質在勞動條件跟專業性的雙重保護機制下得以提升;而全台民眾則受益於國際新聞的提供與優質報導,不會遭到劣質新聞內容餵養。
另一方面,媒體新聞業的老闆,則受益於這套媒體產業的「市場准進門檻」(the threshold of market access)。例如,提供一定比例國際新聞,意味著經營成本的增加,但這一行進而間接讓新聞媒體業者受到市場有序化競爭的保護,而毋須擔憂那些廉價的羶色腥等惡質競爭者對廣告量的分潤。
最後,「治理」是一項權力運用與利益衝突解決與分配的新遊戲規則,那麼這套遊戲規則之下,將讓長期因為過度競爭或威權牧養文化下勞工結社空洞化的狀況獲得改變。至少,記者工會將被迫形成,且賦予其一定的權力跟職責;同時,透由勞資團體協約談判,更可作為台灣各產職業工會的勞資談判示範。
媒體社會化:利害關係人的社會培力
然而,在一個多元的社會裡頭,記者並不足以兼顧多元的視角,因此可能產生歧視性的獨斷報導;如同,異性戀記者在報導同志或者其它酷兒新聞之時,充斥著異性戀者的偏見,如此便需要在上述的「勞資政統合平台」上,容納各種「利害關係人」的聲音。
事實上,「利害關係人」的概念在「企業社會責任」中應用比較廣泛。舉例而言,某工廠設立之後,工廠的廢氣噪音可能會影響到周遭鄰里、工廠生產的產品品質影響著此類產品的消費者;因此,鼓吹企業社會責任的運動人士便大力提倡「利害關係人」必須納入工廠經營的考量範疇之中。某種程度,中油或台電等工廠都必須給付鄰里相關回饋金,其實就是利害關係人之考量,只是台灣社會往往以「金錢」作為利害關係之兌現買斷。
由於,新聞媒體播報之利害,攸關且影響著社會中的每一個群體,是故,「勞資政統合平台」中必須容納跟邀請各種社會跟公民團體等等「利害關係人」進入,讓此些公民團體能夠監察相關的報導是否偏頗。例如,如同志團體可以列席此一平台,則未來相關同志新聞報導的取角,將更為持平與客觀減少各種歧視性的報導產生。如此,各種社團與公民團體逐步以利害關係人之姿進入此一平台之中,並以此反向鼓舞各種公民結社的組織和形成。此套新聞媒體治理模式的設計,即是「利害關係人的社會培力」。
最後,此套模式不僅將讓台灣新聞媒體符合「治理」原則的三大指標:透明性、社會公信力、負責任,同時也將讓台灣弱雞般的公民團體,得以透由新制度的設立過程中,學習自我組織並進行公共性的參與,而能逐步擺脫台灣過往幾十年政府干預新聞媒體的恐懼。此套模式,將讓台灣新聞媒體成為真正的「社會公器」,而非黨派意識型態的政治工具,甚至成為旺中案中以「逆我者亡」的兇殘報導追殺學者。
這套媒體社會化再造的治理模式,無涉藍綠、不甩政治、培力人民、圖利優質新聞媒體,可謂多贏方案。唯一美中不足之處,即是無法清理過往威權喉舌的遺留;不過,一旦新聞媒體透由此套新治理模式而社會化,則此些威權舊喉舌以新聞自由為名包裝威權復辟之論的情形,也將更形困難。
#總統票3政黨票5
#35好友一起前進
企業社可以開發票嗎 在 鐘點大師 - Freelancer加速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師輕鬆讀 #好文分享
我想離職,學當業務(上)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
世界上最困難的事情是:把自己腦袋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裡; 把別人口袋裡的錢;裝在自己的口袋裡。
而業務的工作目的便是如此,業務就是要讓對方相信你、相信你賣的商品,並且願意付出代價得到它。
業務真的這麼重要?筆者曾經看過一份資料指出,財星雜誌評選的五百大企業中,有過半企業的執行長其主要背景跟業務有關,剩下的則是跟行銷、技術有關。從某個角度也許可以說,領導人如果能有好的業務能力,將有機會帶領企業從優秀到卓越。
#社會大學才開的課
想想如果你想當醫師,學校會教你解剖,你想寫程式、想當管理者,大多數技能學校都有開設相關的課程,但是業務呢?業務工作只有實際到社會上工作才有機會體驗、學習。
#面對挫折與被拒絕
不管是在學校或日常生活裡,幾乎不會有人因為被某人拒絕,而引起生存危機。一般來說考試及格就pass、準時上下班就可以領薪水。但當你是業務的時候,種種體驗將跟你以往的經驗截然不同。例如即使你考上從業證照,不代表你將有穩定收入。就算工時比別人長,你的薪水仍然會有高低起伏甚至比工時短的上班族所賺的錢更少。這些學校都不會教,但是你應該要有的經驗。特別是如果你想創業。
#企業付錢給你「學習經營」
筆者曾經在大學畢業前看一本「超級業務員90招」,便一時興起一放暑假便去應徵汽車業務員。有一天組上的主管找我陪他修一台客戶的賓士,那台賓士把手以及車燈壞了,他帶我去外面的保養廠,修完之後汽車保養廠拿錢給他。當時我納悶的問他,為什麼你來修車,他還給你錢?這才知道,原來他之前有介紹客戶到那裡維修所以有佣金,而那筆錢是扣除這次維修費後給他的。
當你是一個業務,你會發現,你幾乎就是一個獨立的企業體,在商業社會裡,好比經營一個「商號」、「企業社」。因為你可以決定怎麼賣?要主推哪項商品?要提供客戶什麼服務?要賣多少錢?如何經營顧客關係?只是你不能開發票。但你在一間公司當業務學習經營,公司還要準備底薪以及獎金給你,何樂不為?
#結合資源共創三贏
既然當業務可以說是一個獨立的企業體,你當然可以發揮自己的創意與能力。例如你是汽車業務,可以找保險公司、貸款公司、汽車百貨公司、…等等合作。你可以決定客戶族群是計程車式的團購路線,或者高服務品質隨傳隨到,你甚至可以自己聘請一個工讀生,處理你的閒雜工作例如發宣傳單、秘書。
有些業務工作環境,你不只是一個獨立的企業體,還是有靠山的企業體。舉例來說,你是賓士的業務,你的背景、資源就是賓士,以此利基點與其他可以創造三贏的人或企業合作,比從頭創業沒有品牌來得有更有著力點。
#信譽
當你是一個業務,你會開始重視你的信譽。因為你會發現,客戶百百種,只有信譽是創造口碑的基礎。這跟一般的工作環境有很大的不同,一般工作環境,別人晚一天、早一天,只要公司不會因此而受到傷害,基本上沒人會怪你。但是當你當業務的時候你會發現,連遲到這種見慣不怪的小事都會是影響你信譽的大事。
#目標
當你是一個業務員,公司會建立一個基本目標。但通常那樣的目標只能讓人生存,無法讓人與眾不同。如果你是好業務,你一定會建立高標,接著就是想方設法的達成目標。
小結
很多「能力」可以透過學校或者錢來交換,例如你想要透過網站經營賺錢,事實上你只要能夠把prototype做出來,成本與時間絕對比重新學習寫程式的代價更低。且現在就有許多非常成熟的prototype軟體例如Axure RP,幾乎可以因應絕大多數prototype的需求。
但是業務不一樣,他必須要對產品有十足的信心與興趣,知道如何與對方異中求同,讓對方與業務妥協。除此之外在個性上需有成為神木的潛力,因為要成為成功的業務,前期必須要忍受相當的挫折與寂寞。加上業務這個工作能力學校沒教,也無法透過程式、軟體取得,這工作100% depend on people. 也因此創業者最好也能身兼好業務,因為這是你的夢想,你會願意為了這個夢想忍受挫折與被拒絕,未達目標絕不放棄。
您有轉換職場或者職涯困擾嗎?歡迎來鐘點大師找大師解決你的困擾:https://www.hourmasters.com/service/list/zpQRVOBnbZDl
企業社可以開發票嗎 在 開立一般企業社申請問題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申請發票很簡單,你跑一趟縣市政府工商科辦一下就可以,然後去稅捐處領。 問題每年2個月要作帳並且跟稅捐處申報. 0. ... <看更多>
企業社可以開發票嗎 在 一次搞懂Facebook 廣告發票與稅務處理 - 精立數位行銷 的推薦與評價
簡單懂Facebook廣告發票與稅務FB 廣告發票/ FB稅金/ 國稅局/ 營業稅申報Facebo ... Read more. ... Q7 : 所有產業都可以與代理商合作開發票嗎? ... <看更多>
企業社可以開發票嗎 在 [閒聊] 成立一人公司:創業成本費用流程懶人包- 看板toberich 的推薦與評價
受惠於板上及網路各位前輩分享資訊,
去年九月順利開設一人公司,
於是我也想統整一些開立公司時需要注意的一些眉角,
流程都很完整了,我來作一些實務上的補充說明XD
Medium 排版好讀版:
https://reurl.cc/e9bqzm
=====正文開始=====
這篇文章要來聊聊成立公司這件事,
更具體的說是圍繞著「一人公司一站式線上申請」。
說是懶人包沒錯,但通篇流程可能不會講得太細緻,
因為事隔半年多,記憶已經有些模糊了,
最重要的是一些會影響你決策的大概念。
如果你現在是斜槓青年/SOHO族/FREELANCER自由工作者等朋友,
現在想要踏出第一步,這篇文章很適合你,可以讓你少走很多冤枉路。
為什麼要成立公司?
我相信點進這篇文章的人可能大半會有這種疑惑,
因為我有,所以你們也會有。(請自動加入刪除線)
可能會想,我是一個人創業,
明明只是工作室的Business model,有需要到公司嗎?
這就來到了一個思考誤區,覺得成立公司會很花錢、行號比較省,
這個答案我只能說:
對,也不對。
談幾個讓我決定成立公司而非行號(商號/工作室/企業社)的主要原因
營業稅
行號每月營業額二十萬以下,屬於核定課稅(免開統一發票),不論經營盈餘或虧損,每
三個月要繳交營業稅三千到五千元不等,年終須繳交約一萬多元營利事業所得稅。
如果行號每月營業額二十萬呢?因為每年銷售額已超過240萬元以上,具有相當經營規模
,國稅局將核定其使用統一發票,稅率為5%,但相關進項稅額可提出扣抵(小規模營業人
進項稅額最多只能抵10%),此類營業人必須每2個月向國稅局申報一次銷售額並自行繳納
營業稅額。
至於公司不論營業額多寡,每2個月都須申報並繳納5%營業稅額,對於剛創業的小夥伴,
每月營業額若達二十萬有難度,那麼相對的就是行號每三個月的三千到五千元不等固定支
出,但如果是公司,賺多少錢繳多少營業稅,賺100元繳5元營業稅,沒有賺錢就不用繳營
業稅,相比之下我認為更加彈性。
有限責任
行號的權利義務主體是自然人,負擔無限清償責任;
公司的法律定位為法人,故為有限清償責任,
也就是說如果發生什麼事,比如合約毀約需負擔賠償金,
行號在你的資本額賠完後,仍必須繼續賠償,
然而公司的資本額若為20萬,則賠償的部分就到這麼多,
雖然不會有人帶著惡性倒閉的目的創業,
但基於理性的考量上,也不必要負擔額外的風險。
統一發票
如果你是為了能夠開立發票,以開拓B2B客源的話,
免用統一發票的收據對企業是不具吸引力的,
除了合法憑證可供銷帳外,
憑證是否能有效扣抵銷項稅額也是很重要的,
還是乖乖開統一發票吧!
所以如果既不想多了營業稅的硬性支出,也沒必要負擔無限清償責任,再者比起行號,有
限公司的抬頭也能增加顧客信任,那麼就成立公司吧!
有一個不是那麼重要,但又需要知道的是,行號的收入會併在個人綜所稅上,即你個人每
年收入多少,就必須繳多少的稅,牽涉到課稅級距問題。而一人公司的收入是屬於公司的
,要如何分配、調控每年的個人所得稅級距,你是擁有選擇權的。
成立公司有哪些成本?一次性支出、固定成本
前面有提到行號固定課徵營業稅,公司按比率課徵5%營業稅,
乍看之下吃多少付多少的公司自助餐香爆了,
但是公司因為需要每2個月申報一次營業稅、每年申報營所稅,
所以通常情況下,你必須找個會計事務所來負責帳務處理,
印象中的價格是一個月2000左右,一年會收14個月左右,
然後有機會針對你的行業類別,會計能進行各種合法節稅的花式表演,
又或者只是一個會計系的大學打工仔幫你Key資料。
但因為我雖然不是客家人,但是某任前女友是客家人,所以大概有某種處於客家人的疊加
狀態吧,所以我是自己報稅的,報稅成本零,但說來都是血淚,這筆錢要不要省呢?看你
的鈔能力,當然話術是你應該要把你的精力專注在你最擅長的本業上,來創造更大的價值
。
事實上創業之初沒有多少案子,也因此沒多少帳目,精力過剩的你不會開源至少懂得節流
。
我是去年九月中正式成立公司的,然而開始流程是八月初,
是不是都要跑這麼久?
不是,成立公司的流程是趨近線性的,也就是說你無法在做第一個流程時,順便放著第二
個申請流程給他跑行政時程。所以我就乾脆慢慢來,期間這篇:2020如何成立一人公司?
【設立登記申請流程教學】(圖+連+文) (mrworkertw.com)惠我良多,堪稱成立公司界
的「搶救國文大作戰」,下面我會按上面連結的文章提到的流程按步提點一下,所以請搭
配服用。
如果不找成立公司代辦,
(記得是約一萬多的代辦費,你可能還是要在某些時刻出面、親簽等)
而是選擇像我一樣線上成立公司,你需要的一次性花費是:
公司名稱預查 150元
統一發票章150元
公司章我花160元
小章沿用自己的私章0元(不建議)
會計師資本驗證(驗資)1800元
公司設立登記網路申辦規費 700元
工商憑證 420元
當然如果像我一樣成立公司想順勢翻新Logo(這也是我跑流程慢慢來不急的原因,想要一
起上線)或是註冊商標又是一筆花費。
第一步、公司名稱預查
預查可能就要跑兩天,所以如果有時間考量,所以準備中就可以先丟幾個名稱等他預查完
成了。
第二步、刻印大小章
印章的部分我吃過一次虧,因為我覺得傳統印章很蠢很醜也沒有防偽功能,所以自己設計
了大小章,傳給店家訂製光敏章,簡單說就是最潮的連續章,不用每蓋一次就要沾油墨,
也不會有傳統連續章墨多墨少的問題。聽起來一切都太棒了,然而卻是年輕而犯下的錯。
雖然公部門或其他用途不會有任何問題,但是銀行規定必須是硬質章(不會因為多次用印
而造成磨損,如石、木、玉章),所以我還是重新刻了一組便宜大小章,可憐,印章這種
東西作為法定憑證實在是不合時宜(怪東怪西)。
第三步、銀行開立「籌備處」帳戶
預查及印章處理好後,可以去銀行申請籌備處帳戶,
有些銀行需要備「OO有限公司籌備處」章,
這個迂腐的行政流程不免讓人翻白眼,
本來要去國泰世華辦帳戶,但因為人太多所以去永豐,
至少永豐是不用這個蠢章的。
台新銀行:私章
玉山銀行:私章
國泰世華:私章 沒存款往來,要兩周審核期
永豐銀行:私章 餘額證明要一個月
如果未來有貸款計畫的話,建議直接去官股銀行開帳戶,
近期有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青創貸款和文策院的文創貸款,
未來在辦理政府補助性質的貸款會相對省事一點,
即使民營銀行也號稱大力響應政府的貸款政策,
最終我在臺企銀簽的文件簽到手快斷掉。
第四步、存入資本額
沒有什麼問題,可能會有的問題,或是只有我自己有的問題是:
資本額驗資完後能不能動用?
如果你提出來、轉到其他帳戶準備購買軟硬體設備等資本性資出的計畫,或是有公司的零
用金等需求,是不會構成資本額不實的問題。
一人公司有一點含糊的曖昧性在,不要不小心自己掏空了自己的一人公司。
股東雖已繳納而於登記後將股款發還股東,或任由股東收回者,公司負責人各處五年以下
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上二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第五步、申請存款餘額證明
每個人具體情況及花費或多或少會不一樣,連結提到第五步驗資需要有「餘額證明」,但
我是轉入資本額隔天刷籌備處存摺掃描翻拍給會計事務所即可,據悉有三種方式:臨櫃申
請存款餘額證明書、存摺影本(掃描或拍照)、親自拿存摺給會計師。
第六步、會計師查核簽證
弊公司位設立於新北,但我於PTT版上尋到台中的記帳事務所配合的驗資是1800元,而非
連結內的2000元。因為我只有作驗資沒有後續記帳問題,郵件往來即可處理這件事,所以
我不太在乎地點,當然可以見面處理是最好。
要注意的是查核報告書「有限公司」的描述必須是資本額確實充足,「股份有限公司」是
實收資本額確實充足,因為我的查核報告書多了實收兩字這點,歡樂的一站式線上申請作
業導致我需要親跑新北市政府補件,線上補件不行嗎^^
第七步、公司設立登記
很多一人公司都會徵求地址當作營業登記使用,一個月租金大概一千多,可能包含收信等
服務(剛開公司會有一堆廣告寄來,畢竟公司是公開資訊),最多再來個響亮的地址,忠
孝東路一段1號等,讓客戶覺得好棒棒(雖然一查就知道是空頭地址)。
而如果是現成住家作營業登記使用,則會有房屋稅、地價稅負擔的問題,這部分我後面稅
籍登記會提到。
第八步、銀行開戶(籌備戶改公司戶)
各位觀眾,雖然21世紀可以開放「一人公司一站式線上申請」的現在,
但是注意設立登記表雖然都是電子版本,卻有分正本和副本,
正本有蓋章,副本沒蓋章。
平平都是PDF電子公文,不知正本副本的區分有任何意義;
或是這個章有徒具形式外的任何意義嗎。
這還不是最惱人的,
在設立登記表遞交通過後,
網站上還是只有副本,沒辦法下載正本公文!
網站上下載的應該要有蓋章的正本,以供設立銀行公司戶使用,
但沒有。
我是這麼以為,銀行也是這麼以為,新北市政府經發局也是這麼以為。
所以找一個正本公文變成了捉迷藏,最後正本的具體位置在於電子郵件內,與設立核准函
同一連結,網頁上有兩個超連結,是這樣子標示的,下載「公文」和備註「附件」這兩個
意義有點含糊的詞彙,理所當然的我選了下載「公文」,他也符合我期待的確實是設立登
記核准函公文正本。
而設立登記表在「附件」的連結,下載才會有,
Why?Why「附件」?
直接標明是登記表很難嗎?
或是直接和設立登記核准函打包下載作一個連結很難嗎?
完全沒必要分兩個連結啊!
而且連銀行經辦、公部門的人都不知道這設立登記表的正本到底在哪裡!
電話轉接又轉接後還一直要我去一站式網站找!!!
一直要我找到帶有那個可愛印章的設立登記表才能開戶。
公文和附件兩個按鈕容易讓人混淆,
因為公部門附件常有兩種格式,比如word和開放文件odf等等,
下載公文時讓我誤會附件也是同樣的東西只是不同格式。
除了上面這個血淚烏龍外,銀行對電子正本的辨識度也有待加強,
在我再一次殺去新北市政府經發局找一紙設立登記表電子正本的時候,
辦事員直接建議我改申請傳統紙本的,一是銀行會不認得,
二是電子版沒有印公司大小章……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吐槽了……
或許大家都花錢代辦,很少像我一樣客家人親自跑線上一站式,
銀行確實大多不認得電子的設立登記表,只知道傳統的紙本設立登記表,
兩種形式的表格長得不一樣,需要各位在多多去教育銀行了,
至少政府開始線上化是好的開始啦。
話說申請銀行公司戶時,
必須提供設立登記表正本和核准函正本我認為是一件極其弔詭的事,
既有設立核准函了,機關網站上也查得到公開資訊,
提供登記表正本以資佐證的意義在於?
因為必須提交設立登記表才會有設立核准函啊……
有了權威性更強的憑證B,何必要A呢?
第九步、國稅局營業稅籍設立登記
假設你的工作室在家裡的其中一間房間,非全家都是作營業使用,稅籍登記時房屋地價稅
可申請僅課徵六分之一為營業使用,負擔相對不大,這部分需要另外申請現場會勘。
說來籠統,我舉我自己的例子:
我家房屋稅原3074元(住家稅率1.2%,有六分之一變為非住家3%),則一年多769元。
地價稅原1744元(自用住宅稅率千分之二,有六分之一變為營業用千分之十),則一年多
1162。
加起來為1,931元,再看看設址商辦的花費,我想真的可以考慮一下。
另外如果是SOHO族、網拍業者之類,根據時代力量彭盛韶等人倡議一人SOHO新創房屋稅地
價稅比照自用住宅一案或可主張現場無營業事實等,而不必多花這六分之一,增添草創期
的營運負擔。
財政部107.07.23台財稅字第10704004880號令摘要:
實際營業活動均以行動裝置完成之營業人,以住家房屋作為稅籍登記場所,
未僱用員工,未供辦公或存放設備及物品者,准申請按住家用稅率及自用住
宅用地稅率課徵房屋稅及地價稅。
雖說感念前人努力,但上行未必下效,作為線上及外出接案、服務的行業別,我曾經努力
申請過,卻遭駁回,理由為:
實際營業活動並非均以行動裝置完成工作內容,尚需至客戶指定地點拍攝,後製以筆電或
外包方式處理,與上開函釋不符。外出的行為都叫做「外勘」,只要有外勘,舉如外出拍
攝、開會等,就不符合釋函的「營業行為『均以』行動裝置完成」。
大致情況上是由於會勘人員是政府外包人員,薪酬採論件計酬,這個行政命令既年輕,案
例也少,又難申請,一個區的國稅局可能每年通過一兩件。所以既不好賺,如果放行又會
被上級查核重點指導……自然而然變成了看的到吃不到的政策。雖有眾多不合理之處,使
得本應嘉惠年輕人的釋涵變了質,我也尋求彭先生甚至有提起訴願爭取過,不過失敗告終
,希望後面有人有好消息。
除了房屋、地價稅的成本負擔外,還有勞健保級距問題,
勞健保我原本是保在台北電影職業工會,
而一人公司不用成立勞保單位,繼續保工會沒有變動暫且不論
(進階搜尋關鍵字:勞退、就業保險、國民年金)
健保部分我是保最低薪資,每月原645元,
成立公司後須以公司負責人名義投保,最低投保級距不得低於34,800元。
2020年的保費為1632元,
2021年調漲為1799元,還是蠻痛的。
如果有眷屬在名下的話
快跑吧。
如果是寄生在原公司發展副業,而不是投保在工會的聰明玩家們,
可以忽略這段,你們不受影響。
第十步、國稅局領取統一發票購票證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拿到統一發票購票證的,
所以統一發票章還是一定要刻。
如果需要開手開三聯式紙本發票,去農會買,一本50元有50張,
有分B2B和B2C的,如果有需要那就兩本都要買,
即使你一期可能只開到5張。
然而作為一間環保愛地球,關注永續發展、實踐節能減碳精神的前瞻性企業,
電子發票是理所當然的吧?
簡單來說需要B2B、B2C電子發票就找第三方電子發票加值中心代開電子發票,
文件填一填、印一印、交一交,Do re mi fa就好了,真的豪簡單。
這個細說篇幅比較長,我也就不浪費時間了,
我是用速買配,電子發票開一張0.1元,成本就初期合約掛號費,和預儲值500元用到吐,
詳情都在訊航科技電子發票加值中心 (einvoice.net.tw),他有很多金物流服務,但我只
用開電子發票功能,競品都比較好了,沒有一間能打的,就是他了,不用麻煩了。
有人說自己開公司後才學會怎麼手開發票,怎麼壓印章
還別說,照這個路數下次要是我幫別人開公司,搞不好對方負責人一手電子發票,一手光
敏章,還真沒有這個問題。
第十一步、CTP申報(公司負責人及主要股東資訊申報)
這個我忘了當初有申報還是沒有,
雖然不是很急,
但還是趕快處理為好。
你應該要知道,但不會有人告訴你的事
申報扣繳憑單
每年一月底前要去國稅局申報扣繳憑單,
就是員工和你的薪資,
我根本沒拿過這個扣繳憑單這種東西QQ
只知道如果逾期申報自首罰鍰是750元哦!
負責人資訊申報
每年三月底前要上「公司負責人及主要股東資訊申報平臺」申報,
不然你會收到逾期申報通知。
線上成立健保單位
理論上聽說是成立公司一個月後如果你保在區公所或工會會收到信函,
但我是今年三月才收到來函要求成立,
而且表列級距還是2020年的,不知道是出了什麼問題,
該注意的是填完表單一定要按送出審核上傳。
營業稅
營業稅每兩月一期申報,1、2月為第一期,3/1~3/15之間申報,
以此類推每年六期,
會有很大的篇幅,等我有空在更新一下。
btw,可以先說的是大家知道農漁牧是零稅率的嗎^^
建議報帳不要有這類東西,申報有夠~麻煩。
營所稅
營利事業所得稅為企業一整年結算下來所需負擔的年度稅,
五月底前申報營所稅,如果公司虧損的話不用繳營所稅。
稅額是以該年度淨利的「20%」來計算,淨利之換算可選擇採用查帳或同業標準率(書審,
擴大書審益率),年淨利低於12萬免徵營所稅。
營業收入×純益率(以我為例影片製作業5%)=營所稅課稅所得額
課稅所得額 120,000 元以下:免稅
課稅所得額 120,000 元 至 200,000 元: ( 課稅所得額 — 120,000 元 ) ÷ 2 =應納
稅額
課稅所得額 200,001 元以上:課稅所得額 × 20% =應納稅額
也就是說若我公司營收兩百四十萬之內免繳營所稅,
但是因為公司去年九月成立,目前還沒有申報過,這邊先資訊可能待釐清。
以上希望有幫到大家,或有問題也歡迎詢問(medium有社群平台資訊),有錯誤的地方也麻煩指正,
各公部門具體問題請參考下方,都是創業前被我騷擾過的地方電話。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0800–589–168 創業諮詢服務專線一年三次免費線上顧問
國稅局 0800–000–321
健保署 0800–030–598
勞工局 02–2396–1266
=====正文結束=====
如果反應好的話第二篇我可能會分享經濟部的青創貸款和文策院的文創貸款,
因為剛好這兩種貸款我都有申請到,並且是在不同的銀行申請的,
應該有一些心得可以分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8.114.17.25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oberich/M.1618731684.A.8F9.html
※ 編輯: kkaakkaa2435 (58.114.17.253 臺灣), 04/18/2021 15:42:4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