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on Musk的演講藝術
Presentality的Andrew大大來幫大家分析了!
Elon Musk 違反賈伯斯時代的演講準則,反而加深自己的魅力!
Elon Musk 可說是全世界影響力最高的商業領袖之一,而且在媒體及社群媒體的聲望奇高無比(IG 有200萬追隨者,Twitter 有6000萬),甚至一句話就可以影響市場的走向。
★★★★★★★★★★★★
他肯定是溝通大師對不對?而且舞台魅力一定很強大?
Well... 從溝通成效的角度來看,他是很厲害沒錯,但如果你看任何一場他的演講,你肯定會覺得很困惑。你會覺得:這個人怎麼這麼尷尬,這麼不會講話?
隨便在 Youtube 上面搜尋他演講的影片,看個幾分鐘,你就會知道我們在說什麼了。看個幾分鐘就可以跳出至少以下的問題:
• 說話吱吱唔唔,贅字一堆
• 停頓在很尷尬的地方,感覺不知道自己在哪裡
• 投影片視覺,跟口述的內容常常對不起來
• 容易忘記自己要說什麼,明顯要去偷瞄一下投影片,不然無法繼續說等等...
啊... 那他到底厲害在哪裡?為什麼一個講話這麼尷尬不流暢的人,能夠迷惑全球這麼多人,發揮如此大的影響力?
我們看完一些他演講影片的結論,是他的魅力來源,跟「前一波」的商業領袖,如 Steve Jobs,截然不同。你甚至可以說,**他們的風格是完全相反的。**
我們今天就從 Musk 的一些演講中,來看他的反向操作!
★★★★★★★★★★★★
📌 反操作1:Jobs Overstates, Musk Understates
★★★★★★★★★★★★
首先,Steve Jobs 開始用的一個「技巧」,說好聽是「讚嘆」,說難聽就是「誇大」,不論發表的產品是否真的是突破性創新,反正就是用 "incredible"、"revolutionary" 等字眼來形容。英文的一個形容,就是 "overstatement" - 把什麼東西都講的「超過」一點。
結果一大堆商業演講的人,做產品無法像 Jobs,但用誇張的形容詞卻學的很像。
Musk 就不一樣。
他自己知道他做的事情很難(讓永續能源普及、把人類變成多個星球的物種),所以他反而用很「沒什麼大不了」的字眼跟語氣來傳達,反而讓這種「謙虛」變成一種效果。這個就不是 "overstatement",而是 “understatement" - 什麼東西都講的收斂一點。
舉個例子:他2016年介紹太陽能屋頂的時候,有描述一個很大,很難實現的未來,是這樣說的:
> What is the future that we want? It's consisted of really appealing solar roof... then combine that with storage, and with electric cars.
It's an obvious 3-part solution... Yeah... 3 part solution... uh...
It's really not that complicated.
沒錯,他講完之後停頓了一下,然後說嗯,對,就是三個部分,真的沒那麼複雜 lol。
好比在跟聽眾說:「啊就很簡單啊,你們還要我說什麼?」連聽眾都笑出來:
影片: https://youtu.be/4sfwDyiPTdU?t=187
★★★★★★★★★★★★
如果是賈伯斯派的門徒來說,可能會說:
➜We are building a grand future - a future of endless renewable energy and clean mobility, but with the sort of convenience you couldn't even imagine.
To build this, we've had to overcome a trinity of challenges that have bedeviled generations prior:
1. Houses that generate energy during the day all by themselves
2. Efficient and integrated storage
3. And the best electric cars the world has ever seen
Ok,我寫的有點誇張,但 you get the point。
★★★★★★★★★★★★
他最近在發表 Tesla Bot 的演講中,也描述了一個很大的未來,你看看他的說法:
➜ What is the economy? It is uh... at the foundation, it's labor. So what happens when there's... uh... no shortage of labor?
So I think in the long-term, there will need to be universal basic income (applause)... Not right now, because the robot doesn't work (laugh)... we just need a minute.
Essentially, in the future, physical work will be a choice... if you want to do it, you can, but you wouldn't need to do it. Obviously it has profound implications for the economy, because... the economy, at its foundational level, is labor, and capital is just distilled labor, then... is there an actual limit to the economy? Maybe not...
你很難想像有人可以把一些這麼遠大的願景 - 人力工作變成一個選擇、每人都享有基本收入等等 - 用更平鋪直述的方式,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語氣說出來。
連開發萬用機器人的難度,他都只是說 "We just need a minute" lol。
Again 歡迎你們自己看影片,體驗一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UP6Z5voiS8
Btw... Musk 還隨口說了一句 "capital is just distilled labor"。別叫我翻譯,因為我根本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尤其是 "distilled" 在這裡的用意。如果你去 google "distilled labor",也找不到什麼東西,只有不到兩千個 search result。
有人會覺得 Musk 太聰明了,所以才會常常說出正常人不懂的話,但我個人覺得他是故意的:就是要「埋」一些每人聽得懂的話,才能加深他「天才」的形象。
Musk 把複雜困難的事情說成很簡單,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大家可能會覺得「這些很難的事情,好像難不倒他耶,嗯他看來真的是個天才!」
大家可能有時候會聽人家說,在西方,就是要懂得如何吹捧自己。但其實有時候不一定要這樣。
💡你做的事情是真功夫時,謙虛反而會放大。
★★★★★★★★★★★★
📌 反操作2:尷尬反而是魅力
★★★★★★★★★★★★
其實,在賈伯斯用流暢的舞台表演稱霸市場之後,很多企業家都下苦工,練就一身演說武功。如 Bill Gates 或是 Mark Zuckerberg,都很明顯的從內向而且不會演講的人,變成老練的演說家。
Musk 很明顯沒有。Honestly, he's not even trying。
上面的影片,一個是2016年,一個是2021年,你覺得哪個舞台上的 Elon Musk,比較尷尬?這個當然有點主觀,但我兩個都看完之後,會覺得今年的他,講的更卡,更不好。
但是 Elon Musk 很明顯的根本沒有在 care 這一塊 lol。如果他有心要成為非常流暢的講者,你覺得這種小事能夠難倒他嗎?
…
還需要Musk暗藏玄機的演講技巧嗎? 需要的同學請按個讚和留言「Must learn from Musk」。
需要更多的演講分析與技巧請追蹤Presentality!
圖片出處: https://bit.ly/3mKfjyX
你不需要很厲害才能開始出處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罌粟海濱】
每逢暮春至初夏,罌粟花就以濃豔妍麗的姿態從容綻放輕盈搖曳,為原野染上點點顏彩。尤其是臨著岸邊,浪潮輕拍海風徐來,稠紅纖粉隨之輕舞斑斕,最是賞心悅目。
《淺灘島的罌粟花》(Poppies, Isles of Shoals,1891)捕捉的就是初夏時節,罌粟盛開嬌美時。
---------------
從構圖看來,《淺灘島的罌粟花》畫面可分為三部分,藉由長短不同、方向各異的筆觸堆疊:
前景罌粟花叢主要由紅色和綠色醞釀對比效果,中景白色、灰色、藍色和紫色構成海水與岩石,遠景則有迷濛似霧的淡藍色撐出一片晴空。飽滿濃密映襯淺淡灰褐,使得罌粟花叢與崎嶇岩岸之間,也自有映照。
於是乎無論色彩或質感,都有了輕重剛柔的相較。
望向遠處,背景是一望無際的海洋連結遼闊的天空。幾座礁岩錯落岸邊,偶有帆船駛過,說明此處並非荒島,而是休閒度假之處。沿著岸邊散步,可以享受海洋氣息吻過臉頰,欣賞水面波瀾瑩澤,還有迎風飛颺翩翩花影。要是興起,再駕船出海徜徉穹天碧海,正如陽春煙景,大塊文章那般暢意自得。
坐困家中焦慮戒慎的當下,光是看這畫面都舒心許多,你說是不是?
---------------
就主題、色調和手法而言,《淺灘島的罌粟花》可說是典型印象派風格,而且看起來似乎跟莫內(Claude Monet,1840-1926)的諾曼地系列場景頗為類似?然而這件作品卻是出自美國畫家柴爾德・哈薩姆(Childe Hassam,1859-1935)之手。
哈薩姆是美國印象派先驅,職業生涯漫長、多產且成功。他的創作種類多元,包含油畫、水彩、粉彩與插畫共2000多幅,自1912年開始,又陸續創作400多組銅版畫。創作量這麼大,並不是畫心酸給自己看,人家哈薩姆不僅擁有良好聲譽,作品銷售成績也很傲人。
事實上也是因為哈薩姆和另一位美國印象派女畫家瑪莉・卡莎特(Mary Cassatt,1844-1926)推波助瀾影響之下,美國收藏家後來購入更多印象派作品,大大開闢海外市場,迎來事業高峰。由此可見他在美國畫壇的地位。
---------------
就像當時許多有志於藝術創作的年輕人那樣,都得到巴黎打滾實際體驗過一番,才會找到人生方向,即使23歲時便已在波士頓享有名聲,哈薩姆毅然決定在26歲那年前往巴黎取經學習。算起來,他跟梵谷一樣,1886年來到巴黎時,印象派已經是最後一次舉辦畫展,接下來當年共同對抗古典學院傳統的眾人要各奔前程各尋出路。
而人在巴黎的哈薩姆,張開雙臂熱情擁抱印象派以及法國文化,在那如魚得水過了3年,才回到美國,定居紐約。
哈薩姆的創作以描繪新興繁榮的城市景觀聞名,紐約、巴黎和波士頓這幾座大城最常出現在他筆下。
然而早在遠赴巴黎之前,哈薩姆就曾經說過:「能夠流傳後代者,就是描繪自己的時代和日常生活場景的人。」
〝the man who will go down to posterity is the man who paints his own time and the scenes of every-day life around him.〞-- Childe Hassam, 1892
說起來就是因為取材自當代生活,創造獨特〝時代感〞,後世如我們才能見到那些年的那些人和事。若只是糾結於傳統神話、歷史和宗教題材,除了技法革新或者人物服裝著墨有所差異,其實很難讀出時代訊息對吧?哈薩姆對當代生活題材的堅持便如同印象派。
---------------
但是在擁擠都會待久了,總是需要僻靜之處舒緩歇息,因此哈薩姆也常在鄉村歇憩,藉以取得靈感。對他而言,描繪當代生活始終是創作中心,無論是喧囂城市或者是靜謐郊野。
《淺灘島的罌粟花》便是哈薩姆在美國東北緬因州淺灘島(Isles of Shoals)放暑假時的作品。
---------------
哈薩姆在島上的避暑生活肯定很愜意,因為這兒有當時新英格蘭地區最早的度假飯店之一-阿普多爾飯店(Appledore House)。飯店經營者中包含哈薩姆的好朋友-女詩人西莉亞・薩克斯特(Celia Thaxter,1835-1894)。
薩克斯特自小在淺灘島長大,阿普多爾飯店即是由她的父親所創立。或許是家境富裕,也是父親觀念開明,加上自身才華,飯店千金薩克斯特得以生活無虞專心創作,名列19世紀末美國最受歡迎的作家。
有薩克斯特坐鎮的阿普多爾飯店,不僅招來哈薩姆1890至1894年間到此度過夏天,暫時解脫擾嚷塵煙,也吸引眾多紐約仕紳名流和藝文界人士前來度假。薩克斯特以她女性特有的細膩品味管理飯店花園,在岸邊種滿罌粟花,為她自己提供寫作材料,也成為哈薩姆的創作養分。
若是以阿普多爾飯店受歡迎的程度,實際上不可能像《淺灘島的罌粟花》畫面裡那般杳無人煙,僅有帆船和孤鳥掠過遠處;然而繪畫本來就不同於攝影,畫家會在構圖時有所考量添加或刪減,以求最佳效果。因此哈薩姆捨去人群,僅以遠帆暗示稀罕人跡與恬適氣氛。
《淺灘島的罌粟花》是哈薩姆的〝阿普多爾飯店放暑假〞系列中最傑出的作品之一,反映了他成功處理光線和色彩的出色技巧,也體現19世紀晚期對於新英格蘭早期殖民地區景色的欣賞。
---------------
可惜女詩人薩克斯特1894年去世之後,飯店失去往日光彩,景況不再,更於1914年毀於一場大火,那些風流往事僅存斷垣殘壁焦土槁木,總是讓人唏噓。
幸虧後來花園獲得重建,也成為當地重要觀光景點,好讓人遙想鍍金時代時,飯店千金與藝文人士的飛揚與風雅。
1919年,早已事業有成的哈薩姆和妻子在紐約長島東漢普頓(East Hampton)買下一座殖民時期古宅,作為夏季避暑之處。如今此地早已是紐約名流重要置產之處,冠蓋雲集,動輒天價。能在東漢普頓夠擁有一座度假莊園,更是富豪彰顯身價必備要件。
由此看來,哈薩姆不僅畫畫很厲害,就連投資房地產都很有眼光哩~(最好是
---------------
#國家藝廊影片導覽《淺灘島的罌粟花》
https://www.facebook.com/nationalgalleryofart/videos/224150322506845/
#跟著哈薩姆去度假
#美國印象派代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部落格 https://juniewang.mystrikingly.com/#article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junie/
圖片來源 : 網路
《Copyright © 2021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你不需要很厲害才能開始出處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要有用才會被愛?】
⠀⠀⠀⠀
關於「有用才能被愛」的這個概念,我在第三本書《他們都說妳「應該」》裡,就討論過這個概念,後來在《過度努力》中,繼續延伸討論。
⠀⠀⠀⠀
其實對我們來說,養成這樣的「人生腳本」是很容易的,因為當我們感受過「有條件的愛」,深刻地感受到自己被忽略、或是因為表現良好而有不一樣的待遇,這個人生腳本就會自然形成。
⠀⠀⠀⠀
特別是我們的社會,是很崇尚「有用」、「努力」、「永遠不夠」的文化。
⠀⠀⠀⠀
如果我們沒有覺察,又很習慣這樣的人生腳本,甚至也因為這樣的腳本獲得一些正向肯定的東西,這個腳本很容易繼續存在我們的生命中。
⠀⠀⠀⠀
相對的,當我們相信,別人會因為「我有用」而愛我時;
那卻也代表了:
⠀⠀⠀⠀
「我不相信不努力的自己,是可以獲得幸福的。」
⠀⠀⠀⠀
逼迫自己機械化做著,感覺這樣做的自己有時很卑微、或是累得要命,但停不下來。
⠀⠀⠀⠀
然後,在一次一次的失望與傷心中,就覺得內心有些什麼東西死掉了。
⠀⠀⠀⠀
之前博客來有一個活動:寫書評送coupon的活動,有一個讀者寫的心得很觸動我,也在這裡跟大家分享:
⠀⠀⠀
----
心得撰寫者:懶是種能力(書評於博客來《過度努力》)
⠀⠀⠀
「過度努力最大的困難是⋯⋯我腦袋都知道,可是心裡就是做不到 ...」
⠀⠀⠀
我想為這句話多加一種情況,腦袋知道卻在心裡做不到,其實並不是心裡做不到,而是心裡不知道「該」怎麼做,所以才會造成「做不到」,無法突破盲點。
⠀⠀⠀
不管我在哪個地方,總是被托付更多的任務,讓我一直覺得自己一定是非常值得被信賴的人,我的工作越來越多,擺爛的同事卻可以清閒的喝下午茶,「因為我們是團隊」只能合作,我感到太不合理,卻完全不敢跟老闆反應,於是我選擇了離開。
⠀⠀⠀
後來換到別處工作,又是相同的問題,唯一最大不同的是,這一次我是帶著傷痕離開。從一開始的憤怒變為懷疑、譴責自己,強大的無力感讓我喘不過氣,我知道這是憂鬱的症狀,但是我不敢去掛號,覺得連我自己都接受不了毫無理由的打發,那麼我說出來的話,醫生會不會覺得我是在說謊,然後開了藥就草草的打發我走,我無法想像再度回到那個被丟棄的現場。
⠀⠀⠀
後來我很多人的故事、看了很多書,才慢慢了解當時為什麼會沒有「能力」向外求救,原因出自過往被訓練成的價值觀,已形成一道堅固的牆,我不曉得求救並不「罪惡」,也不是「無能的表現」,只是單純的想要「照顧自己」,這是任何生物都該有的本能,我卻將求救視為畏途。幸運的是我找到解答後不再譴責、懷疑自己,通過了自救的第一道關卡。
⠀⠀⠀
隨時間再經過幾年後,我又慢慢發現,形成我現在價值觀,總認為自己不夠好的來源,其實是出自於不想讓身邊所有的人失望,及不相信自己有能力達到他們的期望,我的努力只是為了遮住不安,害怕落後別人、害怕會因為這樣就沒有價值。知道了有這樣經驗的人原來不只是我,他人的期望總會被我視作「我應該」,達成所有人的願望卻忘記自己的願望也應該被實現,每次用力其實都是在壓制我內心,我漸漸地忘了自己是誰,這樣的人生是我要的嗎?誰又能為我完成願望?我問過了自己很多遍,始終得不到解答。
⠀⠀⠀
直到某天看到一件件過去收到的禮物,我好像真正得救了。幸福原來一直在身邊,只是我過度放大不好的事件,用力滿足所有人對我的期待。在過度努力的過程裡,我遺忘了許多美好的事件,任憑過去有人提示我要正向,可是我都聽不進去,不是我固執或是判逆,我是真的聽不懂「正向到底要怎麼做」,直到了解「拒絕」別人的要求是可以的,不需要感到抱歉,因為那是別人的人生。我開始找回自己,不再「過份」努力,只要為自己努力就可以,要「對自己好一點」,不好的回憶不再讓我覺得難過,而是覺得自己這一路走來實在太厲害了,居然完全超乎自己的預期。「把太多力氣花在別人身上,沒有想過自己是累的」慕姿老師找出我過去的盲點,別忘了照顧自己才是更重要的,不該花費這麼多時間於滿足別人的願望。
⠀⠀⠀
我是「一定要贏」先生,也是不犯錯小姐、把自己打趴的自責小姐,更是戴著面具的小木偶、完美媽媽。如果看到這篇的朋友願意跟我一起「愛自己」,請不要先責怪自己做不到,做不到才是一般人的常態。試著對自己好,好嗎?感到煩燥就大聲叫出來吧!這樣別人才有辦法陪你一起想辦法。
⠀⠀⠀
-----
⠀⠀⠀
讀了心得,深深被觸動。
⠀⠀⠀
常有人問我,「讀了《過度努力》,知道自己可能過度努力,然後呢?」
⠀⠀⠀
然後,請感受、覺察就好。
⠀⠀⠀
我們的生存策略,會讓我們習慣只用某些方式處理問題與困難,而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不停地往前跑,卻失去感受自己內心的機會。
⠀⠀⠀
當我們真的能夠感受自己的情緒、需求以及那些壓抑下去的委屈時,我們才有機會累積足夠的能量,讓自己掙脫過去的那些害怕,願意給自己不同的選擇。
⠀⠀⠀
#過度努力
⠀⠀⠀
(書評出處連結請參考留言)
你不需要很厲害才能開始出處 在 你一定要開始,才能很厲害!王勝忠老師的人生勵志課 的推薦與評價
... 你善良強大的40句話[79折]11100910449. 閱讀更多. 你一定要開始才能很厲害心得 你不需要很厲害才能開始但你需要開始才會很厲害by kevin lin 你不需要很厲害才開始你要開始 ... ... <看更多>
你不需要很厲害才能開始出處 在 文字的共振能量- 你不需要很厲害才能開始 的推薦與評價
你不需要很厲害才能開始 , You don't have to be great to start, 但你要開始才能很厲害。 but you have to start to be great. -吉格‧金克拉Zig Ziglar #文字的共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