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所有的父親,都不是從寶寶出生後才開始學習當爸爸的
阿萍醫師父親節的反省文
我想先跟所有做溫柔生產以前接觸的父親們道歉,我以前找不到讓父親們產前就能好好參與的方法,那還成為我研究所論文的研究限制(附於文末)。做溫柔生產這幾年來,在助產師夥伴們的帶領之下,我漸漸從實作中去體會與領悟,「成為父親」這件事情,不需要等到寶寶出生才學習,那也是為何我一直強調助產師提供產前教育的重要性。
我們尚未完全性別平等的社會,父權很容易跟醫療體制「結盟」,成為對產婦生產自主的壓迫,這是這幾年來不斷要面對的問題。「一樣米養百樣人」,於是我們見過各式各樣的父親。溫柔生產最大的阻力,也常常來自配偶的不支持或是無法進入狀況。「妳為什麼這麼麻煩,要跟別人不一樣?」是常見先生對太太的質疑。
太多的父親,是在太太千拜託萬拜託,半推半就的情況之下,來到好孕上產前課程。「生產是妳的事,我在旁邊陪就好,為什麼連我也要上課?」配偶,是生產的「參與者」而不是陪伴者啊!我總是這麼回答。我們笑稱好孕的產前諮詢是「神隊友培訓班」。超過一百五十位父親,在好孕團隊的協助之下,重新出生了!謝謝你們與阿萍醫師以及好孕團隊一起成長,原來當爸爸可以更有深度、更有愛,由衷感謝我們共同創造的每一場催產素大噴發的生產派對!
歡迎爸爸們在下方分享,你們的轉變。(媽媽們要分享隊友的轉變也很歡迎喔!)
++++++++++++++++++++++++++++
研究限制
本研究主要的限制,在於沒有處理母乳哺育中配偶的角色。在多元成家草案 還在努力進立法院的此時,這裡的配偶指的是異性戀婚姻中先生的角色,也就是孩子的父親。以往在產房工作時,我一直無法處理的一種產婦類型是「以先生為天」的產婦,她們言必稱先生,凡事必問過先生才下決定。這樣的婦女真是我的「天敵」,我很想問「現在孩子在誰的身體裡?」「要生小孩的是誰?」我不覺得這是夫妻關係中的尊重,而是父權體制的體現,或是女性較脆弱需要男性保護的性別刻板印象。生產與哺乳這樣女性獨特的身體經驗,在生產與產後學習哺乳的階段,常常我還是寧可回到以前「男賓止步」的年代。溫尼考特醫師在《給媽媽的貼心書》 〈父親該做什麼?〉一章提到,「我們不能想當然耳的認為,早點請父親加入一定是件好事。」這不是要說父親的角色不重要,父親是寶寶認識的第一個最熟悉的「他者」,在父親以父親的角色進入小孩的生命時,他同時接收了小嬰兒對母親某些特質的感情。我認為在寶寶與媽媽的穩固依附關係尚未建立之前,任何的「介入」,無論是技術物或人,都有可能造成更多的問題。
先從一個故事說起,2005年在新北市一間婦產科診所,第一胎的素雯,因為子宮頸全開胎頭已下降,被推進產房準備生產。從入院待產就一直陪伴在旁的先生智勇,趕緊換上隔離衣,表明也想進產房陪產。「先生,你確定你可以喔?到時候看到血不會昏倒喔?」護理同仁跟智勇再確認一次,因為太常發生在產檯上的太太,正需要所有醫護全心照顧生產之際,先生在一旁卻昏倒的事情。「我可以的,絕對沒問題!」智勇非常堅決。他們進了產房,我也同時換好手術衣進產房準備接生。護理同仁在素雯子宮強烈收縮時,冷靜地發號施令:「好來,素雯你跟著我的速度喔,先閉氣,手抓緊,往下用力…」*在一旁的智勇,很盡責的扶起太太的上半身,說道:「來,用力用力,老婆你用力,聽護士小姐的。」素雯在用完第一次力之後,在產檯上跟智勇吵了起來:「你不懂,你不要說話啦!你這樣完全擾亂我了!叫你不要進來你還進來,陳醫師,你叫他出去啦!」
這不是「老婆跟媽媽同時掉進水裡,你要救誰?」 的問題,男人不一定要進產房陪產才是愛太太的表現。男性不可能有生產經驗,有時不見得是最理想的陪產者。現在普遍強調生產時配偶的全程參與,才是「好男人」的表現,讓有些男性「不得不」逼著自己進產房。2009年,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WHO/UNICEF)提出的母嬰親善醫院倡議(BFHI)再版,強調生產方式影響日後母乳哺餵順利與否,所以在原本的十大措施之外提出第十一項母親友善(mother-friendly)生產措施,其中第一項就強調生產時「能由母親選擇的人陪伴」, 這個人不必然是配偶。英國小說《呼叫助產士》 中提到,近年來,大多數父親會在分娩的過程陪同妻子,並參與接生。但這是最近才開始流行的趨勢,據我所知,歷史上從不曾聽過有這種事。尤其在1950年代,這種想法肯定會嚇壞很多人。接生始終被認為是女人的工作,即使醫生也不能在場(十九世紀末以前,全是男醫生),直到人們認可產科學為醫學領域的一門學科後,男人才開始參與接生的工作。
再說一個在月子中心發生的小故事,有一次查房,進房之前護理人員跟我說:「淑惠的先生要她不要餵母奶了,她每天都躲在房裡哭,奶都擠不太出來,陳醫師你跟她多聊聊,我們都不知怎麼辦才好。」詳細問了才知道,淑惠的先生每天下班都會來陪她,隔天早上再直接從月子中心去上班。晚上要求不受打擾的「完整的睡眠」,小孩晚上睡在嬰兒室。卻還嫌淑惠半夜用擠奶器太吵,要求月子中心另外開一間空房間給她擠奶。這真是個棘手的問題,一如我對於論文中的配偶角色,目前的我還處理不來。
+++++++++++++++++++++++++++++++++
也歡迎爸爸們一起來參加 〈好孕身心靈療癒工作坊〉喔~ https://www.facebook.com/1545740095717230/posts/2133043656986868?s=1504842671&sfns=mo
*我們現在不這樣用力了
請參考 我這樣用力對不對 http://birthreform.blogspot.com/2015/06/blog-post.html?m=1
生產影像紀錄 黃約農 Dumas
全心醫學聯合診所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願所有的父親,都不是從寶寶出生後才開始學習當爸爸的
阿萍醫師父親節的反省文
我想先跟所有做溫柔生產以前接觸的父親們道歉,我以前找不到讓父親們產前就能好好參與的方法,那還成為我研究所論文的研究限制(附於文末)。做溫柔生產這幾年來,在助產師夥伴們的帶領之下,我漸漸從實作中去體會與領悟,「成為父親」這件事情,不需要等到寶寶出生才學習,那也是為何我一直強調助產師提供產前教育的重要性。
我們尚未完全性別平等的社會,父權很容易跟醫療體制「結盟」,成為對產婦生產自主的壓迫,這是這幾年來不斷要面對的問題。「一樣米養百樣人」,於是我們見過各式各樣的父親。溫柔生產最大的阻力,也常常來自配偶的不支持或是無法進入狀況。「妳為什麼這麼麻煩,要跟別人不一樣?」是常見先生對太太的質疑。
太多的父親,是在太太千拜託萬拜託,半推半就的情況之下,來到好孕上產前課程。「生產是妳的事,我在旁邊陪就好,為什麼連我也要上課?」配偶,是生產的「參與者」而不是陪伴者啊!我總是這麼回答。我們笑稱好孕的產前諮詢是「神隊友培訓班」。超過一百五十位父親,在好孕團隊的協助之下,重新出生了!謝謝你們與阿萍醫師以及好孕團隊一起成長,原來當爸爸可以更有深度、更有愛,由衷感謝我們共同創造的每一場催產素大噴發的生產派對!
歡迎爸爸們在下方分享,你們的轉變。(媽媽們要分享隊友的轉變也很歡迎喔!)
++++++++++++++++++++++++++++
研究限制
本研究主要的限制,在於沒有處理母乳哺育中配偶的角色。在多元成家草案 還在努力進立法院的此時,這裡的配偶指的是異性戀婚姻中先生的角色,也就是孩子的父親。以往在產房工作時,我一直無法處理的一種產婦類型是「以先生為天」的產婦,她們言必稱先生,凡事必問過先生才下決定。這樣的婦女真是我的「天敵」,我很想問「現在孩子在誰的身體裡?」「要生小孩的是誰?」我不覺得這是夫妻關係中的尊重,而是父權體制的體現,或是女性較脆弱需要男性保護的性別刻板印象。生產與哺乳這樣女性獨特的身體經驗,在生產與產後學習哺乳的階段,常常我還是寧可回到以前「男賓止步」的年代。溫尼考特醫師在《給媽媽的貼心書》 〈父親該做什麼?〉一章提到,「我們不能想當然耳的認為,早點請父親加入一定是件好事。」這不是要說父親的角色不重要,父親是寶寶認識的第一個最熟悉的「他者」,在父親以父親的角色進入小孩的生命時,他同時接收了小嬰兒對母親某些特質的感情。我認為在寶寶與媽媽的穩固依附關係尚未建立之前,任何的「介入」,無論是技術物或人,都有可能造成更多的問題。
先從一個故事說起,2005年在新北市一間婦產科診所,第一胎的素雯,因為子宮頸全開胎頭已下降,被推進產房準備生產。從入院待產就一直陪伴在旁的先生智勇,趕緊換上隔離衣,表明也想進產房陪產。「先生,你確定你可以喔?到時候看到血不會昏倒喔?」護理同仁跟智勇再確認一次,因為太常發生在產檯上的太太,正需要所有醫護全心照顧生產之際,先生在一旁卻昏倒的事情。「我可以的,絕對沒問題!」智勇非常堅決。他們進了產房,我也同時換好手術衣進產房準備接生。護理同仁在素雯子宮強烈收縮時,冷靜地發號施令:「好來,素雯你跟著我的速度喔,先閉氣,手抓緊,往下用力…」*在一旁的智勇,很盡責的扶起太太的上半身,說道:「來,用力用力,老婆你用力,聽護士小姐的。」素雯在用完第一次力之後,在產檯上跟智勇吵了起來:「你不懂,你不要說話啦!你這樣完全擾亂我了!叫你不要進來你還進來,陳醫師,你叫他出去啦!」
這不是「老婆跟媽媽同時掉進水裡,你要救誰?」 的問題,男人不一定要進產房陪產才是愛太太的表現。男性不可能有生產經驗,有時不見得是最理想的陪產者。現在普遍強調生產時配偶的全程參與,才是「好男人」的表現,讓有些男性「不得不」逼著自己進產房。2009年,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WHO/UNICEF)提出的母嬰親善醫院倡議(BFHI)再版,強調生產方式影響日後母乳哺餵順利與否,所以在原本的十大措施之外提出第十一項母親友善(mother-friendly)生產措施,其中第一項就強調生產時「能由母親選擇的人陪伴」, 這個人不必然是配偶。英國小說《呼叫助產士》 中提到,近年來,大多數父親會在分娩的過程陪同妻子,並參與接生。但這是最近才開始流行的趨勢,據我所知,歷史上從不曾聽過有這種事。尤其在1950年代,這種想法肯定會嚇壞很多人。接生始終被認為是女人的工作,即使醫生也不能在場(十九世紀末以前,全是男醫生),直到人們認可產科學為醫學領域的一門學科後,男人才開始參與接生的工作。
再說一個在月子中心發生的小故事,有一次查房,進房之前護理人員跟我說:「淑惠的先生要她不要餵母奶了,她每天都躲在房裡哭,奶都擠不太出來,陳醫師你跟她多聊聊,我們都不知怎麼辦才好。」詳細問了才知道,淑惠的先生每天下班都會來陪她,隔天早上再直接從月子中心去上班。晚上要求不受打擾的「完整的睡眠」,小孩晚上睡在嬰兒室。卻還嫌淑惠半夜用擠奶器太吵,要求月子中心另外開一間空房間給她擠奶。這真是個棘手的問題,一如我對於論文中的配偶角色,目前的我還處理不來。
+++++++++++++++++++++++++++++++++
也歡迎爸爸們一起來參加 〈好孕身心靈療癒工作坊〉喔~ https://www.facebook.com/1545740095717230/posts/2133043656986868?s=1504842671&sfns=mo
*我們現在不這樣用力了
請參考 我這樣用力對不對 http://birthreform.blogspot.com/2015/06/blog-post.html?m=1
生產影像紀錄 黃約農 Dumas
全心醫學聯合診所 在 神經內科- 新開「全心醫學聯合診所」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衛保組公告】世新特約診所~持證件免掛號費喔! 台北市景美羅斯福路上(中國信託二樓),新開「全心醫學聯合診所」,將成為本校特約診所。即日起凡本校教職員工生, ... ... <看更多>
全心醫學聯合診所 在 [徵才]全心醫學聯合診所徵藥師- 看板pharmacist 的推薦與評價
禁止張貼違反「就業服務法」、「性別平等工作法」、「勞基法」與其他法律之文章
發文者已同意一切遵循現行法律,並確知文責自負。本工作確實勞健保!
此兩行刪除,文章會被刪除不另通知。
※請各位資方配合遵守。
【公司名稱】
全心醫學聯合診所(新成立)
【工作職缺】
診所藥師二名
【工作內容】
藥品調劑
藥物諮詢
庫存管理
管制藥品管理
【徵求條件】
需有藥師執照,每年25小時持續教育學分
【工作地點】
台北市文山區羅斯福路六段407號2樓(捷運景美站步行一分鐘)
【工作時間】
星期一到星期五, 早班:八點到十二點; 晚班: 下午四點到九點. 日上一班
禮拜六早班隔週輪上
【月休】
周日休
【薪資範圍】
勞保(6%勞保退休準備金)
健保
藥師公會年費 3600 元
時薪450
自費藥物/保健食品可抽成
【需求人數】
2人
【聯絡人/連絡方式】
黃小姐0963-639-325
[email protected]
【其他備註】
兼職亦可詳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0.6.17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harmacist/M.1434457382.A.C10.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