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 你知道嗎?它是中國水下考古的一座里程碑
“南海一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出水文物數量最多的南宋時期遠洋貿易商船。裏面發現的文物種類和數量都非常多,金項飾就是當時被打撈出水的第一件金器。#這裏是中國
更多《國家寶藏》精彩節目請點擊:https://goo.gl/KXEi1h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廣州,素有“有錢住西關,有權住東山”的說法。東山區的小別墅被稱為“東山花園洋房”,以東山恤孤院路、新河浦路為主要集中地段,建築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新河浦、龜崗一帶,這些高高低低的複式小別墅就有600多棟,是廣州現存最大的中西合璧低層院落式傳統民居群。 廣州市東山區,直到清朝都是廣州城郊。民國30...
「出水文物」的推薦目錄:
- 關於出水文物 在 CCTV 中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出水文物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出水文物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出水文物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出水文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出水文物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出水文物 在 [新聞] 萬件文物出水證實張獻忠江口沉銀傳說- 看板historia 的評價
- 關於出水文物 在 出水文物的維護...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標題 的評價
- 關於出水文物 在 韓國海域發現中國沉船,出水萬件文物,日韓專家坐不住了 ... 的評價
出水文物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展覽|香港海事博物館再現大航海時代】
「東西匯流——13至18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展出逾250件中國南宋至清初時期的收藏品。展覽亦包括宋代沉船「南海一號」的出水文物,以及首次向公眾展示香港最新的水下考古發現──2016年於糧船灣打撈出有逾千年歷史宋代船錨的碇石。(文|林琬娸)
#香港海事博物館 #大航海時代 #東西匯流 #13至18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 #海上絲路 #沉船 #出水文物 #南海一號 #糧船灣
出水文物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特輯>
8月份古美術唐宋元明清古沈船專題-強文閱讀!!
滿載金銀瓷珍的阿拉伯船👉 9世紀「黑石號」沉船及出水文物概介👈
8月號古美術雜誌這裡買 B| http://bit.ly/2aqCtkZ
#沈船 #古美術 #黑石號 #文物 #專題
出水文物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在廣州,素有“有錢住西關,有權住東山”的說法。東山區的小別墅被稱為“東山花園洋房”,以東山恤孤院路、新河浦路為主要集中地段,建築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新河浦、龜崗一帶,這些高高低低的複式小別墅就有600多棟,是廣州現存最大的中西合璧低層院落式傳統民居群。 廣州市東山區,直到清朝都是廣州城郊。民國30年(1941年)《廣州概覽》中記載:“東山本為郊外一村落,以廣九鐵路經此入世,歐美僑民,有的在鐵路附近卜居者。民國以來,建築西式房舍者日眾,遂成富麗之區。”據載,自宣統3年(1911年)廣九鐵路通車後,外國人和本地富商在東山擇地大建住宅,才使“地價日境,屋宇日盛”。民國時期的軍政、官僚也因為此地交通便利、環境清幽,也紛紛在此興建別墅、官邸,由此形成了以恤孤院路、新河浦路為集中地的花園式住宅。現在,人們對於新河浦和華橋新村的建築已不再陌生,但說起東山口的近代民居建築群卻甚少有人知道。早幾年經過有關部門的摸查,這片面積比新河浦更大,時間比華僑新村早30多年的大面積近代民居建築群終於浮出水面。這片建築群位於東山口均益路、廟前西街和啟明橫馬路之間,面積達3萬平方米,建築風格均為中西合璧。此建築群始建于民國初年,在上世紀20年代末形成大規模,在此後的七十多年裡雖然歷經了戰爭等各種變遷,卻依然保存得完好無損。有關專家表示,這在廣州的建築中實屬罕見。有關部門透露,此民居建築群極有可能是廣州發現的最大的近代民居建築群,專家稱建築價值高。因此,東山龜崗民國建築群已於2005年9月被列為廣州市登記保護文物單位。
東山洋樓的獨特之處便是以厚重紅磚為基調,與西關青磚迥異。東山區小別墅的建築風格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花園別墅,別墅前後有庭院;另一種為線條簡潔的洋樓,紅磚外牆,裝飾線條簡潔,主樓前一般沒有庭院,人居密度大。在設計形式上,多吸取西洋風格,形態各異,多有柱式門廊;規模也各不相同,有單家獨戶的大宅院,也有公寓型洋樓。這片建築群東起龜崗,西至均益路,南到東華東路,北臨廟前西街,整齊地排成六列,其中五列平行排列,被啟明一路、啟明二路、啟明三路和啟明四路分隔開來,另外一列則沿著與四條小道平行的啟明橫馬路而建。由於五條小道都筆直延伸,所有建築面積和風格也相差不大。據瞭解,這裡的建築是經過規劃才興建的,甚至是每家每戶先建好下水道,再劃分地皮讓歸僑購買與興建。從外型上看,這些建築均為二至三層平頂小樓,而所有小樓均由紅磚蓋成,紅磚蓋成的房子與周圍的當代建築相比已顯得古老,但卻保存得相當完好,並沒有破損的跡象。房子的窗戶都做成半圓形的頂,陽臺也多為半圓形,門框窄而高,房子內部樓梯都很窄,欄杆多為棗紅色木制。這裡的房子占地面積大約在100到130平方米之間,而房外的院子則有30平方米左右。這些小樓雖然不是用鋼筋水泥建成,只是用了紅磚,卻建得非常堅固,每堵牆的牆面都由三層磚砌成,這些牆面的堅固程度遠遠超過了現在的建築。每家門口都有一個由紅磚牆圍起來的小小的院子,從牆外看去,幾乎每家院子裡都有一到兩株比房子頂層還高的大樹,在每條小道的兩邊也都種著長得高大茂盛的樹木,這些形成綠蔭的樹木使得這裡在安靜中還透出一股清涼。據知,這些植物至今已有六七十年的歷史。廣州大學建築學專家湯國華教授認為,這裡的建築是典型的民國近代風格建築,這裡的房子從色彩的搭配到磚瓦、木料的使用,都體現了中西合璧的風格。他說,紅色和磚是西方建築的代表,而綠色和瓦則代表了中國的傳統風格。彩窗本是西方教堂建築的風格,在清末時傳入中國,民國時興盛,而彩窗與木格相結合則體現了中西結合的風格。另外,長的門窗也是西方風格的代表。湯教授表示,與現代建築相比,這種近代建築牆面較厚,最薄的也有240釐米,所以隔熱性能非常好,夏天住在其中會非常涼爽。其弱點就是採光不夠,但與中國古代建築相比已向前進了一大步。
出水文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北投文物館大師的美學典範
#郎靜山攝影藝術特展開幕茶會報導
致詞 #李莎莉館長(北投文物館)
#郎毓文女士(郎靜山藝術文化發展學會共同創辦人 小女兒)
#凃寬裕老師(策展人)
#李忠文老師(美國路易斯安那州亞洲經貿辦事處處長)
#林絲緞(人體模特兒/舞蹈藝術家)
導覽 #張振豐主任
北投文物館即日起至8月底止,推出「大師的美學態度─郎靜山攝影藝術特展」主題展,透過對攝影大師郎靜山一生的精采回顧,除了完整呈現其創作與精神之外,大師在美學上的堅持與態度,更可以做為現代人生活美學實踐的借鑑。展覽於4月13日郎靜山逝世22周年當天開幕,邀請郎老的親人、弟子與晚輩友人出席,其中現年77歲的林絲緞,年輕時曾經是臺灣第一位女性人體模特兒,因人體攝影工作與郎老結緣,開幕當天也透過動人的新編舞作,帶領眾人一同追思她所認識的郎靜山大師。
「不要把藝術看成只有娛樂,它與人的一切生活,都有關連;我的健康之道就是攝影;由於對攝影的興趣,我已忘了去注意自己的年齡了……」。102歲高壽的郎靜山,他一生所秉持的,就是「藝術即生活、生活即藝術、生命就是藝術」的美學態度。郎靜山(1892-1995),是我國第一位攝影記者,也是以攝影作品在國際沙龍中獲獎的第一人。他將繪畫藝術結合攝影理念,創作出獨樹一幟的集錦攝影創作,融合中國水墨畫的畫理,以暗房技法取代筆墨,顛覆西方攝影單點透視的特性,表現出水墨畫多點透視的特色,成為開創世界攝影史的先河。
北投文物館藉由百年古蹟的思古幽情,重現超過一世紀的大師身影:從成長、學養時期的介紹,文物與收藏的展示,以及歷時多元作品的呈現,民眾將可進入到大師的藝術成就與美學價值之中;此外,這次更由策展人凃寬裕提供許多當時郎老曾經使用過的各式老相機,並設置了一間手工沖片的暗房空間,特別介紹郎氏集錦攝影的創作技巧,期盼能吸引更多古董相機與攝影愛好者,一起透過相機收藏與攝影技巧的分享,重新認識郎靜山,一起感受大師的風采與美學典範。
策展單位粉絲頁: 北投文物館
展覽名稱:大師的美學典範—郎靜山攝影藝術特展
展出日期:106/03/25~106/08/27
開放時間:每日10:00-18:00(周一休館)
展出地點:台北市北投區幽雅路32號
出水文物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立法委員林佳龍今天在教育文化委員會質詢中研院長翁啟惠,林佳龍表示,中原院學者劉益昌日前對媒體表示,核能四廠下方有史前遺跡,然而,台電在1998年委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核能四廠出水管線預定地砲台腳遺址發掘評估報告」(由李匡悌教授主持)中,卻又表示該地未達重要文化遺址保存的標準,他質疑國人究竟要相信哪一個,要求中央研究院不要拿台電承諾重啟研究,確定是該處否有文化價值,翁啟惠也承諾將重啟研究。
林佳龍並詢問翁啟惠對廢核的看法,翁啟惠坦承,政府尚不能做到「確保核能安全」,也還沒有完善的能力處理核廢料;林佳龍進步一詢問翁啟惠是否會去公投,翁啟惠表示,如果明天就舉辦核四公投,由於沒有充足的資訊,他無法下判斷,所以不會去投票。
另外,針對核能四廠位置是否有史前遺跡,林佳龍引用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劉益昌接受平面媒體採訪的說法,指核四所在地有距今3500年至4500年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應該訂為古蹟;然而,台電在1998年委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核能四廠出水管線預定地砲台腳遺址發掘評估報告」(由李匡悌主持)中,卻又表示該地未達重要文化遺址保存的標準,林佳龍表示,台灣電力公司委託作調查,做出的結果又有利於台電,中研院應該避嫌,建議中研院重啟相關研究。中研院則承諾願意主動做相關之研究。
林佳龍說,由於上個會期在立院審查中研院預算時,教育文化委員會通過一項決議「中央研究院應成立中部中心,以供發揮『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之最大效應。」,再加上中研院建置之「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自2002年起,政府每年編列1億元預算給中研院,全台民眾可藉由網路瀏覽國寶文物及民間私人收藏外,中研院更將規劃現場展覽中心,由於人文薈萃的中部地區已具有國立台灣美術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等相關建設,中央研究院應優先設置中部中心,以供發揮「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之最大效應,而現任國立中興大學校長李德財,曾擔任「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辦公室主任及共同主持人,非常熟悉此項計畫,中研院必須要更積極設置中部中心。
出水文物 在 出水文物的維護...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標題 的推薦與評價
標題: 出水文物的維護出水文物因離開水下原有環境,直接暴露在大氣中,有可能會加速劣化,所以應當進行初步緊急處理,接著將文物先行登錄(拍照、登錄、標記)後再 ... ... <看更多>
出水文物 在 韓國海域發現中國沉船,出水萬件文物,日韓專家坐不住了 ... 的推薦與評價
韓國海域發現中國沉船, 出水 萬件 文物 ,日韓專家坐不住了!#墓#古墓#考古#盜墓#出土# 文物 #國寶#奇聞#萬眾奇聞. 1.6K views · 3 months ago ...more ... ... <看更多>
出水文物 在 [新聞] 萬件文物出水證實張獻忠江口沉銀傳說- 看板historia 的推薦與評價
萬件文物出水 證實張獻忠江口沉銀傳說
(中央社台北20日電)
中國大陸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水下所發掘的文物超過萬件,包括西王賞功金幣、銀
幣、大順通寶銅幣、鐵劍、鐵矛、金銀首飾等,證實張獻忠「江口沉銀」傳說。
據史料記載,張獻忠與李自成是明末民變領袖。張獻忠主要割據於四川,曾建立大西
政權,但在四川屠殺人數眾多,後兵敗被清軍所殺。
中新社今天報導,張獻忠1644年率部攻破成都,建立大西國政權。1646年張獻忠順岷
江南下轉移財物,遭明朝參將楊展伏擊,戰敗船沉,大量財物沉於江底。
10年來,岷江彭山江口段河道不斷有銀錠等文物出水,為破解歷史之謎提供線索。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相關部門自2015年底至今,先後展開「江口沉銀遺址」研討
。2016年4月,國家文物局批准對「彭山江口沉銀遺址」進行考古發掘。
這項考古工作於1月5日啟動,截至3月15日已挖掘面積1萬餘平方公尺,共出水文物1
萬餘件。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劉志岩說:「豐富的出水文物猶如打開一部
瞭解明代歷史的百科全書,將推動明代歷史,尤其是四川明清史和移民史的研究。」
1060320
張獻忠沉銀考古現場 出土金銀幣
(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20日)
中國大陸考古學家從四川彭山江口古鎮的岷江江底─張獻忠沉寶處,出土金幣、銀幣
、銅幣和銀錠等。
大陸封面新聞網今天報導,考古學家自1月5日啟動這次江底考古以來,至今已進行2
個多月。
報導表示,當地一些記者於20日中午獲准進入考古現場的出水文物臨時庫房,看到出
水文物被整齊堆放在庫房裡,有金冊、銀冊,有金幣、銀幣、銅幣和銀錠,還有鐵刀、鐵
矛等兵器。
據報導,考古現場一帶保安嚴密,只有錄入指紋的人員才能進出最後一道門。此外,
整個圍堰周圍不僅有眾多監控,還有不少特警24小時執勤。
報導表示,有記者看到,在江口漢崖墓內,一張約5平方公尺的長桌上,鋪上紅布;
桌子旁擺放著兩個木箱,一個木箱裝著金冊銀冊,另一個木箱裝著西王賞功幣。
桌子中間排成五行,最中心放著幾個50兩銀錠。銀錠兩邊放著各種金器、銀器,其中
金器居多,有金錠、金鐲子、金戒指等。
報導引述現場考古人員說,這只是部分出土文物。
據說,現場還有鐵刀、鐵劍、鐵矛、鐵箭鏃等兵器。
張獻忠是明末農民軍領袖,與李自成齊名,被流矢擊中而死。歷史記載,張獻忠曾在
彭山區江口一帶沉藏金銀等寶物。1060320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703200416-1.aspx
(中央通訊社 2017-03-2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5.19.24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490031893.A.9A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