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四個月了,媽媽終於開始傳說中的大掉髮,不知道下個月這個時候頭上還會剩下多少毛。哭。
想想也似乎是時候分享一下 #在瑞典的生產狀況 了,畢竟再不寫嫩嬰都要變老嬰了。以下是依照自己的經驗以及參考1177的資料寫的,有誤就請大家幫忙改正一下了。
在瑞典當你發現自己懷孕後,就可以聯絡產科門診(Barnmorskemottagningen),開始安排產檢。一般沒有特殊狀況的產婦產檢頻率不太高,也不常照超音波,從產檢到生產都由助產士主導,除非有特殊狀況才會另外跟醫生約診。生產過程中也是由助產士與護理師(sjuksköterska)協助為主,我住進待產室之後,發現小兒醫師(Barnläkare)就像是個藏鏡人,在判斷產婦是否要開始打無痛時,助產士會去取得醫生的建議,或在特殊狀況時判斷是否要採取醫療行為(例如是否剖腹、如何把生老半天的嬰兒「取出來」)醫生才會出現,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從產檢到生產一路都沒見到醫生算是正常。
我好死不死就是個有特殊狀況的案例,所以產檢見了數次醫生,多了很多次產檢以及超音波,最後生產時竟然也請出醫生了(而且還很多個)!好像滿值得慶幸又驕傲的...(這...)
我覺得跟台灣比較大的不同在於,瑞典的婦科與產科是分開來的,婦科醫生通常不會出現在產科門診,而產科則完全由助產士負責,接生也由助產士負責,在產程中出現的醫師是兒科醫師。各種醫護工作分工的也比較細,例如照護員(undersköterska我不知道中文正式的名稱)只負責「照顧」的工作,我記得在剖腹產之後,身體不方便又很不舒服的時候,非常感謝時不時來幫我換衣服、擦身子、陪我去上廁所的照護員;護理師則是負責抽血、量血壓等比較有醫療技術上的工作,有些工作可能跟照護員重疊。另外,瑞典還有不同專科的護理師,例如我們現在帶孩子去BVC追蹤生長狀況,就是由「地區護理師」(Distriktssköterska)進行。我覺得這樣照護、醫療工作分流的環境對大家都有好處,工作的人不會甚麼雜事都要做,被照顧的人也得到更多資源。
另一個大不同則是,無論是婦科、產科或兒科,各級醫護人員大部分都是女性,我從產檢到生產後,只見過一位男醫師(不確定是哪一科),還有一位男護理人員(不確定是護理師或照護員),在產程中見到最多的男性就是爸爸們。(突然想起手術時見到很多男性,應該是麻醉科跟其他科的護理師)
這種女性比例特高的生產環境跟台灣不太一樣,我自己的感受簡單的說,就是有點像讀女校的感覺,不用解釋太多,身邊的人都大概能理解你的經驗或感受,可以輕鬆自在的換運動服那種舒服的感受,讀過女校或男校的人應該可以秒懂。
在預約產檢時發生了一段小插曲,讓我從一開始就知道整個產程經驗會很好。發現懷孕時我人在柬埔寨,確定在柬無法依照我希望的方式產檢之後,不確定是否要就近回台灣產檢然後繼續留下工作到要生產為止再回瑞典,或是要直接回瑞典。
請男友在瑞典聯絡產科門診後,決定要回瑞典產檢。他告訴我,他本來要直接幫我們預定時間了,但被接電話的護理師拒絕,護理師很帥氣地跟他說:「我覺得你還是跟她討論之後再來預約比較好,畢竟懷孕的是她,我建議你最好從現在就開始重視兩個人之間的溝通。」我聽完哈哈大笑,告訴男友,他現在正式踏入「女人國」了,最好小心一點,不要到處踩護理人員的地雷,小心到時候被列為拒絕往來戶。笑歸笑,我很感謝護理師那麼重視產婦的意見,這樣的態度從那通電話起到生產之後一直讓我感覺自己是個受尊重的人,而不是個生產工具。
好了,我怕過度用腦會造成更嚴重的掉髮,以上是我的經驗與觀察,其他的就請各位更專業的臉友們繼續補充了。
#瑞典醫護分工 #媽媽掉髮哭哭
「剖腹產手術名稱」的推薦目錄:
剖腹產手術名稱 在 台灣魚乾女x日本豆芽男的懶人生活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請注意!內有血腥描述。
這次當媽(ㄅㄧㄥ)還有一個很特別的經驗,就是當實習醫生門的教材。
因為這間醫院是市立大學醫學系的附屬醫院,應該有點類似台灣的台大醫院,所以一開始掛號看診時,就會請病患填寫同意當研究對象的文件。
當然,講求自然產的日本,剖腹產的研究對象應該算很少,所以大概被問了兩三次,是否真的願意成為研究對象,想說能成為教材,感覺好像可以促進醫療發展,二話不說的就說好了。
而且,剛好我是六月底剖腹生產,偷偷說,四月底是新進人員入社的時期,醫療人員也不例外,所以之前生大寶的時候,那邊的助產士就跟我說,最好不要在四五月生小孩,因為連助產士也剛好在臨床實習階段,要等到六月,實戰才會比較穩。而,這次主刀的醫生剛好是今年進來的新醫生,溫柔、年輕又貌美。
剛好,我這次是六月生小孩,又是在教學醫院生。
所以,在手術前需要先打點滴,也是由實習醫生打。
不過,還好是教學醫院,大概練習很多次,但也難免手忙腳亂,這天有兩個實習醫生來幫我打點滴,實戰的實習醫生打完後,她不知道到底成功沒,旁邊的學姐(實習第二年)的醫生,幫忙確認點滴成功,她連忙跟我道歉她才實習第一年,很不好意思造成我不安。
我只好安慰她,我的血管本來就很難找,能第一次就成功的人很厲害。想當初生大寶時,打了七針才打到點滴,還換了三個助產士來找血管。整個手超多針孔洞....
跟第一次生小孩被推進去手術室不一樣,這次是自己推著點滴走進手術室。當下覺得自己好勇敢,在沒有親人陪伴下,走進去。
連手術台也是自己踩著小凳子上去。
進到手術室後,所有醫生,都要在門口確認病人跟手術名稱,接著叫我踩著凳子上手術台。
加上實習醫生、實習麻醉師、實習助產士等,大概10幾二十人在手術室裡。
因為是下半身麻醉,所以腦袋算很清楚。
邊動手術時,可以聽到醫生們在指導實習醫生,助產士在指導實習助產士,麻醉師在指導實習麻醉師。
這次麻醉的藥應該比較強,所以肩膀以下幾乎是沒有冷熱知覺的。麻醉師由此判斷麻醉是否生效。
大概是麻醉開始生效了,突然睏了起來,麻醉師趕緊跟我說:林桑!你深呼吸!深呼吸!
沒多久就跟我說一次,還跟我說:你是不是會忘記深呼吸。
然後,盡可能跟我聊天,讓我意識清楚。所以這次沒有戴氧氣罩。
等到麻醉生效後,麻醉師說麻醉生效了,可以動刀了,主刀醫生跟前輩醫生開始尋找第一胎剖的地方,並開始動刀。依稀還聽到主刀醫生問前輩醫生說這裡就是第一胎剖的地方嗎?
切開後,過一陣子開始感到肚子被用力推擠,很像暈船的感覺,這時麻醉師說,現在醫生們要把小孩推出來了,所以才會這麼搖。
然後,過不久,就聽到小孩的哭聲,旁邊的助產士說:小孩拿出來了,等一下我們處理乾淨後,在抱來給你看。
開始術後縫合時,他們也都很親切的跟我說再縫合了,再一下下就會好。讓我再等一等。
在手術時,不斷的聽到資深的在指導實習人員,看到大家都很認真的往我的肚子看(學習)。
當媽的尺度就此大開......
然後,主刀醫生在最後不小心把器具弄掉地上,輕聲的說:啊!不好意思我弄掉了。
本來助產士要幫忙撿,前輩醫生趕緊說要結束了,不用拿新的來了。聽到這個我瞬間傻眼,還好沒什麼問題。
兩個小時後,手術圓滿結束,拍完腹部X光,一樣要來一場手術後宣言,幾點幾分手術結束,詢問醫生、麻醉師、助產士是否有需要注意的事項告知大家。
確認沒有需要注意事項結束後,就被推回病房。
我猜,拍腹部X光是不是要看器材有沒有遺落在肚子裡?!😅
出院前一天,那天來幫我確認點滴有沒有打成功、實習第二年的醫生,特地來跟我說謝謝:謝謝你剖腹產讓我們實際學習。
感覺自己好像成就了一件大事😂🤣🤣😂🤣🤣
剖腹產手術名稱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本例之所以能獲得刊登,在於懷孕時期的胃腸疾病,診斷與治療都不容易,本例的關鍵影像,包括內視鏡、磁振造影、手術發現,都收集得很好,能協助讀者們處理自己的臨床狀況,使用全靜脈營養,也與一般小腸阻塞處理流程不同,很值得參考。
[快訊] 許柏格醫師團隊,分享因胎兒擠壓而造成孕婦小腸阻塞之個案報告,獲 Digestive and Liver Disease 刊登!
⚠ 先寫在前面:
➠ 6 / 13(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最後 1 席】課程符合需求,就別再猶豫囉~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文章介紹
懷孕時,若有相關的腹部問題,在診斷與治療上,都有許多限制,考量到胎兒健康與之後的生產,往往使得決策更為困難。
許柏格醫師團隊,分享一位 29 歲女性,第一胎懷孕,在 25 年前,曾經因為闌尾炎開刀,這次在懷孕 26 週時,由於腹痛且沒有大便排出,到急診室就診。上消化道內視鏡發現胃到小腸有明顯液體堆積,大腸鏡發現在升結腸到末端小腸附近有出血點,顯示腸道血液循環受損。磁振造影顯示右下腹末端小腸有局部阻塞,並能辨認出 transition zone,由於該處離原本的闌尾很近,附近也受到胎兒擠壓,可能因此導致阻塞。
因為胎兒已 26 週,如果貿然手術,對於之後的照護、生產、胎兒安全都會造成困擾,評估過後,作者群決定使用全靜脈營養,讓胃腸道暫時休息,減緩消化造成的壓力。4 週後,出現 10 分鐘一次的宮縮時,開了剖腹產與腹部探查,發現在阻塞處附近有沾黏並受到胎兒壓迫。順利取出胎兒並處理沾黏後,母嬰預後均好。
🎯 期刊介紹
Digestive and Liver Disease 創刊於 1997 年,前身為 Itali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是義大利多個學會的共同官方期刊,包括:肝臟學會、胰臟學會、消化內視鏡學會、醫院胃腸與消化內視鏡學會、胃腸學會、小兒胃腸與肝臟學會、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等。
這樣的期刊發展是很常見的,一開始為了國家榮耀,會把國名放在期刊前面,但之後在經營上想要突破,讓各國學者都來投稿並引用,就必須走國際化路線,淡化國家名稱,讓期刊標題看來像個中性的科學期刊。
不過,如果你的國家名是有加分效果的,就不用特別拿掉,例如英國跟美國的頂尖期刊,往往保留國家名,像是 British Medical Journal、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英國與美國,剛好是近一百年來,地球上的兩個強大帝國,而科學與帝國,一直是密不可分的。
2018 年 impact factor 為 3.037,在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領域排名 Q2(42/84) 期刊。
🎯 作為研究新手,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協助您......
√ 投稿期刊選擇策略。
√ 多元文體與學術參與。
√ 入門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
√ 不再害怕統計,讓你親手畫出數據圖。
√ 還是寫不出來?過來人時間安排建議。
眾多校友從 0 到 1 突破困境,校友們平均每月 40 篇論文發表,最高單月 55 篇!2020 許自己一個有論文的未來,年初投資自己,年底 PubMed 有你!
🎯 一天弄懂「寫論文」、「統計」及「投稿」。
➠ 【僅剩 1 席】6 / 13(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剖腹產手術名稱 在 剖腹產手術過程的影片 第1集 - YouTube 線上影音下載 的推薦與評價
[血腥注意]看完剖腹產生,您說母親能不偉大嗎?,剖腹产,「剖腹產」不慌張!兩分鐘理解整個流程、事前準備|女生小秘密|VogueTaiwan,『達文西手術的優缺點、禁忌症與 ... ... <看更多>
剖腹產手術名稱 在 [理賠] 剖腹產理賠- 看板Insuranc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當初投保的保單是
1.富邦新住院實支
2.富邦日額型住院醫療終身保險附約
3.全球實支實付 XHR
生產費用 如下:
剖腹產 自付額 25000
玻尿酸防沾黏貼片 16000
赫麗敷水凝膠 3*17敷 1400
EPI生長因子 3200
PCA自控式止痛 6000
強效子宮收縮劑 2000
全方位防沾黏溶液 16000
3M免逢膠帶 380
醫師手術費 15000
麻醉及術後止痛費 6000
拋棄式剖腹專用布單 4000
單人房日額 6500X5
束腹帶 1100
美樂喇叭罩 250
寶德卵林脂2500
早午晚餐3000
診斷證明書 600
新生兒篩檢及照顧費部分省略
我的保經告訴我全球那張實支實付 除了新生兒的部分跟病房費的部分
大部分都可以賠 這是真的嗎?
(因為真的對保險很不懂)雖然等保險金下來就知道結果了
很想先知道 不知道有沒有人遇過類似的情形有被理賠過的。
另外 我富邦的那張也可拿一樣收據去申請到賠償嗎?
有人知道這樣病房費一日可以賠到多少嗎?
謝謝回覆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161.37.16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nsurance/M.1555330229.A.4DE.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