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獎贈書活動】《WOL大聲工作法》x2本
#第一本掛名推薦的書 #竟然在唐鳳隔壁 #名字要取筆畫少的
🙋「工作」對你來說,是什麼樣的存在?是一種「週一到週五的緩慢消亡」?還是一種「有趣的貢獻和自我表達的方式」?讓我驚喜的是,我遇到了一本好書,書中提供一種具體可執行的方法,引導我們從工作的倦怠走出來,邁向更有意義的貢獻和更有連結的人際關係。
✍️閱讀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working-out-loud/
【我要大聲推薦的一本書】
這本書的書名是《WOL大聲工作法》,作者是「大聲工作法」的創始人約翰.史德普(John Stepper),他提倡企業營造出更開放、協作的文化,也協助個人開創更好的職涯。他提倡的這個方法已經推廣到六十幾國,遍布各行各業,創造出許多熱烈交流的職場社群和專業圈。
這是第一本我以「閱讀前哨站 站長 瓦基」掛名推薦的書。當初出版社跟我接洽的時候,先提供了這本書的書稿給我看。我瀏覽了內容之後,發現作者在說的事情,處處充滿了我自己的職場心路歷程,到現在經營〈閱讀前哨站〉公開分享文章之後,整個人感到改頭換面的樣貌。
我在高科技業的九年職場經驗,歷經熱血青年到資深老手的轉變,從熟稔業務後的被動心態到充滿動力的主動貢獻。這本書,讓我得以重新檢視這段懵懂的轉變之旅。作者提供的建議與指引,也讓我深感共鳴和啟發,我已經迫不及待把書中的行動指南拿來實踐活用。
【「WOL大聲工作法」是什麼?】
根據作者的定義,WOL(Working Out Loud)指的是一種主動「公開分享」自己的工內容、正在做或學習的事情,建立人脈圈,讓同個人脈圈的所有人都能互相分享及回饋,形成正向循環的一種工作方法。他在以下這段獻給台灣讀者的影片裡,詳細說明了這件事:
「這種方法的核心,在於給予人們機會,一個貢獻一己之長的機會,這是一種貢獻及表達自我的方法。不是為了追求人氣、出名或炫耀,而是為了助人。你貢獻一己之長,以對別人有趣又有益的方式來發揮潛能。當你這樣做時,你為自己塑造了聲譽、獲得其他機會、培養他人的信任與關係。」
作者在書中用了五個章節說明WOL的重要元素,他也在每個章節後面提出許多問題,讓你用一種做練習題的方式,回答一些有挑戰性的問題,以及把一些建議付諸行動。
1.有意義的探索:針對想做的事、想過的生活,找到連結並開始實驗。
2.人脈關係:建立有人情味的人脈及找到新的關係。
3.大方分享:樂於分享、不吝給予,秀出自己的價值。
4.工作能見度:讓大家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或任何有助於他人的回饋。
5.成長心態:允許犯錯、困難時求助,一種想要變得更好的心態。
出版社也將這些行動步驟和練習題目,濃縮成一本練習小冊子。因此,這本書其實可以分為「書籍本身」和「12週練習隨身本」,這篇文章先跟你分享我讀完這本書的感想;在數週之後的文章,我會再和你分享我使用12週練習隨身本的步驟和心得。
【這本書掛名推薦者的共通點】
大聲工作法最重要的行動就是「公開自己的工內容、正在做或學習的事情」,我是以文字和聲音的形式,分享自己透過閱讀之後的「所學、所想、所做」。底下延伸介紹其他掛名的推薦者,他們都是聲量和經歷百萬倍於我的厲害人物:
具有「天才IT大臣」美譽的行政院數位政委 唐鳳 ,她完全公開透明自己所有會議記錄、發言,在網路上都查得到(詳見工作紀錄)。她也善用數位技術的創新,讓自己成為連結各方、解決問題的開放平台。最近天下親子推出《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這本新書,直接排進我的待讀書單。
我很欣賞的自雇者 劉奕酉,是一位職人簡報與商業思維專家,他持續公開分享離開高科技業幕僚之後,成為自雇者以來的心路歷程,內容涵蓋他鉅細靡遺的思考步驟,以及不斷蛻變、不斷進化的獨特市場價值。他最近出版《高產出的本事》書中紮實的思考脈絡讓我感到佩服不已。
知名學習平台「大人學」的共同創辦人 張國洋,以管理講師與專案顧問的角度,分享許多對職場新鮮人帶來深刻啟發的文章,在著作《大人學選擇》裡面更分享了身為一個大人,該如何運用獨立思考的方式做出人生選擇。最近瓦基的文章也受到「大人學」的青睞,即將轉載過去幫助更多的年輕學子。
全台最大線上閱讀社團「閱讀人」的創辦人 鄭俊德,他曾在Podcast分享經營閱讀社群一路上的甘苦談,讓我深受啟發。同時我也很感謝他創立的Facebook社團「閱讀人同學會」,聚集了許多熱愛閱讀和分享的讀者,促進了無數的交流和討論,是每個愛書人不能錯過的好地方。
他們都透過公開分享的方式「貢獻一己之長,以對別人有趣又有益的方式來發揮潛能」。這不但塑造了自己的聲譽、創造更多的機會,也建立了群眾的信任與更深刻的人際關係。為什麼這種「大聲說出來」的工作模式,不但能帶給人們內心的滿足,還能建立外在的成就?
【強調大聲說出來的用意】
作者引用知名的「自我決定論」來說明,是什麼原因讓人們充滿動力?是什麼因素驅使我們採取行動?歸納起來,人類有三種內在的心理需求,分別是:專精(competence)、自主(autonomy)、關聯(relatedness)。當這些需求獲得滿足時,我們就會獲得激勵、充滿生產力、發自內心感到快樂。最棒的地方在於,「公開分享」剛好可以同時促進這三件事情:
【1.專精】
你可以透過公開分享的方法,表達你正在學習與改善的事情,還有你正在發展的新技能。並且,採取一種「成長心態」去面對所有的新事物。不用擔心分享還不擅長的事情會被取笑,因為你只要記得「你並非不擅長,你只是還沒擅長」,透過不斷的學習與成長,隨著時間增進自己的能力。
例如我一年半前,剛開始公開分享閱讀筆記的時候,也曾感到非常生疏跟擔憂,我不知道自己分享的東西是否有人要看。直到我偶然讀到國外筆者 Jakub Ferencik 的一段話激勵了我:「如果不為誰而寫,就為自己而寫。書寫是一種自我療程。」
隨著一篇又一篇讀書心得的產出,我治療了自己對職場上例行公事的煩悶,我彷彿抬頭看見世界的廣大,像個興奮的小孩子到處尋找有意思的書來讀。在我重拾生活的動力之後,回過頭來檢視自己的職場技能,透過閱讀導入更多元的思考策略,精進自己的領導與管理風格。
公開分享讀書心得之後,獲得許多關於寫作技巧和職場經驗的讀者回饋,讓我再進一步調整自己的方法和步調。回顧來看,公開分享不但讓我得到了寫作專精的提升,也得到了職場技能專精的提升。
【2.自主】
擁有「自主」的心態,是我認為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情,這種心態可以讓人擁有自信、動能和動機。如果你覺得凡事都是別人指派好的,是自己被強迫這麼做的,那麼你很難感覺到任何的快樂。因此,盡可能把自己在做的事情,轉換念頭成:「是我決定這麼做的,是我選擇這麼做的」。
在我選擇公開分享閱讀的收穫和職場的經驗之前,我的心態偏向於「任由生命替我做安排」。這種念頭就像是電影《黑暗騎士》反派小丑說的「追逐公車的小狗」,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只管追的上眼前的事情就好。那種對工作感到「週一到週五的緩慢消亡」的景象,至今仍歷歷在目。
直到後來鼓起勇氣,在部落格上公開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我發現自己有權選擇挑什麼書讀、挑什麼話分享、挑什麼主題延伸討論。我也開始意識到,這些文章產生出一種無形的「責任感」,我感覺到自己有責任,傳達出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的內容。
因此,我意識到自己所做出的挑書和文章選擇,甚至是職場上策略的調整,都是我審慎評估後的決定。我也變得會去思考這些決定的背後,是基於什麼考量和取捨。用這種公開分享的思考脈絡,讓我知道自己擁有完全自主的掌握度,所做出的任何決定,都令人感到開心和無悔。
【3.關聯】
直到我開始在部落格上公開分享讀書心得之後,才發現有許多網路上的閱讀社群,來自各地的讀者分享著閱讀的心得與樂趣。許多前輩分享和回饋的觀點更是我以前從沒想過,這種思想上的衝擊總是讓我感到十分雀躍。
我一開始是在「PTT書版」和「閱讀人同學會」上面分享讀書的心得和收獲。能夠跟許多愛書人彼此分享和交流,是一件很令人感到開心的事。發表文章之後的留言回饋,有時候也會讓我發現許多專業領域之外的好書,從一本書,延伸閱讀到其他的經典好書。
透過公開分享自己的文章,讓我認識各行各業的人們,接觸我以前不曾想過的可能性。有時候也會有一種找到同伴的熟悉感,心想「有其他人跟我很像,我們可以一起發揮影響力」。公開分享讓我跟人們和社群產生了關聯,我的貢獻可以幫助別人,別人的回饋也讓我受惠無窮。
【對我最有啟發的段落:讚美即貢獻】
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有一個段落地深深震撼了我。這是我曾經忽略的一件事,現在看來卻十分重要。作者提到,商業作家史考特.伯肯(Scott Berkun)在成為暢銷作家和熱門演講者之前在微軟工作,他寫了一篇文章記錄離職前跟同事的一段交流。作者節錄了文章裡三個完整的段落,:
我在微軟的最後一天,受邀做了最後一次演講。那場合很棒,我有機會向一群好友好的聽眾談重要的事情。後來一位我很敬重的同事走了過來,感謝我做的工作。我問他為什麼以前不說呢?他說他以為我早就知道了。他覺得,我可能經常聽到那些話。基本上,他不希望我覺得聽多了讚美很煩。「覺得聽多了讚美很煩耶!」還有什麼說法比這句話更荒謬的嗎?
這件事讓我想到,自己看過或讀過很多對我很重要的東西,卻很少回以任何讚美。我喜歡的書(或讀過幾十遍的書)、我喜歡的講座、我收到的好建議等等,但我從來沒有感謝過那些人。或者,我從來沒有花心思支持別人的成果。數十人說了實話,讓我變成更好的人;或是在別人不支持我的時候,繼續支持我,但他們從來沒有意識到他們的話對我有多重要。**我發現無數的行為對我產生了影響,而我卻從來沒有感謝過那些事,我因此受害而不自知。**原來我比這位在我即將離開公司時才感謝我的人還不如,他做了一件對他重要的事。他直接走過來,正眼看著我,表達感謝。我這才發現,那種感謝是我不知道該怎麼做的。
我以前從來沒有學到要記得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簡短的電郵、網站上的留言、握手與一句謝謝。我意識到,在我那扭曲的小小心靈閣樓裡,在一個布滿灰塵的黑暗角落,潛藏著一種想法。那種想法覺得,在那些情境下給予讚美,有損我的自我評價;讚美別人就是承認自己的某種失敗;也就是說,我把那種讚美與拍馬屁聯想在一起。現在我才知道自己以前有多愚蠢,因為承認別人的好比自己做得好更難。任何人都可以批評或接受讚美,但啟動正向交流才是有影像力的人的特色。
這段話,我重讀了很多次,回想起那些沒能說出口的讚美令我感到愧疚,打破自己吝於給予讚美的內心糾結,意識到有時候連一句讚美都懶的說是多麼的可惜。直到現在,我才體認到「原來給予讚美也是一種貢獻」。希望我發現得不算太晚,我終於學到,發自內心給予讚美可以是多麼自然的一件事情。
【後記:大聲說出來】
如同作者所說:「成功不是一條精心規劃步驟的整齊路線,也不是順著許多人走過的路前進,而是有意義的探索,每一步都產生學習效應與連結,並增加一系列的可能性。」我回顧了自己公開發表文章的心路歷程,每次的分享,對自己而言都是微小的成功,是一種探索,也是一種學習。
我也想跟你分享我在《為一般人而戰》這本書中深感共鳴的一句話:「我們要為彼此而戰,因為我們的心靈互相寄託。爬到山頂,同時告訴背後的人我們看到了什麼。」閱讀與寫作就像是我的兩支登山杖,期許自己奮力攀爬的同時,持續與你分享我所看到的一切。
你什麼時候開始「大聲說出來」都不嫌遲,因為:「不管你年紀多大,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都可能在你眼前,包括你從未想像過的可能性。你的人生意義不需要和未來某個遙遠的目標有關,而是和你每天的生活方式有關。它可以是某種實踐,而不是結果。」
經營〈閱讀前哨站〉之後的時光對我來說,簡直美好得不像真的,「公開分享」或許是我做過最好的決定之一,這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實踐。
【抽獎辦法】感謝 漫遊者文化 AzothBooks
1、抽出「2本」《WOL大聲工作法》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第一個想到「大聲工作法」的代表人物?你有什麼想法?例如:「我覺得 唐鳳 公開會議逐字稿的方式,讓政府更加親民」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11/10(二)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2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11/11(三)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劉奕酉ptt」的推薦目錄:
- 關於劉奕酉ptt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劉奕酉ptt 在 [心得]《高產出的本事》心得筆記-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劉奕酉ptt 在 [心得] 《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讀後心得- 看板book 的評價
- 關於劉奕酉ptt 在 [心得] 《最強工作習慣》你該追求的不是準時下班 的評價
- 關於劉奕酉ptt 在 數感實驗室Numeracy Lab - 【數感分析——陸客少來 的評價
- 關於劉奕酉ptt 在 年度簡報範本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劉奕酉ptt 在 年度簡報範本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劉奕酉ptt 在 年度簡報範本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劉奕酉ptt 在 [心得]《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心得筆記PTT推薦- book 的評價
- 關於劉奕酉ptt 在 《高產出的本事》改變思維模型,用高效輸出讓世界看見你 的評價
- 關於劉奕酉ptt 在 book - [心得] 《高產出的本事》一張圖學會「講重點」 的評價
- 關於劉奕酉ptt 在 劉奕酉老師- 模組化簡報|優化視覺質感的平民化技巧 - YouTube 的評價
劉奕酉ptt 在 [心得] 《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讀後心得-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劉奕酉 老師一直是我非常欣賞的資料視覺化達人,他擅長將書摘精華、商務資訊轉換成好懂的「全息圖」,也是一個高效能和高產出的作者。 ... <看更多>
劉奕酉ptt 在 [心得] 《最強工作習慣》你該追求的不是準時下班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我剛好讀到另一本精彩的商管書《高產出的本事》,作者是簡報達人劉奕酉,書中一個問答讓我印象深刻,他問:「什麼叫做高產出? ... <看更多>
劉奕酉ptt 在 [心得]《高產出的本事》心得筆記-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圖文心得:https://maxjamesread.com/output-to-win/
你有內容產出的需求嗎?乍聽可能覺得我又不是部落客或是YouTuber,怎麼會有。但事實
上我們天天都在產出。不管是與人溝通或開會簡報都是「產出」的一種。因此高效且有品
質產出,是每個人都必備的技能。
這本《高產出的本事》就是本教你有效率地產出優質內容的好書。如果你常煩腦無法清楚
向他人傳達自己的概念,或開會報告總被老闆嫌沒邏輯、沒說服力,那這本書會非常適合
你;如果你是內容創作者,有經營部落格或粉專,那本書更是值得細品。
作者劉奕酉為知識型自雇者。曾在高科技業擔任高階幕僚的他,練就一身梳理資訊,快速
輸出各式圖表、簡報的本領。尤擅長用全息圖統整資訊,一張圖就讓知識一目瞭然地呈現
,是名符其實的高產出專家。
劉奕酉方格子專欄
這篇文會分三個部分介紹這本書,第一部分會說明產出的黃金公式:PROS;接著第二部分
會講述8種實用表達框架;最後第三部分則會分享4種好用的圖解模組。
【一、產出的黃金公式:PROS】
作者之所以能高效產出是因為他有一套「優勢輸出」模型,簡稱PROS。這套分法論分成以
下四步驟:
〔一、定位 Position〕
首先要先找到產出的定位。不管你是要寫文章、作簡報,或是製作粉專圖文,都要先釐清
為何而做,才能有明確的方向去建立與目標受眾的連結。
〔二、重組 Restructure〕
有了定位,接著就是產出的重頭戲:重組。如果將將資訊一股腦列出,受眾會很難吸收。
因此要根據定位,重新梳理、排列知識,建立好內容的邏輯,最後的產出才能擊中受眾痛
點。
在本文的二、三部分,會介紹書中提出的各種表達框架與圖解方法,讓大家重組資訊時能
有所依循。
〔三、產出 Output〕
決定資訊的排列邏輯,接這便要正式產製內容。作者提出「鑽石結構」法,將產出分成3
部分:開場、內容、結尾
1. 開場
開場的重點是要讓人有看下去的意願。
2. 內容
內容的關鍵是要流暢,有邏輯且觀點明確,讓受眾能順利吸收。
3. 結尾
結尾則是要讓人覺得收穫滿滿,進而分享。
〔四、場景 Scenario〕
而這樣的產出可以在各種不同情境中再利用。比如我在這邊寫的文章心得,就會再重製成
短圖文,放到粉絲專頁上。一種內容,多重利用。
不管你今天是要簡報、寫文章或製作粉專圖文,都能透過這四步驟,高效地將你想表達的
知識內容重製產出,端到受眾面前。
【二、8種表達框架】
接著我們來談談書中我最喜歡的部分:8種表達框架。這些框架幾乎涵蓋各種敘事邏輯,
你只要挑選適當的模式來重新拆解組織資訊,便能打造出滿足受眾需求的內容型態。
〔1. 重點框架〕
重點框架顧名思義就是「講重點」,書中建議重點「三個」就好。不管是簡報、演講或文
章,只要在開頭預告今天的內容有三個重點,受眾就能瞬間聚焦,而不會陷入茫茫內容中
。
那如果超過三點,比方說四點行嗎?作者認為如果要四點才能保持知識的完整性,那沒問
題。但如果超過四點,他就會推薦使用第2種框架:清單框架。
〔2. 清單框架〕
重點框架的目的在「聚焦」,將受眾鎖定在三個重點上;而清單框架則是重羅列,將知識
像購物清單般讓受眾品選。
關於清單數目,作者建議不要超過十個。如果超過的話,建議再將項目分類,維持每個子
分類不超過十個的原則。
〔3. 時間框架〕
時間框架也是相當好用的手法,運用時間軸流線地描述資訊。可細分成如下3種:
1. 期間框架
闡述趨勢變化,如「過去、現在、未來」。
2. 階段框架
描述策略布局,如「短期、中期、長期」。
3. 步驟框架
講解流程,如「步驟一、步驟二、步驟三」。
〔4. 空間框架〕
空間框架是以規模大小、距離遠近來劃分內容。把握先整體再局部的原則,先從大範圍角
度來著手,再聚焦到特定區域上聚焦。
舉個書中的例子。如果我們想描述台灣COVID-19的確診狀況,就可以透過空間框架,先概
述全球的確診情形,在聚縮到台灣的疫情數字,讓讀者有基準能參照對應。
〔5. 主題框架〕
主題框架相當適合向他人說明內容,分成3部分:
1. 目的 說明為何(why)做。
2. 作法 講解如何(how)做。
3. 結果 闡述具體怎麼(what)做。
比如作者提到他會用主題框架去拆解一本書:
1. 目的
為何要看這本書?有什麼問題需要被解決?
2. 作法
書中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3. 結果
具體提到那些技巧?有什麼範例?
如果你要跟別人介紹一本書的內容,相信上面三重奏就相當足夠了。
〔6. 議題框架〕
如果你想闡明主張,說服他人的話,議題框架會是個好選擇。分成4個元素:
1. 論點
首先開宗明義地說出你的主張或建議。
2. 理由
接著描述你的理由與依據。
3. 實例
然後附上相關的佐證實例,強化理由論點。
4. 重申
最後再重申主張,喚起行動。
像是TED演講就很常用這種架構,大家下次看TED時,可以試著用議題框架拆解看看。
〔7. 問題框架〕
如果你今天要針對問題提出解方,可以試試問題框架,同樣有4個部分:
1. 情境
首先說明問題與其背景、現況。
2. 衝擊
接著談這問題影響了誰,建立受眾與問題的關聯。
3. 課題
然後具體闡述需要解決那些課題。
4. 對策
最後提出具體對策,描述目標、方案與預期效益。
而這4部分的順序其實是可以調動的,根據不同狀況可以選擇不同的組合。書中的解說很
精彩,這邊就留給大家自行閱讀囉。
〔8. 課題框架〕
如果要展現任務、專案成果的話,課題框架絕對會是首選。對的,又是4部曲:
1. 背景
首先說明任務緣由,讓對方知道任務的背景。
2. 任務
接者描述自己在任務的目標,與扮演的角色。
3. 行動
然後講述你達成任務的關鍵行動,建議歸納成三到四項。
4. 成果
最後則要說明任務完成的具體效益。
其實這就方法就是我在《但願你因工作而閃亮》曾介紹過的STAR,想找工作的朋友不妨試
著用這方式幫自己的履歷加分哦。
【三、4種圖解框架】
談完表達框架,接著介紹書中另一重點:圖解框架。大家都知道一張圖勝過千言萬語,但
真要製圖卻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因此書中提出4種好用的圖像化方式,讓你輸出沒煩惱。
〔1. 樹狀圖〕
如果你的目標是「歸納」內容的觀點脈絡,樹狀圖就非常適合。常見的樹狀圖模式有組織
圖、心智圖和魚骨圖。
那要怎麼將資訊整理成樹狀圖呢?可透過以下3步驟:
1. 萃取資訊
先將內容歸納成各類重點。
2. 歸納分類
再將各種重點分類
3. 建立結構
最後再將其整理成有脈絡的樹狀圖
像是我每本書讀完也都會先製作心智圖,幫助梳理內容。
〔2. 流程圖〕
如果是要「梳理」內容的運作機制,流程圖就可派上用場。那要怎麼繪製流程圖呢?同樣
用3步驟:
1. 排列物件
將物件以關鍵字形式呈現,排列出約略的位置。
2. 引導視線
借用箭頭符號,創造動線指引受眾
3. 強調層次
最後則可利用幾何圖案、大小與顏色深淺,強調資訊層次。
〔3. 矩陣圖〕
如果你的目標是要「定位」內容,交互比較的話,矩陣圖就是首選。矩陣圖有兩種形式:
表格與象限。
要畫出矩陣圖同樣可透過3步驟:
1. 選擇矩陣圖類型
2. 決定橫軸縱軸
3. 填入相對應資訊
〔4. 文氏圖〕
最後,如果你希望能強調內容的「交集」關係,就得派出文氏圖出馬。同樣用3步驟繪製
:
1. 寫下想到的概念元素
2. 確認這些概念元素的集合關係
3. 聚焦想要強調的交集部位
【總結】
快速總結一下。首先我們介紹了PROS輸出模型,將產出模組化;接著針對模型中的S(重
組)部分,提出8種表達框架和4種圖解框架,帶你有方法地拆解、重整資訊。
以上非常概略地帶過書中介紹的表達與圖解框架,強力推薦大家細讀書中的解析與範例,
相信會更了解如何應用。作者在最後一章也對各種產出方式(如溝通、簡報、寫作)提出
精解,大家可以針對需要的部分去閱讀。
最後想聊聊此書對我的另外一層啟發。之前常看到有人問,市面上的各種濃縮說書、精美
圖卡都將書的內容彙整地極好,那是不是就沒必要自己讀了呢?過去我一直找不到太好的
方式說明親自閱讀的必要。
但看到書中介紹的各種表達框架,我忽然通了!
《讀懂一本書》曾提到說書算是種再創作。我在寫心得的過程,其實也都是從書中剝取想
和讀者分享的部分,再將這些內容打散、解構,再排列成能讓我我能流暢分享給讀者的方
式。雖說是客觀使用書中內容,卻有大量主觀的鑿刻。
而一本書如果用不同的方式拆解,最後輸出的內容也會大不相同。每個人對知識的解讀都
不同,能從書上獲的到的也大異其趣。而那些心得、圖解,充期量也只是其中一種見解罷
了。
因此如果你讀了一本書,再透過拆解重組,輸出自己的心得見解,收穫將遠勝看別人的整
理。所以如果你覺得我心得還不錯的話,不要遲疑,快把書本買回家吧(笑)。
我想,知識終究得靠自己耕耘,才能有紮實的收成。因此這本書不單能幫助產出,更可強
化輸入,可說雙向通吃。
總之,很推薦這本書。願大家都能用這些方法,肥沃自己的知識田地,產出甜美的果實。
--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xjamesread/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axjamesrea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5.98.123.24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38102819.A.AA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