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條台北市道路豆知識。
本文推薦齋友讀圖文版,有早期地圖能做說明
https://reurl.cc/NXgaEn
1.為什麼沒有中正路?
有啊,士林不是有中正路嗎? 但事實上,士林區是台北市於1967年升格直轄市後才併入的,原本歸屬陽明山管理局。原本台北確實有中正路,就位於今日忠孝東西路和八德路上。
原本台北市的中正路還分做東西二段,西起今日的忠孝西路,至今日華山文創時,走入今天的八德路,謂之中正東路。那你可能會好奇忠孝東西路呢? 原本所謂忠孝路,只有從華山到建國南路。高玉樹市長還曾為了開闢忠孝東路,與母校台北工專(今北科大)吵了一架,因為台北工專就躺在今天的忠孝東路上。
那麼是誰這麼好大膽,敢改掉老蔣的「中正路」?
其實正是老蔣自己改的。當時的說法是中正路與台北東西幾條道路的名稱不搭,畢竟「中正」和忠孝和平仁義信義這八德確實不同。
BTW,原本的八德路也不是今日的八德路,而是今日的四維路。
2.為什麼高樓都集中於市中心較南處?
因為松山機場的航空管制高度。以松山機場跑道為中心,半徑3公里內的建築物高度限制為90公尺(約為20層樓)。3公里的南向半徑,正好落在忠孝東路上。這也是為什麼忠孝東路以北幾乎沒有高樓之故,也是為什麼101、遠企、南山廣場等高樓都在信義路沿線之故。
3.為什麼與新生南路相接的是松江路?
新生南北路早年是日治時代的「堀川」(非瑠公圳),戰後被填上造陸,取名新生。松江路只是被設計得「正好」能與新生南路相接。
4.為什麼信義區有一堆松X路? 而且松江路也不在信義區?
1990年以前並沒有信義區。信義區那塊地方早年是松山區,是政府自80年代開始逐步推行的「信義計畫區」計畫後,才將松山區分割為今日的松山區和信義區。換句話說,信義區松X路的松,是指「松山」,而中山區松江路的松,是指「松花江」。
BTW,台北市道路中以中國地名命名者,多數與中國地理相對位置有關,這應該很多人都知道,就不多提了。
5.為什麼棋盤規劃的道路,卻有很多歪斜的巷弄?
不負責任地說,有很多歪斜的巷弄,其實下面都是渠道、水溝或圳。
6.要如何從門牌編號分辨方位?
台北市的門牌規則很簡單,東和北為單數,西和南為雙數。舉例來說,假設你正對著忠孝東路三段20號,那肯定正面向著南方;假設你看著中山北路二段11號,那你的正前方肯定是東方。這套規則很有用,尤其在找店家或住址時,可以決定要不要先過馬路。
7.東西路、南北路的分界在哪裡?
東西路的分界很簡單,中山南北路。至於南北路的分界則較為複雜。用於劃分南北路的分界,是那條已經消失的「中正路」。換句話說,當你在華山以西時,劃分南北的是今天的忠孝東西路,可是當你在華山以東時,就由八德路來劃分南北路。這也是為什麼中山北路始自忠孝東路的行政院,但東去忠孝敦化站時,往北卻仍是敦化南路之故,因為敦化南路始自更北方的八德路口。
8.台北市幾條林蔭大道的由來?
台北市目前有三條最知名的林蔭大道,分別為中山北路、敦化南北路和仁愛路。中山北路我們第10題再說。敦化南北路和仁愛路皆為高玉樹市長所開,之所以為林蔭大道,有相當的原因是這兩條道路,是外賓自松山機場下機後,通往總統府之道路。可想像自敦化北路以南,遇仁愛路右轉,即直達總統府。換句話說這是國家門面工程。另,外賓從總統府離開後,北沿中山南北路,即可到達圓山大飯店。所以換句話說,這也是國家門面工程。
PS.高玉樹開路的相關故事,我們找個機會再說。
9.忠孝復興附近為什麼有條很短的安東街?
因為原本的安東街很長,且與復興南路平行。1975年,政府整頓復興南路,將旁邊的安東街共同整併,才有今天的寬敞的復興南路。而原本的安東街南段,就是今天天龍名人巷瑞安街。
10.哪條道路最能代表台北市?
中山北路,絕對的答案。日治時期時,由總督府(今總統府)一路向北,會到台灣的第一座公園「圓山公園」(今花博公園),旁邊佇立著「台灣神宮」(後因二戰時火災,於戰後被改建為圓山飯店)。
換言之,中山北路是「敕使街道」。日本皇族自台北火車站,沿著中山北路往北至台灣神宮參拜所使用的道路。
戰後,台灣長期接受美援,當時許多美國重要設施或營地,也都在中山北路沿線一帶,今日南京東路口的光點台北即為前美國大使官邸。這也為什麼中山北路上為什麼有眾多大飯店、精品街之故,因為這是台灣早年最有消費力的道路,其影響力遠超想像。
====
結語:這些年來實在讀了不少當代台北的發展歷史,加上親身也實地走過這些舊地。原本想寫一篇有系統整理的文章,但組織得不夠,且機緣也不足,就以這篇豆知識先擋一擋,希望這陣子有機會來動筆寫篇較有組織的文章吧。
有興趣的人就讀一讀。我相信有不少人對這些問題感到有趣,如果你有甚麼疑惑的問題,也歡迎提出,也許答案我知道,也許問題我也無法回答,但在能力範圍內,我盡力就是。
「台北市舊地圖」的推薦目錄:
台北市舊地圖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980年玉女偶像沈雁】#你會唱一串心嗎 #第一句是 #天上星星
『小小的一陣風呀,慢慢的走過來,
請你歇歇腳呀,暫時停下來。
海上的浪花兒開呀,我才到海邊來,
原來你也愛浪花,才到海邊來。』
這是台灣第一代玉女偶像歌手-沈雁唱的「踏浪」歌詞
被譽為台灣歌壇第一代玉女偶像的沈雁,
2020年12月在美國辭世,享年60歲。
我們從資料庫中找到沈雁在1982年於報紙上發表的文章
走紅後備感壓力和疲憊的她,
即使身體不舒服仍然想完成表演。
而她的「踏浪」、「一串心」,
今日重新溫習,仍能被她的清靈甜美震撼,
謝謝沈雁為我們帶來的美好,
讓我們一起懷念她。
日期:1980/5/12
圖說:中影新片「花飛花舞春滿城」十二日在台北市一家西餐廳開鏡,圖為於劇中飾演女主角的新人沈雁。
來源:聯合報
攝影:朱立熙
#報時光UDNtime
#沈雁
歷史新聞
【1982-05-06/聯合報/12版/影視綜藝】
星語
難忘的一個月
【沈雁】從香港回台北的晚上,我徹夜失眠。整整一個月以來,我幾乎沒有自我:登台、宣傳、錄影和參與歌迷活動,忙得團團轉。如今,忙碌解除了,突然來的輕鬆,反而不能適應了。
在綜一公司安排下,我由公司的宣傳經理葛元惠等人陪伴,三月三十日先到馬來西亞、新加被、吉隆坡一帶為唱片作宣傳,並在夜總會登台,最後一站到香港,為無線電視錄專輯節目。
我形容這一個月是我有生以來「最忙的一個月」,葛大姊說:『形容得好!』好幾次,我想對她說:『我們回去好不好,我實在吃不消了。』但是我一直沒有開口。
我巳經不是當年無憂無慮的學生了,唱歌和演戲這一條艱苦的路,使我認清了現實的問題。除了向前走去,我沒有理由回頭了。
這一趙星馬香港行,我的精神全靠觀眾的熱情支撐。不論在香格里拉夜總會,或者是新加坡的唱片行或公共場所,我看到人間最溫暖的笑容,一聲『沈雁,你好嗎?』一束盛開的攻瑰都使我流淚。
媽媽問我:『你巳經成名了,有什麼感想?』我說:『可以認識更多的朋友;但我欠他們太多人情。』
四月九日我二十二歲生日那天,新加坡歌迷會的會長「清清」,手拎著巧克力大蛋糕和一束鮮花,從新加坡坐六個小時的火車,到吉隆坡看我。她買不到飛機票,回程也是坐火車,而且買的是站票!
像「清清」這樣的歌迷,在星馬一帶好多好多,只是他們表現感情的方式不大一樣。
生日當晚,在吉隆坡瑞士餐館的餐會也使我終生難忘。在輕柔的情歌聲中,金色推車裝著由攻瑰花簇擁的蛋糕來到我的面前,香檳聲帶來一聲聲驚喜呼叫,我感動得說不出話來。
在這個時刻裡,一切工作的疲勞和辛苦都有了代價。興奮之餘,我也記起有一天身體不舒服,還必須上台的苦痛經驗;我要求的是什麼呢?如果我的表演不能帶給觀眾滿足,我豈不是欺騙了觀眾?我還是上台,用我全心去唱去跳,而台下的歌迷用掌聲和我溝通!
兩年前,我第一次到香港為「踏浪」唱片做宣傳,九龍公園的人潮,充分使我感受到當地歌迷的情意;這一次重踏舊地,沒有和廣大的歌迷群接觸;足足七天的時間,除了睡眠以外,幾乎都在錄音間和攝影機下度過。
參加無線電視「十彩新地」專輯錄製,是我個人接受有生以來最大的工作磨練,也深深感受到香港人製作節目的精神。娛樂事業在觀眾感覺也許是輕而易舉的;但我以一位參與人作見證,當中確實充滿了心酸和血汗!
【1980-04-27/聯合報/09版/影視綜藝】
幽蘭化成帶露玫瑰 沈雁真的不一樣了
【本報記者 黃北朗】沈雁跟以前不一樣了,有圖為證。
當初,那個羞澀、靦腆的小女孩兒,處處顯示著與這個圈子的格格不入,她像極了一朵靜靜的幽蘭,曾幾何時,她卻默默綻放得如一朵帶露攻瑰。「我變了呀?」愉悅的聲音,開朗的一臉笑,眼神裡充滿了自信,以前目光裡的怯色早被洗盡。
也難怪,工作上步步坦途,周圍全是讚賞與喝采,信心使她揚眉、抬頭,神采自是不同。在歌壇上巳闖出了一番錦繡,由孩子們都會唱「踏浪」就是個很好的證明,電影也是一部接一部,成績如何,則得看觀眾的反應了。
「真怕觀眾不喜歡我。」對於初次嚐試,任何人都會有心理負擔,沈雁又不是超人。
有人說,沈雁笑起來的味道好特別,也有人說,沈雁不笑韻味也特殊。
「我該笑,還是不該笑?」小女孩兒有些左右為難了。
上電視,她不算是新人。拍電影,比起別人,她是剛從起點上路。
「不過很奇怪,說起來,上電視該是駕輕就熟,但是我還會緊張,演電影反而好,我一點也不像上電視那麼手足無措,大概因為電影有固定的形像,又有表達感情的目標。」
難得聽她侃侃而談,肯開口,談感覺是她的一個大改變。
她在「心酸酸」影片裡楚楚動人,但是小家子氣似乎與她本質不合。
「造型我不喜歡,但是我喜歡這個戲,從少女到少婦,我體會了很多,也學會了演內心戲。」
不喜歡這個造型沒關係,因為中影又要為她開部時裝片了,那時候,她就可以展現屬於自己的風貌了。
【1980-01-27/民生報/09版/第九版】
華視新人沈雁 今天播出專輯
【本報訊】華視今(廿七)下午五時四十分「美好時光」節目,將播「沈雁專輯」。
沈雁是以第一名的成績,自華視歌唱訓練班畢業,目前屬於華視及歌林唱片公司的基本歌星,同時她還參加了電影的演出,及唱電影的主題曲,是個影視歌三棲的新人。
在這個歌唱專輯中,沈雁將演唱「踏浪」、「我踏浪而來」、「草原青又青」、「風兒多麼羨慕他」等新歌。(後略)
台北市舊地圖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段影片剪輯了我在國家圖書館覓得的七段「大同水上樂園」新聞影片,包括:
1972.8.4 大同水上樂園開幕
1972.8.13 水上救生表演
1972.10.8 大同水上樂園僑胞園遊會
1972.10.25 大同水上樂園的兒童世界遊樂場開幕
1972.12.30 水上腳踏車比賽
1973.12.29 觀光局及大同育樂公司招待孤兒遊水上樂園
1980.7.13 大同水上樂園雙圈螺旋飛車啟用
影片開頭為網友陳致學提供的1972年8月3日《自立晚報》頭版刊登之大同水上樂園開幕廣告。
1972年8月4日開幕的「大同水上樂園」,由大同育樂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釗炳所創辦,為台灣第一座主題樂園,號稱「第一樂園」,位於當時的台北縣板橋市江翠地區(舊地名為港仔嘴),西起雙十路、文聖街,東迄懷德街,南到萬板大橋引道,北達大同街,面積廣達3.1公頃,是全台灣第一個24小時開放溫水游泳池的遊樂場所。
入口處的「大同水上樂園」牌匾由前立法院長倪文亞題字。開幕時,園區內有桃花池、滑水板、人工溪流、兒童池和餐飲部。除了主園區(前樂園)外,還設有「第二樂園」(後樂園)。
1972年10月25日,園區內的「兒童世界遊樂場」啓用,裡頭建置了歡樂神龍、潛水艇、太空列車、月球飛盤等遊樂設施。
根據1973年2月1日《經濟日報》第7版之報導,當時大同水上樂園的營業時間為上午八時到晚間八時,票價為:全票十六元、半票十二元、兒童票八元。不過,想入園遊玩除了需購買門票,第一樂園內的每項設施還要另外收費(需購代幣),據悉當年營運的第一個月就已經把成本賺回來了!至於第二樂園的設施則是免費使用的,因此偶爾會有兒童闖越第二樂園後面的欄桿缺口,甚至直接從正門的旋轉門進入,前往第二樂園遊玩。
大同水上樂園的遊樂設施種類眾多,除了一般遊樂園常見的設施(例如旋轉木馬、咖啡杯、雲霄飛車、摩天輪)外,還有許多與玩水有關的設施(例如人造海浪、高空滑水道、漂飄河),而這正是所謂「水上樂園」的最大賣點。茲將園內設施詳列如下:
餐廳(餐飲部):為三層樓的建築,一樓的樓頂建有觀景平台,三樓的樓頂矗立一個大型的三腳鐵塔,上有「大同水上樂園」文字招牌。裡頭販售的食物包括裹粉的熱狗。
高空單軌電車(小火車)
太空飛鼠:單人座軌道遊樂設施。
歡樂神龍(歡樂飛龍):列車軌道遊樂設施。行經路線為爬升到頂後「繞半圈 就是第一個俯衝 起來後 再繞半圈 就是第二個俯衝 起來後 再繞半圈 接連兩個小波浪俯衝後 繞半圈進站」。
雲霄飛車:此為全台第一個具有360度旋轉雲霄飛車的樂園,乘客乘坐經過兩次360度轉圈時,會被噴泉的水噴到。
(原子)潛水艇/水晶宮/海底奇觀:是在水中順著軌道走的藍色潛水艇造型列車,並非真的潛入水裡,車身有玻璃窗供乘客觀看不甚清楚的水中景觀。
萬人游泳池/人造海浪/大潮波游泳池:這是園區內最大的游泳池,泳池單側高台上設有噴泉,噴出的水沿著斜坡急洩而下成為瀑布,底下以機械造浪,側邊有一圓形噴水台。
高空滑水道
漂漂河/人造溪流:套上游泳圈後順流而下。
飛天椅:用鍊條懸掛,進行離心旋轉的椅子,類似台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的「輻射鞦韆」。
水上飛舟/衝衝飛船:坐小艇爬升至高處沿水道衝下去,類似六福村的「火山歷險」。
太空飛象
旋轉木馬
太空列車/月球飛盤/旋轉椅:座位沿著圓圈排列,軸心偏斜旋轉,中心為一個繪有世界地圖的地球模型。
咖啡杯
龍舟:類似台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的「龍舟」。
海盜船:當年號稱是耗資千萬的全國第一座海盜船
(百尺)觀覽車/摩天輪:讓遊客在江子翠居高臨下,俯視大台北全景。
碰碰車:四輪機動車
三輪機動車
水上自行車
千里駒
聊齋屋(鬼屋)
蠟像館
陳列室
跳跳床
山地文化村:原住民歌舞表演
可惜的是,大同水上樂園終因不堪競爭、設施老舊與管理問題,加上幅員受制、土地開發利益更大,以及政府興建萬板大橋的需求,故於1992年10月12日結束營業,不過園內的游泳池在園區歇業關閉後仍有短暫營業。
2003年,大同水上樂園土地完全為板橋市公所徵收,前樂園部份成為萬板大橋板橋端引道,後樂園(第二樂園)則闢建成「音樂公園」,公園裡的音樂台就在昔日樂園滑水道的位置,而昔日樂園大門售票口的位置則是在目前萬板大橋與雙十路交會處。
同場加映:1980年拍攝的大同水上樂園
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videos/339462267492660/
台北市舊地圖 在 「臺北市百年歷史地圖」新增「舊地籍圖(1980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臺北市百年歷史地圖」新增「舊地籍圖(1980)」(由臺北市政府地政局提供)一批,依地政事務所合併成為6個圖層。 ... <看更多>
台北市舊地圖 在 台北市新舊地圖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台北市新舊地圖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台北市儀表板、臺北市自動化3d近似建物模型、台北市建物圖有關歷史/文化文章或書籍,歡迎來小文青 ... ... <看更多>
台北市舊地圖 在 台北歷史對照地圖A Lens to Taipei in 1957 的推薦與評價
台北 歷史對照地圖. 圓圈內是1957年,圓圈外是2019年. 資料來源:台灣百年歷史地圖、Google Earth. 製作:林佳賢. + −. ⇧. i.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