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大家說國語嗎?你講什麼語言誰決定?】
今天原本是台灣語言史上重要的日子,這是史上第一天立法院引進通譯,讓「所有國語」均能在國會殿堂上溝通無礙。然而,立委3Qi.tw 陳柏惟 特別以其母語台灣台語質詢國防部長邱國正,但部長竟拒絕使用通譯,並且自行提出一番「國會應該講國語才好溝通」的論點,但這其實已與《#國家語言發展法》通過,以及國會設置通譯的精神背道而馳。
■國語已經不等於華語,自然語言一律平等
還在國語=華語嗎? 這除了是語言歧視與延續殖民暴力外,更已經違法了!根據2019年的《國家語言發展法》第三條:「本法所稱國家語言,指臺灣各固有族群使用之自然語言及臺灣手語。」第四條則規定:「國家語言一律平等,國民使用國家語言應不受歧視或限制。」也就是說呢,華語、台灣台語、台灣客語、台灣各原住民族語*,均平等被列為「國語」。未來當然個語種通行程度不一,但各語言均需被尊重、傳承、教育,就如同瑞士將僅佔0.5%的羅曼什語列為官方語言之一一樣。
■若無外力干涉,原本台灣約3/4人講台灣台語
在1992年,台灣的人口比率為:閩南系台灣人73.3%,客家系台灣人12%,中國移民13%,台灣原住民1.7%(黃宣範,1993)。而在1940年,台灣的人口比率為:閩南系台灣人76.0%,客家系台灣人14.1%,中(華民)國人0.8%,原住民4.3%,日本移民5.3%。若照各族群比率,原本台灣優勢的語言為台灣台語(亦即閩南語,但已和福建閩南語有字彙腔調的不同)。若再以瑞士為例,瑞士64%人口母語是德語,20%法語,6.5%義大利語,雖各語種受平等保障,但德語也在瑞士媒體、文化等領域佔最大優勢,照自然市場法則,要不是外力干涉,這也是原本台灣台語會有的地位。
■日本與中國人強行讓台灣接受外來語言,但中國人手段更殘暴全面
1945中(華民)國軍事佔領台灣,於1946年4月2日設立「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直接把官方語言從日語改成華語,並推行「說國語活動」,但初期並未嚴格排除台灣各語言使用,但佔領台灣短短5、6年後,1950年代後從教育界開始嚴格禁止「方言」,強性規定使用華語,並查禁原住民文字印刷,爾後講台灣語言者,會在學校、職場受到罰款、懲戒、羞辱、迫害歧視。日本時期也推動日文,但允許雙語教育,也就是學校可以用官方資源教授漢文。直到日本佔領台灣42年後,開始強力推行日語教育,設立「國語講習所」取消漢文課,但對語言的控制,仍未如中國殖民政府徹底。
■台灣語言不死,但正在凋零
儘管日本、中國兩殖民政權前後推行「國語政策」,但台灣母語經過百年迫害,仍保留下來,當然人口越少的原住民語、客語受創越嚴重,台語雖然不死,但卻也逐漸消逝。根據洪惟仁教授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執行的《99年人口及住宅普查》(2010)的調查結果,都會區家庭中華語對本土語言已經有明顯優勢,例如明顯在台灣台語區的高雄,在家講台語的比率遠低於母語背景比率,更有些區已經是以華語為主。然而,反過來說,即便在70年華語殖民之後,雲、嘉、南、高鄉村區域,仍有許多行政區過半人口在家完全不講華語。
家庭是母語的最後防線,洪惟仁教授就曾寫道:「家庭是語言最後的堡壘,華語是外來語言,居然能夠向下擴張到家庭語言的地盤,不論華語使用率多少,都意味著族語在家庭領域中『失守』了」
有一種最常見論點是說,語言是工具,只要能溝通就好,根本不用保留少數語言。然而,這一來是將外來政權殘酷消滅優勢語言的錯誤正當化,二來破壞了多元文化保存的可能性。更大的謬誤,則是將多語言國家中的溝通,扁平化成「強迫大家只學一種語言,遺忘母語」,而不是建立「不同語言使用者之間也能溝通」的制度(包含大家學會第二、第三語言;即時通譯輔助等制度)。
在「國語平等」後,不代表台灣台語就能取得壓迫其他語言的地位,反而是以各語言為母語者,都能在台灣國內各場合等到尊重。在發展神經學的實證證據中,不少證據指出,雙語(或多語)成年人大腦皮層區域、皮層下灰質和連接之白質束結構比單語者更完整。更早學習多語,對刺激大腦發育,讓兒童養成對多元文化認識與尊重都更有利,這也是瑞士、加拿大等多族群國家朝向的方向。
*註:台語過去稱閩南語,但已和福建閩南語有字彙腔調的不同;同樣的,華語雖以北京話爲基礎,但腔調和字彙亦和實際北京人說話有很大差異。
同時也有1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舊時香港,店舖會請廚師煮伙食,工廠會請包伙食公司送餐,員工的伙食福利,就是「福食」。 六十年老店麥文記,店面細細已有30名員工打點,第二代掌舵人麥心睿維持阿媽教落的傳統,堅持另請煮飯姐姐為員工準備午餐晚餐,每晚頭尾兩輪用餐,日日都有「愛回家」式家常便飯,吃的不是水餃豬手,而是豉油雞、蒸魚……大時大節...
「台灣移民瑞士」的推薦目錄:
台灣移民瑞士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蘇黎世的一些麵包.
#你沒想過可以完成的St_Galler_Handbürli以高礦物質小麥粉完成的驚人小麵包...
#送兒子去上學以後....
做一點這次去蘇黎世的紀錄閒聊一下.... 後來, 回到家. 看了一個影片講述在瑞士淨收入3200瑞朗活得很艱辛的女單身. 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真的, 不要羨慕別人的收入. 那是表面上的數字. 活得快樂不是因為錢多! 把心靈富足比較容易快樂
#全文轉發
http://foodchainunme.blogspot.com/2021/09/st-galler-handburli.html
其實回來以後.... 真的沒甚麼心思. 做甚麼都不起勁. 最惱人的事是要調整煮飯量. 及買菜量. 少了一個200公分男人的胃裝食物. 覺得煮起來沒意思. 😂😂😂
昨天做了這顆.
因為我們家, 最喜歡Panettone ( 三不五時會剝來吃的) 就屬我兒子. 開始研究這個Panettone之前, 也是因為有他跟我一起嚐遍10多個來自義大利不同店家及口味的Panettone. 最終才讓我一頭陷進去的. 就是因為兒子喜歡吃. 我則鍾愛整個發酵的過程. 這次... 只做了一顆! 以前怎麼樣都是兩顆, 四顆做. 但...沒有人吃. 只好做個可以誘導人吃的味道. 我女兒非常不喜歡麵包裡有蜜橙丁. 所以這一顆Panettone 中. 我加了一半的蘭姆酒葡萄及一半的泡水葡萄乾. 我的蘭姆酒葡萄是泡54%濃度的蘭姆酒. 而且應該躺櫃子裡有半年了. 它 #非常非常影響發酵. 原本9小時第一麵團就達標. 卻因為這個葡萄. 讓我等了8小時( 或以上) 的後發. 後來. 真的得睡了. 所以還是開烤. 很驚人的爆發力. 所以非常期待切開的時候.... 你可以看到. 箭頭所指的地方就是開烤的高度. 我放的是Streusel 這種大家都喜歡的麵粉糖粒.
等切開等我再做幾個? 反正終有一天我會談談心得... 因為我就是想做大孔洞. 雖然這次的高度不錯. 但我還是存疑. 因為後發真的很久, 也有可能出現的是fool's crumb.
說多了.
因為不知道怎麼介紹. 還是用圖片來帶出我這次的" 旅行"( ?!) 吧!
來說說瑞士這個以農立國的國家. 你應該也知道. 這個國家就是山多湖多. 一百多年前的瑞士並不是像現今這樣有錢的狀態. 當初之所以希特勒沒攻打這個地方是因為這裡的人都非常身手矯健. 平常就是往山裡走往水裡去. 而地形一直都是戰爭時非常需要考慮的因素. 把一群訓練有素的士兵丟在這樣的地形上也不一定會得勝. 因為當地人熟知地形. 也知道如何隱藏及攻擊.
之所以能在二次大戰成為大家認可的中立國應該也不只是因為它們說要中立就可以中立起來的...實在也是因為太難攻打.
我曾經在台灣認識過一個瑞士人. 他是在無塵室裡工作的工程師.是老爺的同事. 明顯很不同的德語口音. 其實很多德國人私下都笑他. 因為他就是一個樂天且愛開玩笑的性格. 我第一次知道外國人裡有分長得醜及帥的. 那些德國人都說他醜.在我看來其實都差不多( 其實我也是台灣女生長得醜. 但老外覺得美的那一型👀👀👀 每個國家的審美觀不適用於其他國家, 所以請跟我一樣的醜女不要自卑也不要想改變自己. 把 #內在修養好比較重要 )
那些德國人取笑他長得像頭牛( 他不胖是瘦的) ??? 而且, 有一點天真. 有次老爺說話提及他. 他說那個瑞士人在國內應該很難找到女朋友. 因為長成那個樣子@@a
我倒覺得很難得. 要不是有老爺當男友. 我應該會追他. 因為他讓我有種很樂天的傻勁. 跟這種人相處一點負擔都沒有. 每次跟他說話都沒負擔他也禁得起開玩笑. 後來才知道, 他的家人一直到現今都是住在非常大自然裡, 養牛種穀物的生活著.每次他回家都得開老遠的山路. 是" 真的在地" 瑞士人.( 因為瑞士後來有太多的移民. )
也因為它們以農立國. 所以對於瑞士的農產品非常保護. 人少, 當然種植及養殖的數量就少. 跟其他國家是沒辦法比的. 就如同當初台灣要進口外國豬肉這件事. 大家都知道會影響台灣豬農一樣. 瑞士政府做的就是限定進口外並且課重稅. 當然, 從非歐盟國家進入肉品奶品蛋類等不能帶. 你可以出國門查一下. 但如果你是歐盟人士要進入瑞士時. 想要省一點.帶其他國家的肉類產品進入. 是有限量的. 每人一公斤免稅. 不管是新鮮或是醃製的肉品. 被查到超過免稅量. 10公斤以下的關稅是每公斤17瑞朗. 10公斤以上是每公斤23瑞朗的關稅. 脂肪含量超過 15% 的奶油最多可攜帶 1 公斤免稅進入瑞士. 超過則每公斤16瑞朗關稅. 食用油則是5公升以下免關稅. 每多一升則付2瑞朗關稅. 酒及菸這個你自己查吧XD 除了食物. 如果你覺得當地課稅太重. 想搬一些鄰國的家具或是日常用品. 則有每人300瑞朗的扣打....
我這次因為要買個垃圾桶. 在Migro超市找到一個完全簡單但我完全下不了手的垃圾桶..27瑞朗!!! 我跟我兒子說. 你隨便用垃圾袋裝. 等我在你老妹秋假時帶垃圾桶來吧😂😂😂
瑞士每個男人都得服兩年兵役. 所以男生大學的入學年齡是20歲. 老爺的瑞士朋友, 他的兒子今年20歲也才剛上大學. 每個瑞士人家裡都會放槍. 而且他們都知道如何使用( 廢話XD ) 這個也不是冷知識. 但是, 是平常我們不會注意的知識....
這是我兒子第一天上課領回來的實驗服及一瓶化學劑XXXD. 還有送了幾個環保購物袋子及紅牛還有咖啡😆😆😆 看來是真的要好好努力了! 我以為化學系女生不多. 但兒子說. 還蠻多的. 比他中學班上的女生比例還高. 超過1/3.
除了瑞士當地人去這個學校讀書. 兒子說還有跟他一樣來自德國或奧地利的同學.... 老爺說, 這裡很多外地人都會學瑞士德語. 因為這樣它們對你才會有認同感. 他當初在EPFL 時也有帶學生的實驗課程. 但非常地不受尊重. 除了他的法語很差以外. 他們那種高知識份子是以自己國家為傲的... 所以老爺說, 他希望兒子能去學瑞士德語. 這樣在當地會比較不被當外國人.
沒錯, 不是會講中文的都是中國人. 你應該也很了解. 由腔調來判斷並且分級. 是很不公平的事. 我一直覺得人都是一樣的. 不管是哪裡來的. 因為教育及文化政治不同當然會有不同的人品. 但人的良善最主要是家庭教育問題. 我想要一起共處的是良善的人. 但如何去找這樣的人? 就是要讓他們對你有認同感. 首要之處當然就是當地語言.
這是跟法國很多地方一樣的警察局外觀... 德國的通常比較" 宏偉" 或是說會隱藏( 因為也可能是在某棟建築的一樓或二樓....
警察局範圍內沒人敢動. 長得超大的菇😂😂😂
目前蘇黎世看到不少移動打疫苗車子. 如果你要打疫苗是非常容易的事. 跟德國一樣. 就怕你不打!
最後, 來談談我最喜歡的麵粉及以麵粉發酵完成的食物吧!
這裡的麵粉應該都是瑞士當地產的. 最簡單的家用麵粉蛋白質都是12%左右. 價格是德國的2.5倍左右. 但一包一公斤. 一塊多瑞朗的麵粉其實可以做很多麵包. 如果我住瑞士想吃包子. 應該會把這個家用麵粉參雜玉米澱粉或馬鈴薯澱粉降低筋度. 這裡吃的麵包形式比較像是德法混合體. 他們稱這種捲捲長棍也是Baguette. 這條長棍裡有加橄欖.
德文裡" 小"字尾通常都會加上~chen. 瑞士則是加上~li
所以德文的100 g左右小麵包都是Brötchen( 德文的麵包叫Brot) . 瑞士則是把麵包特色加上~li 就是小麵包.
這次我要談的是這個看起來很簡單. 但實際上不容易的瑞士小麵包Bürli
這種小麵包. 是用當地的Halbweissmehl( 780) 完成的無油小麵包. 這種粉的礦物質含量是0.64~0.9% 相當於法粉T65及義大利Typo 1.
照理說, 德國是要以Weizenmehl812取代. 但是市面上難找. 所以通常就是以Weizenmehl405或 550去搭配 Weizenmehl1050 . 不過, 因為瑞士的小麥粉蛋白質含量通常比德國高. 所以我比較建議能使用找得到的高蛋白質的Weizenmehl405 去搭配Weizenmehl1050. 這樣的比例約是 : 1000 g Weizenmehl812= 450 g Weizenmehl405 + 550 g Weizenmehl1050 ( 通常1050都有12%蛋白質)
小麵包主打輕盈. 所以在麵筋的處理上得更為小心. 這裡有一個德國麵包社團裡住瑞士的管理員推薦的食譜:
St. Galler Handbürli – Schweizermeister-Rezept nach Urs Lichtensteiger
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需要用到這麼大量( 3%以上)鹽的食譜. 他使用的是老麵法. 用穩定的鮮酵低溫做老麵. 之後再用鮮酵拉長麵筋. 有興趣的可以試試. 這不是一個很好做的麵包.
你如果去搜這個麵包. 應該會看到很多扁塌的. 像主圖那樣長相的需要很厲害的工藝( 好吧~ 這一點大工廠早有自己的辦法) 並且得要有高溫石板的加持( 看顏色就知道)
值得注意的是通常它們都會倆倆黏一起烤. 我覺得跟吐司裡面放兩團很像. 單獨烤要長大的空間又減少很多. 所以他們單個賣時也是從兩個去分開的. 並不是單獨烤一個.
最後. 要來介紹兩個比較特殊的麵包
這個是Migro 當時限定的麵包. 我覺得很有趣. 沒買. 因為我知道味道應該不會是鹹的. 而且通常是小孩喜歡的...
這是蘇黎世今年第99年舉辦的摔角節!( 昨天) 詳細情形請點連結: Kilchberger Schwinget https://kilchberger-schwinget.ch/ 德國這裡也開始有大型表演比賽的聚會. 但雖然比賽幾乎都是露天. 還是有要求戴口罩... 瑞士其實.... 恩~ 蠻鬆的. 不過. 現今德國也有一種說法. 就是想保護自己的都已經去打疫苗了. 那些堅持不打的. 就讓他們自己去對自己面對的風險負責.... 但口罩. 還是有必要. 我們在回來的路上整點新聞一直都在報一個令人心碎的新聞.
RTL新聞 Idar-Oberstein trauert um erschossenen Tankstellen-Kassierer Alex W. https://www.rtl.de/cms/idar-oberstein-tankstellen-kassierer-alex-w-20-nach-maskenstreit-getoetet-oeffentliche-gedenkveranstaltung-geplant-4834436.html
德國有個加油站大學打工男生. 因為要求一個進入的顧客戴口罩才能進來. 結果這位49歲的客人.回家拿了口罩順便帶著槍回來. 朝著這位大學生以行刑式的方式對準頭部射殺. 造成這位打工生當場死亡.
雖然這個人後來自己去自首. 但引起輿論一片... 這個人說自己對這整個疫情的容忍度已經到了極限. 他只是想讓大家知道大家也可以這麼反對@@
這個瘟疫正在考驗人性. 老爺也不斷地強調去課堂聆聽的重要性. 雖然兒子的課有的可以選在家看網路直播...
你認為呢?
最後, 要介紹這個很多日本人喜歡的水果麵包. 這種麵包通常都會加香料及水果乾. 日本的麵包書中一定會有這種麵包的介紹. 在我的感覺. 是除了法棍以外最受日本人喜愛的麵包. 但這個因為是長時間保存的. 所以做得比較鬆散. 通常日本的水果麵包是更厚實有味道的.
這種麵包通常是冬天的麵包. 因為有很多秋天收成的果乾... 我自己蠻喜歡的. 兒子也是....應該會做做看...
最後.給各位看看老爺的戰利品😌😌😌 老爺去瑞士生活時喜歡上阿華田. 這次兒子先去探路時買了一包回家. 他發現不甜了. 為了健康著想. 原本會加糖的阿華田都不再加糖. 所以這次去他狂搜.... ( 最好是會瘦比較健康.
最有趣的. 他最喜歡的是這個. 我想, 應該有很多人是乾乾的吃阿華田的. 這種Bar是阿華田乾壓成這樣的形狀. 下次應該會再補貨. 因為兩天他就吃完了@@
沒幾天的行程也去朝聖了號稱當地最好吃的麵包店John Baker. 13度的低溫中排隊買麵包...
麵包算上乘. 但也並非非吃不可. 我朋友說是因為我自己做麵包所以覺得沒很特別. 也有可能. 但我覺得網路無遠弗屆. 現在真的好像有好的網路口碑. 要有排隊風潮不是很難. 除非你的食物真的很糟.... 不過, 這間店強調所有的東西都是有機. 連麵包發酵都有聽音樂....
或許這也是雖然貴但講求健康及有氣氛的現代人會縮著身體也要排隊的原因吧? ( 另外~ 卡布奇諾不夠濃香是真的. )
一般大飯店都會接待一些大團體. 例如我們在飯店期間有看到加拿大航空的機組人員( 其實我蠻怕的XD) 還有提前從日內瓦正是賽季中的足球隊.
日內瓦sevette FC足球隊 https://www.servettefc.ch/
外面那台巴士滿滿一群足球隊員. 是我第一次見識到. 原本我以為足球員漢草都是矮壯的. 但真的平均身高都很高. 而且身材實在很好, 看不到大塊肌. 整個線條超順超美. 讓我這個大嬸目不轉睛的那種😅😅😅💦💦 我覺得從這樣的大團體可以看到不一樣的教育不一樣的行為舉止. 這一整群人在大廳裡真的沒有聒噪的. 大家都非常地安靜. 講話輕聲細語. 完全看不出來是會讓粉絲尖叫不已的樣子....
那群機組人員則是抽菸的很多....
我倒是沒看到這些球員有跑外面抽菸的.
最後~以飯店大廳的燈做為結尾. 等十月底再來!
台灣移民瑞士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沒有國民黨,我們會是亞洲的瑞士!這是被連續殖民的社會才會出現的悲劇。
【回顧】
一「台灣最早的國際城市! 400年前的台南安平至少講5種語言 | 聯合新聞網」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512573498882724&id=584986081641475
我們就是亞洲的瑞士。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4638276359518366&id=100000081448570
很多人看完斯卡羅後,訝異於台灣人的多語言能力。但其實這在過去是非常普遍的。大叔家的一個長輩學歷並不高,大正11年(1922)生,但就是會講流利的台語、客語和日語,最後在終戰後學了北京話。她說生長在族群混居地帶的人,會說客語跟台語是很自然的,日語則是在公立學校習得的。譬如李登輝因為受到大學以上教育,所以會台語、客語、日語、英語和北京話,許多在二二八時期被消滅的本土社會精英,普遍都有這樣的多語言能力…………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991872034689783&id=100016009862895
看了《斯卡羅》最有感的就是,當民族之間為了資源的械鬥是一種消長,彼此的生活習俗、文化、語言都是獨立的存在,自然的交流,但1949的中國移民帶著政治實體「中華民國」一來,全部人過他們的節慶,習他們的歷史,說他們的語言,而羅發號這段歷史被台島人遺忘就是中國殖民的痕跡。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990615968389702&id=100023239251228
斯卡羅劇中同時講四、五種語言,很多人覺得很有趣,其實我們現實中每天至少講兩三種,這樣才是正常的,不是嗎?
我在馬來西亞時,一天用到的語言還不只五種呢!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9303124138260&id=538523259
【回顧】
一「《海兒專欄》「斯卡羅」重現了十九世紀的台灣」
【斯卡羅熱映 台南9月開放岸內糖廠影視基地拍攝場景】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073086152831453&id=584986081641475
台灣移民瑞士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舊時香港,店舖會請廚師煮伙食,工廠會請包伙食公司送餐,員工的伙食福利,就是「福食」。
六十年老店麥文記,店面細細已有30名員工打點,第二代掌舵人麥心睿維持阿媽教落的傳統,堅持另請煮飯姐姐為員工準備午餐晚餐,每晚頭尾兩輪用餐,日日都有「愛回家」式家常便飯,吃的不是水餃豬手,而是豉油雞、蒸魚……大時大節大手買入花膠鮑魚,買給員工回家煲湯,被家庭議會選為員工友善僱主之餘,員工個個大讚︰「中六合彩都唔走」!
另一邊廂,新派fusion中菜口利福,台灣出世澳洲出道的大廚Jowett,廚房前枱手足們的背景像聯合國︰韓國、尼泊爾、英國、法國、印度……福食時間,也是思鄉時間。手足要跟更表輪流負責煮福食,今日食泰國菜、明日食尼泊爾、後日食紅燒肉……每一餐飯也是認識同事們家鄉品味的時間。Jowett話呢餐實在意義重大︰「我每天在這裏十二個小時以上,比對着自己家人的時間還多,所以都像一家人,是Family meal!」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190603/JEJR53ONW2ANAVQ2ADF3QLU3S4/
前港隊單車手胡健燊(Jack),2012年退役後,在中環蘭桂坊開酒吧 Club Qing 擔任酒吧經理,真身其實是福食大伙頭,他跟酒吧老闆 Kennis 斷言︰「我們吃的可算是中環最強福食。」
Jack 自小喜歡自己煮食,當年在歐洲集訓期間,先後在意大利、瑞士、比利時住上一段時間,也跟各國隊友們一同煮食,西餐、中菜通通無難度。酒吧前身是中餐廳,有一個設備完善的廚房,酒吧用不着,就成為Jack每天為同事悉心準備福食的地方︰「最緊要是記得大家返工更表,知道大家的喜好,才決定煮甚麼。」
熟成牛肉、炭煲老火湯、清蒸生猛海鮮、黑松露意粉…日常福食比起不少餐廳過年過節更豐富更誇張,Jack認為,廚師每天煮一樣的菜單,福食大廚則可以每天煮不同的菜式,煮食最開心的是,可以令到吃的人開心。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190709/BA6N6SXF4IMM5ZOA5BPALTX6FI/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包伙食 #福食 #Fusion #港隊 #中環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台灣移民瑞士 在 李黎哈哈LilyHah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課程折扣碼抽獎辦法:
1️⃣ 請在影片下方留言,為什麼想到德國?或是為什麼想學德語?
2️⃣ 請把這個影片分享在你個人的facebook(可以的話再tag一下你的一個朋友)
~~~~~~~~~~抽獎活動到8/31晚上9點~~~~~~~~~~~
🔵[📷訪談分享-慕尼黑工大電機資訊碩士-蘇黎士聯邦理工學院交換/寫碩論]
阿永是我剛到德國🇩🇪認識的“學長”❓會有問號是因為他只是“曾經的學長“,原因是阿永在斯圖加特大學念完第一學期之後,就轉到慕尼黑工業大學啦!至於為什麼要轉學呢?看影片就知道咯😅!在慕尼黑讀碩士的最後一年,阿永拿了獎學金到蘇黎士聯邦理工學院🇨🇭交換一年,同時也在這個學校完成碩論,至於怎麼找到碩論的,影片裡也有XD(嘻嘻!就是不跟你說)就在去年,阿永也順利畢業找到工作了!(但這個會放在下一集,大家期待一下吧!)
已經在德國與瑞士住了將近六年的阿永,對德語也有很深的認識與感觸,除了課本上的Hochdeutsch(標準德語),對於德國各地的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德國真的很大,德語也不是只有在德國會用到),也因為生活德語和考試德語的不同,讓很多人在考完檢定考後,依舊無法開口說德語,因此阿永就將他這幾年的德語學習經歷化成線上課程,能更方便地提供給想來德國念書或工作的你,如果有興趣的話,都可以在以下的連結找到”阿永老師的第一堂德語課“
🔗 連結會在8/31線上課程上架後公佈,敬請期待咯!
https://hahow.in/cr/deutschmitbrezel
00:00 阿永德國留學之路
00:31 為什麼想到德國念書?
01:00 為什麼要從斯圖加特大學轉到慕尼黑工大?
03:08為什麼想在碩士期間到蘇黎士交換?
04:38怎麼找到在蘇黎士聯邦理工學院的碩論題目?
06:29斯圖加特、慕尼黑、蘇黎士這三個地方,有帶給你什麼不同的感受嗎?
11:19 如何好好利用交換的期間,去做一些幫助未來職涯的事情?
👉更多訪談系列的影片
TU Munich - Neuroengineering 碩士(英文學程)
https://youtu.be/pWypMpSlAb4
Uni Wuppertal - Strategic Innovation in Products and Services 碩士(德文學程)
https://youtu.be/lArytjx9NlU
Uni Mannheim - Management 交換學生 (英文學程)
https://youtu.be/39javNOOf_o
Uni Marburg - 德文系 交換學生/互惠生(德文學程)
https://youtu.be/1B5cHokjZ7o
Frankfurt School of Finance & Management 碩士(英文學程)
https://youtu.be/wQraAKnKzUA
Uni Magdeburg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 碩士 (英文學程)
https://youtu.be/ZGsL-0F-B9Q
LMU Munich - Doctor of Laws 博士(德文學程)
https://youtu.be/Q_8lD3V3GPk
TU Munich - Sustainable Resource Management 碩士(英文學程)
https://youtu.be/HvS2e6WjZzo
Uni Stuttgart - Aerospace Engineering 碩士(德文學程)
https://youtu.be/RVLVjcbdIMo
LMU Munich - Biology 學士(德文學程)
https://youtu.be/rL3eG-X3NfQ
ESMT Berlin - Master in Management 碩士(英文學程)
https://youtu.be/EWRI7hLNvRw
Hochschule für Musik Trossingen - Music 碩士(德文學程)
https://youtu.be/dmb2poWxEPQ
Uni Utrecht - Management 交換學生(英文學程)
https://youtu.be/0QWyTmYbS04
⁉️有任何問題都歡迎在底下留言分享喔~
-----------------------------------------------------------------------------------
🔍如果大家想知道更多我的德國生活
Instagram @lichun_lin_41795 @lily.hahahahana
-----------------------------------------------------------------------------------
🎥在使用的影片拍攝剪輯器材
相機 sony zv1
https://amzn.to/2C8Iab1
攝影 i Phone 7
https://amzn.to/3hc1sMw
腳架 JOBE
https://amzn.to/3dPME3X
麥克風 RODE
https://amzn.to/3f8ZL0t
剪輯 FCPX
https://amzn.to/3dQr6V8
字幕 Arctime
------------------------------------------------------------------------------------
#李黎哈哈訪談系列
台灣移民瑞士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越來越多香港人移民,為自己,但更多是為了下一代。但帶仔女移民有甚麼要注意的?怎樣幫他們揀學校呢?今集《Video Talk》就找來兩位已帶仔女移民台灣的港媽Cass和Joanne為大家教路。
Cass和Joanne各自都有三個小朋友,分別在三年及兩年半前以投資移民方式,舉家移居台灣。她們都不約而同說,移民前一定要帶子女實地視察,參觀當地學校,確保他們不抗拒新地方才「去馬」。但何時才是離開的合適時機呢?Joanne當初特意安排在暑假前搬到台灣,先讓子女參加學校的暑期活動,好讓開學時更易適應。而Cass則認為趁孩子還年幼時就移民是最好,因為年紀越小,適應力越強:「其實小朋友的阻力不大,在他們眼中,移民就像去旅行般開心。我覺得移民這事不只是遷就小朋友,也要將就大人的步伐,一家人齊齊整整準備好就出發吧,不須顧慮太多。」
果籽 :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相關影片:
【瑞士最靚學校】30萬一年酒管學校讀啲乜?同總統子女做同學 五星級宿舍有情侶房 (果籽)(https://youtu.be/0fspyD1XI7s)
【白化病】全身白色途人見到即彈開 白化三兄弟:變相唔使排隊都幾好 (果籽) (https://youtu.be/eZfM1wgm84w)
【肥瘦戀人】戀上肥妹不被看好 愛情魔力令蒲友變乖仔「我喜歡她已足夠」(果籽)(https://youtu.be/-tjOom7O7iM)
【告別街舖】有人鬧$100紅豆沙搵笨 有人排足個半鐘 車仔麵店老闆娘:「終於輪到我揀客!」(果籽)(https://youtu.be/ZRxuvymM7j4)
【臭豆腐烈女】喪母後拜師成全港唯一女師傅 獨門醃法不授徒:如果佢反骨我點交代 (https://youtu.be/nOnn7uQCxIw)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筲箕灣東大街】魚蛋河名店對決!名廚食評人實試 王林記魚蛋有水準 安利切腩似湯渣(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vYjGxQtbgxU)
【大廚出軌實錄】居酒屋大廚挑機做小炒 堅持飲住酒開工 蟶子炒到又燶又韌 自家製辣霸鮑魚好惹味 (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hdKT95_zh3E)
【借貸逾10億】葉玉卿以愛共闖「面子關」承認老公申請破產 (蘋果日報 ) (https://youtu.be/3Gle3Uo0WzI)
#果籽 #移民台灣 #投資移民 #港媽 #英文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台灣移民瑞士 在 我要移民!瑞士我來啦!!!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J拍的 瑞士 vlog,比較好笑:https://youtu.be/FckjcvfYA4o謝謝飛達旅遊提供歐洲火車票,一般人都會先提早定好位,但我和J比較free,想去哪就直接跳上 ... ... <看更多>
台灣移民瑞士 在 瑞士。瑰娜All About Switzerland - 地表最難入籍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地表最難入籍國家瑞士如澳洲有1/4的外國人口,為移民人口比例最高的西方國家。最主要的常住外籍人士有: 義大利29萬8千、德國29萬2千、葡萄牙25萬3千及法國11萬人。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