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 健保大限》
2020保費若沒加倍
2030健保自動崩潰
文:張鴻仁
「退休潮:
我生於1956年,剛好是戰後嬰兒潮的中間,我的前輩1955年以前出生的,都已屆退休年齡,通常外科要體力,所以封刀早,退休後看診的當然不少,但是許多名醫去了像「醫者診所」一樣只有自費,脫離健保體系的醫院。我60歲之後,班上同學已經有一些人退休,開始雲遊天下,明年65歲,在公立醫院會全數退下,十年後,我相信我的同學,如果還在看診,應該是極少數。
而戰後嬰兒潮的最後一班1965年出生者,2030年剛好屆齡退休,我們以那年為基準,說明這二十年間出生的世代最具生產力的醫師,大部分已經退出市場。
我說「最具生產力」不是說我們的下一代沒有生產力,而是這一個世代早就不跟社會計較,不計較超低診察費,所以用性價比而言,這是最具生產力的一代。而這一代奉獻完了,接下來就沒有了,沒有願意用這種低價奉獻的好醫師?當然不是,永遠有「笨蛋」願意犧牲奉獻,但是一個制度不能靠少數人的犧牲與奉獻。
2020年全民健保大漲
戰後嬰兒潮的最後一代醫師,在2030年滿65歲都會退出江湖,所以「二百元醫師診察費」必須結束。這個道理很簡單,怎麼可能一個被社會認為是菁英的這一群,每天做牛做馬,犧牲奉獻,卻連房子都買不起,然後社會期待他們安心看病,開刀不出錯!所以我鐵口直斷2030年健保大漲,在這之前大約還剩幾年的好光景。
如果這次財務危機,在處理的過程中,社會上主流的民意對醫界是正面的,那麼危機可能暫時不會來到;如果不幸又重演過去「逢漲必反」的戲碼,那麼,還在醫學院或剛出道的醫師會接受到一個過去二十年來醫學院的「反健保」傳統訊息,就是健保其實是個爛制度,政治人物用這樣的制度來壓榨醫護人員,然後製造健保便宜又好的假象,這個看法有沒有道理?當然有,尤其對年輕醫生……醫學生非常有說服力,只是在醫師用腳投票之前,在戰後二十年內出生的這個世代,還是看病主力時,問題是被掩蓋住的。其實年輕一代已經開始出走,第一波就是放棄大科,造成「五大皆空」,第二波是飛往對岸,第三波走向產業,第四波天下何處無芳草,走向全世界。
十年後的世界會非常不一樣,沒有公平合理的待遇,要求醫護人員做牛做馬,一定不可能,這是我的預測。能考上醫學院的人,頭腦都很好,沒有生存問題,只有選擇做什麼的問題,而最容易用腳投票的,當然愈年輕愈好。所以我們愈早打破他們「診察費」有一天會合理化的美夢,愈有利於他們做「出走」的決定。同樣是開刀,不能領美元,至少領人民幣,怎麼會有很多人只領台幣還要受氣?我講的太直接嗎?一個高級知識分子,社會長期壓低他們的價值,而希望這群人永遠當大家的僕人?您真的覺得這是合理的期望?
看一次病應該付多少錢?
很多醫師一個診次(三小時),可以看五十個病患,有人犧牲吃飯時間看到午餐後,可以超過百人,這其中,最多是拿藥,非常簡單的診療,這是簡單型;在基層,感冒、腸胃不舒服最常見,流感流行,內兒科、耳鼻喉科擠滿病人,一個晚上,幾十個上百個病人不少見,但是2020的武漢肺炎一流行,大家突然都不敢隨便上醫院,感冒自己處理不是壞事,全世界大部分地方皆如此。所以如果未來,大部分醫生看診,複雜型例如:不明胸痛、腹痛、慢性肝炎、心肌梗塞、小兒過敏性疾病、老人各種慢性病夾攻,看診時平均要二十至三十分鐘,那麼一個診次,十個人就很多了,這時候,難道診察費不應是一千元以上?
醫護人員這些主要成本都是倍數起跳,健保費當然要加倍!不過,漲一倍聽起來很可怕,但是漲價之後,台灣依舊全球最便宜,那麼到底是哪裡出錯?
健保費率為什麼需要加倍?
首先,未來的醫師需要兩倍的預算以上,才能滿足民眾的基本需求,第一,醫師已經開始通用《勞基法》,所以到了時間,不是加班費加倍,就是人力加倍,其次,醫師診察費,不可能還是二百多元,我估計,至少漲五倍,但未來看診將區隔簡單和複雜。
未來如果有下一代的醫師,要追隨許金川醫師做超音波,難道超音波的健保給付不該漲幾千元?魏福全院士是個特例,但是接生、手術,我們還有可能用現在全世界都視為不可思議的超低價?
所以說,光是醫師的成本就至少要好幾倍,那護理人員呢?護理人員的問題主要是護病比太低,也就是一個護士要照顧的病人太多,我去年接受了一個小手術,住了三天,仔細觀察了護理人員的辛苦,她們一接班就像作戰一般,八個小時一分鐘都無法休息,還要交接班、寫病歷、做報告,到了小夜……大夜,大家都希望平安,只要一、兩床病患有狀況或急診轉來一個病患,人手馬上就人仰馬翻。
台灣的護病比太低,所以有陪病文化,人手不足靠家屬、靠外勞,歐美國家那種不准陪病的制度一旦全面施行,人力也是兩倍以上起跳。除了護病比,我認為護理人員的薪水太低,低多少?新進人員至少要調百分之五十,有經驗的資深同仁應該加倍,還有全球超低的病房費,一天五百多元,用美元算也不貴。其他各種手術,需專業人員操作的檢查,沒有多少是合理的,所以,成本增加超過一倍,健保費當然要漲一倍。
我們在前面的一章節分析過,全民健保的便宜,是來自於贏在起跑點,在上世紀開辦時,沒有多花錢就完成全民納保,同時領先全球採用大數據管理,每年省數百億至千億,加上總額預算的管制,二十年下來,基期加上成長率的複利率,雙重效應下,我們少花了幾兆元。單以今年來看,用韓國為標桿GDP八.一%左右,2020年我們應該多支出九千億,那要漲多少才夠,我認為五年要多花一兆以上,健保費率要翻倍,您一定想,這怎麼可能?漲個五%、十%就吵翻天,怎麼有可能翻兩倍?我同意,所以我說2030健保大限,因為要說服國人接受漲價,難上加難,所以嘜憨了!子孫自有子孫福!
漲多少才叫做大漲?
這個世代的台灣人,沒有經歷過健保費大漲,所以我們先來看看美國,下圖(請詳見原書)是美國1999年到2018年這二十年間的平均醫療保險費的增加情形,以家庭費率為例,1999年大約六千美元,2018年已逼近兩萬美元,如果用台美國民所得和物價指數來調整,以五比一來看台灣,根據中央健保署的統計2018年,受雇者平均投保薪資四萬三千左右,雇主負擔70%,受雇者負擔30%,如以一家四口計算,每年大約三萬也就是約一千美元。
許多有在海外就醫經驗的人都知道,台灣醫療費用的便宜,不是算百分比的,而是算倍的,同樣的金額,在海外就是用美元、歐元、英鎊計算,這麼大的差距,十年後要補足缺口,基本上健保費至少要漲一倍以上!您一定說:「有沒有開玩笑?漲百分之五就幾萬人上街頭,所有Call-in罵翻,怎麼可能漲一倍?」
我今天寫這段話,並不是要教政府如何漲價,而是說從了2020年,保費沒有加倍,到了2030年會找不到醫生和護士,到時全民健保自動崩潰,大家回到上世紀的八○年代,自己吃自己!或是健保「勞保化」。
公立醫院崩解
長期缺乏足夠資金挹注的系統會先在哪裡出問題?首先是公立醫療體系,上世紀的一九七、八○年代,我們曾經迎來公立醫院崩壞的時代。我的好友在二十年前被榮總派去宜蘭醫院當院長的唐高駿醫師,分享過一個有名的故事,他本身是急重診的專科,長年服務在台北榮總,他說:「從實習醫師到主任數十年如一日,救護車的聲音只有一種,由遠而近,然後停止,然後聽到救護員推床進急診室。」他到宜蘭的第一天,救護車由遠而近,然後呼嘯而過,逐漸遠去。他說:「這一輩子,沒有感覺更大的挫折,空有一身功夫,病人過門不入。」這是因為這間日據時代宜蘭人眼中的大病院,到了1980年代已經爛到不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長期缺乏資金的投入。要把醫院轉虧為盈,需要先投資要買新設備,請來好的醫生,所以要先虧,做出名聲之後,病患回流,醫院做起來了才開始賺錢。最有名的例子是上世紀九○年代的台南的奇美醫院。但是公立醫院很難,政府不會先給一大筆錢,不過,長話短說,唐院長由於急重診的能力,加上管理的天分,在短短的幾年內,把宜蘭醫院起死回生,現在是陽明大學的附設醫院,是守護蘭陽地區健康的重要中心。
我舉這個例子是說,曾經有大約二十年的時間,公立醫院都很爛,原因是「低薪,缺乏投資」,那個時代是私人醫院大幅成長的時代,因為台灣開始經濟成長,需求就上來,供不應求,民間自然會投資來滿足市場需求。勞保當年給低價,所以那個時代的醫療就「兩級化」。
兩級化
各位有沒有發覺,過去十年來,自費項目愈來愈多?這兩年有一種很夯的血糖測量儀,亞培的瞬感(Freestyle Libre),可以連續測十四天,用貼的,不必扎針,全亞洲只有台灣買不到。這一個大約三千元台幣,可以用十四天的產品,在電子業非常流行,大家都是去日本或香港帶回來的,這只是冰山一角。台灣長期被國際藥廠定位為「低價、規模小」的市場,所以新產品先在中日韓星港上市,東南亞經濟起飛之後,我們還要排在後面,而更大的影響是「健保勞保化」。
勞保化,這是什麼意思?就是未來全民健保會變成「次級保險」的代名詞,很像當年的勞保單,要開好一點的藥都要自費。
或許大家比較喜歡這樣的制度,就是大鍋飯,菜不要太好,餓不死就好,想吃好的自己加菜。我個人認為一個社會的高度,在於分享,然而民主國家,人民當家作主,我只有一票,花了這麻多篇幅在說明一件事,就是未來如果長期營養不良,那麼整個健保體系就會如同1980年代的公立醫院一樣,房舍老舊、人才出走,以保險的角度看,就是勞保化,這個名詞是形容如同1980年代勞保時期,許多私人醫院都會對病患說:「勞保的用藥比較不好,你要不要自費?」
侯署長愛說笑
曾任衛生署署長,現任新光醫院院長,骨科聖手侯勝茂醫師喜歡說一個笑話:「有一個病患去就診減肥,醫師開了藥之後,他每天作夢,都夢見在追美女,幾個星期下來就瘦了!這個病患的朋友聽到這麼有效,也去求診,但是作的夢不一樣,他每天夢見被怪獸追,幾個星期下來,也瘦了!第二個病患就問醫師,為什麼和他朋友作的夢不同?醫師回答他說:『你的朋友用的是自費,你的是健保,效果雖然相同,但是感覺差很多!』」
不過如果不只是感覺差一點呢?大家知道到今天,健保只給付傳統鼻胃管,材質好一點的要自費?這才多少錢?我們摳了二十幾年,什麼現象都有,未來醫師在手術室還要備電鍋,所有口罩重複使用,比較省?別說笑了。
我的結論是,全民健保不會倒,但是會勞保化,台灣未來變成兩級化,有錢人自費用好的藥、好的材料,付不起的用次級品,一樣有效,維持低保費,如果輕病看診再管制的嚴一點,會比較像「台式的新加坡制」,優點是抱怨浪費的聲音會愈來愈少,因為大部分花自己的錢。
戰爭尚未結束
這不是結局,也不是結局的序幕,或許是序幕的結束---溫斯頓.邱吉爾
(This is not the end, this is not even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perhaps it’s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Winston Churchill)」
本文摘錄自《二○三○ 健保大限》
台灣薪資百分比 在 二花小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聽說台灣最近紓困案/振興券炒得沸沸揚揚,調劑一下來說說澳洲紓困方案好了(輕快)~
單說跟我這種小老百姓最有關的工作補貼方案就好。
澳洲這套叫做JobKeeper Payment, 專門“照顧”因為工時減少、薪水減少的市井小民如我。當然,有人拿錢就有人付錢,整個JobKeeper 牽涉到政府預算、雇主資格(主要針對中小企業) 與自付額,其實中間錯綜複雜冷暖自知,但放諸四海皆準的是,越是錯綜複雜,越是有漏洞可鑽,甚至不用鑽自己就破一個大洞。
針對領薪水階級來說,只要符合在職條件,公司本身也符合申請條件(申請條件不算寬但是越放越寬),員工就可以拿到每兩週,澳幣1500元的“JobKeeper Payment” (澳幣現在很桑心不用換算,換算成台幣也無意義,反正物價薪資跟稅率都不一樣無法比較)(澳洲薪水大多是兩週付一次,也有每週付的,月付很罕見)
咦?你記性很好喔!剛剛不是說是針對因為工時減少、薪水減少的補助嗎?那是最多補助$1500嗎?怎麼算?
不用算。
齊頭式平等,人人$1500。
聽起來簡單明瞭, straight forward。
還沒鑽就破一大洞的洞就在這裡。
人人 $1500, 也就是說,如果我的時薪高,剛好或超過$1500, 那就沒得領。合理。
BUT, 如果我原本就只有賺 $600,哎唷不錯喔,現在什麼事都不用做就有$1500直達銀行帳戶, 比原本工作賺得還多!
Hello??
還有,比方說,我在這家公司本來就只有兼職一週兩天,16小時,所以薪水可能不到$1500, 但其實我在其他地方也有工作,一週上好上滿40小時可能還加班,但沒關係,神、降、臨、了!只要這間公司符合JobKeeper Payment的資格,$1500絕對比前任說好的贍養費還要準時入帳。
然而,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而是有人很需要錢但是錢卻被發給了很多不需要的人。
工時與薪水受到疫情影響最大的,是那些原本工時就不穩定的派遣員工(casual workers), I’m sorry, 多數casual worker卻不在補助範圍裡。還好他們並不孤獨,都說藝術可以美化人生、藝術可以改變環境,所以藝術工作者身心靈滿足就好不用吃飯穿衣繳房租,也不在JobKeeper Payment的補助範圍裡,那是要他們去Centrelink(澳洲申請社會福利的單位)門口當街頭藝人嗎?
Hello??
神愛世人澳洲政府愛整納稅人,莫名其妙國庫的錢就花掉了國債又變多了不說,更糟的是很多中小企業的員工在疫情趨緩、限制解除後,竟然不願意回來上班了?!
天天在家認真睡一覺就比之前認命工作賺得還多,尬麻要去上班?
這下雇主慘了,找不到人來上班,又不能開除,找新人也來不及。最不道德的就是那種明明想擺爛卻不明說,班排好了才打電話來說要取消或請假...。中小企業疫情前期就已經苦苦支撐了,現在還要姆這攤。
Hello?
這洞不夠大沒關係,莫急莫慌莫害怕,有方法的、非中小企業,自然會來鑽漏洞。
JobKeeper其中一項資格就是這間公司必須要獲利比去年同時期減少某個特定百分比才符合申請資格。合理。
大集團旗下總有好多分身,這邊挪挪那邊刪刪減減,哎呀!一不小心就符合資格了耶人家不是故意的!一向政府伸手就是幾百幾千幾萬的員工,人人有獎。
深呼吸,這世界多麽美好空氣多麽清新,JobKeeper Payment 回溯到3月底,一路往9月延伸。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補充casual worker 符合補助條件:
Casual employees are only eligible if they were employed by employer on a regular and systematic basis for at least 12 months at 1 March 2020.
(https://www.ato.gov.au/general/jobkeeper-payment/employers/your-eligible-employees/)
🤭身邊朋友若一直討論台灣紓困案歡迎分享澳洲奇妙紓困法給他
台灣薪資百分比 在 吳玉琴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前幾天邀請衛福部醫事司、長照司、社家署、社救司、中醫藥司、內政部人團司銀行公會、合作金庫、台灣銀行、信保基金、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和台灣社會福利總盟(勵馨基金會、伊甸基金會)、芒草心協會。針對我持續關心尚待釐清或未能解決的紓困措施舉辦"因應武漢肺炎社會福利產業及個人相關紓困措施"協調會。針對四個主題討論後獲致十一項結論。
一、會議主題:
1. 有關衛福部醫療(事)機構事業產業補償紓困辦法規定之短期週轉及員工薪資貸款事宜。人民團體、財團法人基金會及機構財團法人之申貸,除董(理)事會決議通過外,由誰出面申辦?連帶保證範圍?(人數、或是全體董(理)事)有無專案協助之公股行庫?(1400-1500)
2. 有關紓困急難救助,請 貴部具體說明放寬切結的具體作法,並提供切結書等資料。(特別對於沒有加入勞工保險,或加入職業工會投保金額超過24000的弱勢民眾,如何認定?)(1500-1520)
3. 本席在三月三十日質詢,有關公程會三月六日的公函,提醒政府採購案的因應措施,衛福部是否已經完成透過修約、延長履約期限並免除違約金的相關作為?如何協助地方政府進行修約?(1520-1540)
4. 有關庇護工場及視障按摩對單位及個人的紓困措施說明?(1540-1600)
二、會議結論:
(一)有關單位紓困:
1. 有關紓困貸款事宜,符合紓困辦法及紓困貸款及利息補貼作業要點者,經董(理)事會決議通過者,由單位代表即董事長、理事長或負責人提出貸款申辦,並由董事長、理事長或負責人以自然人身分當保證人即可提出紓困貸款申請。
2. 建請衛福部盡速完成非住宿式機構的貸款及利息補貼作業要點及相關作業規定,以利後續申辦作業之進行。
3. 有鑑於機構(單位)收入屬性不一,例如服務個案自付額收入或捐款收入短少短少,造成固定支出受到影響,但卻因增加其他專案服務而造成收入總和的增加。縱使可依「其他特殊狀況,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或其委任、委託之機關(構)或團體專案認定」辦理,但仍建議衛福部應將總和的百分比或其他分項收入達某百分比做為認定營運困難的條件,乃符合實務面臨情況,衛福部應無兩週內研議放寬收入紛向的認定方式。
(二)有關急難救助:
4. 有關因疫情新增之急難救助的申請要件,為簡便民眾,特別是無家者之申請,如無法提供相關證明文件,衛福部社救司同意以切結書方式取代,並僅於必要時才進行家屬戶籍、財稅資料之調查,以及三人訪視小組之訪視。並為落實全國一致的便民措施,請衛福部於一週內公布簡化後之申請書、個案認定表及切結書。
(三)有關政府採購合約調整:
5. 有關社會福利政府採購之合約調整問題,請衛福部社家署於兩週內發函各縣市政府,進行變更契約方向通則性的提醒,並提供諮詢專線以利後續詢問。
6. 補助方案可以採預撥方式辦理之公文亦請提供本辦公室。
(四)有關庇護工場:
7. 庇護工場目前以房屋、土地、設備租金增加補助四萬元,最長可申請六個月。庇護性員工之減班休息,比照勞動部安心就業計畫辦理,但不受基本工資以上之限制。
8. 有關庇護工場反應台北市及新北市庇護性員工減班休息,仍須達每月80(84)小時之限制,請勞動力發展署進行了解。
(五)有關視障按摩:
9. 視障按摩部分,勞動部已於今天公告補助視障按摩業者防疫用品2-5萬一次性支出,須檢附支出證明。
10. 另外針對投保視障按摩職業工會,並具視障按摩師資格者,提供生活補助每月1.5萬元,為期三個月,預計下週生效。
11. 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師亦針對視障按摩營利事業或小規模商業(按摩小站),符合營運困難者,提供每月1萬元紓困補貼,為期三個月。
台灣薪資百分比 在 台灣年薪百萬以上到底占多少人- 工作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我之前也都有查過主計處的資料,年薪百萬大約就是占台灣前一到兩成的人口 ... 是中位數四萬的國家,尤其我的薪資不管在dcard或是現實都被嘲諷是低薪, ... ... <看更多>
台灣薪資百分比 在 (薪資中位數%)你要工作幾天才買得起iPhone14? 這個國家只要 ...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 排名國外網站對比各國的年收入中位數,來看各國iPhone14購買力指數 ... 計算出不同國家要用年收入多少 百分比 ( 薪資 中位數%),工作多少天或是工作 ... ... <看更多>
台灣薪資百分比 在 台灣所得地圖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 所得地圖. 單位:千元 無資料 300 400 500 700 900 1100 1300 1500 >1500. * 本統計之所得為課稅資料,未納入「政府移轉支出」各戶所得、免稅所得、分離課稅所得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