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看熟、看懂、看透,是您的福氣。
大家好,我現居於德意志維也納這個國家,兩年沒回台灣了。作為一個不接地氣的犁地菁英,我想談一個完全不接地氣的問題:
一系列在選舉和公投中全部槓龜的民主理念和開放社會的價值,是怎麼在過去歷史中生根的、又是怎麼發展到今天這種地步的。
我試著粗略地抓出一條主線,分段說明。大家有閒的話,就當故事聽聽。我沒有什麼好建議,就是寫寫故事。全文5700字,懶得看完也沒關係。
1、這些理念和價值,於歷史上站穩基礎,是在二戰後的北美和西北歐。我暫時限定在歐洲來談。當時人們為了避免二戰前的覆轍,著手處理引發戰爭的兩大癥結:民族衝突和階級衝突。關於民族問題,抓緊戰爭所造成的大規模流亡遷徙潮,順勢重新整理歐洲各民族的邊界,穩固了各個民族國家。關於階級問題,由民族國家出面,以大政府的姿態主導經濟、並且作為仲介的平台,讓勞資雙方達成共識。
2、此時勞資雙方是能互相妥協的,因為戰後急需重建與和解。勞方獲得了工時、穩定工作與社會福利等保障,有時也會接受不調漲薪資的條件(例如奧地利刻意將薪資成長壓在比通膨還低的水準)。資方則接受工會協商、投資改善工作環境、保障員工福利等等。工會與政府關係密切,而且由於大型企業多由國營,政府和資方有相當程度的重疊,所以國家事實上就是一個大型的勞資橋事場。
3、我們現在所想到的很多「左派」的勞權概念,就是在這時候開始大規模落實的。之所以能落實的最主要理由是:此時國家經濟命脈,是各種大型工廠,而社會的中流砥柱,就是工廠的技術勞工,國家要靠他們生產、市場要靠他們消費,講話當然能大聲。
4、這時候人們對經濟運作的想像是:盡可能追求經濟成長,而要經濟成長,關鍵是要不吝於投資,甚至要靠舉債來投資,盡可能提高工廠的生產力;在生產之外,同時還要不斷開發市場、提高產品銷量,怎麼開發呢?就是讓勞工分潤利益,他們工作和生活被保障好、有錢有閒,就會大量消費。大量消費又回頭促進資方投資的意願,形成良性循環。良性循環剛好就表現在每年維持1~2%合理的通貨膨脹上(這時候人們才跳脫20世紀前30年的那種對通膨不由分說的恐懼、以及「遇到經濟不景氣就要撙節開支、減少投資」的迷思)。這種舉債、投資、大量生產、大量消費的模式,以及勞權和社會福利的保障,在民族國家大政府的介入主導下,成功形成平衡。然後大家就在1950~60年代間爽過了十幾年。西方復活啦~
5、然而,這種經濟模式,是會隨著發展逐漸改變的,然後就動搖了原先的完美平衡。促發改變的關鍵點,剛好就是追求提高生產力的動機本身。要極致提高生產力,工廠的生產技術和生產流程的組織都要不斷改進。改進的方向除了砸大錢成立研發部門外,也要把生產流程化整為零、追求每一步驟的專精化,甚至針對一個環節就成立一個公司來做。當產業朝這個方向發展後,科技、管理、溝通,就成為產業運作的重點,而這三項都和一件事有關:資訊/知識的傳遞與交換。所謂的「知識經濟」就出現了。(「知識經濟」不單純是指靠科技知識和「高知識人才」來發大財,而更是指「依賴資訊交換來運作」的經濟方式,秘書和總機的工作,都是最典型的知識經濟型的工作。)隨後,坐辦公室的白領、經理人、研發人員,就變得越來越重要,並逐漸排擠了生產線上的技術勞工。(對此有興趣的人可查詢關鍵字:Fritz Machlup)
6、「知識經濟」模式所追求的是打破原有產業和社會的框框條條,化整為零,然後用傳遞訊息的網路把所有單元都串連起來(1950~60年代,這時候人類社會早已跨進「網路時代」了,只是那時候的網路技術不是光纖和行動通訊)。同時,促進經濟成長的切入點,還從原先針對企業組織更往下突破一步,對焦到個人身上,要求個人要盡可能地發展才能、提高個人的產值。隨著企業生產方式的多元、分散和彈性化,原先「工會 + 資方 + 政府」主宰一切的社會鐵三角也就被鬆動,並且因應地出現了一系列針對個人的新教育理念:讓個人適性、自由、多元發展。相應地,就要提倡改變社會,提供讓不同個性的人、不同的生活風格、不同的文化價值、乃至於不同的家庭形式,都能共存的社會環境。而這一切的背後,有個很基礎的經濟理由:個人的適性解放,是為了促進生產力極大化、消費量極大化。如果以前每個個人都是大工廠裡的小螺絲丁,有上級規範的框框條條和保障;那麼現在,就是強調個性化的「人才」,而這背後的意思就是:每個個人都被鼓勵成為一座迷你工廠,並且崇尚的是在職場競爭中自負盈虧的責任制。大家各自發大財喔~
7、此時差不多就是1960年代後期了,也出現了所謂「新社會運動」,高舉的就是我們現在最熟悉的那些「左派」理念、開放社會的價值:女性解放、同志運動、素食運動、環保運動、少數族裔運動(例如黑人運動)、反核運動(50~60年代的經濟信念是和崇尚核能綁在一起的)、以及「歷史清算」(也就是後來說的「轉型正義」)......等等,並且同時都拒絕一直以來的「工會 + 資方 + 政府」那套權威代理人橋事情的模式。我們要知道,50~60年代運作得那麼棒、讓大家都吃飽飽的民主,不是我們現在理想的「審議式民主」或「參與式民主」,而是在大家都怕戰爭(二戰之後還接著冷戰)、想要和諧穩定的社會共識下,靠權威代理人來橋事情的民主,所以在我們現在看來都是滿滿的「父權」和威權的。而當時那種以男性技術勞工為主的硬左派,跟我們現在很多人喜歡的那種軟左派,是天差地別。左派文青們如果穿越到當時,你喜歡的應該會是你原本很討厭的右派中的自由主義者(這也是為什麼,當今有些老左派的信徒,會嘲笑文青左派是拿著Apple蹲咖啡館的假左派真小資)。
8、「新社會運動」從根源上看是當時產業轉型所帶來的趨勢,但實際上則表現為追求新文化和多元價值的運動。容我先簡化地下個評斷:因為搭上正確的浪潮(亦即「知識經濟」所帶來的經濟和社會轉型),性別平權、反核、轉型正義......等價值,即使還沒成為政治上的主流,但它們都成了經濟和文化上的主流,在社會生了根,而且聲勢也難以撼動。在70年代初期,我們就看到一連串的政治翻轉:德奧的社會民主黨都收割了這場運動(以68學運為高潮)的紅利而上台,翻轉了過去長期由保守派主導的政治,也開啟了一連串的改革。配合著70年代前半經濟大好的局面,邁向「開放社會 + 社會福利國」的體制。這一段發展,就是我們常常羨慕他們好「先進」的關鍵時期。
9、這段發展的背景,其實正好是知識經濟的白領族群成為產業中堅、而技術勞工逐漸退場失權的時期。這也反映在這件事情上:「新社會運動」的各種開放多元的價值觀,和老左派階級鬥爭路線的價值觀,兩者彼此橋不攏。一個例子就是70年代德國的同志運動,他們曾經嘗試把爭取平權理解為階級鬥爭、並和老左派結盟,但隨後告吹,同運和老左派分道揚鑣。
10、新左派和老左派彼此橋不攏,除了反映兩者在經濟背景和政治想法上的競爭關係外,也反映在兩個族群的不同性質上。白領不像過去的藍領那樣能形成緊密連繫的階級,相反地,白領崇尚的是個人自由、個性表達、和個人生涯成就,這特別表現在新左派運動的特徵上:他們依賴一系列不尋常的詞語和概念來表達自己、並且區分異己。對他們而言,道德價值,與其說像老左派那樣是表現在集體行動上,不如說是先表現在每個個人對詞語的使用上。每每用錯一個詞,你就要有成為眾矢之的的心理準備。要學習正確的詞語使用法,就要訴諸一套政治審美觀、一種特定的生活風格姿態。而這種種不同的生活風格姿態,正是被知識經濟下的「人才社會」所保障。(這些政治審美姿態,隨後就變成現在貶義遠大於褒義的「政治正確」。)如此的白領新左派,既難以形成一個具體且行動一致的「階級」,也難以統一橋出一個窗口和別的階級合作。內部小圈子派系林立、要合作則難有共識、外面有事時則先關門審查隊友的情況,則是常態。
11、就在知識經濟、人才社會、新左派政治成為主流時,遭遇了歷史的偶然(以巴衝突),爆發了兩次石油危機。1950年代以來的那套「大政府 + 凱因斯主義 + 社會福利國」的經濟模式宣告失靈,80年代後期,以柴契爾和雷根為首進行改革,大家把希望寄託在自由市場的自癒能力上。(蘇聯解體、新興市場......中略)從此,實體經濟逐漸讓位給金融經濟,白領族群在經濟上的權力,也逐漸讓位給菁英經理人族群。白領的生產力隨時可以替換,國家經濟命脈靠的不是你土里土氣的才華,才華是留給會玩金融煉金術的菁英經理人在講的。
12、這樣的發展,形同讓本來就沒有固定政治領地的白領新左派,其經濟根基也被釜底抽薪了,新左派逐漸變成了檯面上的紙老虎、沒穿褲子的泳客,就等著被戳破、海水退潮的那一天。而老左派早已死在沙灘上兩次,其中不少人隨時都可以轉投極右派的懷抱。80年代末、90年代初,也正好是歐洲又開始零星出現右翼民粹的時候,例如奧地利自由黨(FPÖ)的Jörg Haider。
13、時至1990年代,終於進入了我們現在所稱的「網路時代」。網際網路的普及和突飛猛進,是金融經濟融入知識經濟後,所必然發展的結果。它需要更徹底的化整為零、高速連結的技術。於是就回頭找到了網際網路,這個早在數十年前就被開發出來的技術。頓時,我們才有「網路時代突然降臨」的表象。事實上,「網路時代」早在1950年代就隨著知識經濟而降臨了,1990年網際網路普及後的其社會效應,都是過去發展的延續。
14、網際網路是最適合白領這種生活型態的工具:人際關係可以針對個人客制化、高度流動性、沒有組織綁定、點與點之間可以自由選擇連結或隔離、不必拉起一個點就連起一大串粽子。
15、但是,網際網路的普及,也加速了以白領為基礎之新左派的自我分解:網際網路為形塑各種高度分化的小圈子提供了最方便的工具(例如,有空可以看一下,FB提供了多少性別選項供你選擇)。這一點不必多說了,以當前台灣的台獨運動和性別運動為例,我們可以數一數,至今在社群網路上可以看到多少小圈子和多少派系,以多少不同的風格姿勢和多少不同的詞語習慣,在進行多少不同的唇槍舌戰。處在外面的人,大概都會以為所謂「進步派」是鐵板一塊,事實上遠非如此——從50年前的西方社會開始就不是這樣了。
16、當前,人們面臨的處境是,無論老左派、新左派、還是哪一派,都不再是經濟趨勢所眷顧的天之驕子。在同樣都失去經濟上的主角光環的情況下,白領的整合則更為困難,因為他們之間除了過去的學校和現在的辦公室之外,缺乏共同的組織平台。他們可以有一致的政治理念,但是無法像以前老左派工會那樣,落實成有力的組織行動。因為經濟生活的形式與此不容,用大家都聽得懂的話——啊就上班沒空啊。他們的政治參與,落在經濟生活之外、排擠休閒時間,並且以網路參與為主(所以當然只剩下鍵盤參政啊,不然還能怎樣?工會嗎?),流水席式的政治嘉年華、以及不綁約的小清新講座為輔。但是這樣虛飄無力的白領,卻得負擔撐起過去所有「左派」所累積下來的理念:民主、人權、勞權、性別、環保......。這也許是最沈重的一代。
17、白領本質上其實就是「不接地氣」的族群。「接地氣」事實上應該是指,在一個固定的領地裡你說了算,別人要辦事橋事的話,都要以你的姿態、你的語言、你的腔調為標準,過來「接上」你。換言之,得要進入那些位置、那樣去營生、過那樣的生活、牽起那樣的人際網路、進入那樣的行會組織,然後你的政治觀念就會變成那樣的形狀,因為政治觀念的後面都牽扯到你的利害和動輒得咎的人際網路,於是你就接地氣了。辦公桌、派遣式、接案式的經濟生活是接不了其它行當的地氣的。嚴格地說,白領不是不接地氣,而是自家的「地氣」天生就稀薄。當今歐洲左派一片慘兮兮,所遭遇的根本問題是同一個:多數人感覺社會不公、經濟不好、難民太多,左派剛流失了藍領鐵票(多有轉投右翼民粹者)、又無法組織整合起白領、給予他們穩定的經濟和政治基礎,社會游離出不小的一群曖昧搖擺者,又不知道該怎麼吸納,到最後都變成民粹和「另類勢力」的版圖。這問題目前無解,歐洲人沒辦法,我也不覺得在台灣講「接地氣」就真的會有什麼辦法,因為我們面對的根本上不是說服和溝通的問題,是經濟變化造成社會解離的問題。溝通的姿態,主要作用是讓社會解離的情況不要進一步惡化、或是產生不必要的反效果。但根本的處境,也許必須等到全球經濟轉型、階級洗牌後的下一次穩定期。另外,台灣還面臨一個不可說的「佛地魔」問題,非常嚴峻。
18、總體來看,台灣的情況,就像是《怪醫黑傑克》漫畫裡有一個單元,一個10幾歲的少年因為嚴重意外,在病床上昏迷了70年,昏迷期間都保持少年的樣貌。結果他被動手術醫醒的那一刻,幼小的心智都還弄不清楚狀況,就瞬間快速經歷了全面老化的過程,最後還沒反應過來就死了。台灣是個心智幼稚、身體早衰的社會:人家從前民主進入成熟民主再到後民主,我們民主還沒成熟就後民主了;人家從前事實政治(就是50~60年代的政治橋事場)進入事實政治(70年代的新左派政治)再到後事實政治,而我們才剛要邁向事實政治就又掰了;人家老左、新左、高階經理人一個接一個上下台,完成各階段的政治任務、理念與價值、並留下政治後遺症,我們在短短幾年內得要一次搞定,結果還搞不定就也瞬間都掰了,後遺症則一個不漏地一次爆發。
19、最後,敷衍地談一下我們能怎麼辦:前述那些理念與價值的支持者,也許該做的是增加自家的「地氣」,而不是接上別人家的地氣。所欠缺的是一種半政治式的共同生活平台,能提供台灣人一般欠缺的社會支持(例如照顧小孩小狗......),又能形成政治認同和政治力量的平台。這次歐巴桑聯盟從親子共學起步,我覺得是個很好的模範。
20、在做事之前,「認識你自己」總是好的。我們所追求的那些理念和價值,都有讓它們生根的土壤、成長的氣候、以及枯亡的氣候。過去這一段歷史,可以說是人類社會曲曲折折地前進,發現並肯定這些理念的過程。去了解這些經濟、政治、社會的變遷,以及理念與價值的實現與困境,我認為會讓自己比較坦然一點、也會知道怎麼理解不同意見、乃至於說服不同意見者,而不是空泛地談「同理心」。另外,對自己的理念知道得越多越深入,就比較不會一遇到反駁時就氣急敗壞。因為氣急敗壞,往往都是急著要反駁又臨時組織不出理據,然後就見笑轉生氣了。
以上是我臨時記寫,不可避免地會有缺漏、誤判、或錯誤。談這麼多,不是要宣教,只是想向大家介紹,我們可以從這些角度去理解我們所擁抱的這些理念、我們的位置、以及問題的癥結。然後檢視一下,我們是不是對台灣過去至今所走的路,理解得都還不夠。
「史上最強煉氣期漫畫」的推薦目錄:
史上最強煉氣期漫畫 在 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看看西方國家民主開放社會的成長歷程,想想台灣的民主發展 https://www.facebook.com/1848679903/posts/10210383608587073
大家好,我現居於德意志維也納這個國家,兩年沒回台灣了。作為一個不接地氣的犁地菁英,我想談一個完全不接地氣的問題:
一系列在選舉和公投中全部槓龜的民主理念和開放社會的價值,是怎麼在過去歷史中生根的、又是怎麼發展到今天這種地步的。
我試著粗略地抓出一條主線,分段說明。大家有閒的話,就當故事聽聽。我沒有什麼好建議,就是寫寫故事。全文5700字,懶得看完也沒關係。
1、這些理念和價值,於歷史上站穩基礎,是在二戰後的北美和西北歐。我暫時限定在歐洲來談。當時人們為了避免二戰前的覆轍,著手處理引發戰爭的兩大癥結:民族衝突和階級衝突。關於民族問題,抓緊戰爭所造成的大規模流亡遷徙潮,順勢重新整理歐洲各民族的邊界,穩固了各個民族國家。關於階級問題,由民族國家出面,以大政府的姿態主導經濟、並且作為仲介的平台,讓勞資雙方達成共識。
2、此時勞資雙方是能互相妥協的,因為戰後急需重建與和解。勞方獲得了工時、穩定工作與社會福利等保障,有時也會接受不調漲薪資的條件(例如奧地利刻意將薪資成長壓在比通膨還低的水準)。資方則接受工會協商、投資改善工作環境、保障員工福利等等。工會與政府關係密切,而且由於大型企業多由國營,政府和資方有相當程度的重疊,所以國家事實上就是一個大型的勞資橋事場。
3、我們現在所想到的很多「左派」的勞權概念,就是在這時候開始大規模落實的。之所以能落實的最主要理由是:此時國家經濟命脈,是各種大型工廠,而社會的中流砥柱,就是工廠的技術勞工,國家要靠他們生產、市場要靠他們消費,講話當然能大聲。
4、這時候人們對經濟運作的想像是:盡可能追求經濟成長,而要經濟成長,關鍵是要不吝於投資,甚至要靠舉債來投資,盡可能提高工廠的生產力;在生產之外,同時還要不斷開發市場、提高產品銷量,怎麼開發呢?就是讓勞工分潤利益,他們工作和生活被保障好、有錢有閒,就會大量消費。大量消費又回頭促進資方投資的意願,形成良性循環。良性循環剛好就表現在每年維持1~2%合理的通貨膨脹上(這時候人們才跳脫20世紀前30年的那種對通膨不由分說的恐懼、以及「遇到經濟不景氣就要撙節開支、減少投資」的迷思)。這種舉債、投資、大量生產、大量消費的模式,以及勞權和社會福利的保障,在民族國家大政府的介入主導下,成功形成平衡。然後大家就在1950~60年代間爽過了十幾年。西方復活啦~
5、然而,這種經濟模式,是會隨著發展逐漸改變的,然後就動搖了原先的完美平衡。促發改變的關鍵點,剛好就是追求提高生產力的動機本身。要極致提高生產力,工廠的生產技術和生產流程的組織都要不斷改進。改進的方向除了砸大錢成立研發部門外,也要把生產流程化整為零、追求每一步驟的專精化,甚至針對一個環節就成立一個公司來做。當產業朝這個方向發展後,科技、管理、溝通,就成為產業運作的重點,而這三項都和一件事有關:資訊/知識的傳遞與交換。所謂的「知識經濟」就出現了。(「知識經濟」不單純是指靠科技知識和「高知識人才」來發大財,而更是指「依賴資訊交換來運作」的經濟方式,秘書和總機的工作,都是最典型的知識經濟型的工作。)隨後,坐辦公室的白領、經理人、研發人員,就變得越來越重要,並逐漸排擠了生產線上的技術勞工。(對此有興趣的人可查詢關鍵字:Fritz Machlup)
6、「知識經濟」模式所追求的是打破原有產業和社會的框框條條,化整為零,然後用傳遞訊息的網路把所有單元都串連起來(1950~60年代,這時候人類社會早已跨進「網路時代」了,只是那時候的網路技術不是光纖和行動通訊)。同時,促進經濟成長的切入點,還從原先針對企業組織更往下突破一步,對焦到個人身上,要求個人要盡可能地發展才能、提高個人的產值。隨著企業生產方式的多元、分散和彈性化,原先「工會 + 資方 + 政府」主宰一切的社會鐵三角也就被鬆動,並且因應地出現了一系列針對個人的新教育理念:讓個人適性、自由、多元發展。相應地,就要提倡改變社會,提供讓不同個性的人、不同的生活風格、不同的文化價值、乃至於不同的家庭形式,都能共存的社會環境。而這一切的背後,有個很基礎的經濟理由:個人的適性解放,是為了促進生產力極大化、消費量極大化。如果以前每個個人都是大工廠裡的小螺絲丁,有上級規範的框框條條和保障;那麼現在,就是強調個性化的「人才」,而這背後的意思就是:每個個人都被鼓勵成為一座迷你工廠,並且崇尚的是在職場競爭中自負盈虧的責任制。大家各自發大財喔~
7、此時差不多就是1960年代後期了,也出現了所謂「新社會運動」,高舉的就是我們現在最熟悉的那些「左派」理念、開放社會的價值:女性解放、同志運動、素食運動、環保運動、少數族裔運動(例如黑人運動)、反核運動(50~60年代的經濟信念是和崇尚核能綁在一起的)、以及「歷史清算」(也就是後來說的「轉型正義」)......等等,並且同時都拒絕一直以來的「工會 + 資方 + 政府」那套權威代理人橋事情的模式。我們要知道,50~60年代運作得那麼棒、讓大家都吃飽飽的民主,不是我們現在理想的「審議式民主」或「參與式民主」,而是在大家都怕戰爭(二戰之後還接著冷戰)、想要和諧穩定的社會共識下,靠權威代理人來橋事情的民主,所以在我們現在看來都是滿滿的「父權」和威權的。而當時那種以男性技術勞工為主的硬左派,跟我們現在很多人喜歡的那種軟左派,是天差地別。左派文青們如果穿越到當時,你喜歡的應該會是你原本很討厭的右派中的自由主義者(這也是為什麼,當今有些老左派的信徒,會嘲笑文青左派是拿著Apple蹲咖啡館的假左派真小資)。
8、「新社會運動」從根源上看是當時產業轉型所帶來的趨勢,但實際上則表現為追求新文化和多元價值的運動。容我先簡化地下個評斷:因為搭上正確的浪潮(亦即「知識經濟」所帶來的經濟和社會轉型),性別平權、反核、轉型正義......等價值,即使還沒成為政治上的主流,但它們都成了經濟和文化上的主流,在社會生了根,而且聲勢也難以撼動。在70年代初期,我們就看到一連串的政治翻轉:德奧的社會民主黨都收割了這場運動(以68學運為高潮)的紅利而上台,翻轉了過去長期由保守派主導的政治,也開啟了一連串的改革。配合著70年代前半經濟大好的局面,邁向「開放社會 + 社會福利國」的體制。這一段發展,就是我們常常羨慕他們好「先進」的關鍵時期。
9、這段發展的背景,其實正好是知識經濟的白領族群成為產業中堅、而技術勞工逐漸退場失權的時期。這也反映在這件事情上:「新社會運動」的各種開放多元的價值觀,和老左派階級鬥爭路線的價值觀,兩者彼此橋不攏。一個例子就是70年代德國的同志運動,他們曾經嘗試把爭取平權理解為階級鬥爭、並和老左派結盟,但隨後告吹,同運和老左派分道揚鑣。
10、新左派和老左派彼此橋不攏,除了反映兩者在經濟背景和政治想法上的競爭關係外,也反映在兩個族群的不同性質上。白領不像過去的藍領那樣能形成緊密連繫的階級,相反地,白領崇尚的是個人自由、個性表達、和個人生涯成就,這特別表現在新左派運動的特徵上:他們依賴一系列不尋常的詞語和概念來表達自己、並且區分異己。對他們而言,道德價值,與其說像老左派那樣是表現在集體行動上,不如說是先表現在每個個人對詞語的使用上。每每用錯一個詞,你就要有成為眾矢之的的心理準備。要學習正確的詞語使用法,就要訴諸一套政治審美觀、一種特定的生活風格姿態。而這種種不同的生活風格姿態,正是被知識經濟下的「人才社會」所保障。(這些政治審美姿態,隨後就變成現在貶義遠大於褒義的「政治正確」。)如此的白領新左派,既難以形成一個具體且行動一致的「階級」,也難以統一橋出一個窗口和別的階級合作。內部小圈子派系林立、要合作則難有共識、外面有事時則先關門審查隊友的情況,則是常態。
11、就在知識經濟、人才社會、新左派政治成為主流時,遭遇了歷史的偶然(以巴衝突),爆發了兩次石油危機。1950年代以來的那套「大政府 + 凱因斯主義 + 社會福利國」的經濟模式宣告失靈,80年代後期,以柴契爾和雷根為首進行改革,大家把希望寄託在自由市場的自癒能力上。(蘇聯解體、新興市場......中略)從此,實體經濟逐漸讓位給金融經濟,白領族群在經濟上的權力,也逐漸讓位給菁英經理人族群。白領的生產力隨時可以替換,國家經濟命脈靠的不是你土里土氣的才華,才華是留給會玩金融煉金術的菁英經理人在講的。
12、這樣的發展,形同讓本來就沒有固定政治領地的白領新左派,其經濟根基也被釜底抽薪了,新左派逐漸變成了檯面上的紙老虎、沒穿褲子的泳客,就等著被戳破、海水退潮的那一天。而老左派早已死在沙灘上兩次,其中不少人隨時都可以轉投極右派的懷抱。80年代末、90年代初,也正好是歐洲又開始零星出現右翼民粹的時候,例如奧地利自由黨(FPÖ)的Jörg Haider。
13、時至1990年代,終於進入了我們現在所稱的「網路時代」。網際網路的普及和突飛猛進,是金融經濟融入知識經濟後,所必然發展的結果。它需要更徹底的化整為零、高速連結的技術。於是就回頭找到了網際網路,這個早在數十年前就被開發出來的技術。頓時,我們才有「網路時代突然降臨」的表象。事實上,「網路時代」早在1950年代就隨著知識經濟而降臨了,1990年網際網路普及後的其社會效應,都是過去發展的延續。
14、網際網路是最適合白領這種生活型態的工具:人際關係可以針對個人客制化、高度流動性、沒有組織綁定、點與點之間可以自由選擇連結或隔離、不必拉起一個點就連起一大串粽子。
15、但是,網際網路的普及,也加速了以白領為基礎之新左派的自我分解:網際網路為形塑各種高度分化的小圈子提供了最方便的工具(例如,有空可以看一下,FB提供了多少性別選項供你選擇)。這一點不必多說了,以當前台灣的台獨運動和性別運動為例,我們可以數一數,至今在社群網路上可以看到多少小圈子和多少派系,以多少不同的風格姿勢和多少不同的詞語習慣,在進行多少不同的唇槍舌戰。處在外面的人,大概都會以為所謂「進步派」是鐵板一塊,事實上遠非如此——從50年前的西方社會開始就不是這樣了。
16、當前,人們面臨的處境是,無論老左派、新左派、還是哪一派,都不再是經濟趨勢所眷顧的天之驕子。在同樣都失去經濟上的主角光環的情況下,白領的整合則更為困難,因為他們之間除了過去的學校和現在的辦公室之外,缺乏共同的組織平台。他們可以有一致的政治理念,但是無法像以前老左派工會那樣,落實成有力的組織行動。因為經濟生活的形式與此不容,用大家都聽得懂的話——啊就上班沒空啊。他們的政治參與,落在經濟生活之外、排擠休閒時間,並且以網路參與為主(所以當然只剩下鍵盤參政啊,不然還能怎樣?工會嗎?),流水席式的政治嘉年華、以及不綁約的小清新講座為輔。但是這樣虛飄無力的白領,卻得負擔撐起過去所有「左派」所累積下來的理念:民主、人權、勞權、性別、環保......。這也許是最沈重的一代。
17、白領本質上其實就是「不接地氣」的族群。「接地氣」事實上應該是指,在一個固定的領地裡你說了算,別人要辦事橋事的話,都要以你的姿態、你的語言、你的腔調為標準,過來「接上」你。換言之,得要進入那些位置、那樣去營生、過那樣的生活、牽起那樣的人際網路、進入那樣的行會組織,然後你的政治觀念就會變成那樣的形狀,因為政治觀念的後面都牽扯到你的利害和動輒得咎的人際網路,於是你就接地氣了。辦公桌、派遣式、接案式的經濟生活是接不了其它行當的地氣的。嚴格地說,白領不是不接地氣,而是自家的「地氣」天生就稀薄。當今歐洲左派一片慘兮兮,所遭遇的根本問題是同一個:多數人感覺社會不公、經濟不好、難民太多,左派剛流失了藍領鐵票(多有轉投右翼民粹者)、又無法組織整合起白領、給予他們穩定的經濟和政治基礎,社會游離出不小的一群曖昧搖擺者,又不知道該怎麼吸納,到最後都變成民粹和「另類勢力」的版圖。這問題目前無解,歐洲人沒辦法,我也不覺得在台灣講「接地氣」就真的會有什麼辦法,因為我們面對的根本上不是說服和溝通的問題,是經濟變化造成社會解離的問題。溝通的姿態,主要作用是讓社會解離的情況不要進一步惡化、或是產生不必要的反效果。但根本的處境,也許必須等到全球經濟轉型、階級洗牌後的下一次穩定期。另外,台灣還面臨一個不可說的「佛地魔」問題,非常嚴峻。
18、總體來看,台灣的情況,就像是《怪醫黑傑克》漫畫裡有一個單元,一個10幾歲的少年因為嚴重意外,在病床上昏迷了70年,昏迷期間都保持少年的樣貌。結果他被動手術醫醒的那一刻,幼小的心智都還弄不清楚狀況,就瞬間快速經歷了全面老化的過程,最後還沒反應過來就死了。台灣是個心智幼稚、身體早衰的社會:人家從前民主進入成熟民主再到後民主,我們民主還沒成熟就後民主了;人家從前事實政治(就是50~60年代的政治橋事場)進入事實政治(70年代的新左派政治)再到後事實政治,而我們才剛要邁向事實政治就又掰了;人家老左、新左、高階經理人一個接一個上下台,完成各階段的政治任務、理念與價值、並留下政治後遺症,我們在短短幾年內得要一次搞定,結果還搞不定就也瞬間都掰了,後遺症則一個不漏地一次爆發。
19、最後,敷衍地談一下我們能怎麼辦:前述那些理念與價值的支持者,也許該做的是增加自家的「地氣」,而不是接上別人家的地氣。所欠缺的是一種半政治式的共同生活平台,能提供台灣人一般欠缺的社會支持(例如照顧小孩小狗......),又能形成政治認同和政治力量的平台。這次歐巴桑聯盟從親子共學起步,我覺得是個很好的模範。
20、在做事之前,「認識你自己」總是好的。我們所追求的那些理念和價值,都有讓它們生根的土壤、成長的氣候、以及枯亡的氣候。過去這一段歷史,可以說是人類社會曲曲折折地前進,發現並肯定這些理念的過程。去了解這些經濟、政治、社會的變遷,以及理念與價值的實現與困境,我認為會讓自己比較坦然一點、也會知道怎麼理解不同意見、乃至於說服不同意見者,而不是空泛地談「同理心」。另外,對自己的理念知道得越多越深入,就比較不會一遇到反駁時就氣急敗壞。因為氣急敗壞,往往都是急著要反駁又臨時組織不出理據,然後就見笑轉生氣了。
以上是我臨時記寫,不可避免地會有缺漏、誤判、或錯誤。談這麼多,不是要宣教,只是想向大家介紹,我們可以從這些角度去理解我們所擁抱的這些理念、我們的位置、以及問題的癥結。然後檢視一下,我們是不是對台灣過去至今所走的路,理解得都還不夠。
史上最強煉氣期漫畫 在 CharMing的投幣式置物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金馬影展X日本電影】
大概是因為日本電影都被高雄電影節搶走了吧,今年金馬影展皆成了一部帶一部的 1+1,三池崇史X木村拓哉新片《#無限住人》與當年奠定導演暴力美學地位,由淺野忠信主演的《#殺手阿一》,淺野忠信同樣帶來其主演新片《#親愛的外人》,導演三島有紀子也將攜女主角田中麗奈來台;即將於台灣上映的《散步者的侵略》不進影展,先行放映同樣由黑澤清執導的前傳《#預兆》;園子溫兩部園氏暴力《#新宿天鵝 II:橫濱暴走》《#東京吸血鬼旅館》一次用大量血漿嚇死人;其中最具話題的,大概就是因戲撮合永山绚斗和滿島光的《#海邊的生與死》。
繼三池崇史、園子溫之後,一次湊齊日本當今暴力美學三大導演,金馬也公布今年的神秘場,將由同樣享譽國際的北野武,自編自導自演的黑幫傑作《#極惡非道》三部曲。
另外,繼今年奇幻影展「焦點導演:宮藤官九郎」,大金馬則邀來深受歐美電影影響至深、國際型日本導演諏訪敦彥為今年的焦點影人。
《新宿天鵝 II:橫濱暴走》
首集狂捲日本十三億票房後,園子溫乘勝追擊,改編原著漫畫特別章節〈橫濱王國篇〉,推出格局更勝前作的強勢續集。不僅綾野剛、伊勢谷友介等招牌卡司原裝回歸,更請來正港橫濱大叔淺野忠信飾演史上最惡地頭蛇,搬演經典園氏暴力,血濺絢爛東京灣景。
《預兆》
延續「外星人入侵」主題,由《七夜怪談》編劇另撰設定,集結夏帆、染谷將太、東出昌大的不同卡司組合,打造另種風味的外傳。不追求爆破大場面,以平凡角色與場景,挖掘日常生活被逐步侵蝕的心理驚悚。
《親愛的外人》
改編自重松清的同名小說,透過繼父母與子女間的情感著墨,深刻探討現代家庭的本質。淺野忠信將進退兩難又感情壓抑的父親,表現得絲絲入扣;宮藤官九郎更拋棄形象,飾演好賭又施暴的渣男老爸,展現導演與編劇之外的優秀才華。
《海邊的生與死》
本片改編自作家島尾敏雄與其妻島尾美穗的小說,導演將男女間對於戰爭的不同觀點融入在劇情中。既表現出男性對於個人之情與國族之愛的矛盾;也有著女性對於守護家族與愛情的執著。滿島光飾演欲隨愛人共同赴死,卻又因家中老父而陷入兩難的女子,不僅大膽於大銀幕首度正面全裸,更以深厚的表演力道,將演技推向了另一個層次。
《東京女子偶像流》
導演受到日本偶像盛行的現象衝擊,決定將其化為影像紀錄,長期跟拍女主角莉緒,深度探訪宅男、社會專家及偶像的家人,揉合出一部超萌日本次文化觀察報告。男子氣概逐漸萎靡、少女魅力青春無敵,宅男追星、偶像追夢,在科技資訊發達但人際關係缺乏的現代社會,或許以偶像為心靈寄託才是真正歸屬。
《東京吸血鬼旅館》
遠征羅馬尼亞外凡尼西亞取景,拍攝歐洲風味的吸血鬼城堡、上古岩洞與隧道。血漿、屍塊與裸露乳房齊飛的超限影像,在日本熱掀異色話題;全新電影版融煉九集網劇精華,盈滿到極致的虐殺、死亡、邪教元素,原班底富手麻妙、夏帆手持武士刀殺不停,慘烈直逼《追殺比爾》,華麗吸血鬼女王安達祐實、亂槍掃射殺人鬼中川翔子、全身刺青男友齋藤工,全都有超驚人嗜血演出。
《無限住人》
沙村廣明同名暢銷奇幻武鬥漫畫躍上大銀幕,日本國民天王木村拓哉飾演永生浪人,對決新生代紅星福士蒼汰,戶田惠梨香、市原隼人及北村一輝等知名演員亦戎裝參演,揮舞原汁原味精心打造的多種奇形兵器殺到荼蘼。刀光與劍影齊飛,鮮血共殘肢一色,暴力美學名導三池崇史重返擅長的武士時代,霸氣祭出生涯「百部斬」鉅作。
《殺手阿一:修復版》
三池崇史改編山本英夫黑道漫畫,由《鐵男》怪導塚本晉也出演風衣邪男,搭檔狂氣畢露的淺野忠信和大森南朋,殺出導演生涯代表作。絞溶穿刺愉虐、霸凌抑鬱與催眠幻見,全片骨肉臟器四散、紅白體液湧流,從暴力美學修羅場到懸疑荒謬超現實,變態「瘋」景毫無保留,以致初問世時曾有影展隨票附贈嘔吐袋,敬請斟酌自身耐受極限。本次放映為2017年全新4K修復版。
《極惡非道》三部曲
這三部片雖圍繞同一主題但沒有非按順序看不可的關連,難得的是一部拍得比一部精彩,過去在台灣院線、影展都沒機會映演,這回一次到齊,保證讓影迷大呼過癮。網羅眾多硬漢名角,宛如黑社會版〈清明上河圖〉的《極惡非道》曾闖進坎城影展角逐金棕櫚;把「以黑制黑」拍成暴力極品的《極惡非道 II》入圍威尼斯競賽並勇奪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最新的《極惡非道最終章》才剛在威尼斯影展盛大首映,廣受好評。金馬影展要讓新舊影迷一次見證北野武獨樹一格的經典暴力美學。
「焦點導演:諏訪敦彥」
諏訪敦彥,1960 年生於日本廣島,大學時代曾拍攝多部獨立電影,並以《話多多二人幫》入選日本PIA 影展。1997 年完成首部劇情長片《愛情二重奏》,1999年以《二分之一的母親》獲坎城影展影評人費比西獎,與2005 年作品《現代離婚故事》都曾獲選法國〈電影筆記〉年度十大佳片。其他代表作有《廣島別戀》、《由紀與妮娜》等。現任教於東京藝術大學。
金馬影展購票:https://tghff.tixcraft.com/activity
史上最強煉氣期漫畫 在 看啥租啥正忠店-Dvd小說漫畫雜誌叢書出租專門店 - فيسبوك 的推薦與評價
11/7-11/13 各類書籍熱門榜 <漫畫> 1 惡妻物語1 2 聖哥傳19 3 四葉妹妹! 15 4 請看看我的情色履歷5 5 達爾文遊戲18 <武俠> 1 黃金召喚師10 2 史上最強煉氣期1… ... <看更多>
史上最強煉氣期漫畫 在 [黑暗] 棒球漫畫介紹- 看板Suckcomic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本文轉錄自 Baseball 看板 #1CioUjm7 ]
作者: ace0824 (ACE) 看板: Baseball
標題: [心得] 棒球漫畫介紹
時間: Mon Oct 11 23:05:15 2010
※ [本文轉錄自 C_Chat 看板 #1Cii2pjp ]
作者: ace0824 (ACE) 看板: C_Chat
標題: [心得] 棒球漫畫介紹
時間: Mon Oct 11 15:45:52 2010
建議看部落閣圖文版,有影片:
https://home.gamer.com.tw/blogDetail.php?owner=ace0824&sn=8412
前言
隔了這麼久,終於終於輪到「棒球漫畫介紹」,棒球在
臺灣被視為「國球」的存在,只不過職棒長期在黑道的
掌控之下,假球事件頻頻發生,相較於美國職棒的「黑
襪事件」及日本的「黑霧事件」,僅僅一次,就終身免
疫,中華職棒才不過兩十年左右,爆發和沒爆發出來的
假球案就不知道有多少起了。
而許多制度也未完善,像是選秀制度、自由球員制度、
讓渡制度、球員工會及二軍制度等,難怪有人認為中華
職棒二十一年來都還在草創期,球員們不自重,老闆又
動不動說要解散,這種工作隨時不保的情況下,也難怪
一堆投機者去打假球,就算被抓到,頂多也只是緩刑嘛
,這就是中華職棒的現況。
筆者在去年「黑象事件」爆發之際,其實很希望中華職
棒就算不解散,也該停賽個一年,讓他們知道不能打球
的痛苦,了解到能打球是多麼的幸福,就比較不會去想
打假球了,畢竟臺灣也差不多算是黑道治國的國家了,
若不根絕這些人,假球只會一再爆發,不過這些東西幾
乎已是根深柢固了,無藥可救,筆者也只能完全無視這
所謂的職棒了。
好像離題太遠了,就在日本的運動漫畫來說,「棒球漫
畫」比起其他運動漫畫可說是佔了壓倒性的多數,畢竟
日本也非常盛行棒球這項運動,有顧客買單,自然也會
有作品誕生,以筆者之能,實在不可能介紹完所有的棒
球漫畫,所以一定會有缺漏,敬請見諒,筆者只以自己
的感覺來挑選比較具代表性或是個人喜歡的棒球漫畫了
,也許內容會比較偏向新生代,畢竟最近看過的記憶會
比較深刻。
王牌投手.振臂高揮
新世代棒球漫畫中,筆者個人最推薦的一套了,一般而
言,棒球漫畫的主流類型都是豪投強打,賣熱血的,但
《王牌投手》卻相當的另類,一反傳統的將主角.三橋
設定成弱氣、沒球速、沒主見,對自己沒有信心的投手
,而此作對參賽選手的心理層面及感情起伏都有深刻的
描寫,以棒球漫畫來說,可說是深具特色的。
而因為作者是少女漫畫出身,且畢業於心理學系,所以
本作對於訓練方式的強調,除了傳統上的體能訓練,更
加以獨特的心理層面的訓練,而畫風雖然偏向少女風格
,但內容卻異常的紮實,從訓練過程到情報收集,以及
比賽中的暗號指示,每一項都描寫得非常細膩,千萬不
要因為畫風而錯過了這一套好作品。
不過因為三橋渾身充滿的「受」屬性,造成本作腐物盛
產,女性向同人異常的多,但因為百枝教練的巨乳,本
作可是也有不少男性向同人的,這筆者可是要強調一下
阿!上面那段純屬筆者個人的胡言亂語,《王牌投手》
是那種沒有魔球,以戰術及團隊合作為主的棒球漫畫,
有那種我們一定要邁向甲子園的活力及青春氣息,最大
的缺點就是給長鴻代理到吧,翻譯及出書速度都不太裡
想,最近似乎有改善些了。
棒球大聯盟
超長篇棒球漫畫,敘述茂野(本田)吾郎的棒球歷程,
從幼稚園、小學、國中、高中、小聯盟到最後的目標.
美國大聯盟,吾郎的人生過得並不順遂,父母相繼過世
,但他卻在新父母的培養之下,逐漸成長茁壯,養成不
自重、自以為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個性,做什麼事都一
意孤行,以行動逼著所有人跟著自己一起做。
筆者個人認為此作最精彩的兩段,就是小學與橫濱少年
隊的對決,再來就是進入海堂高中與公費生對決,之後
就每況愈下了,作者永遠都是用著傳統的「精神勝利論
」,賣弄無謂的熱血,這在業餘時代還沒關係,但到了
職業還這樣搞,只會讓人反胃,吾郎也從來不會珍惜自
己的身體,全身上下都被他摧殘著,筆者曾說過,一套
運動漫畫必須帶給讀者重視選手生命的態度,這才是正
確的。
簡單的說,雖然一路畫到了美國大聯盟,但作者的棒球
觀念仍然極其老舊,投四壞球就會被吾郎罵是在逃避這
樣,一定要正面硬拼才是男子漢,而比賽過程也不會有
什麼戰術可言,比起海堂高中時期還不如,因為裡面的
角色沒有動大腦,所以看這漫畫也不用動大腦,幾乎十
分鐘就可翻完一本,算是非常知名的棒球漫畫,但水準
越來越差,主角也讓人非常討厭,雖然筆者有收藏這套
作品,還是筆者現在有收藏的漫畫最長的一套,但卻是
非常後悔。
野球太保
原作七三太朗,作畫為川三番地,再次合作的棒球漫畫
,故事敘述男主角久里武志有優異的棒球才能,但卻是
吸煙、染著茶色頭髮會毆打其他人的不良少年,最後來
到了夢島高中,率領了球隊,開始了一場逐夢之旅,這
是一部主角威能發揮得淋漓盡致的漫畫,雖然作者的作
畫功力很微妙,通常只有一種面相,但故事初期的水準
都還不差的。
主角威能發揮到最高峰,比賽也還很精彩的時期,就是
與常陽高中在甲子園預賽的決勝戰,久里竟然先送對手
三分,再以四支全壘打逆轉勝了,之後就每況愈下了,
對手一個比一個誇張,一個比一個還豪洨,就此走上一
條不歸路,投上一球就要花上一話,一堆人講些似是而
非的理論,也是本作的特色,同個作者組合,筆者還比
較推薦模仿棒球的《快速球》,比較有內容及有趣多了
。
搞怪魔球王阿霸
全五十八集,也是套長壽棒球漫畫,在臺灣由大然出版
社代理,不過因大然倒閉了,所以這一套沒有代理完,
故事敘述與那霸是個沖繩長大的野孩子,來到了東和中
學打棒球,阿霸有著優異的棒球才能,往往能創造新的
魔球,作品早期是非常熱血且精彩,不過後期卻越來越
偏搞笑漫畫,也越來越不好看了。
問題小子孫六
https://home.gamer.com.tw/blogDetail.php?owner=ace0824&sn=5779
最長壽的棒球漫畫了,敘述不良少年.孫六的精彩人生
,他除了打棒球外,還打架,且都有過人的實力,這是
一套很神奇的棒球漫畫,它可以在讓孫六把「主角威能
」開至極致的情況下,仍然十分的好看,因為作者功力
高超,所以他可以描寫出那種那勝負一線間的緊張感,
故事有那種「以惡人打倒壞人」的爽快感。
且此作連載超過二十年以上,主角.孫六歷經了甲子園
、美日親善比賽、日本職棒以及美國職棒,在日本職棒
的時期也有不少日本的知名選手及事情,這種橫跨棒球
史的感覺是非常有趣的,更有趣的是,本作是那種越來
越重視戰術及除了孫六以外,越來越寫實,反而越來越
好看的棒球漫畫,其實這是筆者最喜歡的棒球漫畫,甚
至連日本前總理大臣.麻生太郎都很喜歡這套漫畫。
鄰家女孩
全二十六集,安達充老師是日本少有的量產型漫畫家,
作品非常的多,其中又以棒球漫畫為大宗,其實筆者在
猶豫要挑選那一套為其棒球漫畫之代表作時,也猶豫了
許久,最後還是選擇了《鄰家女孩》,作品敘述雙胞胎
兄弟上杉達也及及和也青梅竹馬.淺倉南的故事,兄弟
都喜歡上了小南,然而和也卻為了救一個小孩而犧牲了
生命。
為了達成弟弟的遺志及小南的夢想,達也決定參加棒球
隊,帶領著棒球隊前往甲子園,「我要帶小南到甲子園
。」,至今仍是動漫界的名台詞之一,安達充的棒球漫
畫對於棒球比賽的描寫非常普通,他的特色反而是在場
外淡淡的情愫,這種感覺數十年如一日,安達充的漫畫
是那種不會有大突破,但也不會讓人失望,簡單的說:
就是一個「穩」字。
怪貓神投
https://home.gamer.com.tw/blogDetail.php?owner=ace0824&sn=7584
全二十六集,被埋沒的好作品,棒球漫畫通常都是以目
標甲子園為主,但這樣的作品往往會有一個大問題,或
許該說單敗淘汰制的運動漫畫都會有這問題,那就是「
不能輸」,因為一輸了就什麼都沒有啦,所以只好一直
贏一直贏,隨著期數慢慢的拖長,就慢慢地失去了那種
會輸的緊張感,雖然這也是看作者功力高低啦,但這確
實是運動漫畫的詬病。
而《怪貓神投》一反常態的以「日本職棒」來描寫故事
,讓比賽更多樣化了,各式各樣的比賽都有,本作分為
三篇,分別是「雄根小太郎篇」、「四方二三矢篇」及
最後的「寅島、三月篇」,裡面許多引用著現實職棒的
角色,像是以鈴木一朗為模特兒的鈴鹿一流,個個都深
具特色,其中打情報戰及戰術運用等也是非常有趣,不
過此作在臺灣真的是很冷門,有興趣的讀者一定要去看
看,請先忍耐過前幾集,後面就真的很好看了。
野球長打王
全二十四集,其實這一部沒什麼代表性,也不太好看,
但剛好可以用來解說少年JUMP的通病,就選它做範例吧
,故事敘述主角.猿野天國為了追女朋友而進入了十二
支高中的棒球社,初期偏向搞笑漫畫,後來越來越認真
打棒球後,反而非常無趣了,最後更是慘遭腰斬,《野
球長打王》充滿著各種誇張不合理的特技,但這不是筆
者今日想要批評的地方,筆者最有意見的就是「訓練過
程」。
運動這種東西是不存在捷徑的,只有靠著腳踏實地的練
習讓自己慢慢進步,筆者認為最良好的訓練過程就是要
動腦筋並依照科學的方式,一邊注意運動傷害來練習,
但這樣慢熟的過程,並不適合於少年JUMP這種急性子的
雜誌,那些讀者們就只喜歡一步登天的捷徑,而《野球
長打王》剛好就是個良好範例。
每次比賽前,這群選手們總是做著臨時抱佛腳的特訓,
為了領悟新必殺技之類,而特訓的過程也不講求安全,
只為了狗血而狗血,而並不止有運動漫畫,一堆打鬥漫
畫,也都是敵人都到了面前才開始著無厘頭的特訓,然
後才短短幾天就成為了絕世高手,那努力練習的人全都
是白癡就是了,這種戲碼真的是一次都嫌多了,偏偏少
年JUMP就是用到爛了,現在已經沒有那種像《灌籃高手
》那種櫻木投兩萬顆球的訓練過程了。
最後一局
故事敘述一個超級業務員.鳩谷,他在身不由己的情況
下接下了一個曾是強隊現今卻弱到不行的彩珠高中棒球
隊教練,鳩谷教練本身就曾是彩珠高中的校友,在球隊
戰績每下愈況、學校改變經營策略之下,面臨遭到廢除
的命運;唯一的轉機,就是必須在一年後的夏天打進甲
子園比賽,而在這種情況下,鳩谷教練提出了他的勝利
理論。
《最後一局》可說是反傳統的甲子園棒球漫畫,一般而
言,以甲子園為主題的棒球漫畫,都是強調熱血、努力
、夥伴、榮譽及堂堂正正為出發點,但本作卻是非常另
類的,只以勝利為第一目標,且主角並不是球員,而是
教練,更有趣的是,它是將比賽的重心集中於捕手這個
守備位置上,以配球及組織戰略為主,它教導的並不是
什麼精神論勝利的故事,而是靠動腦筋贏得勝利的方法
,作品水準非常的高。
ONE OUTS
全二十集,港譯為《超智遊戲》,作者.甲斐谷忍老師
最紅的代表作就是《詐欺遊戲》了,此作也是多虧了《
詐欺遊戲》的走紅,香港才代理的,不過臺灣仍然沒代
理,可說也是被埋沒的作品,本作以棒球比賽的「一人
出局(ONE OUTS)」為書名,代表著其特殊的規則,作
者創作本作的基本概念就是以棒球漫畫畫出《賭博默示
錄》的風格。
甲斐谷忍老師的作畫水準,在現今的漫畫界實在很難稱
做優異,《超智遊戲》甚至連女主角都沒有,所以他多
以劇情取勝,故事敘述渡久地東亞因為跟兒島的賭約,
加入了日本職棒的萬年弱隊 Lycaons,而他跟球隊老闆
訂下契約,當他站上投手丘的時候,每讓一名對手出局
,就必需支付他五百萬日元的薪水,相反的,只要在他
手上失去一分,他就必需支付球隊老闆五千萬日元。
沒有人想到,這個舉動竟然會讓萬年弱隊 Lycaons產生
了巨大變化,本作不講求友情、努力,只剩下唯一的勝
利,各種鑽規則漏洞的方式,及計謀、技術犯規、心理
戰,為的目的只有一個:獲勝!看渡東亞如何施展妙計
讓只重視利益,整天想賣掉的球團的彩川老闆顏面崩潰
就是本作的最大賣點,而最讓人意外的是,最後比賽又
回歸團隊合作,全部球員爭取表現,全心全力求勝的棒
球初衷,也是此作特殊之處,明明看起來就是腹黑的作
品,最後的收尾卻意外的陽光,很值得一看的另類棒球
漫畫。
名門!第三棒球隊
全三十一集,故事敘述主角.檜明日,是知名的高中棒
球隊的三軍成員,實際上是沒有上場機會的,但檜仍然
熱愛著棒球,直到某一天,教練對三軍成員下達了解散
命令,孤注一擲的三軍成員決定向一軍挑戰,以勝負來
決定誰需要解散,這部棒球漫畫完全講述「精神勝利論
」,但卻不會像《棒球大聯盟》那樣的反感,原因就在
於原三軍成員真的是像雜草一樣,不管怎麼被踐踏,仍
然奮起的精神讓人感動,值得一看的棒球漫畫,在日本
已有續作,但臺灣沒代理。
鑽石王牌
新生代棒球漫畫之一,與大多數以甲子園為主的棒球漫
畫不同,它選擇描寫的棒球隊,是以傳統棒球強隊的青
道高中為主,因為大多數的讀者都喜歡「小蝦米吃掉大
鯨魚」的劇情,所以《鑽石王牌》算是頗為獨特的,故
事敘述青道高中雖然是棒球強隊,但卻欠缺了真正的「
王牌投手」,於是找尋了許多好投手,盼能成為新的王
牌投手,主角.澤村榮純就是其中之一。
筆者認為運動漫畫還有一個重點,那就是「控制人數」
,只要角色一多,區分度就會變得困難,也難以塑造角
色的個人特色,以棒球強校來描寫就容易有這個問題,
畢竟社團中動輒數十人,這套漫畫的主要角色群就真的
是很多,而主角也漸漸邊緣化,劇情走向也挺王道,對
於此作,筆者的評價就是還不錯看,但似乎卻沒什麼可
以特別讓讀者雙眼為之一亮的感覺。
Young Guns
全十二集,其實能不能當做棒球漫畫也很微妙,不過此
作絕對是臺灣漫畫史上的奇蹟,前十集花了十年出版,
最後兩集足足跟第十集隔了十年,作者.林政德從一開
始到結束,一直抱怨臺灣大環境不好等等之類,然後抱
怨歸抱怨,林政德卻沒有一套長篇作品畫完的,給讀者
一種極不負責任的感覺,這連載的二十年間,剛好也是
職棒從草創到興盛,繼而假球案接二連三爆發,人氣也
漸漸下跌。
雖然作者不負責任,但《Young Guns》確實是值得回味
,主角.袁建平的高中生活,就是有著其他漫畫所沒有
親切感,這是一種本土味的感覺,那種青春、戀愛、交
友及打架的經過,都是那年代的年輕人的回憶,雖然因
為連載拖得過久,漸漸與現實脫節了,現在的年輕人再
去看這部作品,大概也不會有同樣的感觸了,實在是很
可惜了。
只是後來故事發展,慢慢從袁建平的青春校園生活,轉
變成棒球社團的故事,後來幾乎都在打棒球比賽了,畢
竟這樣搞最輕鬆愉快,只要畫比賽就好了,而後來作者
也發覺自己並不適合做專業漫畫家,隔了十年畫出最後
兩集給個交代就算了,不過袁建平、張士朋及楊日輝等
人,仍然是值得回味的青春回憶,筆者會忘記林政德,
但不會忘記你們的,這套是蠻值得一看的臺灣漫畫,現
在看也不用再等十年了,所以值得推薦。
菜鳥總動員
全二十四集,大然版又譯為《教頭當家》,森田真法擅
於描述這種青春校園的氣息,故事敘述新上任的川藤幸
一老師,到了二子玉川學園高中,棒球社因為群體鬥毆
事件被暫停活動處分,一群自暴自棄、失去目標的不良
少年,被川藤老師的關愛所感動,對棒球的熱愛再被燃
起,誓要實現進軍甲子園的夢想。
是部很不錯的漫畫,不過因為森田老師健康狀態不良停
止刊載,故事模式有點類似《麻辣教師 GTO》,但與後
期只剩下千篇一律的暴力,因為我拳頭大,所以你要聽
我的《麻辣教師 GTO》不同,《教頭當家》是真正的與
社團成員溝通,讓每一個人回心轉意,而棒球比賽的描
寫也很精彩,雖然是老梗的努力、友情、勝利戲碼,但
作者功力夠,仍然可寫得動人。
巨人之星
全十九集,說到足球漫畫就想到《足球小將翼》,說到
籃球漫畫就想到《灌籃高手》,而在棒球漫畫中最具代
表性的大概就是《巨人之星》了,這作品的動畫版收視
率平均是高過 25%的,實際上,以現在的眼光來看,《
巨人之星》並不是套成功的棒球漫畫,內容荒誕不經,
整套作品幾乎只有提到棒球帶來的痛苦,並沒有快樂的
地方。
這要以當時的時代背景來看,在作品連載的時期,剛好
是日本戰爭後的復興期,所以許多人都認為吃苦是理所
當然的,而星飛雄馬的父親.星一徹,更是經歷過戰爭
的死硬派,現在父親吃飯翻桌的畫面也多引用自《巨人
之星》,他更強迫星飛雄飛要穿上「大聯盟育成裝置」
,不停的折磨星飛雄馬,只為了那個成為巨人之星的夢
想。
不過星一徹在現今看來只不過是個歇斯底里的死老頭而
已,更好笑的是星飛雄馬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磨練,抗壓
性仍然低到不行,每每遇到挫折,就逃避下投手板,然
後又領悟新魔球,又被打爆,又去練新魔球這樣的循環
,《巨人之星》其實後續還有許多系列作,但水準多半
就是差不多這樣的水平,以現在來看已是不符時代背景
了,像是星飛雄馬的名台詞「我現在正猛烈感到感動!
」,現在都變成搞笑漫畫在用了。
新約巨人之星
https://home.gamer.com.tw/blogDetail.php?owner=ace0824&sn=5246
現今漫畫界最流行的就是「食老本」,像是北条司的《
天使心》,或是原哲夫的《蒼天之拳》,以及宮下亞喜
羅的《曉!男塾》等,都是藉著當年的名號來推出的新
作,而《新約巨人之星》就被視為是這種作品的其中一
套,甚至還被同本雜誌的《絕望先生》吐嘈::「最近
因為巨人隊不受歡迎了,所以改以阪神隊做為主角。」
,因為《巨人之星》的花形就是進了阪神隊。
而《新約巨人之星》所選的新主角正是花形,比起其他
新版漫畫,這部算是比較好的一部,且也比較符合現今
的時代背景,花形可說是十全十美的完人,但這種風格
並不符合《巨人之星》一直以來的吃苦風,於是作品就
在花形安排了放棄打棒球的打擊,《新約巨人之星》其
實很多橋段都是老梗,但從初期的有些生澀,到現在是
描寫地越來越讓人熱血沸騰,雖然又走向魔球化的情況
,但還不失為值得一看的棒球漫畫。
棒球狂想曲
全一集,現今以《名偵探柯南》著名,常常被人吐嘈「
米花市死神」、「夏威夷無所不能」的青山剛昌老師,
其實也有畫過棒球漫畫的,故事敘述與知名球星同名的
主角.長島茂雄,他撿到了一個神奇的球棒,由「棒球
之神」貝比.魯斯用過的球棒,只要付出金額,就能獲
得相對應的力量,而與之相對的是個擁有澤村榮治手套
的投手,最後主角靠著自己的力量擊出了全壘打,蠻不
錯的短篇漫畫,可以看看如今已經僵化的青山老師,以
前也曾畫過這樣的作品。
幕張
全九集,雖然是以棒球部為舞台,但是從沒有打過棒球
的神奇作品,棒球在故事裡面的意義,差不多就等於《
威龍少年隊》中的曲棍球,或是《稻中桌球社》中的桌
球這樣,故事裡面充斥著低級搞笑,甚至還洩露了許多
業界人士的八卦,不知道是否是因為這個原因,在集英
社待不下去了,後來移籍講談社,推出了搞笑棒球漫畫
《抓狂野球隊》,全七集。
這次《抓狂野球隊》總算有打棒球了,但身為故事主角
的千石黃鶯在經歷麻雀及機械人大戰跟敵組織的奮戰,
突如其來的以「夢結局」完結了,只能說本多康昭這個
作者要看他畫正統的棒球漫畫似乎是無可能的,而他在
新作《鬥陣小子》也不忘了挖苦因援交被抓的島袋老師
(最新作《美食獵人》),《幕張》及《抓狂野球隊》
以棒球漫畫的眼光來看,當然是不及格的,故事結構也
很鬆散及無厘頭,但就是有種令人莫名的笑點,筆者個
人還蠻推薦的。
結語
先前曾在「籃球漫畫介紹」一文,提到過筆者個人對運
動漫畫的基本要求:
一.作者懂不懂這項運動的規則。
這是最基本的,不懂這項運動規則,其實你也不用畫這
套漫畫了。
二.循序漸進的訓練方式,及正確的運動觀念。
其實筆者絕對沒有否定過「努力」對運動的重要性,只
是努力絕對不是萬靈丹,最討厭那種認為只要努力就無
所不能的漫畫,比起努力,更重要的應該是正確的訓練
方式及態度,那種不珍惜選手生命的選手,說你多熱愛
這項運動都是騙人的,當然,如果一生僅有一次的機會
,那就另當別論,但那種右手廢換左手廢的人真的是一
整個不知所謂。
說到這種燃燒生命的棒球漫畫,讓筆者就想到一個超級
離譜的作品《アストロ球団》,臺灣有放送日劇版《超
能野球紅不讓》,故事敘述日本知名投手.澤村榮治因
戰爭死去,於是他的棒球魂化身為九個胎記附身於九個
當天出生的胎兒身上,目標是打敗美國大聯盟,結果就
開始了超能力棒球的故事,裡面的技巧有切腹激發潛能
,可以跳個數公尺接殺全壘打球,或是用生命投球,每
投一球,頭髮會慢慢變白、人會慢慢變老之類。
現在的運動漫畫豪洨界霸主《網球王子》比起這漫畫,
根本是小巫見大巫,根本不入流阿,要燃燒生命就做到
這地步吧!其實筆者要說的是,珍惜自己的身體,保護
自己的運動生命,就算是登上美國大聯盟的名選手郭泓
志、王建民及陳金鋒等,他們都因為運動傷害而苦,不
懂得愛惜自己的身體的球員,將來一定會此而後悔。
三.比賽精不精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Jr3vDeKOt8
筆者向來認為一套漫畫精不精彩,跟寫不寫實,毫無關
係,重點是在張力的描寫,有沒有魔球,或是誇不誇張
都無所謂,比賽精彩才是最重要的,舉個例子吧,就譬
如當年在華視播出的《強棒甲子園》,日原文《綠山高
校》,主角.二階堂可以輕鬆投出兩百公里的球速,輕
鬆揮出場外全壘打,但它仍然是非常熱血好看的。
此篇介紹純屬於筆者個人的評價及觀點,如有意見不同
,敬請見諒,畢竟一套漫畫,一百個人看,大概就有一
百種評價,到了筆者這種年齡,那種純賣熱血的運動漫
畫已不太能吸引筆者了,需要動點腦筋的漫畫比較合筆
者胃口,而比起現今臺灣的職棒界,或許棒球漫畫還比
較真實耶,說起來也真是令人悲哀的現狀,順便提提,
《超智遊戲》的彩川老闆跟洪老闆還真的挺像的,有機
會可以去看看。
筆者後記
籃球漫畫介紹:
https://home.gamer.com.tw/blogDetail.php?owner=ace0824&sn=7038
高爾夫球漫畫介紹:
https://home.gamer.com.tw/blogDetail.php?owner=ace0824&sn=7282
桌球漫畫介紹:
https://home.gamer.com.tw/blogDetail.php?owner=ace0824&sn=7532
足球漫畫介紹:
https://home.gamer.com.tw/blogDetail.php?owner=ace0824&sn=7611
棒球漫畫實在太多了,筆者可以肯定經過這次的介紹,
還有很多很多部沒介紹到,但筆者已經盡力而為了,看
看日後有沒有機會來個「棒球漫畫介紹(二)」吧,歷
經漫長的時間,終於把運動漫畫介紹系列全數完稿了,
日後如果還有機會,應該會來寫「網球漫畫介紹」吧,
在那之前,得先惡捕幾套作品才行就是了,順便跟各位
提醒一下,如果有紅字連結的作品,代表著有替該作品
特別寫一篇文章這樣,最後還是要感謝各位對這系列文
的支持了。
--
巴哈的BLOG:https://home.gamer.com.tw/blog.php?owner=ace082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8.1.22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8.1.22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8.1.22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