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客心法聊天室ep20 —從殺子案聊聊親職勞動的艱難
「在這種親殺子案件裡,有一半以上,是因為父母有精神、經濟、生活壓力...等弱勢的原因,而且絕大部分事前都有過多次求援,只是得不到回應,在沒有浮木的情況下,選擇了這種令人悲痛的方式。」
完整收聽請由此去: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k8tw67bfo4t084515soblcv/platforms
古今中外非常的多,且國外也有非常多從不同角度切入研究此現象的文章,並非台灣獨有的現象。
現在討論親殺子的案件,多是指父母親對於家中未成年的孩子(一般來說是10歲以下的孩子),進行系統性加害的行為。在臨床、司法心理學家專家的研究中,可以歸納出幾件事:
1. 過半加害者過去都曾有精神疾病、精神官能症的患者,尤其是bipolar, 重鬱症, 被害妄想
2. 加害者往往在社會經濟地位、支持系統上是陷於孤立無援的狀態
3. 加害者往往是先有跡象在對外求援,但求援無效一段時間之後,才會落入絕望的狀況,進而斬斷自己的後路
在親殺子的案例中,很多父母親會認為自己的行為對於孩子是慈悲的,本於善意地殺害動作。再強調一次,這是錯到不能再錯的,但是,他們這樣的思維是一個已經走投無路的扭曲思維,這個世界太可怕,我要走了,但我沒辦法把你留下來啊,誰能幫忙?你之後還要背負著什麼名號、被貼上什麼樣的標籤?我捨不得你,那我帶你一起走。
處罰加害者之餘,我們能做什麼?
世人往往會認為「虎毒尚且不食子」,很多人無法同理、想不到怎麼可以做出這麼令人髮指的事件,但同時我們可能也都無法體會沒有工作、下一餐沒有著落又沒有任何支援系統的滋味。
因此,在討論親殺子的案例中,如果希望社會進步的話,除了處罰加害者之外(法律沒有說不處罰,有加害就必定有處罰),也要思考的是,我們要如何在小孩子還未能保護自己的狀況下,如何透過努力了解這類型案件的脈絡,盡可能地降低這些遭遇絕境的爸爸媽媽,把他人生當中的挫折、絕望與憤怒轉而發洩到小孩身上。
舉例來說,在外看到有父母不當管教時,為了保護孩子,我會做的是在孩子也在場的情況下,溫和介入可能需要幫助的家庭,先表明自己亦身為家長的身份,詢問他需不需要聊聊。想想看,若是以正義魔人的方法介入,會發生什麼事?當在公共場合羞辱、教訓成人,他會先壓抑下來挫折感與絕望感,但回去之後會發洩在誰身上?都是你害爸爸媽媽在外面被人家罵,更恨。所以,如果我為了滿足自己一時的正義感,其實某種程度上是加害了那個孩子。
沒有任何一個父母有權利、有資格幫他人選擇解決生命,但當他的精神疾病已經主宰了他的思維方式的時候,他已經不能分辨對錯。所以在親弒子的案件中,民眾的憤怒很好,代表對於這些事件的在意,但是,能不能把這份憤怒延伸,去想如何來營造一個讓孩子生活中恐懼能降低的社會,如何用社會安全網來輔助他們,才能接住這些家庭,幫助弱勢家長能夠一心一意、不需要擔心的愛孩子;去想這樣的判決對於台灣的社會、對我們的下一代有幫助嗎?畢竟動不動就把爸媽拔掉、把孩子隔離,這些對於孩子都是一次的生命破毀,那有沒有任性可以生命重生?很難說。
親職教育:家長與小孩的不對等權力關係
另外,也有一個問題值得思考,大家在親殺子的案件這麼嚴格,那在體罰、羞辱、踐踏小孩時你也那麼嚴格嗎?在公共場合丟下孩子說我不要你了這樣的事情,標準一致嗎?這些也都是對小孩的人格的否定,那為什麼對於輕微的人格否定可以接受?
大人與孩子的不對等,包括了身材上不對等,經濟實力上不對等,以及情感優勢上不對等,這是很多大人是沒有意識到的。孩子是完全依附於你生活的一個人,但同時他又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大人最難的是要了解兩件事,第一個,我的義務是養育、指導、教育你,但我的權力當中並不包括羞辱你、貶低你、傷害你。
因為我們與孩子的不對等權力關係,因此,對孩子的教育以下三點很重要:
1. 蹲下來眼睛高度對著孩子的高度
2. 聲音放低
3. 不管你做錯什麼事我都聽你解釋,而且我絕對不會離開你/拋棄你
從兒童發展心理學來看,有時候你越吼孩子,他越空白,恐懼了就凍結了,不知道該如何反應,僵住、不回應、逃避的反應反而讓你更加生氣。因此,給予孩子安全感,他的前額葉才能發生功能。終極目標是要讓小孩聽話嘛,但吼他、威脅他、恐嚇他說不要他了,這樣做小孩很害怕,但是當人恐懼的時候,什麼話都聽不進去,那對小孩來說什麼做恐懼?你的小孩對於你不愛他、不要他了最恐懼。
除此之外,不要害怕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喜怒哀樂,但小孩不是你發洩情緒的對象,而是討論的對象。必須讓小孩了解大人也有脆弱、心情不好、失敗的時候,但這時候只要我能講給你聽,我就覺得好多了。那這樣的行為策略代表什麼呢?你當然也可以講給我聽啊!我要給小朋友一個概念是,天大的事件你都可以講出來。
從殺子案看刻板印象
男性跟女性性別刻板印象與偏差,父職和母職殺害孩子,在社會輿論上有很大的差異。在母親殺子的案例中,有許多議員、基金會、性別平權運動者出來說,法院對這個媽媽的判刑根本苛刻至極,你沒有能夠看到親職勞動者女性的困境,你這樣的判刑對他是另外一種基於性別、系統式歧視所為的審判。但是這些在父親殺子的案例中,全部這樣的聲音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都是攻擊:「宅男父親」、「人渣」、「吃軟飯的」,為什麼?我們不是鼓勵男性從事家務勞動嗎?我們不是鼓勵破除性別刻板印象嗎?為何薄責於此,厚責於彼?這是一個很值得警惕與思考的現象。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萬的網紅超級歪 Super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提到的書目: 薛丁格《薛丁格生命物理學講義》 周國平《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 Jonathan Aldred《作惡的執照》 Kerry Daynes《一個司法心理學家的告白》 BGM: Fluffy - Smith The Mister...
「司法心理學家」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司法心理學家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司法心理學家 在 療心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司法心理學家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司法心理學家 在 超級歪 Super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司法心理學家 在 商周出版- #一個司法心理學家的告白...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司法心理學家 在 [心得] 一個司法心理學家的告白:把病人關起來- book 的評價
- 關於司法心理學家 在 [心得] 一個司法心理學家的告白:把病人關起來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司法心理學家 在 [心得] 一個司法心理學家的告白:把病人關起來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司法心理學家 在 康德司法》心理學試題解析和學習要領(觀護人/家調官輔考首選) 的評價
司法心理學家 在 療心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是否以為👉說謊的人眼神會閃爍、會坐立難安?親愛的,千萬別再帶有這樣的「刻板印象」看待說謊者!
今日,粿結合
行為分析專家Lillian Glass和司法心理學家Leanne ten Brinke的論點
來顛覆我們對說謊者的既定認知,
圖集中列出10大行為特徵
讓你與人交談時,不須再擔心受騙被傷害💪
#粿製圖集
-----
✏️如果你想快速找到(或是收藏)
設計圖集或特定hashtag內容,
可以前往Popdaily和Medium平台:
https://healingquei.medium.com
https://www.popdaily.com.tw/user/256256
✍️歡迎品讀以下熱門情緒課題
• 亞洲父母普遍問題
https://reurl.cc/Q3G7kO
•面臨「#情緒勒索」如何自救?
https://reurl.cc/k0O2o3
•#內向者 具備的美好特質
https://reurl.cc/Oq5WaA
✍️粿的IG追起來:https://instagram.com/healingquei
司法心理學家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動輒三、四萬名罪犯的美國監獄,比台灣監獄複雜又驚悚】#精選書摘
美國東、西兩岸大監獄,從輕度到極為嚴重的犯罪,其犯罪比台灣嚴重且殘酷,甚至這些監獄犯人有些還曾對工作者挖其眼球、割其皮膚,偽裝成工作人員後蒙混出獄。
在監獄進行處遇時,氣氛也比台灣肅殺多了,只要風吹草動,獄卒就會帶著警犬進入工作室,要求可能的暴力犯人趴在地上接受警犬的搜查。進出監獄也發展出許多儀式:
#一個司法心理學家的告白 #重刑犯 #受刑人 #監獄
司法心理學家 在 超級歪 Super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提到的書目:
薛丁格《薛丁格生命物理學講義》
周國平《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
Jonathan Aldred《作惡的執照》
Kerry Daynes《一個司法心理學家的告白》
BGM: Fluffy - Smith The Mister
司法心理學家 在 [心得] 一個司法心理學家的告白:把病人關起來- 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順順地看完,推薦給:一、想看故事的人,裡面就是一個一個司法心理學家面對病人的故事:二、想了解司法心理學家到底在做什麼的人,其實把「司法」二字 ... ... <看更多>
司法心理學家 在 [心得] 一個司法心理學家的告白:把病人關起來 - PTT Web 的推薦與評價
[心得]一個司法心理學家的告白:把病人關起來@book,共有0則留言,0人參與討論,0推0噓0→, 順順地看完,推薦給:一、想看故事的人,裡面就是一個 ... ... <看更多>
司法心理學家 在 商周出版- #一個司法心理學家的告白...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一個司法心理學家的告白 是作者身為司法心理師的經驗,透過如人生劇場般的真實案例,以及與當事人交手的日常,檢視犯罪行為的不同樣態,反省我們社會對所謂「瘋子」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