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需要多少場講座,才能洗刷一篇報導帶來的恐懼?
-
昨日(29)屏東傷人案震驚全台,幾乎所有人都在問:說好的「社會安全網」呢?該案行為人具長期精神科病史的背景更被諸多新聞媒體強調,似乎直指此次犯案原因就是因為「他有精神病」。
精神疾病是否真的等於暴力犯案的原因?究竟我們該如何看待這次的案件,我們又能怎麼做呢?我是雨仙,本身是情感型思覺失調症病友,我想作為精神病病友分享我的想法。
-
📍精神疾病=具暴力行為?刻板印象只會加深社會恐懼
「有精神疾病」和「有暴力行為、重大刑案前科」,並不是絕對的因果關係。
我經常以精神病病友的身分在全台各地演講。在演講前,我常常問在座聽眾一個問題:你印象中上次看到「神經病」是什麼時候?你感覺如何?
常常得到的答案是:看到路上衣衫不整散發異味的流浪漢、隔壁照三餐叫囂吵鬧的鄰居、捷運上陰陽怪氣喃喃自語的婦人,看到他們覺得討厭又害怕。
這確實是很多人對於「精神疾病」的印象與感受,似乎罹患精神疾病的人就是骯髒、沒成就、無法社交,又像是顆令人害怕的不定時炸彈。
很多人知道我是病友後,第一反應就是「哇,你看起來很不像耶!」其實,學校的同學老師、公司的同事上司、教會的弟兄姊妹、佛堂的師兄師姐、自己的親戚好友,都有可能是精神疾病患者。他們和你我一樣按時上班上學、有喜怒哀樂、有喜歡的討厭的人事物,如果不說,或許你都不曾發現他們有精神疾病。
許多有精神疾病的人就和你我一樣安安份份的生活著,也有些身心健康的人卻犯下令人害怕的罪刑。當我們看見一個人犯罪,不該只看到他的疾病,並認為他的疾病一定就是犯罪原因。
-
📍醫院病房不是關押犯人的場所,而是提供治療的地方
許多人認為,犯下重大刑案的精神病人就該「關在醫院關到死」,但醫院是關押犯人的場所,還是提供治療的地方呢?我想答案很鮮明。我認為,任何需要醫療救治的犯人,確實有權也應該接受妥當治療;任何犯刑的病人,也應該接受適恰的懲處。讓醫療回歸醫療功能,而非期望透過無限期的住院,把問題藏起來眼不見為淨。
-
📍醫療自主與提供治療並非二選一的選擇題
作為病人,我認為真正的醫療自主,是在病人能夠知道自己有哪些療程選項,以及這些選項的風險後,有能力為自己做出最適合的醫療決策。但在台灣現況,許多病友及家屬並不知道有哪些治療選項、有哪些可用資源,只能在病人符合「傷人與自傷行為」時才強制就醫,急性病房待完三周後就辦理出院回家。在醫院與家之間,沒有提供完整的出院規劃,沒有提供病人銜接適應的環境,也沒有提供給陪伴者喘息的可能。
但急性病房與家之間,真的沒有其他可能性嗎?難道病人只能在兩者之間反覆遊走?其實,還有轉介慢性病房、日間病房或其他社區康復之家等等選擇,只是陪伴者與病人不知道資訊、不知道哪裡尋求幫助尋找資源,讓選項只剩下「看著病友被架上救護車緊急送醫」與「讓病友待在家裡好不放心」的兩個選項。
精神病友的醫療選擇不應該是要或不要的二選一。
#看完這篇文章的你能做什麼?
1.拒絕轉貼聳動的新聞,嗜血的新聞標題無助於讓社會變得更好,只會加劇一般大眾對病友的恐懼
2.在日常生活中表達自己的善意。很多人會在書包上別個彩虹絲帶表達自己支持同志平權,雖然精神病病友沒那麼多可愛的周邊可以買來表態,但當有人在議論精神疾病、散播對病友的刻板印象時,你可以反駁或出聲制止對方。
3.我覺得很多時候病友跟陪伴者無法獲得足夠的資源,是因為不知道有哪些資源&該怎麼使用。我剛生病的時候也很徬徨。你可以 #轉貼這篇文章,我會在留言區放一些資訊網站跟諮詢專線(包含我最近開始自己架設的資訊網),你的分享轉貼可以讓更多有需要的人看到。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NTDHealt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節目表 https://goo.gl/7fN6pB 線上直播請看 http://www.ntdtv.com.tw/live 或是加入我們的 談古論今話中醫FB粉絲團 https://goo.gl/H3jsDi 得到更多中醫調理的最新資訊。 ---------------------- 據國民健康署統...
周邊神經疾病有哪些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糖尿病會造成視網膜病變、腎病變、周邊神經病變等,再加上肥胖症,會衍生出其他代謝性疾病的問題,包括高血脂、增加癌症發生率、或者是尿酸等,這些問題都會造成身體愈來愈大的負擔。改善糖胖症有哪些方式?什麼是減重代謝手術?請徐光漢醫師來解說。
—————
☆訂閱照護線上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KKctXQ
◎免費註冊,網路掛號一指搞定!
https://www.careonline.com.tw/p/map.html
☆歡迎追蹤我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surgeon.life/
◎超過79萬LINE好友,值得信賴的照護線上!
https://line.me/R/ti/p/%40careonline
周邊神經疾病有哪些 在 林凱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最近還好嗎?自從全台提升到準三級警戒至今,疫情尚未見其明顯緩和,且憾事案例頻傳;又因百業蕭條,生計連帶受到直接衝擊,使得無形的壓力及焦慮強度皆在生活中顯著提升,讓許多人恐慌、失落又無助!
根據英國「自然」科學雜誌的一項研究發現,當生物遭受強大生存壓力後,會產生一連串的回饋現象,周邊神經會分泌神經胜肽脢Y,進而造成食慾增加,且偏好選擇高熱量、高油脂的食物,用以儲存熱量以備不時之需。由此可知,其實這樣的現象原本就是人類求生的直覺反應和行為
所以每當壓力籠罩時,就會不自覺想吃點高油脂、高熱量、高糖份、高鹽份的食物。當下不只滿足口腹之慾,也讓多巴胺提升分泌量,因產生了快樂的感受而獲得慰藉。但若多巴胺長期過度分泌,則會導致多巴胺受體減少,只能持續增加攝取量,才能感受到同等的快樂程度,像這樣在腦部產生的回饋循環機制,就如同染上毒癮般的神經系統適應反應,不自覺便養成了強迫攝食的行為。因此,平時仍應盡量飲食均衡,以維持勻稱體態與機能健康,才能減少負擔
雖然持續進行生活保健的資訊推廣,但當前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疫情險境,在這壓力山大的窘境之下,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天經地義,何樂而不為!這次就來盤點「疫起任性的五大美味」,特別是平時非常自律的你,不妨給自己一個放鬆匪類的食嗑,希望能稍微紓解眼前令人十分無力的疫狀啊!這五大美味你的最愛有哪些呢?
❶餅乾-鹹甜都順口
各式餅乾零食,因不易飽腹,加上重口味且層次豐富,所以膨發類食品非常容易讓人一口接一口,越吃越能感到愉快又滿足
但因加工食品中常添加各類添加劑,熱量高且缺乏營養,吃多不僅肯定發胖,也容易造成身體負擔
❷炸物-酥脆最誘人
油炸食物香氣四溢且口感酥脆,常讓人難以抗拒,吃了還想再吃。不知不覺就讓人心情變好,回味再三!
但經高溫油炸的食物,會產生高量丙烯醯胺,且當將油脂加熱至高溫時,就會形成反式脂肪。長期食用除導致上火、肥胖外,更易造成心臟和肝、腎等疾病,多食無益,平時應盡量避免為宜
❸冰品-甜蜜透心涼
冰淇淋是多數人尋求歡樂的泉源,像義大利就是全世界冰淇淋密度最高的地方,當地人為之瘋狂!冰品一口便能沁涼入心,香甜滑順滋味讓人無法抵擋
但冰品乳脂肪含量高,且含有許多添加物,尤其糖份更是高的驚人。初嚐或許甜美誘人,但讓人不適的甜膩感,常會隨之油然而生,甚至還可能引起胃食道逆流的情況
❹汽水-舒暢真痛快
當中添加大量糖份,會使胰島素快速增加,讓酪氨酸與苯丙氨酸在血中濃度降低,色氨酸進而在競爭上處於優勢,很快就進入到細胞中轉換成血清素,再進入到腦中,便可令人快速感受到歡愉的體驗。而當中的氣體則是高壓的二氧化碳,氣體在體內有助提升飲用口感,且可降低體溫。因此,能讓人感到清涼暢快,煩惱全消!
但過量或長期飲用高含糖的飲品,非常容易刺激胰島素使血糖高升,衍生可能罹患脂肪肝、心血管疾病、三酸甘油酯及糖尿病等風險。因此,建議平時選擇飲用氣泡水取代傳統汽水,會是對身體更友善的方案
❺燒烤-焦香超帶勁
食材在烤前會先於醃漬環節加入如孜然、辣椒粉、胡椒等各式調味料,接著於高溫烘烤下與食材相融結合,形成令人垂涎欲滴的焦香好滋味。而燒烤用的碳也成了美味的一部分來源。木碳里包含著一種叫做木質素的化學物質,一旦被點燃,會分解產生另外一種叫做愈創木酚的化學物,當愈創木酚滲透到食物中後,便會產生一種煙燒木材的味道,也就是「烤味」。當肉汁滴進木炭里,又會產生美味的化學分子,使得食物越發芳香四溢
但經高溫燒烤的食物,易讓養份流失,尤其肉類會產生「雜環胺」、「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等致癌物質,這些物質容易讓細胞DNA出現不良變化而導致病變 ,見焦黑處即應避食,更建議這類食物平時少碰為宜
#匪類後記得回頭是岸啊
⚠️日常應維持清淡飲食與規律作息,切勿別因過度放任而造成身體負擔
⚠️在沈澱過後,不忘找到壓力癥結點,面對、調整、改善,積極尋求正向的解決方案,幫助自己度過難關
⚠️糖、精緻澱粉、飽和脂肪、反式脂肪,是造成內臟脂肪囤積的四大元兇,適量的內臟脂肪可保護並支撐臟器;一旦過量,則會導致慢性發炎與各式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實不可輕忽!本身已為肥胖、慢性病或特殊體況者,則應謹慎飲食,以維持身體機能運作正常
⚠️維持運動習慣,可幫助身體發汗促進代謝,並分泌一種叫腦內啡endorphin的荷爾蒙,有助排解壓力與疲勞,並建立與維持身心健康狀態。還能提高機敏度和集中度,鍛鍊強化大腦功能。進而讓人感覺愉悅,緩解疼痛,減輕壓力、緊張和焦慮,更能幫助提升睡眠品質,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
#凱鈞話重點
#疫起任性的五大美味
周邊神經疾病有哪些 在 NTDHealth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節目表 https://goo.gl/7fN6pB
線上直播請看 http://www.ntdtv.com.tw/live
或是加入我們的 談古論今話中醫FB粉絲團 https://goo.gl/H3jsDi 得到更多中醫調理的最新資訊。
----------------------
據國民健康署統計,目前台灣大約有 200 多萬名糖尿病患者,相當於每 10 位成人就有 1 人患有糖尿病,並且每年以 25,000 名左右的速度持續增加中,糖尿病引起的併發症更是我們不容小覷的健康威脅
造成糖尿病的原因有哪些?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糖尿病?中醫治療有何優勢呢?這一集很高興邀請到陳博聖中醫師來到現場談談這個話題。
本集內容主題如下:
1. 什麼是糖尿病?
(1) 現代醫學解釋
(2) 傳統醫學解釋
2. 現代醫學糖尿病有診斷標準嗎?
3. 糖尿病可能出現哪些症狀?
(1) 初期
(2) 中期
(3) 末期
4. 糖尿病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1)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2) 糖尿病腎病
(3) 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
(4) 糖尿病足
(5) 心血管疾病
5. 造成糖尿病的原因有哪些?
6. 糖尿病中醫如何辨證論治?
7. 按摩穴道輔助治療
8. 中醫治療糖尿病的優勢
9. 糖尿病的預防與保健
10. 控制血糖的食物
11. 糖尿病中藥藥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