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慕尼黑、富森與新天鵝堡
德國的巴伐利亞邦有著美麗的山脈、湖泊與眾多童話小鎮,它的首都慕尼黑除了是著名的啤酒節舉辦城市,更是許多旅人用來前往巴伐利亞其他名勝的基地,包括經典的富森小鎮與童話的樣板城堡 -新天鵝堡。
慕尼黑在巴伐利亞王國時期就是政治、藝術與文化的中心。然而在一戰德國戰敗後,統治巴伐利亞的Wittelsbach王朝被迫退位。統治者路德維希三世逃離慕尼黑後,共產的蘇維埃政權隨即成立。雖然後來共和政體再次恢復,但慕尼黑已經成了各方政客與政治團體的角力場,包含希特勒與納粹黨。
希特勒與納粹黨在慕尼黑發起了著名的啤酒館政變(Beer Hall Putsch),企圖推翻威瑪共和奪權。雖然政變失敗,希特勒入獄,但在法官的同情下,希特勒不但有舒適如套房的「牢室」,甚至還有一名秘書。希特勒在此於秘書的協助下完成了闡述他生平與政治理念的「我的奮鬥」一書。希特勒因為入獄在黨內的地位大為提高,納粹黨後來也在體制內奪權成功,把德國、歐洲乃至世界拖入戰火的深淵之中。在二戰的最後五年中,慕尼黑被盟軍大規模轟炸了71次,舊城區的建築九成都被摧毀,整個城市更是一半以上變成斷垣殘壁。
1949美國佔領軍離開後,慕尼黑隨即展開嚴謹的重建工程。整個城市在戰後迅速的復甦,創造了「經濟奇蹟」(Wirtschaftswunder)的黃金時期,更在1972年主辦了奧運。今日的慕尼黑除了是BMW、西門子與安聯等大企業的家之外,也是德國最富庶的城市之一,有秘密首都之稱,甚至被其他地區的德國人當成天龍國來看待。
慕尼黑有幾個著名的景點,除了上篇提到的慕尼黑王宮之外,還有瑪麗安廣場與新市政廳、特埃蒂納教堂、聖母教堂、英式花園與新天鵝堡主人路德維希二世的出生地寧芬堡等等。若對二戰歷史感興趣,也可以前往慕尼黑西北邊、納粹建立的第一個集中營 -達考集中營。
慕尼黑同時也是鐵路交通的樞紐,可以由此前往奧地利,或穿過阿爾卑斯山到義大利。但更多旅人會選擇前往風景如畫、童話氛圍濃郁的富森小鎮與新天鵝堡。時間允許的話,推薦停留個一兩天,享受置身童話的奇特感受。
一趟旅程中,常常會碰到多種拍攝主題。例如這次的巴伐利亞行,我就拍攝了自然、室內建築與城市街景。因此必須在事前做好對應的規劃,了解每個景點該在哪裡拍、什麼時候拍,以及用什麼拍,才能順利拍到理想中的畫面。
而這樣的規劃方法,在任何類型的旅行中都是適用的。在我的攝影線上課程中,我將深入地講解要如何進行完整且高成功率的攝影規劃,幫助大家順利拍攝到想拍的畫面。目前課程正在進行募資,期間有六折優惠與參加活動再享折價,詳情請見課程網頁:https://ps.yottau.net/3l2gu8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3萬的網紅蒟蒻講幹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什麼叫做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怎麼開始的 又是怎麼結束的呢? 看完影片你就會明白囉~ 小額贊助安撫蒟嫂 https://p.ecpay.com.tw/E2494...
「啤酒館政變」的推薦目錄:
- 關於啤酒館政變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啤酒館政變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啤酒館政變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啤酒館政變 在 蒟蒻講幹話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啤酒館政變 在 源來如史- 歷史上的今天:1923年11月8日啤酒館政變...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啤酒館政變 在 啤酒館政變00202 華語MAN Beer Hall Putsch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啤酒館政變 在 Re: [請益] 啤酒館政變希特勒為什麼九個月就能假釋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啤酒館政變 在 [小說] 啤酒館政變- 看板AC_In - PTT動漫區 的評價
啤酒館政變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抗戰曙光─德式中央軍(第一部:建軍)】克里拜爾─納粹在中國的先驅
1929年,蔣介石焦急且關切的慰問倒在病榻上的馬克斯‧鮑爾,他沒想到這位被他委以重任的洋軍師,竟如此之快的走到生命盡頭。
「委員長……希望您……能……能好好照顧我的家人。」
此時的鮑爾連講一句話都上氣不接下氣,他的皮膚出現許多焦黑色的斑點,身上也不時流出血來,看起來著實令人噁心發麻,以至於即便洋醫生診斷病症是天花,還是有人謠傳,這是被人下了巫蠱才如此悽慘。
「先生放心,余必照應。」
了卻心中的牽掛,鮑爾鼓起精神,決心完成作為顧問團團長的最後職責,他向蔣介石說:「我誠摯地推薦由克里拜爾中校接替顧問的職位。」
蔣介石接受了深得他信任的洋軍師建議,於是赫爾曼·克里拜爾開始代理顧問團團長職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究竟克里拜爾有何過人之處,讓鮑爾指名由他接班呢?
我個人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跟鮑爾有交情。之前我們提到,鮑爾是德國一戰名將─魯登道夫的屬下,而克里拜爾同樣也是魯登道夫的屬下,從情理推斷,他倆是同事,甚至可能在工作上挺合拍的,這才讓鮑爾用生命推薦。
不過,病重的鮑爾可能沒考慮過克里拜爾的一個身份。
正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30人不到的德國顧問團也有不同派系。
首先是親近政府派,出於對凡爾賽條約的戒備,政府對遊走在違規邊緣的軍事顧問團並不樂見,這一派的顧問成員也因此忌諱投入軍事行動,並對國府的合作態度顯得有著不冷不熱的疏離感。
另一股勢力是軍方派,顧名思義,就是以軍事專長為主的退役軍人,他們樂於一展所長,也介入在中國的內戰中(這已是違規行為),對於政府派屈服於凡爾賽條約的態度那是相當感冒。
那克里拜爾屬於哪一派呢?答案是……他是第三股勢力,也就是一個當時不算重要,但之後卻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納粹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裡要先解釋一下,納粹、德國威瑪政府與軍方的三方關係。首先,威瑪政府因為遵循受拘束的凡爾賽條約,所以反對擴軍,對外態度也相當軟弱;德國軍方則希望能夠擴軍好恢復昔日光榮,但在政治上比較保守及傳統(不少資深將領還主張恢復君主立憲體制,像是之後會提到的賽克特將軍就是個保皇派),所以在對外關係上雖然比威瑪政府強硬,但大體上仍是慎重以對;至於納粹黨,一心想撕毀凡爾賽條約,對外態度激進,並且想要積極擴軍,但他們希望軍隊效忠對象不是政府,而是納粹黨(之後更進一步變成效忠阿希個人)。可以看的出來,三方各有些微交集,但也有各自的算盤,所以彼此之間常存在相互利用及猜忌打壓。
克里拜爾除了是軍人,還是位資深納粹黨員。
有多資深?想當初納粹黨在1923年只是個不入流小黨,結果他們竟然妄想發動一場啤酒堡政變好顛覆威瑪政府,那時克里拜爾就參與其中,而他們一行人在政變前拍攝的紀念照中,克里拜爾就佩戴了超資深黨員才有機會領到的勳章。
(順帶一提,這張紀念照中,同樣參與其中的一戰名將魯登道夫站中間,克里拜爾就站在他旁邊,可見他與老長官的關係蠻鐵的,而希特勒則站在魯登道夫的左手邊。可其實我看這張照片最想說的話是……搞政變還先拍團體紀念照?你以為是郊遊還是聯誼呀?如此大張旗鼓讓威瑪政府早有準備,結果被輕鬆鎮壓,而團體合照更成為逮捕參與人士的最好工具,總之這場政變用幾個字就能形容:蠢斃了。)
所以克里拜爾不時利用職務之便,試圖擴大納粹黨在軍政兩界的影響力,這其中就包含他擔任代理團長的德國顧問團。
其實做為鮑爾的繼承者,克里拜爾在職務上相當勤勉。軍事上,在鮑爾臥病期間,是他繼續在前線接手蔣桂戰爭中的業務,之後蔣介石與馮玉祥開戰,他也趕赴前線出謀劃策;組織上,他則向德國政府爭取更多的顧問前往中國,擴大顧問團的營運能力。而鮑爾苦心經營的空軍也是在克里拜爾任內完成,這將在未來幾年成為蔣介石在內戰中獲勝的利器。
問題是:這世界不會因為你努力,就一定要對你有善意。而克里拜爾在代理團長任內,就遇到內外夾攻的窘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顧問團內部,無論是軍事專家或是經濟專家,都是由鮑爾招募而來,所以無論是在交情上,或是論及軍中資歷跟經濟上的才華,鮑爾都足以服眾。但克里拜爾就不同,論軍中官階,他只是一名中校,在當時顧問團中,就有幾位上校比他資歷更深,所以明顯鎮不住場面;至於經濟或民生方面,克里拜爾更是徹底的外行,所以經濟顧問們自然瞧不上他,以至於被放話:「我們可不是為這位顧問團長服務的!」
至於外界對於顧問團,不時充滿敵意。首先德國威瑪政府始終忌憚凡爾賽條約的限制,所以來華顧問團不會獲得任何母國的官方資源及支持,甚至還隨時存在被解散的可能性。而在中國,蔣介石的政敵也是顧問團為眼中釘了;像在1929年,身為政敵的汪精衛為了蔣介石勢力,竟然對外宣稱:「德國政府支持蔣介石,所以派遣顧問介入中國內戰。」
這個宣言讓情勢一口氣混亂起來。
德國政府本來就因為凡爾賽條約禁止德國對外派遣軍事顧問一事非常的戒備,以至於鮑爾都必須在明面上宣稱他的職位是工業顧問,而在華的軍事建議只是他私人行動,這才蒙混過關。結果你汪精衛倒好,這個發言一出,不就讓英法諸國有機會譴責及惡整德國嗎?事實上,英法美三國還真的開始譴責,搞的德國政府壓力山大,對搞出大新聞的中國以及來來華顧問團會火冒三丈也就不意外了。
當外界已經充滿壓力時,顧問團內部也鬧出許多不省心的事。
當時顧問團中,一位負責警察事務的顧問因為工作表現不佳,結果被中國政府Fire。本來克里拜爾還在喬事情著要將這位警察顧問調往陸軍中發展,結果警察顧問卻指責:「中國政府竟然讓我這個德國顧問介入國家內戰,破壞凡爾賽條約的禁令?這是違規呀!」眼看這顧問實在脾氣太大,政府決定給旅費要他趕緊走人,然後警察顧問又狂發牢騷:「你沒給我足夠的薪資,別想唬弄我走人!」
總之這位顧問把中德關係搞得是一地雞毛,這讓中國跟德國政府都指著克里拜爾罵:「鬧出這種麻煩,你是怎麼管事情的?」
另外德國軍事顧問不時和國民政府在軍事策略上意見不合,甚至有些德國顧問會販賣武器給非蔣介石派系的地方政府(例如有3架容克斯戰鬥機差點要交付廣東省的軍閥),這都讓蔣介石認為克里拜爾這個代理團長不堪統領之責,終於讓他決定換人擔任。
對於蔣介石派遣新人赴華擔任顧問團團長的要求,德國政府問:「那你們有什麼中意的人選嗎?」負責傳遞消息的駐德代表說:「我們希望請埃里希‧魯登道夫將軍來華……」
一聽這話,德國政府就差沒對駐德代表掀桌了。
「怎麼又提這人?不就跟你們講這老頭名氣太大不方便做軍事顧問嗎?你中國人還有完沒完呀?」
德國政府表示:「要魯登道夫去是不可能的,倒不如你們請魯登道夫推薦他人前往吧。」
於是在魯登道夫的推薦下,格奧爾格·魏澤爾中將成為新的德國顧問團團長,克里拜爾也就從顧問團下台一鞠躬。不過他後來轉任德國駐上海領事,繼續成為中德兩國的溝通橋樑,甚至後來當希特勒在德國掌權後,為了瞭解中國事務,首先請教的對象就是克里拜爾。在之外的中德外交中,也不時看到克里拜爾參與的身影。
所以雖然克里拜爾在顧問團的表現及處境不太光彩,但他卻是一個值得玩味的存在。他似乎預示著當時仍屬弱小政黨的納粹,已經在各方各界醞釀著影響力,只是我想當時沒人預料到這股勢力未來將會讓世界捲入到戰火之中。
圖片為:
啤酒館政變前的合照,中間站立者為魯登道夫,克里拜爾站在他的右手邊,而左手邊站的人是希特勒
啤酒館政變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抗戰曙光─德式中央軍(第一部:建軍)】合作緣由
讓我們將時間倒回到1927年,剛過不惑之年並擔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的蔣介石正思索一件事。
自清末以來,落後的中國就一直向西方列強學習軍事好提升實力,蔣介石麾下的國民革命軍也不例外。事實上,當國民黨在孫文提倡「聯俄容共」後,就跟蘇聯建立密切的軍事合作。
當時蘇聯除了輸送軍火,還派遣軍事人員協助訓練。像時任國民革命軍第7軍軍長─李宗仁的回憶中,就提到由他領導的廣西軍政府選擇投入國民政府,國民政府就撥贈了一批蘇聯製的莫辛那甘步槍裝備給廣西部隊。而李宗仁跟化名為「加倫將軍」的蘇聯軍事顧問─瓦西里·康斯坦丁諾維奇·布留赫爾有著不錯的交情,兩人還曾以白蘭地為賭注,來打賭軍事行動的發展。另外,作為蔣介石嫡系力量的國民革命軍第1軍,其成員是由蘇聯協辦的黃埔軍校畢業生組成,可見蘇聯軍事隊當時國軍的影響力極深。
而蘇聯的軍事協助效果也非常顯著,1926年,國民革命軍自廣州誓師北伐,1年後,國軍就攻佔長江以南大部分地區,席捲全國之勢已是有目共睹。
但這一切都已經是過去式了。
1927年,蔣介石宣布清黨,利用武力排除國民黨內的共產黨勢力,這個舉動也讓國民黨與蘇聯的軍事合作宣告斷絕。
「沒了蘇聯,現在該和哪一個國家合作發展軍事呢?」蔣介石開始列出各種可能性。
日本?
由於距離近,加上明治維新的西化改革成效卓著,日本一直是清末中國學習軍事的主要流派之一,就連蔣介石自己都是日本軍校出身。但當時日本是國民政府的對手─奉系軍閥張作霖的合作對象,加上對中國的不懷好意,那是絕無合作之道理。
英國?美國?
雖然中國在一戰時,和這兩個昔日跟現今的世界第一強國屬同一陣線,但在戰後,英美兩國卻對當時陷入軍閥內戰的中國發起軍事禁運的制裁,美國更是瀰漫一股置身事外的孤立主義,自然不可能和國民政府進行軍事合作。
法國?
令人意外的是,這個老牌西方列強,竟跟國民政府表達過建立軍事合作的意願(甚至後來還說過中國政府可以不用付薪資給來華的法國將領,可謂半買半送),但蔣介石卻拒絕了。要說原因……「法國人在普法戰爭後,基本就沒打過什麼漂亮仗,這國家的軍事水平實在不靠譜呀。」
(在這裡,老ㄕ順便幫法國軍事「略微」平反。其實法國的軍事能力非常強悍,單以坦克製造為例,二戰初期,當時德國坦克對法國B1坦克的厚重裝甲完全束手無策。作為德國坦克部隊中最負盛名的指揮官─古德里安,就曾說過:「我看到德軍坦克主炮打在法軍坦克上,炮彈直接被對方裝甲彈開。」所以法國的軍事還是挺強悍的。
不過從事後諸葛的角度來看,國民政府沒選擇和法國進行軍事合作,倒也非常正確。因為二戰的法國在物資及軍備都擁有優勢的狀況下,卻被德國只用40多天的時間完敗。這個比普法戰爭還難看的戰績,也使法國人至今仍飽受調侃。)
「看來能合作的對象,就只有它了。」
蔣介石心中的最佳選擇,最後定睛在曾經是一戰中屬於敵對陣營的中歐強權─德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1870年才完成建國大業的德國,雖然是個新興國家,但在清末洋化運動中的重要性絲毫不弱於英法等老牌列強。
例如:號稱清末第一強軍的「北洋六鎮」,就是清朝聘用德國教官,並購買西洋軍火裝備的現代化部隊。而曾經排名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其主力艦「定遠」、「鎮遠」是由德國伏爾鏗造船廠打造。
所以中德兩國的軍事合作早有淵源,而德國軍事實力的強悍更是舉世聞名。
早在建國以先,德國的前身─普魯士,就以劣勢的國力及兵力,迅速扣倒奧地利、法蘭西兩大歐陸強權;到了一戰更是幾乎以一國之力強抗英法俄三大國,而且在美國參戰前,德國於東線戰場完勝俄國,西線戰場則佔領法國頗多的土地並保有主動權。
這也難怪德國即便是一戰的戰敗國,卻仍獲得蔣介石青睞。
問題是……德國人願不願意和當時的國民政府合作呢?
說來時機巧合,身為一戰戰敗國的德國,當時也對中國情投意合。
在外交上,德國需要有盟友,一方面改善身為戰敗國的國際形象,另一方面則是突破被英法兩國壓制下的外交困境。
在經濟上,德國因大戰耗損大量的人力、物力,戰敗後又身負2000億馬克的賠款,這讓德國經濟陷入蕭條。所以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企業,都迫切需要外銷收入重振經濟。
更實際的一點,就是失業的德國軍事人員需要找到頭路。因為在凡爾賽條約中,德國被規定只能保留10萬陸軍,極少數的海軍(分別是6艘過時的戰艦、6艘輕巡洋艦、12艘噸位數不足1000的驅逐艦、12艘魚雷艦),還有3個軍官學校;其他像:裝甲部隊、潛艦部隊、空軍部隊、化學部隊,一律廢除。一時之間,許多身懷絕技的德國軍人身陷窮困落魄的窘境(這其中就包含後來成為納粹德國元首的希特勒大大),成為社會上的不安定因素。
如果能跟其他國家進行軍事合作,不但能讓失業軍人盡展所長,還可以避免他們待在國內,成為治安上的未爆彈(像是咱們的阿希,就跑去參加了納粹黨後,竟然還發動了一場啤酒館政變試圖顛覆當時的德國威瑪政府)。
這邊廂,國民政府想要提升軍事科技,那邊廂,德國政府需要中國的市場以及原物料。
於是乎,蔣介石透過留學過德國的政治委員─朱家驊,先接觸德國民間的名望人士,之後向德國軍政界透漏蔣介石希望聘請德國軍事顧問的意願,並且開出一份理想人選的名單。
德國政府則開始研究中德合作的可行性,而當他們打開蔣介石的名單後,只見印入眼簾的第一人是: 奧古斯特·馮·馬肯森(August von Mackense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成為老蔣心中的顧問第一人選,馬肯森是何許人也?
此人在一戰中多次擔任東線戰場的軍團指揮,首先在1914年開戰之初連挫俄軍因此被封為德國陸軍元帥,後在1915年領軍橫掃巴爾幹戰場,攻佔了塞爾維亞以及羅馬尼亞。其用兵風格,就是充分利用騎兵的機動性在遼闊的戰場中突破敵方防線,日後被封為中共開國十大元帥之首的朱德,甚至尊他為心中世界名將的第一人。
然後德國政府表示:「否決!」
德國政府接著看名單第二人,名字是:埃里希·魯登道夫(Erich Ludendorff)。他們不假思索地表示:「再次否決!」
如果說馬肯森是德國一戰中的東線戰場英雄,那魯登道夫則是德國戰爭後期的靈魂人物。
在一戰初期,魯登道夫以參謀長的身分協助上司興登堡在坦能堡重創俄軍,使德國在東線戰場由守轉攻;一戰中期,魯登道夫進入德國的參謀總部,開始制定許多重要戰略方針,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無限制潛艇戰」(也就是用潛艦擊毀所有通往敵方英國的船隻,這個戰略雖然後來成為美國參與一戰對抗德國的原因之一,但短期內,曾把英國逼到物資短缺的恐慌中,可見這個戰略的巨大殺傷力......無論是對敵我都是如此);到了戰爭後期,魯登道夫直接架空德國皇帝讓軍方成為實際執政單位,然後他先把列寧送回俄羅斯,引發俄羅斯的共產黨革命,使其退出一戰,從而讓德軍在東線中獲勝,後來又主持對西線戰場的大規模攻勢,曾一度讓德軍推進到法國首都巴黎的近郊。由這些經歷可以看到魯登道夫,是個能量巨大,並在戰略上極度大膽進取的有能人物。
那為何德國政府毫無懸念的拒絕讓上述兩人成為蔣介石的德國顧問?
絕不是因為德國人要把好人才留給自己用(馬肯森跟魯登道夫當時都已經從軍隊退役,而從魯登道夫後來還跟希特勒一起聯合搞政變,就知道他在德國政壇不受待見),而是因為在一戰落敗的德國,在簽署的凡爾賽條約被規定:「德國國民不得到外國政府或其部隊擔任軍事顧問,且德國政府有義務阻止有此意願的德國國民。」
所以德國政府很遵守這條規定,以至於他們阻擋國民前往國外從事軍事相關活動?答案是:倒也沒有。
其實德國政府蠻鼓勵退役軍人往國外發展。原因除了先前所提:可以解決凡爾賽條約限制下的軍人失業問題。另一方面,這些出國發展的軍人若是回到德國,說不定還能把在國外發展的經驗帶回到國內,促進本國軍隊發展。
像德國一戰中的王牌飛行員─烏德特,就在戰後跑去美國從事特技飛行表演。如果各位覺得烏德特只是跑去雜耍,所以跟軍事活動沒發生關係,那可就想簡單了;因為後來烏德特藉由這些飛行經驗,大力推動德國裝備俯衝轟炸機,也就是德國在二戰中具有相當知名度的斯圖卡轟炸機,成為德國日後閃擊戰的關鍵。
但魯登道夫和馬肯森卻有個問題導致無法出國,那就是:知名度太高,怕惹出爭議呀!
雖然各國為了讓德國保持穩定,對於德國中低階的退役軍人出國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畢竟條約白紙黑字寫在那,要是德國動作搞得太誇張,各國還是會跑來質問,尤其是魯登道夫這個基本把所有國家都打了個遍的猛人,那更是嚴加看管的對象。
接連打槍蔣介石的人選後,德國政府後來想到變通的方法:「乾脆讓魯登道夫推薦,一個可靠但知名度不高的人選去跟南京國民政府合作吧。」
而魯登道夫考慮一番後,則說:「讓馬克思‧鮑爾去中國活動吧。」
圖片為:
第一張─奧古斯特·馮·馬肯森,蔣介石預設德國顧問的首選
第二張─埃里希·魯登道夫,蔣介石第一批提出的顧問團人選之一
第三張─魯登道夫與希特勒合照
這兩人有一段時間密切合作,甚至一起策畫了啤酒館政變企圖奪取德國政權,但該政變很快被鎮壓,魯登道夫甩鍋給希特勒,自己完全沒被判刑,希特勒則為該事件背鍋吃了幾個月的牢飯,但也在蹲苦窯時,阿希完成他的著作─《我的奮鬥》
啤酒館政變 在 蒟蒻講幹話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什麼叫做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怎麼開始的
又是怎麼結束的呢?
看完影片你就會明白囉~
小額贊助安撫蒟嫂 https://p.ecpay.com.tw/E2494
啤酒館政變 在 啤酒館政變00202 華語MAN Beer Hall Putsch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啤酒館政變 (德語:Bürgerbräu-Putsch) 在1923年11月9日晚上,由德國納粹黨在慕尼黑的貝格勃勞凱勒啤酒館發動,計畫仿效先前貝尼托·墨索里尼的向羅馬 ... ... <看更多>
啤酒館政變 在 Re: [請益] 啤酒館政變希特勒為什麼九個月就能假釋 - PTT Web 的推薦與評價
Re:[請益]啤酒館政變希特勒為什麼九個月就能假釋@historia,共有7則留言,2人參與討論,0推0噓7→, 紅色陣線戰士同盟WIKIhttps://tinyl.io/4X76紅色 ... ... <看更多>
啤酒館政變 在 源來如史- 歷史上的今天:1923年11月8日啤酒館政變...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歷史上的今天:1923年11月8日啤酒館政變啤酒館政變由德國納粹黨在慕尼黑的貝格勃勞凱勒啤酒館發動,欲推翻威瑪共和國,但最後失敗。 希特勒利用一戰德軍名將魯登道夫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