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近年來於 #太空科學研究、#太空產業發展進步迅速,國際社會亦逐漸將外太空發展視為經濟、科技及軍事發展之新興競爭場域。
四月八日教育委員會針對《#太空發展法》相關議題進行探討,虹安表示外太空發展未來十年至 2030 年產值上看近 6000 億美元,牽連世界各國科技產業發展與競爭。為推動我國太空產業發展、培育及招募相關人才,亟須建立相關規範及完善法制,並明確太空產業發展業務之權責主導機關 。
🙏虹安很感謝上一次太空中心有安排立法委員進行 #考察,在考察中也了解到我國衛星在技術上確實是大幅的進步,目前可以偵照到地面的汽車,約可到機車大小,未來預計很快可以連小朋友使用的腳踏車這樣的物件都可以被鎖定偵照。而科技進步速度太快同樣也會帶來隱憂,可能會超出人類社會發展與掌握的能力,反倒為人類帶來負面衝擊,虹安擔心個人資訊安全及隱私照顧的部分,希望能在法規上預先去處理。
🔼接著虹安分享他國遇到的一些資安挑戰例子,例如:「2008 年就曾發生過俄羅斯太空人攜帶中毒 USB 隨身碟,造成太空站中多台Windows XP筆電中毒的事件」、「美國NASA發布受到伺服器攻擊造成員工資訊外洩」等等,目前在《太空發展法》院版草案當中,很顯然缺乏對於資訊安全和隱私保障的法律規範。僅有在第十三條當中觸及了資訊的使用及授權補償,卻對於如何保障資訊的安全使用與如何保障人民隱私不受侵犯隻字未提。
🔼另一方面,虹安認為發射火箭或衛星在結束使用後所形成的 #太空垃圾 卻是一大難題,太空先進國都開始籌劃如何解決太空垃圾,台灣的《太空發展法》卻未見如何思考相關議題;當太空垃圾愈積愈多後,能夠發射衛星運作的空間變小,這些殘骸碎片也會造成正在運行的太空站或衛星有被擊落的風險危害,例如:「1960 年,古巴一個牧場被太空垃圾擊中,造成乳牛死亡」、「1969 年,日本則有船隻被太空垃圾擊中,造成船員負傷」、「1997 年,美國也有人直接被太空垃圾擊中的例子」,甚至是2009 年,英國有太空垃圾直接穿破了某戶人家的屋頂!所以面對在外太空空間如何處理太空垃圾以及碰撞風險的問題上,很可惜目前除了民眾黨團版本外,並沒有看到與太空垃圾處理相關的條文。
🔼虹安希望我國太空中心可參考他國制定出的規範進行處理,例如像日本為全球第一個發射太空船,執行太空垃圾清除的國家,於 2016 年 12 月初,JAXA 於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利用「H-IIB」號火箭酬載太空船白鸛6號升空,此任務主要是替國際太空補寄站補給食品與生活用品,同時進行太空垃圾清理實驗。
🔼很高興科技部吳政忠部長能認同這次的觀點,也對於太空中心在會前安排委員考察及平日會後多次與虹安進行討論《太空發展法》的 #用心給予肯定,希望日後能齊力將法條擬定更加完善。
#科技立委
#理性監督
「國際太空站速度」的推薦目錄:
國際太空站速度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概念不就阿克西斯嗎XD
只不過是顆小行星,就用我的Nu鋼彈來推回去!!
"地球跟小行星由大同小異的物質構成,都有著不少的稀有金屬。但是,早期的地球處於鎔化狀態,她較大的地心吸力把親鐵元素吸進地球核心,讓冷卻後的地殼缺少這些稀有金屬。小行星的中心引力則較小,沒能達到這個效果。
後來,地球經歷了被小行星不斷撞擊的時期,這才讓稀有金屬重回地球表面,讓我們今天還可以開採到工業所需的原材料。既然小行星是現今地球稀有金屬的源頭,那選擇小行星作為太空採礦的目標便自然不過了。
概念是把小行星變成一件貨物,以太空船拖回地球附近,譬如是國際太空站或是月球的軌道。但這個方法牽涉改變一個運轉中的小行星的軌迹和速度,或會令結構鬆散小行星直接瓦解。"
國際太空站速度 在 udn.com 聯合新聞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哇這速度也太浮誇了吧!比過去節省一半的時間耶~
#俄羅斯 #火箭 #國際太空站
國際太空站速度 在 國際太空站繞行軌道高度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國際太空站 繞行軌道高度: 370公里繞行 速度 :每秒7.71公里最高時速:每小時27600公里發射時間:1998年11月20日造價:1500億美元. ... <看更多>
國際太空站速度 在 國際太空站(ISS)將在... - 臺北天文通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為何軌跡線看到一半ISS忽然消失變暗了, 主要是ISS屬於超大軌道設施,飛行高度很低,僅400公里高,約是台灣島站立在地球表面高度一般,所以飛行速度快,只有在ISS飛行 ... ... <看更多>
國際太空站速度 在 Fw: [作品] 643公里外的國際太空站[Sony A7R3] - 看板YOLO 的推薦與評價
※ [本文轉錄自 DSLR 看板 #1TSINCWU ]
作者: Furch (呼嚕嚕) 看板: DSLR
標題: [作品] 643公里外的國際太空站
時間: Thu Sep 5 23:12:06 2019
=============
技巧文解說區
=============
教學照片:https://i1.achangpro.com/img.immian.com/20190905224813_32.jpg
拍攝時間:2019/08/26 03:51:50.04(這時間沒標錯,有精確到毫秒)
拍攝地點:台北市彩虹橋
使用相機:Sony A7R3
使用鏡頭:Sony FE 200-600mm F5.6-6.3 G OSS、2.0x 增距鏡
EXIF資訊:曝光秒數 1/2000s
光圈 f/13
焦距 1200mm(實體)
ISO速度 ISO 10000
技巧解說(如閃燈、修圖)及心得分享:
詳細全文教學可看:https://immian.com/iss-transit/
「2019 年 8 月 26 日凌晨 3 點 51 分,如果你在台北市抬頭往東邊仰角約 35 度的天空遠望的話,可以看到一顆明亮似流星的物體劃過天際」
這是人類最大的太空人造物-國際太空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它正以時速 2 萬 8 千公里的速度在台北市上空凌空越過了月球。照片左下方的是月球的一部分,右上角的亮點則是國際太空站。
(有些人可能在 FB 看過了,其實與其說是作品文,這篇比較算是詳細的拍攝教學XD,包含事前準備與拍攝時的注意事項。)
因為最近玩了好幾顆長焦鏡頭的緣故,最近幾個月都在規劃如何拍攝國際太空站(ISS),而拍太空站之所以有趣的原因在於,這是一個事前準備遠遠比事後調整還要重要非常多的題材,可能事前的規劃時間很長,但真正按下快門卻只有在那短短的 1~2 秒瞬間。
https://i1.achangpro.com/img.immian.com/20190905224808_34.jpg
由於國際太空站位於近地軌道的關係,因此在太空中的飛行速度相當快,大約是時速 27,744 km/h,等於 1 秒 7.7 公里,只需要 91 分鐘就會繞地球一圈。其實它經常飛越我們的頭上,但真正的問題是平常我們很難找到它,更遑論用目視觀測它或是拍攝它。
之所以很難看見有幾個原因,其一是它的速度快難以追蹤,其二是它本身不發光。因此要拍攝國際太空站有幾種拍法,第一是用其他天體當成尺度(常見是月亮或太陽),第二是拍下太空站掠過天體的剪影,或是拍下「正在發光」的太空站。
等等,前面不是說太空站不會發光嗎?那要怎麼拍下發光中的太空站?
原理是這樣的,若要在黑夜中拍出發光的太空站,必須在黃昏或天亮前後 1.5 小時內追蹤到它,這時候因為地面仍然是黑夜,但空中的太空站已經被陽光照射到並迎來了日出(或即將日落),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在夜空中拍到被太陽光照到並反射的國際太空站。
所以,要能夠拍到這樣的照片必須滿足幾項條件:
1. 太空站軌道必須與月球軌道重疊
2. 必須在黃昏後或日出前 1.5 小時內掠過
3. 月球的仰角不能太低(否則難以拍攝或成像不佳)
4. 地面上的觀測點必須是可以拍攝的(例如在深山或海上就不行)
5. 天空必須晴朗無雲
達成單一一項條件並不難,但要同時齊備並不容易,要湊成這幾項條件,一年之中大概只有幾天而已,我是槓龜了兩次才終於拍到,一次是被颱風影響到,另一次是軌道偏移到無法拍攝。
--
好,接下來是正式的教學了。
拍攝 ISS 一切的根源在於這個網站:
: https://transit-finder.com/
它可以幫你計算國際太空站的軌道,只要輸入經緯度、海拔高度、距離和日期區間之後,它可以幫你列出最近一個月內在你附近會遭遇哪些穿越事件。Solar Transit 就是掠過太陽,Lunar Transit 則是掠過月球,其他像是 Lunar close pass 則是指會近距離飛越月球。
https://i1.achangpro.com/img.immian.com/20190905225033_23.png
此外它還會給出許多數據,像是 ISS 的穿越時間、角直徑(大小)、距離、仰角、方位、可拍攝的區域寬度、穿越歷時(通常在一秒內)、月相、太陽的仰角、ISS 是明或暗,這些數據有些有連動關係,例如 ISS 距離直接影響到角直徑、ISS 距離越近穿越時間也會越短等等。
不過並不是列表在內的事件都可以拍,例如距離太遠(大於 800km)、仰角太低(小於 20 度)的都很難拍攝成功,太遠會導致太空站看起來非常小,角度太低則較受大氣影響,照片解析度會變得很差。此外還要讓太空站看起來是亮的,例如最後附註是「 the ISS will be in shadow」就不行,必須要是「the ISS will be illuminated」才可以。
https://i1.achangpro.com/img.immian.com/20190905225808_37.png
以這次拍攝為例,ISS 會在凌晨 03:51:50 穿越月球,雖然得像是站哨一樣早起,但這跟其他拍攝條件相比其實微不足道,早起至少是你能夠控制的,如果早起還遇到爛天氣那就真的是... 只能下次再看有沒有機會了
另外由於許多因素都會導致國際太空站的軌道變動,因此有確定拍攝的話一定要隔幾天就重新計算一次,甚至穿越當天軌道也有可能修正,所以你目前看到的軌道運算結果其實也不一定會是準的… XD,但若順利的話,穿越時間可以精確到秒是沒有問題的。
當然,最最重要的一點是天氣必須幫忙,否則規劃半天結果當天下雨或是拍攝前三分鐘飄來一朵雲,這些因素都會讓整個拍攝功敗垂成,所以拍這題材除了事前規劃之外,最重要的也是要有耐心 XD。
https://i1.achangpro.com/img.immian.com/20190905225813_1.png
理論上軌道經過的這條直線陰影下都可以拍,越靠近中線越好,但你必須在軌道下找到一個視野展望良好、光害較少的地方,千萬別路邊騎樓下就直接架相機硬幹,光是 LED 路燈就會打死你。建議有空的話可以事先勘景,把拍攝仰角、視野、光害條件等等都調查清楚,以提升拍攝成功率。
以我這次的拍攝為例,大概經歷了四五次的軌道變動,最後選定在松山的彩虹橋上拍攝,這裡很靠近軌道中線並且離地較遠,受地面路燈影響較少。當一切準備完成後,這時候就可以架好相機和鏡頭等待 ISS 的到來了。一般建議至少提前 15~20 分鐘到現場準備,如此可以架好器材並預先算好月球的前置量,這樣 ISS 到來時才不會手忙腳亂導致失敗。
--
器材準備部分
這次我使用的是 Sony A7R3 機身、FE 200-600mm F5.6-6.3 G 鏡頭搭配 2.0X 增距鏡,實體焦距 1200mm,再使用 1.5x 的數位變焦提升到等效焦距 1800mm。為了確保平穩的構圖我有再加一個長鏡頭托板,不過在這樣的視野範圍內月球移動很快,你必須要有個夠穩的雲台並預先算好月球的前置量,或是用星空模擬軟體預先計算。
由於穿越月球僅只有短短 1 秒的時間,有些人為了避免漏抓,拍 ISS 會用錄影的,我是因為想要保有最多的可用畫素所以用 10fps 連拍。快門速度切記不能太慢,一般建議至少 1/1000s 以上,我怕失敗抓比較高 1/2000s,但當然也要付出高 ISO 的代價。
按下快門的時機有點難以言喻,因為 ISS 會是亮的,所以若一直仰望星空的話你會提前發現它-如果沒有意外的話 ISS 會是天空中最亮的一顆「星」,視星等會在 -2.0 以上,比木星還要亮,或者是你也可以靠事前計算的時間來按快門。
其實拍攝當天的濕度有點高(約 70%),加上視寧度(Seeing)並不算太好,所以影像解析度還是有點受限,不過從照片中還是可以看到 ISS 外觀上的一些特色,例如那像是翅膀一樣的太陽能板陣列。
https://i1.achangpro.com/img.immian.com/20190905224803_82.jpg
在這張照片中,整個太空站只佔了 4200 萬畫素中的 70×60 像素而已,角直徑是 42.99〃,大約和木星最大的時候差不多大。
最後我把國際太空站穿越月球、前後歷時 2.3 秒所連拍的照片疊成一張圖,表示 ISS 飛越的軌跡。這張圖沒有經過裁切,因為有對準月球加上非常靠近軌道中心,所以很幸運的得到了一批幾乎對稱的照片。
https://i1.achangpro.com/img.immian.com/20190905224805_9.jpg
如果做成 Gif 動圖的話則是這樣,這張圖的速度就是 ISS 穿越月球的真實時間(10fps 連拍、共 23 張),你可以看到月球緩緩的在往右上方移動,其實在等效 1800mm 的視角下月球就是動這麼快。
https://i1.achangpro.com/img.immian.com/20190905224759_57.gif
可以說是幾個月的規劃、準備、勘景,都是為了這 2.3 秒而存在的,拍下瞬間其實有種難以言喻的感動。
雖然以後還會再拍看看,但這也算是「長焦鏡試煉」系列的畢業之作了,接下來要再找更有趣的拍攝題材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2.103.1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SLR/M.1567696332.A.81E.html
其實有在拍天文都會用專用設備啦XD
用這預算拿去拼天文望遠鏡+赤道儀+行星相機,可以買到高配了,畫質也比這個好,
用這套拍只是想試試看非天文專用的消費級望遠鏡頭能做到什麼程度而已~~
可能會,我在拍攝前也有考慮到這點,
所以架器材的地方是在 /-----\
↑ 靠近橋墩處,盡可能避免震動
不過因為是在半夜凌晨 03:50 拍攝,所以其實整個河堤外都沒人XD
其實原本想用 A7R4 拍,
這樣 APS-C 裁切後還有 26MP
但因為沒貨所以只能 QQ,
不然用 APS-C 機種來拍確實可能比較好
天文望遠鏡拍到有種份所應為的感覺
不覺得用相機的望遠鏡頭來拍很帥氣嗎 XD
飛過時間太短也可以用錄影克服,或是拍深空的短焦鏡也行,
寫赤道儀程式追ISS這太威了,這感覺速度要超快才行誒XDD
主要是像素密度比較高,比較有裁切的空間
誒等等 黑橋是什麼(抓頭)
土星之前拍過囉XD 可以A我名字
之後我又試了各種拍法,應該會整理一篇土星攻略出來
沒辦法在海上拍XD
就算可坐船,但要在指定的時間到達指定的地點這就很難,
例如半夜沒船班,船開過的時間不是ISS經過的時間等等,
但最主要還是海上很難穩固架腳架的拍,
這對於視角只有2度的超望遠拍攝來說是非常困難的。
深山難拍主要是因為台灣山區植披都相當茂密,
就算找到經過的點,可能也會因為視野內有樹林而無法拍攝,
但如果是展望比較好的山路上就可以,例如台14甲
主要是容易被樹林遮蔽、交通不便、氣候多變、難有穩定拍攝的條件
大概這幾個原因
山上其實是很理想的拍攝點(因為光害較少)
但要找視野比較好的地方通常不易,
像是停車場、觀景台、公路上的會車點...
或是展望比較好的公路(例如台14甲)
這些地方才會比較好拍
是der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okcool (1.171.163.15 臺灣), 09/10/2019 22:08:4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