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堂課
翻转年纪的智慧
楊蓓老師
13/06/2021
2:30 p.m. – 4 p.m.
馮以量記錄
如是我聞。如是我記。
1. 這個讀書會,每個人可以去抓自己的重點,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觀點。本來讀書會大家讀一本書就是希望我們可以一同聚焦,可是這本書的題目很大,所以要怎麼談都可以。相對來說,我們可以有更多的自由。
2. 有關學員說起的儒家思想,我們有不少人的人生都是如此鋪成的。因為,儒家的學說,其實在我們的文化裡頭,再怎麼說,它都是一個主流。 這一個主流對我們的成長來講,影響非常深遠。
這裡頭包括我們的角色怎麼扮演、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要怎樣在世界上能夠符合別人的期待、讓自己圓滿。儒家的確給了我們一個非常明確的軌道。
我相信,到了二十一世紀的現在,如果你選擇單身過日子的話,你還是會遇到別人會問你什麼時候要結婚啊。
對於人生該怎麼鋪成這件事,儒家其實已經盡了它最大的功能。 可是,這個功能底下,很多人付出了很多代價、很辛苦,而且傷痕累累。
3. 有些人會為了儒家思想所期待要保持的特定形象,付出很多代價。甚至有些人,會開始蠢蠢欲動,有了叛逆的動力。這沒有男女之分。
不少人往往到了中年,不管是男性或女性,都會有這種想要叛逆的動力。 中年叛逆,這件事情,真的是我要的嗎?
有時候我們會想,我是要滿足別人呢,還是要滿足自己?
然後,我要如何看待“活出一個人的樣子”的慾望。
所以,有些人會開始停下來。做一些省思。 會有各式各樣的反應,以及思考“我想怎樣過我的下半生?”
這個時候就開始會有轉型的過程(transition)。那就是, 變。 你覺得你的人生需要變。
4. 有關變,我們常常疑惑、反對自己、否定自己。活了一大半輩子,努力了半輩子,都是去完成別人的期待。 你回頭發現,那,我對自己的期待呢?我自己呢?
今天如果你要停留在懷疑的狀態,我覺得是好事。可是,今天,你仍然用了一個你前半生的標準(如:儒家的標準),來評估自己的時候,我們很容易掉到一個自我否定的狀態。 甚至是面對過去,不管是成敗的、是挫折或掙扎的,我們難免會升起消極的感受會出現。
這個地方是個關鍵的。
如果我可以全然放下過去的評價來自我懷疑,我可以提出疑惑,而我可以回頭去深入的去看看:我曾經走過的路裏頭,我到底盡了多少的力?我滿足了那些人?看看我自己下半輩子要怎麼過,那麼自然會有一些新的念頭產生。
這個時候的疑惑,就變成一個可用之疑。
5. 不要花力氣,評斷自己說這個不好,那個也不好。 時間都過去了,而且你已經做了。#我們何不換一個心態來想,#我照單全收。照單全收時候,你會發現會比較省力氣的。畢竟你前面那一口呼吸和這一口呼吸是不一樣的。
6. 當我們用過往的評價標準去說自己沒做好、沒做到,難免我們會有遺憾,愧疚。我所謂的照單全收,所有的愧疚你都得收住。這個時候,你突然間會發現自己比較清澈,去覺知你自己。
7. 你開始會想,我想要成為怎樣的自己?我還可以有更多的創新來創造自己嗎? 可以這樣嗎?我其實可以充滿創意的,我可以重新創造。
當你允許自己變的時候,那個允許很重要。當然有人會感覺到不安全, 萬一我的允許會傷風敗俗,怎麼辦?人,如果是清醒的,是不會做傷風敗俗的事情的。只有腦子不清醒的人,才會這樣。
如果你想要改變,對別人好、對自己也好,那有什麼不好?
即便儒家有點霸道成為我們文化主流價值,它也沒有錯,可是重點是,只要人活著,他都希望自己是好的,對自己是有利的、對別人是有利的。作為人類,這些價值,它永遠不會喪失。
我們要發現怎麼可以讓自己的前半生不被自己的批判,接納下來,而允許自己做改變。這件事,我想,這個地方就需要靠覺知這兩個字了。
8. 有了覺知,我們才會反思。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情緒性來做反應。
#感覺和情緒有什麼差別?
我們不僅僅只是覺知情緒,也要覺知自己的感覺。
感覺就像大海,情緒像浪花的尖頭(浪尖)。如果你被情緒拉住的時候,你看不見大海。可是,當你不把注意力放在那個浪尖的時候,你才會感覺到大海的存在。
9. 我可以用一個充分的感覺去感覺我的前半生怎麼過日子的時候,我好像在看自己的連續劇。 我可以去想想看,我幾歲到幾歲怎麼過,是什麼樣子啊?來回顧自己的前半生。
我們人啊,是很健忘的。當我們回憶的時候,#我們都只抓住了浪尖(情緒),#還有那些讓我們有情緒的事件,#我們沒有辦法用更寬的視野來覺知我們是怎麼活的。
10. #所以如果你願意平心靜氣地去去看看自己所走過的路,我是怎麼做到的?我是做了什麼努力,讓自己成為這樣的男人(女人)?什麼曾經給我帶來成功的經驗、成功的評價,這裡面我的滿足是什麼?我是不是也有一些挫折?我不滿意的地方?可能通通都有。當這些資訊你愈來愈多的時候,你會慢慢發現,原來我要做一個這樣的男人(女人)也還真的不容易啊。
#當你能描述自己活成這個樣子還真不容易啊的時候,#這就是對自己的慈悲。
11. 對自己慈悲這件事情不是自大。#你會發現當對自己慈悲的時候,你會真正完完全全和自己在一起,你會發現你開始真正擁有你自己。#你不是只擁有大海裡面的浪尖、浪花,#你開始擁有大海。當你開始擁有這些的時候,你看見的自己,和你以前認知的自己,開始有一些小小的改變。變的允許,有時候不需要你的允許,它就開始發現了。
這個時候,你會變得柔軟、也相對的脆弱。
#其實裡面最大的轉變是因為自己消融了自己。過往的生命歷程當中,不管是喜怒哀樂,成敗榮辱,它慢慢消融,變成自己可以擁有所有的自己。
所以年紀大了,有一個特權,就是開始能做回自己。應該不是說做自己,而是說開始去貼近自己。漸漸的,漸漸的,和自己愈來愈靠近。 身心比較一致統一的狀態。
12. 這個過程裏頭,感覺上,就是你的生命裡頭有過去的陽,而你培養的陰,道家說陰陽相濟。當陰陽相濟的時候,水火相濟,點土成金。回到人的身上,當陰陽相濟時,這個人漸漸地會比較完整了。
陽剛、陰柔,這兩種力量,在這個二元的世界裡頭,其實是相融並濟。你就會發現這個就是 #從儒家走到道家的時候,你就會體會到什麼叫做順其自然。
只要你的覺知有在的時候,你會體會到什麼是順其自然、天道。當然你也會發現有些人因為面對突然的死亡事件,所有有時候,有些人他會跳過道家,開始去學佛。
事實上,#在學佛的道路上,#所謂的修行,#它也不過是讓自己能夠進入剛柔並濟、#陰陽互通的一個狀態。 然後你才會有所謂的開悟、明心見性、了脫生死等。
13. 所以你會發現覺知的這條線,它產生一個非常大的作用。如果我們從文化的角度來看的時候,你會發現人生的路線,它就是走儒家、走道家、走佛家的一個歷程。這樣的歷程,你走到後頭,並不是只剩下陽剛或只剩下陰柔,而是剛柔並濟。
特質就是人比較不容易對內(自己)、也不對外(外在)產生太多的衝突。因為有這兩把刷子,才能有四兩撥千斤的能力。
14. 前面所提到的過程,它就是修煉的過程。前面所走的路是為了符應社會的價值,遇到了挫折,您能夠培養一個照單全收的胸襟。
這個時候,你更加能比較完整的擁有你自己。當你擁有自己的時候,我們再來面對生命當中更大的磨難,老跟死的時候,比較能夠心平氣和。這樣的過程,華人社會、文化,比較完整的生命歷程。
15. 從自己的觀照及反思裏頭,對我們的生命會有新的詮釋。 去說自己的生命故事,才能找出來你的“變”(Transition),然後得到自己的允許,勇敢地去推動自己去進入改變的歷程。那份勇敢,我覺得是最可貴的。
Question & Answer:
16. 禪是可以操作的,它不只是停留在概念。所以從體驗當中慢慢去理解、體會禪是什麼。也因為禪,我把過去的儒、道,漸漸的可以把它們融合在一起。
17. 戒就是我們心裡頭的規矩。其實我發現儒家的禮義廉恥,佛家的戒律和內心的規矩,是相通。儒家注重和別人關係,佛教看你自己內在心的邊界,戒律在哪裡。佛教其實也講倫理。就像儒家的倫理一樣。
大家都聽過,“人成,則佛成。”人成,這種角度,就是得從儒家的角度、熟悉的倫理來看待。有些人對外可能已建構成自己的疆界,然而人也需要對內心的心界建構。
因為倫理是長在心裡頭的,戒也是長在人的心裡頭的。日常生活裏頭,你如何把人做好,那就開始融合了。
18. 有關照單全收這說法,妳講接納兩個字的時候,會讓我們掉到刻板印象裡頭。不管怎樣,我雖然心裡不願意,腦子裡也不願意,然而我還是接受下來了。可是照單全收,可是妳就認了。妳就痛快的把它收了。
我覺得那個痛快,減少我們的遲疑。所以我採用照單全收,而不是接納字眼。
臣服。其實就是更近一步。 已經進入狀態,臣服還需要更多的心理歷程。可是,照單全收,是妳不管它好壞,先收了再說。 痛快一些。
19. 要如何關照自己?這個是需要練習的,也可以練習的。可以多獨處。練習獨處,練習你自己和自己在一起。你會有各式各樣的思緒冒出來。練習,好像有另外一個我在看自己這樣。禪修,身在哪裏,心就在哪裏。
唯有在獨處的時候,妳才能夠漸漸地有能力捕捉到你那個觀是什麼? 讓自己的觀慢慢有這個能力。例如:散步的時候,感覺一下自己。獨處可以做的事情,其實很多。要開始往內看自己,關照自己的功能會愈來愈好。甚至最後到和別人共處時,你都可以關照自己。
自己跟自己對話,你還要#發現自己和自己對話。而且你要問問看自己,#這個真的是對話嗎?有時候我們和自己在吵架,自己安慰自己、自己給自己找理由,我們和自己有各種各式的對話。只要問一句,我現在是和自己對話嗎,你就讓之前的自我對談,他就會現形。
20. 認識因緣、順應因緣、創造因緣。因緣這兩個字,還蠻不可思議的。佛法講的是,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在這個脈絡之下,因緣這麼來,怎麼去,因緣產生什麼果。
在佛家的角度來看,妳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可是我們習慣用一個邏輯說一個所以然。 這幾個字,其實說實話,超越我們的認知,不管怎麼樣,我們都在處境裏頭,我們只能夠憑自己所接觸到的訊息,來理解現象。
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系統去理解這個現象。我只能夠在理解的範圍之內,做出我的選擇。在做出這個選擇,有沒有創造,我覺得已經有了。因為選擇本身就是創造。對於自己的選擇,這個因緣可能所帶來的果報負責任,就接受了。
這個時候,我們會把公平、正義等這些社會條件加進去的時候,我覺得那是一個層次。可是,這些東西放在個人理念裡頭,它又是另一個層次。 它還是回到,我在這裡面,我如何做出選擇、如何做出我願意負責任、接受的果報。
#謝謝楊蓓老師的解說
#讚嘆不已
#活著可以如此聽聞對佛法對儒家對道家的統整說法
#實在痛快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心靈語坊,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禪心】 ☯『心經』中的智慧 .......♪♬❤《心經》觀自在菩薩....... http://a88.piee.pw/DPE98 https://goo.gl/efBu7M 《心經》這268字, 教導我們 在聖凡悟之間 怎樣處理修行者 所面對的 真理世界和世俗世界。 《心經》這268字, 包...
在學佛的道路上 在 心靈語坊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禪心】 ☯『心經』中的智慧 .......♪♬❤《心經》觀自在菩薩.......
http://a88.piee.pw/DPE98
https://goo.gl/efBu7M
《心經》這268字,
教導我們
在聖凡悟之間
怎樣處理修行者
所面對的
真理世界和世俗世界。
《心經》這268字,
包括了佛教的核心內容。
它主要是
教導我們怎樣
觀照當下的
精神和物質生活境界,
歡迎免費訂閱 "心靈語坊" 影音 https://goo.gl/zp0G0k
華語好歌*超級好聽*~ 有字幕~卡拉 ok https://goo.gl/MgJTKJ
最新影片請訂閱 心靈語坊 LINE ID 【 @a0931695598】
歡迎免費訂閱 "綠野花香" 影音 https://goo.gl/NRsrJj
心靈語坊 粉絲團 歡迎按讚 https://goo.gl/KYwHh9
歡迎加入 心靈語坊 社團 https://goo.gl/ugNWIL
歡迎加入 心靈語坊 (紅) 社團 https://goo.gl/UuKJy1
傷感情歌 https://goo.gl/TVHriU
*************************************
【禪心】『心經』中的智慧_20190108
我們經常念的一本經,
也是字數最少的一本經。
它就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簡稱《心經》。
《心經》共268字,
正文260字,題目8字。
這268字,
把佛教的要義,
把宇宙人生的
真理講得極為透徹。
《心經》
是打開佛法大門的鑰匙,
是我們學習佛法的綱領,
也是我們
觀照宇宙人生的大智慧。
《心經》這268字,
包括了佛教的核心內容。
它主要是
教導我們怎樣
觀照當下的
精神和物質生活境界,
教導我們
在聖凡悟之間
怎樣處理修行者
所面對的
真理世界和世俗世界。
《心經》
突出地講了一個
「空」字,
這一個「空」字,
掃除了凡情聖解,
也突出地講了一個無字,
這一個「無」字,
顯示了佛教的不二法門。
《心經》還有兩句話,
一個是真實不虛,
一句是「究竟涅槃」。
這八個字,
建立了人生的究竟目標。
所以說《心經》
雖然字數很少,
內容卻很深刻,
道理很透徹。
要把《心經》學透徹,
是我們每個學佛人
天天要訓練,天天要思考
天天要體會,
天天要觀照的中心內容。
可以這樣說,
佛學是透徹、完整、
精闢地揭示了
宇宙生命的
真相和奧秘的學問。
宇宙的精華
久經考驗是生命,
生命的精華是人,
人的精華是般若智慧。
佛學的核心,
就是講人生的大智慧,
《般若心經》
就是講人生的大智慧。
佛法的大智慧
就是告訴我們
怎樣來處理內心的煩惱、
生命深處的煩惱、
生活中的煩惱,
就是告訴我們
怎麼樣開發每個人
生命深處的潛在能量。
這個潛在的能量
就是大智慧,
就是我們人人
本具的真如佛性。
我們每個人生活工作中,
在處世接物中,
往往有許困惑
與窘迫、煩惱與痛苦,
人生道路上往往
會遇到種種坎坷,
種種難以逾越的困難。
這些都是生命的現實,
生活的現實。
面對這些現實,
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心經》這本僅有
268字的無上寶典,
為我們提供了
生活的大智慧。
《心經》
開宗明義告訴我們: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只有時時以甚深的
般若進行觀照,
才能見到
我們身心世界
五蘊皆空所顯示的真理。
見到了真理,
開發了大智慧,
才能夠度一切苦厄。
《心經》
開宗明義的第一句,
就是這本經的總綱。
般若要用,要觀照,
才有自在,般若要行,
行深般若,
才能照見五蘊緣生
無自性的空理。
般若要深觀、要深行,
才有在真理
指導下的度一切苦厄。
般若智慧不是靜止的。
對於每一位修行者來說,
般若是在觀照中
不斷深化、不斷升華的。
五蘊不是五件事,
其實是一件事。
色受想行識
就是我們生命的當下,
生命的現實,
生活的現實。
《心經》
開示明義的這一句話,
既是此經的綱要,
也是整個佛法的綱要。
佛法所要解決的問題,
就是人生
如何從迷惑中覺醒過來,
度脫一切苦厄。
這一句話指出了
修行般若的作務是什麼,
實踐是什麼,
所取得的效果是什麼。
『觀自在菩薩』
是修行般若的人,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所修的般若行。
『照見五蘊皆空』
是修行般若的
境界、任務。
『度一切苦厄』
是修行般若的效果。
整個佛法修行的過程
不外乎境、行、果。
《心經》這第一句話,
就把學佛任務(境)、
實踐(行)和效果(果)
三者包括無遺。
所以說這一句話就是
《心經》的總綱,
也是我們每一位學佛人
修行的總綱,
也是佛法的總綱。
*************************************
歡迎免費訂閱 心靈語坊 官網 LINE ID 【 @a0931695598】
將會第一時間收到 "心靈語坊" 最新發佈的影片。
背景音樂~~
****************************************************************
lrc 歌詞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
心靈語坊 心靈天使 米米 美玉
華中音樂網 綠野花香
在學佛的道路上 在 玳瑚師父 Master Dai Hu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三月初,連續兩個周末飛去臺灣朝聖。這兩次參加法會,很感動,因爲根本上師,蓮生活佛,的威德力能攝召萬人從世界各地,四面八方來,又能夠傳那麽多法,真的達到密法廣傳。唯有佛才能有如此廣大的攝召力。
除了感動以外,還萬分讚嘆根本上師的功力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吾辛苦地出國去求法,就是為了能夠好。不只是要自己好,還希望有更大的能力幫助有緣衆生和吾一樣地好。 妳你的命再好,也只不過是一刹那的好而已,沒有學佛沒有用,因爲妳你還有業障還沒消。要永恒地好,必須要學佛。
學佛就是要學佛的智慧,以佛的智慧,來知道什麽對什麽錯,然後才能夠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學佛不是要你變成一個無情的人,你學會了,你還是要懂得報恩,要去度你的家人,因為他們也是衆生。
祝 蓮生活佛 佛体安康。
The first 2 weekends this month saw me jetting off to Taiwan and participating in two puja ceremonies. It was extremely moving to be able to make these two pilgrimage trips as I got to witness the august power of my Root Guru, Living Buddha Lian Sheng, that drew thousands of followe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He transmitted numerous Tantric Dharma, leading to its propagation on an unprecedented scale. Only a true Buddha will have such a wide wielding appeal to sentient beings.
Being deeply touched aside, I am truly in awe and praise of my Root Guru for having such esteemed Dharma prowess at its peak. I made so much effort to go abroad to pursue the Dharma so that I can have eternal blessings. Not just for myself but to have greater ability to help all sentient beings I have affinity with. Regardless of how blessed your current lives might be, they are but only fleeting moments. It is futile if you do not follow the Dharma as your negative karma has not been cleansed and is just waiting to happen. To be eternally blessed, you need to practice the Dharma.
Learning the Dharma means learning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and to use this Wisdom to differentiate the right from the wrong and thus walk on the correct path in life. Learning the Dharma is not going to transform you into a cold heartless person. In fact, once you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it, you must express your gratitude and bring salvation to your family, for they are sentient beings too.
********
玳瑚師父是一位在家居士,修持佛法15年,也是一位有豐富經驗的玄學師父。
Master Dai Hu is a Buddhist practitioner and a geomancer with 15 years of experience.
WEBSITE: http://www.masterdaihu.com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masterdaihu
INSTAGRAM : http://www.instagram.com/masterdaihu
在學佛的道路上 在 學佛的道路上,三個人不能離開|阿彌陀佛不能離開|老師不能離開 ... 的推薦與評價
學佛的道路上 ,三個人不能離開|阿彌陀佛不能離開|老師不能離開|護法不能離開|護法不簡單:要認識人|這個人可能成就,就全心全力幫助他|不能成就就不必了|絕對 ... ... <看更多>
在學佛的道路上 在 舊金山華藏寺佛像莊嚴世界之最(學習第三世多杰羌佛佛法) | Event ... 的推薦與評價
May 27, 2018 - 致力於提供佛教正法資訊,深耕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南無釋迦牟尼佛正統教法,願眾生學佛道路上解脫成就,走向吉祥幸福的康莊大道! ... <看更多>
在學佛的道路上 在 護法護教中台禪寺中台山中台世界- 菩提心旅感懷師恩頂戴奉行 ... 的推薦與評價
普泉精舍╱傳承「有人修行學佛二十年了,佛在哪裡?心在哪裡? ... 現在,該是堅強、振作的時候了,老和尚的法身依然在,只是修行的路上更需要自己直下承擔。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