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師合作出版
我後來才知道原來我的博士指導教授 Dr. Corbella 出身自一個有點偏遠的小城 Vallfogona 。而且他花了很長一段時間在整理這個小地方的歷史,為建築物與人物立碑,捐了不少行道樹,以城裡十七世紀的文人的詩句妝點街道,而且他自己承接了家族的一棟十七世紀的古宅,我心目中理想的人生模型。
去年他出版了一本書" Vallfogona Illustrada",這是一本介紹小城歷史的圖文書,我在他的臉書上看到,實在喜歡,於是就想何不把書介紹來台灣讓大家認識認識不一樣的加泰隆尼亞。
於是我找了基隆的 小獸書屋 BBBooks 談這件事,小獸反而更大膽地提議要不就兩地合作,我們這裡也出一個基隆版來合併成一本。本來覺得有點大逆不道,沒想到跟教授提了這個意見他竟然就一口答應了。於是!我想大家就有福了。
基隆的版本想起來令人興奮,要確認下來令人頭痛,因為教授的家鄉是一個小城(可能比五堵還小吧),可是又有中世紀的歷史,好難對比(這樣就可以感受到文化上稀薄的悲哀),最後我以一個還不錯的方式,把我心目中可以跟他的家鄉對應的文化元素都以一張地圖呈現出來,先當作一個提案的基礎,我想這會是一個深刻的出版。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鳳城水餃所指的鳳城,是佛山市順德區大良街道,鳳城是舊稱,「食在廣州,廚出鳳城」這說法亦傳頌多年。入行近70年的鳳城老師傅譚國景表示︰「鳳城水餃起源在順德,當年順德有好多淡水河,而河蝦出名鮮甜美味,於是有人拆出蝦肉,搭配豬肉加筍及木耳做餡,煮出來的水餃好鮮甜美味。」 珍苑麵家 地址:上水馬會道148...
「基隆街道地圖」的推薦目錄:
- 關於基隆街道地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基隆街道地圖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基隆街道地圖 在 Mimi Black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基隆街道地圖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基隆街道地圖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基隆街道地圖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基隆街道地圖 在 基隆博物館- 最後來談地圖、影像資料及繪葉書(明信片)。館 ... 的評價
- 關於基隆街道地圖 在 馬立波斷水電2週35萬居民仍受困|華視新聞20220318 的評價
基隆街道地圖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時代不一樣了。小時候父母開車帶我出門玩,老爸會要我坐在副駕駛座,並且沿路告訴我我們現在在哪裡? 現在是哪條路?這條路繼續往前開的目的地為何? 然後順道嘴幾句我媽是個路痴。自然而然,我往後搭任何交通工具,只要仍有精神就會抖擻著看著外頭的街景並盡可能記得相對方位。但這樣的技能,很可能在這一代就將消失,至少我在年輕一輩的人身上,幾乎沒有看過會這樣做的人。
智慧型手機太方便了。許多人要去哪裡,乾脆拿起手機直接查詢,開啟GPS和電子指南針。尋常人這樣也就算了,許多計程車司機也乾脆用起了導航,這實在讓我相當不能忍受。對我來說,計程車司機的專業,就是他們建立腦中的都市地圖,以及對不同時間路況的了解程度。導航可以是司機的輔助設備,但絕對不應該是司機主要的路況知識。
我記得還很年輕的時候,老爸就告訴我認路的重要性,特別是台北市中心的路相對他縣市來說是方正的,只要清楚幾條大路,你就能清楚自己的所在位置,以及和目的地的相對方向。當時幾次經驗下,背下了南京、長安、八德、市民大道、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幾條東西向大路,以及基隆、光復、敦化、復興、建國、松江新生、新生金山、林森、中山、承德等幾條南北向大路。初期對這些路名的意義還真是不甚理解,直到我開始熟悉搭捷運,並在捷運地圖上劃上逐條的路,才逐步建立起模糊的地圖觀。
都市生活避不了的就是大量的走路,我喜愛走在街道上,觀察的習慣從車上被我帶到了走路上,我開始記住大路和大路中間的小路、小街、和少數的巷弄。
記起這些有甚麼好處?
其實還真沒有。頂多就是當朋友給個地址或地點描述時,我能靠著腦中建立的地圖,大概定位出該地址的所在地,然後於腦中再疊上捷運圖或交通幹道,理解該地點大概是個怎樣的地方,以哪種交通方式抵達較為方便。這在資訊發達的如今社會,應該也稱不上是甚麼好處或優點了,最多就是得到朋友的幾句稱讚,或者正妹的幾聲驚訝。
不過這對我來說是挺重要的。齋主是個熱愛城市的人,我深信一座城市擁有屬於他的生命,每條道路就像是動脈靜脈,而街道巷弄就像是微血管,甚至台北市還有許多無名的小徑,兩側蓋滿了違章的地上權建築。
我喜愛在城市中行走。因為人口密集,所以資訊密度也高,每走一步都能從眼前的事物中發現些驚喜。種種驚喜和資訊,構建出我對這座城市的記憶。
也許這種樂趣,也只到我這代人吧。
下一代,這樣的人應該會越來越少。
基隆街道地圖 在 Mimi Black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好書推薦》
前兩天收到由太雅出版社出版的「在車上畫畫:火車、高鐵、捷運上,10分鐘就能畫!」一書,由老綿羊、阿智、Golden三位老師合著,三位老師都是熟識且景仰已久的畫友老師,我認真拜讀此書後跟大家分享。以下容我分幾個面向來討論:
1.作者群:
三位畫家皆是我接觸速寫以來便認識的老師,這幾年頻繁地看到老師們在臉書上的活躍分享,感佩其豐沛的創作能量。
老綿羊的畫如其人,不拘小節奔放自由,阿智的設計師背景反映在簡潔的畫面上,其中又蘊藏著無數的實驗和巧思,Golden老師的精準構圖,顯見其扎實的功力,三位老師風格各有千秋,皆是我的學習對象。
對我來說「城市速寫」其實就是一種「生活態度」,如何把繪畫這件事實實在在的融合在生活中,走到哪畫到哪,這樣的勤畫精神,三位老師一直是令我敬佩的體現者。這次三位能夠一起出版這本書,提倡「動速寫」的概念,真的是十分令人興奮的事。
2.書的內容及編輯:
一拿到書,看到封面一位打瞌睡的女子,加上幾行大膽不拘小節的用字排版,我腦子閃過的念頭是「這真的好鬧❤️」,但這絕對不是貶義,我反而很佩服美編的大膽,其實這樣的封面排版在國外的藝術書籍還比較常見到,國內反而不多,再者,「鬧」這個精神其實或多或少要存在在藝術家的心中,如果沒有想要玩耍的心情,又怎麼會有書中這些細膩幽默的觀察和精彩的創作呢。
仔細閱讀後,能夠感覺編輯的用心,要怎麼把三個人融合在一本書,彼此不相互牴觸,且能夠相得益彰,實非易事。
Part.1「關於動速寫」
接連12道問題,每個題目皆是讀者可能會遇到的問題,由三人就自己的經驗給予解答,我們同時可以學習到三位老師處理畫面的心法。
Part.2「主題示範」
每位老師示範一張完整的作畫步驟。
part.3「技法重點解析」
讓三位老師分別就自己的作品,提點出哪裡是他們的觀察重點、創作巧思,或是作品本身的意含(我還認真算了一下,這部分每位老師剛好皆有15張作品呈現),有趣的是,當其中一位老師分享解析作品時,下方則有另外兩位老師的小看法,一人講,兩人呼應,又像講解又像聊天,同時在編排上也不忽略其他老師,這部分是很細心的編排巧思。
Part.4「廣義的動速寫」
前面的階段皆著重在通勤交通工具上,但其實生活中還有各種時刻值得我們去紀錄,這部分則又細分成幾個部分,每位老師則用兩到三張作品來做講解。
這本書除了分享作畫技法之外,我認爲更重要的是提供大家另一種觀看城市的維度。當我們日復一日面對通勤的日常時,我們除了歪頭補眠、低頭滑手機,是否越來越少抬頭看看窗外的風景,看看身邊這些與我們一樣每日忙碌的人們,在某個片刻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卸下那一瞬間的心防,而藝術家用筆記錄下了那一瞬間。
3.環境
手繪城市的作者 加百利.坎帕納里奧 Gabriel Campanario在2008年提倡了「urban sketch」(城市速寫)這個想法之後,速寫社群在世界各地如雨後春筍展開,台灣最早的「速寫台北」在2012年成立之後,國內的速寫同好也一直不斷的在努力推動,直到這兩年,明顯的感到書店的書架上出現越來越多相關的書籍,表示大眾慢慢能夠接受或嚮往「放慢速度去觀看城市,並且用畫筆去紀錄」這樣的生活態度,「速寫」似乎也慢慢成為一種顯學。
之前到書店或是國外旅遊時,只要瞥見旅繪相關的書籍,我通常都會買回家收藏學習。國外比較能買到的大多像是搜集了許多畫家的畫集(如手繪城市),國內則比較多是教學書,或是結合旅行的旅繪遊記,近年則越來越多把焦點放在生活周邊的觀察,如本書一樣聚焦在通勤工具觀察,並透過三位老師的視角和技法呈現,是十分少有的題材,因此很推薦給大家。
欣賞三位老師更多作品:
老綿羊:黎譜 https://www.facebook.com/LiPuleo
阿智:TSU https://www.facebook.com/tsu3046
Golden:https://reurl.cc/j5kdXZ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購書傳送門
博客來:https://reurl.cc/Q39vYb
誠 品 : https://ppt.cc/fMFuGx
金石堂:https://reurl.cc/4ma0NR
讀 冊:https://reurl.cc/14Y5O9
晨 星:https://reurl.cc/d5GMa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是我收藏的速寫旅繪相關國內書籍,從中可以發現2019、2020明顯多了許多,我並沒有普查,若有遺漏還請老師們見諒:
畫家帶路,基隆小旅行(王傑,太雅,2009)
旅途上的畫畫課:會玩就會畫,零基礎也能上手的風景寫生課(王傑,一起來出版,2012)
日日的美好,咖啡館繪手帳(林佩儀,逗點國際,2014)
大嬸的寫生壯遊(孫傳莉,二魚,2015)
蹺班小旅行(郭正宏,漫遊者,2015)
旅人島(諾米,遠見天下,2016)
台中無所事事之旅(林江汶,好讀,2016)
手繪台中舊城藝術地圖(孫少英,盧安藝術,2016)
水彩的30堂旅行畫畫課(文少輝,木馬,2016)
台中手繪日和(林凡瑜,啟動,2017)
台南巷框(林致維,山岳,2018)
零基礎 這樣畫速寫,超有成就感!(王建傑,野人文化,2019)
優雅阿伯的街頭內心戲(秋榮大,太雅,2019)
畫家帶路,台中舊城街道散步(朱啟助,太雅,2019)
台北建築觀察(王思駿,田園城市,2019)
街屋台灣(鄭開翔,遠流,2019)
大人的畫畫課(B6速寫男,悅知,2019)
旅繪台灣(林致維,馬可孛羅,2020)
旅繪是生活(王嘉玲,遠流,2020)
速寫台灣(鄭開翔,遠流,2020)
城市旅行速寫!台灣:範例&畫本二合一,代針筆、原子筆、鋼珠筆多種筆都能畫(陳志忠,朱雀,2020)
在車上畫畫:火車、高鐵、捷運上,10分鐘就能畫!(老綿羊、阿智、Golden,太雅,2020)
基隆街道地圖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鳳城水餃所指的鳳城,是佛山市順德區大良街道,鳳城是舊稱,「食在廣州,廚出鳳城」這說法亦傳頌多年。入行近70年的鳳城老師傅譚國景表示︰「鳳城水餃起源在順德,當年順德有好多淡水河,而河蝦出名鮮甜美味,於是有人拆出蝦肉,搭配豬肉加筍及木耳做餡,煮出來的水餃好鮮甜美味。」
珍苑麵家
地址:上水馬會道148號B舖
電話:2672 7832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二、四至日10:30am-7pm
十大碗粥麵專家
地址:旺角豉油街66號地舖
電話:2833 6355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11am-10pm
興記麵食家
地址:太子基隆街51號地下
電話:2391 2420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8am-3pm
麥文記麵家
地址:佐敦白加士街51號地下
電話:27365561
營業時間:12nn-12:30am
Facebook專頁:https://bit.ly/3fVQqve
足本訪問: https://bit.ly/3conaMD
===================================
? 8折全年睇《蘋果》即慳$121!
現有日費訂戶亦可轉訂? http://bit.ly/2YwE3Ma ?
訂閱《飲食男女》YouTube: http://bit.ly/2Md5V2k
Facebook: http://bit.ly/2MJejcp
Instagram: http://bit.ly/2EA3qpR
推薦影片: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街市尋寶】慈雲山街市 二百幾萬機器鮮製$24午餐肉 肉彈味濃無添加日賣500份 (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rTrYPzECHI0)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假如沒有天價租】「福食」三老 唔靠綜援靠自己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aUE2oQIDoV0)
【籽想旅行】直擊東南亞首個人妖騷後台 變性舞台一姐的日與夜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CBBq_D0-Lsg)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鳳城水餃 #珍苑麵家 #十大碗粥麵專家 #興記麵食家 #麥文記麵家 #餃子推介
#飲食男女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飲食男女 打卡大街小巷搵食地圖
https://hk.adai.ly/e/gPF0DIjsB9
《蘋果》每日為你增值 立即訂閱
https://hk.adai.ly/e/kbo0wDsxB9
基隆街道地圖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介紹
專訪作者: 曹銘宗
內容簡介:
從學術史料到鄉野語言的推敲追蹤,拋棄過度想像與望文生義。
以橫跨四百年的大量地圖與多樣文獻,追蹤漫長的地名源流。
由中研院翁佳音、貓頭鷹暢銷作家曹銘宗攜手合作,考察台灣地名真相。
你是否想過,今日以中文書寫的地名,背後可能有漫長的演變與你想像不到的來由。大灣、大員、大冤這些用來指稱台灣的用語,原本僅是指台南的安平。而蘇澳的地名或許不是來蘇士尾這位漢人移民,而是四百年前一個橫越大海而來的西班牙聖人名字。至於以烏龍茶聞名的凍頂,據說地名來由是因為先民窮到只能光腳上山採茶,聽到這樣的解釋,難道你不會心生懷疑?
台灣歷經太多政權的統治與多元族群的佇留,藏在這些地名之後的,可能是各地的原住民語、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歐洲語,亦或是福建語、客語或北京官話。於是,要探討地名真相,得能聽其發音,分辨真義,而不是看著中文字妄自解讀,自己說了算。
透過兩位作者的完美配合,這本史無前例的新台灣地名著作終於得以問世。由中研院台史所翁佳音直接解讀葡萄牙、荷蘭、西班牙地圖史料,引用清、日文獻佐證。貓頭鷹暢銷作家曹銘宗則將兩人嚴謹推論的成果,以精鍊但親切的文筆介紹給讀者。
因此,從本書的三大單元,一段段不同以往的地名真義將被挖掘出來:
一、 地名源流:台灣有太多似是而非的地名,例如九份之所叫九份真的是因為過去住有九戶人家,每次都要把物資分成九份的緣故嗎?而生番空真的是取名自漢人把原住民殺光的歷史傷痕?亦或只是地名以口語傳述時,語言差異產生的誤解?
二、 常見地名:有些地名處處都可見,但它們的意思真的相通嗎?你是否想過處處可見的紅毛港與紅毛城,這些紅毛指的是哪國人?荷蘭、西班牙,還是英國人?
三、 命名邏輯:地名可能蘊藏某些特殊現象,有的來自台灣的地形氣候,有些則是人文環境,因此仔細回想便能發現台灣的河流大多叫做溪,而且有些地名明明叫湖,卻又沒有水。但,這又是為什麼?
要去探索這些真相,必須懷著對這片土地的溫情,以及對於過往歷史的尊重,才可能做出最接近真相的解答與討論。只有這種有趣但深入的追索,才能讓你感受到台灣地名是一種融合長久的歷史演變與多元族群的智慧結晶,因此這些探索,將不只是一則則文獻地圖上的田野考查,也會是你回溯自身與土地從何而來的一段過程。
作者簡介:曹銘宗
台灣基隆人。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北德州大學新聞碩士。曾任聯合報鄉情版、文化版記者、主編、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東海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現任台灣文史作家、講師、專欄作家,兼任英語、華語導遊。
長期關注台灣多元族群,並以歷史宏觀角度觀察台灣多元文化,曾以〈回來做番:當代平埔的族群認同與文化復興〉、〈檳榔西施的文化觀察〉、〈數位@文化.tw〉等系列報導,獲得三次吳舜文新聞獎文化專題報導獎。
出版三十多種台灣歷史、文化、語言、飲食、人物等著作,包括《遠見與承擔:中研院數位人文發展史》(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台灣史新聞》、《大灣大員福爾摩沙》、《蚵仔煎的身世》、(貓頭鷹),《自學典範:台灣史研究先驅曹永和》、《台灣廣告發燒語》(聯經),《祝你永保安康》(天下文化),《台灣的飲食街道:基隆廟口文化》(基隆市立文化中心)等,以及《鷄籠中元祭》、《基隆廟口》、《迎媽祖》(聯經)等繪本。
尊崇曹永和「台灣島史觀」,服膺自由、平等、民主等普世價值,繼續在台灣書寫台灣。
相關著作:《台灣史新聞》《台灣史新聞(最新增訂版)》《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
基隆街道地圖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介紹
專訪作者: 曹銘宗
內容簡介:
從語言文化看懂台灣食物的前世今生!
番茄醬的英文Ketchup出自閩南語?
冬粉,其實一直都寫錯字啦!
十九世紀末清法戰爭期間法國士兵在基隆賣汽水?
全球美食天堂台灣,代表性小吃多不勝數:蚵仔煎、牛肉麵、滷肉飯、珍珠奶茶……走過、路過、吃過這些美食,但你想過這些美食是怎麼來的嗎?它們的名稱又有什麼特殊意涵?
本書旁徵博引,透過大量蒐集的資料,加上作者滿滿的好奇心與聯想力,帶領讀者從《黃帝內經》談到基督宗教聖歌,從網路閒聊說到字典考證,展開一場精采的百年美食文化考察之旅。全書內容共分成三大部分:
●台灣食物語源考察
台灣食物名稱源頭多樣,從歐美輸入的甜不辣、東南亞名字的蓮霧、來自日本的阿給,還有許多源自古漢語、原住民語,甚至還有反輸出成為英日語系外來語的小籠包、珍珠奶茶。包羅萬象的食物語源,應證台灣多元文化的歷史源流。
●美食的前世今生
從語言切入,不但能找出食物的源頭,還可以發現美食背後的歷史。烏魚子從荷蘭時代就閃閃發光!同時也成為荷蘭的徵稅對象。滷肉飯大受歡迎,其實和白米大變革──在來米轉為蓬萊米有關。台灣人以前不太吃辣,戰後外省族群不但帶來麵食文化,也帶來了吃辣的習慣。
其實,食物的背後不只有歷史故事,還有地理差異。像是過年一定要吃的「長年菜」,南北吃的其實不相同。而傳統的「南湯圓,北元宵」,又是如何區別?都可在本書一探究竟。
●台灣的美食文化
熱鬧滾滾的辦桌,背後有何深厚的人文底蘊?以前台灣人習慣吃米飯,今日卻有台南擔仔麵和台北牛肉麵節,這些麵食文化是從何興起?至於節慶必吃的食物,又形成哪些特殊的美食文化規則呢?
本書透過從語言文化的考證,可以清楚看到,台灣美食的名稱來源多樣,多種菜系豐富了台灣人的口味與生活。廣大的素食人群,也許有機會把「蔬食文化」推廣成有潛力的新菜系。而泡沫紅茶等反輸出的外來語,更推廣了台灣的知名度,未來又有那些潛力新美食會在世界各地流傳,值得拭目以待。
作者簡介:曹銘宗
台灣基隆人。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北德州大學新聞碩士。曾任聯合報鄉情版、文化版記者、主編、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東海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現任台灣文史作家、講師、專欄作家,兼任英語、華語導遊。
長期關注台灣多元族群,並以歷史宏觀角度觀察台灣多元文化,曾以〈回來做番:當代平埔的族群認同與文化復興〉、〈檳榔西施的文化觀察〉、〈數位@文化.tw〉等系列報導,獲得三次吳舜文新聞獎文化專題報導獎。
出版三十多種台灣歷史、文化、語言、飲食、人物等著作,包括《遠見與承擔:中研院數位人文發展史》(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台灣史新聞》、《大灣大員福爾摩沙》、《蚵仔煎的身世》、(貓頭鷹),《自學典範:台灣史研究先驅曹永和》、《台灣廣告發燒語》(聯經),《祝你永保安康》(天下文化),《台灣的飲食街道:基隆廟口文化》(基隆市立文化中心)等,以及《鷄籠中元祭》、《基隆廟口》、《迎媽祖》(聯經)等繪本。
尊崇曹永和「台灣島史觀」,服膺自由、平等、民主等普世價值,繼續在台灣書寫台灣。
相關著作:《台灣史新聞》《台灣史新聞(最新增訂版)》《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
基隆街道地圖 在 基隆博物館- 最後來談地圖、影像資料及繪葉書(明信片)。館 ... 的推薦與評價
館內的地圖收藏數量滿多,年代最早是日治初期所繪〈台灣基隆港砲擊〉圖,這張年代是明治二十八(1895)年,目前據我們所知在台灣並未見 ... 可能是2 個人和街道的圖像.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