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年華語電影年度十佳
不知不覺又到了年底,今年的華語電影,票房已經突破了500億,從去年小鮮肉橫行到今年「戰狼2」的爆火,我們的電影工業以及觀眾也正在慢慢成長。今年的佳作遠遠大於去年,我心中的年度十佳也有許多遺珠,每年自己心中對於電影的標準也在變動,所以以下這十部也僅僅是本人的喜好,以供大家參考。
10.暴雪將至
這部電影的好當然不止是拿了東京影帝的段奕宏表演,電影由始至終冷峻般的色調奠定了整個故事的悲劇性。許多導演看了部「七宗罪」或是「殺人回憶」便迫不及待地照搬模仿,完全沒有踏踏實實地在電影視聽語言上下功夫,相比之下「暴雪將至」不但學到了形,也融入了自己的色。
9.芳華
看「芳華」的過程中其實是在跟馮導進行一場對話,你能看出他在電影中的心機,也能看出他在電影裡對於自己青春的懷緬,還能看出他盡力地還原那段歷史,甚至還能看出他對集體主義的反思。儘管在敘事上還是有著一些不足,儘管裡面煽情的段落有些刻意,但整個故事依然保留了自己的初心。
8.一念無明
看到「一念無明」難免會想起「海邊的曼徹斯特」,在導演技巧上還是要遜色於後者。但並不妨礙「一念無明」成為今年的最佳港片。父親枕頭下的錐子代表著親人的不信任,天主會上的自白代表著愛情的逝去,天台上的誤會代表著社會的冷漠。這些情節設置你難以想像是出自一位新人導演之手,確實是香港電影今年的最大驚喜。
7.繡春刀2之修羅戰場
繡春刀的續作並沒有令人失望,依舊是高水準的系列作。繡春刀系列的好,不僅僅是美術上的精緻,也不止是大量的政治隱喻,最吸引人的莫過於路陽導演所呈現的歷史觀。這個系列是結合明史來看才更有韻味,包括裡面記錄員這樣的設置,以及最後的幕後黑手,了解過明史的人總能會心一笑。當然,這個系列最大的敗筆永遠是花瓶女主角,好在女性角色並不影響故事本身。
6.血觀音
今年金馬獎的最佳電影,優缺點也格外的明顯。整體故事有點用力過猛,但電影裡的官場鬥爭,和裡面的人性展現都讓人不寒而栗。三個女人一台戲,每個都奉獻了最精彩的表演。導演在場面調度上跟鏡頭語言上非常的嫻熟,將一個荒誕故事拍的精彩絕倫。在揭發社會黑暗面要比許多韓國電影要高級得多了。
5.不成問題的問題
這部電影可以說是文學改編電影的最佳範例。75年前老舍的故事放到了現在來看,仍然不過時。導演用黑白片來還原那個時代,同樣用三種鏡頭來表現三個主角的故事,在技巧上雖然不算是非常高明,但對人物的表現力卻是非常鮮明。這是一個中國人才懂的故事,很少有部電影可以將人情世故的複雜性這樣鮮活地拍出來了。
4.大護法
可以毫不客氣地說,「大護法」是近十年來最好的國產動畫。這部動畫比起「大魚海棠」跟「大聖歸來」好太多了,它在構建世界觀和價值觀上,都是反人類的想像力。一部動畫的優秀不在於畫面有多精緻,而是你的視覺想像力,這部動畫做到了。更別說裡面大量的崇拜情節,以及凌厲的動作設計,這些視聽語言的展現在國產動畫裡都是罕見的。
3.妖貓傳
提起「妖貓傳」還是挺為陳導惋惜的,當年那部「無極」所承受的罵名直到現在還沒消停過,這部電影也飽受大眾的質疑。但公正來說,陳凱歌的「妖貓傳」展現了一個輝煌的大唐盛世,不管是裡面的幻術還是美術佈置,那都是電影想像力的巔峰。許多人對「妖貓傳」的批評也源於陳凱歌在電影裡大量的留白,但這部電影絕非簡單的推理懸疑片,這是陳凱歌對歷史的一次審問。之所以把「妖貓傳」排在第三,並非它的劇情有多麼的出彩。而是如果以對外輸出文化而言,今年沒有比「妖貓傳」更能代表中國的作品。
2.相愛相親
張艾嘉導演的「相愛相親」可能是今年最大的遺憾。不僅在市場票房慘淡,在金馬影展也顆粒無收,但這一切都不能否定「相愛相親」的好。也只有活到這個年齡的張姐,才能用最平淡的敘事來跟大家講述“愛”的意義。電影裡人與人之間的戲劇衝突非常飽滿,但張姐卻十分克制,讓整個故事平實而溫暖,這是馮小剛永遠也拍不出的高度。最後車裡父親跟母親的那場對話,可以說是今年最佳的愛情告白。
1.嘉年華
排第一猶豫了很久,還是選擇給了「嘉年華」。很多人把它評為是中國版的「熔爐」,個人認為這有點拉低了「嘉年華」的水平。即使拋開「嘉年華」所帶來的社會意義,這部電影在視聽語言上的表現也是一流的。導演既表現未成年性侵,以及女性歧視,也保留了電影本身的藝術性表達,最後結尾的夢露與少女的逃離堪稱是神來之筆。這樣的電影對於整個國家而言,都是難能可貴的。最諷刺的是,大多數國人念念叨叨說中國沒有好電影,然而這樣的電影出來時,又有多少人去支持了?
場面調度範例 在 膝關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年目前最棒的兩部韓國電影,你不能錯過《下女的誘惑》
【韓影 | 動態】 韓國兩大鬼才導演新片票房賣座背後的意義
文/韓太子
若說最近兩個月韓國戲院間最搶手的電影非羅宏鎮導演的《哭聲》以及朴贊郁導演的《下女的誘惑》莫屬了。兩位鬼才導演分別在前作《黃海》與《蝙蝠:血色情慾》暌違6年、7年之後再度推出新作,不僅是萬眾矚目且作品風格備受肯定,甚至在商業票房上都獲得了相當亮眼的好成績。然而其中最受人讚賞的一點則在於兩位導演皆採用有別於現今市場上常見的說故事方法,拍攝出叫好又叫座的電影作品。
過去曾以《原罪犯》一片榮獲第57屆坎城影展評審團大奬的朴贊郁導演,此次新作《下女的誘惑》不僅是今年第69屆坎城影展主競賽單元入選之作,更是韓國電影暌違4年之久再度入選坎城主競賽單元的電影作品,因此更備受期待。即便最終沒能在影展上獲奬,然而其在世界電影市場上獲得矚目的事實,依舊給予韓國電影一陣鼓舞。
當年朴贊郁導演的電影在獲得坎城影展肯定之後,便開啓了韓國電影的全新趨勢,而如今更以《下女的誘惑》再次將韓國電影推向世界的舞台。據悉,《下女的誘惑》一片於今年坎城市場展期間即賣出了全世界六大洲175個國家的海外版權,不僅足以說明其在海外的高人氣,更可顯示韓國電影在導演美學上獲得全球市場的認可與青睞。
而相較之下,羅宏鎮導演的新片《哭聲》在韓國國內上映之前,任誰也沒想到會有如此般熱烈地反應(包括導演自己)。《哭聲》之所以特別就在於觀眾對其關心的程度不僅止於大銀幕上,甚至延伸至戲院之外所產生的各種討論。有別於過去商業電影著重在內容與形式上的吸睛手法,《哭聲》則是透過羅宏鎮導演獨創的性格特質借題發揮並硬生生地將觀眾帶領至導演所主宰的世界觀而引發探討。
《哭聲》之所以重要就在於它為商業電影也能夠充分保有導演的意識與性格,乃至於風格留下了成功的範例。最基本的技術層面及作品完成度不說,導演只要能夠精確掌握說故事的技巧,哪怕是再私人的哲學思維與藝術直觀仍可深獲大眾的喜愛。《哭聲》憑藉相對呼應的主題設定與動機構成,搭配精準的場面調度與演出指導,就這麼地成為了足以影響韓國電影形式與風格後續發展的電影作品。然而在這當中更鼓舞人心的則是韓國觀眾對於電影的關心及討論逐漸升高前景看好。現今韓國電影若能跳脫八股的批判式一言堂,並且容納觀眾多樣的意見和想法,相信這對韓國電影的將來發展有絕對的幫助。而促使這樣的契機的誕生,則在於觀眾早已厭倦了「忠武路」(註1)長期以來樣版式產製的商業電影。
製作精良的商業電影,若能賦予其靈魂以及藝術內涵,並引起觀眾的關心與反思,勢必為韓國電影未來的趨勢,因此有必要即時面對。韓國電影在朴贊郁、金基德、洪尚秀、李滄東、林常樹、奉俊昊等作者型導演的開疆拓土之後卻遲遲無法在世界電影市場承前啟後一直為人所詬病,因此羅宏鎮和朴贊郁在商業上取得成就不僅為此窘境帶來一絲新希望,更為往後韓國電影的發展打下一個全新的基礎和標準,實為功不可沒。
------------
註1:
忠武路座落於首爾市中心,自1950年代起便是韓國電影發展重鎮,擁有百年悠久歷史與文化,因此在韓國「忠武路」也是“韓國電影”的代名詞。
------------
※ 本文原出自台北市電影委員會《幕後電影雜誌》
場面調度範例 在 [微雷] EROS–The Hand 愛神之手場面調度的一點分析 的推薦與評價
網誌圖文版 https://mrm8.pixnet.net/blog
《開始於結束與結束於開始的對比與作用》
影片開頭的倒敍跟片末的重複情節/不重複剪接,對比出了王家衛對於敍事的重心
分配;開頭我們只能看到張震飾演的小張的特寫,與其對話的鞏俐飾演的華小姐則完全
隱身於鏡頭之後,直到片末兩人的最後一場對手戲,才把華小姐的鏡頭剪進影片變成一
段兩人互動的情節。
(左A)︰影片03︰21 (右B)︰影片37︰43
到了最後的兩個鏡頭A與B,則出現決定性的分歧,A鏡頭華小姐與小張的對話結束
於小張的回想,之後由此帶入本片故事情節之開端,B鏡頭則將故事帶入最後的結局。
(左)影片03︰27 (右)影片37︰47
A鏡頭從03︰21一直到03︰27,維持了有7秒之久;而B鏡頭則只維持了1秒就轉換至
華小姐對小張的問話。
這兩段情節相同卻使用不同的蒙太奇剪接,有著許多複雜的意涵與目的。
電影開始時我們只看到小張的特寫,相對於華小姐完全以off screen來呈現,並沒
有明確交待OS人物的身分,這讓觀眾更專注於小張的角色感情,並能隱藏該角色為華小
姐的身分,也能隱藏她重病落魄的模樣。由於整篇故事華小姐會從虛榮奢華墮落至落魄
病重,與小張的關係也會有不同的變化,這個角色際遇與心境轉化相當大,觀眾開頭並
不了解其過程。如果一開頭就出現華小姐的鏡頭,觀眾已經對於華小姐後續的際遇了然
於胸,將會降低觀眾對於故事發展過程的感受與人物在結尾的表現張力。
在AB鏡頭的處理上,秒數長度的運用目的在於後續所要鋪陳的情節,A鏡頭用了7秒
停留在小張的特寫上,顯示出沉思回想的感情表現,之後帶入小張學徒時期亦即整個故
事的真正最初開端,而B鏡頭僅僅用1秒就接續華小姐的對話與後續情節,保持了整體節
奏的流暢與故事情節的進行。
《聲音影像彼此的獨立與互補性》
絕大多數電影中的場景內容包含了聲音與影像兩大部分,簡單的說就是導演賦予觀
眾聽覺與視覺的呈現。有幾個場景可以成為絕佳的範例︰
上述是一段沒有台詞的場景。如果把影片的聲音關掉,觀眾最多只能從影像推測小
張可能是在等候某種事物,而且觀眾對於角色呈現出來的表情無法精確的做出判斷出是
焦慮、著急、煩悶其他等等,也無法解讀出讓小張之所以有如此情形呈現的真正原因。
同樣極為相似但是在運用上剛好相反的例子可以在底下的場景看到︰
上述場景導演只用了空鏡頭,雖然有人物的台詞,但是缺少了主要人物的影像作為
線索,所以觀眾一樣無法知道到底〝怎麼回事?〞,反而更因為這句〝怎麼回事?〞而
陷入一種無法理解的狀態。直到鏡頭轉至小張的部份,觀眾才能真正得以瞭解故事情節
的發展。
(上圖)這一個鏡頭為觀眾說明了上面三個空鏡頭的疑問
以上兩個場景都有決定性的聲音與影像的元素來引導觀眾了解故事情節,省略了一
些不必要的表現手法,強調關鍵部份,反而可以營造敘事的氣氛與劇情的張力。
《重複鏡頭的作用》
華小姐住所樓梯的鏡頭出現了相同的兩次,小張稍後將會在這個相同的鏡頭從樓梯
上面一躍而下,第一個空鏡頭問路的作用能讓等下觀眾在看到小張一躍下樓時不會有突
兀之感。當然兩個鏡頭其實還有它各自獨立的涵義在,不過暫且不表。
電影剛開始的鏡頭很明顯是不要讓招牌成為視覺焦點,因為當時觀眾尚未進入故事
情節,過多意味不明的資訊會造成混亂揣測。當後來小張知道華小姐生活不濟搬到小旅
館後,導演就將招牌名稱完全入鏡,對比於之前紙醉金迷的奢華生活跟現在的落魄窮困
,招牌名稱發揮了一種極強力的反諷。
《一些對比》
下樓的動作 跳躍vs沉重
兩個下樓的表現方式都取決於前一刻一場決定性的行為
年輕的小張跟成熟的小張透露出心境的變化︰不安與篤定
手與腰的接觸透露出華小姐的態度︰抗拒與接受
《鞏俐與張震的演技》
兩人不同的舉動與表情的差別可以看出演員要表達的東西;張震是不善於喝酒的,
對鞏俐來說只是個藉酒消愁的理由
--
ρηιλοσ ●∕ ☆ ● . . ▂ ●
(▉ ∕ ∕ ▊╯ . . . ∣╰▋.
To Be Is To Do∕﹨ To Do Is To Be∥ Do.Be Do Be.Do| 《.
──Socrates ∕ ──Sarte . .. . ──Sinatra
by M8M20M22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4.12.69
※ 編輯: kauyau 來自: 219.84.12.69 (10/02 21:2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