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大保衛戰一年記: 一個德國女生的中大故事》
「突然間一切都結束了。」
2019年11月,Sara在日誌上如此寫道。
11月11日,對於商家和很多人來說是一年一度的購物狂歡節,但對於現年21歲的Sara來說,卻是顛覆了她想像和認知的一天。
2019年11月11日,因周梓樂墮樓離世觸法的「黎明行動」開始,示威者在沙田香港中文大學展開的「二號橋行動」導致後來警方全面圍堵中大,後續發生多輪使用胡椒球彈、催淚彈、橡膠子彈和海綿彈的驅散行動和警民衝突。來自德國的交換生Sara,在槍林彈雨、滿地磚陣中完結了她的Exchange Semester。
「星期六晚上 (11月9日),我和朋友到了香港某個小島遊玩,當我們回到市中心時,見到了許多示威者。他們正在為一名年輕學生舉行的追悼會,該學生是首名在示威衝突中離世的示威者。你可能感覺到氣氛漸漸變得越來越緊張,但不會想像到香港的大學校園在不久就會變得像戰場一樣。」
Sara寫了一篇文章紀錄了她11月中旬在香港和中文大學的所見所聞,並投稿到德國的一份地區報,香港學生的抗爭故事在德國某地的城鎮裡落下了根。
「星期一 (11月11日) 早上我醒來時,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名警察向示威者開槍的片段。然後是關於我們校園被封鎖的報導。學生們設置了路障,並準備與警察戰鬥。」
在黎明行動當天,Sara看到了香港城市交通癱瘓的新聞,也知道了中大校園裡示威者已經設置好路障,當時中大校方仍然未就事件發表評論,因此Sara和同是交換生的室友選擇留在宿舍內,
「整個城市都癱瘓了,幾乎沒人能上班。當然,如果你是來自德國這樣的民主國家,你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我這個年齡的年輕學生會站出來示威抗議,並為此與警察發生正面衝突,以維護我們的民主權利。」
事實上,德國在東西德分裂後期,在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前,就曾出現學生民主運動「週一示威 (Montagsdemonstrationen)」,示威首先於萊比錫開始,然後附近其他東德城市如德勒斯登、哈雷、等人民陸續加入,這一代的東德中年人,很多都是經歷過社運的。
生於民主統一後的德國的Sara,留在宿舍四日後,眼見局勢緩和,決定離開宿舍。
「四天沒有離開房間是一種極度壓抑的感覺⋯⋯ 要去市區我們背包裡只帶了必需品,因為我們不知道要走多遠。校園及其周圍的所有交通方式都癱瘓了。我們已經在前一天制定了一個『計劃』,並決定在最安全的清晨出發,因為警察通常是晚上前來,試圖衝破路障。」
中大保衛戰後,校園裡的校巴路線全數停駛,Sara和她的朋友需要徒步下山,離開過程中Sara看到了無數黑衣和蒙面的學生起路障,演講廳變成了休息室,示威者分配應急用品,當然,還有辛辣的汽油味。在Exchange semester中住在 I House的Sara說,她的宿舍實際上距離主戰場很遠,儘管她在禁閉的四天裡在網上看到很多衝突的照片,但親眼目睹還是很震撼。
「我們都看呆了。我們全部人都感到很震驚。我們在宿舍時只在網上看到了照片。但是,當你實際上必須穿過這個戰場時,這些圖像只是小菜一碟,並不會觸動你的情緒。」
Sara在出門的路上碰到了一位 local hallmate,她在前幾天送她的一個黑色口罩,讓她保護自己免受校園裡散落的催淚瓦斯傷害。Hallmate見到驚慌失措的Sara,嘗試安慰她們。
沿路上Sara碰見很多參與示威的學生,「這些學生中有很多人向我們道歉,試圖幫助我們穿過路障。我的室友告訴我:『如果警察來,我們會戰鬥。』但當你想到,不知道這些學生最後會受傷還是被送進監獄,我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
最終Sara和她的朋友花了兩小時回到市區,之後收到中大校務處的電郵勸喻所有留學生回國,至此Sara的香港留學之旅終結。一年後的今天,Sara回到了香港實習。至今仍然難忘當日畫面,她最感慨的是看見同齡人走上了戰場。
「在我們這個年紀我們可能正在大學裡快活中,但這些二十多歲的學生卻是為了爭取看起來理所當然的權利而抗爭著⋯⋯」
「如果是你,你會走出來嗎?」
「我會,當然會。」
「就算你知道了你有可能受傷或被捕?」
「 Ummm... 問題是理論上這應該不會發生的啊。」
還記得一年前那些夜晚,中大保衛戰和理大攻防戰對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來說難以忘記,對於學生來說更是一場惡夢。一年後,城市裡的催淚彈味隱去,換上同樣刺鼻的消毒藥水味;曾經嚴文禁止的口罩,現在彷彿成為了我們身體的一部分。市面平靜下來了,城市裡仍然一片迷霧。我們都分享著的同一個回憶,就像牆上曾經的標貼,縱然旁人歇力撕下粉飾堆砌如常,斑駁的印痕還是鮮明得很。
Sara的中大故事就這樣結束了,但有些人的還沒有。留在她心中的還有一個疑問:一年以後,不知道那天她碰見的示威學生今日會在哪裡?有一句諺語:What doesn’t kill you,後半句,今日的你又會認同嗎?
*為保護受訪者,文中已使用化名。文中內容和相片均由受訪者提供,不代表本專頁立場。*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31的網紅Humans Offshore Podcast離島人,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Ep045:走出早稻田政治經濟之後:潘寧⠀ .⠀ 這週邀請到在走出早稻田政治經濟之後:潘寧⠀ 潘寧最一開始的離島經驗應該要從扶輪交換開始說起⠀ 後再進了台大政治系國際關係組,同時雙主修早稻田的政治經濟學部國際政治經濟學科⠀ 在這之間也參與了各種國際交換計畫和累積了實習經驗⠀ 今年正式進入Deloit...
「大學交換生計劃」的推薦目錄:
大學交換生計劃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培養全球視野 持續發掘國際交流的無限可能】
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的人才是臺大育才的重要責任,也是國際化的重要目標。在學術研究上,本校自2014年起啟動重點姐妹校計畫,加深與特定大學合作。透過共同發表學術期刊論文、舉辦國際學術會議、產學合作及國際社會議題參與,於教學精進、學術卓越、國際連結及社會關懷上皆展現具體成效。
在教學上,為提供本校學生與全球接軌,除了傳統的交換生計畫、暑期班、雙聯學位、三聯學位計畫外,臺大更開發多元化共學模式,讓學生可以與世界對話。對應國際高教特殊情況,2019年底的「香港專案訪問生計劃」也無條件接納近400位各國籍的香港學生來臺大就學一個月;學校同時也提供更多資源及資金挹注,設立如「希望出航獎學金」等,鼓勵學生勇於走出臺灣,實現出國學習的夢想。
臺大在國際化這條路上不斷創新及努力,成效也被各國頂尖大學看見,像是2019年日本九州大學首次在本校進行兩週行政人員學習交流活動、今年京都大學今年正式將本校列入重點合作學校,也和本校完成首次的線上簽約儀式。具創新和實驗精神的無校園大學Minerva Schools at KGI(密涅瓦大學)也在今年和本校合作,作為該校在臺北的學習基地,讓兩校學生透過不同文化視角交流共學。
儘管受到疫情影響,但新學年的國際學位新生相較去年也成長超過20 %,為近年人數之最。在即將開學的新學期,本校也創舉開辦「新冠肺炎國際協力專案」,協助歐美以及亞洲、澳洲將近40所名校的287位博碩學士生,以訪問生身分在本校就讀。許多姊妹校也向臺大取經,或是洽談創新合作模式,以因應疫情下新型態的高等教育國際交流合作。後疫情時代,更突顯臺大在國際交流上的靈活度及創造力,我們也會持續努力,不斷向更國際化的目標邁進。
#全球視野
#國際化
大學交換生計劃 在 Ochivaye Dreams 中東空姐 繼續流浪+尋夢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記得中學時候讀過陶淵明的文章,那種不問世故、與世無爭的生活真的很令人嚮往……靠大自然為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自給自足的農村生活//
陳年遊記
《旅遊,是為了生活》
20/5/2008
到底去旅行的定義是什麼呢?在外地觀光遊覽?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接觸當地的人,了解當地的文化、風土人情、生活習俗?假若這樣子居住了下來,那不是開始變成了一個本地人嗎?
過去十年來,感覺上我也是這樣到處流浪,過着四海為家的生活!其實,一切都源於我自己的選擇,一切都於十年前開始。記得那時候我才十六歲,參加了一個美國文化交流計劃,第一次一個人出國,一出便是一年。那個時候,「文化交流」還不算很流行,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我發現了有這種國外文化交流的一回事,覺得真是一件很棒的事情,由於家裏不算富有,一定不會有機會供我到外國讀書,但文化交流卻不一樣,是到外地以交換生的身份讀書一年,更難得的是可在當地人家裏生活,了解當地文化!就是這樣,我開始了我的旅途,愛上了踏足不同的國家,親身了解當地的文化,體驗最地道的生活。
記得中學時候讀過陶淵明的文章,那種不問世故、與世無爭的生活真的很令人嚮往!不過,在現今的社會,那裏有可能不理世事?靠大自然為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自給自足的農村生活,在現今的社會談這個,好像有點兒那個,若果真的以這種生活方式過活,相信很多社福團體都會把我們當成脫貧重點區看待了!
在埃及的旅程中,遇到了一個嫁給一個埃及人的韓國女孩。我真的很佩服她的膽量,韓國怎麼也算是一個發展國家,怎麼會下嫁到一個發展中國家去呢?她放棄韓國的一切,隻身下嫁到埃及,跟她的丈夫一起以合辦沙漠團為生。不過,他們這種生活也真的很令我很嚮往,這不就是跟大自然一起為生的生活嗎?埃及的撒哈拉沙漠真的是很美麗!每天都能夠看着日出日落,晚上在沙漠中睡覺,黃沙作床墊、天空作被褥,還有星星月亮作伴!
這又讓我想起另外兩位在大自然環境工作的朋友了。記得以前在美國夏令營碰到一位教獨木舟的導師,每天能夠在沒有任何污染的湖中泛舟,晚上到原始森林似的小島搭營、煮食,每晚的娛樂是看日落、觀星和聽海風;
還有,一位在馬來西亞教潛水的導師,每天潛到海洋深處,近距離接觸各種珊瑚和海洋生物,與大自然竟然是可以那麼接近!每次遇到以大自然工作為生的人,常常都很羨慕和嚮往他們那種休哉悠哉的生活!不過,說是這麼說,我真的會願意放棄城市的一切嗎?
過去十年的我,用了一年在美國高校當交換生;用了一個暑假在北京當實習生;用了兩個暑假在美國夏令營當導師;用了一個學期在新加坡大學當交換生;用了兩年在新加坡當社工;現在,不知會用多長時間在巴林當空姐……
到底,我這樣子不斷地在外地工作、生活,是否也在找一處自己真正屬於的地方呢?
《我在GF的日子》系列
https://chomelodie.blogspot.com/search/label/我在GF的日子?m=0
大學交換生計劃 在 Humans Offshore Podcast離島人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Ep045:走出早稻田政治經濟之後:潘寧⠀
.⠀
這週邀請到在走出早稻田政治經濟之後:潘寧⠀
潘寧最一開始的離島經驗應該要從扶輪交換開始說起⠀
後再進了台大政治系國際關係組,同時雙主修早稻田的政治經濟學部國際政治經濟學科⠀
在這之間也參與了各種國際交換計畫和累積了實習經驗⠀
今年正式進入Deloitte Tohmatsu Consulting任職⠀
.⠀
潘寧過往的學習領域一直是政治相關,為什麼現在會選擇在再生能源的領域工作呢?⠀
離島人想趁這個機會了解扶輪交換學生計劃對他的影響,⠀
以及從政治轉再生能源的契機與想法⠀
.⠀
#早稻田
#顧問業⠀
#再生能源⠀
#練習看看⠀
.⠀
經歷:⠀
- Deloitte Tohmatsu Consulting/新卒入社⠀
- Asia Pacific Youth Exchange 18'/亞洲開發銀行馬尼拉總部舉辦的 SDGs 營隊⠀
- RENOVA Inc./日本再生能源公司 Intern/ Contracted Analyst⠀
- Learning Across Borders 計劃/與日本學生於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學習之旅⠀
- 香港百賢獎學金學者/全額資助日本生活費、夏季參訪北京大學三週⠀
- 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國際政治經濟學科(與臺大政治雙學位計劃)⠀
- 臺灣大學/政治系國際關係組⠀
- 德國 Werner-von-Simens 高中/扶輪社交換生⠀
- 新竹女中/語文資優班
-------------
🎧離島人們的經驗交流播客平台
A podcast platform, shares experiences of those who are offshore.
🏠 離島人Homepage | https://www.humansoffshore.com
🎬 Youtube | https://bit.ly/ho_youtube
🌹 Paypal小額贊助 | http://bit.ly/humansoffshore_paypal
大學交換生計劃 在 中國文化大學赴大陸交換計畫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中國文化大學赴大陸交換計畫, 台北市. 1711 likes · 4 talking about this. 任何有關赴陸交換的問題都可以在粉專發問喔~ 小編只是一隻小鹿,請大家. ... <看更多>
大學交換生計劃 在 國立臺灣大學國際交換學生甄選申請流程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49個國家和地區,635間姊妹校,超過1200個 交換學生 名額,臺大國際 交換學生計畫 等你來報名!✈️ 即刻了解國際 交換學生計畫 ·國立臺灣 大學 海外教育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