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遺址 認識歷史》第一集
日本神社在台灣
~高金素梅2021.08.26
這幾年,有一些地方推動重建日據時代的神社,為什麼要重建?他們說,重建神社是為了台日友好。
「神社」在這些人腦海中的歷史座標意義是什麼?是類似「二二八紀念碑」?還是像「中正紀念堂」?
今天,在新城神社前,我來為大家上一堂『神社』的課。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日本展開全面侵華戰爭。
1938年4月1日,日本政府頒布『國家總動員法』,動員所有人力、物力、財力與設施去支援侵略戰爭,動員範圍是『日本、朝鮮、台灣、厙頁島』。
1938年11月3日,日本政府提出『大東亞新秩序』,擴大侵略東南亞與大洋洲的圖謀已顯現。
1939年2月9日,日本政府成立「國民精神總動員委員會」,精神總動員範圍同樣是『日本、朝鮮、台灣、庫頁島』,要這些地區的人民「效忠天皇、膜拜神社,凝聚對戰爭的支持,挺身接受戰爭動員」。那時的規定,膜拜神社同時還要朝日本皇宮的方向遙拜天皇,天皇是神,神社是護國神社。而護『國』神社的『國』,就是發動侵略戰爭的那個軍國主義的日本國。
1940年8月,日本政府提出『大東亞共榮圈』,發動全面亞洲大洋洲侵略戰爭。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日本天皇公開宣布『天皇是人,不是神』。
這幾個歷史事實清楚的顯示,「神社」是當年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的工具之一,是推動殖民地人民「皇民化」的一環,是凝聚對戰爭支持的「洗腦手段」。
「重建神社」無關台日友好,「重建神社」是一種推動皇民化意識的表態,是日本軍國主義復辟的一種現象,是一場跨時空的荒謬劇。
我們要如何看待歷史?1972年中日斷交,內政部下令清除日本殖民遺址;民進黨執政,重建日本殖民遺址 神社。國民黨的清除遺址與民進黨的重建遺址,考量的都是政治目的,這都模糊了人民對歷史真相的了解。
台灣的執政者常說「讓世界看見台灣」,但「重建神社」卻是讓世界看到台灣復辟日本軍國主義的洗腦工具,這種能見度不要也罷。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尋訪遺址 認識歷史》第一集 日本神社在台灣 ~高金素梅2021.08.26 這幾年,有一些地方推動重建日據時代的神社,為什麼要重建?他們說,重建神社是為了台日友好。 「神社」在這些人腦海中的歷史座標意義是什麼?是類似「二二八紀念碑」?還是像「中正紀念堂」? 今天,在新城神社前,我來為大家上...
「大東亞共榮圈國家」的推薦目錄:
- 關於大東亞共榮圈國家 在 高金素梅(吉娃斯.阿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大東亞共榮圈國家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大東亞共榮圈國家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大東亞共榮圈國家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大東亞共榮圈國家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大東亞共榮圈國家 在 BrotherPedro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大東亞共榮圈國家 在 Re: [問卦] 有沒有大東亞共榮圈的八卦? - 精華區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大東亞共榮圈國家 在 萬一成功,將統治半個地球#歷史#大東亞共榮#二戰#日本 的評價
- 關於大東亞共榮圈國家 在 史檔- 【講開有段故】日本宣揚「大東亞共榮圈」? 喺 ... 的評價
大東亞共榮圈國家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失敗者回憶錄:淪陷區藝文(李怡)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接着是日軍與國軍的八一三會戰,11月日軍攻陷上海。儘管上海絕大部份地區淪陷,但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前,上海的法租界、公共租界仍然是英法所統治。這四年,上海租界被稱為「孤島」。孤島時期,中國文化人雲集,在那裏發展了相當蓬勃的文化出版、電影、戲劇活動,而且貫注愛國抗戰的社會意識。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孤島也淪陷了,但那時候汪精衞的南京政府已經成立,在汪政權下,不少文化人仍然堅守崗位,各藝文活動都在摸索附日政權的政治底線,作反控制、爭自由的文化實踐。許多作家、導演、演員在汪政權治下冒起,名聲和表現延續到抗戰勝利後,以及1949年後在香港和台灣發展。
著名作家張愛玲,就是這時期冒起的。同一時期冒起的作家還有傅雷、鄭逸梅、柯靈等人。著名製片人張善琨長袖善舞,導演方沛霖、卜萬蒼、朱石麟,演員陳雲裳、李香蘭、李麗華、王引、高占飛等在這時期竄紅,這些人的演藝事業都延續到戰後。甚至可以說,上海淪陷區的文化活動,為戰後中國及香港、台灣的文化奠定人才的基礎。
淪陷時期最有名的雜誌叫《萬象》。它創刊於1941年7月,即孤島的末期,到1945年6月即抗戰勝利前夕停刊。由中央書店老闆平襟亞任發行人,先由陳蝶衣主編,到1943年5月主編改由柯靈擔任。張愛玲的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1943年5月在《紫羅蘭》雜誌刊出,柯靈讀後驚為天人。其後張愛玲的《心經》、《琉璃瓦》和《連環套》陸續在《萬象》連載。
《萬象》定位為「時事、科學、文藝、小說」兼顧的綜合性期刊,合乎「包羅萬象」的命名,趣味與意義並重,而其目的則在於「點綴,安慰急遽慌亂的人生」。《萬象》對政治的疏離,對日常世俗生活的貼近,和對永久人性的關注,在某種程度上迎合了淪陷區通俗文學的需求,亦不違汪政權的文化政策。陳蝶衣主編時期《萬象》主要衝破佔領者的封鎖,打開言說空間;柯靈主編時期則偏重於知識分子的言說。兩位主編的努力,使《萬象》網羅了最廣泛的作家群,並源源不斷地湧現出一批文學新人。《萬象》保持逾萬的銷量,成了「(淪陷區)非常時期的非常(文化)現象」。
淪陷區的電影業,不能不提到張善琨。1942年在親華的日本人川喜多長政的拉攏下,他出面將12家上海電影公司合併組成中聯公司,一年內拍了43部電影。他一方面表示 「效忠於國家、效忠於東亞」,一方面提倡 「保持電影的娛樂性」。那時大部份的電影題材都是風花雪月、卿卿我我的愛情故事。顯示出他和電影人在特殊環境下隨機求變的心態。在他旗下,以朱石麟、卜萬蒼、岳楓、李萍倩為代表的創作群體,基本上沒有主動地拍攝為日本侵略服務的「國策電影」。即使是奉命拍攝以鴉片戰爭為背景、配合反西方的「大東亞共榮圈」國策的影片《萬世流芳》,編導也避重就輕地以林則徐的愛情生活為主線。戰後,這些演藝人沒有被指為「漢奸」。在中共的正統電影史上,淪陷時期的上海電影皆被套上了「漢奸電影」的帽子。但香港電影資料館2000年出版《南來香港》一書,台北電影資料館於2001年出版《童月娟(張善琨夫人)回憶錄》,對張善琨及淪陷時期電影事業基本上採取諒解態度,認為至少保住中國電影業的命脈。
電影之外,還有蓬勃的話劇演出。一些在歷史中遺失的人物,在我模糊的記憶中出現。
大東亞共榮圈國家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父親,不管在任何時間,發生任何事。
為人父母照顧孩子是天經地義。
然而,我卻跟兒子失散了。
我剛下班回家,發現家裏沒人,問過其他鄰居,他們說最後看到我的兒子,是他拿著布米袋去拿米。
當刻我慌亂得心臟幾乎要停頓下來,方寸大亂,只能在街上四處亂跑尋找他的蹤影,卻又不敢大叫他的名字,以免吸引日本士兵的注意。
我跑去街尾的小巷垃圾站,將那些垃圾翻開,心裏不斷祈求,我的兒子別出現在這裏。
我之所以會來這裏,是因為廣為流傳的「食人傳聞」。
我曾親眼見過,垃圾站出現很多嬰兒的人頭,身軀卻不知所蹤,傳聞有一名婦人專門偷走嬰兒或收集棄嬰,稍作處理後當成豬肉賣給肉販。
有人通報九龍區的憲兵,憲兵上門搜查,發現婦人的廚房有裝著嬰兒頭顱的鐵盆,滿地都是內臟與撕扯下來的人皮。
(憲兵是介乎於警察與軍人之間的兵種,作用是維護地方紀律,貫徹國家憲法,監督士兵嚴守軍紀,憲兵通常不會與敵軍作戰。)
大米、鹽、油的價格已上漲得不是常人能買得起,很多人都單靠日本軍每天的配給,將樹根、樹皮、或蕃薯根混在一起煮沸來吃。
幾乎每天都有人餓死在街頭,屍駭遍地,人們早已見怪不怪。有人會用草蓆遮蓋著,幾天之後,屍體便不知所蹤,或發現四肢的肉被削走。
在港島皇后大道西的街口,有小販每天都在賣肉包子,價錢非常便宜,包子內是用什麼肉,大家心照不宣,但眼不見為乾淨,每天開檔都大排長龍,聽說有人在包子裏吃到指甲,而老闆堅持只是豬肉的碎骨。
想要分辨是否人肉,只需拿去把肉蒸熟,如果肉塊收縮得非常誇張,那就是人肉了。
我找遍所有街頭,都不見兒子的蹤影。此時夜幕逐漸低垂,我只好馬上回家,希望兒子已經回去。
當時日本軍政府實行宵禁,市民在入夜後不得擅自在街上遊蕩。
雖然日本不斷控制傳媒,以報紙宣告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戰大勝,亦不斷宣揚「大東亞共榮圈」的理念,希望在港的印兵與英兵加入日本抗戰。
但我知道,英軍服務團正暗中與戰俘營的英兵聯絡,希望救走士兵與戰俘,稱為「筷子行動」。
在家中等了一整晚,兒子還是沒有回來。隔天一大清早,我拿著兒子的照片,去街頭找憲兵希望他能夠協助我尋回兒子。
我知道聽起來非常愚蠢,但這是我在毫無辦法之下,唯一能夠做的事。
我只祈求,我遇到的憲兵是個還有人性的人。
憲兵看了一眼兒子的照片,儘管我不懂日語,他也不懂中文,我還是極力向他解釋。
結果,憲兵將我帶上軍車,命令士兵將我帶走。
軍車將我送到佐敦京士柏道附近的荒地,在荒地中央,有一個像被炸彈炸穿的大坑洞。
士兵叫我走過去,我上前探頭一望,眼前的光景嚇得我幾乎要暈倒,坑洞內的屍體堆積如山,有的還在洞內掙扎,顯然沒有死透。
就在這個時候,我感到頸背刺痛,原來士兵用長槍前端的刺刀抵住我的頸。我還來不及回頭,士兵便用力一刺,再一腳將我踹進坑洞內。
我掉落在冰冷的屍山上,我瞪大雙眼,眼前,是兒子的屍體。
後記:
現時位於京士柏的伊利沙伯醫院一帶,是戰時的著名「京士柏萬人塚」,有上萬名被日軍無辜殺害的平民,日軍為了省下子彈,大多只會用刺刀刺殺,或活生生埋葬,這也是日本軍政府其中一種「減少人口」的政策。
關於「食人」,在歷史戰亂,及文學作品中也曾多次出現,宋朝的「莊綽」在《雞肋編》有記載:「老瘦男人叫「饒把火」,婦人少女叫「不羨羊」,嬰兒小孩則名「和骨爛」,人肉通稱是「兩腳羊」。」
有興趣看嗎?給我一個Like & Share吧!
在香港被消失前,
我想用故事將歷史留住。
我想眾籌一本書《屬於香港人》
也許你覺得歷史很悶,但我對寫故事有100%信心。
香港人亦有義務瞭解香港歷史!
全書會以二次世界大戰前為開端,
日治三年零八個月,香港保衛戰。
亦會有重光後的香港、偷渡潮、六七暴動、七、八十年代生活文化…
《屬於香港人》六月出貨。
為避免這本書「被消失」,唯一方法是「沒存在過」。
所以只接受預售,有多少預訂,就印多少本。
不會公開發售。
預售網址:(可寄海外)
https://bluegodzistore.boutir.com/i/Xqe2DogAA
大東亞共榮圈國家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尋訪遺址 認識歷史》第一集
日本神社在台灣
~高金素梅2021.08.26
這幾年,有一些地方推動重建日據時代的神社,為什麼要重建?他們說,重建神社是為了台日友好。
「神社」在這些人腦海中的歷史座標意義是什麼?是類似「二二八紀念碑」?還是像「中正紀念堂」?
今天,在新城神社前,我來為大家上一堂『神社』的課。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日本展開全面侵華戰爭。
1938年4月1日,日本政府頒布『國家總動員法』,動員所有人力、物力、財力與設施去支援侵略戰爭,動員範圍是『日本、朝鮮、台灣、厙頁島』。
1938年11月3日,日本政府提出『大東亞新秩序』,擴大侵略東南亞與大洋洲的圖謀已顯現。
1939年2月9日,日本政府成立「國民精神總動員委員會」,精神總動員範圍同樣是『日本、朝鮮、台灣、庫頁島』,要這些地區的人民「效忠天皇、膜拜神社,凝聚對戰爭的支持,挺身接受戰爭動員」。那時的規定,膜拜神社同時還要朝日本皇宮的方向遙拜天皇,天皇是神,神社是護國神社。而護『國』神社的『國』,就是發動侵略戰爭的那個軍國主義的日本國。
1940年8月,日本政府提出『大東亞共榮圈』,發動全面亞洲大洋洲侵略戰爭。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日本天皇公開宣布『天皇是人,不是神』。
這幾個歷史事實清楚的顯示,「神社」是當年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的工具之一,是推動殖民地人民「皇民化」的一環,是凝聚對戰爭支持的「洗腦手段」。
「重建神社」無關台日友好,「重建神社」是一種推動皇民化意識的表態,是日本軍國主義復辟的一種現象,是一場跨時空的荒謬劇。
我們要如何看待歷史?1972年中日斷交,內政部下令清除日本殖民遺址;民進黨執政,重建日本殖民遺址 神社。國民黨的清除遺址與民進黨的重建遺址,考量的都是政治目的,這都模糊了人民對歷史真相的了解。
台灣的執政者常說「讓世界看見台灣」,但「重建神社」卻是讓世界看到台灣復辟日本軍國主義的洗腦工具,這種能見度不要也罷。
大東亞共榮圈國家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我們所在:
位於歐亞大陸面對太平洋的出入口,臺灣本島與周邊離島,除了是原住民族維生的島嶼,在不同時期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數百年前大航海時代,臺灣是不同海權國家拓展世界貿易的海上運補站;外來的荷蘭、西班牙等,在澎湖風櫃、臺南安平、基隆和平島,建築城堡領地;臺灣也成為海盜們討生活的運補基地,或不同海上強權交換商品的貿易集散地。後來,臺灣陸續成為中國東南沿海居民尋找新生活的地方、日治時代大東亞共榮圈的南進基地、國民黨政府退守後反共復國的跳板、以及今日印太戰略的夥伴環節。
不論是高山、丘陵、濕地、河川、陸地、海洋,小小的臺灣擁有最豐富的大自然生態系。數百年來不同背景的我們,也在這些不同的環境中,留下打拼生存的痕跡,各種不同型式的人造建築,為我們留下屬於自己文化的紋理。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大東亞共榮圈國家 在 BrotherPedro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Multistreaming with https://restream.io/
的試玩版: Old World Blues, 收錄四個烏拉山周圍的軍閥政權約五年的內容
完整版預計會收錄所有主要國家和大小陣營二十年的內容
二戰已經結束了20年, 軸心國得到最終的勝利
海獅行動成功讓英國和法國成為德國的魁儡
蘇聯也被擊敗, 最好的土地全部被占領, 剩下的廢土變成軍閥割據
美國在日本帝國及擁有原子彈的德國圍攻下也只能投降
但希特勒的萬年帝國好景不常
納粹建立在掠奪的經濟在戰後迅速崩潰
日本建立的大東亞共榮圈及重建的美國也得到核子武器
世界陷入三向的冷戰
現在,希特勒的病情急轉直下, 帝國中的派系開始蠢蠢欲動...
基本上是個看故事為主的模組
大東亞共榮圈國家 在 萬一成功,將統治半個地球#歷史#大東亞共榮#二戰#日本 的推薦與評價
從“ 大東亞共榮 ”看出二戰日本的野心,萬一成功,將統治半個地球#歷史# 大東亞共榮 #二戰#日本. ... 时事大家谈:拟在日本设点,北约将到“中 国家 门口”? ... <看更多>
大東亞共榮圈國家 在 史檔- 【講開有段故】日本宣揚「大東亞共榮圈」? 喺 ... 的推薦與評價
19世紀未至20世紀初嘅日本雖然算得上係工業國家,但就因為缺乏礦產資源而難以發展。當時日本國內就有一位叫做福澤諭吉嘅教育家喺《脫亞論》入面提倡日本 ... ... <看更多>
大東亞共榮圈國家 在 Re: [問卦] 有沒有大東亞共榮圈的八卦? - 精華區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iAmReaLsORry (iAmReaLsORry)》之銘言:
: 日本當初侵略中國的時候,喊出大東亞共榮圈的口號。
: 根據國立編譯館版本的解釋是:這是日本侵略的藉口。
: 上大學後有個在美國唸書的教授說,其實在美國看法並不一定都是如此。
: 有些說法是日本當初喊出大東亞共榮圈,
: 是因為歐美列強都把一些比較貧窮落後的國家當作經濟殖民地。
: 當時亞洲在歐美列強眼裡也是屬於貧窮落後之地,
: 像是中國,印度,都被當成殖民地,不是割讓土地就是開放租界區。
: 而亞洲的日本在當時算是比較進步的國家。
: 而日本其實目的是想把歐洲跟美洲國家趕出亞洲。
是阿,把他們趕走,把殖民地佔為己有,佔有了後..........
繼續把他們當殖民地,不過宗主國換成日本。
雖然大東亞共榮圈是以所謂「解放殖民地、相互尊重彼此獨立」為號召,但是大東亞共榮
圈中的獨立國家卻是由日本軍隊掌控或部分掌控,成為日本侵略亞洲的名目而已。
日本人也有開大東亞會議(1943)阿,把汪兆銘政府、滿州國、泰國等一眾附庸國拉到
東京去開會,可是一看就知道來的各國代表不是傀儡就是附庸,不是被日本完全掌握就是
扶植,開來自爽的而已。到了戰爭後期日本本來有想要讓爪哇島獨立,但是為時已晚而不
了了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120.10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