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遺址 認識歷史》第一集
日本神社在台灣
~高金素梅2021.08.26
這幾年,有一些地方推動重建日據時代的神社,為什麼要重建?他們說,重建神社是為了台日友好。
「神社」在這些人腦海中的歷史座標意義是什麼?是類似「二二八紀念碑」?還是像「中正紀念堂」?
今天,在新城神社前,我來為大家上一堂『神社』的課。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日本展開全面侵華戰爭。
1938年4月1日,日本政府頒布『國家總動員法』,動員所有人力、物力、財力與設施去支援侵略戰爭,動員範圍是『日本、朝鮮、台灣、厙頁島』。
1938年11月3日,日本政府提出『大東亞新秩序』,擴大侵略東南亞與大洋洲的圖謀已顯現。
1939年2月9日,日本政府成立「國民精神總動員委員會」,精神總動員範圍同樣是『日本、朝鮮、台灣、庫頁島』,要這些地區的人民「效忠天皇、膜拜神社,凝聚對戰爭的支持,挺身接受戰爭動員」。那時的規定,膜拜神社同時還要朝日本皇宮的方向遙拜天皇,天皇是神,神社是護國神社。而護『國』神社的『國』,就是發動侵略戰爭的那個軍國主義的日本國。
1940年8月,日本政府提出『大東亞共榮圈』,發動全面亞洲大洋洲侵略戰爭。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日本天皇公開宣布『天皇是人,不是神』。
這幾個歷史事實清楚的顯示,「神社」是當年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的工具之一,是推動殖民地人民「皇民化」的一環,是凝聚對戰爭支持的「洗腦手段」。
「重建神社」無關台日友好,「重建神社」是一種推動皇民化意識的表態,是日本軍國主義復辟的一種現象,是一場跨時空的荒謬劇。
我們要如何看待歷史?1972年中日斷交,內政部下令清除日本殖民遺址;民進黨執政,重建日本殖民遺址 神社。國民黨的清除遺址與民進黨的重建遺址,考量的都是政治目的,這都模糊了人民對歷史真相的了解。
台灣的執政者常說「讓世界看見台灣」,但「重建神社」卻是讓世界看到台灣復辟日本軍國主義的洗腦工具,這種能見度不要也罷。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尋訪遺址 認識歷史》第一集 日本神社在台灣 ~高金素梅2021.08.26 這幾年,有一些地方推動重建日據時代的神社,為什麼要重建?他們說,重建神社是為了台日友好。 「神社」在這些人腦海中的歷史座標意義是什麼?是類似「二二八紀念碑」?還是像「中正紀念堂」? 今天,在新城神社前,我來為大家上...
「大東亞共榮圈目的」的推薦目錄:
- 關於大東亞共榮圈目的 在 高金素梅(吉娃斯.阿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大東亞共榮圈目的 在 李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大東亞共榮圈目的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大東亞共榮圈目的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大東亞共榮圈目的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大東亞共榮圈目的 在 Re: [問卦] 有沒有大東亞共榮圈的八卦? - 精華區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大東亞共榮圈目的 在 佢係民間倡導「大東亞共榮圈」嘅學者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大東亞共榮圈目的 在 日本提出「大東亞共榮圈」構想:歷史上的7月26日 - YouTube 的評價
大東亞共榮圈目的 在 李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失敗者回憶錄: 父親與淪陷區話劇 (李怡)
居溫哥華的Tommy Tong,在我談淪陷區生活的文後留言:「真實見證。於廿多年前曾做印刷工作!某天早上有一老者拿了一本手寫小說來打價,他說成品後免費派閱。我在午飯時揭閱之。內容是老者感恩汪精衞在偽滿區,生活設施充足,飲食充裕,治安完善!能令他們得以安逸生活。印此小說感謝汪精衞並為他平反。」
我不懷疑侵華時期的日軍殘暴,但汪政權力圖在淪陷區為老百姓建立緩衝,則不能輕易否定。戰後承受漢奸罵名,不止是汪政權的頭面人物,更包括許多當時與汪政權有關連的人。他們或有利己目的,但也不排除有「曲線救國」之心。
淪陷時期的文學、電影,已有不少人書寫。唯獨淪陷時期的舞台戲劇活動,寫的人較少。但實際上很重要。在淪陷區,由於日本對英美宣戰,電影院沒有了西方的片源,加上拍電影投資大,國產片蕭條,電影院紛紛改為劇場,話劇就有了空前發展的空間。中國劇運在抗戰期間,無論淪陷區或國統區,對社會都有重要影響。終戰前一年,上海的重要劇團多達20家,更有不少跑碼頭的劇團,在各地輪番演出。
2015年臺灣大學戲劇系教授邱坤良發表長篇論文《附逆與抗敵:汪精衞政權的戲劇界》,是至今讀到較全面和不帶成見地對這時期話劇活動的論述。
這篇論文的最後段落提到:「與日軍或汪政權有關的戲劇工作者,李萍倩、張善琨、屠光啟戰後並未成為『漢奸』,至於戴策、周雨人、李六爻諸人下落不明,連他們的生平資料也隱晦不清, 他們在終戰已經離開人世?隱姓埋名,平安過日子?皆值得做後續研究。」
這裏所講「生平資料隱晦不清」的一些人,在我童年記憶中,有兩人是我家的常客,與父親關係非比平常。一是戲劇家和劇評家李六爻,另一是在汪政權任高官的戴策。在邱坤良這篇長文中,我還看到我父親那時的名字——李炎林。
邱文說,「1942年成立的南京劇藝社(南劇),同仁不乏左翼的上海戲劇協社成員(如戴策、李炎林),算是較專業的戲劇團體,可視為汪政權的代表性劇團。」南劇社長戴策,1940年汪政權成立時,在外交部長褚民誼底下擔任僑務局長,被外界視為褚的四大金剛之一。1942年4月,南劇演出由李炎林導演的莫里哀《偽君子》。南劇每月接受汪政權補助。南劇曾演出由重慶國民政府文化高官張道藩寫的劇本,顯示「南京與重慶意識形態的差異,並不太反映在戲劇舞台上」。
1943年初,南劇推出《怒吼吧,中國!》是明顯配合日軍和汪政權反英美的「大東亞共榮圈」國策的話劇,但夾帶民族意識。劇終在群眾高呼「打倒美英帝國主義,東亞民族聯合起來,中華民國萬歲,東亞民族解放萬歲!」台後齊唱《參戰歌》的歌聲中,結束全劇。
劇本根據俄國劇作家特列季亞科夫的原著,由周雨人、李六爻、李炎林等人改編,李炎林導演。李六爻任主角。
戰後,汪政權被指為漢奸集團,由外交部高官戴策當社長並接受汪政權補助的南劇,特別是參與演出《怒吼吧,中國!》的主要成員,為避「反漢奸」風潮,隱姓埋名是很自然的事。我記得父親帶我看過演出,但後來父親都不再提起那時的事。顯然是當時認為「光彩」而戰後被社會普遍認為「不光彩」之故。戰後他棄用李炎林之名。李六爻改名李書唐,跟從父親到北平,後來又一起來香港。我與李伯伯交往很多,他1967年在香港懸樑自盡。戴策1949年後來過香港我家暫住,後來去哪裏,就不知道了。
大東亞共榮圈目的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失敗者回憶錄:淪陷區藝文(李怡)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接着是日軍與國軍的八一三會戰,11月日軍攻陷上海。儘管上海絕大部份地區淪陷,但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前,上海的法租界、公共租界仍然是英法所統治。這四年,上海租界被稱為「孤島」。孤島時期,中國文化人雲集,在那裏發展了相當蓬勃的文化出版、電影、戲劇活動,而且貫注愛國抗戰的社會意識。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孤島也淪陷了,但那時候汪精衞的南京政府已經成立,在汪政權下,不少文化人仍然堅守崗位,各藝文活動都在摸索附日政權的政治底線,作反控制、爭自由的文化實踐。許多作家、導演、演員在汪政權治下冒起,名聲和表現延續到抗戰勝利後,以及1949年後在香港和台灣發展。
著名作家張愛玲,就是這時期冒起的。同一時期冒起的作家還有傅雷、鄭逸梅、柯靈等人。著名製片人張善琨長袖善舞,導演方沛霖、卜萬蒼、朱石麟,演員陳雲裳、李香蘭、李麗華、王引、高占飛等在這時期竄紅,這些人的演藝事業都延續到戰後。甚至可以說,上海淪陷區的文化活動,為戰後中國及香港、台灣的文化奠定人才的基礎。
淪陷時期最有名的雜誌叫《萬象》。它創刊於1941年7月,即孤島的末期,到1945年6月即抗戰勝利前夕停刊。由中央書店老闆平襟亞任發行人,先由陳蝶衣主編,到1943年5月主編改由柯靈擔任。張愛玲的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1943年5月在《紫羅蘭》雜誌刊出,柯靈讀後驚為天人。其後張愛玲的《心經》、《琉璃瓦》和《連環套》陸續在《萬象》連載。
《萬象》定位為「時事、科學、文藝、小說」兼顧的綜合性期刊,合乎「包羅萬象」的命名,趣味與意義並重,而其目的則在於「點綴,安慰急遽慌亂的人生」。《萬象》對政治的疏離,對日常世俗生活的貼近,和對永久人性的關注,在某種程度上迎合了淪陷區通俗文學的需求,亦不違汪政權的文化政策。陳蝶衣主編時期《萬象》主要衝破佔領者的封鎖,打開言說空間;柯靈主編時期則偏重於知識分子的言說。兩位主編的努力,使《萬象》網羅了最廣泛的作家群,並源源不斷地湧現出一批文學新人。《萬象》保持逾萬的銷量,成了「(淪陷區)非常時期的非常(文化)現象」。
淪陷區的電影業,不能不提到張善琨。1942年在親華的日本人川喜多長政的拉攏下,他出面將12家上海電影公司合併組成中聯公司,一年內拍了43部電影。他一方面表示 「效忠於國家、效忠於東亞」,一方面提倡 「保持電影的娛樂性」。那時大部份的電影題材都是風花雪月、卿卿我我的愛情故事。顯示出他和電影人在特殊環境下隨機求變的心態。在他旗下,以朱石麟、卜萬蒼、岳楓、李萍倩為代表的創作群體,基本上沒有主動地拍攝為日本侵略服務的「國策電影」。即使是奉命拍攝以鴉片戰爭為背景、配合反西方的「大東亞共榮圈」國策的影片《萬世流芳》,編導也避重就輕地以林則徐的愛情生活為主線。戰後,這些演藝人沒有被指為「漢奸」。在中共的正統電影史上,淪陷時期的上海電影皆被套上了「漢奸電影」的帽子。但香港電影資料館2000年出版《南來香港》一書,台北電影資料館於2001年出版《童月娟(張善琨夫人)回憶錄》,對張善琨及淪陷時期電影事業基本上採取諒解態度,認為至少保住中國電影業的命脈。
電影之外,還有蓬勃的話劇演出。一些在歷史中遺失的人物,在我模糊的記憶中出現。
大東亞共榮圈目的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尋訪遺址 認識歷史》第一集
日本神社在台灣
~高金素梅2021.08.26
這幾年,有一些地方推動重建日據時代的神社,為什麼要重建?他們說,重建神社是為了台日友好。
「神社」在這些人腦海中的歷史座標意義是什麼?是類似「二二八紀念碑」?還是像「中正紀念堂」?
今天,在新城神社前,我來為大家上一堂『神社』的課。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日本展開全面侵華戰爭。
1938年4月1日,日本政府頒布『國家總動員法』,動員所有人力、物力、財力與設施去支援侵略戰爭,動員範圍是『日本、朝鮮、台灣、厙頁島』。
1938年11月3日,日本政府提出『大東亞新秩序』,擴大侵略東南亞與大洋洲的圖謀已顯現。
1939年2月9日,日本政府成立「國民精神總動員委員會」,精神總動員範圍同樣是『日本、朝鮮、台灣、庫頁島』,要這些地區的人民「效忠天皇、膜拜神社,凝聚對戰爭的支持,挺身接受戰爭動員」。那時的規定,膜拜神社同時還要朝日本皇宮的方向遙拜天皇,天皇是神,神社是護國神社。而護『國』神社的『國』,就是發動侵略戰爭的那個軍國主義的日本國。
1940年8月,日本政府提出『大東亞共榮圈』,發動全面亞洲大洋洲侵略戰爭。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日本天皇公開宣布『天皇是人,不是神』。
這幾個歷史事實清楚的顯示,「神社」是當年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的工具之一,是推動殖民地人民「皇民化」的一環,是凝聚對戰爭支持的「洗腦手段」。
「重建神社」無關台日友好,「重建神社」是一種推動皇民化意識的表態,是日本軍國主義復辟的一種現象,是一場跨時空的荒謬劇。
我們要如何看待歷史?1972年中日斷交,內政部下令清除日本殖民遺址;民進黨執政,重建日本殖民遺址 神社。國民黨的清除遺址與民進黨的重建遺址,考量的都是政治目的,這都模糊了人民對歷史真相的了解。
台灣的執政者常說「讓世界看見台灣」,但「重建神社」卻是讓世界看到台灣復辟日本軍國主義的洗腦工具,這種能見度不要也罷。
大東亞共榮圈目的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們所在:
位於歐亞大陸面對太平洋的出入口,臺灣本島與周邊離島,除了是原住民族維生的島嶼,在不同時期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數百年前大航海時代,臺灣是不同海權國家拓展世界貿易的海上運補站;外來的荷蘭、西班牙等,在澎湖風櫃、臺南安平、基隆和平島,建築城堡領地;臺灣也成為海盜們討生活的運補基地,或不同海上強權交換商品的貿易集散地。後來,臺灣陸續成為中國東南沿海居民尋找新生活的地方、日治時代大東亞共榮圈的南進基地、國民黨政府退守後反共復國的跳板、以及今日印太戰略的夥伴環節。
不論是高山、丘陵、濕地、河川、陸地、海洋,小小的臺灣擁有最豐富的大自然生態系。數百年來不同背景的我們,也在這些不同的環境中,留下打拼生存的痕跡,各種不同型式的人造建築,為我們留下屬於自己文化的紋理。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大東亞共榮圈目的 在 佢係民間倡導「大東亞共榮圈」嘅學者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而當時日本國內相當流行所謂「大東亞」歪論,右翼學者大川周明鼓吹「建設」「大東亞共榮圈」。喺之後嘅幾年,日本取代歐美列強對殖民地嘅統治,目的就 ... ... <看更多>
大東亞共榮圈目的 在 日本提出「大東亞共榮圈」構想:歷史上的7月26日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日本# 大東亞共榮圈 #今日短講 您可以點讓我們繼續活下去▻ http://bit.ly/2tGL3eB用各式各樣的方式收聽我的節目:Youtube | soundcloud | Himalaya ... ... <看更多>
大東亞共榮圈目的 在 Re: [問卦] 有沒有大東亞共榮圈的八卦? - 精華區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iAmReaLsORry (iAmReaLsORry)》之銘言:
: 日本當初侵略中國的時候,喊出大東亞共榮圈的口號。
: 根據國立編譯館版本的解釋是:這是日本侵略的藉口。
: 上大學後有個在美國唸書的教授說,其實在美國看法並不一定都是如此。
: 有些說法是日本當初喊出大東亞共榮圈,
: 是因為歐美列強都把一些比較貧窮落後的國家當作經濟殖民地。
: 當時亞洲在歐美列強眼裡也是屬於貧窮落後之地,
: 像是中國,印度,都被當成殖民地,不是割讓土地就是開放租界區。
: 而亞洲的日本在當時算是比較進步的國家。
: 而日本其實目的是想把歐洲跟美洲國家趕出亞洲。
是阿,把他們趕走,把殖民地佔為己有,佔有了後..........
繼續把他們當殖民地,不過宗主國換成日本。
雖然大東亞共榮圈是以所謂「解放殖民地、相互尊重彼此獨立」為號召,但是大東亞共榮
圈中的獨立國家卻是由日本軍隊掌控或部分掌控,成為日本侵略亞洲的名目而已。
日本人也有開大東亞會議(1943)阿,把汪兆銘政府、滿州國、泰國等一眾附庸國拉到
東京去開會,可是一看就知道來的各國代表不是傀儡就是附庸,不是被日本完全掌握就是
扶植,開來自爽的而已。到了戰爭後期日本本來有想要讓爪哇島獨立,但是為時已晚而不
了了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120.10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