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求世 28
從時事看世界遺產:杭州西湖文化景觀(2011)
說起西湖,名聲赫赫然,但全中國以「西湖」命名的大小湖泊,總共加起來有36個之多,首選最有名的必是杭州西湖,對於地大物博的中國來說,它並非最大,也非最深,亦不算最奇特,繞湖一圈也才15公里,大概跟綠島環島一周長度相當。但在中國人心中,可說是最具靈氣的一座。
西湖之好亦在大小,若湖像海無邊無際,難免給人畏懼之感,若像澤塘,又有虛張聲勢之嫌;或是乘船至小瀛洲這個湖心小島,一邊是遠山含笑,另一側又變為城市高樓天際線,人為與自然的風景全在轉眼間給包攬了。西湖之妙在於它的文化縱深,不論是如白蛇傳的傳奇故事,或是與西湖有關的蘇東坡、白居易、岳飛等歷史典故,若知曉一二,配著景點反覆咀嚼,都添風景韻味。
它得到許多騷人墨客的歌詠,每一首詩,每一闕詞都彷彿都是西湖之美的最佳認證。宋代詩人蘇東坡有詩道:「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道盡西湖清新脫俗的美感;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亦有詩云:「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字句中也透露出對西湖的繾綣愛戀。
它也是充滿想像的民間故事發生地。白蛇傳中許仙與白娘子的死生契闊,法老和尚的無情殘忍,深植每一個人的心中。傳說的開始與結束,場景都是在西湖,而且不只是充滿想像的故事而已,因為圍繞西湖旁的雷峰塔,白娘子和許仙邂逅的斷橋,很容易就在西湖旁得到印證,讓人在虛幻故事與真實世界中分不清界線,一如西湖給人的美感。
它也是古都杭州的生命命脈,不僅調節城市氣候,更是穩定的水源,在早期提供了水利之興。而蘇東坡和白居易在此任官之時,更修築了以其姓氏命名的蘇堤和白堤,更添欣賞西湖移步換景的樂趣。如今更是重要的觀光資源,每逢假日,總是吸引了許多慕名而來的遊客一睹風采,沿著湖岸探訪景點。
每當公佈中國最適合人居住的城市名單中,杭州總是名列前茅,佳評其實絕大部分功勞應該歸功西湖。每座美麗城市都少不了水的意象,水與生俱來流動與滑順的特性,往往使得剛硬繁忙的城市線條柔和不少,來杭州只為了西湖的大有人在。湖就在城市的精華處,城市發展也因湖增添靈氣。厭煩五光十色的的現代文明,只消一下子便能轉移身處之地,或坐船搖櫓面對萬頃碧波,眼前只有三面環山的湖水景色,與滿池蓮荷清香撲鼻,飄盪在湖中,一切塵囂都消失無蹤;甚至在山林行走,探訪龍井茶的故鄉,喝上一口好茶,似乎煩惱也在蟬鳴清香中蒸騰而去了。
南宋立都於此就已有十景之選。蘇堤春曉、曲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花港觀魚、南屏晚鐘、雙峰插雲、雷峰夕照、三潭印月、柳浪聞鶯這十個景點,光景點名稱似乎就是一句小詩,頗符合唐代詩人王維所說「詩中有畫」的意境,讓人憑添想像空間。伴著朝代更迭,有些地方雖隨時間滄海桑田,但抓住西湖的美、好、妙,玩出西湖的興,依依不捨歸去。
妙法老和尚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親子互動常劍拔弩張,吵鬧不休。所以,對著孩子怒吼甚至責打,目的是「要讓孩子清楚明白錯在哪裡」?!
孩子的家長說:「我要讓孩子知道事情的對錯,對就是對,錯就是錯。」
然後,家長理想的目標,是希望孩子不貳過。不貳過這個標準,連大人都很難達到,我們衷心希望年紀更小的孩子,能以此為追求。
因為孩子一直達不到我們的預期,所以我們便加碼打罵。常常是越來越嚴厲,比較少越來越溫柔。
這樣嚴厲的愛,常造成反效果,家庭氣氛動輒陷入風暴。其實,家長想要幫助孩子,只是不知道怎麼做。就像孩子也想得到讚美,但總是抓不到訣竅一樣。
我們這樣試試看,把「溫柔的愛」與「嚴厲的愛」依照適當的比例,調和在一起。我們粗略定義「溫柔的愛」,就是「關心」。譬如,
「媽媽特別為你準備你喜歡吃的菜,想吃就多吃一點。」
「你今天在學校怎麼樣?爸爸像你這麼小的時候,也不知道要怎麼交朋友,我們一起來想辦法。」
「老師又罵你了,你一定覺得很委屈。」
「爸爸最喜歡你了!」
……
然後,我們開始調出美妙的味道。關心與打罵,二比一,也就是兩次關心的動作,才能有一次打罵。然後,三比一,四比一…,一直到差不多到八比一,也就是八次關心、一次打罵,就差不多了。
通常到這個時候,親子關係就會改善,孩子就會一點一點進步。關心孩子的時候,常是我們尋找問題點,想辦法解決的舉動。所以,多花時間關心孩子,及早發現問題,跟孩子共同研討因應對策,而不是單方面聽大人的指示,能處理好問題的機率比較高。
對孩子要付出越多關心,與之某種程度互斥的打罵,就會自然而然減少。然後,我們就會走到最後一步,就是把「打罵」改成「嚴肅地說理」。從此「打罵」不再,只有鼓勵與說理。
我希望家長這樣陪著孩子,所以我也這樣陪著家長。很多時候家長沒辦法接受我的講法,那很正常,但是我也沒放棄我的陪伴。改變要花時間,特別是我們身邊沒有榜樣,從零開始,那真是大工程。
很多時候,是我們要這樣陪著自己,懂得關心自己的需要。在各種紛亂的情緒與想法中,我們找出對自己的溫柔,找出我們最想要的是什麼。社會有很多誘惑,我們其實做著很多被制約過的動作,人云亦云地過生活。看別人怎麼教養孩子,自己也跟著那樣做,結果發現怎麼沒有用?
我們真的想要孩子不貳過嗎?還是我們只是想要盡到我們的責任,即使我們知道事事要能不貳過並不太可能?是不是,有些錯,人就是會一直犯,就像歷史講得那樣?我們放棄自己改過,卻希望孩子來彌補我們心裡的錯?
我很少指責,我只是說著我的想法,也盡可能示範。有時候,像老和尚念經一樣,自顧自地說著,只是現在方便多了,寫成文章放上網,想看就看,不想看就擱著也不會覺得煩。
很高興這幾年來,我跟家長們一起成長。我們看著孩子越來越好,即使依然犯錯,但我們知道我們已經盡力,這樣就夠了!
最近,我看到一個孩子,被打屁股的恐懼眼神。打他的大人看不到,我猜就算看到了,也不會覺得這有多嚴重,可能心想「很多人小時候還不是這樣過」。我知道家長還沒準備好,因為即使家長想改,旁邊也沒有人陪伴、討論、修正…,都要靠自己摸索,很多人做不到。
所以我繼續陪伴,用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希望家長能明白,溫柔的愛不是放棄,那是表現我們接納,而且它能讓我們更堅持長久,深入人心。
.
圖文改編自《讓孩子有好人緣,人際力養成法》
----------------------------------------
《讓孩子有好人緣,人際力養成法》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
5/26(二)板橋海山國小演講
http://ppt.cc/oB7w
洪仲清心理師的私人書櫃
http://www.books.com.tw/exep/activity/activity.php…
超迷你短期心靈寫作成長班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71473339682350/
妙法老和尚 在 為何唸佛了,仍躲不掉命中劫數?妙法老和尚一針見血開示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