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工作(fieldwork)是人類學研究方法的核心。隨著「做田野」成為學校社會科學領域乃至業界諸如市場調查分析與使用者經驗研究等範疇時常見的詞彙,田野裡人際互動與社會關係的建立與經營之道成為重要的議題。在 新作坊 的這篇文章,帶我們看到,進入田野後產生的不只是「約訪」、「做訪談」的研究者與被研究者關係。對於與當地人接觸互動如何「觀」與「察」以蒐集觀察田野調查資料與分析,生活日常「聊天」具有重要的意義。
-----
一直往學術社群中走去,人類學逐漸不再是大家沒聽過的神祕概念,但「聽過」仍是基於某種既定印象,例如「人類學家不寫paper,只寫小說」。也經常有人說,我們做研究的時候不像在做研究,沒有穿著白袍、沒有使用結構嚴謹的問卷、沒有拿著高科技儀器(頂多就是相機、錄影機、錄音筆),通常只有一本筆記本、一支手機、或什麼都沒有,好跟「報導人」(研究參與者)好好聊天,或一起從事他們正在做的事。
事實上,「聊天」這個與人群互動的方式,並非專屬於人類學學門,但民族誌式田野工作中的「聊天」,確實有其特殊功能與邏輯。人類學家/田野工作者以自己作為「研究工具」,用「聊天」創造一個符合真實人際互動的情境。
...
我們經歷了一個「建立關係」的過程,包含共食、共飲、共作(例:下田),及生命禮儀的共襄盛舉(例:慶典)與陪伴(例:喪禮)。其中,「聊天」串起了這其中所有的人際互動。大家圍坐分享食物、飲料,一邊暢聊的場景是部落中最日常的活動。在幾次這樣的場合上,部落長輩對我說:「妳想問什麼就問吧!」他們知道我「研究者」的身份,怕「浪費我的時間」,和藹地建議我善用時間蒐集資料,但這並非我出現在那些場合的本意。某一次我回應:「今天是想來陪大家聊聊天、聽聽故事,也學習大家重視的事,沒有特別要問什麼啦!」長輩們聽完後,表示認同與覺得受到尊重,有人直接說:「這樣說就對了。」
...
在剛進入田野的階段,很多時候「聊天」的用意並非獲取研究資料,而是傾聽報導人希望訴說的個人想法、故事、日常生活遭遇的困難、想吐的苦水等等。報導人與田野工作者的關係,到後來往往不僅止於研究者與被研究者,而是在真實的人際互動中找到連結。臺東大學團隊到部落參加喪禮時,我們往往跨越了「研究者」或「觀察者」角色,到場的目的不是記錄,而是致意與陪伴,希望為喪家帶來一點走過悲傷的力量。
...
臺東大學團隊藉由「聊天」接觸部落不同群體,逐步拼湊出部落生活的樣態。倘若沒有這些深入、個人化的連結,很難真正掌握田野地或研究社群的脈絡,也難以找出應該被討論、卻易被忽略或被認為是不足為外人道的議題。因此面對報導人的信任,田野工作者有保護他們的義務。若「聊天」的內容成為研究資料,對其之保存與使用將份外謹慎。
...
經由多次聊天,感受出部分部落成員對於外來者跑來學走他們的文化與知識未必有好感。他們更想知道的是,這些(似乎)握有更多文化、社會、經濟資源的學者可以對部落有何貢獻?同樣地,對話過程中發現,「共學共作」、「把主體性還給部落」等希望凸顯部落話語權與能動性的論述,也不必然獲得部落一致認可,反而有聲音期望我們帶著明確目的或問題意識,直接告訴他們該做什麼、怎麼解決問題、如何有成效。
此種情況下,「聊天」被理解為田野工作者們還在不清楚狀況的階段。我們認為釐清「他們想做什麼」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步,但他們期待的是我們提出「我們想做什麼」。因應這些反應,田野工作團隊持續與眾多不同年齡、立場、背景的部落成員溝通、討論,藉此聽見不同聲音,也讓不同群體覺得受到尊重,增加計畫的公共性、正當性、參與度、包容度。田野工作者們長期在部落走動,參與各種日常生活中非正式的互動,不急著解釋或提解決方案,而是傾聽部落說出自己的看法或提案,讓他們慢慢感受到誠意,並理解我們工作的步調與邏輯。雙方已逐漸磨合出共識,而這場「聊天」馬拉松還會繼續。
(引用自:https://www.hisp.ntu.edu.tw/news/epapers/86/articles/314)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程威銘醫師Dr. DK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身為醫師必須終生學習、與國際社群交流,因此每年我都會參與各種醫學會,今年也在雅典舉行的2019 SIU 國際泌尿科醫學會發表研究海報。很多人都不了解醫師們參加演討會都在做什麼?我就利用短短五分鐘帶大家逛一下今年的SIU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泌尿科 #SIU2019 #小秘密 #泌尿科醫師 #世界泌...
「學術社群」的推薦目錄:
- 關於學術社群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學術社群 在 Rti 中央廣播電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學術社群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學術社群 在 程威銘醫師Dr. DK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學術社群 在 讓你的文章被看見—介紹學術社群[臺大圖書館Master講堂 ... 的評價
- 關於學術社群 在 學術界的Facebook! 140萬研究者上線分享論文 - 天下雜誌 的評價
- 關於學術社群 在 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台灣學術倫理教育資訊中心題庫答案 ... 的評價
- 關於學術社群 在 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 Q:學術倫理是甚麼?能吃嗎? A:不能吃 ... 的評價
學術社群 在 Rti 中央廣播電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日關係增溫 學術界連結也更緊密】
社團法人台灣日本研究院在正式成立後,積極拓展台日🇹🇼🇯🇵之間的學術連結,理事長李世暉強調,長年來他深刻體會到日本研究在國內社會科學領域的弱勢。也因此他積極參與台灣的日本研究社群,並跳出來推動台灣與日本學術社群的連結,希望能讓台灣的日本研究遍地開花,形成真正的社會科學知識體系。📖📖📖
#台灣日本研究院
#學術研究
#台日關係
📌加入Juiker,即時掌握央廣新聞📌
https://jkgo.in/gt/j/bGiJAm
📌歡迎加入央廣Rti官方TG帳號,每日新聞不漏接📌
https://t.me/RadioTaiwan
📌Google新聞也可追蹤央廣Rti📌
https://reurl.cc/LdGL5L
學術社群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識別鬼扯期刊,你很難在公開的網頁或文章中找到指引,這是因為大家都怕被告。」
為什麼找期刊重要?因為,雖然 original article 是通用文體,但 case report / technical note / review article 並不是。這些 original 以外的文體,每個期刊的規範都不一樣。
⠀
⠀
🚩 配合國家防疫政策,「室內空間降載五成以上」、「依照政府規範實施梅花座」,課程都會在條件接近規範時,結束報名,給各位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歡迎把握難得可以進修學習的機會!
⠀
🔹 【全新課程】10/16(六)|個案報告、技術發表與文獻回顧工作坊
|把臨床上的各種想法,在 PubMed 化作專業生涯上的里程碑!
|https://casereport.innovarad.tw/20211016_event/
⠀
⠀⠀⠀
// 以 case report 來說 //
⠀⠀
有的期刊是用 correspondence / letter to the editor / image 刊登,有的甚至叫做 clinical vigenette / case of the month / diagnostic challenge 等等。你必須找到合適的分類,確認其寫作重點,才開始整理病例,以免埋頭準備好了,卻根本不是人家要的。
⠀⠀
⠀⠀
// 以 technical note 來說 //
⠀⠀
有的期刊會歸類到 original article,有的則以 clinical investigation / best practice / review 刊登,要先知道人家希望文章是什麼樣子的,對於這種創新是否友善。
⠀⠀
⠀⠀
// 以 review article 來說 //
⠀⠀
雖然多數期刊都有這個分類,但字數、圖片、走向都不同,甚至有的期刊 review article 只接受主編邀請的稿件,自己投稿的,人家連審都不審。
⠀⠀
更重要的是,因為期刊進入大爆炸時代,先評估其刊登價格、可信度,也很重要。這時代很亂,連騙你有 PubMed、騙你有 impact factor 的都有。
⠀⠀
這堂課,會教大家用我們建議的流程,試著評估幾本代表性的期刊,這裡頭有我們建議的投稿期刊,也有惡名昭彰的詐騙期刊。如何避開詐騙期刊,對初學者更為重要,現在的詐騙技術精良,很多網頁你直接看,很難意識到原來這在鬼扯,我們會教你幾個重要步驟去識別。
⠀⠀
識別鬼扯期刊,你很難在公開的網頁或文章中找到指引,這是因為大家都怕被告,即使是專業的學術社群、媒體網站、部落格,都不敢指名道姓,但在閉門教學中,我們會毫無保留的跟您分享。我們也將說明,為什麼這類詐騙期刊無法禁絕的根本原因。
⠀⠀
最後,也會帶你看幾本風格不同,各有特色,也都值得推薦的期刊,供各位參考,省去大量時間。
⠀⠀
期刊世界變化迅速,好期刊越來越多,但詐騙也越來越多,跟假新聞、假訊息一樣。
⠀⠀
學會正確的評估方法,讓自己趨吉避凶,避免稿件落入不良期刊,損失金錢,也損失幾個月的寫作努力。
⠀⠀
🚩 三種文體,隨時把握臨床中的任何機會!
【最新梯次】10/16(六)個案報告、技術發表與文獻回顧工作坊
【立即報名】https://casereport.innovarad.tw/event/
學術社群 在 程威銘醫師Dr. DK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身為醫師必須終生學習、與國際社群交流,因此每年我都會參與各種醫學會,今年也在雅典舉行的2019 SIU 國際泌尿科醫學會發表研究海報。很多人都不了解醫師們參加演討會都在做什麼?我就利用短短五分鐘帶大家逛一下今年的SIU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泌尿科 #SIU2019 #小秘密 #泌尿科醫師 #世界泌尿科醫學會 #希臘 #雅典 #研究 #學術會議 #研討會 #學術社群 #研究發表 #SociétéInternationaledUrologie
學術社群 在 學術界的Facebook! 140萬研究者上線分享論文 - 天下雜誌 的推薦與評價
學術社群 仍舊相當零散,研究者不易找到其他正在進行類似研究的人,研究結果通常也不會跨領域分享。 ResearchGate希望能讓學術世界更具連結性;它就和 ... ... <看更多>
學術社群 在 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台灣學術倫理教育資訊中心題庫答案 ... 的推薦與評價
下列何者是自我抄襲所衍伸出之對研究者個人和學術研究社群的不利影響? 4, 小妍想要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寫成期刊論文投稿,下列何者為避免自我抄襲的有效辦法? ... <看更多>
學術社群 在 讓你的文章被看見—介紹學術社群[臺大圖書館Master講堂 ... 的推薦與評價
00:00 前言02:52 什麼是 學術社群 ? 06:13 為什麼要使用 學術社群 ? 15:21 Google Scholar Profile 19:32 ORCiD 20:51 Mendeley 27:50 Research Gate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