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晚上九點,新集數上架:S8 EP8|孤獨的聲音紀錄者,顧爾德 feat. Muzik雜誌主筆 明格斯】
經過上一次的李希特之後,這一次明格斯為我們帶來他對加拿大鋼琴家顧爾德Glenn Gould演奏及錄音的觀點,這一位向來特立獨行的話題人物,很值得我們特別開一集來聊聊!明格斯將他推薦的12張顧爾德錄音分為「巴哈篇」與「非巴哈篇」,分別如下:
A. 巴哈篇
1. 1955年《郭德堡變奏曲》。石破天驚的首張Columbia唱片
2. 1959年 薩爾茲堡現場《郭德堡變奏曲》
3. 義大利協奏曲+第一、二號組曲 (1959錄製)
4.《法國組曲》共六首
5. 鍵盤協奏曲共七首
6.《平均律》全集
B. 非巴哈篇
1. 莫札特:鋼琴奏鳴曲全集
2. 貝多芬:鋼琴協奏曲全集
3. 布拉姆斯:第一號鋼琴協奏曲(1962 現場)
4. 史克里亞賓:第三、五號鋼琴奏鳴曲
5. 阿班貝爾格:鋼琴奏鳴曲 Op. 1 (首次正式錄音1958)
6. 華格納:改編曲 +《齊格飛牧歌》室內樂團版
~~~~~~~~
🙋♂️ 想要鼓勵《大叔聊古典》,那麼就請我們喝杯咖啡☕️ ,讓我們繼續創作吧!
https://pay.soundon.fm/podcasts/8564fd4f-81f6-4f8b-9c53-57008aaf805b
訂閱《大叔聊古典》Podcast,不漏接每一集:
🎧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mnpXy1
🎧 Spotify https://reurl.cc/vDKqQo
🎧 KKBOX https://reurl.cc/Ez8L3n
🎧 SoundOn https://reurl.cc/14q8ZG
巴哈平均律第一首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研習成員不同,課程討論範圍與開外掛程度也不同,常常讓我覺得很有趣。
台灣學生一向對海頓較不熟悉,昨晚備課時順便翻了翻海頓的譜,覺得有趣極了(結果今天上課忘了講),不自覺心中大喊,#大家怎麼可以看不懂海頓~~ 海頓的幽默與樂趣難道在大家心裡只能成為「聽說」嗎?
你在求學時期,常被說 #古典彈的不像古典、#巴哈彈的不像巴哈、蕭邦很不蕭邦嗎?被教授說的當下,腦袋是否不自覺閃過「那...巴哈是怎樣」、「怎樣才叫做彈的像古典...?」
其實還是有許多眉角的☺️,今天在課間我們聊了點古典與巴洛克、浪漫樂派基本結構與聲響(觸鍵、踏板)上的主要差別,再談了莫札特與海頓的風格差異。
畢竟,要建立「辨別」能力,往往還是得來自於「比較」。
雖說海頓奏鳴曲有三冊,莫札特有兩冊,但台灣科班學生要彈到海頓的機會相對來說很少,以至於對海頓的認識不多;莫札特常常又是很小的時候彈,導致後來也忘了。雖然進國高中音樂班,大部分學校會要求第一年期末考自選曲必須為古典樂派,但多數人都彈貝多芬。
#海頓奏鳴曲前兩冊,其實非常、非常適合坊間小孩彈,從小奏鳴曲接到奏鳴曲,許多時候海頓奏鳴曲是適合承接的,尤其適合不愛練琴的小孩,因為曲子比較短。然而有個最大的問題是,老師必須要懂得講解,不然很容易陷入「#很無聊、#不知道在彈什麼」,以及平時是否幫學生建立「處理節奏」的習慣。
蕭邦莫札特相對「好像」比較簡單,比較讓人「有感」,其實是在於「旋律好跟」,例如蕭邦夜曲,其音色控制與藝術性其實難到爆炸,但因為本身旋律極其優美,所以不論彈奏者或聽者,往往只要跟著主旋律,其他就算亂彈,至少覺得(以為)自己聽的懂,畢竟有東西可跟;莫札特旋律線條長,相比於海頓,也顯得容易跟,彈奏者不見得是真的懂,但陶冶身心自我陶醉是沒問題的。
巴哈、海頓,及所有古典時期的慢板,多數人遇到的最大問題,其實還是來自於分句,傳統上無意識八分音符斷奏、沒分清楚句子節拍就彈裝飾音及所有連斷,這些都容易讓樂句七零八落,難以簡單陳述句子。
當然還有觸鍵上,音質必須整齊、平均、乾淨(蔡老師常講的:影響深遠轉手指😂),踏板的使用也需要非常小心,練習時不踩踏板也是必需的。
大家彈莫札特、貝多芬時,會聽哪個鋼琴家彈?(我的學生必聽Fazil Say的莫札特)
📍【培養愛樂者】📍
教學時通常會希望能培養學生認識鋼琴家,現在孩子資源多,上Youtube一搜即滿滿音樂可聽,但他們遇到的最大問題是,#即便聽過也忘了這人是誰,亦 #無法分辨誰是名家、#誰是路人甲。
通常我的方式是:要求學生練某首曲子時,在譜上空白處寫下聽的三位鋼琴家名字,並且勾出最喜歡誰彈的。然後我會告訴他,哪幾個名字你必須記住,哪幾個是路人甲我也沒聽過。
久而久之,他們會開始認識誰是席夫,誰是巴倫波因、誰是阿格麗希、誰是趙成珍,否則永遠會是「那個有點老老的頭禿禿的外國男的」。就算上一首曲子早就聽過同一鋼琴家彈的,也忘了,因為反正都是「外國男的」。
聽多了同一位鋼琴家彈,就會開始知道此鋼琴家的彈奏風格,從分辨風格中找到樂趣。
📍【莫札特奏鳴曲】📍
當學生練莫札特奏鳴曲時,我會建議他們去聽莫札特的鋼琴協奏曲,隨便挑幾首聽,有可能看莫札特歌劇的話,也看一點。
我自己開始對莫札特有感,來自於在美國曼哈頓音樂院念書時,鋼琴作品研究的課間裡,老師口沫橫飛的講著莫札特協奏曲裡鋼琴與樂團間如何的對話,當時我覺得很新鮮、有趣極了,原來可以這樣看音樂!
不過,與其說老師講的內容有趣極了,不如說我記得的是老師口沫橫飛講述的畫面、是老師對音樂的熱情。因為老師課堂上講什麼我早忘了,但老師敘述音樂的模樣我印象深刻。🥰
對古典音樂不熟的人來說,協奏曲是一個非常好入門的形式。希望學生接觸歌劇,是因為莫札特的音樂往往脫離不了戲劇,歌劇性格在鋼琴作品裡出現很正常,只將莫札特與「甜美,恬靜」畫上等號,稍嫌狹隘。
至於海頓,我的啟發也來自於幾個故事,有機會再說更多,我的專輯裡可是有收錄一首海頓呢~😎(竊笑)
/
🌟如果想follow蔡老師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pchuan18/
#教師研習 #古典專題 #古典觸鍵與聲音 #莫札特奏鳴曲
巴哈平均律第一首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昨晚到音樂廳聽Kit Armstrong的第一冊巴哈平均律,一踏進音樂廳,在周間還這麼多人來聽整場巴哈,覺得很感動,愛樂者真的比我們想像的多。
這是我第一次一口氣聽完整本平均律,畢竟我屬於屁股坐不住一族,常常很怕聽超過兩小時的音樂會,超過一個半小時就屁股長蟲,真心覺得音樂會一個小時出頭是最美好的長度。但昨天的體驗很有趣,音樂會結束在十點。第一次在音樂廳聽完整本,從C大調開始,調性半音半音的往上,周善祥帶著我們一起走完了全部的調,那種體驗很特別,有幾個調彈得特別特別的藝術性,有些特別宗教性,所有的和聲與音樂融合,原本熟悉的平均律,又多聽到了一種視野。
周善祥的超能力,曲目一套一套的彈,每首思緒皆完整,前輩說著如果周善祥在台灣生長,他還能有這樣的能力嗎,再怎麼有天分,應該也早就被抹煞了。說著台灣的升學主義與家長對比賽跟成績的執意,抹煞了孩子原本對事物的單純喜愛與好奇。
想到某次我跟旅居國外的鋼琴家聊到,為什麼很多人(不是全部)出國念書回到台灣後,對音樂的追求與藝術的熱情就不再,慢慢消逝或倦怠,不再彈琴?原本我想到的是因為大家必須教太多琴,進了大學還得做很多的行政,對一個藝術家來說,沒時間給自己,沒時間練琴,沒時間感受,是無法做藝術的。但想到,幾個外國老師明明也常年待在台灣,卻始終可以感覺到他們真心喜歡音樂,依舊一直一直的研究下去,那位朋友覺得,是因為台灣人從小學琴,都是帶著目的性在學,畢業之後,就難以長久。
是的,我們走了一大圈看了這麼多,我們都知道什麼因素的滋長,會消滅興趣捻熄熱情。
前輩說著這麼多年來體制如此,整體文化家長的觀念又那樣等等,他們也努力了很多年,我說,沒關係,交給我們這一代吧:),我們可以繼續努力,我們能做什麼是什麼,教育本來就是條漫長的路,是幾十年的事。
我自己是從不寄望政府與體制,但我相信家長可以被教育,很多事情只是因為他們看不見、想不到。我們自己多做一點,哪怕只是影響一點點,總比三十年都不動好。這是我們摩羯座的天真浪漫。
/
昨晚回到家已晚,今早開始上第一次的巴哈創意曲研習專題,有學員說等我再開研習等了三四年(笑),之前又出書又生小孩又準備錄製專輯的,的確是好久沒開教師研習團課,頗懷舊的畫面。😄
/
【資訊更新】
「巴哈創意曲」專題研習(週二加開班)4/6, 13,20 ,27 早上10:00-12:30 《3/11 19:44 更新:已額滿。》是的...才一天就滿了,已排到候補第二。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aQxU5xA5tPtYgiaw8
*欲報名者請先加蔡老師line (ID: pchuantsai )
#匯款完成才算完成報名,#依匯款時間列報名優先順序。滿額後列候補順序,若沒排到將全額退費
巴哈平均律第一首 在 [問題] 請問巴哈十二平均律?.. - 看板piano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想請問大家什麼時候開始彈巴哈十二平均律呢
因為印象中該曲子好像可以提升對各種調性的了解
以及對位的技巧..
可是我不清楚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彈?
目前是巴哈初步(完)
創意曲在第二首
很想彈巴大師的十二平均律
不知道要彈之前要做什麼練習的準備?
還是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6.163.21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