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心臟強度的心路歷程
前幾天跟朋友閒聊
朋友:Lisa我覺得應該要跟你學習,不要想太多,否則每天都好緊張
我:其實想多了也沒什麼用,反而會影響睡眠,其實想簡單一點,也是放過自己的一種方式😂😂😂
老實說
我也不是生下來
神經就這麼大條😆
而是嫁給了一個精明人
反應快、刀子口
慢慢造就出現在的我😂
記得生完第一胎時
孩子只要一生病
剛開始擔心的不是孩子
而是下班後,先生回到家
開始會用調查員的口吻問
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導致小孩生病
一直問
像偵探一樣
想要找出最後兇手
雖然沒有當面指責
但咄咄逼人的口氣也夠折磨人惹
當時無聲勝有聲
#情緒往內吞
是維護家庭和諧最好的方式😆
甚至到了現在
如果我請他幫忙拍照
天氣太熱,多拍幾張
可能就會引發不耐煩情緒出來
「你拍這麼多張幹嘛?這麼認真(帶著酸酸的口氣)」
或是買個飲料
因為被封膜(又忘了帶環保吸管)
怎樣都撕不開
就去店家借剪刀剪開
回到位上立刻備唸:「你又不知道他們剪刀剪過什麼東西,到底是吃下細菌好還是要堅持環保(不用塑膠吸管)?😒😒😒
#默默無聲勝有聲(心裡:剪開之後,我會再撕大一點,用沒碰到剪刀的地方碰嘴,拜託!老娘更怕細菌好嗎?)😆
看似刀槍不入的外表
其實只是不想庸人自擾😂😂😂
如果每件事都斤斤計較
表面上贏了氣勢卻輸了和氣
好像也沒什麼好驕傲
#嫁了一個愛說的人
#讓我變得更不愛說😆
#覺得這樣滿好der
#讓孩子覺得媽媽很弱也無所謂😁
#多年下來增加心臟強度😏
#更懂了如何消化不舒服的話語
#睡一覺就把它忘記
#善待自己
#才算真正愛自己😆
最近換了新包
今天的行程就是 #沒計畫
到處拍照📷 show一下包😁
LeSportsac-台灣官方專屬網頁
LeSportsac 與法國知名布商les Olivades推出聯名系列
可側背、可手提
更可裝入化妝包、長夾、水壺、和口罩套
#新品上市
#LeSportsacTW
#有興趣可以去百貨專櫃尋寶唷🎁
《堡貝王解憂雜貨店》
團購最後一天
1.【工廠樣衣出清】上衣專區
2.【工廠樣衣出清】褲子裙子專區
3.【工廠樣衣出清】大人睡袍專區
4.【信豐農場】匠香手工紅藜黑豆醬油/醬油膏360ml
5.【台灣製PERFECT】金緻316攜帶式野炊鍋具組
6.【阿憨鹹粥】虱目魚純魚酥1盒-5入
7.【蓋大樓】堡主多訂購專區
8.【Astonish英國潔】4合1強效殺菌消毒清潔劑
9.【日本珍珠金屬】IH大理石塗層輕質極深不沾炒鍋
10.【露營好物】折疊瀝水碗盤架
➡️有需要者快來社團看看吧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912379495744795/
同時也有1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的網紅林郁晉,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籠罩下得巨大哀愁 A Dark Cloud of Sorrow Looms Over 】展覽訪談 文/林郁晉 晏起之晨、失眠之夜,挾著日常的無奈與焦慮溶進意識之中,入夢。 我們指認各種房簷的形狀、街角轉折的摺痕,回到躲避外界棲身之座標,看著各個熱鬧無處安放的紅男綠女在燈火通明的城市裡遊走,並與...
情緒往內吞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概是因為我的工作的關係,偶爾會被問到:「會不會有無力感?有無力感的時候,怎麼辦?」
會啊!經常會碰到有無力感的狀況。因為常跟孩子們相處,所以對於一般人覺得稀鬆平常的不當教養,特別有感覺。像是最近看到一位阿嬤,對孫子胡亂發脾氣,聽起來跟孫子本身沒有太大的關係,因為孫子的年紀小,決定不了什麼,大部分應該還是大人要負責任。
反正阿嬤就是「牽拖」到孫子身上,罵孫子罵到他哭。然後,阿嬤又跟旁邊的人合理化自己的遷怒。最後,還跟孫子洗腦,說自己都是為他好,其實阿嬤不是在生氣,是在教他,阿嬤不會騙他…
我已經長這麼大了,至少在我面前的部分,我能明白,阿嬤就是找孫子發洩情緒而已。可是,又畏懼他人的眼光,想要保持自己的形象,用扭曲、謊言,來美化與掩飾自己情緒控管不佳的事實。
可是,孩子還小,他要什麼時候,才會知道,自己這個時候被罵,跟他的關係不大,他只是個出氣筒?也會很天真地想,為什麼阿嬤年紀那麼大了,還不知道自己的情緒,要自己處理,不要讓那麼小的孩子莫名其妙地替她承擔?
然後又會想到,現在時代不同了,阿嬤這一套合理化自己行為的說詞,這一套我們代代相傳的教養公式,能用到什麼時候呢?等孫子大了,懂事了,也許把大人的情緒往內吞,也許開始反擊,這時候,又會有不同的困境陸續出現!
這種「小事」,大部分的人,知道了也就過了,不會有太多的情緒。然而,我卻有淡淡的悲傷,還有種似乎已經見怪不怪的無奈。偶爾在過於認真投入情緒的時候,無力感會湧上來。要到什麼時候,我們大人才能建設好自己,給孩子一個健康成長的心理空間?
常常也會有朋友說,其實,我們上一代也是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以前本來就沒什麼兒童人權的概念。我可以理解,但是不太能諒解。
我其實碰到不少阿公、阿嬤,重新在學怎麼跟兒孫互動,說實話,這種狀況常讓我感動。即使年紀大,還是有成長的空間。可是,現實上也不是只有年紀大的人會有不當對待孩子的狀況,新聞裡面,少數年輕的父母一樣會有兒虐的舉動。
孩子會長大,會影響我們未來的社會,形塑整個社會的風氣。原來對孩子亂發脾氣,就是在教他。那以後孩子長大了,對他的長輩、對他自己的孩子亂發脾氣,就是為了大家好嗎?
然後,這樣對待孩子,讓孩子感覺錯亂,感覺自己常造成大人的麻煩,感覺自己再怎麼努力,也沒辦法讓大人不生氣(因為大人生氣,不見得跟孩子有關,大人說不定只是把情緒壓力轉嫁給不懂得抗辯的孩子罷了)。那麼,孩子的情緒怎麼會穩定?
無力感這種情緒,好像在我們前方有個深不見底的洞,我們一直往裡面丟情緒,但是沒有回應、不被理解、找不到尊重。明明遠方已經浮現了某種警告標語,我們手裡丟擲情緒的動作還是停不下來,有時候到最後連我們能站起來的最後一分氣力都用盡了,依然什麼都沒有。
我有無力感的時候,會回到生活中療癒,試著把步調放慢一點、試著更放鬆。寫寫文章、看看書、散步走一走,然後想想看,我還能做什麼?大部分時候,其實也想不出個答案來,那就是專注當下,把當下該完成的事,一點一點地完成。畢竟,把現在過好,才更有能量去承擔過去與未來的煩惱憂愁。
有時候,負面的情緒,會牽動負面的記憶,會想起很多跟不當教養有關,所造成的悲劇與困境,剪不斷理還亂。可是,我會靜靜地等待,讓情緒升起,讓情緒緩緩地沉澱,不去回應自己的情緒,不勉強自己用過熱的大腦,去做超過負荷的事,讓自己輕鬆一點。
我也許是個沒什麼影響力的人,不管我怎麼大聲嚷嚷,我就是能看到有人不把尊重孩子當回事。我也沒辦法讓他們知道,現在他們這樣對待孩子,對以後他們自己也不會太有利。
細細想來,我最能影響的,其實只有我自己。幫不了別人,就讓自己平靜,這樣比較貼近事實,往這個方向努力,無力感也漸漸消退了一些。
.
改編自《靜下心去愛:在靜定中找到自己,也圓滿身邊的關係》
--------------------------------------------
2016年9月《靜下心去愛》新書上市
1.博客來: http://ppt.cc/Mgn1D
2.金石堂: http://ppt.cc/T0BZ9
3.誠品: http://ppt.cc/6Vahf
4.預購詳細說明:http://ppt.cc/oGVYZ
5.博客來活動:洪仲清作品任3本75折 http://ppt.cc/MRJyi
6.金石堂活動:《靜下心去愛+我想傾聽你》合購75折 http://ppt.cc/81nZx
7.星馬地區限量簽名書預購: http://ppt.cc/MGmm9
8.《靜下心去愛》簽書會 線上報名網址 : http://www.ylib.com/action/#t730
免費電子書借閱平台: 台灣雲端書庫(可借《靜下心去愛》、《我想傾聽你》、《謝謝你知道我愛你》、《找一條回家的路》、《跟自己和好》)
http://0rz.tw/HJCSM
情緒往內吞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無力感升起的時候
大概是因為我的工作的關係,偶爾會被問到:「會不會有無力感?有無力感的時候,怎麼辦?」
會啊!經常會碰到有無力感的狀況。因為常跟孩子們相處,所以對於一般人覺得稀鬆平常的不當教養,特別有感覺。像是最近看到一位阿嬤,對孫子胡亂發脾氣,聽起來跟孫子本身沒有太大的關係,因為孫子的年紀小,決定不了什麼,大部分應該還是大人要負責任。
反正阿嬤就是「牽拖」到孫子身上,罵孫子罵到他哭。然後,阿嬤又跟旁邊的人合理化自己的遷怒。最後,還跟孫子洗腦,說自己都是為他好,其實阿嬤不是在生氣,是在教他,阿嬤不會騙他…
我已經長這麼大了,至少在我面前的部分,我能明白,阿嬤就是找孫子發洩情緒而已。可是,又畏懼他人的眼光,想要保持自己的形象,用扭曲、謊言,來美化與掩飾自己情緒控管不佳的事實。
可是,孩子還小,他要什麼時候,才會知道,自己這個時候被罵,跟他的關係不大,他只是個出氣筒?也會很天真地想,為什麼阿嬤年紀那麼大了,還不知道自己的情緒,要自己處理,不要讓那麼小的孩子莫名其妙地替她承擔?
然後又會想到,現在時代不同了,阿嬤這一套合理化自己行為的說詞,這一套我們代代相傳的教養公式,能用到什麼時候呢?等孫子大了,懂事了,也許把大人的情緒往內吞,也許開始反擊,這時候,又會有不同的困境陸續出現!
這種「小事」,大部分的人,知道了也就過了,不會有太多的情緒。然而,我卻有淡淡的悲傷,還有似乎已經見怪不怪的無奈。偶爾在過於認真的時候,無力感會湧上來,什麼時候,我們大人才能建設好自己,給孩子一個健康成長的心理空間?
常常也會有朋友說,其實,我們上一代也是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以前本來就沒什麼兒童人權的概念。我可以理解,但是不太能諒解。
我其實碰到不少阿公、阿嬤,重新在學怎麼跟兒孫互動,說實話,這種狀況會讓我很感動。即使年紀大,還是有成長的空間。可是,現實上也不是只有年紀大的人會有不當對待孩子的狀況,新聞裡面,少數年輕的父母一樣會有兒虐的舉動。
孩子會長大,會影響我們未來的社會,形塑整個社會的風氣。原來對孩子亂發脾氣,就是在教他。那以後孩子長大了,對長輩、對再下一代的孩子亂發脾氣,就是為了大家好嗎?
然後,這樣對待孩子,讓孩子感覺錯亂,感覺自己常造成大人的麻煩,感覺自己再怎麼努力,也沒辦法讓大人不生氣(因為大人生氣,不見得跟孩子有關,大人說不定只是把情緒壓力轉嫁給不懂得抗辯的孩子罷了)。那麼,孩子的情緒怎麼會穩定?
我有無力感的時候,會回到生活中療癒,試著把步調放慢一點、試著更放鬆。寫寫文章、看看書、散步走一走,然後想想看,我還能做什麼?大部分時候,其實也想不出個答案來,那就是專注當下,把當下該完成的事,一點一點地完成。畢竟,把現在過好,才更有能量去承擔過去與未來的煩惱憂愁。
有時候,負面的情緒,會牽動負面的記憶,一下子全衝上來,會想起很多跟不當教養有關,所造成的悲劇與困境,剪不斷理還亂。可是,我會靜靜地等待,讓情緒升起,讓情緒緩緩地沉澱,不勉強自己用過熱的大腦,去做超過負荷的事。
我也許是個沒什麼影響力的人,不管我怎麼大聲嚷嚷,我就是能看到有人不把尊重孩子當回事。我也沒辦法讓他們知道,現在他們這樣對待孩子,對以後他們自己也不會太有利。
細細想來,我最能影響的,其實只有我自己。幫不了別人,就讓自己平靜,這樣比較貼近事實,往這個方向努力,無力感也漸漸消退了一些。
--------------------------------------------
《我想傾聽你》新書上市
1.博客來:http://ppt.cc/XpS6Y
2.金石堂:http://ppt.cc/Qv9m5
3.誠品:http://ppt.cc/p3Inz
4.預購詳細說明:http://ppt.cc/1gqcW
免費電子書借閱平台: 台灣雲端書庫(可借《我想傾聽你》、《謝謝你知道我愛你》、《找一條回家的路》、《跟自己和好》)
http://0rz.tw/HJCSM
情緒往內吞 在 林郁晉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籠罩下得巨大哀愁 A Dark Cloud of Sorrow Looms Over 】展覽訪談
文/林郁晉
晏起之晨、失眠之夜,挾著日常的無奈與焦慮溶進意識之中,入夢。
我們指認各種房簷的形狀、街角轉折的摺痕,回到躲避外界棲身之座標,看著各個熱鬧無處安放的紅男綠女在燈火通明的城市裡遊走,並與無數陌生人隔牆並肩而坐。
1970年代,台灣興起了都市主義,揮別了農業家園的景觀,在擁擠的都市裡生存相對壓抑的。都市其意義不僅是建築摩天之高,更在於它擁有改變原有地景的樣貌、居住的型態、人際關係的孤獨與疏離及日漸複雜的社會議題。在資本世界所圍繞下的我們成為一種部分配合的零件化角色,然,自由主義的建構也不斷提醒著自身的主體性,視為一個完整之重要。如此衝突矛盾,拉扯出極大的不安與困惑,聳立且不斷將外部世界的混亂吞噬折入體內,心中一股始終趨不散的憂愁不斷盤旋,只能回到屋內,安全無他者之地,盡情地咧嘴吐舌、搔首弄姿,卻揮之不去籠罩而下的巨大哀愁。
夜晚,望者前方不遠處,無數個大樓的窗口閃爍著各種彩燈,凝望那如夢幻泡影之光,心甸甸地總在腦際回望那些不願想起的事,就如:「我是誰」這樣無奈的提問,總在那無人的夜晚裡晃頭晃腦地想起。到底我們應以何種角色的姿態與世界共存,同時又保有自身主體性之完整成為我們的必經之問。
「籠罩下的巨大哀愁」一展將透過八位藝術家的作品,試圖呈現籠罩於都市之下的人們,因在認知上矛盾的情緒,所產生出對於自身主體該已何種姿態與世界共存的提問。
鄭爾褀 poeple
作品回應台灣1970後逐漸告別農業景觀進入都市主義的現象,精準描繪出現代人們所熟悉的都市日常景象。百萬人共同生存於一個地方,即便物理距離上是如此緊密,對於彼此的認同卻是絕對的疏遠。
鍾知庭 我在你左右
作品透過男性畫外音的說明及影像內某種角色扮演的刻畫,呈現都市之中的人們彼此試圖相伴,吐露內在確切的想望,最終卻淪為某種喃喃自語,或溝通的徒然。
吳伯賢 有著蒙娜麗莎微笑的猩猩
藝術家透過猩猩作為在都市正常運作之下的奇觀(不正常)呈現。回應在都市興起的治理實踐下與自由意識之間的衝突,將人們日常存在於可行介入操作和不可行介入操作之間的矛盾或內在限制放大。
王鼎曄 人-人
試圖回應高度競爭的社會中,人們在有限的資源分配下時會不慎擠壓到他人,與此同時又要維護完好理性的生存空間,作品精準刻畫出人們相處時某種不成文的特殊距離。置身於當下的人們該如何找到屬於自身主體最佳的生存姿態成為作品最大的提問。
蔡傑 塵埃落定時
作品試圖呈現人們躁動的拍打著看似可能逃離的出口,而所謂的出口是否真實?又或只是內在狂放無法平心的感受的妄念?回應都市裡看似熱鬧無處安放的紅男綠女們內在的哀愁。
黃彥超 1.2.3魚你躲好了沒?
作品將魚缸中的觀賞魚比擬困於都市裡人群的樣貌。耀眼奪目的彩光、極度刺激性的感官饗宴,試圖呈現人們短暫逃離內在的不安及困頓,回應人在自身主體性的建立後所產生的完全排他性及強烈的孤獨感。
黃淑蓮 Sometime i found myself floating and sinking down once in a while
作品回應在自由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所產生的極大矛盾中內在強烈的衝突不斷,將人們心底不斷自我反問的不安情緒描寫深刻。該如何明確知道自身定位及最佳舒適的姿態為何?及「我是誰」成為最大的提問。
陳嘉壬 甜水
作品是藝術家前往東南亞駐村後,試圖反思城市之於農村兩地的人們對於生存的想像及美好生活的概念竟是如此不同。回應社會所建構於我們的未來想像,是否未必如此明確或真實,只是某種模糊失焦的指向。
-----------------------------------------------------------------------------------------------------------------------------------------------------------
【籠罩下得巨大哀愁 A Dark Cloud of Sorrow Looms Over 】
日期 Date|2021/08/07-09/12
地點 Location|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藝術家|Artist
王鼎曄 Wang Ding-Yeh
吳柏賢 Wu Bo-Sian
陳嘉壬 Chen Chia-jen
黃彥超 Huan Yen-Chiao
黃淑蓮 Wong Shu-Lian
蔡傑 Tsai Jie
鄭爾褀 Zheng Er-Qi
鍾知庭 Chung Chih-Ting
影片拍攝與製作 Film production | Shane 影像工作室
音樂製作 Music production | 黃柏諺 PKG
動畫製作 Animation production | 羅悅慈 Lo Rax
設計 Design|蔡傑 Tsai Jie
翻譯 Translation | 黃文 Huang Wen
策展人|Curator
林郁晉 Lin Yu-Chin
協同策展 | Co-curator
黃鼎鈞 Huang Ding-Jun
感謝贊助|Sponsors
厭世會社The Misanthrope Society
果拾 Pick Up
特別感謝|Special thanks
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掀牆藝術聚落 Open Wide
打開藝術工作站 OCAC
嘖嘖 Zeczec
張喬翔 Shane
陳小乖
劉柏承
情緒往內吞 在 林郁晉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籠罩下的巨大哀愁 A Dark Cloud of Sorrow Looms Over 】
文/林郁晉
晏起之晨、失眠之夜,挾著日常的無奈與焦慮溶進意識之中,入夢。
我們指認各種房簷的形狀、街角轉折的摺痕,回到躲避外界棲身之座標,看著各個熱鬧無處安放的紅男綠女在燈火通明的城市裡遊走,並與無數陌生人隔牆並肩而坐。
1970年代,臺灣興起了都市主義,揮別了農業家園的景觀,在擁擠的都市裡生存相對壓抑的。都市其意義不僅是建築摩天之高,更在於它擁有改變原有地景的樣貌、居住的型態、人際關係的孤獨與疏離及日漸複雜的社會議題——在資本世界所圍繞下的我們成為一種部分配合的零件化角色。
然,自由主義的建構也不斷提醒著自身的主體性,並視為一個完整之重要。如此衝突矛盾,拉扯出極大的不安與困惑,聳立且不斷將外部世界的混亂吞噬折入體內,心中一股始終趨不散的憂愁不斷盤旋,只能回到屋內,安全無他者之地,盡情地咧嘴吐舌、搔首弄姿,卻揮之不去籠罩而下的巨大哀愁。
夜晚,望著前方不遠處,無數大樓的窗口閃爍著各種彩燈,凝望那如夢幻泡影之光,心甸甸地總在腦際回望那些不願想起的事,就如:「我是誰」這樣無奈的提問,總在那無人的夜晚裡晃頭晃腦地想起。到底我們應以何種角色的姿態與世界共存,同時又保有自身主體性之完整成為我們的必經之問。
「籠罩下的巨大哀愁」一展將透過八位藝術家的作品,試圖呈現籠罩於都市之下的人們,因在認知上矛盾的情緒,所產生出對於自身主體該已何種姿態與世界共存的提問。
鄭爾褀| 人們 People
作品回應台灣1970後逐漸告別農業景觀進入都市主義的現象,精準描繪出現代人們所熟悉的都市日常景象。百萬人共同生存於一個地方,即便物理距離如此緊密,對於彼此的認同卻是絕對的疏遠。
鍾知庭|我在你左右
透過男性劃外音的說明及影像內某種角色扮演的呈現,刻劃都市之中的人們彼此試圖相伴,吐露內在確切的想望,最終卻淪為某種喃喃自語,或溝通的徒然。
吳伯賢|有著蒙娜麗莎微笑的猩猩
透過猩猩作為都市正常運作下的奇觀(不正常)呈現。回應都市興起後的治理實踐與自由意識之間的衝突,將人們日常存在於可行介入操作和不可行介入操作之間的矛盾或內在限制放大。
王鼎曄|人-人 One-One
試圖回應高度競爭的社會中,在有限的資源分配下時會不慎擠壓到他人,與此同時又要維護完好理性的生存空間。作品精準刻畫出人們相處時某種不成文的特殊距離,置身於當下的人們該如何找到屬於自身主體最佳的生存姿態成為作品最大的提問。
蔡傑|塵埃落定時
作品呈現出人們躁動的拍打著看似可能逃離的出口,而所謂的出口是否真實存在?又或只是內在狂亂無法平心的感受的妄念?回應都市裡看似熱鬧無處安放的紅男綠女們內在的哀愁。
黃彥超|1.2.3魚你躲好了沒?
魚缸中的觀賞魚好似困於都市裡人群的樣貌,耀眼奪目的彩光、極度刺激性的感官饗宴,試圖呈現人們短暫逃離內在的不安及困頓,回應自身主體性建立後所產生的完全排他性及強烈孤獨感。
黃淑蓮|I found myself floating and sinking down once in a while
在自由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產生的矛盾中內在衝突不斷,將心底不斷自我反問的不安情緒描寫深入。該如何明確自身定位及調整最佳姿態,讓「我是誰」成為最終的提問。
陳嘉壬|甜水
作品是藝術家前往東南亞駐村後,試圖反思城市之於農村兩地的人們對於生存的想像及美好生活的概念竟是如此不同。回應社會所建構於我們的未來想像,是否未必如此明確或真實,只是某種模糊失焦的指向。
-----------------------------------------------------------------------------------------------------------------------
【籠罩下的巨大哀愁 The great sorrow under the shroud】
日期 Date|2021/08/7-09/12
地點 Location|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藝術家|Artist
王鼎曄 Wang Ding-Yeh
吳柏賢 Wu Bo-Sian
陳嘉壬 Chen Chia-jen
黃彥超 Huan Yen-Chiao
黃淑蓮 Wong Shu-Lian
蔡傑 Tsai Jie
鄭爾褀 Zheng Er-Qi
鍾知庭 Chung Chih-Ting
影片拍攝與製作 Film production | Shane 影像工作室
音樂製作 Music production | 黃柏諺 PKG
動畫製作 Animation production | 羅悅慈 Lo Rax
設計 Design|蔡傑 Tsai Jie
翻譯 Translation | 黃文 Huang Wen
策展人|Curator
林郁晉 Lin Yu-Chin
協同策展 | Co-curator
黃鼎鈞 Huang Ding-Jun
感謝贊助|Sponsors
厭世會社The Misanthrope Society
果拾 Pick Up
特別感謝|Special thanks
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掀牆藝術聚落 Open Wide
打開藝術工作站 OCAC
嘖嘖 Zeczec
張喬翔 Shane
陳小乖
劉柏承
情緒往內吞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00:00 開始
03:46 今晚節目內容
06:46 與波叔家族成員, 識於微時
08:11 鄧成波成功之路
18:50 波叔少年時代
21:02 開始涉觸房地產
25:12 禾稈冚珍珠
43:56 2009年機遇再來
59:13 Jeff Chan 陳積榮
#娛樂八卦 #陳積榮 #鄧成波 #SmartTravel #鄧成波離世 #傳奇舖王 #享年88歲 #霓虹光管學徒 #百億地產王國 #鋪王鄧成波 #生財之道 #藝人 #肺癌 #終年38歲 #2021年11位演藝界名人離世 #是日娛樂名人新聞重點推介
【空姐爆料】系列, 專業人士、家庭主婦、OL、行政人員、男士、傳媒亦喜歡報導我的呢個 #SmartTravel, 可以滿足你 #娛樂、輕鬆、#剝花生 #旅遊資訊 #平吃買玩 #各地文化, 要睇梗係睇原汁原味, 你係咩人就會支持返咩嘅youtuber, 國際華人傳媒, 最喜歡報道Smart Travel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hKZNoNE4iEf-Rsl1fa8Um8aY2Yl86Q95
大家可以透過Payme, 支持下我, 打賞打賞鼓勵鼓勵:
https://payme.hsbc/smarttravel
?合作邀約請洽
gold7778@gmail.com
https://www.instagram.com/gold7778t/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uNPxqDGG08p3EqCwY0XIg/join
請用片右下角調4K睇片。
資深投資者鄧成波家族公布,鄧成波於2021年5月14日中午,在一眾家人陪伴下於養和醫院安詳辭世,享年88歲。家人將秉承鄧成波遺志,同心合力發展家族業務,並為國家、為社會積極貢獻。
鄧成波的家人今日發聲明,指鄧一直奉行「高瞻遠矚,刻苦勤儉,審時度勢,隨機應變」的處世及營商哲學,重情義、講信用,深受敬重。家人將秉承其遺志,同心合力發展家族業務,並為國家、為社會積極貢獻。
聲明又提到,感謝各界友好的懇切關心及慰問,以及養和醫院醫護團隊的悉心照顧。有關喪禮安排詳情,家人將適時公布。
鄧成波在高峰期於香港持有逾200項工商舖物業,因此獲得「舖王」之稱。
根據他家族旗下的陞域集團官網資料,該集團與鄧成波家族共同管理總值約730億港元的房地產組合,集團業務包括房地產投資及管理、酒店及餐飲服務、通訊服務、金融服務,以及社會創新業務The STILE所推動的安老服務及創業創新平台,旗下營運超過40個品牌。
不過喺疫情重創香港經濟之際,鄧氏頻頻沽貨套現,去年底傳出他計劃出售達1/4的集團投資物業組合套現,當中不乏以低市價沽出。
他與有關人士最近亦招標出售九龍城聯合道2至18號一籃子物業,意向價約25億港元,整個項目共涉及18個地段,總地盤面積約兩萬方呎,買家可選擇購買全部或部分物業。
他膝下育有5名兒子,由於近年退居幕後,業務多由孻仔耀昇打理,現為陞域集團行政總裁,亦被外間視為接班人。據悉,鄧成波的次子耀文亦有協助打理地產業務,三子耀輝於1995年創辦連鎖眼鏡店品牌尊貴視力,四子耀邦近年逐漸參與家族事業。
不如我哋一齊睇下 鄧成波 一生點樣創造佢嘅傳奇
香港地少人多,亦都擁有龐大旅客團,擁有傳統消費習慣的本地人,締造了一個零售業發達的大都會。
過往香港擁有強大的消費力支撐着高昂的租金,商鋪成為一種極具吸引力的物業。由此,又誕生出一批職業工商鋪炒家。
香港有很多位「鋪王」,鄧成波是名頭最響亮的一位。其縱橫樓市近40年,持有遍佈港九新界200多項工商舖物業,人稱「波叔」。
2016年以來,香港投資物業市場興旺,鄧成波亦表現得愈來愈積極。至今兩年內已投資超過160億港元換貨,重組資產。
2018,就有港媒作了一筆統計,表示波叔的目光已抵及新界東部西貢,短時間在當地重注了14億港元投資工廈及商鋪。
其中包括今年2018 3月份向購入四洲食品網匯中心全幢,作價2.5億港元;2017年斥3.65億港元購入實惠集團大廈,以及3.68億港元購入的四洲集團大廈全幢。商鋪方面,有2017年花費4.5億港元購下西貢花園一間巨型鋪面。
另一方面,2018 5月24日,鄧成波向佳源國際出售了位於新界葵涌、屯門的新合里物業,成功中心,以及菁雋住宅項目共三個物業,再籌得26億港元銀碼。
更早之前,在2017年9月份,波叔就曾將觀塘THE WAVE、銅鑼灣波斯富街多層巨鋪及鰂魚涌東滙中心地庫三處項目打包予中銀國際,估計一次轉手賬面賺約20億港元。
生財之道
「我叫啲鋪作靚女,每日都想睇,買唔買都睇。」
..........................
https://youtu.be/UxkmkbrAKa0
身體狀況雖然轉差,Jeff仍然保持正面心態,他指去年病發初時好積極學氣功,每晚9點入睡,清晨5點前起身吸取陽氣,令身體變得更健康。談到年初時咳到見血,情緒會否變得困擾?他堅定說:「我都盡量令自己舒服,我成日都覺得其實係控制唔到,可能轉頭擴散呢度,又擴散去嗰度,無嘢控制得到,學習接受嘅心態係好重要。但痛苦同辛苦始終係無可避免,當佢(痛楚)攻擊你,當佢(痛楚)嚟時候,盡量去學習點樣放鬆,有信仰就祈多啲禱,盡量令到自己心情平和放鬆,就已經係好止痛方法之一。」
咳到瞓唔到,但係睡眠係好重要,而家呢兩個禮拜就係個腸胃痛。」
患難見真情,好友孫慧雪及謝珊珊不斷支持、幫手,馬浚偉也於阿雪IG呼籲後第二晚,在網上開Live演出為Jeff籌集醫藥費。
建議啲歌手 我一個Zoom, 幾位歌手一齊湊錢
之前跟女友同住梅窩,平靜生活有利好好休養,但自從身體變差,Jeff的哥哥叫他跟女友搬到自己家住,好讓一家人多點相處時間,Jeff也可以多點陪伴年屆84歲有長期病患的父親,他說:「當然一家人感情更加好,但變相亦對哥哥、佢屋企人係一個負擔,因為本身要照顧一個長期病患者,多一個癌症病患者,係一件唔容易嘅事。」
受訪前,Jeff獲中醫師教導用按摩紓緩身體痛楚,他說:「感覺係舒服好多,但每日按摩,講緊每次要按40分鐘,咁係咪親人每日都可以花呢個時間呢?確實有難度,唔係願唔願意,係環境許唔許可,又要照顧你三餐,因為我隻手郁唔到,我煮唔到嘢食,洗碗都做唔到,想幫都幫唔到。」
....................
https://youtu.be/UxkmkbrAKa0
肺癌是本港癌症的頭號殺手,每年新症超過4,000宗。2017年全港有3,890人死於肺癌,佔所有因癌症死亡的人27.1%,高踞本港致命腫瘤的首位。由1981年至2017年,本港每年死於肺癌的人數,雖間中有輕微下跌,但大致呈上升趨勢,從每年約2,000人,增加至每年約4,000人。
患上肺癌的存活率,因診斷及治療時間而異。美國一項調查顯示,患者若能在肺癌第一期時發現,並及早接受治療,未來5年的存活率可達50%,但若在肺癌發展至第三期時才發現,未來5年的存活率便會降至約15%。
一般而言,肺癌對男性構成較大威脅。以每十萬人計算,2017年男性患肺癌的死亡率為76.5,女性死亡率則為32.4,相差超過一倍。若以年齡劃分,男女患肺癌的死亡率均由40歲起上升,當中男性的增幅比女性更高,85歲以後,男女的死亡率同樣相差超過1倍。
肺癌病徵
肺癌常見症狀
肺癌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病徵,但隨著病情惡化,周遭的組織會受到破壞,產生各種病徵,包括氣喘、持續咳嗽、痰中有血、聲音沙啞、吞嚥困難、深呼吸時感到肺部疼痛、胸肺反覆受感染或久未痊癒等。患者亦有可能出現食慾不振、體重下降及容易疲倦,雖然並非出現在呼吸系統,卻都是肺癌的症狀。
然而,癌細胞有機會在體內擴散,屆時患者除了上述病徵外,還可能出現頸部淋巴核腫脹、腹脹、骨痛、頭痛,或者頸、面及手部腫脹;嚴重者甚至出現局部腦癇或半身不遂。因此,一旦發現身體有上述病徵,應盡早求醫,診斷是否患有肺癌。
尋找癌症原因
肺癌風險因素
患有肺癌的風險,主要取決於以下因素:
吸煙習慣
這是導致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吸煙人士患上肺癌的風險是其他人的20倍。吸煙人士當中,約10%都會患上肺癌;而男性肺癌患者當中,則有約90%是煙民。
吸入二手煙
除自身的吸煙習慣外,二手煙也是肺癌的元兇之一,長期吸食二手煙的人患有肺癌的風險,比普通人高出兩倍以上。
吸入化學物料
長期曝露於某些化學品或建築物料,如石棉、鎳、鈾等,或者吸入大量廚房油煙、燃燒香燭的煙霧或累積在建築物的氡氣〔註1〕,都有機會導致肺癌。
不良飲食習慣
長期缺乏進食新鮮蔬菜、水果和其他含有豐富維他命A的食物,以及經常進食經燒烤或醃製的食物,都是引致肺癌的原因。
家族遺傳
這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患者家中的父母或兄弟姊妹同樣患有肺癌的風險較其他人高。
針對以上各種引致肺癌的原因,預防肺癌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從未吸煙的人應該拒絕染上不良嗜好,而已經有吸煙習慣的人則應該從速戒煙;同時應勸籲身邊的家人和朋友戒煙,或者減少前往酒吧等較多人吸煙的地方,避免吸食二手煙。至於有害物質方面,員工在工作場所應該遵守安全指引,例如配戴具保護功能的口罩,亦應定期檢查家中的氡氣是否超標。另外,如果從飲食習慣著手,可多吃大量蔬果,但避免服用過多維他命丸,以免對身體引致反效果。
身體影響
肺癌併發症及擴散風險
倘若患者未能及時發現患癌,肺癌病情有機會進一步惡化,釀成更多併發症。例如癌細胞持續長大,可能會堵塞氣管,同時導致大量液體堆積在肺部周圍,令患者在吸氣時,肺部難以全面伸展,呼吸出現困難。癌細胞可擴散至肺部內膜或身體其他部位,令患者感到身體疼痛、噁心、頭痛等。一旦肺癌擴散到其他身體部位,則變得難以治療。
常見檢查方法
肺癌診斷方法
如發現懷疑肺癌的病徵,應先向醫生求醫並檢查。醫生一般會為病人進行以下檢查:
胸肺X光片檢查
透過肺部的X光片,觀察肺部裏面有沒有腫瘤或其他異常的物質。
痰涎樣本檢查
利用顯徵鏡觀察病人咳嗽排出的濃痰,檢查是否有癌細胞。
支氣管鏡檢查
醫生利用軟管插喉,檢查支氣管內黏膜的情況,有需要時會切下有異常的組織作進一步觀察。患者在檢驗前須經麻醉,亦可服用鎮靜劑,方便軟管進入體內,過程約數分鐘。
除上述檢查外,醫生亦可能要求進行下列跟進檢驗:
縱隔鏡檢查
患者須接受全身麻醉,於頸的底部、胸骨上方開兩至三個小口,伸入內窺鏡,觀測肺部和心臟鄰近的淋巴結和胸腺。如果發現淋巴結腫脹,就會從另一個小口伸入手術刀,將其切除。手術需時約一小時,患者一般須繼續留院一至兩天。
電腦掃描
患者須注射或飲用造影劑〔註2〕,然後利用電腦掃描,為體內組織拍攝不同角度的X光片,構成立體影像。
超聲波內窺鏡檢查
醫生將附帶超聲波探頭的軟管,通過口腔進入食道。心肺反彈回來的聲波會經電腦形成影像,從而令醫生得知胸腔內的淋巴結有沒有出現脹大的情況。同樣,如有需要,醫生會切一小片淋巴結作檢驗。
醫生在仔細檢查後,會為患者的肺癌分類及分期。肺癌大致可分為三大類:
小細胞肺癌
佔所有肺癌個案的15%,大多由吸煙引起,增長及擴散速度快
非小細胞肺癌
鱗狀細胞
常見於氣管內壁,一般由吸煙引致。腺癌
由氣管內壁分泌黏液的細胞變異導致。大細胞癌
癌細胞體積大,形狀較圓。
間皮瘤
出現於胸腔和腹腔內壁,多由接觸石棉引致,但病例罕見。
在進行檢驗後,醫生會為患者的病情分期,大致可分為四期:
................
情緒往內吞 在 《口袋裡的心理師》敬請期待 的推薦與評價
搶先體驗 https://bit.ly/3BDeaOb 對於快樂的事,我們總是可以直覺地大聲說、和他人分享,但是對於負面的 情緒 ,我們卻只會往心裡吞,有時甚至不知道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