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看世界——#科學精神
2021-09-13
香港一批中小學生在全國科技創新大賽中勇奪多個獎項,其中護理樹木的「超級膠水」更獲得全國最高殊榮,實在非常難得。很多人只知道學校推廣STEM有助學生未來升學和加強競爭力,卻未必明白科學奧妙之處。單是「科學精神」,已可成為學問研究和做人處事的「#求真」態度。
精英教育所衍生的填鴨式教育,最容易讓急功近利的聰明人爭取佳績。他們贏了求學階段的考試成績,卻輸了終身自主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應對變化的能力。人們能夠自小以科學精神面對世情,就會鍛煉出 #實事求是,#精益求精的人生態度。
最近跟一位去年成功入讀劍橋大學的尖子傾談,發現小妮子能夠以出類拔萃的表現入讀心儀學系並不簡單。她在香港讀到中五才轉去英國讀預科,她認為憑考試成績入讀大學不難,努力「操卷」一定會有成效。但如果想牛津、劍橋等頂尖大學有條件地預先取錄,必須對相關學科表現出極大的熱忱,並在中學階段累積有關的學習和生活經驗,讓教授覺得應考學生是可造之才。
她在香港求學的時候,總覺得教科書和「雞精書」有很多錯漏的地方,令人難以消化知識。後來她透過網上研究和重新整理筆記,才能理順所有枝節。這種治學態度,讓她成功爭取獎學金在研究所工作,享受非一般的大學生活。
#張慧慈
#想孩子成長後不被社會污染
#就要認真學習科學精神
#並提升道德倫理文化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學影像製作出身的黃嘉俊,原本打算退伍後要前往美國深造電影,但軍中生涯因921大地震發生後,前往救災,而有了截然不同的體悟與轉向。處在救災現場的他,眼前的煉獄景致開始讓他思考生命的價值究竟為何。親眼目睹災民的重建、修復過程,也黃嘉俊對生命的脆弱與堅強,有了一番深刻的感受,視野全然地被打開。於是,黃嘉俊...
想孩子成長後不被社會污染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學影像製作出身的黃嘉俊,原本打算退伍後要前往美國深造電影,但軍中生涯因921大地震發生後,前往救災,而有了截然不同的體悟與轉向。處在救災現場的他,眼前的煉獄景致開始讓他思考生命的價值究竟為何。親眼目睹災民的重建、修復過程,也黃嘉俊對生命的脆弱與堅強,有了一番深刻的感受,視野全然地被打開。於是,黃嘉俊對人產生了興趣,投身於紀錄片創作。
黃嘉俊想要再多凝視、傾聽不同人的故事,實際上參與被攝者生命裡頭的其中一段,也使得他如若多了另一截人生。黃嘉俊認為,每個人生命的寬度或深度都有限的,然則藉由紀錄片,它能夠真實地體驗到千百樣生命的模樣或生活的可能。且紀錄片的保存期限相當長,只要沒有另外一部片能夠凌駕已有作品的高度,它就會持續地觀看、討論,久遠地發酵,黃嘉俊深信這是紀錄片最大的價值。
他的第一部長片是《飛行少年》,主角們是安置機構裡面的孩子,由於身份比較敏感,過去幾乎罕有能夠進行拍攝的機會,大多必須馬賽克、變聲和化名處理。黃嘉俊沉痛地說明,在以菁英教育為主的現有體制下,有一些少年在不斷的分類與篩選下,落到最後方最下面,被人忽略,但這群人不會消失,他們終究存在,這是社會不得不面對的真相,因此萬分需要更多人去正視其人生。是故,黃嘉俊決心長期深入花蓮,與青少年們相處,在《飛行少年》裡探討青少年的成長與犯罪議題,他們跟家庭還有學校之間的關係等等。
而以罕病孩童爸爸所組成的搖滾樂團為主角的《一首搖滾上月球》,則是黃嘉俊對家庭、親情的在場目擊。他直接走進別人的家居日常,眼見那些情感在生死與共的相處或激烈摩擦中,一點一滴日積月累地醞釀、生長,察覺到父母的愛有多深、多濃。黃嘉俊也因此瞭解,人夫、人父這樣的角色是有意義的,他最後也選擇了結婚生子的道路,脫離原有熟悉與安逸的狀態,勇猛地踏進另一種的人生風景。
新作《男人與他的海》的被攝者,是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和水下鯨豚攝影師金磊,黃嘉俊跟著不同世代的兩人,深入海洋,包含2016年與廖鴻基執行黑潮漂流計畫,在台灣的東部,乘筏於太平洋上,隨著黑潮從南到北,漂流7天。黃嘉俊在海中見證了海洋的美麗,以及哀愁,如海底垃圾、海洋污染、魚與珊瑚的消滅。黃嘉俊以為海並不如一般台灣人認定的那般可怕、危險,只要海洋的能力與知識增進,其實海是安全的。他明白,海對台灣人而言是距離非常靠近,唯心理又是無比遙遠的領域,因此總是習慣性地恐懼海洋、背對海洋。但潛水等相關的海洋能力,都讓黃嘉俊對海有更多的感受,並思索著海洋與自身、台灣人的關係。《男人與他的海》對黃嘉俊而言,無疑是生命的壯遊。
小檔案
黃嘉俊,1974年出生,外號黑糖,世新大學廣電系電影組、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MFA。在紀錄片、廣告及戲劇拍攝工作之餘同時進行劇本、電影及純藝術創作,對人與社會的題材有敏銳的觀察。因為經歷921地震現場救災,讓他開始投入紀錄片拍攝創作,作品風格溫暖清新,卻有深刻沁人的厚度力量。黃嘉俊從事台灣影視幕後工作已有十年以上的資歷,擅於發掘無人接觸的新穎題材,以平易近人的創作風格,呈現自身對社會人文的細膩觀察。
2008年成立黑糖媒體創意公司,專事紀錄片、電視節目、廣告短片製作,同年推出個人首部紀錄長片《飛行少年》,獲頒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爾後作品也常受國內外影展好評。2013年,《一首搖滾上月球》也獲得了台北電影獎最佳觀眾票選獎及金馬獎最佳電影原創歌曲獎。作品另有《來得及說再見》,以及即將在2020年上映的新片《男人與他的海》。
想孩子成長後不被社會污染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紐約大學社會學家薩基研究幾千名兒童的資料發現。
假如一樁謀殺案四天前發生在某個孩子的住家附近(例如同一條街上),這個孩子的閱讀成績會降低10個計分點或2/3個標準差,也會降低詞彙成績半個標準差。
薩基估計大約有15%非裔美國孩童,一年之中至少有一個月成績不理想,是因為住家附近發生了兇殺案。
過去認為只有直接的負面經驗(生理或心理的虐待)會影響孩子的認知功能,愈來愈多研究發現,間接的負面經驗也會影響大腦。
不只對孩子有影響,對成人的心智情緒一樣會有衝擊。
每當打開社群媒體或電子設備,你是否被很多的抱怨、謾罵或無病呻吟包圍呢?
或許雞年的第一步,遠離這些「污染源」,會是很棒的選擇!
收聽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koobforbooks
==========================
【熱門講座】衝突對話,你準備好了嗎? 02/21(二)19:30
講座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835
【5/12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3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想孩子成長後不被社會污染 在 禮德旭- 帖子|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孩子 身為教育受眾,有權利為理想教育發聲,透過與孩子建立夥伴關係, ... 也是那個很討厭這樣對話方式的孩子,因為不被傾聽而不再表達自己的想法、因為不被重視而不再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