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Suzuki GSX-S1000GT-超電級旅行車 (新車速報)
SUZUKI公佈新款2022 GSX-S1000GT,取代舊款GSX-S1000F,而SUZUKI為新車加上GT一字,亦即是廠方將車子提升至運動型高性能豪華旅行車級別。事實上,不論新或舊款都擁有超電底子,皆因她們都使用大R—GSX-R1000 K5的雙翼樑鋁合金車架及999cc水冷直四引擎,但新車改用新款副車架及新座墊,而新款2022 GSX-S1000GT輸出152ps@11,000rpm最大馬力,及106.0Nm @ 9,250rpm扭力,裝備重量為226kg。
相比舊款GSX-S1000F,新款2022 GSX-S1000 GT的包圍及風擋等等提供更強的擋風效力,讓騎士在長時間高速行駛下不用跟強風作戰,大大減輕疲倦。相比之下,新款的外觀更有跑車味,新車還配置新款6.5吋TFT彩色液晶儀錶,付設GPS功能,並可以顯示地圖引路,用藍牙連接手提電話後,騎士可用軑把的手掣接收來電及選歌。電子方面就有5段循跡系統、定速巡航、快速電子轉波(上及落)、USB充電插頭及5個馬力模式,由於車子不設IMU(慣性測量系統),所以ABS不設彎道感應功能。
避震及掣動與舊款相同,採用43mm KYB全調校倒立前叉,尾避震提供預載及回彈調校,前制動採用Brembo Monobloc放射式4活塞卡鉗配310mm煞車碟。
2021 SUZUKI GSX-S1000-車身纖巧的直4公升級Streetfighter
http://moto-one.com.hk/Products.php?id=8731
2021 SUZUKI GSX-R1000R—可變氣門超電
http://moto-one.com.hk/Products.php?id=8686
文偉電單車 - Man Wai Motorcycle Centre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0萬的網紅全民瘋車Ba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Ford Tourneo Connect旅玩家 靈活性十足的座椅變化性 無須拆除座椅就能讓第二、三座椅 擁有超過16種座椅空間變化 相較對手多用葉片彈簧後避震 旅玩家採用前麥花臣、後扭力樑結構 提升乘坐上的舒適性 喜歡歐洲進口正七人MPV的你 旅玩家絕對是值得考慮的選擇 - ※訂閱全民瘋車Bar...
「扭力樑避震」的推薦目錄:
- 關於扭力樑避震 在 moto-one.com.hk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扭力樑避震 在 moto-one.com.hk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扭力樑避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扭力樑避震 在 全民瘋車Ba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扭力樑避震 在 脖子解說 Mr. Nec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扭力樑避震 在 TopGear Magazine TW 極速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扭力樑避震 在 Re: [問題] 請問CC後座長途容易暈車有解嗎? - 看板car 的評價
- 關於扭力樑避震 在 【汽車知識】搭載扭力樑懸吊就是爛車!? 獨立懸吊就超神 ... 的評價
- 關於扭力樑避震 在 科普扭力樑渣不渣(影片) 後座跳動又是什麼原因造成 的評價
- 關於扭力樑避震 在 扭力樑改善的推薦與評價,MOBILE01、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扭力樑避震 在 扭力樑改善的推薦與評價,MOBILE01、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扭力樑避震 在 [分享] 走回頭路-防傾桿- 看板car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扭力樑避震 在 moto-one.com.hk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車速報)
2022 Suzuki GSX-S1000GT-超電級旅行車
SUZUKI公佈新款2022 GSX-S1000GT,取代舊款GSX-S1000F,而SUZUKI為新車加上GT一字,亦即是廠方將車子提升至運動型高性能豪華旅行車級別。事實上,不論新或舊款都擁有超電底子,皆因她們都使用大R—GSX-R1000 K5的雙翼樑鋁合金車架及999cc水冷直四引擎,但新車改用新款副車架及新座墊,而新款2022 GSX-S1000GT輸出152ps@11,000rpm最大馬力,及106.0Nm @ 9,250rpm扭力,裝備重量為226kg。
相比舊款GSX-S1000F,新款2022 GSX-S1000 GT的包圍及風擋等等提供更強的擋風效力,讓騎士在長時間高速行駛下不用跟強風作戰,大大減輕疲倦。相比之下,新款的外觀更有跑車味,新車還配置新款6.5吋TFT彩色液晶儀錶,付設GPS功能,並可以顯示地圖引路,用藍牙連接手提電話後,騎士可用軑把的手掣接收來電及選歌。電子方面就有5段循跡系統、定速巡航、快速電子轉波(上及落)、USB充電插頭及5個馬力模式,由於車子不設IMU(慣性測量系統),所以ABS不設彎道感應功能。
避震及掣動與舊款相同,採用43mm KYB全調校倒立前叉,尾避震提供預載及回彈調校,前制動採用Brembo Monobloc放射式4活塞卡鉗配310mm煞車碟。
2021 SUZUKI GSX-S1000-車身纖巧的直4公升級Streetfighter
http://moto-one.com.hk/Products.php?id=8731
2021 SUZUKI GSX-R1000R—可變氣門超電
http://moto-one.com.hk/Products.php?id=8686
文偉電單車 - Man Wai Motorcycle Centre
扭力樑避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Land Rover Defender 90 越野傳奇篇章 續作登場】
(8/24)台灣捷豹路虎發表Defender 90
相較於之前發表的Defender 110
Defender 90車長以及軸距都縮短
動力也僅提供柴油引擎動力
單一車型Defender 90 D250 S
售價239萬元起
-
在外觀上
Defender 90有經典的三門外型
現代設計語彙重新雕塑更為完美的車身比例
透過簡約俐落的線條
傳承Defender方正的外型
並且保留圓形頭燈/側開後尾門以及備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可以選配經典的白色輪圈
即便是全新的設計語彙
仍然可以向經典致敬
另外Defender 90提供都會/鄉村/探險家/冒險
四種不同的風格套件提供消費者選配客製化
-
內裝部分採用五人座設定
雖然軸距相較110車型小了40cm以上
不過後座空間幾乎與110車型相同
但後廂空間僅有297公升
若有載物需求可將後座椅背放倒
中控台使用JLR集團最新的11.4吋曲面螢幕
並搭配最新的Pivi Pro資訊娛樂系統
支援導航/手機連結/360度3D環景系統
儀錶板則是12.3吋虛擬儀錶
另外ClearSight電子後視鏡也是標準配備
90車型這次也獨有提供折疊式帆布車頂可以選配
-
動力部分Defender 90搭載
Ingenium 3.0升直列六缸柴油渦輪增壓引擎
最大馬力249匹 最大扭力570牛頓米
搭配變速箱為ZF的8速手自排變速箱
驅動系統為全時四輪驅動系統
另外再加上48V MHEV輕油電系統
可在車輛起步時驅動皮帶式整合發電機
提供最多142.5牛頓米的扭力輔助
降低引擎起步的負擔達到節能效果
而7Kw電子機械增壓器則減少渦輪遲滯
在引擎2000轉以下時可以輔助渦輪轉動
新一代Defender 90基於全心D7x平台打造
與過去大樑式車體不同採用全鋁合金單體式車身
相較傳統車體結構提高三倍剛性
車體最大承載能力達到6.5噸
靜態車頂可承重300公斤動態則為118公斤
懸吊系統也可承受7噸的衝擊力道
底盤結構採前鋁合金雙A臂後一體式多連桿配置
結合四輪完全獨立懸吊設計
可針對不同起伏路面優化輪胎與地面的最大接觸面積
有效維持車身平衡
由於90車型採用前後短懸設計
強化車輛穿越地形的能力
若有選配氣壓避震可達到涉水深度90公分
進入角38度 穿越角31度 離去角40度的越野表現
-
Defender搭載Land Rover全地形反應系統
另外可選配進階越野套件
包含全地形行進控制系統/第二代全地形反應系統
以及可調式地形反應系統
可以優化車輛越野性能
應對極端非鋪裝路面
-
Defender車系發展至今已達73年之久
而90車型是越野中最強的王者
不過一般使用仍以110車型為主
畢竟在空間表現上仍是比較實用一些
兩個車型你會怎麼選呢
#全民瘋車Bar #廖怡塵 #熊子 #新車發表
#Landrover #Defender #Defender90
扭力樑避震 在 全民瘋車Ba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Ford Tourneo Connect旅玩家
靈活性十足的座椅變化性
無須拆除座椅就能讓第二、三座椅
擁有超過16種座椅空間變化
相較對手多用葉片彈簧後避震
旅玩家採用前麥花臣、後扭力樑結構
提升乘坐上的舒適性
喜歡歐洲進口正七人MPV的你
旅玩家絕對是值得考慮的選擇
-
※訂閱全民瘋車Bar:
https://goo.gl/LRfZZ9
※怡塵FB粉絲團按讚:
https://goo.gl/VVsjmx
※壯壯FB粉絲團按讚:
https://www.facebook.com/strong.ula/
※熊子FB粉絲團按讚:
https://www.facebook.com/kumakocar/
※怡塵IG追蹤:
https://goo.gl/GMM1Vd
※壯壯IG追蹤:
https://www.instagram.com/ula_shen_/
※熊子IG追蹤:
https://www.instagram.com/kumako_car/
※官方Line ID: @fod6349u
http://line.me/ti/p/%40fod6349u
※全民瘋車Bar第一群(Line群組)
https://reurl.cc/kVpGDG
-
合作請來信:
deathwqc@gmail.com
ellson2575@gmail.com
[email protecte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yEzIRMyYUQ/hqdefault.jpg)
扭力樑避震 在 脖子解說 Mr. Nec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脖子哥團購優惠表單-快譯通空氣清淨機】
http://bit.ly/MRNeckfilter
http://bit.ly/MRNeckfilter
http://bit.ly/MRNeckfilter
數量有限!! 這批結束將有新的團購商品喔!
【脖子解說Focus車友群】
LINE社團爆滿了,加社群吧!https://bit.ly/3k6Tzbx
【脖子解說Mr. Neck FB粉專】
https://bit.ly/3kmP1y3
【脖子解說的Podcast上架囉】
Apple Podcast : https://apple.co/2PWnQx0
Spotify : https://spoti.fi/313Ysfh
Google Podcast : https://bit.ly/2DR2j6F
SoundOn : https://bit.ly/2Fqw6Dq
當初的我會想建立此頻道,
是因為看到不少focus車友在FB群組,
常看到在討論這台車的所有東西,
所以我希望藉由我從交車到開車,
一路上發現到的大小事分享給大家
也希望藉由LINE群大家能一起交朋友!
未來更籌畫一起辦車聚聊聊天認識。
你的車也是focusmk4嗎?
或是你的車是火紅的Toyota Corolla Cross嗎?
你有發現過台灣的CUV車市越來越競爭嗎?
下面我將為你揭曉,Focus Active的分析(個人觀點),
而且定價如何會是個競爭力!
播放清單系列影片~~
Focusmk4 冷知識 https://bit.ly/2ZiqliK
Focusmk4 配備解說 https://bit.ly/3gNSHY7
Focusmk4 音樂測試 https://bit.ly/32aRjKQ
中階、入門款喇叭音質 https://bit.ly/2ZnRWPI
合作邀約 : mrneckcar@gmail.com
#focusactive #脖子解說 #focusmk4 #focus #fordfocus #脖子尬新車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vxEjc45VuY/hqdefault.jpg)
扭力樑避震 在 TopGear Magazine TW 極速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在瑞穗到花蓮市區的路上,大部分的路線都是相對平整開闊,Corolla Cross表現算是中上,不過後方那組扭力樑懸吊面對鋪設品質不佳的爛路卻也逼的手忙腳亂,轉向反應也有些神經質,也連帶凸顯避震器在左右拐彎其實跟不上車體的動作而產生不協調之處。
不過還是要大大鼓勵TSS駕駛輔助系統的升級,LTA車道循跡輔助功能讓車輛具備主動維持中線與轉向輔助的能力,同時也列為全車系標配,不過系統的控制動作與反應老實說在目前所有國產車款有配置類似系統中較為生硬,需要時間去慢慢習慣作動特性;總而言之,Corolla Cross呈現了豐田早幾年一貫的夠用哲學,但想要改變卻又有所遷就而出現好壞參差不齊的感覺,特別是當我想到油電板索價幾乎都是9字頭大關,冷靜一點也許才不會下錯決定。
TopGear TW 極速誌 官方網站 https://reurl.cc/Kk63Ae
TopGear TW 極速誌 官方IG https://www.instagram.com/topgeartaiwan/
TopGear TW 極速誌 官方FB https://www.facebook.com/TopGearTaiwanCar/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lsclPWB2FI/hqdefault.jpg)
扭力樑避震 在 【汽車知識】搭載扭力樑懸吊就是爛車!? 獨立懸吊就超神 ... 的推薦與評價
懸吊的功能除了要能舒適避震外首要就是要確保輪子適當的角度,而且是在動態情況下進行的。 扭力樑與多連桿最大的差異就在於高速過彎或高速遇到路面不平凸起時車輪角度 ... ... <看更多>
扭力樑避震 在 科普扭力樑渣不渣(影片) 後座跳動又是什麼原因造成 的推薦與評價
而不是在底盤避震關節(扭力梁也沒活動關節) 獨立避震的避震行程是在底盤!過坑是底盤避震在活動吸收震動 所以座扭力梁的車幾乎都會吐… ... <看更多>
扭力樑避震 在 Re: [問題] 請問CC後座長途容易暈車有解嗎? - 看板car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STi2011 (嘉美盪停掐 黑白停洪淦)》之銘言:
: 我弟去年中買了CC
: 開長程時 他老婆會暈車 他女兒會吐...
: 最近問我 換輪胎會改善嗎? 我說應該不會
: 這最直接大概就換避震了 但一年新車就改避震感覺也不是很必要
: 這邊有其他車友做什麼不改避震 對後座暈車有改善的嗎?
: 還是改避震唯一解?
改避震器,並不是唯一解
Toyota這種等級的車
最大的缺點來自兩點
1 車身結構太軟
2 避震結構太軟
如果不想動避震,那就只能從車身結構著手
CC的話我推薦是可以先加
前引擎室 + 後下扭力補強桿
這兩隻是我覺得CC的基本套餐,我甚至認為原廠車應該就要有這兩隻了
覺得不太夠,再換掉原廠的後下防傾桿(扭力梁裡面那隻),避震器去裝個緩衝墊
裝到這個程度的話,大部分的後座乘客應該會感覺改善非常多了
走到這一步還不行的話
就真的只剩換避震器了
我的車是Sienta
基本上可以算是Toyota車系裡面,最軟最晃的一台車
CC也很晃,但也沒有比Sienta還晃
我當初剛牽車沒多久就去阿里山,山路上,後座都暈車
後來加了前後拉桿,隔一年再去阿里山,後座沒人暈車
因此加裝拉桿的效果還是有的,而且也不是我的心理感覺而已
後來拉桿越加越多,連襯套也上了,輪胎也換成16吋
換來的結果就是,190也能穩定的切換車道
所以只要拉桿裝的正確,原廠避震器,不一定是要列為優先更換項目
畢竟原廠的避震器真的有夠耐用,我之前也是每週拉拉山操了5萬才開始有問題的
https://youtu.be/CIpw45og-tA
but,畢竟是你弟的車,選擇權也不在你手上
所以我就簡短的打了這些給你當做參考就好…
-----
Sent from JPTT on my Samsung SM-N975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8.199.8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650563195.A.4F5.html
拉桿的價格也低於避震器,這應該沒問題吧?
那種3~4萬裝到好的國產避震器,簡單來講都是垃圾,過個減速帶跳的亂七八糟,簡直沒
有質感可言
蠻多T牌車主改了國產避震器之後,因為跳到被太座罵所以只能裝回原廠繼續暈,這才叫
真正花了錢錢然後丟水溝
而舒適的避震器例如Tein,一套下來4萬夠嗎?絕對不夠
所以當然先從便宜的開始慢慢進階吧
如果是激烈操駕或是跑山需求,緩衝墊那種減少彈簧預壓的方式只是更容易失控翻車
但如果有家庭的狀況下,我相信大多數人很難熱血的起來,因此才會推薦這個產品
SPR 前+後+後下 = 9999
SPR 前下拉桿 (二手) = 3000
Altis 16吋 原廠落地胎 = 8000
你開過不穩會晃的車就知道了,除非你真的很勇啦,否則換個幾次車道,連你自己都會暈
車了
但是觀察了好一陣子,發現明明很多人在買,但根本沒人在拆售的,讓我都等不到便宜的
二手貨
我就知道,嗯,該裝來試試看了
遇到前車,我多久就切換車道了? 安全距離或許連我都抓的比你們還遠
影片50秒,遇到前方有車陣,我難道一樣維持這個速度嗎?
噴人之前請先做點功課好嗎?
要不然真的很像小丑欸
而且3~4萬的國產避震器就是垃圾,過減速帶或坑洞就跳到靈魂出竅
為何不先從便宜的,慢慢開始加強呢?
絕對沒有190
本車一律依照速限行駛,絕無超速情事
內線車比我慢,我有閃大燈?按喇叭?貼近逼車?
基本上只要他以速限跑在內線道上,那這就是法規賦予他的路權
每個人的反應速度不一樣,當然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人都保持相同速度
真正的快車,是沒在跟你在那邊閃大燈的,找好自己的路,看好自己的位,超車都是一瞬
間的事情
我討厭的只有那種「前方無車」+「低於速限」+「與中線併排」,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我也
只能跟著而已,頂多晚上會把近燈的角度拉到最高而已
我不會閃大燈
我不會按喇叭
我不會貼超近逼車
所以請你不要這麼激動
謝謝
車稍微多的話我就是速限+9掛中線,舒服開
因為就理論上來說,拉桿不應該能處理晃動的缺點
但是看一堆人裝過都超推,我就去裝了
結果裝完的效果真的出乎我意料之外
的機會好嗎?
還有推文說這影片的速度是假的,根本沒那麼快呢,他的意思就是這是後製的數字,啾咪
>_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