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回合經濟談
〔#現實版的魷魚遊戲 #一場測試人性之惡的實驗〕
壯士們應該都有看到,這禮拜在社群媒體上,《魷魚遊戲》這部影集迅速竄紅,甚至擠上全球排行榜第二名!
在《魷魚遊戲》影集中,我們看到角色們為了讓自己生存下去,不惜泯滅人性,羞辱、欺騙、背叛、甚至拿起刀相互廝殺,展現潛藏在他們心中「惡的一面」。
但在遊戲開始前,大部分的參賽者其實都是一般的市井小民,背著難以負擔的債務,在社會的夾縫中掙扎,也許稱不上善良,但絕對沒有在遊戲中展現地那麼「惡」。
於是,今天想來跟壯士們聊聊,一場和測試「人性的惡」有關的實驗。
▌ 米爾格倫實驗
1961 年,猶太裔的美國心理學家 Stanley Milgram 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希特勒要求你電刑一個素未謀面的陌生人,你會執行命令嗎?」
於是,他找了 1000 位 20-50 歲的男性受試者,告訴他們:這是一項關於「體罰對於學習行為的效用」的實驗。
並請受試者扮演「老師」的角色,以教導隔壁房間的另一位受試者——「學生」,然而學生其實是由實驗人員假冒的。
在實驗過程,學生會被綁在電擊儀器上,而實驗負責人(權威角色)會告訴「老師」說:你的任務是教導隔壁的學生認識單字。
如果學生答對了,老師要繼續測驗其他單字;但如果答錯了,就要施以電擊。
第一次答錯的懲罰是 15 伏特的電擊,基本上人體感覺不到。但隨著錯誤題數變多,電擊的伏特數也會隨之提升,最高是 450 伏特,且在 375 伏特會標示「警告,危險電擊」
電壓越高,「學生」的反應也會越來越激烈,從尖叫、敲打牆壁、到哭喊表示患有心臟疾病。最後當伏特數提升到 330 伏特以上後,學生會突然保持沉默,並停止所有反應(上述反應皆為錄音機預先錄製好的)。
在這過程中,許多受試者都希望暫停實驗以檢查學生的狀況。此時實驗人員會嘗試說服受試者,並告知他們「不會有任何責任歸咎」。
如果經過四次回覆的慫恿後,受試者仍然希望停止,那實驗便會停止。否則,實驗將繼續進行,直到按了 3 次 450 伏特的按鈕。
▌ 米爾格倫實驗的結果
壯士們猜猜,最後有多少人按到 450 伏特?
Stanley Milgram 問了 40 位精神科醫師,他們預估只有 1% 的美國人會按到 450 伏特,因為那是虐待狂般的行為,而全美約有 1% 人口有類似傾向。
但實驗結果和精神科醫師的預期大相逕庭,雖然所有的受試者都表示感到不舒服,並質疑這項實驗的目的,但最終有 62.5% 的受試者按到 450 伏特、且沒有參與者在到達 300 伏特之前堅持停止!
後來 Stanley Milgram 自己,以及許多全世界的心理學家都做了類似的實驗,但都得到差不多的結果。
馬里蘭大學的 Thomas Blass,在重複進行了多次實驗後也發現:無論實驗的時間和地點,每次實驗都有約 61% 至 66% 的參與者願意施加致命的伏特數。
▌ 米爾格倫實驗的啟示與爭議
這個實驗想測試的是,人們在面對權威者下達違背良心、傷害他人的命令時,人性所能發揮的拒絕力量到底有多少。
Milgram 在文章《服從的危險》(1974)中寫道:「這個實驗是為了測試一個普通的市民,只因一位輔助實驗的科學家所下達的命令,會願意在另一個人身上加諸多少的痛苦。
當主導實驗的權威者命令參與者傷害另一個人,更加上隔壁傳來的痛苦尖叫聲,即使受到如此強烈的道德不安,多數情況下權威者仍然得以繼續命令他。
實驗顯示了成年人對於權力者有多麼大的服從意願,去做出幾乎任何尺度的行為。」
然而,它不可避免地引起一些爭議。
因為這項實驗對受試者施加了極度強烈的情感壓力,雖然這種壓力是由受試者的自由操作所造成的,但許多當代科學家將這類實驗視為是違反實驗倫理。
▌ 匿名有多危險
另一個今天想介紹的研究,是在探討「戰士穿著統一服裝以達匿名性,對於戰場的表現是否有影響?」
在眾多文明中,戰士們穿著統一服裝以達到匿名性,美國人類學家 John B. Watson 就在 23 組文明中找到兩組變因,比較他們是否更換制服(15 個是;8 個否),與他們是否殺戮、折磨、殘害(13 個是,10 個否)之間的關係
結果發現,如果該文明的戰士不更換制服,8 個文明只有 1 個文明有殺戮、殘害;但如果穿著制服,13 個文明中有 12 個都會表現出殺戮等殘暴行為,也就是說,一旦匿名之後,有 90% 的文明都會展現殘暴行為。
▌ 《魷魚遊戲》中的惡
今天介紹的兩個研究,各自代表了「盲目服從權威」及「匿名性」,是如何驅使人們展現那些泯滅人性的行為。而這兩點,似乎可以和影集《魷魚遊戲》的部分情節有異曲同工之妙。
首先,當簽下同意書,加入遊戲開始之後,身穿紅色制服的面具人們,就成為玩家盲目服從的絕對權威者。
而「匿名性」,則可以從穿著桃紅色衣服的工人身上體現。頭戴面具不許脫下、身穿制服、沒有名字,這樣「對自我去個體化」的規範,讓每一個人都與其他人無異,完完全全地統一,降低了執行殺人指令的罪惡感,也模糊化「惡行」的界限。
(小結放留言!)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苗博雅,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苗博雅 #台北市 #瘦肉精 #萊克多巴胺 #美牛 #美豬 00:40 瘦肉精是甚麼 01:42 臺灣美豬美牛進口時間軸 06:35 為什麼要開放美豬美牛進口 08:57 瘦肉精豬肉的三個艱困議題 瘦肉精美豬是藍綠累積的共業,講實話注定不討好,肯定是藍也罵、綠也不滿。 但還是要基於國家社會的最大...
「拒檢罰多少」的推薦目錄:
- 關於拒檢罰多少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拒檢罰多少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拒檢罰多少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拒檢罰多少 在 苗博雅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拒檢罰多少 在 Simon Chau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拒檢罰多少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拒檢罰多少 在 [新聞] 賓士掛假牌拒檢!警開3槍「乘客爆頭亡」 -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拒檢罰多少 在 拒檢罰多少的推薦與評價,PTT、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拒檢罰多少 在 拒檢罰多少的推薦與評價,PTT、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拒檢罰多少 在 酒駕男拒檢鑽巷逃連違規12件恐挨罰33.6萬@newsebc 的評價
- 關於拒檢罰多少 在 違規拒檢逃逸重罰加扣照 - Facebook 的評價
拒檢罰多少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八百回合經濟談
〔#現實版的魷魚遊戲 #一場測試人性之惡的實驗〕
壯士們應該都有看到,這禮拜在社群媒體上,《魷魚遊戲》這部影集迅速竄紅,甚至擠上全球排行榜第二名!
在《魷魚遊戲》影集中,我們看到角色們為了讓自己生存下去,不惜泯滅人性,羞辱、欺騙、背叛、甚至拿起刀相互廝殺,展現潛藏在他們心中「惡的一面」。
但在遊戲開始前,大部分的參賽者其實都是一般的市井小民,背著難以負擔的債務,在社會的夾縫中掙扎,也許稱不上善良,但絕對沒有在遊戲中展現地那麼「惡」。
於是,今天想來跟壯士們聊聊,一場和測試「人性的惡」有關的實驗。
▌ 米爾格倫實驗
1961 年,猶太裔的美國心理學家 Stanley Milgram 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希特勒要求你電刑一個素未謀面的陌生人,你會執行命令嗎?」
於是,他找了 1000 位 20-50 歲的男性受試者,告訴他們:這是一項關於「體罰對於學習行為的效用」的實驗。
並請受試者扮演「老師」的角色,以教導隔壁房間的另一位受試者——「學生」,然而學生其實是由實驗人員假冒的。
在實驗過程,學生會被綁在電擊儀器上,而實驗負責人(權威角色)會告訴「老師」說:你的任務是教導隔壁的學生認識單字。
如果學生答對了,老師要繼續測驗其他單字;但如果答錯了,就要施以電擊。
第一次答錯的懲罰是 15 伏特的電擊,基本上人體感覺不到。但隨著錯誤題數變多,電擊的伏特數也會隨之提升,最高是 450 伏特,且在 375 伏特會標示「警告,危險電擊」
電壓越高,「學生」的反應也會越來越激烈,從尖叫、敲打牆壁、到哭喊表示患有心臟疾病。最後當伏特數提升到 330 伏特以上後,學生會突然保持沉默,並停止所有反應(上述反應皆為錄音機預先錄製好的)。
在這過程中,許多受試者都希望暫停實驗以檢查學生的狀況。此時實驗人員會嘗試說服受試者,並告知他們「不會有任何責任歸咎」。
如果經過四次回覆的慫恿後,受試者仍然希望停止,那實驗便會停止。否則,實驗將繼續進行,直到按了 3 次 450 伏特的按鈕。
▌ 米爾格倫實驗的結果
壯士們猜猜,最後有多少人按到 450 伏特?
Stanley Milgram 問了 40 位精神科醫師,他們預估只有 1% 的美國人會按到 450 伏特,因為那是虐待狂般的行為,而全美約有 1% 人口有類似傾向。
但實驗結果和精神科醫師的預期大相逕庭,雖然所有的受試者都表示感到不舒服,並質疑這項實驗的目的,但最終有 62.5% 的受試者按到 450 伏特、且沒有參與者在到達 300 伏特之前堅持停止!
後來 Stanley Milgram 自己,以及許多全世界的心理學家都做了類似的實驗,但都得到差不多的結果。
馬里蘭大學的 Thomas Blass,在重複進行了多次實驗後也發現:無論實驗的時間和地點,每次實驗都有約 61% 至 66% 的參與者願意施加致命的伏特數。
▌ 米爾格倫實驗的啟示與爭議
這個實驗想測試的是,人們在面對權威者下達違背良心、傷害他人的命令時,人性所能發揮的拒絕力量到底有多少。
Milgram 在文章《服從的危險》(1974)中寫道:「這個實驗是為了測試一個普通的市民,只因一位輔助實驗的科學家所下達的命令,會願意在另一個人身上加諸多少的痛苦。
當主導實驗的權威者命令參與者傷害另一個人,更加上隔壁傳來的痛苦尖叫聲,即使受到如此強烈的道德不安,多數情況下權威者仍然得以繼續命令他。
實驗顯示了成年人對於權力者有多麼大的服從意願,去做出幾乎任何尺度的行為。」
然而,它不可避免地引起一些爭議。
因為這項實驗對受試者施加了極度強烈的情感壓力,雖然這種壓力是由受試者的自由操作所造成的,但許多當代科學家將這類實驗視為是違反實驗倫理。
▌ 匿名有多危險
另一個今天想介紹的研究,是在探討「戰士穿著統一服裝以達匿名性,對於戰場的表現是否有影響?」
在眾多文明中,戰士們穿著統一服裝以達到匿名性,美國人類學家 John B. Watson 就在 23 組文明中找到兩組變因,比較他們是否更換制服(15 個是;8 個否),與他們是否殺戮、折磨、殘害(13 個是,10 個否)之間的關係
結果發現,如果該文明的戰士不更換制服,8 個文明只有 1 個文明有殺戮、殘害;但如果穿著制服,13 個文明中有 12 個都會表現出殺戮等殘暴行為,也就是說,一旦匿名之後,有 90% 的文明都會展現殘暴行為。
▌ 《魷魚遊戲》中的惡
今天介紹的兩個研究,各自代表了「盲目服從權威」及「匿名性」,是如何驅使人們展現那些泯滅人性的行為。而這兩點,似乎可以和影集《魷魚遊戲》的部分情節有異曲同工之妙。
首先,當簽下同意書,加入遊戲開始之後,身穿紅色制服的面具人們,就成為玩家盲目服從的絕對權威者。
而「匿名性」,則可以從穿著桃紅色衣服的工人身上體現。頭戴面具不許脫下、身穿制服、沒有名字,這樣「對自我去個體化」的規範,讓每一個人都與其他人無異,完完全全地統一,降低了執行殺人指令的罪惡感,也模糊化「惡行」的界限。
▌ 小結
獨編第一次看到這兩個研究時,只覺得當下毛骨悚然,但並沒有留下太多後續的感觸。
直到這幾天追完《魷魚遊戲》,看見人性在瀕臨絕望時刻的細膩刻劃,再回頭看米爾格倫實驗,才意識到,原來普通人也「很可能」在整個社會體制的作用下,成為他人眼中的惡人。
拒檢罰多少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好好陪伴孩子,也陪自己的內在小孩長大
當孩子平安誕生,我們只是完成了生理上父母的任務,
教養的每一天,卻讓我們做好心理父母的責任與使命,
孩子的反饋與互動,讓我們感受到生命傳承的美麗與可貴,
陪著孩子長大,也讓自己成熟,是親子之間的愛讓彼此共好。
每個父母都是在當了父母之後,才有機會去學習、去成長,如何去做一個稱職的、盡其在我的、游刃有餘的父母。
孩子幾歲,我們就當了幾年的父母,而且還要靠不停地覺察與修正,找到親子之間最容易溝通與相處的模式,好好陪著孩子長大,同時也讓自己變成更好的人。
起初,只有大兒子時,我是個嚴格的母親,生活起居作息,都一板一眼的執行。孩子提出的任何問題,我都很審慎的對待與回答,所以養就了哥哥很便己的口才和思考邏輯,甚至有很強的好勝心、榮譽心,和追求完美的個性。
常常在白天,我處罰過他或是兇過他,在夜裡,看著他熟睡而可愛的臉龐,會流著淚跟他說對不起。即便每次處罰過他之後,我一定會抱抱他跟他說媽媽很愛你,達成母子和解,但在夜深人靜時,我還是經常因為自己的教養方式而陷入後悔,這種複雜與錯亂的教養心情,一如在迷霧中找著出路,你知道自己一定能出得去,卻又徬徨驚恐於一時找不到出口。
弟弟出生後,兩個孩子個性截然不同,我也用了不同的教養方式。有一天,我們母子三個人在玩,二歲半的祐亨突然說:「媽媽,妳要用看弟弟的眼睛看我!」。
我笑著回答:「媽媽看你的眼睛,跟看弟弟的眼睛,是同一雙眼睛啊!」
他說:「不一樣,妳看弟弟的眼睛都在笑,看我的眼睛都好生氣。」
當時,我的心真真實實受到震撼。為此,我寫了一篇文章敘述這個故事。那是我在教養孩子上的第一次覺醒。
我自以為給了孩子一樣的愛,但孩子接受的卻是不一樣的感受。我要努力的,就是在付出與接收之間,讓那感覺誤差的距離拉近,讓愛不致於在傳遞中被誤解、被錯判、甚至孩子根本沒有接受到那份愛。
那份覺醒也讓我發現,自己需要的愛要學習說出來。
哥哥剛上幼兒園的第一個禮拜,因為他學習能力強,也很會陳述校園發生的事,所以每天都過得很開心,也適應得很好,更期待一周後要在學校午睡。
但當開始在學校午睡時,問題與衝突才正式浮現。他抗拒午睡,最後甚至抗拒上學。那時,幼兒園的園長跟我說:「祐亨媽媽,我發現妳在潛意識中,要把祐亨教成一個完美的小孩。」
要把祐亨教成一個完美的小孩?!
是啊!難怪我對他這般嚴厲、這般認真、這般在乎,我每天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竭盡所能地教導他,只因為我希望他是一個完美的小孩?!
天啊!我都不是一個完美的大人了,我到底對孩子做了什麼事?我常常會忘記他還是一個在學習中成長的孩子,卻戴著看大人的濾鏡在檢查孩子,這是我在教養孩子上的第二次覺醒。
這份覺醒也讓我回想到跟大學同學對話時,提到我並不想生養孩子這件事,因為我無法面對不完美的孩子。原來深埋在心底的心病,要自己去扒開來治療才可能痊癒。
當弟弟也慢慢成長,兄弟之間開始會有衝突、有口角、有肢體上大大小小的碰撞,因為我太在乎關係的和諧,他們之間所有發生的事,我都太認真對待,造成孩子們愈來愈會爭寵,最後終於壓垮了我的理智線。
有天,我真的要衝上四樓去跳樓,想要一死百了,留著他們自己再去爭、再去吵、再去後悔。孩子們哭著、抱著我,我也在哭。三個人筋疲力盡地哭成一團。
不論是當下或如今回想起這件事,我都自責不已,覺得自己真不是一個好媽媽,實在是太任性了!
我發現原來的情緒是會生病的,所以開始看心理學的書,也回觀自己的原生家庭,去探詢問題的緣起,剖析自己為何會有如此的情緒表現。後來,我明白了這是種報復心態,源自於小時候。當時父母在吵架後,母親會離開家去外地工作。這一離開,從來都不知道會是多久。小時侯我最害怕的事,就是回到家見不著母親。母親一消失,不知道又會是多少個日子,我又得經歷深深的期盼與無盡的等待。
因為我失去過母愛,那份痛苦始終沒有被消化,所以我也想讓孩子嚐嚐那份失去的痛苦。拿自己受過的傷害來傷害孩子,這種報復的心態,著實令我不寒而慄。我怎麼可以傷害他們,報復他們?我要做一個好大人。
於是,我有了教養孩子上的第三次覺醒。我找回在童年中受傷的自己,用現在成熟的自己去療癒童年受傷的心靈。
在第一次覺醒中我發現,每一對新手父母一定都有過慌亂而不知所措的困頓時期,雖然我們很愛孩子,卻不一定很會照顧孩子,因為沒有經驗,會用自己以為愛孩子的方式來給孩子愛,比方說,我們打孩子、罵孩子,是因為我們要糾正孩子的錯誤,是因為愛他,但孩子只接收到被罵、被打的討厭和恐懼,他怎麼會覺得那是父母在愛他呢﹖愛孩子,是要用耐心好好跟孩子說話,是要為孩子示範正確的做法,在心平氣和地說與做中,孩子才可能學習到正確的事,你付出的愛才可能真正的被傳遞與接收。
在第二次覺醒中,我相信很多父母跟我一樣,常常用大人的濾鏡來看孩子,在心中都有一個完美孩子的模範,以為孩子學一次就會,聽一次就懂,無法忍受孩子會犯錯、會吵鬧,會發脾氣甚至會頂嘴,這些狀況在只有生養一個孩子的時候特別明顯。因為獨生子女享有父母的一切照顧,父母也自然會把所有的期望與想像都投射在他的身上,但孩子跟我們一樣,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人,更何況他還只是在努力學習與成長的小孩。
很多人在教養孩子發現問題後,會重新審視自己跟原生家庭間尚未解決的課題,這也是我在第三次覺醒中的深切反省,因為我們想把孩子教養好,就必須去面對自己生命中尚未處理好的事情,比方說跟父母和手足的關係,還有相處模式。如果沒有透過覺察與改變,我們會很自然復刻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直接套用在對待下一代身上,但這樣做卻不一定正確。
教養就像是面對自己生命的鏡子,我們在看到孩子的一言一行之後,會發現他說的話、做的事,怎麼都跟我們這麼像﹖這樣的發現,會讓我們對教養的態度更慎重,更謹言慎行。同時,發現生養孩子的不容易之後,會讓我們回過頭感謝父母當初的養育之恩,並藉機修補之前親情有漏洞或缺損之處。
為人父母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覺醒中,找回失去的自己,慢慢變圓滿與睿智,這需要我們持續保持學習。
#感謝孩子,讓我學會如何成為好父母。
我們把孩子從子宮中擠壓而出生,孩子卻把我們擠入自我成熟的陣痛之中,因為我們要給孩子做示範,所以要不停學習與優化自己。看著是我們在教養孩子,但孩子帶給我們的反饋和省思,其實遠比我們付出的多。
跟著孩子一起成長,你才不會覺得自己在付出中,一直在被虛耗與掏空。
保持覺察與調整,協助孩子完成階段性的需求與成長,當孩子愈長大,父母也愈成熟,生活就會如倒吃甘蔗,愈來愈甜蜜與和樂。
延伸閱讀:
#剛剛好的管教:放心與放手,讓孩子長出自信和力量
博客來:https://bit.ly/36sxboH
誠品:https://bit.ly/2VspZ9H
金石堂:https://bit.ly/2T48eg5
momo:https://bit.ly/3k7Inz9
讀冊:https://bit.ly/3hxZhVJ
拒檢罰多少 在 苗博雅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苗博雅 #台北市 #瘦肉精 #萊克多巴胺 #美牛 #美豬
00:40 瘦肉精是甚麼
01:42 臺灣美豬美牛進口時間軸
06:35 為什麼要開放美豬美牛進口
08:57 瘦肉精豬肉的三個艱困議題
瘦肉精美豬是藍綠累積的共業,講實話注定不討好,肯定是藍也罵、綠也不滿。
但還是要基於國家社會的最大利益,講點實話:
1⃣️ 瘦肉精肉品進口,不是藍/綠問題,而是執政/在野的問題。執政的都想開放,在野的都會反對。政客互罵「昨是今非」,本質就是政治攻防口水。
2⃣️ 這次不是「進口美豬」的問題。外國豬肉包括美豬早在2005年(扁執政)就全面開放進口。但不容許驗出瘦肉精殘留。
3⃣️ 這次也不是「進口瘦肉精」的問題。瘦肉精牛肉早在2012年(馬執政)開放進口。
當時馬政府制定進口牛肉瘦肉精萊克多巴胺最高容許值10ppb。臺灣市面上的美牛,早已一部分含有瘦肉精,國人已經吃了八年。
4⃣️ 這次爭議,精確地說,是「制定進口豬肉殘留萊克多巴胺最高容許值」的問題。是允許進口萊牛八年後,是否進一步「允許進口萊豬」的問題。
5⃣️ 攝取多少萊克多巴胺對人體有負面影響?會產生何種影響?至今科學界還有爭論。
2012年7月5日,聯合國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在美國提議表決之下,以69對67通過「牛肉、豬肉」的萊克多巴胺殘留容許量標準。
但歐盟至今仍主張Codex制定的最高殘留量,還是不能排除對人體的健康危害。因此沒有跟進Codex標準。
6⃣️ 既然有爭議,為何臺灣要跟進Codex標準?
在WTO架構下,欠缺科學證據支持的食品安全或動植物檢疫,可能會被認定為「非關稅貿易障礙」,引起與其他會員國的經貿紛爭。
如果拒絕接受國際組織制定的食安與檢疫標準(例如Codex的最高容許量),必須要提出更強力的科學證據,在經貿糾紛上要負擔很高的舉證責任。
而臺灣在2012年已跟進Codex的牛肉瘦肉精殘留標準。且至今並沒有科學證據證明符合Codex標準的進口瘦肉精牛肉在台灣造成食安風險。
如果持續拒絕開放豬肉,很難自圓其說。除非可以提出「牛肉可以、豬肉不行」的科學證據,否則很可能被認定為「非關稅貿易障礙」,違反國際經貿應該遵守的準則。
而在美中貿易戰,世界供應鏈重組的時刻,背負著違反國際經貿準則的指責,對臺灣爭取國際貿易協定是不利的。
7⃣️ 2012年馬政府開放瘦肉精牛肉,有經立法院審議。蔡政府用「行政命令」,是不是故意繞過立法院?是不是拒絕國會監督?
這次能夠以行政命令的方式開放萊豬進口,是因為2012年,馬政府為了開放萊牛,立法院修改《食品安全衛生法》,賦予行政機關以行政命令制訂最高容許殘留量的權力。
2012年立法院所審議的,並不是萊牛的最高容許值,而是要不要給行政機關以行政命令制訂容許值的權力。
2012修法通過後,馬政府開放萊牛的最高容許值,也是以行政命令規範。
8⃣️ 瘦肉精豬肉艱困議題之一:如何落實標示,保障人民選擇權?
「選擇權」是食安的核心訴求之一。
有些民眾「就是不想吃到」,政府說「在安全容許值內吃到不會怎樣」並沒有回應到人民「想擁有選擇權」的核心問題。
落實選擇權的前提,是「正確清楚標示」。沒有正確清楚的標示,選擇權都是空談。
但萊牛進口了八年,當時馬政府主打的「三管五卡」並沒有真正全面落實。牛肉產地標示仍然零零落落,稽查也不夠確實。
另外,公立學校、公立醫院、軍隊等機關的團膳,食用者無選擇權,政府怎麼把關?
我已經檢視許多採購契約,都沒有明定嚴厲的罰則,嚇阻力顯然不足。且查核也不積極。
如果萊豬的把關機制只有比照美牛,顯然不足以回應人民的憂慮。
9⃣️ 瘦肉精豬肉艱困議題之二:最高容許值如何制定?如何落實檢驗與食材溯源?
2012年民進黨反對豬肉解禁的原因之一,是「國人飲食習慣不同」。此原因至今沒有改變消失。
最高容許值的制定,是科學和食安問題。但現今的科學證據,多是以健康成人為實驗基礎。
脆弱族群如兒童、慢性病患、孕婦等,能比照健康成人的標準嗎?政府所做的科學實驗,訂出的容許值,是否足以保障脆弱族群?而國內的檢疫機制,以及食材溯源機制,是否足以確保食安?
|108年食用肉品暴露萊克多巴胺之健康風險評估
https://www.fda.gov.tw/TC/site.aspx?sid=10039
|107年美國進口牛肉相關產品健康風險評估報告
https://www.fda.gov.tw/TC/siteList.aspx?sid=225
🔟 瘦肉精豬肉的艱困議題之三:臺灣本土畜牧業的升級
臺灣肉品好吃、優質,毋庸置疑。但本土畜牧業的運輸、保存、販賣,急需現代化,才能為業者爭取更長遠的未來。
政府提出「百億基金」因應瘦肉精豬肉的衝擊,能否引入資源協助產業建立「冷鏈」,進一步提升國內食安品質,並建立以及肉品外銷的基礎建設?還是淪落為舊式撒幣補助,錢用完不留下痕跡?
上述三個議題,才是未來國會監督的重點所在。
針對大家關心的食安選擇權、產地標示等議題,我也會在臺北市議會繼續為市民監督把關。
勘誤:7:33 食品安全檢驗與動物植物防疫檢疫措施「協定」,口誤為規定
----
更多問政影片,請訂閱阿苗的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c/苗博雅tw
加入苗議員Line好友
👉 https://lin.ee/fIqp8Sm
陳情意見信箱
📪 tcc10717@tcc.gov.tw
陳情服務電話
☎️ (02)2729-7708 #7046
#苗博雅問政報告
#第三勢力第一選擇
#我認真問政
#你幫忙分享
#大安文山苗博雅
鄭之毓 | 腳本、拍攝、剪輯、後製
拒檢罰多少 在 Simon Chau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顯化的過程步驟
(1)
訂目標
清楚明確搞清楚:
自己其實想要什麼?你的生命這一刻,最最想得到的一樣東西是甚麼?
為什麼想實現這個夢想?
為什麼這個大計要你此時去推動(而不是其他時間、其他人)?
這個大計實現之後,有誰受益?
(2)
下訂單
多次靜下來,認真向宇宙發出求助,清楚解釋自己的願景、抱負、計劃,邀請各方力量鼎力支持,玉成好事。
你究竟想要幾多錢?想清楚,講清楚!
宇宙(上天)用盡辦法幫助我們⋯⋯只要我們落訂單請求幫忙。
訂單落得不夠清楚,宇宙無法幫你忙。
你自己也未決定好,不會有成績--心都未想,事怎麼成?
所以要先精確規劃計算好,實際上想要多少。
具體行動:
明確目標----如果是財富:究竟想要多少錢(或其他資源)?在甚麼時候、分多少階段得到?如果是人際關係:究竟想跟誰的關係改變到什麼結果?如是健康:康復後的計劃是怎樣?寫下來,時刻拿出重溫。
成功期限明確----決定甚麼時候要得到甚麼、完成甚麼。寫下來,時刻拿出重溫。
訂自己的回報----決定一旦得到那些資源或條件改變,這個人間會有甚麼得益(誰因此怎樣受惠等等)。寫下來,時刻拿出重溫。
(3)
動手移除障礙
如果你的汽車壞了拿去修理,修車師傅會埋苦幹去提升你那輛坐駕的性能嗎?當然不會。他會先查明這輛車此時出了甚麼毛病,對症下藥,令它可以安全繼續行駛。
想吸引豐盛進自己的生命,做法也相同。
近接豐盛最大的障礙還是個人的信念,主要是
--懷疑(不可能發生的吧?)
--憂慮(發生了也有好多麻煩?)
--自貶(我不值得那麼幸福那麼成功)
--負性(世界沒有那麼好的,宇宙為甚麼要成全我?)
具體行動:
找個安靜不受干擾的地方,坐下來,發白日夢。
認真想像一下,未來6個月,自己生命中的財富及其他資源,會有怎樣的情況、轉變、期望?(要支付大筆賬項?有人還債給自己?有一筆舊賬收到?自己升職加薪?新公司開業?自己完成課程畢業?會招聘到理想的助手、找到生意合伙人?供斷了物業?⋯⋯)
逐一記下這些預期發生的事。
然後,更認真地、浪漫地、開心興奮地去想像,每一件事最理想的發展--6個月後的今天,情況如何美妙精采。
盡情享受當時的喜悅、滿足、成功感。
(4)
徹底除毒害
如果仍然沒有成績,溯本尋源治理。
不少人採用了以上的方法,努力做齊各種工夫,仍然好像得不到期望的結果。
這往往是因為他們內心仍然存在一些深層的障礙,是由過去(特別是孩童時代)的經驗陰影,令他們無法真心相信自己有能力辦得到。
最常見的是揮之不去的自卑、自虐心情:我是無用的--不值得成功、我這個人很卑劣--不值得享受豐盛生活。
如果是這樣的話,切勿諱疾忌醫,恐怕需要投緣的生命教練相助,從更深的內心層面移徐積存的負面情緒,改變信念。
具體行動:
認真檢視自己內心的狀況,找出所有限制性信念,予以改寫、優化。
如有需要又條件許可,找專業幫助,好好清洗。
(5)
落實進行
然後,擁抱成功。
千里之行,始於小步。
我們要有長遠大計,更需要切實的起步。
把遠大的計劃拆開成為較小的步驟,一個一個目標完成。每個目標都是短期內可以量度的。
當我們用與天共謀的方式享受豐盛人生,看到初步成績,憑經驗(不是信念)知道果然行得通,信心自然不斷提升,於是更有心繼續下去,而且享受到的豐盛感覺更實在。
同時也要明白、記著:即使宇宙努力幫自己的忙,也有因緣,即是時機成熟;許多事情不會一蹴即就,還是要醞釀成熟,好像建設一個花園,必須開拓、基建、下種、培苗、施肥、除草、修剪⋯⋯,按步就班,有時會出現阻滯(例如大風暴、動物害蟲干擾)。如果我們耐性不足、韌力不夠,只會半途而廢。
具體行動:
做觀賞----不斷合上眼「看」到金錢滾滾到來,團團圍著自己,自己好開心好興奮好滿足。也要想像自己正在怎樣明智又慷慨地不停花錢,好好享受那種感覺。
感受進步----不斷更專注留意有甚麼好機會出現,自己的生活有甚麼改善,際遇有甚麼奇蹟發生。如果不用心去留意,不會知道。如果我們不知道,根本不會發生。愈多知道,發生愈多!
不斷唸肯定語----反覆說「我愛金錢,金錢很可愛。金錢正在追我。我有了錢大好了。⋯⋯」
慎言----我們說甚麼出口、內心講甚麼話,宇宙總是按照字面來回應。所以切勿說自己窮自己沒有辦法、好慘,要不斷說自
己一天比一天豐盛,提醒自己正在、已經有多少多少錢進入自己生命。
信任直覺----內在的聲音往往正是宇宙的指引,盡量不要懷疑自己的感覺。覺得自己收到指引,就要行動。
看最美的最善的一面----即使情況非常糟糕、即使你覺得某君怎樣邪惡,也要努力去找優點、好處。
發光發熱不斷放送----不斷想像自己去到任何地方,該處馬上亮起來,不論誰遇上你,都被你的光照亮、被你的愛溶化。
天天活出豐盛----長期內心扮演著自己將來成功後的生活方式,體驗到時的感覺。
(6)
朝思暮想,弄假成真
每天不斷靜下來,想像自己最希望發生的事情早已發生了,開心興奮享受著自己最要享受那種成功滿足的感覺:合上眼,感受手上好多錢好多錢的情景,感受自己不停在核對賬目,望著大堆大堆大銀碼的數字,運籌在握,輕鬆自信地處理著那一盤偉大的生意,知道業務發展一天比一天成功,更多更多人受惠。
最重要的是控制情緒:你的情緒才是和宇宙溝通的真正渠道:當你猶疑、失落、恐懼,宇宙不會為你安排好東西。
所以你要充滿信心,包括肯定自己辦得到、肯定想達到的目標已經一步一步接近,肯定整個宇宙會成全自己,而且正在這樣做。
養成習慣。
具體行動:
有個特別管用的方法,就是頻頻唸肯定語:「我值得豐盛生活」、「我活出豐盛之後,許多許多人受惠」、「豐盛正在更多更多進入我的生活」、「我這一刻已經十分豐盛,非常享受這種感覺」、「感謝宇宙幫忙我活出豐盛」⋯⋯。
(7)
付託
不斷向宇宙發出意念(亦即是提醒自己的潛意識),這個大計並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假我欲念,其實是因為知道上天的大計安排好自己生命的這個階段擔當這個角色,替天行道,所以成敗由上天決定,榮辱與自己無關。
清楚落了訂單,就不再煩惱,不再擔心;讓宇宙為自己完成這件事(同時做足工夫配合)。這樣才可以卸掉患得患失的包袱,不致擔憂緊張,能夠從容輕鬆上路,長期活出自在,以這樣正面的能量吸引成功。
(8)
善待自己
你怎樣對待自己,宇宙就會怎樣對待你!
切勿為難自己,盡量令自己甜蜜自在生活。
接受自己的短處、失敗、無能,切勿懲罰自己,反而不斷欣賞自己的進步。
(9)
多多布施
不斷用僅有的金錢幫助有需要的人、團體,要夠大手筆,要跟自己想得到的方向有關。也要不斷合上眼「看到」這些付出的金錢十倍八倍源源返回來。
(10)
感恩
不論銀行有多少存款,都要覺得自己好幸福。
如果自己沒有很多錢,回味過去曾經有點錢的日子,或者慶幸別人有錢。
拒絕想到自己此時欠缺什麼,不斷想自己已經擁有什麼好東西。拒絕與他人比較。
拒絕抱怨,不怪責別人。
最好習慣寫感恩日記(詳見周兆祥《今生我主場》第16章)。
祥哥「心想事成」系列:
「心想事成」怎樣可能 --顯化秘笈(1)
https://youtu.be/JIi4qsGguN0
「心想事成」怎樣通天求助 --顯化秘笈(2)
https://youtu.be/fKS7_aUZR7I
「心想事成」成功秘訣 --顯化秘笈(3)
https://youtu.be/-JBU0gtRxaw
「心想事成」為什麼失敗 --顯化秘笈(4)
https://youtu.be/e9Ct2vi9R0g
「心想事成」怎樣向宇宙落單 --顯化秘笈(5)
https://youtu.be/SCbgROeZEjY
「心想事成」具體怎樣進行 --顯化秘笈(6)
https://youtu.be/NSp-nZdED2w
「心想事成」怎樣得到真命天子 --顯化秘笈(7)
https://youtu.be/0mFpz-rgjnA
「心想事成」怎樣返老還童 --顯化秘笈(8)
https://youtu.be/MQONZblAp_o
「心想事成」天理何在 --顯化秘笈(9)
https://youtu.be/2WA7_BkGrHI
「心想事成」怎樣令人生圓滿 --顯化秘笈(10)
https://youtu.be/kN-xRbUIIJw
「心想事成」怎樣令人開悟 --顯化秘笈(11)
https://youtu.be/w26krtrezGM
祥哥講決定心想能否事成的是什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P81DafPYas
本影片的資料詳見周兆祥《今生我主場》第12章。
購買周兆祥博士的有關書籍:
https://www.greenwoodshk.org/greenwoodsstore
找周兆祥博士做個人諮詢療癒課:
https://www.greenwoodshk.org/copy-of
參加周兆祥博士的實體及線上活動:
https://www.greenwoodshk.org/core-curriculum
訪周兆祥博士的個人網站收料:
https://alivewithdrgreen.com/
拒檢罰多少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9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更新,透過心理學在生活裡面的應用,每天陪你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想要每天都有所進步,歡迎訂閱我們的頻道。
隨著疫情的發展,無論是台灣還是世界各國,都出抬了很多相關的規定,這些規定呢,都是要讓我們能夠更好的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
所以我在這邊也特別呼籲一下哦,不管是戴口罩,還是社交距離,還是居家檢疫、居家隔離等等的。
請我們所有的聽眾,當你聽到這裡,請你務必遵守這些部分,不僅保護你自己,也是保護其他人。
面對這麼大的疫情威脅,在規定上面採取一種「如果你違反就處罰你」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只是我也不免想到的,有沒有可能用另外一種方法,就是用鼓勵的方式,或者是用正面獎勵的呢?
就像是歐美,有很多人根本沒有戴口罩的習慣,甚至於他們把所有的人際距離,或者是禁止外出這樣的規定,視為一種不必要的;甚至於還看到很多戲虐的影片,彷彿把它當成是一個笑話一樣。
當然了,我相信隨著確診人數越來越高,然後死亡人數也越來越多;我想整個情勢發展到此刻,應該也不會有人把它當成是個玩笑了!
就像是美國總統川普,他剛開始也覺得這次的疫情,彷彿就像是過往的流感一樣;然而很快的,他的說法還有很多的規定都變得不一樣。
只是如果回到人的行為的長期塑造,往往用懲罰式的思維,是不會有太長期而且穩定的效果。
就像是從小到大我們被規定的很多事情,不可以交男朋友、不可以交女朋友、不可以晚回家、考試不可以作弊…像是這樣的禁令,你回頭想想你真的有100%遵守嗎?
還是等到你覺得差不多,可以測試一下爸媽對於門禁的底線,你就會用各種方法去測試他們呢?
的確,在人性的部分來看,用禁止的跟用獎勵的,其實它的長期效果是很不一樣的;如果你想要得到更好的長期效果,其實用獎勵的方法,會是永遠比用禁止懲罰的方式來的好很多。
舉個例子吧,在南非最大的健康保險公司Discovery,他們公司並不是用警告保戶「未來你會生病,所以你要保險」這樣的一個訴求。
他是展開一項獎勵的計劃,他們的客戶呢,每一次在超市裡面,只要買水果、蔬菜、上健身房,或者是去接受健康檢查,都可以立即累積一些點數,而客戶呢,可以用這些點數來兌換很多的商品。
而這個計劃非常的有效,非常的成功,人們採行了更健康的行為,因此到醫院看病的次數也就減少了,那對保險公司來說,跟對客戶來說都是雙贏的結果。
可是你聽到這裡,你可能也有一個很大的疑惑,就是如果威脅和警告的效果是有限的,那麼我們為什麼想要改變別人的行為的時候,還是常常利用懲罰和威脅呢?
即使你我都心知肚明,但是我們發現,我們還是會常常去警告學生,如果不努力唸書,就找不到好工作;或者是警告我們的子女,不穿外套就會感冒。
我們應該告訴學生,努力唸書,就會寫出好報告,就會找到好工作;告訴自己的女兒,穿上外套,既漂亮又溫暖還能保持健康,這樣才能去參加朋友的聚會。
我們理性上都知道該這麼說,但事實上,我們要改變說法是很困難的,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自動按了快轉鍵。
其實演化的結果,讓我們的大腦對威脅會特別的敏感;所以我們自然而然,會很直覺的去想到,如果他不做什麼,就會有什麼損失;或者是如果他做了什麼,我就要懲罰他,像是這種比較負面的方向。
因為你想想看在演化的長河裡,如果你的祖先是那種,看到威脅或者是看到可能的危險,不會有特別反應的人;那我想你也不會有機會聽我這一段分享,因為你的基因根本不會被留下來啊!
所以呢,當我們發現某一個學生不用功,我們的大腦就會立刻進入他的未來,去看到他沒有達成生命的目標、找不到工作。
而這樣的立即反應,會讓我們的大腦,會比較習慣去看到災難,於是就會說出悲觀、負面的語言。
不過當你聽到這邊,千萬不要覺得很挫折或很無助,其實要讓自己能夠改變說法,這需要有意識的學習跟練習,這也是為什麼我推出【自信表達力】這門課的主要原因。
因為表達這件事情,如果你只是自己跟自己說話,自己說自己想說的話,基本上你不用學習,因為你根本不用care別人聽得懂聽不懂,或者是別人聽得進聽不進這種事情。
然而如果你的表達是希望讓別人能夠聽得進,而且會去做的話,那麼這個時候,如果你的表達卻觸發了對方的抗拒心理,或者是對於負面感受的排斥,這樣的逆反心態,那麼你很有可能就會是越努力越挫折。
就像是我們成長過程當中,有多少師長跟前輩,對我們所謂的苦口婆心,但是一點用都沒有,最後再丟下那三個字叫做「為你好」,你還更生氣!
可是當你有一定的年紀和歷練的時候,你回頭想起他們曾經講過的話,你可能都會覺得他們說的,某些層次上是對的。
但當下你就是聽不進去,可是更可悲的就是,你現在面對自己的晚輩的時候,你卻重蹈覆轍,你不覺得這樣子,好像有點蠢嗎?
所以呢,在我的【自信表達力】課程裡面,我就特別的讓你,除了去建立起你在表達之前的思考模式之外。
當你在設計跟鋪陳你要表達的內容的時候,你怎麼樣去說到別人的心裡,能夠引發對方想要行動的動機;也讓對方在感性上覺得,配合你說的去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簡而言之呢,就是說那些有感的話,而不是把自己搞得疲於奔命,累的要死,說了一堆,別人還翻你白眼。
然而聽到這裡,無論你會不會參與我的【自信表達力】課程,我都很希望你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用在自己的身上。
其實有太多的狀況底下,你的理性上都知道你該去做什麼,但是你就是不願意甘願的去做,為什麼呢?
因為你的心中總有一個權威者,來要求自己、來恐嚇自己,而那恐嚇的句型正如同你恐嚇和別人一樣;你可能會告訴自己,如果這個時候不好好的學習閱讀,那我未來會看不到希望。
然而其實你也可以告訴自己,我現在只要開始閱讀,我就可以多增加未來的可能性,都是在指涉同樣一件事,你想哪一種表述,會讓你的心更願意跟自己配合呢?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你只要在Podcast的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
除了訂閱我們之外,也希望你能夠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並且分享給你的朋友,我們需要你的支持。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提到的【自信表達力】課程,相關的內容跟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面都有。
很期待你的加入,也希望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拒檢罰多少 在 酒駕男拒檢鑽巷逃連違規12件恐挨罰33.6萬@newsebc 的推薦與評價
花蓮一名男子酒後騎車,還違規紅燈右轉,被警方盯上,但是他 拒檢 逃逸,一路鑽巷又連闖紅燈,不停喊著,要警察不要追他,狂逃三公里後,放棄掙扎, ... ... <看更多>
拒檢罰多少 在 違規拒檢逃逸重罰加扣照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什麼是 拒檢 呢? 汽機車駕駛若有違反交通法規的行為,經由執行勤務之警察制止時,不聽制止或拒絕停車接受稽查而逃逸,即為 拒檢 。 ... <看更多>
拒檢罰多少 在 [新聞] 賓士掛假牌拒檢!警開3槍「乘客爆頭亡」 - 看板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