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周專欄:東京散策
在東京散步最好有本地人帶路。之前遊東京,在作家友人中島京子的帶領下,逛過谷中和日本橋人形町,去過一些本地人才知道的老舊小店。這次京子帶我遊駒場,從澀谷松濤博物館開始,經東京大學駒場分校,步行到日本近代文學館。在文學館的特色咖啡店小坐一會,再參觀駒場公園內的舊前田侯爵邸,最後看了位於公園另一端的日本民藝館。
雖然常常說日本人十分重視傳統文化的保育,但今天的東京跟一個半世紀前的江戶,事實上已完全變貌。讀明治時期的小說,甚至是去到大正和昭和前期,都會看到東京市內處處都是田野、小山和樹林的描繪。比如說,現在很難想像上野原本是一片森林,或者河邊低窪地區堆滿了貧民窟。這些舊觀在城市擴張和現代化的進程中,以及在二戰末期盟軍大轟炸的破壞下,早就已經面目全非。在今天要遙想前代的江戶風情,除了看浮世繪之外,最生動的就是讀文學作品了。
在書寫舊東京方面,永井荷風的貢獻無出其右。長久以來,荷風被包裝成東京散策達人般被閱讀。他的著名散策文集《日和下駄》成為了追懷或想像種種往事前塵的導遊書。在日語中,「散策」指邊走邊欣賞風景的散步。查「散策」這個詞,在唐宋詩中已有,但現代漢語已很少用。「日和下駄」意思是短齒的「晴天木屐」。永井荷風在這系列始作於一九一四年的散文中,為自己創造出腳踏日和下駄,手持蝙蝠傘(西洋傘)和小布包,於東京各區散步玩賞的形象。他抱著「宛如隱居者」的心態,「日復一日,不在世間露臉,不花費錢財,也毋需朋友,獨自隨心所欲,慢活過日子,種種思慮後的結果之一,即為漫步市內遊蕩。」
一八七九年(明治十二年)生於東京小石川區的永井荷風,是個特立獨行的人。父親先是政府官僚,後轉為實業家,堪稱時代的同步者。家境優裕的荷風自小卻喜歡漢詩、俳句和歌舞伎等傳統藝術形式。後來受法國自然主義小說影響,寫過批判社會的小說《地獄之花》。父親不忍見其不務正業,安排他去美國留學。留美三年後,轉往他嚮往的法國,假工作之名,其實主要是遊歷。回國後在森鷗外的推薦下,任職慶應大學文學教授,創辦《三田文學》雜誌,算是幹上體面的工作。三年後父親去世,不再受家長拘束的荷風隨即離婚,更辭去教職和編務,靠著遺產度其餘生,直至一九五九年死於獨居的房子裡。在大部分的人生中,永井荷風除了寫寫小說和文章,就是無所事事地過日子。他的主要生活內容,除了在東京各處散步,就是狎妓。荷風刻意自外於文壇、社會和政治,以隱匿者的姿態,過著「高等遊民」的生活,表面看極為頹廢和消極,但細看他的小說和散文,其實繼承了江戶小民的不覊和率性,也即是對權威和一切正經事物的漠視和冷眼。
荷風痛恨明治以後新東京的建設。模仿西洋的建築物,架滿電線杆的街道,不倫不類的新潮流,毫不留情的都市重建和擴張,全都令這個「老江戶」心浮氣躁。唯一能做的,便是在這吞噬一切的變化徹底完成之前,盡可能地用雙腳去尋找舊日殘留的蹤跡,用筆墨去留住心底銘刻的印象。他的東京散策文章,雖然充滿著地理和風物的資料,但一點也不死板枯燥,相反常常洋溢著對「家鄉」的溫暖感情,和對珍愛事物消逝的嘆息,並且對當下的所謂「文明」的橫蠻,加以辛辣的諷刺。
不過,我個人認為,舊江戶人的血脈,更強烈地在荷風的小說中搏動。他的早期傑作〈隅田川〉(1909),頗有樋口一葉〈青梅竹馬〉的痕跡,場景就設在淺草和吉原一帶的風月區,寫的同樣是一對少年男女面對成長的迷惘。自小就是同窗的長吉和阿絲,關係雖然親密,但因為年少而曖昧矇矓,所謂愛情一直沒有宣之於口。阿絲因為家境不好,被安排去當藝妓,長吉因而極為痛苦,無心向學,只想投身演藝界,以求跟成為藝妓之後的阿絲有相當的身分。長吉的舅舅夢月是個放棄繼承家業,當上俳諧師維生的不覊之士,但在妹妹的懇求下,卻勸長吉放棄當演員,好好讀書。長吉對前途感到無望,於冷天下水令自己感染傷寒,謀求自我了斷。舅舅夢月則後悔自己為何不敢站在外甥的一邊,支持他順應內心的追求,背離社會鼓吹的所謂正途。當中人生抉擇的矛盾,想必是荷風自身的體驗。
到了一九三零年代,更為成熟的荷風擺脫了青年期的猶豫,終於毫無保留地「做自己」,混跡於社會底層的妓女之間,完全棄絕「有用」和「有作為」的人生。這時期的小說已無道德的顧慮,放手描寫妓女的生涯和狎妓者的心態。《梅雨時節》寫咖啡店女招待君江的放蕩生活,已完全不是出於生存所需或者被他者脅迫,而是發自天性的欲望。《濹東綺譚》則道出初老的男性對妓女阿雪由邂逅到同情,再而到淡然離去的心境,實現的是古典江戶式「風流」的定義,也即是愛而不痴,欲而不迷。真正的江戶散策,其實是內心的足跡。
在網上找到的永井荷風的照片,無論是為群妓所擁,還是在戶外散步,皆穿一身西服。戶外者確實手持蝙蝠傘和小布袋,但腳上穿的卻是西式皮鞋。我有點懷疑,足踏日和下駄是不是他自我虛構的形象。然而,就算是那又如何?一如作家的文字,「日和下駄」最終只是一個意象,發出的是橫街陋巷裡傳出的隔世跫音。
日本近代文學館 在 Dung Kai-cheung 董啟章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明周專欄:漱石山房
自從知道漱石山房紀念館於二零一七年九月開幕的消息,便一直很想找機會去看看。最近拿着南洋理工大學駐校作家計劃包含的旅遊考察費,跑一趟東京,主要的理由便是去看漱石山房。
夏目漱石生於新宿區,也死於新宿區。他三十六歲留學英國返日之後,先是住在本鄉區駒込的馱木町。那是同時期文學家森鷗外曾經住過的日式房子。我三月初去名古屋的時候,在市郊的明治村看過這間房子的復原模樣。夏目漱石就是在這間房子裏開始他的創作生涯,寫出了《我是貓》。明治四十年,漱石四十歲,毅然辭去東京帝國大學教職,加入朝日新聞社成為專業作家,也在這一年遷往牛込區早稻田南町,也即是現在的漱石山房紀念館的原址。
所謂位於新宿區,當然不是遊客熟悉的歌舞伎町一帶,而是在地鐵東西線早稻田站附近。也不是通往早稻田大學那方,而是靠近神樂坂的一端。一出站口便見到一個看似毫無特色的住宅街區,對面是一家很日常的蔬果店。蔬果店後面是一條微微上斜的小橫街,路面甚窄,只容一車通過,兩邊是普通低矮民居,氣氛簡樸寧靜。沿街慢走,感覺就像去探訪朋友,而不是去看紀念館。步行約十分鐘,來到小街的盡頭,在左邊赫然是一座現代化的兩層建築,像是藏在尋常百姓家的奇景。原來就是漱石山房紀念館。
紀念館雖然獨樹一格,但感覺並沒有跟周邊環境格格不入。地面樓層採用通透的設計,從外面可以看到大堂和咖啡座的陳設,以及在一端的漱石山房書齋的重建部分。二樓外牆由白色仿瓦片和黑色金屬板條兩部分組成,似有結合傳統和現代之意。事實上,原本的漱石山房是一座和洋混合風格的房子,屋頂是日式,裏間也是日式,但陽台和窗戶都是西式的。房子在二戰末期東京大轟炸中焚毀,近年新宿區政府邀請專家,經過地基考掘和資料搜集,在原址局部重建漱石山房作紀念館之用。
一進紀念館大堂便已是展場,介紹漱石生平和生活花絮,另外有兩輯各長約八、九分鐘的短片輪流播放,介紹漱石的文學成就,以及受他影響的門生和後輩。付費參觀的部分,包括樓下的漱石書齋重構,和樓上的不同創作期的文獻資料,如照片、剪報、書信、原版著作等。其中漱石書齋最值得參觀。雖然當中許多都不是真品,但樣式和擺設都按照舊照片和相關的文字記述,一絲不苟地重現出來,有強烈的真實感,好像親眼看到了漱石當年閱讀和創作的情景一樣。書齋地上鋪了紅色地氈,前方中央是矮几,几上有稿紙和鋼筆,旁邊有暖爐和水壺。後方和左方的書架放着線裝書和硬皮英文書,書架前的地上也整齊地疊滿了書本。玻璃窗、窗簾和吊燈也是西式的,白色牆紙有銀杏葉暗花。漱石就是在這裏寫出了生命中最後九年的著作,包括《夢十夜》、《三四郎》、《從此以後》、《門》、《彼岸過迄》、《行人》、《心》、《道草》等。遺作《明暗》寫到一半,作家便因胃潰瘍惡化而去世,終年四十九歲。
夏目漱石非常熱心提攜後輩,家中拜訪者絡繹不絕,每週在家裏舉行「星期四集會」文學沙龍,年輕的芥川龍之介也是當年的參加者。展覽中有照片和繪畫呈現當時的盛況。我最感興趣的是漱石著作的原版書。書的封面設計都非常漂亮,有花草動物圖案的,有書法水墨寫繪的,有Art Deco式設計的。其中《心》的封面我研究了很久。封面以淡粉紅為底色(翻查日本傳統色系,接近一種稱為「鴇」的顏色),上有反白的金文古漢字數行。中間貼有白色長方格子,格子中的右邊書一「心」字,然後是採集自不同漢典的關於「心」的解釋,茲抄錄如下:「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又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又本也。易復卦:復見其天地之心乎。註:天地以本為心者。」漱石對漢學鑽研甚深,每天寫作後會作漢詩以紓解情緒。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心》的原版封面,想當中必有作者深意。可惜館內不准攝影,我嘗試偷拍但被管理員阻止。幸好後來發現,原來大堂內有書封的複製品,順利拍下封面文字慢慢研究。
第一次參觀漱石山房,家人尚未抵達東京。第二天偕同妻兒,再次造訪。這次時間稍晚,且天陰有雨,四時許天已全黑,如晚間一般。想不到反而看到了山房的另一面貌。在燈光下紀念館比日光下更美,更通透,更澄亮。我四處補拍了一些之前遺漏了的照片,又在咖啡店坐了一會兒。據說店子提供和漱石有關的原創菜單,但可能時間已晚,只有普通飲料和現成的蛋糕。(倒是兩天之前和作家朋友中島京子見面,在日本近代文學館的咖啡店,點了一杯「夏目漱石朱古力」,出處是《從此以後》中的情節。)
紀念館地庫有圖書館和演講室,前者藏有漱石的作品和相關著作三千餘冊。紀念品方面比較少,商業味不濃,亦是個優點。其中仿照作家當年所用的印有「漱石山房」字樣的原稿紙,卻甚值得收藏。包裝上印有漱石一九一四年的文章〈文人的生活〉中的一段,解釋了稿紙設計的由來。十九格乘十行的數目,源於當時報章以每行十九字為標準。稿紙線條為版畫家橋口五葉所畫,由春陽堂印刷。而作家使用的墨水筆是在丸善書店工作的內田魯庵所贈。漱石雖然寫書法和畫水墨畫,但從不用毛筆寫稿。
日本近代文學館 在 A編工事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博物館遊記
#印刷博物館
【前作】
江戶東京博物館:https://lihi.cc/VIoFj
墨田北齋美術館:https://lihi.cc/wHgh6
#不要問我為什麼第三篇這麼久才出來
經過第一天一下飛機就連跑兩間館的大★爆★走之後,隔天原本是先去了日本近代文學館。不過文學館的部份我之後另起新篇,先和大家介紹一下第三天去的「印刷博物館」感覺比較好玩。
之前有提過,這一趟東京行沒什麼特別的規劃,想去哪就去哪(當然還是有先排了幾個想去的地方然後彈性調整),別人以為是考察很硬的行程,但我覺得很好玩很放鬆,所以請斟酌服用XD
其實我一開始並沒有把「印刷博物館」列為重點,直到六月某天在臉書上看到有朋友分享了「天文學與印刷術」的活動宣傳,第一時間就覺得「哇靠非去不可!」所以才知道了印刷博物館的存在,然後出發前經由友人的提醒排進了行程中。
但那時候沒注意到天文展的時間是從10月開始,所以抵達的時候才發現原來還沒開始展(噴哭QQQQQQQQ)
不過,去現場拿到一套這檔展覽的宣傳DM也就值得了,因為這套海報的設計是用八張A4的DM再拼成一張大張的主視覺海報,整個金光閃閃瑞氣千條,整個不知道在精緻哪個次元的。(感謝童書界火星神秘人士支援照片)
所以十月有要去日本東京的朋友,真的可以考慮去看看這檔展覽!收一套DM也讓人心滿意足。
說到印刷博物館,其實是一間很讓人意外的館舍。因為館舍的主體應該是一家凸版印刷公司,是民間單位運作起來的博物館,規模不小。
在一樓的展區有展出與幾位藝術家合作,類似印刷特效實驗的小展覽(展期到9/17)。作為印刷品牌,用這樣的方式展示火力的確蠻霸氣的XD
由於職業病發(咦),我在這裡研究了好一陣子,但我發現我錯了,因為我不曉得原來博物館正體在地下,而且比想像中大~很~多,真的是超級失策。
我猜想一間印刷公司開設了這樣的博物館,不外乎可以幫助節稅,只是這間館舍的內容誠意爆表(可惜場內禁止拍照),以民間營運的角度來說,真的是嘆為觀止。
從遠古時代寫有文字的珍貴物件,到近代印刷術從西方傳入(「天文學與印刷術」的主題可以說是從常設展當中延伸出來的一個專題),各種技術和機械不斷進化到現在的印刷機(走到這一區我好像在看印XD),印刷博物館想要探討的是印刷的歷史、發展,以及印刷和人類文明的關係是什麼。
#我看到印刷文化學整個眼睛都亮了感覺很想唸個博士班
從世界印刷史的宏觀之下,挖掘日本/亞洲的微觀體驗,在展場中透過精緻的道具,以觸覺和視覺與觀者互動,各種精彩的印刷設備、道具和科普說解,資訊量非常龐大,而且還有印刷工房可以體驗活字印刷(需要報名,有人數限制),但因為當天還有其他行程,所以體驗我就含淚割捨了。
在網路上有一些印刷博物館的資訊和遊記,官網也有提供一些展覽資訊,可以多少彌補不能拍照的遺憾。但印刷博物館的確值得大家去走走,雖然離車站稍微有一點距離,不過跟喧囂的周邊拉開了一點,這一趟走進印刷歷史的散步,其實很有韻味。
〒112-8531
東京都文京区水道1丁目3番3号 トッパン小石川ビル
官方網站:
https://www.printing-museum.org/
日本近代文學館 在 日本近代文学館「2022年の声のライブラリ―」動画配信開始 的推薦與評價
日本近代文学館 主催「2022年の声のライブラリー」動画配信中 4名の文学者が、今一番会いたい文学者をそれぞれ招き、自作朗読と対談を行った記録 ... ... <看更多>
日本近代文學館 在 日本近代文学館主催「2021年の声のライブラリー」動画配信中 的推薦與評價
... 文学者」を招き、無観客の会場にて朗読・対談を行いました。 今回それらの模様をオンラインで配信するとともに、 日本近代文学館 の映像資料として収蔵 ... ... <看更多>
日本近代文學館 在 日本近代文學館內的「文壇咖啡(BUNDAN Coffe & Beer)」 ... 的推薦與評價
日本近代文學館 內的「文壇咖啡(BUNDAN Coffe & Beer)」,村上迷必吃的《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早餐set!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