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唬爆米花教室:美國總統大選結果評析:拜登贏得大選(二)】
美國總統大選結束了,雖然川普還在負隅頑抗,不願面對敗選的真相,但繼上篇選前預測拜登一定贏,福編先分析這次的選舉結果。
(一)澄清唬都有在說,你都沒在聽(擲筆,大誤)
福編選前第一篇關於美國總統大選的文章,就已先說威斯康辛、賓夕法尼亞州、密西根州拜登一定翻掉。另外結果出爐前福編另外有和其他小編說亞利桑那會翻:大戰後一直是共和黨贏的亞利桑那州果然被拜登贏去。
原因很簡單,在選前亞利桑那州共和黨故參議員、故總統候選人、越戰英雄,坐水牢不屈的 John McCain參議員的遺孀 Cindy McCain持續幫拜登助選,呼籲共和黨拒投沒有美國與共和黨傳統價值的川普。至於為何 Cindy McCain這麼大力捅川普,我們來看川普怎麼嘴 McCain的:
★
2015年川普說:「麥坎不是戰爭英雄,他是因為被俘虜才成了戰爭英雄,我喜歡沒被俘的人。」曾經被俘5年的 McCain 則反諷川普是越戰逃兵,正值少壯,卻以「腳長骨刺」為由逃避兵役。
麥肯腦癌病發後,反對中央情報局副局長哈斯波接掌局長。川普特別助理沙德勒竟嘲諷麥肯:「無所謂,反正他快死了。」
2018年7月在芬蘭赫爾辛基的「普普會」,川普處處護航俄羅斯總統普丁,麥肯不客氣地說:「這是我有記憶以來,美國總統最丟臉的表現。」
麥肯在回憶錄《波濤洶湧》(The Restless Wave)中抨擊川普霸道,稱和川普打交道,「奉承能贏得友誼,批評則招敵意。」
他也抨擊川普的領導風格,稱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是「半生不熟,虛假的民族主義。」麥肯死前交代家人,絕不讓川普參加他的葬禮,希望是副總統彭斯代表。
==
我們其實可以更直白想 Mrs. McCain的心情:我老公是硬骨不屈的戰爭英雄,你這個逃兵仔憑啥嘴他! 川普的嘴賤,不只賠掉亞利桑那州,更賠掉以前退伍軍人與軍眷對共和黨高達7成以上的支持度(這一次落到只有5成多一點)。
(二)搖擺州總有擺累的一天,章魚哥總有下鍋或被抹香鯨吃掉的一天
選前很多人一直拿 Ohio 跟 Florida 來說川普選情看好。沒錯,1964到2012,Ohio確實是代表性搖擺州,Florida在2000與2012都舉足輕重,但是認真觀察就會發現,自2014起,Ohio 與 Florida 越來越「紅」。選前福編完全不提這兩州,就是因為福編個人覺得這兩州共和黨不會失守。越來越紅的搖擺州還有一個:Iowa。像Ptt一堆川粉拿著 Ohio 跟 Florida 狂嗨川普選情,某些偏綠媒拿著 Iowa 當地調查川普領先高潮..........o_0 這3州人家民主黨都馬預設拿不下來好嗎?
(三)拜登早年無法出線與民主黨初選制度有關
民主黨和共和黨初選最大的差異在於,共和黨不少州初選比照大選,採贏者全拿或妥協式贏者部分全拿,而民主黨大多數州卻採比例代表制。表面上民主黨這樣似乎更尊重實際民意,但在2016大選卻收到苦果:民主黨贏得普選票卻因勝利過度集中若干州分而輸掉選舉人團投票。拜登一直沒有太強烈的個人魅力,也缺乏狂熱的追隨者,所以在過去拜登想尋求總統提名時,通常在初選初期就大勢已去,但拜登最大的優點就是 #接受他的區域更廣泛,也就是拜登雖然沒有那麼強的基本盤,但他的跨區域接受度卻最高。
因此拜登在1988、2008、2016都早早放棄爭取出線。但川普2016的出線,迫使許多民主黨支持者與金主「棄保」,團結支持在全國各地都有相當接受度的拜登,當然最重要的就是奪回原本屬於「Blue Wall」卻變成搖擺州的威賓密三州。選舉結果也證實如此。
(四)拜登拿下「Deep South」、「Bible Belt」的喬治亞州讓人跌破眼鏡
這一次真正最大的驚奇,就是屬於美國「Deep South」、「Bible Belt」雙身分的喬治亞州竟然易手。在「Deep South」,種族藩籬深,當地白人1964前幾乎一定投民主黨,1968後幾乎一定投共和黨。
而「Bible Belt」更代表鄉村與郊區居民對自由派的厭惡。雖然喬州近年有大量黑人自北方回歸該州,與部分拉美裔、亞裔人口移入,但註冊選民仍以當地土生白人佔多數(58%以上)。
目前福編想到的合理解釋:北喬治亞州是世界空運中心(亞特蘭大機場無論人次或架次都是最大機場),許多產業依此而生,但新冠疫情重創航空業,當地經濟也遭到重擊,因此激發出前所未有的投票率。
以亞特蘭大都會區中最主要的 Fulton County為例,2016開出43萬票,民主黨拿29萬7千票,但這一次拜登到目前已拿到37萬9千票。
(五)為什麼川普政府強推萊豬給我們吃?因為正在逐漸偏紅中的2個舊搖擺州就是豬肉大州
美國四大肉品商有三家不收萊豬供貨,美國最大豬肉商Smithfield自2018年開始禁用萊克多巴胺,次大的兩家豬肉商JBS USA及Tyson也在2019年跟進,其主要理由就是因為瘦肉精在中國大陸、歐盟國和許多其他國家均被禁止,為了更有利拓銷,才不使用瘦肉精。
但美國不少豬農仍用瘦肉精拚成本,而最大的豬農州正是愛荷華(快速偏紅)與北卡羅來納(緩慢偏紅)。川普最後也順利拿下這2州。
=======
最後,福編要說不是澄清唬是先知,只要你不帶有色眼鏡去看,美國選舉結果其實比我國好預測。因為美國的選舉人團制,只要推斷各州誰贏,不必去斤斤計較總票數。
我不知道那親綠媒新頭殼吹捧的水鏡八奇是怎麼看的。賓、威、密三州過去屬於 Blue Wall,只不過上次2016年因為價值觀與進步派差太多,才會被川普以不到1%差距都拿走。
但這一次拜登出來,賓州是拜登老家,密西根與威斯康辛有龐大的酪農經濟,而拜登長年重視與支持酪農,拜登又是民主黨中的偏保守派,所以當時福編才會判斷拜登必勝。
不過,無論如何,那都是美國選舉。我們還是好好擔心
#明年開始會不會吃到萊豬的豬肝與腰子
#瘦肉精會特別殘留在豬肝豬腎中
#瘦肉精可能傷腦
「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的推薦目錄:
- 關於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歷史哥澄清唬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華人民主書院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皮筋兒 Journe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心得] 最後吃,才是真領導-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心得] 無限賽局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心得] 其他人飽了領導人《最後吃,才是真領導》 - book 的評價
- 關於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心得] 先問,為什麼- book - PTT生活資訊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心得] 無限賽局- book 的評價
- 關於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犀利士ptt|犀利士學名藥|犀利士各向異性4顆/盒_ ... - Teatro Amazonas 的評價
- 關於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Cheers:快樂工作人- 【向PTT鄉民學管理】這樣當主管 的評價
- 關於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Cheers:快樂工作人- 【向PTT鄉民學管理】這樣當主管 的評價
- 關於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2022冰箱推薦ptt》8大變頻冰箱推薦!冰箱尺寸panasonic日立 ... 的評價
- 關於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先問為什麼找到你的為什麼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 關於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先問為什麼找到你的為什麼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 關於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轉錄] 俄烏之戰美國才是最大贏家 的評價
- 關於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起內鬨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起內鬨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必利勁京東隱藏評論威而鋼ptt | 林森藥局| www.cienciasdasaude ... 的評價
- 關於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創作] 《冬戰》184(戰場篇) - PTT推薦 的評價
- 關於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華為的成功之道:同理心領導力 - PTT新聞 的評價
- 關於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yumyum 泡麵ptt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 探訪台灣國家 ... 的評價
- 關於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yumyum 泡麵ptt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 探訪台灣國家 ... 的評價
- 關於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政治光譜ptt 的評價
- 關於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Re: [問題] 請推薦書單 - PTT 問答 的評價
- 關於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新竹自律神經失調治療中醫推薦ptt 台中更年期心悸焦慮症狀 ... 的評價
- 關於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心得] 面試心得分享(文長) - tech_job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利得牛樟芝ptt」懶人包資訊整理 (1) | 蘋果健康咬一口 的評價
- 關於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閒聊] 是和真會說話還是486太自我? - c_chat | PTT動漫區 的評價
- 關於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新聞] 金正恩名存實亡!金與正已成最高領導 - PTT八卦政治 的評價
- 關於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六四30週年》PTT「問」六四關台灣人屁事? 他直嗆:可悲 的評價
- 關於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威而鋼ptt,威而鋼推薦,威而鋼真 ...|德國黑螞蟻生精片使用評價 - 必利勁 的評價
- 關於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德國拜耳Levitra 樂威壯ptt 台灣版樂威壯4粒/盒原 ... - Periyar University 的評價
- 關於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日本藤素與威而鋼比較火爆PTT|超強延時噴霧劑線上咨詢 - 口服壯陽藥 的評價
- 關於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履歷專長ptt 的評價
- 關於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越南砲兵團ptt 的評價
- 關於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翔翼通訊評價ptt 的評價
- 關於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486團購ptt 的評價
- 關於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catie查理吵架ptt 的評價
- 關於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486團購ptt 的評價
- 關於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手機號碼定位ptt 的評價
- 關於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履歷專長ptt 的評價
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華人民主書院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李文亮吹哨的待遇台灣、中國天壤有別 台灣官員表達謝意
台灣防疫官員還原台灣超前布署的源頭,來自內含李文亮微信截圖的網路貼文,該則貼文瞬間被台灣人封為“護國神文”,台灣官員對李文亮表示感謝,直播平台也一度被台灣人感謝李文亮的文字洗板。李文亮雖病逝兩個月,大陸網民持續在他微博留言,被形容是“中國人的哭牆”。
台灣因為去年12/31就去信世衛組織提到武漢肺炎的疫情,因此被推上美國究責中國和世衛的炮火最前線。台灣中央防疫官員14日解答記者疑惑,還原台灣超前布署的消息源頭,是看到台灣知名電子布告欄PTT,一名女醫師nomorepipe搜集資料,貼了包括李文亮微信對話在內的多圖貼文。大批網民因此蜂湧到當初PTT這則貼文“朝聖”,封它為“護國神文”。
台灣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16日在記者會表示,12月31日清晨五點多,看到群組裡有疾管署的防疫醫師上傳這篇貼文。他指出,跟一般爆料不一樣的不是李文亮貼出的公文,而是醫護群組對話截圖,才是關鍵線索。李文亮貼出“華南水果海鮮市場有確診了7例SARS”,以及檢驗報告、胸部電腦斷層圖。羅一鈞提到,因為圖很小,他也睡不著,就去尋找原圖,從報告上看是一間民間檢驗公司所做,他Google發現是屬於高通量、大規模撒網捕魚式的篩檢,驗出多種病原體陽性。
憑醫護“同溫層”內相互提醒研判為真
羅一鈞:“有一些病原體驗到不一定是致病的,可是我們看到SARS就會想說這可能是致病性很高的病原體。只有這檢驗報告,並沒有寫檢驗日期,也沒有蓋官方的簽章,從這個圖研判可能是醫院的醫師拿到報告之後,順手用手機拍了一張照片就發出來。”
羅一鈞從微信截圖研判,這種內部醫療人員討論、群組外流的訊息,應具有某種可信度。他再去其他網上搜尋,發現有其他醫療人員討論醫院實際發生的案例,研判可能有院內群聚感染發生,擔心有感染控制疑慮,判斷需要對病人進行隔離、醫護人員要注意自身安全。
羅一鈞說:“當醫護人員在互相提醒的時候,我想當然就是要擔心會不會有院內醫護人員相互感染的狀況發生。所以其實看到這幾個之後,就沒有辦法再繼續睡,就趕快把這些訊息提供到署內群組,做後續該做的事情。在這邊非常感謝大陸的吹哨人,特別像是李醫師。”
貼出李文亮的貼文女醫師:“感謝台灣沒有讓我成為中國死諫後塵的第9人”
羅一鈞也感謝在PTT上貼出李文亮相關貼文的nomorepipe,感謝他們讓台灣在這次可以很快找到這些訊息,成功阻絕疫情。
當羅一鈞最後感謝這位小他7歲、在對岸通報武漢肺炎卻沒能救自己一命而病逝的李文亮時,聲音是顫抖的。衛福部直播平台湧入台灣網民以“李文亮”關鍵字“洗板”留言說:“真要謝謝李文亮醫生”、“李文亮的用心只有台灣緊張”、“感謝吹哨者”、“李文亮醫師沒有保護到大陸,卻保護到台灣”、“中國需要有更多的李文亮”、“吹哨者在中國和大陸命運大不同”、“PTT救世界”、“這還好對岸是中文圈,如果是歐美國家大概普通醫師看不懂這種群組對話”、“12/31看到訊息當天馬上就通報WHO了耶”、“台灣指揮中心警覺性很高啊”。
台灣《自由時報》報導,在PTT貼文的nomorepipe是一名女醫師,她在中國和香港的網站發現李文亮的貼文。nomorepipe在事情曝光後,15日重返PTT發了一篇題為“睡不著逛PTT 羅一鈞發現武漢肺炎疫情初始”的感謝文,她開頭就寫“謝謝李文亮醫師轉發消息 R.I.P(請安息)”,她還說:“謝謝台灣有一個能夠專業並正確判斷消息的政府和行政體系,而不是讓我成為步上中國死諫後塵的第9個人。謝謝PTT平台,讓台灣有一個能夠讓資訊迅速透明,並且觸及深入到需要相關資訊的地方。台灣人真的要好好走自己的路。唯一比較受益的是,就是我爸在呼吸病房躺了半年多了,這次幫到傳達消息能及時防堵疫情,讓呼吸病房不虞匱乏。”
李文亮微博成“哭牆” 網民接龍貼文逾88萬帖
中國大陸的網民也沒有忘記李文亮。在李文亮病逝後2個月,還持續上李文亮微博留言,追憶李文亮。
李文亮微博幾則廣為流傳的貼文,1月31日貼出他在群裡提醒同為醫生的同學們注意防護,發布“確診了7例SARS”。1月3日公安局找上他簽了訓誡書,違法行為是“散布不屬實的言論”。
李文亮生前最後貼文是2月1日上午10點41分,從武漢市中心醫院發出,他寫下“今天核酸檢測結果陽性,塵埃落定,終於確診了”。
李文亮的微博靜止在這則置頂貼文。但是下方的留言,在他2月7日被宣布病逝後,沒有停止,突破300萬人按贊,留言接龍88萬多,幾乎是以平均每2分鐘的速度,就會跳出來自各方的網友新增的留言。
包括:“早”、“來看你”、“還是會哭”、“又遇到了難事,沒有人能幫忙,甚至不該道該和誰說”、“畢業生的我很迷茫不知道路在何方”、“啊明天要考試了,你要幫我哇”、“黑龍江疫情厲害了”、“我想離開人間了”、“哥!我頂不住了”、“英雄”、“致良知”、“李醫生,我有女兒了”、“疫情還沒結束,我好想去看電影”、“湖北人歧視!工作不好找”、“美國要出版你的兒童讀物,真希望國內也能看到”、“嘿,你今天過得好嗎,我背到了一個領導甩過來的鍋”、“晚上好啊,今天把車漆碰掉啦”、“老師,學醫好難”、“願意和說實話的人做朋友”、“吃了火鍋,今天大風也來了”、“喝下午茶了,李醫生”、“好大的雪”、“想你了”、“醫生,你在那邊可好”、“明天我生日,33了”、“每當來到這裡,眼睛就發酸”、“留下了一塊淨土”、“我也來看看,中國的哭牆”。
自由亞洲電台16日采訪不願具名的武漢居民,他說:“它實際上就是類似以色列人的哭牆,一個中國人的、武漢市民的一座哭牆,大家實際上是去表達心中的郁悶嘛、一種無奈的情緒。”
武漢居民:台灣是迦南之地 悲哀共產黨不會反省
這名武漢居民說,一方面是表達心中對李文亮的哀思和揮之不去的叫不滿也好、愁苦也好,或是把他當成了無話不談的知音、好朋友,對他傾訴生活的日常,因為“沒有一個渠道、沒有合適的地方,去表達愁苦的情緒、表達喜怒哀樂的情緒。”
對於台灣防疫中心是看到李文亮的貼文產生警覺超前布署,他直說,台灣做的非常好,世人有目共睹,可惜的是,李文亮的示警,在武漢沒有引起重視,這是非常慘痛的教訓。
為何兩岸都曾經歷過SARS,中國政府卻缺乏警覺?這名武漢居民說,共產黨體系下,官員總是對災難性事件在當地解決消化,先想的是自己責任能拋開、能隱瞞,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家醜不可外揚,不肯向人民示警,這是一慣作法。台灣作為華人社會,有SARS前車之鑒,非常清楚這是共產黨習慣性作法,比西方社會更加了解共產黨。
這名武漢居民說:“在中國,維穩是壓倒一切性的措施,擔心造成社會不穩定,他們這種思路、心態、作法,基本上歷來都是如此。下一次如果再發生還是會出現、還是會這樣,就是很悲哀的事情。”
他表示,自己對李文亮的微博成了“哭牆”有切膚之痛:“西方社會不理解中國社會的這種狀況,他們可能真的無法理解中國人到網上留言的心態或痛楚。台灣社會,你們真的是中國人的一片迦南之地、一片福地。”
外界始終存疑,多少武漢人死於這次的武漢肺炎?他說:“這個東西,一直以來都算是國家機密吧,我們也無法了解准確的數字,誰去調查這個事情,那都是要坐牢的。”
RFA記者:去殯儀館領骨灰的領完了嗎?
這名武漢居民:“聽說是有的人排到5、6月份以後才能去領(家人骨灰)。”
自由亞洲電台記者 夏小華 台北報導 責編 許書婷 申鏵 網編:瑞哲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
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皮筋兒 Journe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張娟芬專欄:亡國感的逆襲
🔗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75174
🌻 本文作者張娟芬參與社會運動多年,關心性別、司法、人權等議題,著有《姊妹戲牆》、《愛的自由式》、《無彩青春》、《走進泥巴國》、《殺戮的艱難》、《十三姨KTV殺人事件》等書。德國漢堡大學犯罪學博士。
#分享
———(以下內文)————
「亡國感」,目前為止我們對它所知不多。它起於PTT,如果去查Google Trend,會發現「亡國感」首次在搜索引擎裡占有一席之地,是二〇一九年三月二十四日到三十一日這一週。三月二十四日發生的大事,是高雄市長韓國瑜進中聯辦。這個人在一片紅色疑慮之中贏得選舉,當選之夜即高調宣布支持九二共識。九二共識是什麼呢?二〇一九年一月二日之後,已無疑義: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講話,將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緊緊縫合,要把臺灣統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下。韓國瑜上任未及三月,立即出訪香港,這個一國兩制的示範地;並且走進了中聯辦,「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香港的一國兩制指揮中心。他事前沒有向陸委會報備,事後拒絕透露與中聯辦的聯繫經過與會商內容。就在這一串新聞事件裡,「亡國感」出現了。
流行語大抵如此:一聽就懂,心領神會,拿來就用;很快的,大家都琅琅上口了。在這個喜歡玩弄同音異字、以訛傳訛的大遊戲年代,「亡國感」又異變為更加俏皮的「芒果乾」。這樣的「亡國感」當然不可能有什麼定於一尊的標準定義,而反映了一種集體情緒。
#潛規則:我們要看對岸的臉色
二〇一九年初當我決定開設「臺灣前途與中國因素」這門課時,驅動的力量也來自一種當時還無以名之的焦慮。這原不是我的守備範圍,但我感覺到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民主生活,已經面臨毀壞的危機。對政治略有參與的公民應當早已習慣,民主經常是警鈴大作的。可是,中國的攻勢從「九二共識」到「一國兩制」,已經又逼近了一步,半島電視臺臥底採訪所揭露的中國滲透手法與深入程度,更是觸目驚心。我不禁自問,這是不是臺灣民主的最後一個警訊?
第一堂課,我放導演鄭有傑二〇一一年的短片,《潛規則》。一組人準備拍電影,外景選在一個學校操場的司令臺。但是導演看起來又愁又怒,原來司令臺的背景是好大一面國旗。美術說,「我避不掉。」導演說,「到時候片子賣不進去怎麼辦?」最後,最資淺的工作人員拿來鐵撬,大家合力將那塊國旗背板撬下,在國旗歌聲中,工作人員歡喜大喊:「要——倒——了——!」
當那個國家象徵轟然倒下,只見導演兩眼發直,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好像快要中風。背板後的牆面久未經日照,顯得有點蒼白。那裡畫著一面巨幅秋海棠,上面寫著「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我問:「『潛規則』到底是什麼?明白地用語言把它說出來。」毫不扭捏的,第一個答案就直指核心:「我們要看對岸臉色。」
對。就這麼簡單。
「潛規則是誰訂的?」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比較糊了,有人說是自願的,有人說是歷史與市場造成的,有人說也可以不要遵守啊。其實這注定是一個模糊的回答,因為根本就沒人知道誰制訂的。
我再問:「潛規則與法律或政策有何不同?」
「法律的話,感覺遵守法律跟制訂法律的人仍然是平等的。可是潛規則感覺是下對上的,要一直去猜測那個規則,想要討好在上位的人。」一個學生說,法律非遵守不可,潛規則卻有選擇的空間。另一個說:法律寫在那裡,可以去鑽它的漏洞,但是潛規則卻逃不開,因為不知道究竟是什麼。第三個人自動出面整合了雙方的論點:「法律之所以能鑽漏洞,是因為它很明確地寫在那裡,邊界很清楚,所以知道從哪裡鑽過去。潛規則逃不開,是因為它很模糊,也沒人把它講清楚,所以就算一個人選擇要服從潛規則,也可能逃不開。」我說:「對啊,就像小熊維尼,他本來是個卡通人物,結果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他變敏感了。」
如此討論一輪,潛規則漸漸現形:它不經民主程序、冤無頭債無主,因此無法修正、無法討價還價,卻有著貨真價實的影響力。短片裡說得很明白,不避掉國旗的話,電影就進不了中國市場。電影這麼燒錢的產業,要不顧慮市場,實在挺難的。拍了背景有國旗的戲並不會被抓去關,但是會血本無歸,這使他們決定趨吉避凶,遵守潛規則。
這部短片,距今八年。那時候,「不能出現國旗」還是低調、委婉、檯面下的原則,業界人士知道,但心照不宣。近年的潛規則已經不再低調了,要周子瑜、戴立忍公開道歉,都是刻意張揚的霸凌,目的是殺一儆百,唯恐你不知道!潛規則就是對於中華民國的各種政治象徵全面獵殺,是中國對臺灣的政治審查。
如果你參與某個活動,被警察抓走,然後從高處墜落,或者從海裡浮起,但一律以「無他殺嫌疑」迅速結案;我們知道這是政治。這裡面有國家動用的公權力,有壓迫者、有受害者。潛規則看起來卻不是這樣,它看起像「個人選擇」、「市場機制」、「你自己願意的」;「不爽不要做啊,不爽不要來啊!」潛規則用的是經濟手段,國家公權力僅隱身其後,讓事情看起來不是「壓迫者欺負受害者」,而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也就是用經濟手段來掩護其政治本質。
《潛規則》為「中國因素」下了一個很好的注腳。所謂「中國因素」就是:臺灣的許多事情,是被中國「決定」的。其「決定」的方式,不一定是用政治影響,也可能是用經濟。
但是,為什麼?臺灣的事情,不是應該用民主的方式決定嗎?
「亡國感」這個集體情緒,它的核心就是這一句提問。臺灣的事情,為什麼不是用民主的方式決定?為什麼是由一個我們從未授權也無法影響的政權來決定?那民主算什麼?我們算什麼?
#什麼是我們不可或缺的民主食材
我在「臺灣前途與中國因素」的課堂用了一款簡易遊戲「Democracy Cake」,由挪威的人權組織RAFTO(Rafto Foundation for Human Rights)設計研發、中原大學徐偉群教授引進,他很有創意地將這遊戲譯為「民主雞蛋糕」。每一組發一個蛋糕盤,然後提供二十幾種民主的「食材」,例如「言論自由」、「資訊公開透明」、「多元媒體」、「司法機關」、「立法機關」、「自由公平的選舉」、「公民投票」、「反歧視的法律」、「社會福利」、「正當程序」、「宗教與信仰自由」、「隱私權」等等。學生的任務就是用這些東西來建立自己的「民主雞蛋糕」。
一桌子食材,看起來都像好東西,但是蛋糕盤只放得下六片蛋糕。協商與爭辯自不可少,但他們考慮的因素是什麼?一位學生寫道:「在選擇良心食材時不論哪一項都非常難以取捨,突然有個念頭覺得我們過得其實很幸福,這些食材其實圍繞著我們四周,或許臺灣民主仍然有其進步、改善空間,但大抵來說我們過的很自由,自由到這些食材像是理所當然就該存在的,像是天賦的,捨棄哪一塊都怪彆扭的。」
另一位學生說:「這些良心食材,每一個現在看起來都好簡單,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就像呼吸一般自然;可是真要選六個來堅守,又尤其一想到我們很有可能將在之後失去這些權利,就更要選得戰戰兢兢。」
真的戰戰兢兢,我看著他們把一片片蛋糕放上盤子,又拿下來。「每一個食材在被丟棄的同時,總是會有人提出在臺灣過往經驗中遇到缺乏此食材的恐怖情況,最後食材又會被順利救回。其實我很慶幸大家對於臺灣歷史的認識較深,讓討論變得更加有意義,但也覺得很困擾,因為這樣每個食材都變得非常重要,就無法選出最重要的六個食材。」綜合討論時,有一組幽幽地說:「我們想要做一個三層的蛋糕!」
這是在桌遊與手遊中長大的世代,在高解析度影像中長大的世代。一款珍珠板貼上彩色紙的陽春遊戲,卻讓他們認真到產生選擇障礙,因為他們已經意識到,這些東西「之後可能會失去」。
可以想見,「立法機關」、「司法機關」、「言論自由」、「自由與公平的選舉」等等,是很受歡迎的食材。但有一組出人意表地選了「社會福利」。據說那是蛋糕盤上的最後一個空位,一位組員唸出「社會福利」卡片背面的定義:「政府應促成全面的支持系統,以確保人民能擁有健康、接受教育、經濟穩定」,真誠地看著大家說:「我覺得這就是民主制度的初衷。我認為有社會福利,才會成為一個有愛的國家。」那想必是莊嚴的一刻,全組的人都感動了。一位組員寫道:「原本還在爭論效益或結構的組員都同時安靜下來,神情從冷靜理性轉為溫柔,最後大家一致通過,將社福列入食材。」另一位組員瀟灑地總結:「社會福利是討論後決定釋出的立場,即便在層級上是較後期的目標。但理想是不必害羞的。」
建立民主雞蛋糕只是第一階段。遊戲卡裡也有幾十個對民主的攻擊,我稱為「黑心食材」,例如「政府監控」、「言論審查」、「選舉詐欺」、「歧視」等等。第二階段的玩法是請同學運用他的民主雞蛋糕裡的六個成分,來抵擋這些「黑心食材」。這個民主遊戲來自北歐,難免有隔靴搔癢之處,因此我根據臺灣處境的特殊性,另外加了三個臺灣版的「黑心食材」:「以商逼政」、「資訊戰」與「非官方談判締約」。太過切身了,同學說看到這三項,「腦袋抽痛了一下」。
面對攻擊,無力與挫折全部都跑出來了。「訊息戰、以商逼政、非官方締約一出現,瞬間就擊潰我們所有的良心食材,除了立法和司法,我們別無他法,而且還遠不及打壓這些早已滲透到民間的黑心食材,玩到最後大家都想放棄民主了。有一組說『用所有的黑心食材都可以對付這些東西』,我覺得好衝擊,確實這些大家這麼用力抵抗的不民主的『惡勢力』不斷逼近,為什麼我們還要堅守民主?常常自己在思考的時候也會這麼質疑。」
「我們拿著良心食材想要拼湊出防禦姿態,但卻發現這該怎麼擋?怎麼擋都有漏洞……我們拿著良心食材去對抗這些邪惡,突然感覺像是天安門事件那最令大家印象深刻的一幕:『肉身抵擋坦克』。」
有一位同學想起了我在課堂上放的紀錄片,李惠仁導演的《蘋果的滋味》。「記得那時看完中嘉併購案的片段後感受到的是一股很重的無力感,即便我們獲得了資訊卻無能為力,在面對這三個中國因素的問題時我也感受到了一樣的無力。我開始回想紀錄片裡的中嘉併購案,當時有一群人發起了抗爭活動,雖然並沒有受到大媒體的關注,但那股力量是由人民的憤怒而起的,而那也正是我們最能夠直接參與的,也就是集會自由。」
「把所有良心食材一併加進來之後,好像還是遠不及抵禦黑心食材的進攻,真的令人非常絕望。可是,其實上這堂課的同學都是盟友吧?自己想不出辦法,那就大家一起想,總會有辦法……雖然亡國感並沒有減少一絲,但是對於自己所捍衛的價值有了更深的認識,我知道我想說話、想當好國好民、想在政府底下擁有人權,所以即使我堅信的民主力量遠小於獨裁,我們還是得團結一致對抗。」
#向內擠壓的委屈中蓄積著向外爆發的能量
這是我對於「亡國感」的體察。在他們臉上,我讀到對民主的珍惜:每一塊「蛋糕」都不想放棄,因為認識到每一塊都重要。我讀到對於民主的深刻思考:我請他們說說各組的雞蛋糕成分有何異同,其中一組解釋,他們沒有選「社會福利」、「隱私權」、「受教權」,因為「我們盼望良善的立法、司法體制,和言論自由能帶給公民的民主素養,自然會發展出這些項目」。在有限的蛋糕盤裡,他們沒有選擇某一些,是因為那些可以從更為基本的元素推導而得;這些食材在他們眼中不是獨立存在的原料而已,他們已經想到了彼此之間的連動關係。他們對民主的認識,不只是知道氯是什麼、鈉是什麼,而且知道氯加上鈉會變成一種讓食物好吃的調味料,如果將氫、氧和鈉加在一起,則可以用來做肥皂或通水管。
我也讀到擔憂、挫折、無力、絕望……與不甘願。還不願意投降或放棄的那種不甘願。這些情緒看似矛盾:擔憂、挫折、無力、絕望都是坐以待斃,不甘願卻是起身反抗。但如同前述兩段引文所示,這相反方向的兩種情緒,可以共存於同一個人的同一段表述。「亡國感」似乎不是一個單一向度的感受,它不僅是字面上看起來的被動、放棄、不作為而已;在向內擠壓的委屈之中,向外爆發的憤怒在蓄積。作用力產生反作用力,「亡國感」的內裡,有一個想要「逆襲」的驅力。
#亡國感真正悼亡的對象為何
值得追問的是,「亡國感」的悼亡對象為何?有人說,醒醒吧,你沒有國家,哪來亡國感?這是所謂臺獨。有人說,容納我們民主生活的,是中華民國臺灣,不管它叫什麼名字,它就是我的國家。這是所謂華獨。「亡國感」是哪一種?
在同學的作業裡,「國」的問題鮮少被提起。兩千年左右出生的這一世代,成長於全球化的年代,國界已不似先前那樣銅牆鐵壁,他們對國族的情感與看法,恐怕很難用黑白分明的「非此即彼」來劃分。有的人幼年在中國長大,因為父母是臺商,中國和臺灣都是他的故鄉。有的人曾經在中國就學,有的人固定往返中國,因為父母之一是中國人。有的人擁有臺灣以外的其他國籍。有的人是新移民之子。有的人認真在評估,畢業後要不要去中國找工作。一位同學表達得很好:「對這個時代的年輕人來說,『國』是一個太難解的概念。臺灣史獨立成冊了,但我們的國名裡沒有這兩個字。」他們拒絕中國因素,並不是因為對中國有敵意,也不是因為對中國欠缺瞭解,而是因為臺灣有民主,中國沒有,他們從自己的經驗知道,臺灣的生活才是有尊嚴的人的生活。
國族主義最需警戒的,不外乎兩點,其一是身分的排他性,其二是它經常召喚個體為國家犧牲。「亡國感」雖然有這個「國」字,卻很難被界定為一種國族主義的情感動員,因為「亡國感」的話題總是環繞著「民主」這個概念,而非「國族」;有亡國感的人總說著民主機制的毀壞,以及如何可以重建、強化。他們並不想像一個圍牆高聳的國族共同體,要入會得經過嚴格的血統審查——他們自己原不是血統純正的人。民主的原則是盡可能讓大家都享有公民權利(inclusive citizenship),而非排除他人;民主的政府採取三權分立,從人民的立場來避免國家侵犯基本人權。「亡國感」是朝向民主前去的,而國族主義(的最糟形式),在它的反方向。
有解嚴前生活經驗的人,應該都還記得那種「亡國感」:「今日不做自由的鬥士,明日就成海上的難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退一步即無死所」;那些國慶閱兵、晚會、排字、大會操、軍歌比賽,講究「數大便是美」、「整齊畫一」、「一個口令一個動作」,那些「萬眾一心」、「我愛中華」一遍又一遍的呼喊……是的,那些活動就是國族主義(的最糟形式),要你犧牲小我完成大我,要你為自己做為一個小螺絲釘而感動,要你團結,要你愛國,要你支持政府。那種亡國感絕對不容許你談多黨政治、民主制衡、基本人權;甚至你只是要求國會全面改選,他都說這樣會亡國。是的,那種亡國感就是賣弄國族主義的威權統治手法。
今日的「亡國感」是那種手法的反方向。君不見,「亡國感很重」的年輕人總是好想突破同溫層,好想跟長輩溝通,為了自己在乎的議題狂寫臉書,去捷運站之類的熱鬧地方當小蜜蜂,收集連署,製作短片丟上網,用無窮無盡的公民參與去實踐民主。
「亡國感」的「悼亡」對象,不是任何一國,而是民主。「亡國感」只是一個現成的詞語,方便溝通。他總不能說:「啊,我最近『亡民主感』好重!」這樣誰聽得懂?說「亡國感」,雖不精確,卻一聽就懂。遂成流行。
「亡國感」甚至不是一種悼亡。不是一種現在式或者過去式的哀嘆:「我們已經亡國了,好慘啊!」而是未來式,一種警世明言:「再這樣下去我們的民主會完蛋的!所以我們現在——」。「亡國感」不是句點,而是起手勢,重點總在於,為了不要讓現在還享有的可愛的自由消失,我們現在趕快來做點什麼?
亡國感是真實的集體情緒,源自民主於近年因中國因素持續惡化的事實;這件事情在選舉中成為影響因素之一,本是民意政治的正常狀態。(攝影:蔣銀珊)
這是藝術大學裡的一堂通識課,學生的主修是電影、戲劇、動畫、美術、音樂、傳統音樂、劇場設計、新媒體藝術,他們本來不是對政治特別有興趣的人。但是,對民主的珍惜與體會,在這個歷史時刻變得巨大而急切,因為他們感到,「以後可能會失去」。所謂「這個歷史時刻」,就是中國積極向外輸出專制影響力的這一段時間,就是中國因素滲入臺灣骨髓的時刻。
有人擔心,亡國感是政治操作,或者將在總統大選中成為政治操作的議題。其實民意政治的基本原理極為簡單,就是民眾把自己擔心的事情大聲說出來,而候選人想辦法說服民眾:我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你投給我別擔心。亡國感是真實的集體情緒,源自民主於近年因中國因素持續惡化的事實;這件事情在選舉中成為影響因素之一,本是民意政治的正常狀態。所有重要議題,都應該是選舉的影響因素啊。誰積極反對九二共識、反對一國兩制、反對和平協議,誰就會獲得「亡國感」一族的青睞。背離民心者在選舉中落敗,本是選舉制度的設計初心。
「#有錢就有自由」,只有在民主國家才會是天理
課堂上也有另一種意見,是不打算捍衛民主的。有一位同學寫道:「我認為臺灣的兩黨惡鬥,不太會像是民主的在進步,而是在濫用,那要民主有什麼用?我個人會覺得專制體制會更讓我們的經濟往上升起,讓我們的國家成為世界強國,那我在想的是保持著民主有什麼用呢?我個人會覺得有了麵包才能夠談這些之後的生活限制,那你有錢了不喜歡極權專制,那移民就好了啊!何必因為為了保持民主,而讓我們全國人民都快餓死,那維持民主功效在哪?」
他的意思是先拚經濟,有錢了就有自由,因為有錢就可以移民,可以任意選擇要當哪一國人。這推論裡有幾個關乎事實的環節,值得拆解檢視。其一是他認為只有專制才能拚經濟,民主不能;其二是他認為臺灣的經濟現況是大家都快要餓死;其三是他認為專制並不危及人民移民的自由。這也就是常見的「民主不能當飯吃」的說法。他很禮貌地寫說希望聽聽老師的看法,所以我在課堂上仔細提出事實的說明,不過,那堂課他並沒有出席,此後也沒有再見到他。
這位同學理所當然地覺得「有錢了就有自由」,好像那是天理。那恰好是因為他在民主的制度裡長大,習慣了這種民主框架裡的資本邏輯。在專制國家,那才不是天理。專制國家的人都知道,自由是國家的恩賜特許,而不是權利。他可能不知道,他恰好選擇了一個他最不能接受的制度。小魚也覺得用鰓呼吸是天理,你既是一條小魚,為什麼要跳上岸來呢?
#世界原不存在一個寫定的未來
以上是我從「臺灣前途與中國因素」的課堂上,捕捉到的「亡國感」的面貌:在中國因素影響下,因為感受到可能會失去民主自由,而產生的一種既無力又亟欲奮力一搏的集體情緒;「亡國感」本身就蘊含了「逆襲」的能量。
這門課到六月時接近尾聲,那卻是香港抗議「逃犯條例」的開端。我清楚記得當時,各界一致認為「逃犯條例」一定會過,包括上街抗爭的人。大家平心靜氣地「知道」香港立法會的生態就是那樣,平心靜氣地「知道」不可能贏;香港人上街只是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我們課程結束放暑假了,香港人卻在街頭上一天一天地創造奇蹟,那麼多的人從各處冒出來,終於擋下了不可能擋下的,令歷史為他們轉彎。如鍾耀華所寫:「歷史從來都是在創造不確定性,稍稍挪移其彈道。香港的反抗走到此刻,中共未贏我們未輸,是大家的努力。」
人們六月的時候不能預測香港,現在又何能以失敗主義論定臺灣?世界原不存在一個已經寫定了的未來。臺灣的前途仍然在於,珍惜民主的人們能夠發揮多少能量,對中國因素的作用力展開逆襲。民主自由是臺灣的理想,我們的百年追求;而理想,是不必害羞的。
(本文摘自《亡國感的逆襲──臺灣的機會在哪裡?》,新書係失敗者聯盟及春山出版編輯部共同策劃。由來自各個不同領域的專家作者,正面且直接的對於亡國感現象進行拆解,希望能從中找出抵禦、甚至是「逆襲」亡國感的方式。)
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心得] 無限賽局 - PTT評價 的推薦與評價
其餘的暢銷著作有《先問,為什麼》、《最後吃,才是真領導》等等。 ... PTT評價. 作者簡介《無限賽局》一書由Simon Sinek 所著。 ... <看更多>
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心得] 其他人飽了領導人《最後吃,才是真領導》 - book 的推薦與評價
PTT 網頁版. ... [心得] 其他人飽了領導人《最後吃,才是真領導》 ... 人事、人力,在公司經營財務上,是被視作費用成本存在,也就是人事費用,公司 ... ... <看更多>
最後吃才是真領導ptt 在 [心得] 最後吃,才是真領導-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作者簡介
《最後吃,才是真領導》一書由 Simon Sinek 所著。Simon Sinek 因他開創的「黃金圈
」理論而聞名於世,在 TED 介紹黃金圈的那場演講有 5400 萬餘次的觀看。同時,Simon
Sinek 在 2019 的 Thinkers50 (全球管理思想家排行榜)中排名第 11 名。其餘的暢
銷著作有《先問,為什麼》、《無限賽局》等等。對 Simon Sinek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
參考看看他的個人網站。
書籍簡介
《最後吃,才是真領導》的原文書名為《Leaders Eat Last:Why Some Teams Pull Toge
ther and Others Don't》。Simon Sinek 在 2017 年初接受專訪,談論《千禧世代在職
場上出了什麼問題》的影片引發全球關注,觀賞次數超越一億五千萬人次。本書即是針對
「千禧世代難以領導」這個問題提出一種見解。
本書的內容簡單,其中的重點很少,整本書幾乎都是在重複同樣的論述。重點大致上可以
分成:「以人為本的領導:安全圈」、「為什麼要以人為本: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
千禧世代的成長背景以及造成的問題」。書中的重點,除了有關千禧世代的描述之外,在
這場 TED 演講中都有被提及。本篇心得我會介紹有關安全圈的概念,以及對書名做一點
發揮。如果讀者對其餘內容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文末的章節筆記。(演講網址:
https://reurl.cc/1YjdM9)
內容簡介
#安全圈:先安內,才能攘外
去問問那些現代英雄,例如,打過仗而且順利活下來,可能還拯救過隊友性命的職業軍人
,是什麼原因促使他們有如此英勇的行為?
Simon 得到的答案或許會讓你吃驚,他詢問的是曾在阿富汗執行過任務,且幾乎是不顧一
切的在一場作戰中捨身拯救隊友的 Mike Drowley。Mike 的回答是:「因為他們也會為我
這麼做。」這句話就帶出了安全圈的核心概念:彼此互相信任的環境會帶來力量。
除了美軍的環境之外,在古希臘世界驍勇善戰斯的巴達勇士間,也流傳了一個與安全圈有
關的故事:在戰鬥中失去盾牌會被斯巴達人視為最嚴重的罪行。美國歷史小說家 Steven
Pressfield 這樣說:「斯巴達人可以原諒在戰鬥中失去頭盔或護胸甲的勇士,但他們會
懲罰丟棄盾牌的軍人,剝奪他的公民權。」為什麼?理由很簡單,因為「一個戰士攜帶頭
盔及護胸甲是為了保護自己,但他的盾牌是為了保護整排軍隊的安全。」
這就是安全圈的必要性,一個團隊必須先讓內部產生互相信認的人際關係,在面對外在危
險時才有可能產生力量去克服。那要怎麼製造安全圈呢?領導者的角色至關重要。你想想
,如果斯巴達的軍令不是「丟掉盾牌會受到重罰」而是「殺取敵將會受到重賞」的話,團
隊內部還會有這麼強的凝聚力嗎?自然是不會,團隊內部會產生競爭,保護隊友已經不再
是優先的事項。更進一步,如果軍令改成「不殺到敵將會受到重罰」的話,那你可以想見
,軍隊內部會產生多大的混亂。猜忌、懷疑、扯後退的事件估計會層出不窮。
安全圈的概念,是 Simon 看見大公司以裁員為手段,追求亮眼的財務報表的行為後產生
的反思。Simon 認為,領導者應該要保護員工,像是父母保護小孩那樣,創造出更大的安
全圈才有利於公司的運作,也更符合人性。
#最後吃才是真領導:領導者為什麼會先吃
與安全圈的概念有關。本書的書名《最後吃,才是真領導》指的就是一種領導者犧牲奉獻
,以營造互助的安全圈份為的例子。
不過,古今中外的領導者似乎都是先吃的比較多,那為什麼會有領導者先吃的現象存在呢
?難道古今中外的團隊都不需要營造安全圈嗎?Simon 針對這點給出了一套說法:在古早
的時代,領導者往往都是該部落最強壯的人,這些人有能力帶領部落打贏戰爭,也能成功
的狩獵到食物,於是最強壯的人擔任領導者是常見的現象。在這個前提下,部落該給予領
導者什麼待遇呢?顯然,豐衣足食以及優先的配偶權是常見的福利。也是為此,才有領導
者先吃的現象。
但細究這個現象,我們可以得知領導者擁有福利的前提是「領導者能為部落出力」。因為
領導者能為部落付出,所以我們給予他豐衣足食的權利,讓他有夠好的狀態去領導部落;
因為領導者先天優勢較強,所以我們給予他優先的配偶權,讓他優秀的基因能順利的流傳
下來。一切享受的前提,都是領導者有為這個團隊做出貢獻。事實上,組織的領導者不會
要求提高地位,是因為他們願意犧牲,部落滿懷感激不斷給他更高的地位,這才是真正值
得信賴和效忠的領導者
所以那些不願意付出,卻總是先吃的領導者才讓我們這麼生氣。就像華爾街的高層、或是
腐敗的政府官員。Simon 在演講中這樣舉例:如果我們打算給予德雷莎修女 5000 萬美金
,或是給予甘地 1 億 5000 萬美金的費用,相信不會引起多大的反對。所以我們得到的
結論正如書名所示:最後吃,或是先付出,才是真領導。
心得
本書比起《先問,為什麼》來說,顯得更為累贅、重複,閱讀起來很無味。
本書的觀念並沒有太獨特之處,為了支持安全圈,作者舉了許多故事與生物證據來說明。
作者以腦內啡、多巴安、血清素與催產素做說明,但是敘述的手法極其淺白、無趣,像是
一個剛 Google 出這些激素的作用然後硬湊出的內容。當然,不能說本書一無是處,這本
書適合初學者,初識領導學、生物學、社會學的人來閱讀。如果曾經閱讀過一些該領域的
經典書籍,例如《與成功有約》、《人類大歷史》、《槍砲、病菌與鋼鐵》等書的話,這
本書看起來會有點索然無味。
但本書基於世代間差異進行的觀察,還是有可讀之處。不過整本 300 多頁,只有不到 50
頁的內容稍微有見解一些,這樣值不值得花錢花心力去買去閱讀就見仁見智了。最後,
我附上我閱讀本書時做的章節筆記,由於閱讀到很生氣,所以很多章的筆記只有短短幾句
,還請各位見諒。
章節筆記
Part1 安全感的重要性
第一章 同理心讓團隊緊密結合
本章以美軍在阿富汗執行任務時,空中部隊奮不顧身的支援為例,說明「同理心」才是工
作時唯一擁有的重要資產。作者說,你可以問任何一個傑出的軍人,為何要為了其他人的
幸福冒險,他們都會給你同樣的答案:「因為他們也會為我這麼做」。
第二章 保護員工是領導者的責任
本章說明「身為領導者,保護員工是唯一的責任」。作者以? Bob Chapman 收購的一間新
公司為例,Chapman 在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試圖改變員工,而是先改變工作環境,塑造
出一個充滿信任的環境。舉例來說,原本工廠的工人是不能隨意在上班時間打電話,要主
管同意,且必須使用付費電話(但坐在辦公室的,例如會計師,則可以任意地拿起電話)
。Chapman 改變的就是這種小地方,他拆掉工廠所有的付費電話,並且要求主管不得限制
工人打電話的需求。Chapman 還做了很多細節,例如原本機械材料都是需要申請的,所有
的材料都放在一個鎖起來的房間,這是為了防止員工偷竊。Chapman 把所有房間的鎖都拆
掉,讓所有員工都可以自由地走到公司的所有地方。為什麼要做這些?因為他知道,要贏
得員工的信任,領導者必須先把他們當成「人」來對待。為了贏得員工信任,他必須先信
任員工。這個觀念,跟《第八個習慣》中提到的「管理人而非管理物」不謀而合。作者是
這樣譬喻的,假使領導者就像是父母,企業就好比是讓員工加入的新家庭。這個大家庭會
照顧員工,就像父母無怨無悔地照顧子女一樣。將金錢放在員工之後,而不是把員工放在
金錢之後,是創造員工團結合作、推動企業成長的文化基礎。
第三章 打造安全圈,增加歸屬感
本章介紹安全感的作用。簡單來說,安全感是用來確認公司內部的人互相信任,不會各自
扯各自的後腿的。要知道,公司外的困難與危險已經夠多了,如果員工還得花費心思處理
公司內部的隱藏危機,那麼整間公司就岌岌可危了。本章舉了斯巴達的例子,我覺得很適
合來譬喻這種互相信任抵禦外在危險的狀況:「斯巴達人可以原諒在戰鬥中失去頭盔或護
胸甲的勇士,但他們會懲罰丟棄盾牌的軍人,剝奪他的公民權。一個戰士攜帶頭盔及護胸
甲是為了保護自己,但他的盾牌是為了保護整排軍隊的安全。」一個團隊能否有傑出的績
效,取決於成員在團隊裡多麼緊密配合,而這並不會憑空發生。領導者的目標應該是創造
一個讓員工免於危害彼此的文化。要做到這一點,就要讓人們有歸屬感,並根據明確的人
性價值觀和信仰,提供強勢的組織文化,而且讓人們有做決定的權力,提供信任和同理心
,以及創建一個安全圈。我們不能命令部署信任我們,我們不能指示部署提出偉大的點子
,我們當然更無法張口要求成員要團結一致。這些都是最後產生的結果,都是同事間感覺
有安全感、彼此信任所產生的結果。不論是不是領導者,我們都必須自問,在工作的地方
,我覺得很有安全感嗎?
第四章 有安全感的地方,員工更健康
本章以幾項研究作為舉例,說明安全感與健康間的關係。Whitehall Studies 的結論指出
,員工的壓力不是因為要負擔更多的責任,往往是與職階有關。大部份的壓力並不是來自
工作要求,而是來自一整天掌控工作的程度。這份研究還發現,為工作付出的勞力並不會
有壓力,付出的勞力與報酬間的不平衡才會感受到壓力。簡單的說:控制權越少,壓力就
越大。本章還提到一些研究數據,例如多數員工對工作環境不滿意,但離職的數據卻遠低
於不滿意的數據。書中用一句幽默的話形容:「認識的惡魔總比陌生的惡魔來的好」。最
後,作者指出,我們要像斯巴達勇士一樣,我們必須學到我們的力量並非來自銳利的長矛
,而是來自我們願意用盾來來保護其他人的意願。總而言之,本章就是試圖從其他的面向
來提供安全感是有用的,值得追求的。
Part 2 了解人類的天性
第五章 我們本來就是社會動物
本章以遠古時期的山頂洞人為例,說明幾乎所有人類的本能都是為了生存,在艱難時刻持
續繁衍。我們的生理特性和合作的需求都是深植在腦中的生存麼事。當面臨危險時,我們
會一起展現出最佳能力。
第六章 善用製造快樂的體內機制
本章延續上一章節的內容,說明在人體內的四種激素。首先是腦內啡,腦內啡只有一個目
的:掩蓋肉體的痛苦。你可以把腦內啡想成是自製的鴉片,通常是為了回應壓力或恐懼才
被釋放出來。它會以愉悅的感覺來掩蓋肉體痛苦;第二是多巴安,在找到想要的東西或是
完成該做的事情時,多巴安會讓我們感覺愉快。它讓我們在結束一項重要任務、完成一個
計畫,或甚至在實現遠大目標中間的某個里程碑時感到滿足;第三是血清素,血清素激發
引以為傲的感覺,這是當我們察覺到別人喜歡或尊重自己時的感受,這讓我們感覺強壯和
自信,彷彿一切都能搞定;最後是催產素,催產素是大部分人最愛的化學物質。他會帶來
友誼、愛情或深切信任的感受。作者把前兩個跟後兩個物質分為自私與無私的激素,但追
根溯源的說,作者是想利用這四種物質帶出人類天生需要歸屬感、需要活在安全圈中的結
論。
第七章 錯用天然預警機制,只會增加壓力
既然有正向的激素,那一定也有負面的激素。本章介紹管理危機、壓力與焦慮感的激素,
皮質醇。皮質醇負責管理壓力與焦慮感,像是夜晚忽然有東西冒出來時的情況。這是我們
在戰鬥或逃跑的第一個反應,就像一套高度安全的警告系統會自動預警一樣,皮質醇被設
計來警示我們注意可能發生的危險,並準備好自我保護的額外措施來提高生存機會。這三
章(5、6、7)的結論很簡單,就是創造一個內部互信的環境。只是在這三章是用生理機
制作為理由來說明,前幾章是用人物故事。
第八章 領導者應該最後才吃
本章說明為何領導者應該最後才吃。首先,領導者享受特殊待遇並不是問題。然而在緊要
關頭時,他們必須願意放棄這些優惠。一個優秀的領導者要能避開鎂光燈,把時間和精力
花在支持和保護部署上,這是他們需要做的事。當我們感覺安全圈圍繞我們時,我們會提
供我們的血液、汗水和眼淚,盡其所能地實現領導者的願景。領導者唯一需要做的事,就
是謹記他們的服務對象,得到領導者的服務則是部署的驕傲和榮幸。在一場會議上,一位
前長官說的一段演講很能說明這件事:「你可能會從職務或地位得到所有福利、好處和優
勢,這些其實不是特別給你,而是給你擔任的角色。當你脫離這個角色,而且你最終一定
會脫離,到時候他們就會把陶杯給取代你的人,你永遠只該拿到保麗龍杯。」領導者確實
能享受一些福利,但這些福利並不是給你的,而是給這個地位的。就像古代的強人可以擁
有優先擇偶權,這是因為當部落遇到危險時,強人必須挺身而出,給他擇偶權是為了能讓
他的基因確實的留存下來。
Part 3 理想的職場
第九章 勇敢做正確的事
本章說明,我們信任的是人,而不是規則。作者以航空管理員打破規則,卻成功救下一台
飛機的人命為例,說明這就是信任。我們不只相信人們會遵守規則,也相信他們知道何時
應該打破規則。而底層的工作人員的勇氣來自高層,我們有信心做出正確的事情,是靠我
們覺得領導者有多麼信任我們而定。
第十章 順著天性,我們有最佳表現
本章是這一部分的總結。作者告訴我們,人類因合作能力進而與其他物種有所區別,我們
應當尊重這種能力。對社會動物來說,信任是潤滑劑,它可以減少摩擦,創造出有利表現
的條件。
Part4 嬰兒潮世代創造的失衡世界
第十一章 1980 年代前的經濟榮景
本章從世代交替的角度出發,作者描述了 20 世紀初期時在美國大蕭條的背景下成長的世
代,以及戰後嬰兒潮世代間的不同。照理來說,當人口穩定成長時,世代間的拉扯、新世
代想改變一切的衝動與舊世代想維持現狀的慾望,就像是個互相制衡的系統。他自然有個
張力,確保我們不會打破一切規則,但同時還是能與時俱進。但戰後嬰兒潮的新生人數太
多,造成世代間的抗衡不均勻,經歷戰爭那一代人,有關「服務眾人、團結」等思想漸漸
被「服務自己、個人財富」等觀念取代。當然,也不是說舊的世代就比較好,那時的人們
還尊崇種族主義與性別歧視呢。
第十二章 把數字放在員工錢的年代
本章延續上一章的內容,討論了嬰兒潮世代對世界的影響。首先,嬰兒潮世代讓世界變得
很豐富。當然,豐富不是問題,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創造一個想要與需要都很豐富的世
界,但我們並不太會處理「豐富」這種狀態。本章一開始以裁員作為例子,以前的企業是
不會任意裁員的,公司內部的文化是保護員工,可是自從雷根總統大舉裁掉航空局一萬多
名員工之後,更大公司的執行長有樣學樣,開始以裁員為手段來追求財報的數字。本章後
半段,作者說明當企業規模過大時,時常本身會失去企業的意義。從本質來看,規模會創
造距離,而當有距離時,人的概念就會開始失去意義。客戶變成只是受眾,受眾只是各種
指標,而指標只是數字。
Part 5 資本主義帶來的挑戰
第十三章 追求數字,沒了人性
本章以米爾格蘭的實驗為例,說明當我們與接受我們決定的人隔離,最後我們的決定很可
能會無法看見或聽到人的生命,並對這些人造成很大的影響。當人們變得越來越抽象,我
們就越有能力傷害他們。這場實驗的目的,是為了測試受測者,在面對權威者下達違背良
心的命令時,人性所能發揮的拒絕力量到底有多少。這個實驗的結論是,儘管志願者認為
學生可能受傷或有更糟的狀況,但他們只關切自己會不會有罪,並堅持這不是他們的責任
。沒有一名志願者對學生的健康表示關切,沒有人要求看房間得的狀況,他們更關心自己
的狀況。
第十四章 忘了人的現代企業
本章延續上一章的實驗內容,並且加以延伸:當我們與客戶或員工的關係抽象化時,我們
自然會追求眼前所見最明確的事情,也就是指標。一個把數字看得比生命還重要的領導者
往往跟他們服務的人分離。作者以大公司「合法地」逃漏稅,以及鐵達尼號「合法地」配
戴法律規定配額的救生艇等例子,說明當領導者只注重數字,而不注重人會發生的事。當
我們不覺得在工作環境中會彼此照顧時,我們的本能會讓我們不惜一切代價保護自己,而
不是為了我們的行為分擔責任。
第十五章 找回人性的五種方法
作者在本章提出五種方式讓我們找回人性,或是說培養出安全圈。第一種是「真實互動」
,信任無法跨越螢幕形成,信任要在會議桌上形成。握手才能把人們連結起來,而且沒有
任何科技能夠取代。沒有虛擬的信任。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死一個人,是死一個人;但
死一百萬個人,就只是統計數字。真實的互動與虛擬數字對人的感受的影響是不一樣的;
第二種是「讓組織可被管理」,Robin Dunbar 認為,一個人只可能跟 150 人維持密切關
係。他喜歡這樣說,「用另一種方式來說,這個數字大概是你碰巧在酒吧中遇到的人數,
你不會覺得自己不請自來跟他們喝一杯很尷尬」。在小型組織中,每個人都互相認識,我
們很容易互相照應。理由很明顯,我們比較可能會照顧認識的人,而不是不認識的人。對
大型組織來說,這意味管理大規模組織並保持安全圈強大的唯一方法,就是依靠階層。執
行長可以抽象的「照顧」員工,但要把抽象實體化後,關心才會變得真實。真正能管理大
規模組織的唯一方法就是授權給不同層級的主管,他們不只是負責管理或控制員工的經理
人,相反地,經理人必須讓自己蛻變成領導者,這意味他們必須承擔照顧和保護部屬的責
任,同時相信領導者也會照顧他們;第三種方法是「跟受你影響的人見面」,這一點跟第
一種方式大同小異:為了讓工作有意義,有動力做的更好,我們必須「看見」付出的時間
和精力所帶來實際、明顯的影響。老闆告訴我們這份工作有多麼中要的效果遠不及我們親
眼看到的效果;第四種是「付出時間」,比起付出金錢,付出時間和精力實際上更能影響
別人對我們的印象;最後一種是「要有耐心」, 我們需要時間去了解別人,並建立維持
關係所需的信任,不論在私人或職場關係上皆然。我們在很棒的一次約會或工作面試後感
受到強烈的正面感覺,這不是愛或信任,這主要是由多巴安刺激產生的感覺,這股感覺讓
我們自己為找到想找的東西,但這種感覺不一定是準確的。
第十六章 資源太多,反而衝擊社會
對天生就在資源稀少的環境生活與工作的動物來說,擁有太多東西反而會產生一些問題,
影響我們的行為。每當有一群人從只求溫飽進展到有資源剩餘的生活,那些掌握最多剩餘
資源的統治階層就會想盡辦法來形塑社會,以滿足他們的期望。作者稱這種情形為「有害
的富足」。當追求私利與無私之間的天秤失衡時、當保護「成果」優於保護「創造成果的
人」時、當玩家幾乎只關心分數,卻忘記為何一開始想要下場玩的初中時、當挑戰被誘惑
取代時,「有害的富足」就會發生。
Part 6 如何領導
第十七章 有怎樣的文化,就有怎樣的組織
本章說明組織文化的重要性,以及領導者必須為塑造組織文化擔起重責大任。當我們評估
對工作的「感覺」時,我們經常回答的是工作環境,而不是正在做的工作。當公司文化從
一個大家喜歡的地方,變成一個只是去上班賺錢的地方,該怪罪的就是公司的經營者。員
工會對領導者營造的環境做出回應,決定要建立什麼環境的關鍵在領導者。作者以高盛、
花旗公司做負面例子,再以 3M 公司做正面舉例,說明當人們互相合作、分享想法並能放
心借用其他人的工作成果來完成自己的專案時,他們的工作成效最好。在安全圈裡面,人
們可以信任和分享彼此的成功和失敗、自己所知與不知的事,結果就出現創新,這是很自
然的道理。
第十八章 有怎樣的領導者,就有怎樣的文化
本章說明領導者會影響公司的文化,基本論調跟上一章相同,只是換了美國海軍跟美林公
司為例子。這一章的小重點是:「那些在高層的人擁有權威,沒有資訊。那些在底層的人
知道所有的資訊,卻沒有權威。直到沒有資訊的人放棄控制後,組織才能運轉得更好、更
穩、更快,發揮最大的潛力。」領導者的角色並不是大聲發號施令,為任務的成敗負起全
責。相反地,領導者的工作是要為團隊中每個成員的成功負責。領導者的工作是要確保他
們接受良好的訓練,並有信心履行職責。這裡跟《與成功有約》中談到的權力下放相關,
總而言之,一個領導者的目標是不下命令,領導者提供方向和目標,並讓其他人清楚該做
什麼與如何達成目標。
第十九章 誠信是維持信任的基礎
本章說明誠實是維持信任的基礎。領導不是告訴成員想聽的話,而是說出大家需要聽的話
。要成為真正的領導者、創造深刻的信任和忠誠度,得從說實話開始。誠信並不是我們贊
同其他人的意見時誠實相對,而是在意見不同或我們犯錯或失誤時,仍能坦誠相對。作者
認為,就算是做錯事了,也要坦誠以對,誠實才能促進信任的產生。
第二十章 寧可做朋友,不要做敵人
本章以美國國會為例,說明合作的要點。以前的美國國會議員,大部分都住在華府,於是
他們有很多時間可以互相交流。可以這樣說,對那時候的兩黨議員們而言,晚上六點以前
是對手,晚上六點以後是朋友。不過後來有人推動了國會變革,讓議員們回到各自的家鄉
募款與工作。在這之後,由於跟共事的人中斷連結,因次幾乎無法培養信任的關係出來。
第二十一章 領導員工,不是領導數字
本章說明重視員工能帶來好處,作者以好市多為例。直到員工先喜歡公司,客戶才會愛上
公司。唯有覺得領導者會捍衛他們免於外界危險的員工達到關鍵性多數時,公司才有辦法
邀請客戶進入這個安全圈。
Part 7 對績效上癮的社會
第二十二章 獎勵制度創造的自私心態
本章說明現行的大部分獎勵制度都會創造自私的心態,這種系統讓各個團隊達成自己的績
效指標,卻不考慮其他人的指標,甚至也不管什麼措施才會對公司有益,結果是有效地激
勵員工找到讓公司耗費更多成本的做法。
第二十三章 為了獲利,不計代價
本章以美國的新聞業與銀行業那些被廢棄的法規導致的惡果,說明為了追逐獲利而犧牲服
務大眾的心是不可取的。其中比較有趣的,是 1987 年美國取消公平法案,這個法案規定
新聞台在播報新聞時必須正反兩面的意見都報導,而取消後,新聞台便淪為某種意識形態
的傀儡。
第二十四章 千禧世代的上癮症
本章說明千禧世代在職場上展現的態度與上個世代不同的幾個原因:沒有窮過、因手機普
及而極度容易分心,卻認為自己能一心多用、現在就要的心態等等。作者也說明千禧世代
其實擁有更高的世界參與度,但職場與進入職場前的環境相差太多,他們的內在動機失去
了支持的力量。
Part 8 做個真正的領導者
第二十五章 互相幫助,打造完美的生活圈
本章總結說要服務每天與我們共事的那些真實、活生生,可以交往的人。真實的關係可以
讓血清素與催產素發揮作用,每當人們產生緊密連結時,也就是產生一種真正、真實、真
誠的人際關係時,我們似乎就會找到稱過難關的力量,以及真正幫助別人的力量。
第二十六章 提出偉大願景,真正激勵員工
本章說明,我們只有在需要努力或很難獲得的時候才會珍惜,這些東西對我們才有更大的
價值。我們面臨的挑戰是,我們對未來的願景侷限在我們可用的手段。我們需要重新建構
一個以現有資源無法完成的願景,然後付諸實踐。如果組織領導者提供員工一個可信的願
景,如果他們提出一個以現有資源無法完成的挑戰,員工就會付出一切解決問題
第二十七章 照顧員工,才是真正的領導者
要有同理心、要把員工放在前面。本書每一章講的東西都差不多,這一章就是重複說了一
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8.114.194.7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21956582.A.F4A.html
※ 編輯: biemelo157 (101.12.88.223 臺灣), 05/25/2021 23:36:13
※ 編輯: biemelo157 (101.12.88.223 臺灣), 05/25/2021 23:36:33
※ 編輯: biemelo157 (101.12.88.223 臺灣), 05/26/2021 12:24:27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