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父的鹽
.
今天指揮中心公布疫情上,產生了「校正回歸」的爭議,坦白說,這是無可厚非的.
.
比起這個,台北市長出的餿主意問題可能更大.
.
他把pcr的採檢流程貼了一遍,稱都是中央控管,「沒有什麼地方沒有準確把數字回報中央的問題」,他說「指揮中心每天公布的數字,已經無法反映疫情現況.」.
.
「既然指揮中心的數據,已經不能反映真實疫情,我議改變作法,告訴國人每日快篩陽性的新增個案數,告訴民眾大致的疫情趨勢,而不是幾天前狀況的數字,更不要創造新名詞,把已經很恐慌的民眾弄得暈頭轉向」.
.
這顯然是很嚴重的誤導.照他的邏輯,恐怕台灣以前每天公布的確診數,都不能反映實情了,因為過去的確診數,都是距離採檢日2天左右,國外也多是如此,都是「幾天前狀況的數字」只要日期一致,這根本就不會是個問題.
.
至於「用每日快篩陽性的新增個案數」取代確診數,或者當作確診數,或者不報確診數,只報新增個案數,這才是個大問題,這本質上是一種混淆,國外先進國家應該不會這樣做,用陽性個案得知大致的疫情趨勢,有「陽性率」,例如之前報的萬華陽性率如何云云,陽性個案應該是次級的附加數據,如果把它當成主要數據,甚至去取代實際精準的確診數,這才會造成更大的混亂.
.
快篩本來就不精準,如果本來就有pcr的精準數字,說他不精準,改用更不精準的快篩陽性個案數,這就像嫌鞋子髒乾脆赤腳走,你覺得一個東西不好,不會用更差的代替,如果只呈現快篩陽性個案數,那面臨的就不會只是「校正回歸」了,還可能是一時「數字突然暴增」、然後「校正消除」的情形.
.
舉例來說,駐美代表處日前檢驗出9人疑似染新冠肺炎,連蕭美琴都被隔離,這就是快篩陽性個案,結果pcr下去以後,是虛驚一場,9名陽性都是陰性,日本機場驗出台灣人有確診的案例,隔幾日做pcr後,也都成為陰性.
.
民眾習慣的確診數,早就是每日觀察疫情的重要指標,並且已經心中建構出認知印象,如果不報確診數,改報陽性個案數,除了爆炸的數字更容易造成恐慌以外,更無助於民眾了解疫情的趨勢,因為我們不會從「改變的那一天」才開始學習了解,新發明的數字更跟以前的結果無從比較,更無關聯,套一句柯文哲常對陳佩琪說的,「缺乏對照組」,這才是「創造怪方法,把已經很恐慌的民眾弄得暈頭轉向」,甚至,「連基礎的認知權都被剝奪」,神父不太明白,柯糞們狂推柯文哲的言論是怎麼回事.
.
在國外,修正過去的數字,使其更加精準,符合現實,這種作法叫
「回填」(backfill),美國也有檢測時間與發布數據的時間落差問題,這發生在突然的爆發,導致檢驗爆量或通報延遲,他們可能放個假都會導致數據報減或暴增.
.
但,無論是在確診數外加增輔助的圖表或資料,或者是同時呈現以「報告日」計算與「採檢日」計算的數字,他們都是以確診數為基礎,增加更多的資訊,而如果像康乃狄克州那樣看採檢日,也是要等報告出來了才「回溯採檢日期」,沒有直接把確診數字或pcr省略的,或者去更改確診數字的定義,由更不精準的數字取代.
.
所以說真的,你覺得菜很難吃,但不用鼓吹吃噴,這是兩碼子事.
.
柯文哲貼的pcr採檢流程,根本沒有解釋任何事情,因為那就是一般承平時期的採檢流程,只是個廢話謬誤,他只解釋了「都是中央負責」,然而,那張圖直接省略了許多事,雖然都是中央控管,但是地方也參與其中,諸如醫院每日採檢,醫院將採檢資料鍵入通報系統,這些都是地方醫院要執行的工作,而地方衛生局也要處理案例的行政通報作業,之所以會造成積案嚴重的問題,確診個案未及上傳通報的資料的問題,是因為要處理台北市疫情爆發衍生的問題,而排擠掉這些中央交付的通報任務.
.
比如,地方衛生局要進行疫調、匡列個案的分流、安置,各大醫院要處理疑似院內感染,進行全院大清查,甚至還得清空床位,光以台大而言,台大要負責雙北地區送來的篩檢個案,協助處理萬華群聚,然後卻爆發院內工務室確診,他們必須停下所有委託篩檢工作,開始採檢自己的院內人員,直到確認沒醫護確診,才開始進行採檢個案還有行政通報工作,光台大,就有數百例的確診個案,「校正回歸」,這很難去責怪基層人員,大量篩檢而造成爆量的案件,才是主因,這也是必然的現象.
.
中央或者地方醫護,為了處理台北市的疫情,防堵破口,各種突發狀況,排擠了採檢和處理案例和通報的時間,柯文哲身為台北市長,明明是被協助的對象,也用到了醫護的人力,更是衛生局的長官,說白了,聯合醫院的院長是誰任命的?總不能你在那邊指揮院長規劃流程,開記者會宣布設置快篩站,而醫院要處理自身疑似院內感染問題,當這些排擠到了確診個案的通報,市長卻跳出來指責這都是中央管的,還發什麼謬論,指控指揮中心的數據不能反映真實狀況,要改規則,只要報快篩陽性數字就好,這般的不知好歹和愚蠢,也要有個限度.
.
台北的疫情,關乎於台灣的疫情,是很難中央與地方一刀切的,地方要做及時的反應,中央要做整體的布局,也要做細部的應變,就怕有地方首長,看到「地方」兩字就開槍,患了被害妄想症,只想著開記者會的風光,標誌自己的功勞,明明是被幫助的對象,也是造成意外的因子之一,遇到問題,卻只想著要切割責任,把鍋都丟在對方身上,有功我享,有過你扛,快篩站的消息我發布就好,爆量的篩檢造成的積案,代價由你承受.
.
陳時中的確應該一肩扛起,畢竟他是總指揮官,要負責各地防疫的責任,這是他的委屈,也是偉大之處,你可以不用一起承擔,你也沒那肩膀,但不用跟著落井下石.
.
另外,柯文哲一直強調台北市有快篩,pcr採檢多了就不只兩天,需要特殊人員和機器,「為了公衛上的需要,使用便宜,不精確,快速的快篩其實是更重要的.」
.
稱「所以當人數多的時候,強制用PCR做確診的人數,其實在公衛上不是很精確,可能要一個新的方法才能更精確的反應.」
.
然後說要用快篩陽性個案數,取代PCR採檢確診數,快篩明明不精確,卻要取代精確的PCR,成為公布數字,而PCR延遲的原因,是因為台北疫情大爆發,所以造成一時短暫延遲現象,而這可以用校正回歸修正過去的數字,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修正過去數字,並不會妨礙今後公布的確診數字.
.
而今天,萬華的青草原快篩站卻要關了,這又是怎麼回事?
.
快篩的目的,是要做即時的防堵,快速篩出疑似感染者,然後隔離,減少疫情散播,然後對於疑似感染者做立即的處理安置.
.
對於感染嚴重的地區,快篩是必要的,但是是為了求取它的效用,而不是把它當成一種信度.
.
萬華這裡多設置快篩站都來不及了,萬華人現在連看醫生都有困難,去快篩站排隊,又怕有群聚感染,當初就有人為了做篩檢跑到花蓮去,做完又回到萬華來,這顯示萬華快篩是不足的,而加強篩檢量能,可以避免民眾跨區移動.
.
現在,一邊喊萬華加油,一邊卻要關閉其中一處快篩站.
.
如果外縣市都把去過萬華,當成一種染疫的足跡,而萬華人本身在萬華,卻不能當作可以快篩的證明,這樣的標準顯然並不公允.
.
而快篩在染疫程度越重的地區,才有信度,應該沒有比萬華值得全面篩檢的地方.
.
不久前,侯友宜才那邊因為喊封城,結果造成搶買物資的人又爆發感染,這回,柯文哲又喊快篩陽性個案取代PCR確診數.
.
這些都是乞丐趕廟公,明明應該顧好的本業沒顧好,卻反過來指揮中央要怎麼做,套句台語說的,「家己揹金斗甕,還替人看風水.」
.
指揮中心要指揮全台,地方指揮官要顧好地方,拿地方首長不懂的外行意見,要取代全台應該怎麼做的專業意見,這都只是在掩飾自己的無能和恐慌的轉移焦點而已,光用「快篩陽性個案取代PCR確診數」這件事好了,或許在萬華是準確的,在台北卻是不準的;在台北可能是相對準確的,但如果把高雄、彰化、屏東,快篩陽性個案,都當成主要數據,這就是完全不準確的.
.
過去SARS的例子表明,中央如果和地方不合作,破口就會不斷增加,受害的,只會是人民.
.
什麼叫合作?就是減少口水,互相指責,還有,不要看到黑影就亂開槍,只為了讓對方難做人,只想著卸責和施壓,或者出一些不切實際的主意,那對地方根本沒有好處,這是在防疫,不是在算命.
.
柯文哲前陣子似乎有學會,現在尿性又跑了出來,還是老話一句,你把那些跟中央打嘴砲的時間用來防疫,過去,事情就不會變那麼糟,現在,你有時間在那邊說文解字,還不如真的落實防疫工作,如此,疫情才會轉好,BROTHER.
.
.
【贊助神父的菸 尋找萬華明天】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機器取代人力好處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免費兒童程式課程體驗
🌟海外也可報名體驗
在十九世紀蒸汽動能機器普遍進入人類社會後,人類生產製造方式產生巨大改變,多數的人力及手工被機器剝奪取代。當時毫無招架能力的人類面對高效率的機器怪獸,也只能拱手讓出職位,許多良民百姓深受失業貧窮之苦,興起了一場工業革命,進而也把人類社會推向一個嶄新的「工業時代」。
-
經過兩世紀,隨著電腦、網路的高科技發明,時代的巨輪又將人類逐漸推向「人工智慧時代」。英國牛津大學研究指出『未來十年內,有47% 的工作可能被高科技的人工智慧取代』。另外,Google工程總監雷蒙德.庫茲威爾也預測『到 2045 年,AI 智慧將超越人類智慧,許多人的飯碗恐怕也將被淘汰』。
-
人類與 AI 共生共存也已是不可抗拒之命運,尤其又經過了這次的病毒疫情席捲,更加速推動世代的變遷,全人類一批批正往虛擬網路、人工智慧的新世界接踵邁進。因此,現今人類要以工業時代歷史為借鑑,為了避免孩子未來職場被機器人剝奪,在教育觀念上要有所改變,傳統的博聞強記之學應避免,邏輯思考力及創造力才是未來孩子必須培養的能力。
-
《Cheers》雜誌也曾在報導上建議『當面對 AI 浪潮,與其仇視 AI 為搶走工作的敵人,不如與它們合作,各取所長,互補其短。充分了解它們的基本概念、運作邏輯是首要之務。』
-
為了讓新一代輕鬆能輕鬆面對高科技 AI 未來的瞬息萬變,多年前美國的學校、社區或課後班已提供孩子各種程式教育課程。五、六歲的孩子藉由與各種機器人的互動或簡單的樂高遊戲來接觸程式語言的邏輯概念。尤以科技工程師滿山遍谷的矽谷這帶,程式語言教育開發更甚普遍。
-
程式語言對有數理頭腦的孩子是件相當好的創造工具。孩子一進入程式語言變幻莫測的排列組合之間時恍如進入異彩紛呈的魔幻空間,循序漸進地去熟悉掌握語言工具之後,孩子便能發揮能力,激發創意,展現自己。他們大腦不能單單只是被電腦及手機給控制,而是要學會操控這些人工智慧語言,為人類未來建立更美好的新思路。
-
前陣子我也起了讓兒子參加程式教育課程的念頭,希望他在閒暇除了跟朋友們相約連線打電動、聊天外,也能涉獵這些娛樂功能背後所隱藏的語言密碼,讓他大腦培養更清晰的邏輯思考力、解決問題能力及激發創造力。
-
恰巧台灣「 橘子蘋果兒童程式學苑 」特別來邀請兒子免費體驗他們的線上程式教育課程。對電腦有高度興趣的兒子欣然答應。我預約了美國晚上七點到九點的時段 (台灣早上十點到十二點)讓他在遠端平台上線試試「 Scratch 程式設計課程」。
-
起初,我也擔心兒子的中文專業字彙能力有限,會無法吸收課程內容。當準時上線時,專業老師立馬先清楚有條地解說平台的使用方式及上課模式。兒子發現問題馬上可視訊提問,看來師生之間互動交流無障礙,兒子很快便進入學習狀況。
-
橘子蘋果所使用的網路教學平台功能相當完善。兒子先根據課程進度逐一觀看教學影片,然後換到學習平台畫面-自行試著把剛剛學到的程式寫出來。雲端教室內的老師可透由平台上看見兒子的編寫的過程,並給予幫助。若語法寫錯無法順利執行操作時,老師即時進行講解以排除障礙。有時他們之間也會用簡單的英文交流。師生之間溝通流暢度及趣味度與親臨現場教室無異。兒子學習過程相當順利且愉快,也成功地設計了第一款小遊戲。
-
上完兩個小時的課後,設計遊戲的成就感在兒子內心竄動,他對程式語言的興趣大增,拜託我能幫他報名進階課程。看他喜形於色地玩著自己設計的遊戲時,證明此堂體驗課的學習成效頗大,促使我又進一步去了解整體的課程規劃及報名方式。
學苑主任 Roy 老師,在體驗課後親切詳盡解說了橘子蘋果的創建理念及整套課程的規劃。
-
我非常激賞橘子蘋果創辦人 Raymond 自矽谷回台後,十多年來策馬前驅竭力推動台灣兒童的程式教育,成功地開發教材,將四十幾間教室駐點遍佈台灣,並提供規模完善的程式教育環境,課程編排也與時俱進,其優秀的專業師資及教育品質不亞於美國。學成的學員更能進一步與學界、業界進行交流、測驗及比賽,讓熱愛程式語言的兒童能盡情發揮所長,天賦不被埋沒。
-
他們目前提供由淺至深提供了一整套國小到國中孩子設計的程式教育課程,包括:
→ 初階:Scratch 程式設計課程
→ 進階:Python、Java Script 程式開發及 HTMK/CSS 網頁開發
→ 高階:網路資料庫應用、演算法、AI 人工智慧。
-
❤️有興趣的父母可以先幫孩子報名橘子蘋果所提供的『首次免費線上程式體驗課程:👉 http://oaoa.fun/3axu8k 』。
如果像我們一樣是居住在美西的孩子亦可選擇〈太平洋時間周五或周六晚上7:00-9:00〉上課。
-
❤️至於最後讓我決定讓兒子報名參加橘子蘋果程式語言線上課程,原因除了他們提供了專業師資課程、順暢的交流平台外,還有以下三點:
◆ 個人化進度:根據學員的程度個人化學習。程度不好的孩子可以學得慢一些讓學習的每一步驟能更穩健札實;程度好的可以加快學習速度,盡早完成整套課程。
◆ 節省交通時間:線上課程最大的好處就是父母不用浪費時間當司機,辛苦往返接送孩子,大大減少舟車勞頓之苦。
◆ 加強中文溝通能力:針對海外學子來說還可以進一步增強中文聽說讀寫能力,何樂而不為。
-
#學程式就到橘子蘋果
#免費兒童程式課程體驗
◎ 橘子蘋果每年還有舉辦夏令營活動,也深受台灣孩子們的喜愛。若暑假期間有回台灣的海外學子也可以參考看看。
👉 贈送給你們~價值千元的免費體驗課程連結:http://oaoa.fun/3axu8k
❤️ 歡迎大家分享給有需要的朋友
機器取代人力好處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結束北漂返鄉接家業,一間肉圓小店要如何用AI經營?
2020.10.21 by 紀長興
傳統餐飲業的數位轉型,絕非生硬導入自動化系統,找出契合時下消費趨勢的突破點,以科技提供讓顧客感受到切中需求的優質服務,才是小吃店在AI時代的生存之道。
我的朋友德希從大學畢業後就留在台北上班,身為獨子的他,近日決定回中部家鄉,繼承家裡的肉圓店,是一間位在傳統市場裡的店舖。
「AI的發展是世界趨勢,雖然已經喊得震天響,但目前市面上仍沒看見任何殺手級的應用,這表示所有人都距離起跑點還不遠,若不把握時間先布局,等到以後真的有領先者出現了才要開始導入,落後族群只會更難追上。領先者跑在領先的前端壟斷資源與主導市場、建立護城河機制、不斷持續壯大,而後進者除非能快速縮短距離,否則將陷入被迫大量投入,卻只能低度回收、甚至是無法回收的困境......」
商管科系畢業的德希顯得既興奮又惶恐,對於回來接掌家裡的生意,他的確曾有過一番掙扎,不過既然已經下定決心,當然勢必要有一番作為。
我們坐在店裡閒聊,德希的父親端上來一碗肉圓、乾麵跟貢丸湯,並且很熱絡地與我寒暄,他說記得我小時候來他們家玩的事情。看著德希的父親滿頭白髮,佝僂的身形與我兒時對他的印象已經不太能重疊,我似乎可以理解德希放棄北部的生活,回來老家的心情了。
中小企業對於AI的認知
餐飲服務與零售是大眾最常接觸到的服務業型態,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統計,這類型的服務業在台灣約有87萬5千家,其中98%是中小型業者,而透過中國生產力中心(myMKC.com)對業者的訪談,這些業者在面對未來的數位情境有以下特徵:
認為AI、IOT這些新科技離自己還很遙遠,企業暫時用不到。
知道未來新科技會成為潮流,卻不知如何參與。
沒錢、沒資源,不敢做太高風險的投資。
換言之,中小企業普遍對AI的認知是,這是一門高深技術,難以導入,建置成本又非常昂貴,而且其實不清楚該拿AI來做什麼,又或者是不知道AI可以帶來什麼好處。另外,時間並不緊迫,反正沒有AI也可以照常運作。
事實上,隨著租金與工資的成本上漲,還有人口老化導致勞動力萎縮,長遠來看,對勞力密集產業只會愈來愈不利,尤其餐飲業屬於高度勞力密集的工作型態,更是首當其衝。
因此,在北部大企業上班多年的德希,他很明瞭當今科技早已不同以往,即使是規模不大的家庭式餐飲店面,也應抓緊時機,與時俱進,藉由「數位轉型」的改造,升級與優化原來的傳統經營方式。
對於勞力密集的餐飲業來說,導入AI自動化已是勢在必行的未來趨勢。
數位轉型≠翻天覆地的浩大工程
「對於在這家小吃店導入AI,你的想法是什麼?把店面重新裝潢,讓機器人幫客人點餐?還是讓機器人煮麵?」我笑著問德希。
「即使重新裝潢,我也還是希望能保有像現在這樣富有人情味的店面樣貌,我也想要盡量維持跟客人親切的互動。具體來說,我並不清楚該改變什麼,我只是覺得必須要做點關於數位轉型的改善,否則就會落後時代潮流。」德希有些憂心忡忡。
其實除非是想要擴大規模營業,或展開連鎖店的擴張,否則我認為是不需要把事情想得太過複雜跟困難,對於被動應對的策略,在此提出以下2點分析:
(1)不需要導入智慧商店
現在市場上流行導入智慧商店的解決方案,主要就是人流統計、來客分析、幫助業者如何進行商品的陳列擺放,可以更吸引目標消費者的目光,以及透過消費族群的預估來決定商品進貨數量、進而達成樽節庫存成本。
以上主要是針對零售業,若就德希家裡的肉圓店來看,會進來光顧的消費者就是已經想要吃才會進來的,理論上不會沒事走進來逛一逛就離開;至於像是肉圓要準備多少數量的這類備料問題,經營者營運一段時間,大致上心裡就會有個底,畢竟肉圓都是自己手工生產的;而來客流量統計的狀況亦同,主要就是集中在用餐時段。
(2)引入機器人的原則
因為想保存店面現有的風貌,所以如果放置一個點餐機器人,不僅會很突兀,風格也十分衝突,反而會降低消費者光顧的意願跟好感度,建議這部分還是以改善點餐流程與店內的擺設動線為優先。
至於是否使用機器人做餐,主要還是先評估勞動力成本,在可允許條件下,盡量維持人工煮餐為佳,畢竟會來這種店消費的顧客所期待能吃到的食物,應該不會是像速食店那種用自動化設備生產出來的餐點。
AI並不是只有機器人而已
一般人提到AI,直覺會聯想到強大的電腦,可以自動駕駛汽車、運作無人商店或是執行影像辨識,其實更廣泛的AI還包括大數據與網路雲端,數位轉型更著重的,是善用這些應用所提供的服務。以此基礎,在積極作為的策略上,有以下4點建議:
(1)升級店內的監視器
改裝具有熱成像技術的攝影機,除了仍具有原先的治安功能之外,並新增溫度監控功能,預防廚房過高溫度可能導致爆炸火災,對於工安環境提供更好的防護。
(2)加入外送平台
現在的生活型態改變,許多人不喜歡出門覓食、年輕人不喜歡打電話,取而代之的是以App進行消費購物。加入外送平台的主要好處就是把自己放在一個眾所周知的通路上,藉由平台增加曝光率、增加客源。
要注意的是,利用外送平台送餐,店家需要支付一筆外送成本,這部分需要詳加斟酌,或是參考後來興起的月包制外送服務,就是店家與特定廠商簽約,每個月支付固定金額,但可以無限次數配送,等於是一種吃到飽的概念。
(3)支援行動支付
同樣是因應科技帶來的生活型態轉變,現代人出門可以不帶皮包,但是絕對不能不帶手機,而且行動支付能夠大幅減少付現找零的麻煩,增進消費體驗的便利性,提高消費者來店消費意願。
行動支付也需要與後端平台進行手續費拆帳,大約是2%~3%以內,然而普及使用行動支付不只是未來的消費趨勢,也是政府當前大力推廣的金融政策,就長期來看,是相當值得投資的舉措。
(4)經營社群媒體
不管是經營臉書粉專,還是拍攝與顧客互動的短片並上傳到社群媒體平台上,都是數位轉型的過程中可以盡量去嘗試的行銷手法,藉由網路無遠弗屆的力量,讓這家店可以更容易的被搜尋到、以及更低成本的被更多人所認識、更簡易並清楚的看見你所做的美食。
回歸「最好的服務」
我們都會很懷念像是古早味豆花、童年時代的零嘴等等這一類已經消逝的小吃,時代的巨輪不停往前滾動,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卻始終對於回憶中的事物懷抱著無法言喻的情感。在保存這家店的特色與引進數位科技的改變之間,我能夠理解德希內心的徬徨以及猶疑徘徊。
不論科技再發達,就算是一日千里的AI,最終極的目標都是為了服務人類,AI不僅僅只是取代人力的自動化機器人,早已充斥在我們日常生活裡的各種數據和雲端服務也全是AI,這些服務可以讓我們的工作更有效率、節省更多時間、甚至挖出更多商機、賺到更多錢。
不管是真人還是AI,其實最好的服務都是必須讓顧客覺得,「你怎麼能夠這麼了解我」,以這樣的信念做為經營的出發點,就能成功找到轉型改變的平衡點。
資料來源: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9724/snack-bar-digital-transformation-?fbclid=IwAR1n-M905fa3XzNWSUJZpZOJWgRiXwxy4annXkx8eTlFBHEruZ8d8oWvNSA
機器取代人力好處 在 人類的創意發揮支援的功能,而非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想像一下,當日常生活一切所需,都由機器或是智慧機器人取代,那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不難發現,隨著時代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力漸漸被機器所取代。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