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親摸寧星期二給自己一個閱讀的機會
書名:標籤不能決定我是誰:破土而出的黑色生命力
作者: 莊詠程
出版社:寶瓶文化
【你可曾想過要如何描述自己?】
我們總是和過往經驗緊密連結著:做過哪些事,具有哪些頭銜、身分,有哪些興趣或能力……那些幾乎是擺脫不掉的,如同一張張便利貼附著在我們身上,與此同時,我們也藉由這些身分更加確定自己在這世界上的定位,好像總要抓住些什麼,才能去回答關於生命意義的提問。
【要如何形容我呢?】
身為諮商心理師,我似乎被賦予了「心靈導師」的角色,要以自身的專業協助他人,特別是得知我在看守所中服務後,大概的印象是在所內不斷「教誨」著囚犯吧。然而事實上,我在服務的過程中,經常因為陪著裡頭的「同學」回顧他們成長的歷程,而不時與自己曾經的成長環境相互呼應著。是什麼造成了自己和這些犯人之間的差異呢?或許不過是多了些幸運與資源吧。
我想起自己的另一面:單親家庭,隔代教養,在家族的仇恨中成長,母親曾在性產業工作,從國立大學被退學,曾因憂鬱幾乎要放棄生命,年過三十還沒有穩定的工作……這一個個「關鍵詞」,似乎順著我們社會對於那些不符合「雙親家庭」的想像而行,若是依循數據化的研究,或許還完美符合高風險家庭的報告趨勢。
可我沒打算僅僅成為一筆資料,隱藏在數據折線中。
我還在為了生命,奮力戰鬥著。
那或許就是這些文字存在的理由。
二○一一年五月中旬的一個週五,重返大二的我在吃過午飯後,前往團體研討室,要與指導教授討論下學期專題研究的方向。原本將目光放在接續這學期針對外籍移工遭受歧視所做的報告,然而半路上,我忍不住想起上午的通識課,老師談起單親家庭孩子困境時所說的話。
我無法確實還原老師的論述,但是,就我解讀過後的大意是這樣的,「單親家庭的孩子一直在循環家庭的悲劇,他們從小看到父母爭執時就是以暴力解決,所以自己遇到爭執的時候,很自然地只會想到用暴力的方式去因應。很多人學壞,因為沒有人管嘛,尤其是如果單親媽媽薪水少,沒辦法滿足孩子物質上的需求,跟同儕比較又被人家笑,最後變成自己也看不起沒辦法給自己足夠環境的家長,自然造成家庭的疏離。」
一股悶氣憋得剛吃過午餐的我幾乎消化不良。
很難去整理那樣的情緒從何而來,也許是因為從小到大,即便再怎麼被灌輸父母離婚是天大的家醜,我卻不曾因為單親身分而自卑。孩子瞧不起家人而學壞的狀況,我也幾乎沒在身邊的單親家庭中見過。以學習論的方式解釋施暴原因更使我氣結,拿學術上的結果檢視「單親家庭」的視角,使得我們傾向以太過簡化的因果,去解釋這些在社會變遷下,新興且不斷擴增的家庭結構,而無以理解在家人之間隱晦、幽微的互動。
又或許是無法接受老師斬釘截鐵的語氣吧。社會難以想像經歷家庭變故的孩子不會因「創傷」而受損,自然不過的反應便是撰寫一套劇本,以符合自我的想像。
來到團體研討室,被混亂的情緒占滿思緒的我,衝動地詢問:「老師,我可以改題目嗎?」
「你想改什麼?」老師幾乎沒有遲疑便這樣問。
「我在想,我能不能做關於自己家庭的研究……」接著我幾乎是一股腦地傾倒出在課堂上氣急敗壞的情緒,然而為何生氣,連自己也還模糊。「也許我對父親還有些未竟的心結在,如果在諮商時遇到類似狀況,我擔心自己會帶著反移情,對個案有錯誤的解讀……」
其實「對未來的準備」完全不是我當下的關注,真的要說原因,或許是我在「單親家庭的孩子」這名號下走了二十多年的過程中,一個個以往被整個社會,特別是心理產業、社會學等專業視為「負向」的因子,同時卻也滋養著我,使我逐漸成長。
我好奇,這其中的差異是什麼呢?
每當有人對我說:「你看起來一點也不像單親的孩子。」在我聽來卻是五味雜陳的:難道離婚像是一把大火延燒,所到之處只有一片焦黑嗎?所謂的「單親」,只會造成不良的結果嗎?我們當中能在社會上適應良好的,只不過像是火災過後的倖存者,只能心驚地慶幸自己逃過一劫?
單親的適應歷程,難道不可能是一種力量嗎?那會不會是一個過程,由於家庭的變故,原來家中的資源結構必須進行調整,家庭成員也必須做出調適,但最終總會找到一種平衡的方式?
當然,這些假設都是後來在書寫與討論過程中,慢慢爬梳出來的。當下的我只感受到一股不吐不快的衝動,想藉由說出個人的經歷,去反映一些連自己都還不是那麼清楚的力量,就如同我在和母親一起工作時,母親藉由自己的故事,影響了無數客戶生活的過程。那時候,我只是相信這些「說」總是有個方向,有個我想達到、卻還沒能捕捉到的意義。
於是,我坐在團體研討室中,開始慢慢地述說成長當中的那些過程……
書籍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3096
母親的教誨題目 在 DJ JoJo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親親摸寧星期二給自己一個閱讀的機會
書名:標籤不能決定我是誰:破土而出的黑色生命力
作者: 莊詠程
出版社:寶瓶文化
【你可曾想過要如何描述自己?】
我們總是和過往經驗緊密連結著:做過哪些事,具有哪些頭銜、身分,有哪些興趣或能力……那些幾乎是擺脫不掉的,如同一張張便利貼附著在我們身上,與此同時,我們也藉由這些身分更加確定自己在這世界上的定位,好像總要抓住些什麼,才能去回答關於生命意義的提問。
【要如何形容我呢?】
身為諮商心理師,我似乎被賦予了「心靈導師」的角色,要以自身的專業協助他人,特別是得知我在看守所中服務後,大概的印象是在所內不斷「教誨」著囚犯吧。然而事實上,我在服務的過程中,經常因為陪著裡頭的「同學」回顧他們成長的歷程,而不時與自己曾經的成長環境相互呼應著。是什麼造成了自己和這些犯人之間的差異呢?或許不過是多了些幸運與資源吧。
我想起自己的另一面:單親家庭,隔代教養,在家族的仇恨中成長,母親曾在性產業工作,從國立大學被退學,曾因憂鬱幾乎要放棄生命,年過三十還沒有穩定的工作……這一個個「關鍵詞」,似乎順著我們社會對於那些不符合「雙親家庭」的想像而行,若是依循數據化的研究,或許還完美符合高風險家庭的報告趨勢。
可我沒打算僅僅成為一筆資料,隱藏在數據折線中。
我還在為了生命,奮力戰鬥著。
那或許就是這些文字存在的理由。
二○一一年五月中旬的一個週五,重返大二的我在吃過午飯後,前往團體研討室,要與指導教授討論下學期專題研究的方向。原本將目光放在接續這學期針對外籍移工遭受歧視所做的報告,然而半路上,我忍不住想起上午的通識課,老師談起單親家庭孩子困境時所說的話。
我無法確實還原老師的論述,但是,就我解讀過後的大意是這樣的,「單親家庭的孩子一直在循環家庭的悲劇,他們從小看到父母爭執時就是以暴力解決,所以自己遇到爭執的時候,很自然地只會想到用暴力的方式去因應。很多人學壞,因為沒有人管嘛,尤其是如果單親媽媽薪水少,沒辦法滿足孩子物質上的需求,跟同儕比較又被人家笑,最後變成自己也看不起沒辦法給自己足夠環境的家長,自然造成家庭的疏離。」
一股悶氣憋得剛吃過午餐的我幾乎消化不良。
很難去整理那樣的情緒從何而來,也許是因為從小到大,即便再怎麼被灌輸父母離婚是天大的家醜,我卻不曾因為單親身分而自卑。孩子瞧不起家人而學壞的狀況,我也幾乎沒在身邊的單親家庭中見過。以學習論的方式解釋施暴原因更使我氣結,拿學術上的結果檢視「單親家庭」的視角,使得我們傾向以太過簡化的因果,去解釋這些在社會變遷下,新興且不斷擴增的家庭結構,而無以理解在家人之間隱晦、幽微的互動。
又或許是無法接受老師斬釘截鐵的語氣吧。社會難以想像經歷家庭變故的孩子不會因「創傷」而受損,自然不過的反應便是撰寫一套劇本,以符合自我的想像。
來到團體研討室,被混亂的情緒占滿思緒的我,衝動地詢問:「老師,我可以改題目嗎?」
「你想改什麼?」老師幾乎沒有遲疑便這樣問。
「我在想,我能不能做關於自己家庭的研究……」接著我幾乎是一股腦地傾倒出在課堂上氣急敗壞的情緒,然而為何生氣,連自己也還模糊。「也許我對父親還有些未竟的心結在,如果在諮商時遇到類似狀況,我擔心自己會帶著反移情,對個案有錯誤的解讀……」
其實「對未來的準備」完全不是我當下的關注,真的要說原因,或許是我在「單親家庭的孩子」這名號下走了二十多年的過程中,一個個以往被整個社會,特別是心理產業、社會學等專業視為「負向」的因子,同時卻也滋養著我,使我逐漸成長。
我好奇,這其中的差異是什麼呢?
每當有人對我說:「你看起來一點也不像單親的孩子。」在我聽來卻是五味雜陳的:難道離婚像是一把大火延燒,所到之處只有一片焦黑嗎?所謂的「單親」,只會造成不良的結果嗎?我們當中能在社會上適應良好的,只不過像是火災過後的倖存者,只能心驚地慶幸自己逃過一劫?
單親的適應歷程,難道不可能是一種力量嗎?那會不會是一個過程,由於家庭的變故,原來家中的資源結構必須進行調整,家庭成員也必須做出調適,但最終總會找到一種平衡的方式?
當然,這些假設都是後來在書寫與討論過程中,慢慢爬梳出來的。當下的我只感受到一股不吐不快的衝動,想藉由說出個人的經歷,去反映一些連自己都還不是那麼清楚的力量,就如同我在和母親一起工作時,母親藉由自己的故事,影響了無數客戶生活的過程。那時候,我只是相信這些「說」總是有個方向,有個我想達到、卻還沒能捕捉到的意義。
於是,我坐在團體研討室中,開始慢慢地述說成長當中的那些過程……
書籍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3096
母親的教誨題目 在 《新竹》劉婷閱讀寫作一角| 《教學分享》#母親的教誨#基礎班三期 ... 的推薦與評價
有別於以往以文字共讀,這次我摘錄生澀的詞彙,例如:生書、擰、老子、說嘴、足足、輕薄…….;並針對文章中的每一段落設計提問學習單,我讓學生先瀏覽題目。 接著,我開始 ... ... <看更多>
母親的教誨題目 在 母親的教誨考題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母親的教誨考題」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DOC] 範本檔( )在母親的教誨一文中:「老子都不老子呀!」句中第二個「老子」可換為下列何詞,意義「並 ... ... <看更多>
母親的教誨題目 在 7上L03課文全文動畫母親的教誨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7上L03課文全文動畫 母親的教誨 ... 生物教學|108課綱| 血液運輸| 血液循環| 國中生物快速理解會考歷屆 題目 詳解分析上集(Blood transport).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