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劑隔離採檢的心理疫苗 #如何應對隔離引發的情緒
本文章由 黃天豪 心理師 / 撰文 林長揚 / 製圖
.
疫情指揮中心在5/25宣布三級警戒要延長到6/14;緊接著在5/26,單日死亡率來到11人新高,累計本土病例逼近5000。我相信,病毒一旦進入社區,就回不去了;而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開始做更多準備。如同身在加拿大的賴孟泉醫師所說:「這不是三級四級到五月底或更久的問題。這會是整個2021甚至進入2022的議題。我們需要把目光放到一個不同的未來,而非幻想回到過往的正常。」
.
與此同時,也陸續看到許多人分享自身因為接觸確診者,需要「隔離、採檢」的經歷。無論PCR結果是陰是陽,那些過程呈現出「校正回歸」背後的實際場景。也許看著「校正回歸」,還可以覺得那只是數字;但是當發生在自己身邊,那就是切膚的真實。
.
然而,少有人提及如何因應這些過程中的心理衝擊。成功的心理準備在於「凡事儘量往好處想,同時仍有一小部份做最壞的打算」;這就好比先打一支「心理疫苗」,讓我們在遭遇這些情緒衝擊時,可以獲得「心理抗體」,安穩度過。
.
所以,這篇文章想談談:某天得知自己接觸過確診者,需要「隔離」與「採檢」時,我們可能 #有什麼情緒反應,又可以 #如何因應。
.
〈#恐懼〉
.
最近和一個因家人採檢(偽)陽性、被隔離兩天三採的朋友談過話。
.
他是醫事人員,有三個孩子,太太肚子裡還有第四個。當時,幾個孩子輪流出現上呼吸道症狀與發燒,加上他曾到過風險區域;於是幾天之間,他很警覺地分別帶出現症狀的孩子前往急診兩次。後來接到通知結果:他是陰性,但大兒子竟是陽性。於是,在接到衛生局電話的十幾分鐘後,老婆陪著大兒子坐上救護車先前往醫院;而他趕忙隨意收拾三大包行李,準備帶著兩個小的,再坐另一台救護車到醫院急診篩檢,也預備接受可能的住院隔離。
.
當時,他腦中滿滿的想法都是「怎麼辦?」
.
「孩子怎麼辦?他們都是高風險⋯⋯」「誰要陪孩子進去隔離?」「老婆懷孕了,怎麼照顧小的?」「可是現在沒有其他人可以來幫忙⋯⋯」「同事怎麼辦?」「隔離要準備什麼?」「要帶牙刷嗎?」「最近接觸過的病人怎麼辦?他們大多沒辦法好好照顧自己⋯⋯」⋯⋯
.
每想到一個「怎麼辦」,他的心就不停沈下去;但有些部分,甚至是連想都不敢想下去。
.
另一個寫下經歷的朋友是位臨床心理師。她接到通知,某天會談的某位個案確診。「當下腦袋一片空白,很不確定當天對方是否有拉下口罩,在這之前我已經和孩子在家宅了一個禮拜,若我是無症狀帶原怎麼辦,心理很不安。」
.
這陣子,有年輕且無慢性病史的確診者猝死,讓「隱形缺氧」的話題浮上檯面。這也讓許多年輕的學子惶惶不安、蠢蠢欲動,真的開始感到害怕。
.
「恐懼」,是人們在此刻第一個可能會出現的強烈情緒。我們感受到生死的威脅逼近,想要戰鬥(如果有對手的話)或逃跑(如果逃得掉的話),若打不過、逃不走,還可能進入凍結癱瘓。
.
「恐懼」,是為了提醒我們威脅有多靠近,提醒我們每日如常的生活其實可能是一種幻想。適當的恐懼,讓我們得以正視風險的存在、做出未雨綢繆的準備。
.
〈#自責〉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我們活在社群中。當想到自己可能影響到的其他人,會有另一種強烈的情緒出現:「自責」。
.
談到自責,不由得讓我想起SARS當年,好友兼同事心怡發燒疑似染疫,被居家隔離的經過。
.
當時,我們都在台大醫院實習。她在神經科,我和另一個同學勝翔在家醫科。疫情初起,人心惶惶;SARS是新的敵人,無人熟悉;學校對於是否要召回實習生,意見分歧。我們雖然會盡量避免在大樓間移動(當天只待在舊館做門診業務,或只待在新館做病房業務),但同學間仍忍不住抱團取暖、互相打氣。
.
就是這個忍不住,讓我們三人在某天中午一起吃了飯。而後當天傍晚,心怡發燒了。
.
她說,當時的她,其實沒有太多害怕,但想到我和勝翔,心中滿滿自責,反覆想著會不會因此害到我們。當打電話告知我們的時候,想要強顏歡笑,卻笑中帶淚。
.
作家 陳茻 最近也寫下一篇經歷,提到「第一時間想起妻小家人,而後馬上又想起我的學生。我開始回憶我上課的時候有沒有把口罩戴好。有吧,我有好好消毒吧,我如何如何。但無論如何去想,總有一股不理性的自責情緒緩緩升起。」
.
「自責」,不是犯錯的人才會有的情緒。當此之時,即使每天小心翼翼帶著口罩、噴酒精消毒的人,也無法百分之百確認自己不會被傳染。如果已經萬般小心,卻還是確診、更感染身邊最愛的親友,那樣的自責,其實比什麼都更龐大。
.
「自責」,讓我們感受到對身邊他者的強烈責任,讓我們真的看見他人的存在、把他人安危放在心上。適當的自責,其實會產生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也讓我們對他人多一些慈悲與利他。
.
〈#無助〉
.
回到第一個故事中的朋友。當他去到急診,又是另一個挑戰。雖然在路上福至心靈,趕忙跟小朋友說了要「讓棉花棒到鼻孔裡探險」的故事,但實際上來到急診,篩檢的不舒服仍然是小朋友難以忍受的。於是,他一手抱著四歲多正在大哭的老二,試圖控制他被採檢;另一手還得壓著一歲多、採檢完也在大哭還掛著鼻血的老么。而三袋行李,身邊沒人敢幫忙、又怕地板髒,該放還是掛在身上?那模樣,說多狼狽有多狼狽。
.
沒有人能告訴他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沒有人能回答他腦中那堆「怎麼辦」的問題。我幫他命名出當時那種強烈的感覺,其實不是恐懼,更多是「無助」。
.
陳茻也寫到:「有太多事我需要弄清楚了。我到底何時要被隔離?如果我確診,那妻子孩子該如何安置?孩子只有兩個月,有社工會接手嗎?我需要去篩檢嗎?有防疫專車會來嗎?什麼條件符合才會被匡列?沒有答案,只有不斷重複的台詞:『我們不清楚』『要等疫調單位』『要醫生判斷』電話那頭的聲音聽起來很茫然,我不知道我為什麼要生氣,我知道他也無助。」
.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實驗者讓狗待在籠子裡,每當警示燈亮起,地板就通電。通電時,狗可以跳過小柵欄,逃到沒有電的另半邊籠子裡。很快地,狗兒就學會「看到警示燈就跳到另一邊」。不過,心理學家後來做了壞心的版本:即使逃到另半邊籠子,地板還是有電。於是很快地,狗兒又學會了:「做什麼都沒用」;當警示燈亮起,牠會趴在地板上,縮起身體,等待電流過去。最後,即使把牠放回正常的、逃得掉的籠子,牠也仍舊會縮在地板等待,放棄得以不被電的機會。
.
「無助」,正是當我們認為「做什麼都沒用」時,心中最強烈的感受。我們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或覺得自己嘗試了所有的努力,仍無法改變困境。這樣的感受,甚至可能讓我們看不見環境的改變與機會的出現。
.
「無助」,其實也是一種保存能量的方式,讓我們在真正無望的情境中,不浪費多餘的體力、腦力與心力。適當的無助,也可能讓我們願意放下尊嚴,開口尋求幫助,從而創造出過去未曾接觸到的資源。
.
〈#委屈〉
.
台北市議員林亮君,前陣子也被隔離採檢。她的臉書貼文有這麼一段:「同仁打電話給民眾,說由於我們辦公室有確診者,某日您前來服務處也將會被匡列,希望您要自主管理到某日,沒想到電話那頭是一陣狂罵『垃圾,你們都是垃圾!會害我得病不能出門』,也有民眾對我的確診同仁指指點點說一些十分難堪的話語。我實在很生氣,也十分心疼。」
.
前面那位帶著兩個孩子前往急診的朋友,也描述當他坐上救護車時,聽見鄰居用力關門、大聲耳語的聲音。後來他身邊謠言四起,甚至有來自其他縣市的朋友傳訊詢問,聽說有人確診云云(渾然不知他正是謠言的中心,而且其實他沒有確診)。沒錯,當疑似確診或確診時,可能會遇到最殘酷的人性:排斥。
.
中古世紀,歐洲蔓延著痲瘋病;高度的傳染性,讓世人極度恐懼。為了擺脫威脅,開始有人把病人放在船上,漂流遠方,史稱「愚人船」。於是,這些被排斥的異己之聲,再也沒有人願意聆聽。林亮君那種生氣與心疼的感覺,其實是一種「委屈」。
.
「委屈」是當我們自認沒有做錯什麼,卻被誤解、錯待、冤枉,卻無從辯解、無人聆聽、無法靠近時的痛苦感受。委屈的人覺得自己明明不是故意(染疫)的,卻感覺自己被(社會)放逐了。
.
「委屈」的人常常會生氣,因為我們心裡有滿滿壓抑的感覺想要釋放。委屈讓我們想要用力伸展、用力表達出自己。適當的委屈,其實讓我們更有勇氣挺身而出,矯正我們心中的錯誤。
.
「恐懼」、「自責」、「無助」、「委屈」,正是當人們接受到可能要「隔離篩檢」的通知時,可能會產生的初級情緒反應。至於後續最常出現的「憤怒」反應,可以參考先前另一篇「#息怒靜心 心法」。
.
現在,你已經看過四種不同情緒的故事。如果可以,接下來給自己一點時間,照著以下的步驟做。
.
—— #模擬Simulation ——
.
現在,做一個深呼吸。將自己帶入上述的場景,體會那樣的心情。
.
如果這些故事真的難以帶入,也可以回想一個「可比擬的經驗」。
.
什麼是可比擬的經驗?例如孩子雖然無法真正理解失去摯愛的傷痛,但也許可以想像心愛的狗狗過世,或是最愛的糖果紙被丟掉。這種「失落」的經驗看似天差地遠,但是仍然算是某種「可比擬」的失落經驗。
.
因此,我們也可以分別想像一個可比擬「恐懼」、「自責」、「無助」、「委屈」的人生經驗,並且體會這段回憶帶給我們的身體感覺、想法與情緒感受。
.
這些引發出的情緒,就是「心理抗原」。
.
—— #喚醒Evocation——
.
現在,做一個深呼吸。回想一下:當時的自己,是怎麼度過的?問題是如何解決的?如何超越當時的恐懼、自責、無助、委屈,來到這裡的?運用了什麼資源?得到了什麼幫助?創造了什麼樣的結局?學到了什麼經驗?得到了什麼成長?
.
其實,我們的生命中,早有許多成功因應的經驗;只是在情緒高張的時刻,那些內在的資源會被我們「忘記」。很多時候,我們不一定需要學會全新的能力,而是需要辨識出這是我們已經完成的挑戰,將我們的舊能力重新組裝起來。
.
因此,我們要找出這些能力,並且好好體會當知道自己「可以做到」(因為我們其實已經做到過)時,心中升起的自信與能力感。
.
這種被喚起的自信,就是「心理抗體」。
.
—— #鞏固Consolidation——
.
現在,做一個深呼吸。把過去曾經成功轉化困境的自信,融入現在的場景。想像自己今天忽然得知接觸過確診者,需要隔離採檢,知道自己可能會出現「恐懼」、「自責」、「無助」、「委屈」的情緒。然後——準備好面對它!相信自己可以度過、也知道自己可以度過,更知道這些情緒不會擊垮自己。接著引導自己想像,在那樣的時刻,自己正專注在接下來應該採取的適切行動中。
.
我們仍然可以有情緒,然而我們得以讓情緒留在「適當的程度」,並且帶給我們最大的幫助。
.
現在,當完成以上「SEC」步驟後,再做一個深呼吸,感謝自己花時間看了這篇文章,做了練習,帶給自己力量。
.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這個簡單的「SEC」步驟中,為自己秒打一劑「心理疫苗」。果若事件發生(我們每個人現在真的必須要把這樣的可能性放在心中),便能有足夠的心理抗體應對;同時,因為這樣的心理疫苗,也讓此刻的自己更加謹慎:勤洗手、戴口罩、避免不必要的社交與移動。
.
甚至,也可能幫助我們彼此,獲得群體的心理免疫,讓我們的社群,變得更強壯。
.
因為,我們真的同島一命。
.
--
.
📒延伸資訊:
.
◼️ 文章中提到的陳茻的經驗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4181225211899150&id=100000351387623
.
◼️ 文章中提到的林亮君的經驗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4181225211899150&id=100000351387623
.
◼️天豪與長揚之前製作的息怒靜心五步驟
https://www.facebook.com/KnKpsy/posts/361263768678590
.
◼️心理師想跟你說製作的的隔離心理學
https://www.facebook.com/KnKpsy/posts/360524175419216
.
◼️台大心理系陳淑惠老師翻譯的家長/照顧者協助家庭因應COVID-19疫情指南
https://www.facebook.com/suehuei.chen/posts/4683708274989717
狗狗反覆發燒 在 兩隻小恐龍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1.22一位白目小孩長尾巴的日常~
故事要從上個星期五開始說~佑迪迪上學上到一半因為發燒被學校退貨,因為體溫實在是燒太高了(40度多),還沒等恐龍麻回家,阿公就趕緊帶去看醫生,診斷結果是扁條線發炎~接下來就是六、日、一、二半夜反覆發高燒+嘔吐的日常,搞到恐龍麻想睡也沒有辦法好好睡,好不容易星期二有半天體溫完全穩定下來,星期三總算可以好好上學去,恐龍麻才發現,這個星期佑迪迪就要準備到學校過生日,要帶去分享的蛋糕口味和材料,恐龍麻事先也都準備好了⋯⋯唉!只好開始熬夜動工囉!學校慶生結束接下來就是星期日的慶生活動,結果就是有白目壽星一早就拿剪刀亂剪當天報紙被生氣+各種狂踩恐龍麻底線的行為⋯⋯到了晚上恐龍麻完全是耐著性子勉強幫他唱完生日快樂歌(已經氣炸了),還好白目壽星還有去狗狗哪裡把良心撿回來,在許願的時候有期許自己可以好好聽恐龍麻的話,噗!當媽後就是很容易滿足,秒消氣不說,還有點感動~唉!我親愛的佑佑小寶貝,五歲生日快樂~期許你可以多聽、多思考,還有遇到挫折的時候可以勇敢面對,麻麻也會拿出200%的耐心,努力思考要如何協助你,還有最重要的就是身體一定要健健康康的~我們就一起加油吧!💪💪
#五歲壽星過生日
#紅豆熊熊小蛋糕
#熬夜做蛋糕真的很母湯
#蛋黃哥冰淇淋蛋糕好吃
#感謝外公外婆送禮物
#感謝阿公阿嬤每天的陪伴與照顧
#身體健康最重要
#接下來的日子請多多指教
狗狗反覆發燒 在 動物行為治療師戴更基醫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基本上是講了半輩子的問題!!!
最重要的避免方法就是絕育!!
#母狗母貓一定要絕育
🐕🐈犬貓子宮蓄膿(pyometra)
🔺定義
指子宮的細菌感染,子宮蓄膿是一個嚴重且威脅生命的狀況,需要非常積極、迅速的治療。❗️狗和貓都會發生子宮蓄膿,但較常發生在中年未絕育母犬。
子宮蓄膿的發生原因和賀爾蒙的改變相關,❗️常發生在發情期過後,發情後身體的黃體素升高會持續大約8-10週,黃體素會為了懷孕準備使得子宮內膜增厚,當重複了幾次這樣的發情週期,會讓子宮內膜越來越厚,甚至出現囊腫性病變,形成絕佳的細菌溫床。
子宮頸是進入子宮的大門,在犬貓除了發情期間,一般子宮頸都關的非常緊密。當發情期子宮頸開啟,正常陰道內會有的菌叢可以輕易的上行至子宮造成感染,尤其是已經增厚的子宮內膜。當感染發生,由於黃體素抑制子宮收縮加上異常的子宮內膜會使得子宮無法剝落、無法將感染內膜排出。
🔺臨床症狀
1️⃣子宮頸開放型:膿汁會流到陰道外,可能會發現沾黏到尾巴附近的皮膚和毛髮,或是犬貓使用的床墊上。由於膿汁能夠流出來,不一定會出現其他症狀,可能的症狀有發燒、沒有食慾、沒有精神、多渴多尿,並且因為看的到陰部分泌物,一般主人都能提早發現做處理。
2️⃣子宮頸關閉型:細菌在子宮內不停的繁衍,膿汁被困在子宮內造成腹部變大,細菌分泌的內毒素會順著血液進入身體血液循環,使得犬貓病程進行的非常快速。症狀有多渴多尿、無食慾、也可能會見到嘔吐、拉肚子等腸胃症狀。
❗️關閉型的子宮蓄膿是可能致命的,建議早期絕育,若是沒有進行絕育,一定要妥善觀察記錄每次的發情時間,若是有不正常的反覆發情或是發情後突然的精神變差、多渴多尿,一定要帶給醫師檢查,並告知發情週期。
🔺診斷
血液檢查:白血球、球蛋白升高
尿液檢查:尿比重變低
放射線檢查:在關閉型的子宮蓄膿,X光下多數能見到膨脹的子宮。
超音波檢查:最佳的診斷工具,能夠幫助判斷是否子宮蓄膿,也可以和懷孕的子宮做區別。
🔺治療
❗️子宮蓄膿的治療為外科手術,同時移除子宮卵巢,也就是絕育手術。若是子宮蓄膿發現的時間早,那手術後有非常好的預後,但很多時候診斷出子宮蓄膿時,犬貓病程已相當嚴重,使得麻醉本身的風險提高。由於感染的細菌及毒素進入體內,術後一般需要幾天的住院時間給予靜脈輸液以及抗生素。
‼️中年後的子宮蓄膿發生率會隨著每一次的發情提高,家中的狗狗年紀只會越來越大,年紀大再加上疾病只會讓手術的風險提高。
👩🏻⚕️撰自大敦寵物醫療中心
#子宮蓄膿
#早期絕育 #結紮
#生過一胎無法避免子宮蓄膿
#發情後1到2個月好發
#流血水是發情前期血水逐漸減少才進入發情期
狗狗反覆發燒 在 我家狗狗因為犬瘟熱而過世(經驗談)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胡椒是我家狗狗的名字,今年六歲, 其實是由媽媽飼養, 鄉下+老年人的觀念, 覺得成犬抵抗力已足夠,不必每年施打疫苗, ... <看更多>
狗狗反覆發燒 在 狗瘟及狗腸病毒呢2個星期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感染3~5日,狗狗會出現發燒、食慾不振、精神不佳的現象,但幾天過後就會退燒,當飼主 ... 犬小病毒性腸炎的潛伏期相當短,只有2~6天,患犬會反覆出現劇烈嘔吐及腹瀉, ... ... <看更多>
狗狗反覆發燒 在 Re: [閒聊] 狗狗得焦蟲的療程與費用~ - 精華區dog 的推薦與評價
我家狗狗99年底也得了大焦蟲二期+艾莉西體初期...
總療程一個月,你可以參考看看~怕推文會亂,所以還是回文^^
※ 引述《rossikao (考杯的火燄)》之銘言:
: 家中那隻呆狗前兩個月得了焦蟲~
: 一開始還不覺得怪異..但越來越久就發現他不怎麼愛動
我家狗從被1隻壁蝨咬到,到發病,我猜大約3-4禮拜吧
她是突然發病的,前一天晚上還蹦蹦跳跳食慾很好精神很好
隔天早上突然病厭厭...沒有食慾,連最愛的水煮雞胸肉都不吃
而且我摸她耳朵跟肚子溫度都超過平常體溫,觀察了一天,隔天馬上送醫~
: 帶去給高雄博愛路慈x動物醫院看才知道得了焦蟲....
: 到這禮拜還要在拿一次藥,療程才能算整個結束~
一開始年輕的獸醫誤診,以為只是感冒發燒,
打了退燒針$200,一個禮拜感冒退燒藥$500
但狗狗只退燒一個下午,晚上繼續發燒,再觀察一天都沒改善...
去電院長,院長判斷,反覆發燒,應該是艾莉西體症狀,要我再帶去檢驗...
一去就先驗四合一,也抽血用高倍原顯微鏡看紅血球(可看到大焦蟲二期)
然後院長還要我加驗犬瘟(但其實可以不用驗,因為我們每年都有打預防針,機率不高)
但院長說驗一下比較安心(他是治療犬瘟很有名的醫生)
不然若萬一是犬瘟,沒馬上對症下藥,到後期就不好醫治了
所以我們又多驗了犬瘟,院長收成本價
最後結果就是,狗狗中了大焦蟲2期(院長還叫我去看顯微鏡,還翻書給我看)
四合一也驗出艾莉西體初期(由四合一試劑顯現的藍點顏色深淺判斷)
犬瘟當然是安全過關
院長說還好有馬上就醫,所以症狀都不嚴重,
分4禮拜各打1大焦蟲針+4禮拜連同艾利西體藥就可以完成療程.
: 所有的價錢加一加,,,我才發現已經超過1萬多了.....
: 價錢明細如下~
: 1.血液全檢------$2300
: (只驗到紅血球跟血含量很低)
1.我們一開始沒有做血檢-----$0
(不過,事後詢問其他醫院獸醫,都認為應該要先做血檢,
才能比較療程結束後再次血檢的數值,以判斷狗狗狀態是否好轉)
: 2.4合一 --------$800
: (竟然什麼都沒驗到..很詭異)
2.第一次四合一---------$450 (同樣搭配犬舍合作優惠)
療程完成後3個月再驗一次四合一-----$800(陰性,正常)
(療程完成過3個月,狗狗體內因血液寄生蟲或療程產生的抗體才會消失,
這時候再驗才不會跟之前感染的抗體搞混.)
: 3.委外血檢------$2200
: (委外去檢驗,等了3天,驗到焦蟲,到這邊讓我覺得很ox,為什麼4合一跟醫院內的血檢,
: 都沒驗出來..為啥委外檢驗的才驗出來,,那一開始就委外我就不用花那麼多錢了阿)
3.當時院長根本沒告訴我們要驗PCR,他只用高倍原顯微鏡看而已----$0
不過,我知道保守嚴謹一點的獸醫,都會建議驗PCR,
因為血液寄生蟲是可能躲進骨髓(?)或休眠(?)
或因壁蝨剛咬到不久,狗狗尚未產生抗體,而使四合一驗不到抗體...
但PCR是驗蟲體DNA(?),所以準確率較高,也可以避免四合一偽陰性存在
而另一家獸醫告訴我,通常醫院只收其中$200元,
其餘1800-2000元是台灣基因公司收走
: 4.打針3次-------$1350
: (每週都打一次,連續打3週,一次是$450)
4.打焦蟲針2次-------$2000
(每週都打一次,連續打2週,一次是$1000)
: 5.拿藥8次-------$4000
: (每週拿一個禮拜的份量,一次是$500,我記得醫生原本叫我拿4次藥就好,過了一兩週
: 週後,醫生卻改口叫我拿8次,說這樣比較保險.......=___=")
5.拿藥4次-------$2000
(每週拿一個禮拜的份量,一次是$500,
之前年輕獸醫誤診的部分,藥退回,療程第一週藥沒額外收錢)
: 6.在一次的驗血--$300
: (療程到第2個禮拜時,又叫我驗了一次血)
6.四週療程完驗血----$600元
(搭配犬舍合作半價優惠)
完成療程後,要確定狗狗身體狀況如何,才做基本12項血檢
(一切正常)
: 7.倍補血一罐----$700
: (醫生叫我買給狗狗吃的鐵劑)
7.我們沒有額外買補品,因為狗狗發病初期就立刻就醫,所以沒有貧血症狀----$0
8.年輕獸醫誤診的退燒針----$200
9.院長驗犬瘟----$200 or $500 (我忘記成本到底多少了:P)
: 整個的價錢就是2300+800+2200+1350+4000+300+700=11650
整個的價錢就是0+450+800+0+2000+2000+600+0+200+200~500=6250~6550元
: 一開始不知道會這麼多~加一加我才發現..妖獸.....超貴的~~
: 不知道這價錢到底合不合理,所以乾脆po給大家看看是否合理了~~
: 就算不合理,錢也花了(冏)....
: 只是很氣的是一開始在醫院花錢驗的都沒用~委外檢驗的才發現問題~
: 唉....大家盡量讓狗狗不要得焦蟲...不然真的會花大錢..
: 謝謝~~下台一鞠躬!<(_ _)>
我印象中,大焦蟲跟小焦蟲治療差頗多,小焦蟲是很難纏的,有可能終身帶原(?)
所以我聽過的案例,都會區分大焦蟲或是小焦蟲,這就需要獸醫版友解釋了^^
獸醫會依據狗狗病情嚴重程度來增減療程,
像我家狗狗發現的早,病情輕微,所以療程短,
你家狗狗療程長,不知是否因為病情較嚴重呢?
其實,四合一跟PCR價格差頗多,每個飼主想法跟經濟能力不同,
真的不好單以結果論來評斷獸醫檢驗過程是否合理~
當獸醫院沒有價目表,做檢驗前,我都會先問清楚價格,以避免事後爭議^^
而且,若可以用四合一檢驗出艾利西體,很多飼主就不會再花錢驗PCR了~
甚至很多飼主是同時驗四合一後,再驗PCR確認病情.
像我如果想驗PCR,會比較偏向療程結束後,若狗狗還是有異常,再加驗PCR~
更何況,四合一不只針對艾利西體,還有心絲蟲,萊姆病等等~
只要有帶狗狗出門,或是曾有壁蝨上身,很多飼主都是會立刻先驗四合一確保心安,
四合一也是我家年度健康檢查必備檢驗之一,
我並不會因為結果是陰性正常,就認為浪費錢,
畢竟我花$800元買到半年~一整年的心安,而且也可省下送PCR的費用:)
像我家狗狗療程完成後,恢復食慾精神狀況良好,
再過9個月又驗一次四合一,也是陰性正常
今年六月要做結紮手術,詢問三位不同醫院的獸醫做術前評估
結果三位獸醫看法不盡相同~主要分別如下
1.保守一點的獸醫(本地),知道狗狗有血液寄生蟲病史,
建議要送PCR先做檢驗,確認完全治癒,而非蟲體休眠,
否則開刀後,萬一因抵抗力低落又發病就麻煩了,
更怕是若因此造成凝血功能不佳,一開刀,無法止血就慘了:p
而血檢可以不做沒關係,因為狗狗年輕,應該驗出來都是正常數值,
本次是採用氣麻,之前也在其他獸醫那邊做液體麻醉洗牙都沒問題,可以排除麻醉過敏.
(當然經濟許可,都做是最好的)
若有經濟上考量,建議一定要做PCR.
若只做血檢,那建議先做預防性投藥...避免發病
(但若如此,飼主還是不知道狗狗到底狀況如何,還是可能會擔心)
而且獸醫也說,PCR雖然貴,但是獸醫真的沒賺多少,
若真要賺錢,直接推血檢就好,血檢他們還賺比較多:p
2.另一位資深獸醫認為(在遠遠的外縣市),
因為狗狗還年輕,而且兩次四合一都陰性,精神食慾都很好
只要術前的 CBC 跟 血液生化檢查都沒有問題的話~~~
就可以做結紮手術~~~並不需要再去做 PCR.
3.第三位獸醫(人在國外),基本上同意資深獸醫的看法,
血檢有問題,再外送PCR檢驗就好.
若擔心凝血功能不佳,可以外驗凝血功能(但南部似乎沒有儀器)
所以,等麻醉後,開刀前,可先在狗狗身體割一小傷口,
看凝血速度判斷凝血功能是否不佳.
最後,我們是給第一位獸醫施行母犬節育手術,只做術前血檢(正常),
沒送PCR,也沒預防投藥,節育手術很成功,狗狗也恢復健康,也沒發病,
但是獸醫有說,狗狗凝血功能有點小差(但還在正常範圍內),要我們多觀察^^
這三位獸醫的看法沒有誰對誰錯,
很多寵物疾病初期,症狀都很類似,發燒.食慾不振.精神不佳...上網查應該都有資料~
如果都不做檢驗,就只看症狀開藥,難保不會發生我之前遇到的誤診:p
若非我機警,狗狗搞不好多難過一個禮拜=.=
而經濟能力夠或不願冒險的飼主,我相信他們可能會很願意做PCR檢驗~
我覺得,重點在於飼主跟獸醫之間是否有良好溝通,
飼主願意詢問問題,獸醫充分告知飼主檢驗的必要性,與不做的風險...
這樣就會減少很多爭議了^^
--
※ 編輯: tonychen510 來自: 118.232.134.89 (10/26 13:4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