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度的夏季奧運,觀眾每每為那些超級人類的各種體能表現感到驚歎。不論是屢次打破世界紀錄的牙買加短跑選手波特(Usain Bolt),獲得23面奧運金牌的美國游泳選手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或是為美國隊奪下奧運女子體操全能金牌的體操選手道格拉斯(Gabby Douglas),他們驚人的體能與優雅、近乎完美的姿勢與動作,總是在全球觀眾的心中留下無法抹滅的印象。
究竟是哪些因素造就奧運選手如此驚人的體能表現?長久以來,無論是專家或是普羅大眾皆認為,基因是決定運動員傑出表現的因素。這些頂尖運動員天生就有異乎常人的體格,讓他們在體能競賽上締造卓越的成績。舉例來說,許多體育評論家把菲爾普斯在四屆奧運的驚人表現,歸功於他伸展開來總長超過兩公尺的雙臂,以及極具彈性的大腳。
然而自1990年以來,運動心理學家開始有了不同的見解,儘管天生的優異體格極為重要,單有這樣的條件並不足以成為偉大的運動員。相反地,卓越的表現似乎與特定的心理素質、長年的嚴格訓練,以及優秀的教練指導等因素有關。了解哪些因素讓運動選手成為體育場上不朽的傳奇,成了許多運動心理學家十分感興趣的研究議題。
美國大峽谷州立大學的田徑教練波茲(Jerry Baltes),常常告訴他的隊員:「我可以讓你跑得更快,但我沒辦法讓你跑得快。」想要成為優秀的體育選手,一些天生條件是不可或缺的。
天賦條件的影響
2014年,美國演化生物學家朗巴杜( Michael Lombardo),研究15名曾獲奧運短跑獎牌的男女運動員、以及20名美國歷史上跑得最快的男性運動選手,發現每位頂尖運動員在接受正式訓練前,已在體育項目上有不凡的傑出表現。同樣地,當他訪談64名在大學層級運動會中,獲得卓越成績的田徑選手,也發現這些運動員在孩童時期,便展現出比同儕優秀許多的運動能力。
這樣的內在體適能(intrinsic fitness)並非唯一與遺傳有關、影響體育成就的重要條件。即使在一群運動選手中,某些幸運兒似乎也比他人具有更佳的可訓練性(trainability),在接受訓練後進步特別迅速。有趣的是,在上述的研究當中,朗巴杜也發現這些優秀短跑選手在接受正式訓練後,進步程度也異於常人。
所謂的可訓練性,與個人的肌肉強度和心肺功能有關。澳洲維多利亞大學的運動學家艾能(Nir Eynon),針對可訓練性進行一連串的研究。他召募數名平常沒有運動習慣的受試者,讓他們參與特定體能訓練。
艾能和同事發現,即使所有受試者的訓練量完全相同,他們體能進步的程度卻迥然不同:某些受試者的心肺功能增強了50~80%,有些受試者卻毫無進展。
艾能表示,每個人的可訓練性極為不同,即使兩個人的訓練時間點、運動量和飲食習慣完全一樣,也不會從運動中獲得相同益處;也就是說,即使具有強大的決心與毅力,體能訓練對某些人的幫助仍然有限,這種明顯的個別差異極有可能來自遺傳。
1998年,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遺傳學家布夏爾(Claude Bouchard)和同事,針對99個家庭的基因進行遺傳分析,發現可訓練性與基因密切相關。儘管眾多研究指出遺傳因子對運動能力的可能影響,直至今日,科學家仍未發現確切的運動遺傳機制。
2016年,布夏爾和同事比對了1520名耐力頂尖的運動選手,和2760名對照組的基因序列,試圖找出與運動能力相關的基因,然而結果讓他們大失所望──兩者間並沒有呈現任何顯著差異。這或許意味著運動能力並非由單一基因所控制,而是反過來──運動能力可能與許多基因有關,但單一基因的影響極為微小。
雖然布夏爾的基因比對研究結果不符合預期,近年來其他遺傳學研究,卻為這個謎團帶來一絲曙光。舉例來說,澳洲墨爾本大學的遺傳學家諾斯(Kathryn North)在過去10多年針對ACTN3基因進行研究,ACTN3負責產生讓肌肉快速收縮、展現出爆發力的蛋白質,諾斯發現,帶有這個基因的小鼠具有較高的肌耐力。
獨特的心理素質
艾能接續諾斯團隊的研究結果,也試圖在人類身上找出ACTN3與運動能力的關係。艾能和同事發現,做為對照組的一般人有16%缺乏此基因,然而實驗組的300名頂尖短跑選手皆帶有ACTN3這個基因。艾能表示,ACTN3基因雖然只能解釋1~1.5%的短跑能力差異,但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這個基因或許是成為頂尖短跑選手的必要條件之一。
頂尖運動選手不僅擁有異於常人的傑出體能,更具有許多與眾不同的心理特質。舉例來說,參與國際賽事的運動選手,比常人更容易進入心理學家稱為「神馳」(flow,或譯「心流」)的獨特專注狀態:高度專注於當下所從事的活動,完美的表現也因此自然而然展現。
頂尖運動員也能在巨大的壓力下,展現出過人的專注力和意志力──一種運動學家所說的「讓夢想成真」(making it happen)的能力。
澳洲運動心理學家史旺(Christian Swann)說:「某些時候,運動員不需要體驗所謂神馳狀態,或是發揮讓夢想成真的能力也能贏得比賽。但若要達到個人最佳紀錄的表現,他們必須進入上述其中一種、甚至兩者皆備的心理狀態。」
史旺與同事也發現頂尖運動員所具有的人格特質,包括自信心、競爭能力、樂觀、心理強韌性以及適應完美主義(adaptive perfectionism,一種重視成就、但不會一犯錯便自我否定的完美主義心態)。
頂尖運動員也在某些特定的知覺和認知測驗上,有極佳的表現。2013年,美國認知神經科學家艾維斯(Heloisa Alves)召募了87名頂尖的巴西排球選手,和67名非運動員的對照組進行研究,要求他們完成一連串執行控制功能、記憶以及視覺空間注意力的認知測驗。
艾維斯發現,相較於非運動員,這些排球選手在執行控制功能,和視覺空間注意力測驗中,都展現了較快的反應速率和較優異的認知能力。艾維斯認為,長期體能訓練也鍛練了特定的認知功能;正因如此,頂尖運動員自然而然在某些認知能力上表現優異。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220的網紅Mark Sir 教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與區議員居家運動》系列來到第三集,迎來兩位嘉賓: 葵青區的黃潤達議員 與 油尖旺的 朱江瑋議員。 這次任務是製作一家大細、男女老幼在室內的有限空間都可以進行的肌訓遊戲,名曰 『拾下拾下』 一般群體體能挑戰的缺點係忽略了參與者的能力差異,導致弱者難以達成有效的訓練量,強者感受不到考驗,喪失了一齊肌...
男女運動能力差異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四年一度的夏季奧運,觀眾每每為那些超級人類的各種體能表現感到驚歎。不論是屢次打破世界紀錄的牙買加短跑選手波特(Usain Bolt),獲得23面奧運金牌的美國游泳選手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或是為美國隊奪下奧運女子體操全能金牌的體操選手道格拉斯(Gabby Douglas),他們驚人的體能與優雅、近乎完美的姿勢與動作,總是在全球觀眾的心中留下無法抹滅的印象。
究竟是哪些因素造就奧運選手如此驚人的體能表現?長久以來,無論是專家或是普羅大眾皆認為,基因是決定運動員傑出表現的因素。這些頂尖運動員天生就有異乎常人的體格,讓他們在體能競賽上締造卓越的成績。舉例來說,許多體育評論家把菲爾普斯在四屆奧運的驚人表現,歸功於他伸展開來總長超過兩公尺的雙臂,以及極具彈性的大腳。
然而自1990年以來,運動心理學家開始有了不同的見解,儘管天生的優異體格極為重要,單有這樣的條件並不足以成為偉大的運動員。相反地,卓越的表現似乎與特定的心理素質、長年的嚴格訓練,以及優秀的教練指導等因素有關。了解哪些因素讓運動選手成為體育場上不朽的傳奇,成了許多運動心理學家十分感興趣的研究議題。
美國大峽谷州立大學的田徑教練波茲(Jerry Baltes),常常告訴他的隊員:「我可以讓你跑得更快,但我沒辦法讓你跑得快。」想要成為優秀的體育選手,一些天生條件是不可或缺的。
天賦條件的影響
2014年,美國演化生物學家朗巴杜( Michael Lombardo),研究15名曾獲奧運短跑獎牌的男女運動員、以及20名美國歷史上跑得最快的男性運動選手,發現每位頂尖運動員在接受正式訓練前,已在體育項目上有不凡的傑出表現。同樣地,當他訪談64名在大學層級運動會中,獲得卓越成績的田徑選手,也發現這些運動員在孩童時期,便展現出比同儕優秀許多的運動能力。
這樣的內在體適能(intrinsic fitness)並非唯一與遺傳有關、影響體育成就的重要條件。即使在一群運動選手中,某些幸運兒似乎也比他人具有更佳的可訓練性(trainability),在接受訓練後進步特別迅速。有趣的是,在上述的研究當中,朗巴杜也發現這些優秀短跑選手在接受正式訓練後,進步程度也異於常人。
所謂的可訓練性,與個人的肌肉強度和心肺功能有關。澳洲維多利亞大學的運動學家艾能(Nir Eynon),針對可訓練性進行一連串的研究。他召募數名平常沒有運動習慣的受試者,讓他們參與特定體能訓練。
艾能和同事發現,即使所有受試者的訓練量完全相同,他們體能進步的程度卻迥然不同:某些受試者的心肺功能增強了50~80%,有些受試者卻毫無進展。
艾能表示,每個人的可訓練性極為不同,即使兩個人的訓練時間點、運動量和飲食習慣完全一樣,也不會從運動中獲得相同益處;也就是說,即使具有強大的決心與毅力,體能訓練對某些人的幫助仍然有限,這種明顯的個別差異極有可能來自遺傳。
1998年,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遺傳學家布夏爾(Claude Bouchard)和同事,針對99個家庭的基因進行遺傳分析,發現可訓練性與基因密切相關。儘管眾多研究指出遺傳因子對運動能力的可能影響,直至今日,科學家仍未發現確切的運動遺傳機制。
2016年,布夏爾和同事比對了1520名耐力頂尖的運動選手,和2760名對照組的基因序列,試圖找出與運動能力相關的基因,然而結果讓他們大失所望──兩者間並沒有呈現任何顯著差異。這或許意味著運動能力並非由單一基因所控制,而是反過來──運動能力可能與許多基因有關,但單一基因的影響極為微小。
雖然布夏爾的基因比對研究結果不符合預期,近年來其他遺傳學研究,卻為這個謎團帶來一絲曙光。舉例來說,澳洲墨爾本大學的遺傳學家諾斯(Kathryn North)在過去10多年針對ACTN3基因進行研究,ACTN3負責產生讓肌肉快速收縮、展現出爆發力的蛋白質,諾斯發現,帶有這個基因的小鼠具有較高的肌耐力。
獨特的心理素質
艾能接續諾斯團隊的研究結果,也試圖在人類身上找出ACTN3與運動能力的關係。艾能和同事發現,做為對照組的一般人有16%缺乏此基因,然而實驗組的300名頂尖短跑選手皆帶有ACTN3這個基因。艾能表示,ACTN3基因雖然只能解釋1~1.5%的短跑能力差異,但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這個基因或許是成為頂尖短跑選手的必要條件之一。
頂尖運動選手不僅擁有異於常人的傑出體能,更具有許多與眾不同的心理特質。舉例來說,參與國際賽事的運動選手,比常人更容易進入心理學家稱為「神馳」(flow,或譯「心流」)的獨特專注狀態:高度專注於當下所從事的活動,完美的表現也因此自然而然展現。
頂尖運動員也能在巨大的壓力下,展現出過人的專注力和意志力──一種運動學家所說的「讓夢想成真」(making it happen)的能力。
澳洲運動心理學家史旺(Christian Swann)說:「某些時候,運動員不需要體驗所謂神馳狀態,或是發揮讓夢想成真的能力也能贏得比賽。但若要達到個人最佳紀錄的表現,他們必須進入上述其中一種、甚至兩者皆備的心理狀態。」
史旺與同事也發現頂尖運動員所具有的人格特質,包括自信心、競爭能力、樂觀、心理強韌性以及適應完美主義(adaptive perfectionism,一種重視成就、但不會一犯錯便自我否定的完美主義心態)。
頂尖運動員也在某些特定的知覺和認知測驗上,有極佳的表現。2013年,美國認知神經科學家艾維斯(Heloisa Alves)召募了87名頂尖的巴西排球選手,和67名非運動員的對照組進行研究,要求他們完成一連串執行控制功能、記憶以及視覺空間注意力的認知測驗。
艾維斯發現,相較於非運動員,這些排球選手在執行控制功能,和視覺空間注意力測驗中,都展現了較快的反應速率和較優異的認知能力。艾維斯認為,長期體能訓練也鍛練了特定的認知功能;正因如此,頂尖運動員自然而然在某些認知能力上表現優異。
男女運動能力差異 在 河西羊的健聲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常在粉專寫F4、A4等等專有名詞,總會有人問這到底是什麼意思,F4不是流星花園的四個主角,A4也不是影印機用紙的常用規格,它們在這指的是某個特定的音高。
音高由振動的頻率決定,頻率愈快、音高愈高。會是C、D、E、F、G、A、B加上數字來表示某個特定音高,是借了音樂上鋼琴的琴鍵配置所致。
A4指的是鋼琴上第四個八度音的A,在ISO的標準中,這個A4的音高訂為440Hz,每秒振動440次。這裡的440Hz指的是這個音彈下去所出現的最低振動,稱為基音,其上還會有整數倍數的泛音,泛音決定了音色,語言性也包含在內,基音決定了音高。(音高頻率表: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F%B3%E9%AB%98)
光這個A4=440Hz就有許多故事可講,這標準是20世紀的產物,早在18世紀這音高的頻率沒這麼快,到了19世紀愈調愈快,最後又在20世紀時拉回來一些,而訂在440Hz,被陰謀論者視為納粹的洗腦頻率。
男聲、女聲聽到鋼琴上的C4,其實會發的不一樣高,卻以為一樣高!?
這大家可以下載Tunner這種App玩玩看(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stonekick.tuner),然後用鋼琴的APP彈個C4,你會發現女聲會發出C4的音高,男聲卻發的是C3,低了一個八度。有趣的是,直覺上男生與女生卻都會覺得對方發的音高跟自己一樣高。
這件事,我找了許多資訊都沒有找到解釋,只能推論看看。有看過一個影片說,其實人類的相對音感是個進化後的產物。相對音感,是指當音樂移調之後,人類仍會覺得是同一首曲子的大腦換算能力。所以,到KTV唱歌,我們會升降KEY,也還是覺得是同一首歌。
其它動物就不是了,鳥類的聽覺不同的音高、相同的旋律,對牠們來說是不同的兩個曲子,無法換算成同一個旋律。而人類有了這個功能,也代表對絕對音感的音高辨識會退化,相對無法確定一個音的絕對高度,所以,男女聲發聲差了八度,大部份人會視為相同的音高。
我女兒有絕對音感,她發生過聽一首被抄襲的歌,因為移了調,使她一時間沒聽出來是同樣的旋律。有了絕對音感,對相對音感的能力往往會下降,兩者間會有些衝突在。
混亂的音高訂名?最好以鋼琴的音高定義來說明!
小時候在合唱團,老師會說:“你們這個1點mi,沒上去。“
這個講音高的方法也常用,中間八度,就直接Do、Re、Mi,高一個八度就叫1點什麼,低一個八度,就叫低音什麼。可是,也不是個清楚的說法,調性有首調與固定調,首調是以曲子的調性為主,換算成新的Do、Re、Mi,而固定調則以C大調為固定。
說到這有些複雜了,總之呀!以音高的角度來看,用C4、A4這種說法會真的精確,往下談也好談,大家定義就會一致了。
定義好音高,發聲的生理現象就好說明與音高間的關係!
我常會寫到發聲的兩個關卡,第一關男聲F3~A3,女聲F4~A4;第二關,男聲D4~G4、女聲A4~D5。前者,是說話常用音高與唱歌需用音高的交界處;後者,是叫”換聲區“、”轉聲區“,指的是聲帶可以拉長或不拉長皆能處理的交界區。
這是個人類的發聲生理現象,到了某些音高自然會出現的天險,當然,每個人聲帶的長短厚薄不同,區間的落點也會有些差異,但大體而言,平均值上就落在這個區域了。
人的音域有多寬!?
成年男性與女性大概都有42~43個半音,這是有研究實證過的,大體上的音域男性可在C2~G5,女性可在D3~A6,這極限值了,每個人不同。以前愛飆高音,有陣子音域可到A1~A5,四個八度寬。後來,就不那麼愛飆,現在大概是D2~G5,前幾天唱了一下安德烈洛依韋伯的音樂劇萬世巨星耶穌基督的選曲Gethsemane,最高音G5還唱的上去,呵呵。
有在用極限且用的得法,音域會寬些,不管高音或低音都會有一點出來,但其實是對聲帶有些損傷的,跟運動一樣,好的運動表現,其實運動並非全然健康,而是達到了損害與修補的平衡,就會特別強壯。
但也代表了風險,哪時這平衡破壞了,就大傷了。運動生理學很大一塊在研究如何保持運動員的顛峰,這顛峰像走鋼索,一失衡就栽了。
極限音域寬就好嗎?!
還真不一定,每個人構造的關係,要能兩、三個八度的聲音都好聽,還真不容易,不管真音、假音哦,就是都好聽,這很吃天份的。
真音與假音還有強假音!?
玩音樂、唱歌的人會談的話題,相同的音高、音色卻明顯的不同,就給了真音、假音、強假音的定義。因為是主觀的感覺,所以這件事一個名詞、各自表述的多。
但的確在真音與假音上,明顯的在聲帶閉合度是有差異,良好緊緻的閉合聲音的中頻會多,聲音聽起來”真。若沒閉合好,低頻會突出,其它頻率則聲量不足,則會聽起來“假”。
那介於中間的強假音,就也是看閉合度的多寡了。所以,有個內視鏡的研究把這個閉合度多寡,加環甲肌在飆高音時的拉長,定義成M0、M1、M2、M3。(不是貨幣供給量哦!我的職業病)
如何控制音色的變化!?
除了真音、假音的關鍵變數~聲帶的閉合度外,口腔內部空間姿態與舌咽肩頸的鬆緊也會影響到音色呈現。原則,空間大一點,聲音洪亮一點,就是立體感增加。空間封閉一點,音色晦暗一點;空間開敞一些,音色明亮一些。
舌咽肩頸緊了,空間會窄,聲帶會強迫閉合,所以聲音會晦暗、沈重些,我稱為“吼聲”,在吼時,這種狀況特別明顯。
所以,人聲音色的變化,關鍵在口腔內部空間姿態與舌咽肩頸的鬆緊控制能力,能力愈好的,音色變化度愈高。
好了,本宮乏了...,大夥也看累了。
再講下去,要另外加錢了。
男女運動能力差異 在 Mark Sir 教室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與區議員居家運動》系列來到第三集,迎來兩位嘉賓: 葵青區的黃潤達議員 與 油尖旺的 朱江瑋議員。 這次任務是製作一家大細、男女老幼在室內的有限空間都可以進行的肌訓遊戲,名曰 『拾下拾下』
一般群體體能挑戰的缺點係忽略了參與者的能力差異,導致弱者難以達成有效的訓練量,強者感受不到考驗,喪失了一齊肌訓的樂趣
所以,這次示範以掌上壓作例子,分為三個難度,供參與者選擇:入門者進行 Knee Push-ups 膝上壓;初階者執行 Push-ups 普通掌上壓;中階者採用 Pseudo Planche Push-ups (aka Bicep Push-ups) 偽俄挺掌上壓 (又名 肱二頭肌掌上壓)
挑戰第一回合由體能最高者開始,執行十次動作,然後到次強者進行十次,如此類推。當所有人完成第一輪後,到體能最高者繼續做十次,不斷循環。如不能完成十次者,即告出局,能堅持到最後者為贏家
如此安排,好處有四:
一、任何參與者皆能自選難度,確保 Sets 練習組數夠多 (影片中大家都做到三組以上),每人皆可達致有效的執行次數,休息時間不會過長,挑戰性充足;
二、無法完成者出局,會令剩下參加者的休息時間減少,遊戲節奏更緊湊,亦有利於達致肌膨大 Muscle Hypertrophy 或 肌肉維護 Muscle Preservation 的效果;
三、在網速足夠的環境下,挑戰可遙距以視像對話網上會議形式進行,毋須面對面接觸,同輩友好亦可以互相比併;
四、動作選擇多元化,掌上壓只是其中一例,同樣原理可以用於練背、腹、腿、肩、臂等不同肌群。 請選擇合適而具有挑戰性的動作開始吧!
這一集完成了肌訓,下一集,我們會介紹快速消脂的運動,只需五分鐘,齊齊康復香港!
鳴謝 Katrinauntie 提供中文字幕
男女運動能力差異 在 男女先天大不同! 肌力、肌肉量、內分泌差異如何影響運動表現 ... 的推薦與評價
隨著 男女 平權的風潮越來越受到重視,近年來也開始有更多女性想要嘗試重量訓練、阻力訓練、或一般被傳統社會認為屬於男性的 運動 、May在影片中也常常 ... ... <看更多>
男女運動能力差異 在 女孩比男生進步得- 台中市兒童運動協會 的推薦與評價
其實論 運動能力 ,在國中發育之前, 男女 生並沒有什麼顯著的 差異 ,在相同課程培育下,女孩比男生進步得更多的案例也是時有所聞。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