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應該要建設更好!」
「山上應該要少建設保持自然!」
兩者...看似矛盾,但其實都是需要的。
城市建設有城市規劃,土地開發有使用類別。
那為什麼當想要開發山林時,卻沒有「規劃」?沒有「分類」?
並非聽到“要建設”的群眾聲音,就到處增建山屋、架設鐵梯。山路總是越開發越多,那開發到什麼程度是標準呢?
如果最基本的定義標準和界線都沒有,「是開發還是破壞?」誰說了算?
如果山林分級並不只有「提供民眾參考」之用,更可以定義開發標準...
例如:
🤔大眾化、簡易步道(或許還能細分難度)---
依照所預計人流量拓寬步道、建設平坦安全,講解牌、規劃停車場、動線、廁所等...。
🧐主推國內外觀光---
山屋要能高承載量、沿線廁所規劃、路線標示、高風險地形架設相關防護措施(能在顧及美感之下設計會更好)。
😎一般非初級熱門的傳統登山路線---
山屋類型可已緊急避難為主,必要的地方放置路牌即可。除了高風險、人力技術都難以克服的地方,架設輔助設施,其餘盡量保持自然。
😳低開發的登山路線---不必要建設山屋,公告建議的營地,盡量集中紮營位置,困難地形請登山隊伍自行攜帶繩索、並須拆除自行帶下山,不留下不屬於山上的東西。
(目前台灣大多數隊伍還沒有攜帶繩索自行架設並拆除帶走的習慣)。
🥸其他,不列在上述所有規範的山區,也不必要禁止人民去探索。
但必須預防或規範私自開發,如果每每一旦有祕境發佈,就有所謂「好心人」削平剷除路程中的困難、拓寬道路讓大批人踐踏,那麼...我們這丁點土地,將不再留下值得人探索的地方了。
無法講述細節,但光是「開發標準」這樣的基礎問題,的都還只是夢想。我們的山林開放,難道就只是為了開放而開放嗎?
🐟🐟🐟原本只是想感謝 #天下雜誌 的訪問,和 #康健雜誌 #樂活島 的訪問與美照。結果不小心一打字就離題🤣
訪問連結會放在我第一則留言,看自己畫這樣的妝有點不習慣,雖然拍照很漂亮🤭
#山林開放 #山林解禁
#登山 #登山議題
#三條魚的內心世界
上衣 #columbia
手錶 #garmin fenix 6 pro solar
照片感謝 康健雜誌、 樂活島 提供,陳弘璋攝影
同時也有22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國內連續七天確診人數降到百人以下,部份地區開始有條件開放夜市,有微解封的氣氛。現在登山的山友們也躍躍欲試,想要登山。目前三級警戒管制登山到7月12日,台東林管處嘉明湖和向陽山屋床位預約,在7月17、18日的週休假日,已看到預約人潮,但只開放半數床位,假日已預約額滿。台東林管處表示,若還是維持三級警戒...
「登山議題」的推薦目錄:
- 關於登山議題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登山議題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登山議題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登山議題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登山議題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登山議題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登山議題 在 甚至登山大、小、鳥事都可以靠北,只有一個原則,說話「負責」 的評價
- 關於登山議題 在 國一下1-3 應用問題題5 登山背包輪流問題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登山議題 在 [請益]武陵農場健行登山問題 - Mobile01 的評價
登山議題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非常樂見有主流媒體開始以客觀角度探討登山議題,甚至引進國外的案例作為參考,而不是以煽情標題與斷章取義的內容追逐最高觸及率。
另外一面,這種面向知識分子的媒體報導,為何沉寂至今才浮出水面,而不是在之前數起萬眾矚目的山難後刊出?
媒體的嗅覺是靈敏的。他們創造風向,也觀察風向。
時至今日,我越來越肯定「比基尼登山客」吳小姐之死,是台灣近代戶外史上影響最大的事件之一,就連不怎麼爬山的政府官員和社會大眾,也感受到了這一場不尋常的震動,才發覺原來「登山」是個許多人關切的公眾議題,有進一步運作的價值。
如果這一切沒有發生,我們的媒體或許只會千篇一律地淺層報導山難、水難和人禍而已,畢竟如果閱聽者自己不長進,他們也懶得認真對待我們 ... 而這目前正諷刺地反映在我國新聞台的浮濫內容之上。
最終,還是我們決定了未來吧。
哪怕只是按了個讚、留了簡短的感言,或是分享出去讓別人知道。這一切行動都代表我們在乎,彼此累積疊加之後,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
關於這篇文章,我建議大家注重在「阿那力斯山難」發生後,政府的應對方式和態度。有些人總是說國情不同不可比較,但我相信以客觀來說,任何人都能區分出積極與消極的差異。
(當然人家國民比我們繳了更多稅(((70%!!))),但這只是態度的比較而已)
1. 「山區安全委員會」(Fjällsäkerhetsrådet):統籌山區安全工作,透過教育宣導減少山難的發生、支持相關研究;山難救助則由警察系統負責進行、統籌,甚至招募、訓練志願救難隊;山屋的管理則由瑞典觀光協會負責,並延長山屋的冬季開放時間,讓冬季進入山區的山友有更多支援。
2. 「戶外教育」:政府投入更多資源進行山野教育,讓民眾更了解如何安全地投入大自然的懷抱。也透過立法,確立合乎安全標準的山區嚮導資格標準,還有其他與山區安全相關的各項規定。
3. 「Nej! 我們不封山」:同樣是一個擁有好山好水的國家,瑞典政府看重的是戶外活動和「國民健康」之間的聯繫,所以不遺餘力地從政策和教育面下手予以推廣。
4. 「解決問題的基本態度」:山難發生 → 相關單位仔細了解急難情況或通報的發生原因,進而擬定應變對策,對症下藥。
.
.
.
好吧,這一局是你們贏了,希望咱台灣囝仔接下來能再加油一些。
繼續關注下去,加油吧大家!!
--------
*註:文中的「公眾近用權」(Allemansrätten),英文通常譯為「freedom to roam」,也就是漫遊自由的意思,是個深植於歐洲北境諸國文化之中的觀念,內涵是無論公私有地,人民都有為娛樂和運動目的使用的權利。
登山議題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自由與自律:美國人的管理之道》
美國國家公園的管理方式其來有自,其中之一就是重視自然環境的「永續性」。如果我們要追溯他的來源,那應該就是聯邦政府於1964年訂立的「荒野法(Wilderness Act)」。
簡單來說,此法案乃是為了保護自然環境而生,從法律角度將國土上的特定區域定義為「荒野」,而美國國家公園轄下的荒野就佔了總量的56%,約為177,790平方公里。
嗯,大概就4.95個台灣本島而已吧。
-----
一個這麼巨大的區域,換你來治理,你會怎麼做?
以常識來說,任何兼顧全局的做法都會產生過高的成本,所以把人民當孩子保護的思維絕對行不通,而且就連荒野法中都明示了戶外活動的重要性,不是嗎?
所以換個角度想,就不要把大家當小孩,當個懂得照顧自己的大人吧!我們政府單位把宣導教育做好,剩下的就讓他們為自己負責。
而且告示、護欄這類人造物,在時下美國管理單位的思維中,都不屬於原生環境的一部分,所以「原則上」會繼續維護舊有的設施,未來就不會增設更多了。
-----
但無論來訪的人們是否有了充分準備,意外仍會發生,而目前在台灣吵得最兇的議題,則是救難這一塊。
依照我國立法精神,政府有責拯民於水火之中且毋須額外收費,而美國國家公園秉持的是同樣的精神──除少數謊報和特別嚴重的案例之外,搜救一律免費。(但救護車和醫療直升機因屬於不同單位,不在此限)
不同的是老美除了園方有專職救難隊之外,還有自己的搜救志願者系統,其裝備和訓練費用則來自園方的常規收入;不同的是,他們沒有訂出畸形的「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劃下了那條正常法治國家多年來都無法清楚定義的底線,就像野柳女王頭附近岩面上的紅漆線一般,粗暴而草率。
《女王頭地質公園的紅漆線》 https://solomo.xinmedia.com/photo/115180-ylgeopark
.
目前張景森委員帶來了一些改變的希望,但所謂的體制是個環環相扣的系統,上有國家律法,中有山域管理多頭馬車,下有搜救與保險體制,要面面俱到實屬不易。
《登山規定管太多 張景森:不該以「危險」限制人民》https://udn.com/news/story/6656/3673975
請大家繼續關注下去吧。
.
.
後記:不得不說,G哥之逝真是讓登山議題和社會之間有了難得的摩擦力,相信只要我們保持一定的公眾參與度,政府就會比較願意將戶外環境當作一個大眾議題來處理。
(上文超譯:兩個字,選票 🤣🤣)
登山議題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國內連續七天確診人數降到百人以下,部份地區開始有條件開放夜市,有微解封的氣氛。現在登山的山友們也躍躍欲試,想要登山。目前三級警戒管制登山到7月12日,台東林管處嘉明湖和向陽山屋床位預約,在7月17、18日的週休假日,已看到預約人潮,但只開放半數床位,假日已預約額滿。台東林管處表示,若還是維持三級警戒,床位還是會取消。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3472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登山議題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行政院在2019年提出了「向山致敬」政策,但近幾年,民眾的登山意外頻傳,今年5月更發生了NCC專委等資深山友所釀成的玉山大火事件,損失初估上億元。上午有相關團體及立委共同呼籲政府,要盤整山林教育和用火教育,並進一步推動登山專法。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3465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登山議題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即使基地營有人確診,仍無法阻擋冒險的心,就在聖母峰的登山黃金季節即將結束前,數百位登山客終於等到好天氣,一位45歲的香港女老師締創了女性最快攻頂紀錄,另一位75歲的退休律師則是成為最年長登頂的美國人。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8580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登山議題 在 [請益]武陵農場健行登山問題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登山與健行第1頁) ... [請益]武陵農場健行登山問題 ... 您大概比較少參與登山活動吧,武陵農場內很多百岳高山可以行走,如武陵四秀、雪山、聖稜線等等,算是登山客常 ... ... <看更多>
登山議題 在 甚至登山大、小、鳥事都可以靠北,只有一個原則,說話「負責」 的推薦與評價
討論個議題,同行程的隊友一起走,你可以接受隊友距離你多遠的距離?不管你是走在前面的人,或者你是在後面被海放的人。再來,超過等多久的時間後,你會考慮回頭找人?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