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屬於孩子的竹樓梯
今年帶了兩班孩子樹屋班,(只有孩子自己參加)一班是9歲,另一班是12歲,樹屋班是我近年新推出的活動,最主要原因是我自己喜歡,可惜我童年未有機會參與,去到三十多歲人,才找回當年失去的部份。
感恩遇到兩班認同我信念的家長,放心把孩子交給我,要知道我不是目標為本的建樹屋,而是尊重孩子步伐,讓孩子自主地去建樹屋。這很不容易呢。對於香港的孩子來說,最常的習慣就是我講你做,這也許是填鴨式教育的問題吧。問他們想如何做,他們不知道。孩子每天都上學,但卻不知道自己喜歡的是什麼,由小到大,都好似被安排了滿滿的日程,完全不需要為自己計劃似的。 當給他們安排時,便會不知所措。
不要緊,樹屋活動就是一改變的開始。他們沒有想法,我便帶他們看不同的樹屋,看他們喜歡那一類。 接著是選址,有別於一般活動,地點是定好了的,我們給予孩子選擇,讓他們去做決定。如何考慮,如何討論出共識是他們的功課。
不懂紮竹不是問題,我會教,如何安全地爬竹棚,我都會教,這是導師要做的。樹屋多大多高就不是我決定了,而是交給孩子,看他們想要的是什麼。每次活動前,我都會跟家長溝通,講清楚我們的活動方向,強調一起接受孩子的選擇。選擇那個位置,多高多大,外型如何等等。作為導師,我會確保建出來的樹屋結構安全,讓孩子安全地實踐自己的想法。
當中樓梯是最為深刻的。因為當樹屋建好後,最後就是樓梯,孩子們此時已經掌握了紮竹的技術,樓梯如何放,那裡放,我就全交他們決定了。
兩次的結果,都是一條歪斜的樓梯,之前在建設樹屋結構時,他們做得未好,我會出手幫助的,因為這關乎安全,但樓梯我就沒有出手了,我就是想讓父母看到孩子的選擇。過程中,我問了幾次,為什麼不建一條平直的樓梯,他們得過且過的說,斜的也可以上落,一般老師聽了,都會說教的教授他們不可以這樣,一定要怎樣怎樣才可以。但我認為既然孩子未準備好對自己有要求,就讓他忠於自己的選擇吧。過程中,我跟孩子想像其他人對斜樓梯的看法,但他們都執意不修正。不知道他們是不是期望我幫忙修正,也許不少導師都喜歡在孩子父母前呈現最美的一面,以顯示自己。而我就選擇給孩子爸爸媽媽看到孩子的選擇。
我跟爸媽們說:孩子今天這樣選擇,不代表永遠也是,你們可以告訴孩子對這樹屋的感覺,但不鼓勵說教孩子應該怎樣做。孩子今天的表現,其實是多年的累積。
不要幻想參加了野人的活動,便可以脫胎換骨,世上沒有這樣神奇呢。但我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一個轉變的開始。孩子在樹屋班學的不只是樹屋技巧,還有生火煮食,自己照顧好自己的午餐,清潔及還原地方,有手尾等。
一星期參加一日,十次之後,有孩子愛上了煮食,有孩子手尾好了。而最重要的是他們喜歡再來,再來也許不是建樹屋,可以是其他活動。重點是他們都感到自己有所成長,找到這份進步的喜悅。
今次的樓梯斜了,你我他和父母都知道,下次的樓梯如何,只有他知道。
如果想參加文中的長期活動,PM詳談吧,我要了解多點孩子背景才可設計出適合的活動呢。
我電話98108710
九月竹藝活動
有成人班, 孩子班及親子班。初次來,試下先。
https://forms.gle/ApuJ11iBXzU21k9n7
9月份親子共學活動,一起做懂得溝通的父母
https://www.facebook.com/352220945326421/photos/a.353283948553454/955275388354304/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90年代中期(1996年)起到2002年,順德政府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對清暉園進行再度興工擴建,擴復舊制,以重現名園精髓,增加了鳳來峰、讀雲軒、留芬閣、沐英澗、紅蕖書屋等多處建築景點,面積增至2.2萬平方米。 如今的“清暉園”可分為故園區,“紅蕖書屋”景區,“留芬閣”景區,“八表來香”景區以及“...
竹樓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烤鴨 大集合: 宋廚
🦤吃烤鴨,建議搭配:
🍷澳洲Shiraz品種的紅酒
🍷阿根廷Malbec品種的紅酒
🍷法國勃根地Gamay薄酒萊紅酒
🈲️ 禁止酒駕~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說到北京烤鴨,名氣最大的首推大陸北京的百年老店全聚德,此店歷史已有一百多年,在全中國已經開了近五十家分店,而且甫於2007年底在深圳掛牌上市,也是樁喧騰一時的新聞,成了空前第一家公開上市的烤鴨股。
全聚德2006年曾打算來台開分店,並派了多位師傅在遠東飯店開記者會,廣邀饕客食家,當場烤鴨片鴨品嚐,噱頭十足;當年原本要在台中開設台灣全聚德,後來因當時台灣政府大陸政策不明,北京的全聚德總店覺得民不與官鬥,所以計畫就延宕了下來,迄今也還沒個影子。
話說台灣以前就有些路邊攤賣烤鴨,生意也是好得嚇嚇叫,三十年前永和竹林路福和路口就有一家店面式路邊攤,記得好像叫做"味奇香",自稱是高雄來的,賣北京烤鴨二吃,只有外帶沒有座位,生意好得不得了,用餐時間買一支烤鴨得排上超過半小時的隊,但可能生意太好,老闆賺了錢可能就交棒了;約十幾年前這家店搬到斜對面的永貞路上,生意已經算是普通,我後來吃過一二次,感覺已大不如前,之後再也沒去買過了。
而台北市的北京烤鴨也是名店林立,二十多年前大安路忠孝東路口有家松竹樓,做得很不錯,但居然收攤關門了;20公尺外的永福樓,烤鴨也勉強算是一咖,如今也因疫情的關係收攤了;而20年前年我心中第一名的烤鴨店,首推復興北路的陶然亭。
各位請不要以為我老年癡呆越扯越遠,以上的片段通通跟這家《宋廚》有關;話說我年輕時代台灣第一名的烤鴨店陶然亭,當時它的主廚宋連郎師傅,在大約20年前,離開陶然亭出來自立門戶,開了一家烤鴨店(店裡當然也有其他的北京菜),店的名字就取做"全聚德"!
宋師傅的全聚德當然跟大陸的全聚德老店完全沒有瓜葛,但他的手藝卻真的十分了得,因此很快就小有名氣;他的店就開在現在的忠孝東路基隆路口巷內,距離捷運出口只有約十公尺(不過那時當然還沒有今日如此繁華的信義計畫區,也沒有捷運),店面很小,店裡就只有宋老闆自己家裡人在幫忙,用餐環境並不舒適,不過口味極佳,重點是價格也便宜。
尤其宋老闆親手片的烤鴨,完全不輸陶然亭(廢話! 他原本就是陶然亭的主廚嘛),口味堪稱台灣第一!不過畢竟用餐環境不佳,很多饕客並不把它列為台灣北京烤鴨排行榜的首位。
大陸的全聚德本店於2006年來台刮起烤鴨風,但其實他們早在2002年就已經派人來台探路,當時就找上了這位「台灣全聚德」的宋老闆,希望能直接將他收為分店;不過宋老闆予以婉拒,雙方也有了一些糾紛,最後是宋老闆乾脆把全聚德三個字放掉,改名為"宋廚",繼續經營自己的宋氏王朝烤鴨生意。
沒想到這幾年來大陸全聚德屢屢在台灣碰壁,至今半個分店也沒開成,但正名之後的宋廚,生意卻越來越好,尤其後來它重新裝修了店面,餐廳變大了,燈光與環境也變得舒適許多,最主要的是老闆主廚不但不因賺了錢而疏懶,反而廚藝越來越精進,它的烤鴨與其它大菜小菜,比以前更好吃更出名,但卻未因此而漲價,因而生意蒸蒸日上,現在儼然躋身台灣北京烤鴨前段班之列,而且曾經是全台灣最難訂位的餐廳!
那麼就請拿個水桶,看看我以下的照片,一邊過乾癮,一邊接著汨汨流下的口水吧!
.
#攻略:
烤鴨當然必點,此外,遛黃菜丶羊肚絲、蔥油餅,都是一定要吃的招牌菜。
.
禁止酒駕~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酒食T大
竹樓 在 澳客來買 澳洲代購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南半球美食探店🍽】
老公說週末不開火
三五好友約著吃點好吃的😋
布里斯本美食👍松竹樓烤鴨三吃🍗
很多當地澳洲人華人都會來的
幾乎桌桌點烤鴨~應該說都是奔著烤鴨而來的
澳洲是個多元化的國家
各國國家道地美食都吃的到
幸福🥰🥰🥰
有機會到布里斯本自助遊想吃亞洲菜的話非常推薦
週末滿滿的人,還好昆州疫情控制的好
完全不受疫情影響
#澳洲美食 #澳洲代購 #澳洲專業代購
#愛地球
竹樓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90年代中期(1996年)起到2002年,順德政府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對清暉園進行再度興工擴建,擴復舊制,以重現名園精髓,增加了鳳來峰、讀雲軒、留芬閣、沐英澗、紅蕖書屋等多處建築景點,面積增至2.2萬平方米。 如今的“清暉園”可分為故園區,“紅蕖書屋”景區,“留芬閣”景區,“八表來香”景區以及“鳳來峰”景區。其精華部分在故園區。僅僅占地五畝多。入口在荷塘角的一小門廳,門廳上至今還懸掛著一塊清代書法家江蘇李兆洛寫的 “清暉園” 牌匾,牌匾古樸,“清暉園”三字古樸典雅,保留至今實為難得。進入園門,再出狹窄的門廳,趁步連廊依牆一段,景象豁然頓開,縱目四顧,己身處”澄漪亭“挑廊之上。穿窗望去:一方荷塘清涼撲面,六角亭淩波依臥,船廳傲首北面,”花亭“舉翼在東,再看水中:水質清澄,遊鱗翔底。 庭園深處,有園主人起居與書齋“歸寄廬”、“筆生花館”,就是“竹苑”小院,為舊日“清暉園”的園中園,入院處為一月洞門,兩邊皆有對聯,正門寫“風過有聲留竹韻,明月無處不花香”。後面則為灰塑綠色的芭蕉葉,葉上對聯為“時泛花香溢,日高葉影重”。“灰塑”是嶺南民間建築的主要裝飾工藝,為浮雕壁畫,五顏六色,色彩濃烈,似蠟筆畫,與江南園林的潑墨寫意有很大的不同。“竹苑”以竹為主,地幅狹長,卻廣植修篁。“竹影婆娑應風入,蟬嗚短長景更幽”;巷院盡處,玲瓏壁山迥峰卷雲,袖珍眼泉甘冽清甜;左廂是“筆生花館”,右廂是“歸寄廬”。苑中的石山更為一絕,它形狀狹長,玲瓏緊湊。有山巒起伏的群峰,有姿態崢嶸的岩壁,有清澈透明的湖池,還有疊成石拱狀的是洞,小山旁栽種叢叢翠竹,更添自然幽靜的氣氛,的確妙不可言。初見之下,庭院只有一個入口,細細一看,假山還有一洞,洞口刻有“鬥洞”二字,側身穿過,來到一小院落,便是由“小蓬瀛”與“歸寄廬”以及“竹樓”構成。“鬥洞”實際與江南園林的石拱門很是相仿,為嶺南園林常見,設置於此,拉開了建築物間的距離,擴大了視野,有咫尺山水能容千山萬水之感。 ”歸寄廬”與“小蓬瀛”直廊相接,“歸寄廬"牌匾也是咸豐探花李文田所書。為園主招待賓朋的地方,院中植有桂花與當地的雞蛋花。而“小蓬瀛”與“歸寄廬”相對,兩者形制相似,匾由清乾隆年間著名詩人,書法家宋湘題書,而蓬萊,瀛洲均為傳說中的仙島。“小蓬瀛”旁有一座木樓,為新建,是仿古磚木結構的兩層樓房,古色古香。木樓房底層有一幅大型木浮雕, 仙桃樹枝繁葉茂結著一百多個仙桃,樹下蓬島石山,芝蘭飄逸,名為“百壽桃",是一件藝術珍品。清暉園的“百壽桃"與“百壽圖”,“小蓬瀛”與寓意三神山的“鬥洞”、壁山,無不折射出園主祈福祉、求長壽的尚德心態。“筆生花館”位於“竹苑”的後半部分,名取意“夢筆生花”的典故,載于《南史•江淹傳》,講的是李白兒時,曾夢見自己的筆頭開出奇花,長大後,果然才情橫溢,名滿天下。為一磚木結構的平房,內部用印花玻璃作為隔斷。西窗有彩繪灰塑《蘇武牧羊》。整個建築古樸典雅。古“清暉園”之所以能在數畝之地造萬千氣象,讓人目不暇接,構園者運用了小中見大、虛實相濟、園中設園、延長遊園路線等構園手段。清暉園在組織景面序列關係方面也是很成功的。澄漪亭、碧溪草堂、六角亭、池廊、船廳、惜蔭書屋、真硯齋和花亭雖然都是單體建築,但是運用池廊銜接、古樹穿插、曲直途徑相連,已經取得了實質性的空間聯繫,加上前面談到的對景相成、步移景異的運用,又有了起承轉合的景象組群。 清暉園美不勝收,因其能以少勝多、因陳設色,清暉園情真意趣,就在於師法自然,狀物於似與不似之間,推人至物我交融的境界。
竹樓 在 竹樓情歌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