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恭喜發財,還要之後能夠務實守財並聰明投資喔!開工前就用這本書來收心
”我們所面臨的挑戰是:研究成果或思想開放的程度,都不足以真正重現恐懼和不確定性的力量”
“我們全都以為自己很清楚這個世界如何運作,但事實上我們全部都只是這句龐大機器裡的一顆小螺絲釘”
這本書沒有講任何技術層面的操作,而是講關於金錢與財富的各種人性和心理面向。雖然這是我比較少讀的書籍類型,但閱讀完畢之後覺得他用20個淺顯易懂的故事來說明不同的觀念,很適合給所有的高中大學生當成必讀的書籍 (當然在職場中的大部分人也可以從這些基本觀念中再次的被提醒,並且重新檢視,自己對自己的認識是否符合你實際活出來的行為呢?),畢竟理財和釐清自己的價值觀,是受用一生的軟實力。
我蠻喜歡書本的第一章用非常清晰的方式,講述我們主觀意識,以及主觀經驗,是多麼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價值觀。於是我們就很自然地帶著那樣的一面濾鏡來看待所有的事物並依此決策。但是從宏觀的角度理解,我們有多麼渺小,多麼無法掌控人生所發生的事情後,其實會多一些謙卑,並且不再那麼輕易去批評他人的做法。
這本書主要是針對美國的讀者而寫的,所以當中的許多心態不見得在亞洲那麼的普及。但因為目前美國還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在過去幾十年中也一直主導著消費的文化以及對經濟的論述,所以當作者描述這些心態出現的時空背景,身在亞洲的我們其實都可以從當中去理解環境如何影響我們的價值觀,也意識到除非刻意察覺,不然我們也不會自然的隨著環境不同而靈巧的變動。
而最讓我覺得有收穫的,是“你和我” 這一章 -- “小心從玩另外一種遊戲的玩家那裡得到財務線索” 。他大概的意思是我們常常稱呼所有投資金錢的人為 “投資人” ,好像是同一個運動項目的選手一般,大家都有同樣的規則和目標。但是就像書本最開始講的,因為每一個人的條件,以及價值觀形塑的背景完全不同,所以要很有意識的明白我們可能不是在玩同一個遊戲,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提醒。以為大家都在玩同一場遊戲的盲點,再加上網路和社群媒體讓人們比以往更容易看見其他人的生活,當中所產生的比較心態與心理不平,是促成很多不安與焦慮的主要來源。
在華爾街打滾多年的作者,講到貪婪心這個無底洞,也有很多誇張的故事可以分享。讀完之後我只覺得其實貪婪的相反,不是節儉,而是滿足感與自由。
真正使人富足的福氣,是不必要伴隨著憂慮。
祝大家今晚安心好眠,明天開工大吉!
全文與相關財金名人推薦分享文在部落格中👇
https://dushuyizhi.net/致富心態-the-psychology-of-money/
#ThePsychologyofMoney #致富心態 #恭喜發財
節儉的名人故事 在 陳偉杰 Chen Wei-chieh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名人分享】
俗話說人活著有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活著。
第二個層次:體面地活著。
第三個層次:明白地活著。
香港影帝周潤發看破財富、懂得傾聽、節儉度日,從他的故事中,我們看到他精彩的活到了第三個層次。
#周潤發
#人生的意義
https://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105981
節儉的名人故事 在 靈魂溝通阿卡西記錄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認識處處阻礙你的潛意識守門人-"限制性信念"
本文引用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下架
是不是很常聽到這幾句話呢?
"我覺得像我這樣的阿宅,肯定沒有人喜歡!"
"我再怎樣努力工作也買不起房子的啦!"
"要是我有其他方法誰要選擇這樣做勒?"
"我覺得像我這樣的阿宅,肯定吸引不到女生"
"我的學歷那麼難看,肯定沒有老板要用我"
"我喜歡的對像不可能喜歡我"
"我再努力工作也存不到錢"
"我一定做不到的"
"我只有這個選擇"
"要是我有其他方法我才不會這樣做"
"一個月輕鬆賺十萬以上肯定是詐騙"
"我和處女座的人不合"...
"限制性信念"是我們潛意識中最古老的防衛機制之一,能讓人類不需要透過思考、單靠直覺就能在"不好的結果"發生之前,預先做出相對應的回避,就像是小時候當小孩子學會"被火燒會痛"之後,潛意識就會永遠烙下這個鮮明的"枷鎖",幫助我們日後碰到火的時候,不需要思考也會知道那是危險的、不回避可能會受傷。
從小到大,我們的潛意識中早已"設下"無數的枷鎖,以至於人們看到打雷會準備躲雨、碰到高處會有所恐懼、面對迎面而來的車輛會知道閃避、甚至看到野狗會有所防範。 而這"枷鎖"最大的特性是,必須要"特定"的條件之下才會觸發束縛,所以我們平常難以察覺到它的存在。
要徹底解析"限制性信念",首先我們要知道"信念"到底是如何形成。 信念也可以稱為"意識形態",要形成一個信念需要透過三大元素, "證據"、"解釋"、"情緒" ,且幾乎所有"信念"的存在一定都有其背後真實"目的",例如某些人曾犯了大錯,心中無法自我原諒,於是得要依賴宗教的信念,來獲得"自我"救贖。 而限制性信念的存在,目的就是為了要讓我們能"降低犯錯機會",這個目的看似立意良善,那又為什麼會讓人們畫地自限呢?
個中原因可以簡化成NLP的一句話"地圖不是疆域,限制性信念終究只是信念,而非現實"
理解"限制性信念"之前,我們得要先學會分清楚,什麼是信念、什麼又是現實?例如火會燒傷你的手,這就是現實,無論你的信念再怎樣堅強,只要是人類都無法突破這個"會被燙傷"的事實。但如果撒上鹽、做了特殊處理的時候(如宗教儀式),這時候理論上溫度並不會造成燙傷,但若你仍被限制性信念所束縛,那你肯定打死都不敢踩過去了!
話說回來,扯到跟宗教、科學有關的辯論很容易讓人迷失方向,尤其能量、靈魂之類的超科學,在這邊姑且讓我們放一邊。 讓我們用一個更簡單的分辨分法,對同一件事情,如果已經許多人證實"技術上可行",且該技術你能夠取得,那就是現實,如果你不願意做、無法做、或是做不到,很有可能就是"束縛"正在阻擋著你。
潛意識基於保護自身的理由套了無數枷鎖到身上,其實我們只需要單單"看到一個悲劇",例如自己的親人經商失敗而自殺的單一事件,光是這個事件,就已經足以滿足"情緒、解釋、證據"三個元素,因而枷鎖瞬間就套上去,讓我們一輩子會直覺的感覺到創業就會造成悲劇,縱然後來長大、過了數十年,這個感受仍然會持續存在。 請記住,潛意識不會理性的分析這些枷鎖到底是如何,它只會想盡辦法保護我們,就算矯枉過正也無所謂,畢竟"生存第一"。
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限制性信念也常發生在男女感情上,例如常見的告白失敗、被打槍而大受打擊之後,情緒非常低落、此時很可能"解釋"這一切要嘛是自己不夠好,再不然就是女人太可惡,自己的失敗就是最好的"證據"。 無論不夠好、或女人太可惡,這些也會瞬間變成"枷鎖",日後有喜歡的對象的時候,就會自動啟動,讓我們往往不知道為什麼,就是無法順利的和對方約會、牽手、甚至進一步交往。
簡而言之,"信念"若是在錯誤的情況下產生,就會成為日後阻擋成功的枷鎖。
很多人都有個誤解,以為要解決問題就是 "衝就對了"。
所以也會這樣勉勵不敢搭訕、不敢告白的阿宅們說"不衝怎麼知道會失敗? 先衝了再說啊! 反正多一個機會失敗也沒關系!",或是跟怕狗的人說"你就勇敢的摸下去就可以啦! 看! 狗狗都很喜歡我呢!",再不然就是跟找不到工作的人說"多面試就對了,對你又沒有損失!"... 事實上,以上我們常人認為很普通的建議,對已經有限制性信念的人而言,往往都會造成非常負面的效果,更進一步還會"強化"其信念,讓該枷鎖更加堅不可破,很多悲劇就由此而生,以後更不可能再有所作為。
問題就出在"證據、解釋、情緒"三大元素。想像一下,阿宅直接"衝"出去搭訕,結果會如何? 基本搭一百個大概就是被打槍一百次,這種失敗的痛苦情緒又再度陷入證據與解釋中,直接去強化自己原本的信念,告訴自己"看吧! 我果然不行! 再努力到最後都是悲劇吧!"。於是把自己更推入悲劇中,再也無法接受更多改變的可能性,現實中也常聽過,怕水的人,小時候被父母強迫踢下水中練習游泳,結果長大後一輩子打死不游泳,或是已經有懼高症的人,被強迫參加高空彈跳,嚇個半死之後打死不玩。
提出"反證"有用嗎?
很多人以為只要舉出"反證"就可以說服、幫助這些被束縛者,例如為了鼓勵學生上台演講,小時候老師總喜歡講一大堆"小時候很爛、長大後變成名人"的故事來鼓勵我們,但這種方式只能讓"還沒有被束縛"的人心中懷有憧憬,對於已經產生厭惡感的人毫無幫助。 從感情來比喻,若對一個交不到女友、憤世嫉俗的阿宅說"你看那個小王,他也是沒車沒房,但卻也能交到不錯的女友啊! " ,此時阿宅絕對無法接受,反而會更激烈的告訴你"那個小王的爸爸其實很有錢,那女人只是為了要錢、根本不是真心,如果小王爸爸沒錢,他也交不到女友啦!"
我也曾經碰到一個朋友,我們花了好幾天只為了討論"台灣年輕人創業能否賺到錢?"這個話題,對方舉了他爸的失敗忠告、他老師的說法、以及他同學朋友如何、外加一堆台灣經濟很爛的新聞,就只是為了要證明、要讓我認同,年輕人創業根本就是當炮灰、一點都不是件好事情。 而我也是舉了一些我朋友的例子,例如韓國以新台幣5. 29 億元收購台灣Gogolook 軟件公司,當然他照樣指稱那只是運氣好或有富爸爸,最後我淡淡的跟他說,你眼中所見都是失敗、都是悲劇,實際上你連第一步都沒有踏出去、都還沒跨到這個領域就已經下足了定論,而我跟你最大的不同,雖然我跟你同年,但我已經真真實實的經歷過,且還因此賺到人生第一桶金。
看勵志的書籍、參加激勵課程無法治本,那是讓自己更慘的慢性毒藥!
現在我們知道,無謂的激勵、讓自己暫時有勇氣衝,都無法確實的打破自我的束縛,很快又會"故態復萌",以至於台灣每次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都是"激勵類"的書籍,且那些瘋狂砸錢參加過激勵課程的人,多數最後也沒能確實的"改變"自己。
很多人都說"貧窮會世襲",其實應該改為"限制性信念會代代相傳",父母認為不可能達到的事情,往往從小就會如此教育小孩子,因此小孩長大以後,自己都不知道該束縛的存在,只是自然而然的產生某些價值觀、因而被影響一輩子。典型的台灣父母給小孩的信念例如"文憑",讓我們這一代從小就受盡考試壓力、只為了追求更好的學校、更高的學歷,並且還會以為只要有碩博士畢業就必定會有好工作、有好工作就能賺很多錢、就能順利得到異性的青睞然後安穩過一輩子...。
當我們接受了這個信念,我們也就只能依循這條"道路"前進,潛意識直接幫我們封鎖了"其他的可能性",當然也就沒有轉變的可能,這就是限制性信念影響整個社會、影響階級流動最深遠的地方。 巨觀而言,我們幾乎沒有辦法改變這樣的自然現像,但從個人的角度,想要破解這樣的信念,並不是沒有可能。
解說到此,我們已經認清楚,因為有限制性信念,間接影響我們不敢離職追求更好的工作、就算被男友打還是不願意離開、因為怕自己失業所以寧願在家當米蟲、就算知道自己很想要脫離單身卻也不願意跟邪書學習...,說到底,真正在掌控我們行為並非我們的理性,就算我們知道"應該"做什麼,總會被自己給打敗。 限制性信念也就是一種"舒適圈"的概念,除非這個小圈圈待不下去,否則就算理性"知道要跨出去",實際上腳抬到一半都會收起來裹足不前。
問題是,大家就算"知道"原來自己已經被限制性信念所困,然後每天告訴自己"我不要被限制、我要突破",卻還是徒勞無功,就像一個自卑的阿宅,縱使對自己再說一千次我好帥,事實也不會有什麼改變,因為你的這個行為,建立在自己都認為自己很醜的基礎上,你想騙誰呢? 別氣餒,這並不是因為你不努力,而是因為你得要學會"繞過"潛意識的防衛,畢竟守門人也是為了你好才設下重重防線,你如果沒有更強烈的決心,當然就會徒勞無功。
人的真實欲望不可能被消除,卻有可能被覆蓋、轉移!
這就是為什麼傳統心理咨商、輔導方式近乎沒辦法解決這類的問題。但絕對是可以被突破的,且大多數情況靠我們自己就可以改善限制性信念,要破解這個"魔咒",需要兩把"關鍵的鑰匙"-
第一把,就是"想辦法找出障礙的根源"。
要打開通往自己潛意識的"後門",這把鑰匙往往就藏在那"心靈最黑暗的深處",例如小時候很胖、被人身攻擊的自卑記憶,或是父母節儉過頭,導致用錢極端的斤斤計較,也有可能是與親人、朋友間的摩擦所導致的不滿,甚至是因為自己沒錢、由心自然而生對有錢人的對立情緒...,換句話說,也就是每個人心靈的黑暗面。 當某一個負面事件發生、創造心靈黑暗面的時候,潛意識就會制造一個限制性信念試圖"封鎖"未來再次遭受痛苦的可能性,幸好,這個過程具有"可逆性",只要反過來找到源頭、取得鑰匙,就能打開信念的"後門",並開始逆轉的過程。
第二把,就是"用新的信念加以衝擊"。
當我們打開心靈深處的後門時,我們才會獲然驚覺,原來自己是這樣被困在框架中而無法自拔,唯潛意識的編碼就像內存一樣,無法被"直接刪除",需要有一套"新的程序"來完整覆蓋。(請注意這個重點,很多人因為親戚朋友陷入邪教、或老鼠會而無法自拔來問我有何方法,或是以為"反洗腦"真的能把原來的意識形態刪除,這樣的理解是完全錯誤的,唯一的方法,就是理解原本的根源,之後用另一個更強大的意識形態來覆蓋,才有辦法取代之前的信仰,這也同時解釋了,為什麼很多老鼠會、邪教被"法律鏟除"後,多數信徒並非大徹大悟,而是"轉往其他老鼠會、邪教。)簡而言之,也就是仿真當初"信念被制造"的情況,只是這次目的是要製造"與之前不同"的信念,一樣是透過"動搖、植入、強化"的順序來執行。 最直接的實踐就是,給自己創造"衝擊"的機會,只要能確實的衝擊自己的情緒,就有機會放入全新的價值觀,或者我們應該說,每一個你現存的"想法",大都是"很久之前"被某個衝擊的機會所"埋入"你的潛意識中逐漸茁壯成長成為今日的局面。
拿我個人的經驗來說,當初我會"毅然決然脫離阿宅"的契機,嚴格說來是在於我把我擺到一個新的環境,我親眼看到非常多男女同學都可以開心的打打鬧鬧當朋友,同時也有很多人自然的交往,感受到極大的衝擊後發願改變,而後才會接觸到各種心理、兩性相關的書籍,改變我的一輩子。 也許現實中沒有那麼多特殊的機會、場合,但只要能給予相關"衝擊"還是值得多方嘗試,例如想辦法參加通常都是真正的有錢人才會參加的活動(當然,需要一點手腕),就有很大的機會從中受到刺激,進而把自己的意識形態轉換到另外一個不同的境界,再不然,花錢回學校進修上課吧! 對自己的"身分"做一些調整的時候,因為所處環境與際遇、身分的不同,思維必定也會有所改變。 當然,也有不少人光是閱讀幾本比較有衝擊的書籍也能產生相同的效果。
取得這兩把鑰匙之後,任何人幾乎都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意外"的改變,往往自己都難以相信,但也唯有"改變"之後後的你才會真正理解,這確實就是所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只是這個"一念"背後所代表的意義,可真的真的不簡單呢
節儉的名人故事 在 住展雜誌- 徐薇老師節儉,毛巾用到像破抹布,勇敢買房卻激動 ... 的推薦與評價
徐薇老師節儉,毛巾用到像破抹布,勇敢買房卻激動的說「手上的房子再也不賣了」? MYHOUSING.COM.TW. 名人地產故事-徐薇台大補教名師函授億元地產心經. ... <看更多>
節儉的名人故事 在 [百家说故事]节俭的范仲淹|中华地图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范仲淹对贫苦人慷慨大方,在自己的生活中却是个非常 节俭 的人。《宋史·范仲淹传》评价了范仲淹以清廉自持,不与世事浮沉的品格。他的后人在门前镌刻了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