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18年比爾蓋茲大力推薦的暢銷書《真確》,破解了人們對於「世界進步數據」的迷思,那在《#真正的快樂處方》這本書裡,作者以龐大的醫學研究為基礎,試圖破解人們對於「大腦健康科學」的迷思。
部落格圖文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real-happy-pill/
.
《真正的快樂處方》這本書的作者是有「瑞典國民醫師」美譽的精神醫學專家安德斯.韓森(Anders Hansen),發表超過2000篇以上的醫學論文,至今出版過多本關於「大腦」的書籍。他在TED發表的演說「為什麼大腦是為了運動而生」則涵蓋了這本書的內容。
作者從現代神經科學的角度出發,闡述了這個鮮為人知的事實:「我們能幫助大腦和身體最重要的事就是運動」。運動不只能讓身體機能更健康,它對大腦的影響力其實遠大於我們的想像。這也是一本在探討運動如何影響大腦的書。
.
【為什麼大腦是為了運動而生?】
.
這本書的論點很簡單明瞭:人類百萬年來身體和大腦的演化速度,遠不及科技進步與生活模式的改變。我們使用的是「生活在數位時代的石器大腦」,比起久坐不動的現代人,我們的身體與大腦其實是生活在大草原上的狩獵者。
如果將人類歷史濃縮成一天24小時,在午夜前20分鐘(23:40:00)進入農耕時代之前我們都是狩獵者。直到午夜前20秒(23:59:40)我們才進入工業時代。到了午夜前一秒鐘(23:59:59)人類才進入網路時代。
現代人類與數萬年前的狩獵者,基因都是相同的,擁有一致的大腦結構。大腦並不知道世界已經變得不一樣了,它還活在草原上,所以你多動一點,它就會運轉得更好。除了人們熟知的運動有益身體健康之外,以下整理七個運動對大腦帶來的額外好處。
.
#1運動可以紓解壓力與增加抗壓力
.
人類在面對危險的時候,大腦會讓你心跳加速、知覺敏銳,整個人會進入一種備戰狀態,也就是心理感受到的「壓力」。至少每週進行兩到三次的運動,讓身體與大腦知道心跳加速不會帶來恐懼,而是迎向正面積極的變化。
從緩解壓力的角度來看,有氧訓練比重量訓練更有效。至少進行二十分鐘的有氧訓練,如果耐力更好的人,可以延長到三十至四十分鐘。運動也會教導身體不要對壓力反應過度,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抗壓能力。
.
#2運動能讓注意力更集中
.
運動會讓大腦產生一種專注的效果,你可以想像成狩獵者在外出打獵的時候,運動會促使獵人提高專注力、提升敏銳度,進一步增加打獵成功的機率。作者還指出久坐不動的嚴重後果,是思考會變得越來越遲鈍。
為了達到提升專注力的目標,作者的建議是最好在早上運動。藉由運動提升的專注力,在幾個小時後會逐漸衰弱,大部分的人需要在白天集中注意力,而不是在入睡之前。而且能跑步就不要散步,相對激烈的運動對於提升專注力有明顯的效果。
.
#3運動能緩解憂鬱症的情緒
.
對於輕度或非臨床憂鬱症狀,運動與藥物一樣具有療效,而且更沒有副作用。作者建議每週至少跑步運動三次,每次四十五分鐘,而且要達到明顯的效果,至少要持續運動六週以上。
但是對於臨床憂鬱症與有自殺念頭的患者,仍需醫生與藥物的協助,並不是依靠運動就可以完全停止服藥。只是,這並不是一個「運動和吃藥哪個比較好」的問題,經常保持運動習慣,除了能預防憂鬱症,還可以提高抗壓力。
.
#4規律運動有助於提升記憶力
.
人類的大腦大約由一千億個細胞組成,在人類的生命週期裡超過25歲之後,以每秒損失10萬個腦細胞的速度萎縮,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越年長記憶力越差。實驗結果顯示,運動能減緩大腦萎縮的速度,持續運動的大腦會比不運動的大腦還要年輕許多。
正確的運動時間是在學習前或者學習中,你不需要將自己運動到精疲力竭,只需要鬆鬆散步和慢跑,然後再進入學習狀態就有助於記憶力的提升。根據研究,規律且持續的運動,的確能活化大腦對於記憶力的區塊。
.
#5.運動是提升創造力的妙方
.
作者打破一個迷思「人所處的環境可以激發不同的思考方式」,根據實驗結果指出,在不同環境散步的人們,與在跑步機上散步的人們,提升創造力的程度是差不多的。所以重點不是環境的差異,而是你有沒有真的開始運動。
跑步或進行同樣活動量的運動,是提升創造力的最佳方式。散步也很好,只是效果不會這麼顯著。至少跑步二十分鐘以上,之後會感覺到運動對創造力的影響,效果持續大約兩個小時之久。同樣地,不要讓自己精疲力竭,那樣的效果反而不明顯。
.
#6運動對幼兒與兒童的影響
.
短時間、高強度的運動對於幼兒、兒童、青少年都很重要。在活動二十分鐘後,閱讀理解力和專注力就會提高。保持持續的運動習慣可以產生持久的效果,獲得更強的算術能力、更高的創造力、更好的執行力。
還有另一種影響是關於孩子對於壓力的反應。作者透過一個實驗結果指出,配戴計步器的兩個對照組,運動與抗壓力明顯相關。缺乏運動的孩童對壓力表現出強烈的反應,反而有運動的孩童在算術和演講的高壓環境下比較平靜,表現提升了許多。
.
#7運動能減緩老人失智症
.
作者透過實驗結果打破一個常見的迷思,也就是基因對於失智的影響,遠小於運動的好處。每天散步的實驗組,降低了40%的失智症罹患率。需要擔心得失智症的是那些久坐不動的人,而非父母或祖父母患有失智症的人。
還有一種說法是「接受教育可以預防失智症」,這也被研究數據給破解。作者指出在世界各地那些特別長壽的村落,人們保持社交活動、控制飲食熱量,最重要的是他們經常運動。儘管教育程度平均偏低,但是記憶力卻比都市區域的人們高出許多。
.
【後記:最好的解藥通常都很簡單】
.
根據書中龐大的研究結果指出,運動可以活化大腦,讓你更專注、更有創意、減少焦慮和壓力、增加記憶力、讓心理更健康,甚至提高智力。缺乏運動會讓人變得焦慮、悲傷、難以集中注意力,當今很多心理問題都源自於缺少運動。
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也不斷想起另一本《為什麼要睡覺?》談睡覺好處的書,兩本書的結論引出了我這段感觸「最好的解藥通常都很簡單」。現代人活在繁忙高壓的環境下,向外尋求特效藥和各種解方,卻常常忽略最自然有效的簡單方法:「運動」和「睡覺」。
最後,推薦《真正的快樂處方》這本書給遲遲提不起勁開始運動的人,你可以從作者用白話文解釋大腦科學的角度,深度認識運動為什麼對大腦有這些顯著的影響,重整心態和擬定自己的運動策略。還在猶豫嗎?Just do it!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7萬的網紅蒼藍鴿的醫學天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灣已正式邁入老年社會。當人的年紀漸長,身體的器官功能過了高峰期,便會逐漸退化。眼睛看不清楚、關節僵硬不靈活、肌肉衰弱而無力、背部無法打直等問題一一浮現。因為這些問題,台灣也越來越強調「無障礙設施」的設置,盼能夠提供長者一個友善的環境。今天就跟著鴿的腳步,來體驗看看身為長者到底有哪些不便吧! 「K...
老人衰弱症看哪一科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抽獎贈書活動】《#真正的快樂處方》x2本
🧠如果說2018年比爾蓋茲大力推薦的暢銷書《真確》,作者同為瑞典人的漢斯.羅斯林,破解了人們對於「#世界進步數據」的迷思,那在這本書裡,安德斯.韓森以龐大的醫學研究為基礎,試圖破解人們對於「#大腦健康科學」的迷思。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real-happy-pill/
【這本書在說什麼?】
這本書的作者是有「瑞典國民醫師」美譽的精神醫學專家安德斯.韓森(Anders Hansen),發表超過2000篇以上的醫學論文,至今出版過多本關於「大腦」的書籍。他在TED發表的演說「為什麼大腦是為了運動而生」則涵蓋了這本書的內容。
如果說2018年比爾蓋茲大力推薦的暢銷書《真確》,作者同為瑞典人的漢斯.羅斯林,破解了人們對於「世界進步數據」的迷思,那在這本書裡,安德斯.韓森以龐大的醫學研究為基礎,試圖破解人們對於「大腦健康科學」的迷思。
作者從現代神經科學的角度出發,闡述了這個鮮為人知的事實:「我們能幫助大腦和身體最重要的事就是運動」。運動不只能讓身體機能更健康,它對大腦的影響力其實遠大於我們的想像。這也是一本在探討運動如何影響大腦的書。
【為什麼大腦是為了運動而生?】
這本書的論點很簡單明瞭:人類百萬年來身體和大腦的演化速度,遠不及科技進步與生活模式的改變。我們使用的是「生活在數位時代的石器大腦」,比起久坐不動的現代人,我們的身體與大腦其實是生活在大草原上的狩獵者。
如果將人類歷史濃縮成一天24小時,在午夜前20分鐘(23:40:00)進入農耕時代之前我們都是狩獵者。直到午夜前20秒(23:59:40)我們才進入工業時代。到了午夜前一秒鐘(23:59:59)人類才進入網路時代。
現代人類與數萬年前的狩獵者,基因都是相同的,擁有一致的大腦結構。大腦並不知道世界已經變得不一樣了,它還活在草原上,所以你多動一點,它就會運轉得更好。除了人們熟知的運動有益身體健康之外,以下整理七個運動對大腦帶來的額外好處。
1.運動可以紓解壓力與增加抗壓力
人類在面對危險的時候,大腦會讓你心跳加速、知覺敏銳,整個人會進入一種備戰狀態,也就是心理感受到的「壓力」。至少每週進行兩到三次的運動,讓身體與大腦知道心跳加速不會帶來恐懼,而是迎向正面積極的變化。
從緩解壓力的角度來看,有氧訓練比重量訓練更有效。至少進行二十分鐘的有氧訓練,如果耐力更好的人,可以延長到三十至四十分鐘。運動也會教導身體不要對壓力反應過度,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抗壓能力。
2.運動能讓注意力更集中
運動會讓大腦產生一種專注的效果,你可以想像成狩獵者在外出打獵的時候,運動會促使獵人提高專注力、提升敏銳度,進一步增加打獵成功的機率。作者還指出久坐不動的嚴重後果,是思考會變得越來越遲鈍。
為了達到提升專注力的目標,作者的建議是最好在早上運動。藉由運動提升的專注力,在幾個小時後會逐漸衰弱,大部分的人需要在白天集中注意力,而不是在入睡之前。而且能跑步就不要散步,相對激烈的運動對於提升專注力有明顯的效果。
3.運動能緩解憂鬱症的情緒
對於輕度或非臨床憂鬱症狀,運動與藥物一樣具有療效,而且更沒有副作用。作者建議每週至少跑步運動三次,每次四十五分鐘,而且要達到明顯的效果,至少要持續運動六週以上。
但是對於臨床憂鬱症與有自殺念頭的患者,仍需醫生與藥物的協助,並不是依靠運動就可以完全停止服藥。只是,這並不是一個「運動和吃藥哪個比較好」的問題,經常保持運動習慣,除了能預防憂鬱症,還可以提高抗壓力。
如果你心情不好,就去散個步。如果你還是沒開心起來,那就再走一次。 — 醫學之父 Hippocrates
4.規律運動有助於提升記憶力
人類的大腦大約由一千億個細胞組成,在人類的生命週期裡超過25歲之後,以每秒損失10萬個腦細胞的速度萎縮,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越年長記憶力越差。實驗結果顯示,運動能減緩大腦萎縮的速度,持續運動的大腦會比不運動的大腦還要年輕許多。
正確的運動時間是在學習前或者學習中,你不需要將自己運動到精疲力竭,只需要鬆鬆散步和慢跑,然後再進入學習狀態就有助於記憶力的提升。根據研究,規律且持續的運動,的確能活化大腦對於記憶力的區塊。
5.運動是提升創造力的妙方
作者打破一個迷思「人所處的環境可以激發不同的思考方式」,根據實驗結果指出,在不同環境散步的人們,與在跑步機上散步的人們,提升創造力的程度是差不多的。所以重點不是環境的差異,而是你有沒有真的開始運動。
跑步或進行同樣活動量的運動,是提升創造力的最佳方式。散步也很好,只是效果不會這麼顯著。至少跑步二十分鐘以上,之後會感覺到運動對創造力的影響,效果持續大約兩個小時之久。同樣地,不要讓自己精疲力竭,那樣的效果反而不明顯。
思考始於運動,而非休息。 — Alexander Pope
6.運動對幼兒與兒童的影響
短時間、高強度的運動對於幼兒、兒童、青少年都很重要。在活動二十分鐘後,閱讀理解力和專注力就會提高。保持持續的運動習慣可以產生持久的效果,獲得更強的算術能力、更高的創造力、更好的執行力。
還有另一種影響是關於孩子對於壓力的反應。作者透過一個實驗結果指出,配戴計步器的兩個對照組,運動與抗壓力明顯相關。缺乏運動的孩童對壓力表現出強烈的反應,反而有運動的孩童在算術和演講的高壓環境下比較平靜,表現提升了許多。
7.運動能減緩老人失智症
作者透過實驗結果打破一個常見的迷思,也就是基因對於失智的影響,遠小於運動的好處。每天散步的實驗組,降低了40%的失智症罹患率。需要擔心得失智症的是那些久坐不動的人,而非父母或祖父母患有失智症的人。
還有一種說法是「接受教育可以預防失智症」,這也被研究數據給破解。作者指出在世界各地那些特別長壽的村落,人們保持社交活動、控制飲食熱量,最重要的是他們經常運動。儘管教育程度平均偏低,但是記憶力卻比都市區域的人們高出許多。
【後記:最好的解藥通常都很簡單】
根據書中龐大的研究結果指出,運動可以活化大腦,讓你更專注、更有創意、減少焦慮和壓力、增加記憶力、讓心理更健康,甚至提高智力。缺乏運動會讓人變得焦慮、悲傷、難以集中注意力,當今很多心理問題都源自於缺少運動。
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也不斷想起另一本《為什麼要睡覺?》談睡覺好處的書,兩本書的結論引出了我這段感觸「最好的解藥通常都很簡單」。現代人活在繁忙高壓的環境下,向外尋求特效藥和各種解方,卻常常忽略最自然有效的簡單方法:「運動」和「睡覺」。
最後,推薦《真正的快樂處方》這本書給遲遲提不起勁開始運動的人,你可以從作者用白話文解釋大腦科學的角度,深度認識運動為什麼對大腦有這些顯著的影響,重整心態和擬定自己的運動策略。還在猶豫嗎?Just do it!
運動的作用可以代替藥物,但所有的藥物都不能替代運動。 — Tiesha
【抽獎辦法】感謝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1、抽出「2本」《真正的快樂處方》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最喜歡的運動和運動的時間是什麼?例如:「我最喜歡晨間慢跑!」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06/08(一)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兩名正取,兩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06/10(三)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老人衰弱症看哪一科 在 王文妤 物理治療師 • Amber physiotherapis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輕度認知障礙
#雙重性任務導向訓練
#認知訓練
#關於老人醫學台灣有很厲害的學術研究以及治療所
🇹🇼台灣在2018年,已經是高齡社會,也就是說,7 個人中就有 1 個是65歲以上長者。 在2065年,台灣會成為超高齡社會,因此10個人會有四個人為長者。
❗️那今天就來探討老人衰弱的其中之一問題:輕度認知障礙。
❓什麼是輕度認知障礙?
“ 未達失智症前的輕度認知功能損傷,且不影響日常生活能力的狀態 ”
🔎因此不只有記憶上的問題,像是語言、社交、事件判斷、執行功能連續性...等,這些都是會被影響的。
🙋🏻♀️那到底認知功能有哪一些呢?
1. 記憶力
2. 注意力
3. 語言能力
4. 空間定向
5. 判斷執行
👀而輕度認知障礙,在日常生活的表現上看不出來異狀,通常都需要專業的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心理師做一個診斷。
👀目前對於輕度認知障礙來說,跟阿茲海默症是非常有相關性,因此會作為一個我們去預測可能有阿茲海默症的指標。(Eric G. et al., 2017 )。
🇹🇼台灣來說,根據內政部106年的統計,65歲以上高齡者中,輕度認知障礙者約佔18.32%,失智者約7.93% 。(途中有簡單分別失智、輕度認知障礙以及正常退化唷)。
🔎在臨床上的初步篩檢,通常會使用操作型的認知評估,蒙特利爾認知評估測驗(MoCA)來做一個初步篩檢。
📍目前臨床上針對輕度認知障礙的治療(職能治療、物理治療)有:
1. 認知治療:執行過程、推理訓練、處理速度訓練、工作記憶、情節記憶...等
2. 運動治療:有氧運動、肌力訓練、雙重性任務導向訓練(Amber 之前有分享過囉)
👏🏻這些在實證文獻都已證實是有效果的唷。
📍老人衰弱在老人人口中是一個我們需要去重視的公衛問題,我們希望能夠去找出預測的因子來避免老人開始有不良的健康問題,像是認知、平衡(摔倒、骨折風險)、內科以及骨骼肌肉問題。
📍而認知是心智運作的結構與歷程,如果在認知開始退化,那勢必會影響到我們的身體,那運動介入以及認知介入又是不可或缺的。
而前面提過,輕度認知障礙的問題,還需要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心理師等專業醫療人員診斷,有任何需求請到各大院所洽詢唷❤️
🔗關於雙重性任務導向訓練:https://reurl.cc/RdK9Wr
老人衰弱症看哪一科 在 蒼藍鴿的醫學天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台灣已正式邁入老年社會。當人的年紀漸長,身體的器官功能過了高峰期,便會逐漸退化。眼睛看不清楚、關節僵硬不靈活、肌肉衰弱而無力、背部無法打直等問題一一浮現。因為這些問題,台灣也越來越強調「無障礙設施」的設置,盼能夠提供長者一個友善的環境。今天就跟著鴿的腳步,來體驗看看身為長者到底有哪些不便吧!
「Kevin MacLeod」創作的「Breaktime - Silent Film Light」是根據「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授權使用
來源:http://incompetech.com/music/royalty-free/index.html?isrc=USUAN1100302
演出者:http://incompetech.com/
【蒼藍鴿的熱門影片】
無語良師 - 大體老師的秘密!
► https://youtu.be/WL9EUEwRsmI
失眠淺眠怎麼辦? 這幾招讓你一夜好眠!
► https://youtu.be/28fdCrV6EKo
人為什麼會脹氣? 究竟該怎麼有效預防?
► https://youtu.be/DprtG2832Ls
不要再對憂鬱症患者「講幹話」! 淺談憂鬱症!!
► https://youtu.be/-g3WZnFaBoY
念醫學系真的好嗎?一路上的心境歷程有什麼變化?
► https://youtu.be/a9z4YK1qH38
【追蹤蒼藍鴿】
▶訂閱頻道 https://goo.gl/Xtp7YW
▶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bluepigeonn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bluepigeon0810/
▶Twitter https://twitter.com/bluepigeon0810
歡迎蒞臨討論,別忘了按讚跟追蹤!影片也歡迎分享!
【關鍵字】
蒼藍鴿/醫師/醫生/醫學/醫學系/值班碎碎念/三分鐘聊醫學
老人衰弱症看哪一科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台灣65歲以上老人的已有5.4%是衰弱症 的推薦與評價
改善情緒,維持正向的心理狀態,若有疑似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科疾病應盡早就診給予適當治療。 (6).加強社會的支持,親友的陪伴。【註4】 近年來,「肌少症」和「 ... ... <看更多>
老人衰弱症看哪一科 在 無聲無息...「衰弱症」悄悄找上您?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已進入高齡社會的台灣,正面臨 老人衰弱症 的威脅。 衰弱症 不僅會增加罹患慢性病及失智症的機率,更是從健康邁向失能的臨界點。根據國衛院研究,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