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攝影143] 細說分鏡 Vol.20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
🖍說的簡單,又該如何做到
🖍在討論藝術、創作之前
🖍我認為,如何抉擇曝光、創作參數的心路歷程與感受
🖍才是支撐那些,一幅讓人感受驚豔作品下的堅固的基石
在攝影中,知到與作到,往往中間有很大的距離,你無法知道所有的細節,這些細節在實際拍攝過程中才會遇見,也許,並不是誰誰誰藏私,而是實拍中變數太多,有時你無法將書本上、課堂上所學習到的觀念,真的 100 分的用在實拍上,所以才需要練習。
🟥外拍與實拍
外拍與實拍是不同的練習,因為在戶外拍攝,遇上的「變數」比較多,實拍則不一定是在戶外,如果實拍是在室內的話,許多干擾的變數就能避免,而且還能控制,學習起來比較簡單。
通常我會出一些練習作業,讓學生在家裡就能做到的練習,這作業大多是將一些比如相機的操作、觀念與器材溶合與理解,來拍出觀念上應呈現出來的實例,這樣子的練習,我比較會用「實拍」來稱乎。
🔹但還是需要外拍的,外面的世界充滿許多不可知的變數,最簡單的一點 – 風,風大風小就會影響拍照的「穩定性」,比如說你使用低速快門拍攝,在考慮安全快門、防手震的條件下,你用了非常慢速度快門創作,這時你卻沒考慮到風速也會讓你站的不穩、相機也拿得不穩,最後拍出失敗的作品。
戶外紊亂的光線也是,會影響測光的穩定與準確性,轉一個身就完全不同的測光條件,應該視情況調整曝光補償、切換測光模式以因應變化,觀念上也許學到了,但是實際上面對,經常時候「觀念與眼前的問題」會連接不起來。🔹
經過外拍的練習,發現許多「變數」都是無法在書本上、課程中學到,有了這層體會,再回頭看看那些基礎的觀念,有時還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看得更仔細,更專注在書本,課堂中每一字句、圖、表觀念的呈現。
🟥技術與攝影藝術
我認為,任何藝術創作,都應熟練好技術,才能在技術的組合與應用,創造出多元的藝術,前篇提到,我在前幾篇文章提到技術的想法:
🔹「因為技術有這個本質,也就是說,你必需熟練每一個攝影的觀念、操作方法,不能臨時抱佛腳 (因為景像千變萬化不等人的),也不能含糊帶過 (不能無法解釋變數間的交互影響關係),當一切熟練、駕輕就熟,才能讓我們面對一場景下,生出更多的創作可能,這就是技術 – 驅動改變的自發性的動力,這個自發性就是從我們心中所產生的動力。」🔹
結合外拍所遇上的問題 – 戶外像是個大教室,整個教材都在我們眼前,我們若是手邊技術熟練了,許多觀念之間交叉影響、運用也清楚了,面對外拍時才能臨為不亂,當然這只是理想,總是在「外拍」與「檢討」之間來來回回數次,才能了解自己還有什麼是不夠熟、不夠理解的部分。
至於「藝術」又是什麼? 我也提到了我對「攝影藝術」的看法:
🔹「我認為,如果在攝影的「觀念、技術」無法熟練,你是無法創造出精采的作品,誤讀了觀念,解釋不清的變數互動,雖然仍可創造出作品,但要記得藝術不但是創作的過程,也包含了分享的過程,在前一階段你可以模模糊糊的拍出一張視覺驚豔的作品,但後一階段相信就難去表達清楚,難以他人共享你的意識與情感。
不要說什麼「藝術不該是主觀、客觀、多元解讀」這套說法,來偷渡你無法與他人解讀、分享你作品意義這一關,你可以是一個表達拙劣的「說者」,畢竟「表達這件事,也是個技術與藝術」,但你不能是對自己作品毫無念頭的攝影創作者,吱吱唔唔的說「我覺得這就是美,就該這麼做」,雖然這也是一種自我解讀作品的說法,但以「表達作品,與他人共享意識、情感,視為藝術創作的一環」來看,前半段作品創作你或許過關了,但後半段作品分享,卻可能打上了零分。」🔹
簡單說就是,藝術有二個不同的階段,一是「創作的過程」,有了作品才有下一階段「分享、共享」的過程,在攝影的領域下,熟練觀念、技術,才有能力面對主題,應自己的想法進行「創作」,有了具體作品「照片」,我們透過照片這張具體的物件,成為我們討論的焦點,而不會空口說空話,毫無焦集,論點無法有交集,又特別是在現今的社群網路上,人們更不容易靜下來,好好的透過數百、上千的字句文章,來訴說一個「自己想表達的觀點」。
因為「表達」本身就是一門技術,也更是藝術,好的表達讓他人透過簡單易懂的例子,複雜觀念背後的基礎,就像是你正在看本篇文章一樣,寫作超過 10 年,我還在練習寫出更精簡易懂的文章,我心中對攝影有再多、再好的想法,無法透過文字、圖片、影片來傳達,那也只是存在我腦海裡自我陶醉而已。
🟥表達的專業
前面提到過「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那是對創作者而言確實如此,照片本身裡頭所有含蓋的符號,都成為提醒創作者本人的「線索」,喚醒腦海裡沉睡的印像與記憶,不用說太多,單單看到照片就能在心中激心無限的情緒與感動,這是在「藝術創作過程」,大腦與身體所體會到的感受。
當創作者卻將這些感受分享給他人,也是「藝術的定義下第二個階段」,與他人共享創作意識、美感,進到情感的交流,這時如何將腦與心裡頭千言萬語,適當的「呈現」出來,這也就是「表達的技術」
🔹表達清楚也是一種「專業」,就是將複雜難解的觀念,透過簡單的說明讓他人明白了解,而阿拉伯人有一句俗語這麼說「若一篇文章,若你能不用花太辛苦,就能解理文章的意義,那需要高超的寫作技巧才能做到」。🔹
🟥攝影人缺乏的是…
很多攝影人在創作過程中非常的精研,其精神我個人真是打從心裡感受敬佩,可以舟車勞頓數十回,只為了一張代表作品,又在電腦前花上數小時編修,這點我真的不行,也十分佩服,這些作品非常漂亮、吸睛,而我也相信這前前後後的過程,有著許多我們大家可以學習的地方。
在作品精研上花上不少功夫,卻不知道「表達」也該是要學習技巧 (或是技術),我相信一張前前後後投數入小時的作品,絕對值得花上十來分鐘細細的談談,這張作品本身的故事,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
比如說最簡單的 – 這張若是人像照片,可以先說說「主角與攝影師」的關係是什麼? 我認為「眼神」是人像攝影最重要一環,眼神可以傳達與創作者之間的關係,無論是「生活中的交集」或是「為了創作而扮演角色的眼神」,這些是我在看人像作品中第一個想知道的事情。
為何選擇這個場景拍攝? 如果不先知道「創作動機」,我能不能感受得出來選擇這場地拍攝的含義是什麼? 色溫、色調的呈現,我的感受是否與創作者一致? 時間點是一天的何時,為何選在「此時、此地」創作這些作品,光是以上這些問題,就可以費上好些時間來一一的講解。
風景攝影那也不簡單,追著光、追著影、追著一年僅有數周、或是數天才有較多機會的主題,這主題為何是你想追求的? 中間遇上了什麼困難? 同樣的作品不同時間拍攝,之間的關聯又是什麼? 太太多可以分享,若是一位好的聽眾,打破沙鍋問到底,一路追問創作者在拍攝作品最核心的問題 – 為什麼此時、此地、選擇這張照片作分享,這是個尖銳的問題,更是一張照片分享過程的主旨,也是藝術表達的一環。
可惜的是,絕大多數拍攝出讓人驚豔作品的攝影人,幾乎沒有太多人會注意到這點 – 作為藝術第二階段,與他人共享情感、意識的交流,在社群與通訊軟體發達的今天,只要貼張照片出去,簡單的三、五、十幾個字交代了想法,就期望觀者能夠了解這張作品想要訴說的種種故事,我想對於觀者來說,這項任務有點太難了點。
🟥要,溝通嗎?
除非是較正式的課程、分享會,攝影創作者才會為自己的作品多加說明,從我們看到的照片開始「倒敘著說」,構圖表現、創作參數、後期處理、創作念頭一一的分享,若非是個較為正式的場合機會,不然我們在網路上看到的作品分享討論,大多都只是淺薄、直覺的感受。
別說他人,我自己也仍在努力,只是方向有些不同,我的作品並非都追求驚豔的感受,大多都是為了「教學」使用所拍攝的照片,在課堂上呈現,必需符合教學上適用的範圍,能教的不只是道理也好、觀念也好,我仍更希望挑出的這張「哇照片」,是包含更多我的創作心路歷程與感受,好讓無現置身在現場的學生,也能透過我的話語、肢體表達、現場情緒所構成的氛圍,感受我當時的情緒也好、作品創作的抉擇。
不過這樣子的工作,在撰文的今天更難了,透過遠距教學,少了更多現場情緒感受,互動上又更少了更多線索,讓我無法從學生的表情中,來檢視自己上課過程中,這段是否表達清楚,還是該停下來多說二次? 但相信這遠距上課模式,也會成為將來的趨之一,反而讓我再改變表達的技巧,以及作品挑選的標準。
🔹當然,絕大多數攝影創作者,是不需要應付我所面對的問題,畢竟那是我的工作,但是仍舊有項共通點就是 – 照片分享,絕不該只是三言兩語就能傳神表達,大多數創作者並無意識「分享也是如同攝影技術一樣需要磨練」,若真心想要與他人分享,不是一張照片三言兩語就交代清楚、收工,而我自始自終認為,那些被創作者忽略表達的那些照片故事,才是那張照片真正的生命,成為所有讓人感動作品底下支撐的基石、支柱。🔹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AiNa MEI・아름다움을 사랑하는,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六月是婚禮的旺季,雖然因為疫情關係都取消或延後了😢 但大家還是可以先把婚禮的穿搭學起來,才不會臨時抱佛腳。 這次分享六套婚禮穿搭,可塩可甜, 重點是優雅大方帶點小辣風,但又不會搶走新娘風采喔! ANN's 身高:168cm 體重:54kg - 最新狀態一定要關注我的Instagram 限時動態 ...
「臨時抱佛腳技巧」的推薦目錄:
- 關於臨時抱佛腳技巧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臨時抱佛腳技巧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臨時抱佛腳技巧 在 下港女子寫有路用的遊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臨時抱佛腳技巧 在 AiNa MEI・아름다움을 사랑하는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臨時抱佛腳技巧 在 Irene沒有公主病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臨時抱佛腳技巧 在 傑佛瑞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臨時抱佛腳技巧 在 [心得] 二戰690,臨時抱佛腳的心得- 看板GMAT 的評價
- 關於臨時抱佛腳技巧 在 時報出版- 【#悅讀電子書】 #臨時抱佛腳技巧很重要#考試都 ... 的評價
- 關於臨時抱佛腳技巧 在 臨時抱佛腳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臨時抱佛腳技巧 在 臨時抱佛腳技巧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臨時抱佛腳技巧 在 臨時抱佛腳技巧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臨時抱佛腳技巧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想攝影135] 細說分鏡 Vol.12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159
🖍攝影,表面看到的是藝術,裡面隱藏的是技術
🖍技術,包含了所有攝影中,每一個基礎的觀念與經驗的累積
記得十幾年前開始學攝影,那是學校課程的一門必修課,上課的同學不管你有沒有相機,反正你就是想辦法去借到、買到一台相機,或是跟分組同學一起共用一台相機,36 張照片一起分擔費用,還能省點錢,當時真的光把一些基本的觀念學完,確實是花了 12 堂課的時間。
🟥拍一張照片要多久
拍一張照片要花多少時間? 不是從觀察開始,而是按下快門後直到看到照片前為止,前後要花上多少時間? 最快…,你覺得可以多快? 這問題我在自己的課堂上問過不少學生,幾乎沒有人能答到「最接近的答案」
🔺三天? 五天? 七天? 還是一天,都不是,答案是約 3 小時。🔻
一捲底片差不多拍 36 張,而你裝好後也不會一直胡亂的按快門,而我快的話,差不多也要個把個小時才能把一卷底片拍完,這在當時已經算很心痛的速 – 因為貴哪,快門聲就像是從破掉的錢包,掉出硬幣砸在地上的聲音,從第一張開始拍到最後一張照片結束,快速的取出底片,此時你背對相片館轉身前進,對著老闆說「我要快洗」,這個快洗…,差不多要 60-90 分鐘不等,由於要特別洗你這一份底片,工錢、料錢與時間都特別的貴,前前後後算下來…,自你按下第一次快門直到看到成品照片,也真的差不多約 3 小時左右,當然,有人還可以更快一點。
🔺撰文的今天,需要多少時間? 3 小時不到,甚至還不用 3 秒,1 秒不到的時間,你就可以在相機螢幕上看到剛剛拍的好不好,用上述相同的心情拍完 36 張,「最快看到照片的時間」依然是 1 秒,按下快門後,每一張照片都花不到一秒的時間就能看到。🔻
🟥學習的時間
記得第一個攝影作業,是正確的將曝光三元素給適當的拍出來,我記得那時我在找會動的東西做練習,跑到了圓山兒童公園,拍攝裡頭的旋轉木馬,忘了當時快門是使用多少,最後的結果是無法「凍結」旋轉木馬上頭,以及坐在上頭的人們快樂的表情,然後再用一周內的時間,重新、重拍練習,直到這項練習 PASS。
現在使用數位相機就快多了,從十幾年前還身為學生,到現在變成學生的老師,在教導這個作業時,相同的要求,卻可以省下更多的時間,當學生按下快門,立馬檢查照片…
「快門速度不夠,重來」
學生再重拍一張
「還是差一點,再來一次」
學生再摸著相機,再重新調整更適合的快門速度
「這樣子就對了,下次記得要照這方法練習,而不要死背答案」
這樣子一來一往的動作,大概…,最慢 10 分鐘就可以學好單一練習,比起我第一個練習的作業,花費數天時間,快上了不知數百倍之多。
🟥技術的定義
每學一個新的觀念,當你用相同的模式一試再試,仍需花上不少時間,但也比過去使用底片相機快上不少,不斷的練習、練習、再練習直到熟練。 同樣的一個練習,拿到不同主題,考慮的重點順序、重心又不同了,又再重複練習,直到真的練到「精髓」,我想這時可以說 – 嗯,技術已經熟練了,就算遇上陌生、第一次接觸的場合,也不容易失敗,也不會拍的讓自己失望。
到底「技術」的定義該如何定義,我還是喜歡引用維基百科裡頭的說法,比較讓大家較有討論上的共識:
🔺「技術可以指人類對機器、硬體或人造器皿的運用,但它也可以包含更廣的架構,如系統、組織方法學和技巧。它是知識進化的主體,由社會形塑或形塑社會,如電腦等新技術的增生使人們相信技術是社會進化的決定性力量。換句話說,它是驅動改變的自發性動力。」🔻
「它是驅動改變的自發性動力」,這句話來解釋討論攝影中最有趣的一段話,當我們學習攝影,從基本的曝光到創作,每一個動作與環節,我都認為包含了非常多的「技術」在裡頭,當我們熟練每一個技術後,這「技術能驅動改變」我們,產生一種「動力」,讓我們能組合攝影裡不同的變數,去創造出各種不同的影像可能。
因為技術有這個本質,也就是說,你必需熟練每一個攝影的觀念、操作方法,不能臨時抱佛腳 (因為景像千變萬化不等人的),也不能含糊帶過 (不能無法解釋變數間的交互影響關係),當一切熟練、駕輕就熟,才能讓我們面對一場景下,生出更多的創作可能,這就是技術 – 驅動改變的自發性的動力,這個自發性就是從我們心中所產生的動力。
🟥藝術的定義
🔺「藝術,指憑藉技巧、意願、想像力、經驗等綜合人為因素的融合與平衡,以創作隱含美學的器物、環境、影像、動作或聲音的表達模式,也指和他人分享美的感覺,或有深意的情感與意識的人類,用以表達既有感知,且將個人或群體體驗沉澱與展現的過程」🔻
是的,書讀得不多的我,在我辭窮的字典裡,維基百科總是我偷懶下依賴的來源。
藝術百百種定義,若以上述的定義裡,我留意的是「技巧、意願、 想像力、融合、平衡」這幾個關鍵字義,雖然無法確定裡頭的「技巧」是否為「技術」,但我認為我們暫不拘小節將技巧等同於前面所說的技術。
🔺細看「藝術的定義」他包含了「創作、分享」二個階段,同時藝術是個「過程」,既是創作的過程,也是分享的過程,當然我們難以透過無形的事物憑空用電波在大腦間傳遞,在我們攝影藝術「創作與分享過程」最具體的結果,自然是表視在具體的影像照片,好讓我們溝通有個開始、基礎與焦點。🔻
🟥攝影藝術
藝術定義中「……將個人或群體體驗 “沉澱與展現" 的過程」,進一步我會這麼定義攝影藝術:
🔺攝影藝術也可說是「個人技術的熟練,加以個人生命體驗的 “沉澱” 後,透過自身的意願、想像力、經驗加以融合,創作出影像的過程,並且具體表現在 “照片作品等具像物體上”,與他人共享意識、情感。」🔻
我會這麼解釋「攝影藝術」這個名詞。
我認為,如果在攝影的「觀念、技術」無法熟練,你是無法創造出精采的作品,誤讀了觀念,解釋不清的變數互動,雖然仍可創造出作品,但要記得藝術不但是創作的過程,也包含了分享的過程,在前一階段你可以模模糊糊的拍出一張視覺精豔的作品,但後一階段相信就難去表達清楚,難以他人共享你的意識與情感。
不要說什麼「藝術不該是主觀、客觀、多元解讀」這套說法,來偷渡你無法與他人解讀、分享你作品意義這一關,你可以是一個表達拙劣的「說者」,畢竟「表達這件事,也是個技術與藝術」,但你不能是對自己作品毫無念頭的攝影創作者,吱吱唔唔的說「我覺得這就是美,就該這麼做」,雖然這也是一種自我解讀做品的說法,但以「表達作品,與他人共熟意識、情感,視為藝術創作的一環」來看,前半段作品創作你或許過關了,但後半段作品分享,卻可能打上了零分。
🟥技術與藝術班車
外拍最常遇上學生的問題之一「面對這場景,光圈 (或快門) 該用多少?」,這是常見的問題,也是奇怪的問題,這問題不該問我才對,應該問問你自己要的是什麼樣的「作品呈現」。
但這只是個外拍練習,總不會一開始就將初學學生拉到「藝術創作」的層次,我還是會說「想想光圈是做什麼,快門又是做什麼,上課都有提到」,提示一下,學生通常還是能拍出基本的作品出來。
藝術表達前,技術一定先到位,在技術培養熟練過程,同時也在觀察藝術創造的元素,技術到藝術不是一趟單行票班車,而是來來回回的過程,透過技術熟練,來欣賞、了解藝術是如何創作產生,再透過藝術的欣賞過程,回頭看看自己技術哪裡的欠缺。
在我看來,太多數的人,自認基礎觀念學會了,就一直朝著藝術創作猛衝,卻鮮少有人帶著回程的車票,坐回攝影基礎起點站,重新的想想那些攝影變數下,還能擁有什麼樣的可能,再買張車票重新朝著藝術創作出發,這也是我對現在攝影風潮下,我自己對「我自己」的反思。
🟥生命體驗的沉澱
也許我們太在乎如何讓一張照片富有可看性 (精采的構圖)、故事性 (一張照片千言萬語),只想快速拿著相機跨越了「技術、藝術之間的交集」這困難一關,想要用最快的方法達抵達「終點」,也就是一張讓人讚嘆連連的作品,然後再繼續重複下去。
在藝術的定義中還有一段話讓我非常在意「加以個人生命體驗的 “沉澱”」,一張作品必定是個人生命體驗的「沉澱」,這個「沉澱」真的需要時間、歷練,急也急不得,無法像自底片攝影過渡到數位攝影,彈指之間就能見到作品那樣神速,而我自認這方面我依舊欠缺,我自己也在追尋著「我認為攝影之於我生命的關係解釋」,一直找不到好的解釋,或許這追求的過程,就是為往後作品不斷堆疊的必經之路吧。
🔺最後還是想提醒自己,「攝影藝術下的照片作品,它只是個過程,不是結果,包含了 “創作” 以及 “分享” 的過程」,若要再多說一點,照片的生命不是自按下快門後就走到終點,應往外延伸,如何與他人分享情感與意義,這是攝影藝術觀念裡,作為一張「攝影下的照片作品」的定義。🔻
另一方面,技術與藝術間不是個單程車票,不是一路抵達終點就結束,這是來來回回重複的旅程,在途中同時堆疊自己對攝影與生命的體驗,當拿著相機,走了無數的路、拍了無數張的照片,此時是該停下來、看看自己與他人的作品,聽聽他人的意見,與最要的「心裡的聲音」。沉澱後再重次出發。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臨時抱佛腳技巧 在 下港女子寫有路用的遊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謝謝 Canopy 樹冠生活 主編小白的採訪 ❤❤❤
關於地方採集的Q&A都在專訪的內容中了:
Q:在執行企劃型採訪的時候,事前會做什麼準備?如何確保在採訪中獲得好的素材?
Q:經營內容平台,不僅要創作圖文內容,還要負責社群、企劃、行銷等工作。工作執行上如何分工?
Q:現代各種網路社群平台發展成熟 對於各個平台的特性與優勢有什麼樣的觀察?能否簡單分享個人在社群經營上的策略或心得?
Q:採集庶民文化內容過程中,如何在平凡生活場景中挖掘出亮點?拜訪地方、與地方交流時有什麼樣的訣竅或應該注意的地方?
Q:品牌經營至今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等等等感覺採訪嗑了太多哆啦A夢的老實錠了🤭
然後剛發現明晚的演講需要提供簡報,正在臨時抱佛腳,感受策展人直盯著北回歸線的目光了,若對專訪中地方採集的部分還想要更深入了解,歡迎明晚進入線上小房間👇👇👇
線上講座|礦山事務所_東西礦區票選大戰
講座日期:2021年9月3日
講座時間:晚上8點至9點30分
講座連結如下:
電腦版:https://meet.google.com/wao-ijzu-hxj
手機版:wao-ijzu-hxj
礦山事務所所長票選前哨戰-「造勢者登場」。
礦山藝術季今年轉成線上共有八組共創團隊,兩組團隊分為東西礦區,主辦單位邀請部落客夥伴加入東西礦區戰隊之中,職稱為「東西礦區造勢者」。
兩位部落客一起來聊聊「關於部落客這件事」及「東西礦區共創故事」。
西礦區造勢者| 城市漫遊者 Cityflaneurs
東礦區造勢者|下港女子寫有路用的遊記
分享內容:
社群媒體|社群媒體經營的技巧
礦山藝術季|礦山事務所所長票選
東西礦區對決|選前之夜造勢者登場
⚠️:一般參與民眾:請於19:40陸續進場。
⚠️:進場時請記得先關閉麥克風及視訊。
⚠️:講座最多100人,超額不收。(希望有這個困惱)
⚠️:本計畫是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學習性青聚點計畫👍 助播出
⚠️:系列講座以 #黃金博物館礦山藝術季 為故事脈絡。
臨時抱佛腳技巧 在 AiNa MEI・아름다움을 사랑하는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六月是婚禮的旺季,雖然因為疫情關係都取消或延後了😢
但大家還是可以先把婚禮的穿搭學起來,才不會臨時抱佛腳。
這次分享六套婚禮穿搭,可塩可甜,
重點是優雅大方帶點小辣風,但又不會搶走新娘風采喔!
ANN's
身高:168cm
體重:54kg
-
最新狀態一定要關注我的Instagram 限時動態
AiNa Instagram 》 @ainakstyle
ANN Instagram 》 @a.n.n_iii
WEI Instagram 》 @wei_hairdesigner
==========
◤
Hi :) I'm half-Korea & half-Taiwan blogger.
Welcome to my 》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ainakstyle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aina1024
Blog : http://www.ainakstyle.com/
e-mail : ainaoffice1024@gmail.com
◤
안녕하세요, 대만+한국 블로거 애나입니다.
제 영상을 좋아하면 "구독"을 꾸~욱 눌러주세요!
자주 놀러오세용 ♡
臨時抱佛腳技巧 在 Irene沒有公主病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小廚娘 #Irene沒有公主病 #母親節 #送禮指南
喜歡我的影片,記得訂閱、按讚、分享喔!!
馬上訂閱【Irene沒有公主病】►►https://reurl.cc/ldD1OQ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家每次到送禮物時一定很頭痛吧
Irene幫你分類送禮方式
給你們參考~
如果還是想不到送什麼
歡迎留言問我!!
更多相關影片:
【開箱】獅子座喜歡大的?一起生日禮物開箱,原來可以用許願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lo-fUN67lc
【嘴唇夠耐操 】| ⚠️ 影片很燒,專櫃12支唇膏試給你們看,我心中的三支必買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UhZDgthRGY
【保養】蠟黃暗沉bye bye!曝光我兩種「吃的」保養秘方,一起當膠原QQ水寶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lbOkcawSt0
【開箱】2021熱門彩妝新品試色、妝容技巧以及好物分享!|FreshO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MAdIYHjyos
-
👍🏻「想更了解我的話!追蹤我吧」⬇︎
「Irene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irene_yen.atii/
「Irene的FB」☛https://reurl.cc/Oq512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作邀約信箱」☛attilastudioch@gmail.com
臨時抱佛腳技巧 在 傑佛瑞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畢業季跟跳槽出走潮又到了
當你長得不夠好看
能力又沒特別突出
分享五個面試過程中的小技巧
讓你在茫茫平庸的人海中脫穎而出!
-
傑佛瑞不檢點私生活ig
https://www.instagram.com/jeffery0915/
傑佛瑞好做做粉專FB
https://www.facebook.com/JefferyGuo0915/
臨時抱佛腳技巧 在 時報出版- 【#悅讀電子書】 #臨時抱佛腳技巧很重要#考試都 ... 的推薦與評價
悅讀電子書】 #臨時抱佛腳技巧很重要#考試都ALLPASS 學校教的是知識,卻沒有教讀書方法!🤔不得要領的讀書方法,讓人對課業感到龐大壓力,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 <看更多>
臨時抱佛腳技巧 在 臨時抱佛腳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臨時抱佛腳 讀書法擁抱期末好運企鵝. (不知道要放哪一版,所以就放在閒聊了),這禮拜就是期末了,大四生做完報告基本上沒幾科要考,那就來跟大家分享一個我看到很有用 ... ... <看更多>
臨時抱佛腳技巧 在 [心得] 二戰690,臨時抱佛腳的心得- 看板GMAT 的推薦與評價
考試成績:
一戰690 Q49 V35 AWA:4.5 IR:2 2015/09/30
二戰690 Q49 V34 AWA:4.5 IR:7 2015/11/03
求學背景:貓大英文&會計雙修 學士
準備時間:2015年9月3週 10月1週,共1個月
準備教材:OG、曼哈頓修辭、PP、GWD、A2速成精修Verbal
前言:
雖然畢業後就立志出國攻讀會計碩士,但因為中間準備CPA太久與工作太繁忙,一忙就忘
了時間,回過神來的時候已經是八月多。那時心想再不讀GMAT和考英檢就來不及出國了,
在朋友的推薦下選擇了A2,也因為時間很不夠只好以看錄影帶的方式拼命準備。從對GMAT
完全沒概念開始念真的很頭大,幸好A2整理了很多不錯的考試技巧和準備策略,雖然最後
因為我努力不足沒考到想要的成績,但A2確實讓我節省不少準備時間。以下算是一個臨時
抱佛腳的心得分享。
一戰
8月的時候問了一些補習代辦,每個人都建議我等明年(畢竟連英檢都還沒考)。還記得
踏入A2的時候,我連GMAT要考哪幾科都不知道(超誇張)。不過,人的極限是可以逼出來
的。
除了看錄影帶(兩週)外,每天拼命的做OG培養對考試邏輯的熟悉度和寫題速度。一開始
Q與V做題都還算順利,但如同大多數人的經驗,CR和SC做到最後根本10題只能對3題。在
看完A2整理的SC和CR技巧後,雖然CR命中率有所提升,但因為SC依然抓不到訣竅,都快要
放棄希望,以為一戰要考500分了。
考前一週時,決定調整策略。先拋下閱讀測驗不做,全力拼SC與CR的GWD,外加兩回PP,
並花了一天讀完曼哈頓,總算覺得自己有一絲絲的把握了(最後一週已放棄Q,得過且過
了)。
一戰進考場時,腦袋根本一片空白。IR完全不會寫(也沒練過),最後只拿了2分。AWA只
被過模板練了一下打字,還好有打完拿了4.5。Q由於沒有練習夠多,前十題就卡住,外加
最後兩題用猜的,最後拿到了49(未滿50哎)。 V的部分其實做的不是很有把握,但掌握
A2上課說的PACE,力求前半部正確率,後半部大概都半猜半刪去的做題,勉勉強強在時間
內寫完題目。出來成績690的當下,不知該哭還該笑。總之,由於IR只有很難看的2,回家
就報了第二場。
二戰
有了第一次的經驗後,稍微建立了一點信心,也模擬了一些應考策略。然而,中間家裡出
了點事(兩週),外加半途跑去準備雅思(一週),二戰前一週才勉強進入狀況開始準備
。
按照上回的經驗,我決定拼一下數學,做了一些GWD難題。但因為時間只有一週,也就沒
辦法顧Q顧得太多了。
V的部分,延續之前的準備方式,還是沒有放心思在閱讀上。除了重讀曼哈頓,也研讀一
下A2上課的講義與佳句。只能說曼哈頓真的是SC的基礎(沒時間去看OG時),偷吃步的學
習方法真的不會進步。僅僅一週的準備讓我獲益良多,大概也猜得出上一戰考試時為何有
些題目會卡住。
二戰進入考場的當天,狀況不是很好。畢竟只準備一週沒什麼信心,Q做到一半也快崩潰
(這次依然沒做完),在寫V的時候腦海裡還是一直回想Q寫錯的地方。成績最後算是退步
,雖然690維持上一次的水準,但V退步一分有些難過。 幸好IR考到7,讓我可以稍微應付
一些截止日比較早的學校。
SC
也許因為自己唸英文系出身,加上長久以來的補教經驗(高中補習班教材編輯),對於文
法算是有一些心得。不過,SC在練習的時候還是很慘。幸好在一次失意中拜讀了版上某篇
文章,恍然大悟的在考前花一天(速讀根本狼吞虎嚥)讀完了曼哈頓,總算有點了解答題
的基礎。佐以A2上課時講的快速判題方法與情急之下的答題策略,SC算是勉強Pass了。
RC
根本沒念。GMAT的文章有夠臭長,常常讀到一半就崩潰。考場上答題時,我都是先看題目
再回去大概把文章掃過一次找答案。除此之外,A2的講義幫助我不少,不然我之前都不會
那種“第一句的功能是...第二句的功能是...”這種題型。
我想英文系還有個兩個優勢,除了讀文章比較快也比較能抓住主題據外,就是女權方面的
文章大概都有涉略過(大學有研究過女性議題)。兩次考試都有碰到女權文章,第一段看
個三句大概就知道在講什麼了。我想這大概是我不看RC還能勉強應付的原因。
CR
有別於一般英文考試,CR算是GMAT特別的一個科目。好在A2整理了各種題型,讓我考試的
時候不會緊張。另外,我想是因為大學時修習了邏輯課程,A2的CR講義算是能快速吸收。
在做GWD的時候,CR蠻少出錯。越坐到後面就越能修正,算是我比較滿意的科目。
數學
根本沒讀多少,我連OG都沒寫完。GWD挑了些難題做,除此之外就是PP兩回。高中數學我
是沒有忘記太多(補習遺毒),但最後上不了50很不爽也很懊惱。
機經
沒看。 不過在MBA展時到攤位上跟A2本人聊了一下,被建議要做數學機經。當下恍然大悟
:「啊!原來大家能寫完數學是這個原因喔!」總之,第三戰前我會記得寫一下機經,再
跟大家報告我的成效如何。
總結
慌慌亂亂的準備一個月,成績也是如同練習量般的馬馬虎虎。奉勸版友還是要儘早準備啊
!一邊工作一邊唸書真的超痛苦,外加還要寫essay和填申請表格真的要瘋掉了。 不過,
考試準備至今,我大概了解GMAT只要掌握到訣竅並持之努力練習,應該是能考到700上下
的。至於如何提升到750左右,我想這就要靠其他神秘力量了(機經、超多練習、補習、
拜拜之類的)。 在此分享一點抱佛腳的心得,並祈禱下個月能突破700分了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0.242.12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MAT/M.1448609558.A.14B.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