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的性格】
不久之前,我將2020年度全國登山研討會的專文題目跟摘要交出去,心裡稍稍鬆了一口氣,但總覺得還有許多空白有待填補,其中之一為:「荒野」是什麼?
美國的荒野(Wilderness)不只於法有據,也有劃分明確的疆域,主管機關很容易就能知道什麼區域之內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臺灣的荒野為何,由於缺乏定義,我們還處在個眾說紛紜的階段,國家公園的生態保護區在定義上頗為接近,但當我們拿著申請好的入園証,行於山友熙來攘往的步道之上,或是在小白花開滿的營地周邊巡禮,不免會產生極大的疑問──荒野,該是長這個樣子嗎?
.
1. 美國的戶外精神核心
精神文化永遠凌駕於制度文化,所以在討論無趣的定義之前,我們不如先講講美國人與荒野的關係。不論你信或是不信、說或是不說,我們腦袋之中的觀念與想法,才是型塑體制的終極力量,以下簡化的內容也是我會在專文中提到的一小段歷史。
簡單來說,要從20世紀初的兩個偉人講起,約翰‧謬爾(John Muir)和老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總統,一個是民間人士,一個是政治家,兩人看待自然生態的理念各不同,但起碼在保護環境這個目標上有一些共識。
約翰這一派的環境保護主義(environmentalism)認為,自然之美能觸動人們的靈魂,國家公園該是「休息、啟發和祈禱」的場域,應完整保留某區域的原始狀態,禁絕人為開發與利用;老羅斯福這一派的天然資源保護主義(conservationism),就如同名字所代表的一樣,視天然環境為「資源」,應該妥善保護、管理並讓人類永續利用。
舉例來說,兩者都會同意森林不該遭到濫墾濫伐,但當後者想要建造水壩,為日益增加的地方人口提供穩定的水資源時,前者就會認為此舉無異摧毀自然之美,應該要尋求替代方案。
民生與經濟,環境與生態,遇上這全世界共通的難題,不妨想想,你會站在哪個陣營呢?
.
2. 荒野與獨處權
再來講到關鍵的點:荒野的性格。
美國荒野法(The Wilderness Act)上的定義出人意表的詩情畫意:
「荒野,和人類與人造物充斥的地區相反,在此認定為一塊大地與生態系不受人為妨害的區域,且身處其中的人類純為一介過客。」
由此可以知道為何所有喜歡自然的人,都會希望山林間的人造物越少越好,因為自然與我們靈魂的交流與互動,唯有在環境保持原始狀態時方能深刻。然後,這就要接續到美式荒野的一個重要使命,也是咱們比較不熟悉的抽象概念了:
「荒野提供我們絕佳的獨處機會。」
沒錯,獨處。
這不見得是指一人單獨行動,因為每人的心靈都是獨特的存在,對孤寂感的認知也有所不同,比如說有人會認為荒山野嶺之間與三五好友結伴同行也是種獨處,有人可能夜裡坐公車睡過頭到了鄉間的總站,就覺得四下安靜、荒涼的可怕。
正是這個深植於美國精神文化中的觀念,竟讓荒野中的「獨處」成為受法律保護的公民權利,至今還深深影響著美國國家公園和林務機關的政策。
.
3. 荒野與商業行為的關聯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要在保存荒野性格和訪客的獨處權上取得平衡 (人潮也會破壞體驗),申請憑證往往需要額外付費、接受宣導教育和規範限制,而且一旦園方認為環境有遭到破壞之虞,還會進一步限縮團體大小或禁止商業嚮導服務進入荒野區域。
為何要針對商業隊伍?因為獨處權的另外一面就是「自給自足」的能力。原則上來說,崇尚獨立精神的美國人會希望民眾靠自己的力量領略荒野之美,最大化獨處所帶來的心靈感動,而不是依賴以團體行動為主的商業服務。
如果有嚴格的總量限制,再加上商業嚮導服務是個必要存在,甚至還會採用配額制保障自組隊伍的權益,例如迪納利國家公園和保留區(Denali National Park and Preserve)的措施。不為什麼,因為美國人的精神文化如此,精神文化又影響了制度,如此而已。
.
4. 結語
獨處的美好對我們臺灣山友來說並不難理解。尤其是只能在周末連假登山的朋友們,應該都能認同「包場」的珍貴──不用搶好營地、不用忍受打呼聲跟噪音、不用懼怕裝備被別人拿走、拍照也不用等前面那人連換七七四十九個姿勢 …
看了我以上的分析,大家應該對於什麼是荒野能有些共識吧。很遺憾的是,以美式的定義來說,熱門健行路線經過之處都不能稱得上是荒野。我們現在擁有的路線,視情況皆需要以適度開發和集中管理來降低人為衝擊──這更是主管機關不可逃避的責任。
過往政府消極的封山封海,出了事就罰錢,將責任推回到民眾「不守法」之上,但情況並沒有好的轉變,如今國賠的緊箍咒隨著山林解禁正式鬆綁,我們是否能看到當局拿出積極的作為呢?
且讓我們心中繼續保持著對純淨荒野的憧憬,不要中斷關注的力量,一起看下去吧。
自然保留區國家公園嚴格 在 去倫敦上插畫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觀察日誌:4/22世界地球日,我想說…
一直很想寫,關於倫敦、台灣市區環境、環保相關議題的觀察與比較,但很猶豫到底該不該寫?畢竟我不是相關科系,更不是專業人士,對沒有絕對認識的領域做太多的評論不是我的style。二來,擔心來倫敦讀書也不到一年,看到的人事物算不上太多,就此評論有些膚淺。然而,今天是「世界地球日」,容許渺小的我為地球發聲,希望你能將文章看完並參與討論。
關於垃圾分類…
首先,必須先說我的成長背景。我唸過的學校環境教育都做的非常好,據我所知,環境教育、垃圾分類是中小學必學課程,學校也嚴格執行,我認為跟我同一代的人應該都有好好做垃圾分類的觀念(吧?)。我以為環境教育會嚴格的在各國教育系統中實施,直到一個外蒙古朋友說在他的國家根本沒有環保、回收、垃圾分類這回事,更別提教育了。
如果你在谷歌上搜尋「倫敦垃圾分類」,出來的幾乎都是讚譽有加、正向的文章,但實際是這樣嗎?
情況一:我室友們,皆為英國當地人,沒有一個做垃圾分類。
提醒他們要做分類,但他們表示,垃圾廠的工人會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如果是這樣,為什麼宿舍的集中垃圾場還要分回收物與一般垃圾?)我說:「就算最後有人會分,我們先分一下也不會怎麼樣,不然垃圾桶馬上就滿了,又要用新的垃圾袋,很不環保,回收物很佔空間。」室友笑笑的回:「 I can't be bothered.」又把塑膠牛奶罐丟到垃圾桶裡。
情況二:校園的垃圾桶只分兩類,可回收與不可回收,仔細瞧,沒有人分類。
一般台灣校園回收物至少分:玻璃、鐵鋁罐、紙、塑膠,等等項目,在這兒全統一為可回收物。已經那麼簡單了,學生還是隨意亂丟。
情況三:室友不解為何我將喝完的飲料塑膠瓶沖水洗乾淨。
「你真的很奇怪。」室友說。將器皿洗淨是回收前的基本動作。
由以上的情況,可以看出這裡的學生們普遍沒有環保、回收的概念;可以推斷出,英國環保教育是不足的。更讓人憂心的是,不管在台灣還是這裡,好像除了少部分的人落實環保與垃圾分類,大部分的人(甚至接受過完善現代教育的)都還是保持著I don’t give a shit的態度。
關於城市綠地…
我們都知道綠地是城市的肺,以下我會用倫敦市與我生長的台中市來比較。
來到倫敦快滿一年,最愛的就是這裡隨處可見的公園綠地與家家戶戶種植的小花園。不管是繁華的市中心,還是郊區,公園綠地平均分配著而且佔有可觀的面積。據我所知,好幾個倫敦代表的大園林曾經是古代皇家貴族的打獵休憩的地點,歷代政府把他們保留下來了,用心地維護著,成為市民最大的生活資產。想想台中市,我生活的地方,能讓人放鬆的綠地不多,儘管這幾年在歷屆市長的努力下,綠地面積增加了,但還是逃脫不了:分布不均、設施化、樹種單一、棲地破碎、缺乏生物多樣性,等等的嚴重問題。站在人的角度,一塊草坪、幾棵樹、幾個戶外遊樂設施就是一個不錯的綠地;然而,站在地球的角度,那並不合格。
印象深刻,國高中時,學校一位工友(我稱他為蔡老師)指著校園植物園說:「這模擬了台灣原始林相,樹種植物有高有低,生物多樣性豐富。」我的學校曾以紫斑蝶過境校園自豪,但主要蜜源植物外觀不及觀賞性植物,所以選擇將蜜源及食草移除,改栽種討喜的種類。「紫斑蝶不來了。」我永遠記得蔡老師這句話,回想起來,心還是痛痛的。
來倫敦讀書的這一年內,去了幾個森林公園、步道、園林中,有好幾個保留了叢林棲地的原始樣貌。對許多人來說,原始叢林外觀比不過整齊、統一的人造林或草坪,我覺得倫敦這裡的作法不錯,他們將一半(以上)的原始樣貌保留給了大自然萬物,剩下的稍作整治成有樹能遮陽、有平坦草皮可野餐、有椅子可以休息的地方。
「留下半個地球吧!」倫敦人與自然共存的好例子讓我想起了威爾森博士的這本書。書中雖然揭露了物種因為人類大量滅絕、氣候變遷的衝擊等讓人心碎的事實,但並不是毫無希望的。人類應該盡所能的保障還未絕種的物種安然無恙,劃出盡可能大的自然保留區。
你可能覺得,「關我屁事?反正地球在我死後才會爆炸!」我並不想說服你或請求你有一顆愛自然、愛地球的心;我只想先請你好好的正視問題,然後隨手做一些對地球好的事,停止簡單的能傷害環境的事。怎麼做不用多說,你一定知道,只是長期捂著耳朵罷了。
這篇也太難寫了吧!超時了啦~好啦,不管是回收環保或城市綠地議題,都值得我們好好思考。最後帶點情緒進文章,看到不好好分類的行為我感到生氣;在原始森林聽蟲鳴鳥叫、高矮植物昆蟲觸碰到臉龐我感到幸福,只有這個時候我真正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以上就是我寫這篇文章的原因。
(圖片為我去的幾個倫敦市內美好的園林、公園與步道。)
自然保留區國家公園嚴格 在 Taiwan Mountain 台灣山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行前路線規劃 ]
#魯地圖運用
#塔魔巴棲松_行前規劃示範
有朋友打算前往「塔魔巴棲松」,所以只要會Oruxmaps就可以有比較完整的行前路線規劃,建議操作如下:
1.魯地圖更新
魯地圖是更新最快的離線地圖,上山前更新,可以得到最新(每周四更新)的路線資訊!!
2.健行筆記軌跡查詢
可以先查找相關路線軌跡GPX檔,在Oruxmaps中可以顯示軌跡的難易度,上坡紅色&下坡藍色,或者有相關重要點位,如水源,營地,里程數,通訊點等重要資訊,當然也可以自己做功課後標定!!
3.入山入區申請
一般山友都會知道進入國家公園要辦理入山入園申請,而其他的山域,如果是自然保留區,則要依法申請,因為自然保留區是受文資法最嚴格的保護區域,塔魔這段屬於「插天山自然保留區」,所以要記得事先申請!
4.相關資訊查詢
「巴博庫魯山徑」段和「松羅湖山徑」段,目前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已經設置山徑標示系統,並且和魯地圖合作,把里程數和通訊點位標註於魯地圖上,目前只要更新魯地圖最新版本即可查看!!
5.宜蘭山地湖沼生態資訊
宜蘭「巴-棲-松」段這段會看到許多重要湖沼,如棲蘭池,大晴池,小晴池,沼澤池,松羅湖等5處湖沼生態,除了要遵守無痕山林原則外,有想了解周遭的植物生態,可以下載「宜蘭地區山地湖沼之植群分類」電子全文來參考!
6.最後,這些資訊都要給同隊夥伴和山下留守人員知道喔!
#Oruxmaps應用116
#歐樂斯地圖應用
#登山健行應用
#點線面安全法則
#重要點位-軌跡-魯地圖 安全法則
#魯地圖更新位置
http://rudy.basecamp.tw/taiwan_topo.html
#健行筆記軌跡查詢
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trail&act=gpx_list
#內政部警政署入山案件申請系統
https://nv2.npa.gov.tw/NM103-604Client/
#自然保留區申請網址https://pa.forest.gov.tw
#巴博庫魯山徑標示系統
https://luodong.forest.gov.tw/0000356
#松羅湖山徑標示系統
https://luodong.forest.gov.tw/0000355
#魯地圖結合山徑里程和通訊點位
https://udn.com/news/story/7328/3632883
#宜蘭地區山地湖沼之植群分類
https://ndltd.ncl.edu.tw/…/gsw…/ccd=nKF.Qi/record_mobile_bj…
#臺灣登山申請整合資訊網
https://mountain.cpami.gov.tw
#進入自然保留區申請
https://pa.forest.gov.tw
自然保留區國家公園嚴格 在 自然保留區意思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依據《國家公園法》,生態保護區係指為供研究生態而應嚴格保護之天然生物社會及其生育環境之地區。 另外,與生態保護區相關概念而設定的自然保護區或保留區上有:. 落實 ... ... <看更多>
自然保留區國家公園嚴格 在 自然保留區意思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依據《國家公園法》,生態保護區係指為供研究生態而應嚴格保護之天然生物社會及其生育環境之地區。 另外,與生態保護區相關概念而設定的自然保護區或保留區上有:. 落實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