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複習 【一句話看蒙特梭利】Mom,help me do it myself;媽媽,幫我,讓我能自己做。
這幾天大家還好嗎?切記,讓孩子加入生活,不要只是配合孩子!雙寶這兩天有午睡我好一點,至少能放空發呆兩小時耶!
除了「該做的事」之外,並沒有特別替雙寶安排共讀計畫,以參與日常生活為主。
準備晚餐時一起認識好大的冬瓜橫切面,看看種子的差異。
剛好陽台的蒲公英盛開中,可以明顯的看出來兩種種子的對比,蒲公英需要飛的很遠,所以種子很輕,一吹就掉!
先請雙寶挑出冬瓜囊內的種子,摸起來有點滑滑的,再放入黃色色素水中撈起,加入冰塊增加難度與不同觸覺。
有冰塊又有彩色水,孩子怎麼不愛呢?
還在家裡撿到一隻菜蟲,趕緊放到觀察箱中研究他!
❗️防疫買起來❗️
【Lingumi 專屬大V折扣✨】
🔸心得與三種選項,要教材或是最佳折扣都在這:https://reurl.cc/ramQOE
【閱讀啟蒙】
🔸康軒在蒙芽:https://pse.is/3cdmdp
🔸解凍即可料理養泉好食材:https://reurl.cc/v5rQ7L
🔸一次採購分裝料理很省時:https://reurl.cc/Gd7nAW
【一句話看蒙特梭利】Mom,help me do it myself;媽媽,幫我,讓我能自己做。
除了標題提到的~還有另一句很重要的話👉Never help a child with a task at which he feels he can succeed;如果孩子覺得這是他自己能完成的事情,就千萬不要幫他做。
🌟簡單來說在蒙特梭利裡👉成人最重要的工作是協助孩子的獨立。
#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指向相遇_只有父母的愛指向別離
⬇️以下漏漏長~都是你們常問的QA⬇️
蒙特梭利有幾個重點:
📌預備好的環境
⚠️家裡不是蒙特梭利教室,不需要跟教室一樣提供「正統教具/傢俱」盡可能在家裡的限度內配合孩子即可。
我們將危險物品收起來,將環境佈置的更適合孩子,像是在沙發下提供凳子孩子就能自由上下沙發(也是一個很好消耗體力的運動😆)
提供適合孩子身高的桌椅,沒用到的插座加裝安全鎖,容易碰撞的傢俱直角防撞條等等等..
噢,就算這樣也不可能做到100%完美,剩下的部分就是要讓孩子拿捏分寸的地方。
💡舉個例子~孩子拿到剪刀把玩是誰問題👉成人;孩子吃收不起來的電器電線是誰的問題👉孩子
將危險物品收好是成人的責任,而沒辦法收起來的地方就是不屬於孩子的,只要每一個人每一次都一樣的堅持孩子很快會懂某些事不可以做。
💡來個我家的例子👉
1⃣我家沒有柵欄亮亮可以自由探索,唯獨貓房他不能進去,只要一爬進貓房門就會馬上被抱到落地窗前,不記得執行多久後有成效,後來亮亮只會坐在門口喊貓貓了。
2⃣幼幼亮很愛咬空氣清淨機的電線,每次咬就把他抱到椅凳上坐五分鐘,之後就不會再咬了。
🌟附上我家常見狀況的應對方式給你參考✨
1⃣不吃飯👉可以不吃飯但不能影響家人用餐,收餐到下餐前只有水喝
2⃣不睡覺👉可以不睡覺但不能影響照顧者得趁這段時間整理家事沒辦法陪他,在時間到達前半個小時待嬰兒床上
3⃣打翻水👉一起整理,小小孩不整理也不額外處罰
4⃣亂丟食👉收餐,在遊戲時間提供適合丟的物品給他
5⃣不合意就哭哭👉坐在他看的到的地方試著說出孩子的感覺,跟他說如果想抱抱可以過來媽咪這,或是你也可以自己發洩情緒。哭完再給個抱抱
6⃣不收玩具👉小小孩是活在當下的不收很正常,平常跟他說一起收吧,如果孩子不收成人也能幫忙收
7⃣坐汽座哭👉那就哭吧,我沒有習慣再汽座上給零食的習慣,不然台北高雄往返要餵多久啊,餐跟餐之間不吃零食是我的規定。玩具我只給三個丟光就沒了!
8⃣不想刷牙或吃藥👉沒辦法一定得做~十字固定奉上😆
9⃣吃東西得在餐椅上👉一旦決定下餐桌就沒得吃
———
📌跟隨孩子
全世界的孩子都有一模一樣的成長規律,作為大人,我們必須承認規律的存在,尊重這些規律。
但是~每個孩子有他自己的發展模式和不同的速度,我們需要觀察他們正處於怎樣的階段、內在有怎樣的需求進而去協助他。
———
📌觀察
蒙特梭利最重要的職責不在於教,而是在於「觀察」許多時候不做什麼比做了什麼更難。
失誤控制是蒙特梭利重要的一環,不需要刻意提醒孩子,每次事情開始前由大人示範,孩子操作時盡可能「觀察不提醒」
🔸孩子會發現,原來用力敲蛋會破在外面,蛋殼掉入成品會吃到硬硬的,用力攪拌會打翻沒有蒸蛋吃,太多鹽巴會好鹹,剛出爐的時候好燙!經由多次且重複的練習,方能達成目標。
孩子天生勇於挑戰,對於有興趣的事一試再試就算有可能被大人處罰也阻擋不了他的心(ex玩插頭、爬高高)
試著允許孩子有限度的犯錯,保有樂於嘗試不放棄的精神吧!
🌟放手練他的身,用愛練他的心。
———
📌有限制的自由
在蒙特梭利裡自由與紀律是正相關的,而「放縱」就是缺乏規範的自由。
🔸現在許多人號稱「尊重」孩子,實際上可能誤會了尊重的定義不知不覺的放縱孩子,這對孩子是沒有任何幫助的,而我們成人的責任之一就是教會孩子「責任」在哪裡。
紀律簡單來講就是「規範」,是培養孩子瞭解「尊重自己、尊重別人、尊重環境」的約束。
🌟蒙特梭利說:「自由必須以獨立為基礎」
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地給孩子練習的機會已達到獨立的目的,而孩子的吶喊更需要被大人聽到:「我不希望別人伺候我,因為我並非無能。」只有真正具有這種思想並被滿足的孩子,才能感覺自己是自由的。
蒙特梭利裡的紀律,是建立在自由基礎上的「主動」與「積極」的紀律,那些看似乖巧的孩子,如果只是被動的配合服從,或是因出於害怕(怕被罵、怕大人囉嗦、怕不被喜愛…)才遵守規則,是稱不上有紀律的。
對小小孩而言規範能給予孩子安全感,因為這時候是他們「透過外在秩序,來建立內在秩序」的時期。
🔸環境的規範能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上有所依循、並做出預測,孩子都喜歡固定的作息重複的行為,在有變更的時候要提早告訴孩子(秩序敏感期)幫助他們瞭解環境、適應環境。
教養孩子時如果可以掌握自由與紀律的原則溫柔且堅定的執行,會發現孩子的情緒相對穩定,大大減少孩子跟父母摩擦的機會。
舉個先前V友問我的例子👉外出快來不及孩子堅持要自行更衣。
🔸「有限制的自由」意思是給孩子選擇的權利,但不能是無上限的提供。
早上起來家人急著要出門,孩子鬧脾氣就是不肯由大人更衣但自己又穿不好,我們要做的是遵守讓孩子獨立的紀律(自己練習穿衣服)
如果想減少早上著衣的時間可以前一天睡前就讓他挑選兩件中的哪一件衣服是他想明天穿呢?並約定好明天早上給他多少時間自行穿著,超過則有父母接手~
有時很奇妙的,當孩子擁有自主權時,他的配合度就會忽然提高了。
———
📌吸收性心靈
蒙特梭利認為0-6歲兒童獨有的心智特徵「孩子對環境中所接觸到的影響跟刺激都不會加以分辨的全盤吸收」將其轉換成人格特質一部分經驗。
蒙特梭利曾用海綿跟照相機來描述兒童這種心智全盤吸收與不加以區分的特質,所以我們要盡可能的告訴孩子正確及對的事情噢!
舉個例,當看到美麗的環境時,他們會吸收這個環境,將其作為自己心智的一部分。
所以,你給他美麗,他以後就會創造美麗,因為那是他構建心智時的一部分原材料。
而如果你給他看到醜惡,他也會吸收醜惡,醜惡也會成為他身上的一部分。
所以,大人在孩子面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都是他們吸收的原材料,我們想要孩子成為怎樣的人,自己首先必須是那樣的人。
#大V聊教養
#好亮育兒日誌
#蒙特梭利
蒲公英特徵 在 Apoozi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布籽生物 #秋行軍蟲 #🐛
Hi!週末愉快~天氣放晴了☀️
準備來啃玉米啦🌽by蟲籽
-
秋行軍蟲來勢洶洶 #🐛🐛🐛
全台至今已累計39件確診案例
擴散開會嚴重危害台灣農作物
大家外出踏青順便抓蟲蟲吧🔎
-
📌幼蟲的特徵是頭殼有黃色倒Y型紋路
📌背部各體節有梯型狀分布的4個斑點
📌愛吃玉米、水稻、鬼針草、蒲公英..等
-
秋行軍蟲「飛行能力1晚就可飛越台灣海峽!」
目前台灣發現首例為幼蟲,無繁殖及飛行能力
研判是透過西南氣流從中國華南區域吹來台灣
-
政府也緊急成立「秋行軍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
嚴陣以待,擔心造成巨大農業損失🌾
———————————————-
📢如果發現秋行軍蟲請立即通報
🌟【通報獎金最高NT10000元】
- - - - - - - - - - - - - - - - - -
(*๓´╰╯`๓)大家一起守護台灣農作物🌾🌾🌾
可以從路邊的鬼針草、蒲公英查看起🔎
-- - - - - - - - - - - - - - - - - -
秋行軍蟲通報獎勵要點:
https://www.baphiq.gov.tw/view.php?catid=18964
防檢局專線:0800-039-131
iOS :https://apple.co/2IE3O6h
Android : https://tinyurl.com/y6tngu3u
※部分內容及圖文轉貼自教育部粉絲專頁
#這不是業配文/蟲蟲危機人人有責👌
- - - - - - - - - - - - - - - - - -
#apoozi #插畫 #illustration #Drawing #art #painting #design #instagood #cute #kawaii #イラスト #그림 #일러스트 #taiwan #fallarmyworm
蒲公英特徵 在 既視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蒲公英(1985)
若要簡單的說,1985年伊丹十三所執導的經典作品《蒲公英》大抵而言便是一個將女性職人求道、創業故事套入西部類型敘事的電影。片中一方面透過女主角努力學藝以及男主角牛仔視的俠義精神,體現日本當代草根人物的生命力與樸實價值,另一方面也透過不時穿插與主線不相干的各個支線,切片了當代日本當代社會職人、工匠文化盛行的現象,並藉此各自揶揄了業餘與專業人士一番。
對於我而言,在觀看的當下,我會簡單的將《蒲公英》敘事分成三層。第一層當然是最為稀鬆平常顯而易見蒲公英學習拉麵技術、開店的過程。就如上述,它體現的是一種草根的韌性以及傳統價值的生命力。而第二部分,則是如24電影誌前些日子翻譯的影片(註1)中所提到的,《蒲公英》在類型電影的劇情中,貼加了對業餘愛好者與專業人士相互輕視、對立,又相互影響現象的有趣凝視。在此便不加贅述。
至於第三部分,如果將《蒲公英》放入當時代的氛圍之中作思考,我想便會產生有趣的事情。在1985年的日本,正值經濟泡沫化年代的高峰,走過戰後繁榮復甦的他們,在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來到了一個新的低點。那種戰敗時的心理陰影重現,很自然便體現在社會的各個層面當中。而若粗略地將拉麵視作為日本街弄傳統文化的象徵及代表,女性視作為相對弱勢的一群,那麼蒲公英努力成為一個拉麵師傅並開店這件事情,便有了日本在逆境中積極像上重返榮耀的正向意義。不過這也僅僅是理想,實踐過程中勢必會遇到許多挑戰與困難,比如說在電影中被大量揶揄的「菁英」文化,往往空有形式,而沒有實質意義。另一方面,一味推崇卻無法理解內容的人們,在某種程度上也貶低、甚至刻意排斥了習以為常的庶民文化,甚至是那些還不成專業,但已有一定水準的匠人與業餘愛好者。我想這或許是一種相對自卑而造成的投射行為。導演將此納入敘事,以一種喜劇的方式呈現,或許也是在諷刺此類行為的可笑,也藉此傳達傳統文化沒落及被輕視的悲哀。
還記得前些年在書市中紅極一時, 宮崎正勝的《餐桌上的日本史》、《餐桌上的世界史》以及李開周的《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等說,透過飲食文化來觀看當時帶社會的文化風氣與特徵,更進一步分析出各國特有的意識形態與民族特質。而同樣的觀點,放在《蒲公英》中卻也十分適切。
所謂的「食色性也」,人們喜歡美好的事物,是天性,不應該加以設限。說到底,不管是傳統文化或者是菁英文化,到最後都是為了滿足人們的慾望,食物是,當然性愛也是。但社會文化、禮教的規範下,為了迎合主流,這樣本能般的慾望被限制、被定義、被評分。到最後竟然還要被分高下,豈不是件荒謬的事情。然而這樣的事情,卻在在地發生在日常生活當中,而我們卻不自知。片尾中蒲公英一身體面的打扮,改裝成法式餐廳的小餐館,或許說明了這一切。縱使質地尚保不變,但外觀卻能很輕易的被改變,漸漸地其她也可能被改變,一點一滴,漸漸地全都改變。那麼又要如何從一而終呢?
《蒲公英》雖然是個喜劇,但看起來卻又不禁有點哀傷。
剩餘場次:
11.21 〈三〉 14:00 新光 2 廳
註1: 24電影誌 翻譯影片: https://reurl.cc/5r1pV
蒲公英特徵 在 在歐洲到處可見。蒲公英有特定的特徵... - 和香草說說話talk2herb 的推薦與評價
蒲公英 的生命旺盛,栽培容易,嫩葉可以當生菜吃,在歐洲到處可見。 蒲公英 有特定的 特徵 ,其實在台灣的野外,很多看似 蒲公英 的植物,其實並非 蒲公英 。我在下面連結的影片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