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貓咪手遊裡,驚見聖羅蘭花園】
阿任不玩手遊,這陣子卻很迷《小貓愛消除》,遊戲很簡單,藉由消除一個個物件,得到錢幣,可以「購買」一些裝潢啊啥的,一關關破除,可以蒐集不同貓咪,有不同冒險故事(但我通常略過,沒心情知道各家貓咪身世),體驗一下當室內裝潢師的感受,還可以幫可愛貓咪換衣服,很取悅視覺又紓壓,容易有成就感!
正當我開心地一關關往前進,忽然看到一個熟悉場景,嘿,這不正是Marrakech知名景點Jardin Majorelle 嗎?遊戲裡的貓咪還說這是摩洛哥裝潢風格,哈哈!
已有千年歷史的Marrakech,是摩洛哥四大皇城裡,最受國際旅遊者喜愛的一座,疫情前,觀光客絡繹不絕地在麥地那蜿蜒巷弄裡遊走,領受古老歷史的吉光片羽,唯有Marrakech知曉「全貌」.
Marrakech迎接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旅者,也讓喜愛Marrakech的外地人豐富了城,如邱吉爾以筆在畫布上留下Marrakech迷人樣貌,或如美麗如珍寶的Jardin Majorelle.
Marrakech值得造訪的景點何其多!我卻獨鍾Jardin Majorelle,各種植物屬性與生存條件不同,主事者卻能以園藝專業與勤奮照顧,讓仙人掌、蕉類、棕櫚樹與珍稀樹種等三百種植物,在將近一公頃的花園裡共榮共存,肩並肩地在小小園區昂然挺拔地生長著,可見其用心與驚人付出.
園區造景風格搶眼,色彩鮮豔,華麗細緻且近乎張揚,卻又因植物茂密而溫和寧靜了起來,蜿蜒小徑繞來轉去,每一步都是驚喜!
不少時尚雜誌前來Jardin Majorelle拍攝,有一回,恰巧遇著幾個模特兒與專業攝影師前來拍照,哇,生平第一次與「世界頂尖名模」近距離,各個像是剛從伸展台走出來,容貌姣好,身材修長完美,自然綻放著光!我沒有走近,除了不打擾攝影團隊工作,也因靠近這種人類很容易相形見拙,五短身材之任,不想去那邊自形慚穢哈哈!
唯一缺點是觀光客太多,死網美老愛霸佔位置猛拍死拍死不走,礙眼!幸好Jardin Majorelle植物茂密,淨化了人的吵雜能量與聲量,讓人忘了身在Marrakech市中心,極為動人的「鬧中取靜」.
Jardin Majorelle之所以聞名於世,更因法國高級時尚大師Yves Saint Laurent(1936-2008),常被暱稱為「聖羅蘭花園」.
然而Jardin Majorelle真正創始者,並非聖羅蘭,而是法國畫家Jacques Majorelle(1886-1962).
1922年,摩洛哥仍是法屬保護國,Jacques Majorelle前來發展,在Marrakech近郊買了一塊棕櫚園,綠洲、伊斯蘭花園及西班牙摩爾式花園給了他靈感,1929年開始打造這塊園地,1931年Jardin Majorelle完工,作為住所及藝術工作室之用.
Jacques Majorelle往生後,家屬後代無力無心支付龐大的維修費,花園面臨拍賣、拆除、改建為高級住宅的危機,1980年,聖羅蘭與當時伴侶Pierre Bergé將花園買下,此時隸屬於Fondation Jardin Majorelle.
有人說,Jardin Majorelle是聖羅蘭留給馬拉喀什的禮物,是送給摩洛哥的瑰寶.這話讓我相當同意.
曾引領法國時尚潮流的聖羅蘭,與北非有著深厚淵源.
1936年,聖羅蘭誕生在法屬阿爾及利亞的奧蘭,1953年(即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爆發前一年),前往巴黎發展,自此再也不曾踏上阿爾及利亞土地,然而北非的光線、聲音、顏色與氣味讓他無法忘懷,偶然來到摩洛哥,隨即無可救藥地愛上馬拉喀什,進而購下Jardin Majorelle,作為私人住所以及汲取創作靈感的園地.2008年,聖羅蘭因腦癌病逝於巴黎家中,在Pierre Bergé等親密夥伴陪伴下,他的骨灰撒在生前最愛的Jardin Majorelle,與花草植物長眠,Jardin Majorelle並立有聖羅蘭紀念碑.
我對聖羅蘭生平並無研究,卻對Pierre Bergé多了一絲敬意,兩人有著很深的情感,即便分手後,都是聖羅蘭一生最強而有力的伴侶,「聖羅蘭」三個字,遠近知名,如雷貫耳,但若無Pierre Bergé,「聖羅蘭」傳奇未必如此永恆特出.
或許世間沒有其他人比Pierre Bergé更了解聖羅蘭,我無法想像將摯愛骨灰撒在兩人深愛的花園,是種什麼樣的感觸?但肯定有著很多他人無法理解的且極度強大的愛.
尤其在聖羅蘭離世後,Pierre Bergé打點一切,持續經營種種文化志業,2011年,園裡增設柏柏爾博物館(Musée berbère),2017年九月,Pierre Bergé逝世,同年十月,Marrakech的聖羅蘭紀念館(Musée Yves Saint Laurent)開幕,聖羅蘭生前作品與才華並未因死亡而中止,卻是化作多種藝術形式,回饋並影響著人們.
Jardin Majorelle很美,不僅植物茂密,建築精緻優雅且特出,更因這個園地於愛中誕生,因愛而延續.
好惹~,各位鄉親有機會走訪Jardin Majorelle,除了忙著拍網美照,記得也感受一下園裡無所不在的「光」與「愛」唷!
隨文附上貓咪手遊截圖,第一張是Jardin Majorelle,第二跟第三張是手遊截圖,大家說,是不是超級像?!
那個建築構造、色調、風格、水池與噴泉,簡直就是一毛毛一樣樣呀!植物的部分,我還特地選了仙人掌,就更像惹~!
最後還是要歡迎全世界在疫情平穩後,來撒哈拉找我跟貝桑帶導覽啦哈哈!
#摩洛哥
#馬拉喀什
#聖羅蘭花園
#Jardin Majorelle
#Marrakech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錄低香港 Doc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法式牛角酥丹麥酥 竟然來自奧地利 (D100 為食麻甩騷) 法式牛角酥丹麥酥 竟然來自奧地利 (D100 為食麻甩騷) 相關影片: 1. 思浩感激梅艷芳同劉培基,唔係都唔識做明星!(大家真瘋Show 2020) bji 2.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
「蘭花國畫」的推薦目錄:
- 關於蘭花國畫 在 天堂島嶼.撒哈拉.蔡適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蘭花國畫 在 旅行好有趣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蘭花國畫 在 靜巷六弄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蘭花國畫 在 錄低香港 Doc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蘭花國畫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蘭花國畫 在 蘭花畫法 的評價
- 關於蘭花國畫 在 江正宗老師蘭花國畫基礎教學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蘭花國畫 在 章金生教授國畫教學示範: 畫蘭篇(一) 蘭葉及花瓣畫法. Chinese ... 的評價
- 關於蘭花國畫 在 中国画基础教学国画兰花技法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蘭花國畫 在 自學篇:國畫蘭花 臨摹不知道多久沒有拿毛筆畫畫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蘭花國畫 在 手繪蘭花畫-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2021年11月 的評價
- 關於蘭花國畫 在 手繪蘭花畫-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2021年11月 的評價
蘭花國畫 在 旅行好有趣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近大家瘋賞櫻花,換賞賞蘭花也不錯哦~台中樂成宮全國蘭花大展暨書法水墨國畫展2/18-3/2,有數百盆美美的蘭花五顏六色爭奇鬥艷,向媽祖祈求保祐後可以賞賞花拍拍照
詳細介紹:https://www.17travel.tw/2020/01/131-29.html
蘭花國畫 在 靜巷六弄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不在繁華色相中
#吳士偉個展
#紫藤廬
暑假的時候,走訪一趟青雨山房拜觀吳士偉的作品裝裱。三位姓吳的,吳士偉、吳挺偉和我愉快的聊了一個下午。除了觀看士偉近期要在紫藤廬展出的作品之外,挺偉也拿出了許多裝禎用的材料,並分享了許多在書畫裝裱的知識。
我與士偉相識多年。觀察到他多年來對於書畫創作的歷程,只能說此人真是謙謙君子,而且畫如其人的優雅與飽滿。且書寫一篇短文,做為文字導覽。開幕日期為10/24日下午兩點。
〈不在繁華色相中─試論吳士偉水墨近況〉
文人畫在20世紀的發展困頓
隨著清帝國的衰敗,中國的科舉制度在1905年被取消之後,整個文人階級也跟著在民國初年逐漸的消失不見。固然,文人的風雅與品味令人懷念,但過往那種將科舉、菁英文官與品味「三合一」的組合,已然無法在民國時代延續。
陳衡恪(1876-1923)在1921年所撰寫的〈文人畫之價值〉一文中提出「文人畫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學問,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陳衡恪出身於晚清的世家,其父親為陳三立(1853-1937)與祖父陳寶箴(1831-1900)俱為清代文人官員,其弟陳寅恪(1890-1969)則是20世紀中國之史學權威。從陳衡恪的世家背景可得知他在民國十年寫文章捍衛傳統文人畫價值時的家學淵源。無奈,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使得中國新一代的知識份子不僅強烈的質疑自身的文化傳統,更激進者甚至主張中國應該走向「全盤西化」的道路,才能振衰起敝。
從晚清開始,中國的留學生大都先前往「明治維新」後的日本,之後的第二波則是前往歐美留學。雖然,陳衡恪也曾前往日本東京高等師範學校學習博物學。他返回中國之後對於文人畫的倡議,顯然抵擋不住更多從歐洲與日本返國的藝術提倡者。徐悲鴻(1895-1953)的「中國畫改良論」,或是林風眠(1900-1991)的「東西方融合論」,如果放在「五四」與「新文化」運動的脈絡下,明顯的更能獲取年輕世代的支持。歷經1949年的共產革命之後,文人畫在中國的後續發展只能苟延殘喘的躲藏在階級鬥爭的陰霾裡。1980年後的「改革開放」固然帶來了一線生機,但是後來的「新文人畫」運動,在大量西方當代藝術移入後,也僅能曇花一現的凋零。
吳士偉與他的文人品味養成
吳士偉先後畢業於國立藝專(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之)、文化大學與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國立藝專時代所就讀的工藝科應用美術組,奠下了他日後對於古玩(長命鎖)、漆器、銀器與織物(緙絲、刺繡)的愛好。此外,當年席德進(1923-1981)對於臺灣民俗文物、建築的重視,也滋養了他的藝術底韻。除了古人之外,影響吳士偉水墨的老師包括了江兆申(1925-1996)、李義弘、蔣勳與倪再沁(1955-2015)。可以說,江兆申的秀麗筆墨、李義弘的攝影觀景構圖、蔣勳的人文素養與倪再沁所重視的文人筆墨,都構成了吳士偉畫作中的重要養分。
從20世紀跨越到現在,吳士偉的水墨創作一方面要抵抗臺灣藝術市場對於當代藝術的偏好,另方面則是要面對如何在當代的生活情境裡去蒙養文人畫的品味。舊時代的文人品味來自於書香官宦世家、來自於琴棋書畫、來自於四書五經與詩詞歌賦。這些文化條件,也就是陳衡恪在民國時代對於文人畫沒落的無力回天之憾。整個時代的風氣、社會政治與經濟結構都已經發生巨大變化之後,文人(官員)階層已然消逝。真正意義上的文人畫已經不存在;在我們這個時代,唯一能夠持續發展的只有文人畫的品味與精神。
無論是親自拜訪吳士偉的工作室,或是瀏覽他的臉書,都可以發現他對於古物的嗜好。時間所淬鍊出來的歲月痕跡與歷史記憶,無論是在他所收藏的長命鎖、銀器或是漆器上,都可以看到古香古色的斑斕美感。例如,此次展出的【浥清塵01】的畫心周邊就有銅綠的斑剝效果;【浥清塵02】的花瓶,還刻意的使用燒過的銀箔來暗示時間的流逝感。2020年的作品【瓊華】裡的漆器圓盤,也在珠紅色的顏料下,隱約使用墨色的暈染,來增添歲月感。此外,【平安長春】作品中,所使用的「全形拓」紙張是購自中國大陸的現成品,買回之後再添上竹簾、花卉與托盤。「全形拓」(把古代的青銅器利用特殊的手法來呈現青銅器的立體造型)盛行於清代金石考證學風的乾隆與嘉慶年代。清代晚期書畫篆刻家趙之謙(1829-1884)時常在「全形拓」的紙上做花卉。此後,無論是吳昌碩或齊白石等人皆有不少此類的作品。元代文人畫家趙孟頫(1254-1322)在論畫時說:「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益。」以今日的角度而言,「古意」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詮釋與作法。吳士偉的古物收藏癖好,無疑的是他文人品味養成的重要養分。
繁華落盡見真誠
文人畫的技法可以仿效,但是品味卻難以學習。明代的董其昌(1555-1636)曾說:「畫家六法,一曰氣韻生動,氣韻不可學,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學得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成立鄞鄂,隨手寫出,皆為山水傳神」(董其昌〈畫眼〉)。吳士偉酷愛旅行,足跡踏遍許多地方─除了故國山河之外,造訪臺灣北海岸的三芝、老梅等處之後,他以海藻綠畫下了【春渚】。此外,他在臉書上留下了大量他在臺北或新北市巷弄所見的花花草草,而這一些用攝影留下的影像,也常成為他眾多花卉作品的造型來源。
吳士偉的線條,來自於他長期的書法鍛鍊。本來,在文人畫的系統裡最講究的其實是以書法線條入畫,然後讓線條在畫面上可以言說自己,而非僅做為造型的陪襯。他對於筆墨線條的掌控,可見於【蘭香馥郁】裡的從容與自在,以及類似常玉(1895-1966)構圖【觀止】中充滿節奏感的飽滿與生機盎然。從趙孟頫之後,中國的文人畫甚少觸及顏色的使用。趙孟頫說「今人但知用筆纖細,傅色濃艷,便自謂能手」;事實上,吳士偉的用色除了來自傳統的中國畫顏料,也運用到大量的日本畫顏料。在訪談中,他提及剛到東海大學研究所時就開始接觸了膠彩畫;他還特別提及廖瑞芬建議他使用日本畫的天然胭脂以及嘗試其他的膠彩顏料。因此,吳士偉畫作裡顏色表現,不僅層次豐富(有時會參用銀箔或黑箔),設色飽滿而不俗豔。
〈不在繁華色相中〉展覽,吳士偉展出了他最近三年來的精心之作。我對佛學並無研究,但「色相」或許可解釋為人們目光所能及的現象界。「繁華」的「華」字等同於「花」,也就是吳士偉最常繪製的題材。本次展覽中,他的花卉作品確有幾件刻意的在描寫花落花謝的過程,例如【抱香】裡那些以較黑的墨色所畫的蘭花,或是【綺蘭】作品中太湖石左側的枯萎蘭瓣。時間的流轉,會讓人有「傷逝」的感悟。王羲之在〈蘭亭序〉中也說「故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魏晉名士的風流,不在驚世駭俗,而在於真誠的理解生命的短暫與苦痛。吳士偉的〈不再繁華色相中〉不僅提供給我們豐富的視覺饗宴,也提醒了我們在於生命的虛幻與真實之間,一個重要的觀看位置。
蘭花國畫 在 錄低香港 Doc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法式牛角酥丹麥酥 竟然來自奧地利 (D100 為食麻甩騷)
法式牛角酥丹麥酥
竟然來自奧地利
(D100 為食麻甩騷)
相關影片:
1. 思浩感激梅艷芳同劉培基,唔係都唔識做明星!(大家真瘋Show 2020) bji 2.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uJpeCslMqw)
2. 思浩細數一眾擔嘢紅嘅影星!波蘭花梗製環保飲管!(大家真瘋Show 2020) bji 2.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5DKRzlsXU)
3. 太古城中產區 咩店舖是嬴家? (D100 為食麻甩騷) bji 2.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rYTkFJTz8U)
#地圖 #d100 #奧地利 #維也納 #法國 #德國 #波蘭 #土耳其 #art #一個月 #師傅 #好多人 #唔識 #唔該 #你自己 #有幾多 #有冇人知 #IE #一個人 #熱辣辣 #十分鐘 #第一個 #好似係 #應該係 #PLA #Qui #成年人 #兩分鐘 #殊途同歸 #為食麻甩騷 #d100 為食麻甩騷
蘭花國畫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洄瀾光影油畫展 #温宛菁專訪
對外婆的追憶猶如對光影的迷戀,循著童年的記憶,以油畫創作訴說東部淨土簡單美感的生命印象
左手拿解剖刀,右手執畫筆
藝術家温宛菁,大學念的是生命科學,研究所專研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原想步踵達文西描繪人體的精微結構,但直至研究所畢業,卻未畫出任何一張人體素描。之後,一直窩在冰冷的實驗室裡,手持解剖刀,在螢光顯微鏡下解析細胞的生命奧祕。某日,偶然重拾幼時的塗鴉興趣,後師承旅法畫家沈辯教授,運用彩筆試圖紀錄肉眼所見的生命,而成為左手拿解剖刀、右手拿畫筆,兼具理性與感性的「藝術玩人」。近年,又因關注東部發展與原住民生態智慧,而常回到母親的故鄉 —花蓮,追逐燦爛的陽光,留意尋常的美景;更恣意揮灑畫布,企盼記錄一些感動的痕跡。
對於外婆的依戀.對於光影的迷戀
温宛菁,台北人,但從小就和台灣東部有著不解之緣,對於光和影一直都有一種深刻的迷戀。記憶中,艷陽下,東部外婆家的樹木與光線交織而成瞬息萬變的投射,總能讓她蹲在樹蔭下癡迷許久;而對於外婆的依戀猶如對光影的迷戀,外婆過世後,院子裡的草木就成為一種對人的追憶,宅院裡斑駁牆面上的海棠花在光與影、虛和實之間搖曳,彷彿是外婆的一生,即便身處困境仍然保持著生命中的彈性。
外婆是道地的傳統客家婦女,十九歲時隨著外公從西部到後山打拼,大半輩子就這麼在花蓮的鳳林小鎮上落地生根。宛菁印象中的外婆慈祥婉約,寡言多能,喜歡蒔花養草;外婆和外公好像比賽似的在前後院種植了許多花草樹木。時常跟著任教職的母親回鳳林的宛菁,在那兒度過了無數個寒暑假,就連小時候得了腸病毒,也是回到這個小鎮上休養。於是在這幢日式宅院綿生的記憶裡,外公的蘭花、外婆的海棠花,孕育出宛菁的第一件與第二件感人的作品。
不引人注目但保有獨特的美感與生命歷程
在油畫作品中,藝術家想要表現的不是壯麗遼闊的東部風景,而是平凡生活中的一小片光影。記憶中的花蓮生活,是從吃完中餐開始,趁著外公睡午覺的當兒,鄰家玩伴會聚集在蘭花架下玩沙泥。宛菁卻愛一個人踩著腳踏車,跑出小鎮亂晃,有時來到中央山脈山腳下,蹲在一棵棵不同姿態的大樹底下觀察光影,享受著光影交織的虛實心境。
藉由對於童年的回憶以及對於外婆的思念,宛菁循著外婆行走過的足跡,畫出當下心情的悸動。她說:「庭院裡牆頭上的那一株海棠花隨風飄逸,很像外婆的人生,不名貴不顯眼,但卻堅忍不拔,我的畫作中那種寧靜其實是在訴說外婆給我的安心感。」十二年前外婆過世時,宛菁感覺頓時失去了一個很重要的心靈支柱;直到如今,每次回到日式老宅院中,就彷若看見那位安靜的坐在屋子裡,將世界隔絕在外,專注踩踏著縫紉機的外婆。對於宛菁來說,這是生命中很重要的光影。
從理性科學到感性美學
溫宛菁從小就喜歡塗鴉,小學到高中,常常代表學校參加比賽得獎,但由於家族親人的期待而念了第三類組。從中興大學的生命科學系到台大研究所的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再到中央研究院的基礎醫學研究,事事要求完美的個性總是讓她非常忙碌,幾乎鎮日窩在實驗室裡埋首做研究。直到幾年前的某個假日,媽媽請她陪著一位學生去「拉丁區畫室」學畫,沒想到啟動了她學習油畫的興趣,因此而遇見了油畫啟蒙老師—沈辯。相距這件事之前,宛菁最後一次拿畫筆是在大學時的國畫社揮毫,無疑的,油畫媒材對她而言是全新的接觸。只要周末得空,她就會趕到畫室習畫。沈老師指導的不只是繪畫創作上的技巧,還有對於美的感受和認知,還常下書單讓宛菁多方面接觸藝術領域。拿起油畫筆的那一刻,生命中最重要的光影—日式宅院、外婆的身影油然而生,於是就這樣陸陸續續畫出了記憶中的依戀。第一件作品「外婆的海棠花」讓她在畫中揣摩了許久許久,終至感動到落淚;第二件作品「外公的蘭花」也是她在忙碌的實驗室生活之暇緩慢地完成的。
30歲那年的低潮與轉機
實驗工作有段時間非常忙碌,以至於很久沒去畫室習畫。某天,沈老師捎來一個令宛菁驚喜的消息,沒料到擱置在老師家的畫作居然被某位畫廊經紀人欣賞,並問是否有意願辦個展。温宛菁和母親聽到這個消息時,只是一笑置之,但時隔半年後,因為夜以繼日的實驗工作和心理的壓力,讓宛菁的身體不堪負荷而造成胃出血,正好此時也被教授告知在中研院努力多時的實驗失敗。頓時,宛菁的心情跌入幽谷,原以為自己會一直順遂的走這條喜歡的路,沒想到在這時候遇到了瓶頸!人生的低潮讓宛菁有些喪志失意,此刻半年前的一笑置之湧上心頭,她開始認真思考是否要讓30歲的自己做點不一樣的事情,於是便規劃了自己嶄新的人生方向——先畫出心中的感動吧!
與東部的機緣,被踢離原本的軌道
在研究所灰心喪志的那段時日,宛菁心中的鬱卒難解,於是常跑去她最熟悉的東部海邊沉潛,蒙受燦爛陽光的撫慰。沒想到因此慢慢地與東部的原住民部落有了連結,而開始認識了令她著迷的原民文化,起初是受人之託寫了東部的部落故事,後來因為東部發展條例的討論而變成義務志工。有一段日子,白天她在中研院趕實驗,晚上則是趕去參加「東部議題」校園巡迴的分享講座;而在NGO組織裡認識的老師也邀請她一起做宜花東的能源研究。諸多的機緣讓溫宛菁被踢離原本的軌道,嘗試了許多新的可能性;但她認為自己並沒有放棄生物醫學研究,只是單純的希望透過展覽,將這些年對於東部的光影、親情的追憶呈現出來,將這份美好分享給更多人知道。(文:金車文藝中心)
温宛菁簡歷:
大學念的是生命科學,原想步踵達文西描繪人體的精微結構,但直至臺大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畢業,卻未畫出一張人體素描。之後,一直窩在冰冷的實驗室裡,用螢光顯微鏡試圖解析肉眼看不見的生命奧祕。某日,重拾幼時的塗鴉興趣,師承旅法畫家沈辯教授,試圖紀錄肉眼所見的生命,成為左手拿解剖刀、右手拿畫筆,兼具理性與感性的「玩人」。
近年,又因關注東部發展與原民生態智慧,常在東部追逐燦爛的陽光,留意身邊的尋常之美,而恣意揮灑在畫布上。企盼記錄一些感動的痕跡,與一起生活的人分享。
蘭花國畫 在 蘭花畫法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