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別說 #資源回收率 了,你聽過 #循環利用率嗎?」
大家可能都聽過「台灣的資源回收做得很好」、「台灣是資源回收大國」、「台灣的資源回收率高達50~60%,比很多歐美國家都還高。」這樣的說法,而 #高資源回收率 也成為我們台灣各級政府宣揚自己環保政績時,最好看卻也最容易誤導人的數字。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因為 #你以為的資源回收率和真實的有很大不同。
到底「資源回收率」這個數字怎麼來的呢?其實理想上這個數字應該是把所有產品與製程中,可以回收的部份包括金屬、塑膠、玻璃、廚餘等生質物質甚至土石方等等可以回收的物質量,全部算為分母,而這些物質真正被回收的算為分子,這裡簡化地舉例來說,如果今年全台灣總共製造了100萬噸的鋁製品,那這100萬噸就應該是「鋁的資源回收分母」,而今年如果實際回收了50萬噸的鋁製品,這就是「鋁的資源回收分子」,今年鋁的資源回收率就應該是50萬噸除以100萬噸等於50%,同理我們可以計算其他物質的資源回收狀況。
然而,現實的資源回收率卻是 #失真的分母與灌水的分子🙉
現行的資源回收率這個數字是一般廢棄物(生活垃圾)的「#所有收到的資源回收量」除以「#總垃圾產生量」的百分比。
分母「總垃圾產生量」是「垃圾清運量+廚餘回收量+資源回收量+巨大垃圾回收再利用量」,然而委由民間業者清除的都被算做事業廢棄物,明明很多大型社區生活垃圾常常都是這樣處理,分母不斷被縮小。
分子「所有收到的資源回收量」卻是以 #進入回收處理廠就算進收回了,然而,眾多非「公告應回收」的回收物,往往在「去化」過程就被排除在回收系統外,沒能進入循環再生,是個明顯打腫臉充胖子的分子。
從這個公式我們就看得出來,資源回收率實際的意義是「#資源回收量佔所有垃圾量的百分比」而已,和實際上回收了多少應該要回收的物質一點關係也沒有,這個數字甚至拿來作為資源回收成效的指標都顯得牽強。
去年第二次定期會時,我就針對新竹市資源回收問題提醒過環保局長,要透過積極的作為去提升我們的資源循環效能,別再使用資源回收率這個容易誤導民眾的數字,我們該看的不是這個。可惜直到最近的新聞中,環保局依舊以「資源回收率」作為指標。
資源回收率還會誤導我們另一件事,民眾會很直覺地認為,「資源有回收,就是資源有再利用」,「高資源回收率=高資源再利用率」,實際上 #有回收絕對不等於有再利用,回收之後的物質,還要交由能夠妥善處理的業者製成再生料,再生料還要被其他業者接受並採購後,才算是回到市場再利用。
而這段「回收到再利用」的路,民眾常常是不清楚的,如果回收來的物質是複合材質,或是其他原因讓業者無法順利製成再生料,這批回收就可能還是會進焚化爐;如果原生原料價格太便宜,業者未必想要買再生料來利用,那回收就可能還是進焚化爐。
資源回收率真的只是個好看的數字,它不能代表資源回收成效,也無法反映資源是不是真的有被再利用,環保署推動的「#國家層級物質流指標」中,有一項「#循環利用率」,這個數值最近的2018年是18.1%,它的概念是「回收來的資源,佔總資源投入量的比例」,而總資源投入量包括了天然的資源投入,跟回收來的資源投入,所以這個數字越高,代表我們用更多回收來的資源替代掉了天然資源的使用,是一個比較真正接近循環經濟概念的指標。
但是任何的指標都有未能反映到的部份,即使資源循環利用率也不能讓民眾看清楚「回收到再利用」的路。
說了這麼多,只希望大家以後買東西時,能夠多想想這件產品能不能回收?如果能回收,它能夠真正被再利用嗎?還是收了最後又進焚化爐?當大家不只停在回收上,而是一起關心回收到再利用,循環經濟才能開始大步走。
下次聽到「高資源回收率」的台灣驕傲時,看完這篇的朋友不妨嘗試展開一段更環保的對話吧。
以下是子齊為您準備的談話資訊😉
「#氣候變遷」不是假議題,它正在發生。
https://reurl.cc/xZKzb1
揪團種樹 一起把碳種回去
https://reurl.cc/b5N1bv
推動產業綠色紓困,#永續發展 才能讓我們和下一代有好的未來
https://reurl.cc/0oaY8l
大自然中沒有所謂的「廢棄物」
https://reurl.cc/oLMA2j
未來四年請蔡總統為2050年碳中和超前部署
https://reurl.cc/mnOA5M
減碳方案,從地方做起
https://reurl.cc/kdegKb
平衡勢必會達成,不是透過災難,就是透過設計
https://reurl.cc/vDzAzN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6的網紅陳靜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塑料垃圾與廢棄藥品的回收率極差!環保署到底在幹嘛? 📣📣小編:內文字很多,大家可以直接看影片,今天的靜敏委員很兇...不對,是霸氣十足喔! 🔸廢棄塑膠袋的回收,一直都是很棘手的環保問題。環保署從2005年開始實施「垃圾強制分類計畫」後,#民眾依舊分不清楚可回收塑料與不可回收塑料,就連辛苦...
資源回收率計算 在 屏東環保g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環保局長呼籲民眾及鄉鎮市公所應加強垃圾分類資源回收源頭減量
環保局將嚴格執行垃圾進廠落地檢查
屏東縣去年每人每日垃圾量高達1.27公斤/日,今年至10月雖已降至1.1公斤/日,然資源回收率於全國仍屬偏低。環保局分析研判以往資源回收率、垃圾回收率偏低主因有三:(一)未落實資源回收源頭減量。(二)廚餘混入垃圾處理積少成多增加垃圾量。(三)事業廢棄物混合家戶生活垃圾一併清除及清運天然災害或美化工程環境產生之廢棄物加總於家戶生活垃圾計算,未予以分開填報統計,是為屏東縣垃圾產生清運量持續居高不下之三大主因。
環保局指出,縣長及局長非常重視此問題,除邀請環保署副署長蒞臨指導及多次召集本縣33個鄉鎮市公所召開宣導說明會,且派員在崁頂焚化廠之垃圾傾卸平台嚴格執行垃圾車載運垃圾落地檢查,至今年10月份止,已查獲18次違反載運垃圾進廠管理規定。另亦嚴格審查申請事業廢棄物進廠之產源場所、申請種類、性質及數量。
環保局長顏幸苑表示,各鄉鎮市公所受事業機構委託清除事業廢棄物務必與民眾產生之家戶生活垃圾分開清運及分別填報統計數量,遇風雨等災害或淨灘或清理公共區域產生之美化工程環境產生之廢棄物亦應專車清運,亦可排除列入家戶民眾生活垃圾統計,務必落實依廢棄物清理法及崁頂焚化廠廢棄物進廠管理辦法等規定辦理,並再加強宣導民眾確實做好垃圾分類、廚餘回收工作,從源頭減量做起,避免未分類之垃圾及廚餘進廠焚燒量,降低對焚化爐之損害,提升本縣資源回收量、率,創造三贏績效。
資源回收率計算 在 屏東環保go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事業廢棄物夾帶混入家戶垃圾進焚化廠 屏東縣環保局加強落地檢查
屏東縣近年來家戶生活垃圾產生量始終居高不下,去年每人每日垃圾量高達1.27公斤/日,雖資源回收量逐年攀升增加,但已造成整體資源回收率、垃圾回收率偏低,環保局分析研判認為與各個鄉鎮市公所受託清除其轄境內小型工廠、大型餐廳等屬事業之事業廢棄物混合家戶生活垃圾一併清除及清運天然災害、美化工程環境產生之廢棄物加總於「家戶生活垃圾」計算,未予排除分開填報統計有關,加上民眾未落實資源回收源頭減量效果不佳,是為屏東縣垃圾產生清運量持續居高不下之三大主因。
環保局指出,廢棄物清理法雖規定鄉鎮市公所可以同意清除事業廢棄物,惟應與日常清運之家戶生活垃圾分開填報、統計數量及計算費用,始不致造成「家戶生活垃圾量」暴增,環保局針對此問題已多次邀集本縣33個鄉鎮市公所召開宣導說明會,並派員在崁頂焚化廠之垃圾傾卸平台執行垃圾車載運垃圾落地檢查,以7、8月份為例,分別執行檢查240及286車次,其中查獲公所載運事業廢棄物8車次及3車次,環保局皆改依「一般事業廢棄物」予以收費,並函文告誡。另,環保局亦嚴格審查申請事業廢棄物進廠之產源場所、申請種類、性質及數量,以防止外縣市事業廢棄物「偷渡」入本縣焚化爐處理,增加焚化廠處理負荷量。
環保局顏幸苑局長表示,各鄉鎮市公所受事業機構委託清除事業廢棄物時應確實依廢棄物清理法第28條規定正式取得執行機關(鄉鎮市公所)同意函,並應依同法第36條規定簽訂書面契約,且與家戶生活垃圾分開清運及分別填報統計數量,始符法制,並實際呈現本縣家戶民眾產生之生活垃圾量,有效剔除「誤入」之事業廢棄物數量,除此之外,鄉鎮市公所遇風雨等災害或淨灘或清理公共區域產生之「美化工程環境」產生之廢棄物亦應專車清運,亦可排除列入家戶民眾生活垃圾統計。
顏局長再次呼籲各鄉鎮市公所,務必落實依廢棄物清理法及崁頂焚化廠廢棄物進廠管理辦法等規定辦理,並應仍須努力再加強宣導民眾確實做好垃圾分類、廚餘回收工作,從源頭減量做起,減少未分類之垃圾進廠焚燒量,降低對焚化爐之損害,並可提升本縣資源回收量、率,創造三贏績效。
資源回收率計算 在 陳靜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塑料垃圾與廢棄藥品的回收率極差!環保署到底在幹嘛?
📣📣小編:內文字很多,大家可以直接看影片,今天的靜敏委員很兇...不對,是霸氣十足喔!
🔸廢棄塑膠袋的回收,一直都是很棘手的環保問題。環保署從2005年開始實施「垃圾強制分類計畫」後,#民眾依舊分不清楚可回收塑料與不可回收塑料,就連辛苦分類好的廢棄塑膠袋,還是會因為髒汙、塑膠種類標示不清、回收價值低等因素,再次被清潔隊歸類為一般垃圾,導致這些塑料垃圾,幾乎不是流進了海洋,就是被送進了焚化爐!
🔸根據環保署統計,2018年國人光是在購物就使用掉了152億個塑膠袋,#平均每人每年使用660個,若以每個塑膠袋3.55克計算,去年一整年共產生了高達5萬3960公噸的塑膠垃圾,且回收量只有約5148公噸,回收率不到一成!總總數據皆顯示出民眾對於回收廢棄塑料的教育不足。
🔸其實根據環保署的「垃圾強制分類」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9成的民眾是能夠配合資源回收政策的,若是環保署可以加強宣導,塑料回收率勢必可以再提高,環保署甚至可以透過教育,培養民眾分類的能力,讓清潔隊在回收資源後,不需要再委外請專業人士來判斷要進行物料回收或者是廢棄物衍生燃料(RDF),增加人事、浪費公帑。
🔸除了廢棄塑膠袋回收,民眾對於藥品儲放及管理的觀念也明顯不足,有高達62%的民眾習慣自行丟棄吃不完的藥品,回收率僅36%。健保署推估,#每年有約193公噸的藥品遭到丟棄,回收量僅有約69公噸,相當於有超過5億顆藥品最後都進到了垃圾桶,造成浪費醫療資源,還衍生出相當嚴重的水汙染問題。
🔸環保署在106年實施「產業廢水污染管制與特性分析研議計畫」,檢測下水道設施的廢污水,結果在大型醫院檢驗出33種藥物,在製藥廠、工業區檢驗出22種,民眾生活的公共衛生下水道則檢驗出23種,#所有檢測地均被驗出含有頭孢唑林鈉和歐弗洒欣兩種抗生素,即使經過污水二級處理程序,仍然無法被有效去除。
💥💥以上種種問題我在3月25日和4月10日就已在衛環委員會質詢時向環保署提出,然而醫事司今天(27日)發布的「資源回收政策」總檢討專題報告,卻完全沒有回覆以上這些問題,讓人不禁懷疑,環保署到底有沒有把民意代表當一回事?難道質詢只是在做秀,人民的聲音完全不用聽?否則怎麼會一個月、兩個月過去,依舊一點作為都沒有呢?
💥💥💥我在此強烈建議,環保署應偕同衛福部研擬於藥袋加註應回收或以一般廢棄之說明的可能性,並評估適合的廢棄藥品回收機制,否則像「耳念珠菌」這樣具有抗藥性的病菌,只會越來越多,未來只怕會有更多人因此喪命‼
#質詢
#廢棄塑膠袋
#廢棄藥品
#環保署
資源回收率計算 在 陳靜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回收率不到一成!塑膠垃圾不是進焚化爐就是到海裡去了
💥💥垃圾處理問題刻不容緩!海洋生物誤食塑膠、被塑膠纏繞導致受傷或死亡的案例層出不窮,前陣子花東海灘也出現三起鯨豚擱淺事件,其中一隻雌性柯氏喙鯨被發現胃中充滿大量塑膠垃圾,體內甚至還懷有一隻達165公分的胎兒。世界經濟論壇在2016發布的報告顯示,若人們繼續生產塑料而未能妥善處理,到了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將比魚還多!
環保署從2005年開始實施「垃圾強制分類計畫」,將垃圾分為一般垃圾、資源垃圾及廚餘,但該政策推動14年,不僅宣導有問題,一般民眾與食品容器印製業者分不清楚可回收塑料與不可回收塑料,就連民眾分類好的塑膠垃圾,還是會因為髒汙、塑膠種類標示不清、回收價值低等因素,再次被清潔隊歸類為一般垃圾,導致垃圾不是流進海洋,就是被送進焚化爐🔥🔥🔥
環保署統計,2018年一整年,國人光是在購物用塑膠袋,就用掉了152億個,平均每人每年使用660個塑膠袋,若以每個3.55克計算,去年一整年共產生了高達5萬3960公噸的塑膠袋,而回收量只有約5148公噸,#回收率不到一成!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在2019年1月3日公布,全臺所有海域都有微型塑膠的蹤跡,這些微型塑膠會吸引和吸收海水中一些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積性和有毒性的污染物質,不僅會對其他生物造成毒害,還會在生物體內累積,經由食物鏈回歸到人類身上,所以「人吃塑膠」也不再只是危言聳聽,舉凡淡菜、牡蠣、蛤蠣都被驗出塑膠殘留,其中更可能夾帶重金屬與有毒物質,都會增加健康風險。
面對如此嚴重的垃圾汙染困境,環保署公布的臺灣海洋廢棄物治理行動方案草案,卻直到2030年才會全面禁用購物提袋、免洗餐具、一次用外帶飲料杯、塑膠吸管,還不包含其他塑膠製品,就連違反規定的販賣業者和製造業者,也只各處1200到6000以及6萬到30萬的罰鍰,#甚至比肯亞的57萬台幣到110萬台幣的罰鍰還低。
📌📌建議環保署可以參照歐盟與英國,擴大生產者的責任,並加強污染者付費原則,像是讓生產者買單包裝回收處理費,對再生成分低於30%的一次性塑膠課稅等等,以期能有效從源頭控管塑膠垃圾,以符合廢棄物無害化、減量化、安定化、資源化的處理原則。
#質詢
#環保署
#塑膠
#回收
資源回收率計算 在 資源回收率Recycling rate - 政府統計資訊網 的相關結果
資源回收率 =資源回收量/垃圾產生量×100%,可分為執行機關資源回收率及以稽核認證量為主之資源回收率二種。 1.執行機關資源回收率=(執行機關資源回收量)/垃圾產生 ... ... <看更多>
資源回收率計算 在 五、永續環保組 的相關結果
垃圾每日清運量÷人口數. 環保局. 源頭垃圾. 減量. 回收率於89 年已大幅改善,並達到. 15%以上。 (資源回收量)÷(清運量+. 資源回收量+廚餘回收量)×. ... <看更多>
資源回收率計算 在 臺北市重要統計指標名詞定義-執行機關資源回收率 的相關結果
當期 · % · 指執行機關資源回收量占垃圾產生量之百分比。 · [(資源回收量)÷垃圾產生量(垃圾清運量+廚餘回收量+資源回收量+巨大垃圾回收再利用量)]×100 · 本府環境保護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