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長的日常
#2021建築園冶獎
#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
#乾濕分離的受洗池看過嗎
虎尾基督徒聚會處
雲林是宗教大縣,
平時鐵處長總是走宮廟路線,
今天特別帶大家走訪虎尾基督徒聚會處,
除了感受不同宗教信仰的意涵,
也一探這個普獲得建築園冶獎的老教堂新生命。
感謝曾牧師特別為我們細說這個與虎尾糖廠 及虎尾鎮歷史脈絡息息相關的故事,
也謝謝來異鄉的曾嘉逸牧師,
為我們雲林創造了一個新的建築典範。
「教會不僅是傳教,
除了週末的禮拜,
更重要的是平時的造訪與關懷,
我們本著以人為本來傳達愛。」
—— 曾牧師
ㄧ棟老房子的保存,
不僅是建築結構的特殊性,
還有它與人們情感的連結,
以及地方文化生命的延續。
文化資產的保存不能只靠公部門,
民間的自發性與參與所能產生的效益更具意義。
今天我在曾牧師臉上看到的不只是
熱忱,
還有一種榮耀感,
當我們做對的事時,
心中的那份踏實會讓你發光發熱。
◾️線上直播
https://fb.watch/v/3tYi4u1U9/
◾️
由文化部補助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在雲林獲得熱烈響應,自107年5月起迄今,共有12件經審查通過的老屋修繕案件。
「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是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之一環,凡是民國60年以前興建,具有文化保存價值的私有老屋,經過文化部審定後即可獲得補助。希望藉由民間自發性的力量共創地方文化治理,以時間換取新思維,保存具潛在文化資產之私有老建築。
本縣獲文化部補助12案近3,486萬元,屋主配合計畫自籌約達4,068萬元。「老屋」重點不是多少年才算是「老屋」,而在於是否可能不論房子有多老,我們都能找到持續使用,繼續在裡頭生活的方式,盡可能保留老屋元素,不僅可能在商業上加值,也留給後代子孫記憶傳承的可能性。
「虎尾基督徒聚會處」源為戰後初期,許多「外省」軍民,來到虎尾糖廠工作,其中不乏基督徒。由於當時虎尾地區尚未有中文講道的教會,虎尾的信徒若要聚會,則必須要搭乘火車到西螺埔心。由於信主人數漸多,虎尾教會開始借用糖廠幼稚園的教室聚會,1957年,教會購置了位於中山路 20 號的建物,經過修建後,於隔年啟用。後八七水災,使得教堂毀損嚴重,只得另尋良地重新建堂。1960年,教會購得了文化路70號的土地。
虎尾基督徒聚會處教堂於1963年興建時,由范芳輝建築師設計規劃,范建築師出身於臺鐵的工務單位,擔負倉庫建築等工作。由於臺灣戰後本土的工程人才,多是接受日本式的建築訓練,因此在設計與工程進行方法上,多少可反映出具有日式風格的房屋設計與結構。或許正是如此背景,在屋頂處採用了延伸自日治時期使用三角形木構桁架,為增加高度加上斜向哥德式木支撐,以避免在教堂這種頗需視野空曠的場域中矗立柱子。類似日治時期公家單位的平房式倉庫設計,也可作為近代臺灣建築師在政權轉換期融合與傳承的一個具體觀察目標。
信仰需要傳承,老會堂也年事已高,多有損壞亟待整修,為了使用上的安全及保護極具歷史價值的老建物,因此教會計畫著手修繕會堂,透過「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爭取文化部核定工程總經費653萬532元(自籌50%),並另外獲文化部補助60萬辦理建物文史調查研究、修復過程記錄。本案建物整修經109年1月起至12底完成整體工項,進行建物修繕以及周邊環境改善,不僅可保存歷史、安全使用,更可培養成為虎尾觀光路徑上的特色景點,於110年參加「2021年建築園冶獎」,並獲得「民間」公共景觀建築肯定,創縣府歷年獲獎紀錄,再次讓在地人或遊客都能感受到新舊融合的生命力。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6灣仔歷史文物徑是位於香港灣仔區的兩條分別以建築主題及生活氣息為主題的文物徑所構成的文物徑,此文物徑由發展局於2008年初成立的灣仔活化舊區專責委員會所構思,並於2009年9月27日開幕。行政長官曾蔭權在2007年10月10日的施政報告中提出一系列有關文物保育和活化的措施,其中一項工作重點是活...
路思義教堂建築特色 在 遠見雜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遠見時光機】你看過這樣的 #東海大學 嗎?
👉這裡看更多: 遠見時光機
🥳IG追起來:https://bit.ly/3lf85ii
談到東海大學,也許大多數人首先映入眼簾的,絕對是那充滿知性和設計感的 #路思義教堂。
這座1963建照、出自建築師大師 #貝聿銘 之手的建築,打造出現代主義最完美和信仰的象徵。
西方的 #教堂 到 #現代主義 時代,外形設計逐漸被簡化為三角形,作為信仰建築的象徵,而路思義教堂的設計正體現了這一點。建築設計師萊特在威斯康辛設計的小教堂首次體現了這種 #三角形外觀 的設計風格。
他用東方宗教徒中常見的 #雙手合十 時掌部略張開所展現的稜錐形態來說明教堂的意義;他考慮到,建在東方國度上的 #基督教堂,就必須融合東方的某些宗教精神。
而路思義教堂在結構設計上,為考慮採光效果以及充分展現其建築結構,便採用類似倒置船底的外形設計,其上小下大的形狀給人一種穩定的感覺,在對抗風力與地震力時甚為可靠。
如今,路思義教堂不僅是 #台中 最著名的地標象徵之一,更是許多市民們休憩和活動的場所,綠意盎然的草地搭配湛藍天色、金黃教堂,偶爾在夕陽餘暉的映照下,有著絕美的感動和浪漫。
圖片提供/興台彩色印刷
#讓我們一起看看,當年的報導:
1997-6-5【東海大學:私立的「台大」】
沿著長的台中港路,穿過繁華的台中市區,最後路旁會出現一堵綿延不斷的紅磚矮牆,東海大學學生會長吳明孝,回想起大一入學報到那天,第一眼看到這座像是「萬里長城」般的圍牆,心裡只有一個感覺 「天哪,這個學校怎麼這麼大啊!」
順著紅磚牆進入不顯眼的校門,只見兩旁茂密的鳳凰木、校園內雅緻古樸的校舍建築、相思林,以及造型特殊、外觀有如雙手合十析禱的「路思義教堂」。對東海大學來說,寬廣優美的校園是它最大的特色,全台灣大概也沒有哪個學校大到需要有「校園解說員」的地步。一位從台北來的大一新鮮人笑說,來到東海,才發現台北的「大安森林公園」,原來只能勉強稱做是「公園」,而非「森林」。至於東海大學到底有多美,從每逢星期假日還會有觀光客包遊覽車到此一運的盛況,可見一斑。
由知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等人負責規畫的東海大學,雖然是教會學校,但是校舍充滿著中國傳統建築風味的設計,隱含著東西文化相互尊重並存的意圖。校園內沒有高聳的教學及行政大樓,建築物被樹木與草坪包容其中的設計,則是將學習與環境融為一致、追求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等教育理念,蘊藏在整個校園景觀的規畫之中。
#來回顧當年的報導:https://bit.ly/3kY0Evg
關於【遠見時光機】
《遠見》全新企劃,以劃時代的歷史照片,勾勒當年你我已漸漸淡忘的時光——那些年的報導、那些歲月的回憶,相信能在時間的洪流中,抓住一絲絲美好的感動。
路思義教堂建築特色 在 豬豬隊友 Scott & Wend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豬豬隊友環遊世界 第 138 天【亞美尼亞】
日記 131「諾亞方舟的後裔」
在亞美尼亞的第一天,今天下午有 Free Walking Tour。
很多觀光城市都會有 Free Walking Tour,顧名思義就是免費的城市導覽團,這是最便宜、最方便、也最快速認識一個城市的方法,一般在青年旅社都能獲得相關的資訊,不過雖然名義上是免費,通常在結束後都會給導遊一點小費表示心意。
正好我們還沒做什麼功課,今天就跟我們一起參加導覽吧!
Yerevan 是亞美尼亞的首都,世界現存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我們在 Republic Square 集合,在蘇聯時期的原名叫「列寧廣場」,
蘇聯解體、亞美尼亞獨立後便拆除了列寧雕像。
Yerevan 又被稱為粉紅之城,因為建築物大量使用火山泥建材,特性是材質不會過硬,適合雕刻。Republic Square 周邊的五棟建築物由蘇聯建築師 Alexander Tamanyan 規劃建設:歷史博物館、三棟政府大樓、以及一棟萬豪酒店,都是使用火山泥建成,風格一致。亞美尼亞非常致力於保護城市古蹟,這些大樓都被要求不得改變建築外觀。
除了導遊,還有一個美國女生和一對印度夫妻與我們同團。
那位美國女生是我們在喬治亞曾經遇到過的,
而另一對印度夫妻一聽到我們來自臺灣很興奮地跑來。
「你們是臺灣人嗎?」
「對啊。」
「你們覺得喬治亞的 Khinkali 怎麼樣?」
Khinkali 是喬治亞的國民美食,暱稱喬治亞小籠包,
不過前幾篇有說過,我們都不是很喜歡。
我們還來不及回答他們,到底該說好吃,還是該老實說我們不愛呢?
沒想到還沒等我們回答他們就先開口了:「我覺得 Khinkali 超難吃的!還是臺灣的小籠包好吃,我太想念鼎泰豐的小籠包了,Khinkali 一點都不好吃……」我們一邊走,他們一邊抱怨 Khinkali,一邊懷念著臺灣小籠包,大概講了五分鐘,真有趣,看來臺灣小籠包更好吃不是因為我們私心,連外國人都這麼覺得啊!
離題一下,兩年前在以色列的時候印象很深刻,
耶路撒冷的城市規劃分為四區:猶太教、伊斯蘭教、基督教以及亞美尼亞區,耶路撒冷是三個宗教的聖城,但為什麼還有一區是給亞美尼亞呢?因為亞美尼亞是第一個信奉基督教的國家。
傳說中諾亞方舟就停靠在 Ararat 山,Ararat 山因此成為亞美尼亞的國家象徵,在國徽和鈔票上都能看到,亞美尼亞人也自詡為諾亞方舟的後裔。天氣好的時候從 Yerevan 就能看到 Ararat 山,不過目前 Ararat 山在土耳其境內,土耳其屠殺百萬亞美尼亞人就是另一個故事了(明天再跟大家說)。
Katoghike 教堂看起來像是兩棟不一樣的教堂,雖然風格很相似,但大的那一棟很新,而旁邊小的那一棟明顯老舊很多。
故事是這樣的,Katoghike 教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1264 年。
建於 17 世紀的聖母教堂是當時 Yerevan 最寬敞的教堂之一,蘇聯統治期間進行拆除的時候,意外發現包裹在聖母教堂結構裡的 Katoghike 教堂,在考古學家的抗議之下決定保留下來,但因為空間非常小,只能作為祈禱室使用,直到 2009 年,才決議在 Katoghike 教堂旁另外蓋一座聖安娜教堂。
Yerevan 在 2012 年被選為書城,
我們穿梭在古老的城市巷弄之間,隨處都能看到很多牆上的塗鴉,
畫的大多是亞美尼亞有名的作家畫像。
Walking Tour 的最後一站是 Cafesjian 美術館。
巨大的石階座落在花園廣場後方,這裡同樣是蘇聯建築師 Alexander Tamanyan 的作品,是 Yerevan 都市計畫的一部分,在廣場前可以看到 Alexander Tamanyan 低頭端看城市設計圖的雕像。
對我來說,最特別的倒不是壯觀的階梯或美麗的花園,
而是廣場上各具特色的雕像、每一層階梯展示的藝術品,
甚至是如果你不想爬樓梯走到最上層,你也可以搭旁邊的手扶梯,
而手扶梯旁一樣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藝術展品。這些展品大多來自亞美尼亞裔的美國慈善家 Gerard Cafesjian 的捐贈。
傍晚我們又回到 Republic Square,
夏天的時候廣場中央是噴水池,不過現在沒有水,全都是聖誕節造景,
廣場上很多穿著布偶裝、聖誕老人裝的小販。
我們昨天還在納悶為什麼聖誕節沒有慶祝活動。
其實俄羅斯、喬治亞等東正教地區的聖誕節並不是 12 月 25 日,
因為他們使用的曆法與羅馬公教和基督新教不同,聖誕節是 1 月 7 日,
而亞美尼亞教會比起聖誕節,更重視 1 月 6 日的主顯節。
所以我們在亞美尼亞還能再享受幾天的聖誕氣息呢!
2019.12.26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旅行紀錄在 YouTube 頻道:https://reurl.cc/EO5zg
訂閱我們,一起探險!
#亞美尼亞 #葉里溫 #armenia #yerevan
#豬豬隊友 #PiggyTeammates #ScottandWendy
路思義教堂建築特色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6灣仔歷史文物徑是位於香港灣仔區的兩條分別以建築主題及生活氣息為主題的文物徑所構成的文物徑,此文物徑由發展局於2008年初成立的灣仔活化舊區專責委員會所構思,並於2009年9月27日開幕。行政長官曾蔭權在2007年10月10日的施政報告中提出一系列有關文物保育和活化的措施,其中一項工作重點是活化灣仔舊區,於是發展局於2008年初組成活化灣仔舊區專責委員會,成員包括灣仔區議會議員、文物保育和活化的專業人士、歷史學者、發展局和市建局代表,探討區內的文化與歷史,研究活化灣仔舊區工作,並諮詢相關持份者。灣仔歷史文物徑最終於2009年9月27日開幕,各景點會陸續設置輕觸式螢幕及易拉架,讓遊人詳細了解灣仔歷史,又在文物探知館、旅發局及鄰近的書店及酒店等地,免費派發文物徑地圖。
本集主要景地:
綠屋位於茂蘿街1號至11號單數門牌及巴路士街6至12號雙數門牌,合共10幢唐樓,現已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綠屋建於1920年代,室內地台使用木結構,露台的鑄鐵柱則具西方建築特色。過去綠屋曾被用作露宿者之家,香港小交響樂團亦曾租於此地。
李東海大樓位於皇后大道東266號,現址為香港防癆心臟及胸病協會總部,李東海大樓原址為皇家海軍醫院,於1950年奠基,由商人J.H.律敦治捐贈。
灣仔街市位於皇后大道東264號與灣仔道交界,建於1937年,現已列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街市以德國三十年代興起的包浩斯現代主義建築風格興建。
藍屋是一座位於石水渠街72號至74A號雙數門牌的唐樓,現已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藍屋原址為華佗廟,廟內建有醫院,1920年代改建成現今的唐樓,戰前亦曾為鏡涵義學。
黃屋是一座位於慶雲街2號至8號雙數門牌的唐樓,現已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黃屋樓高三層,由一位茶葉商人在二十年代後期斥資興建。
皇后大道東186-190號現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建於1930年代,建築物以鋼筋混凝土作為框架,以廣州騎樓為特色。
莊士敦道60-66號為早期廣州騎樓式的唐樓,是現時少見的四幢相連陽臺長廊式樓宇,樓宇的若干部分估計早於1888年興建,莊士敦道64號由余氏宗親會於1966年購入,而莊士敦道66號則原為和昌大押,現時整座建築物現活化為餐飲場地。
船街18號現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樓宇由業主合源建築公司建於1930年代,原為木建築物,後因二次大戰時失修,由戶主家族重建,建築物簡單的柱飾、鑄製的欄河、唐樓的外牆壁柱、牆身花線、以至樓梯的水磨石,都是戰前初期的建築特色,現時全幢已活化為私房菜菜館。
舊灣仔郵政局為香港法定古蹟,是本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郵政局建築。這座建築物坐落於灣仔峽道和皇后大道東交界,1915年3月1日正式開放作為灣仔郵政局,現時由環境保護署用作環境資源中心,稱為環保軒,展示關於環保的資料。
灣仔露天市集是指太原街及交加街露天市集,此市集已有80多年歷史,有150個攤檔,包括110個固定的攤檔及40多個俗稱為「朝行夜拆」的黃格仔小販檔,中外電影亦喜歡都此取景,當中包括60年代著名好萊塢電影蘇絲黃的世界。
機利臣街露天市集出現於1950年代,主要售賣乾濕貨品、日常生活品及盆栽花卉。
路思義教堂建築特色 在 落成近一甲子! 東海路思義教堂閉館修繕一年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東海校園內的 路思義教堂 ,不僅是台灣的國定古蹟,也是知名地標,從1963年11月2日落成奉獻至今,將近60年的長期使用下,教堂出現了程度不一的損壞。 ... <看更多>
路思義教堂建築特色 在 路思義教堂,以雙手合十為造型的信仰寄託... - 東海大學 ... 的推薦與評價
通常運用透明的玻璃窗將戶外的景致引入,形成一幅美麗的畫作是蘇州建築的特色。貝大師得著機會就會將他家鄉的建築特色放入他的設計之中。路思義教堂也不例外,貝大師這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