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是一年一度的緊張時刻😅😅,小弟要開展了,有些焦慮也有些開心,睽違三年的時間,怪獸展覽終於要再次回歸了。
繼2018年的《遠方的所在》怪獸陶作展後,依舊緩慢的進行著立體作品創作,過去大部分以插畫為主的創作生活,在這幾年漸漸也有改變,每週做陶的次數持續增加,一點點累積著陶作品,心中也想著,自己從未有過一檔以陶作品為主的展,所以也才有了這次《無塵之島》的作品展出。除了濃縮了近三年來的怪獸立體作品之外,也畫了些許怪獸故事的全新篇章,歡迎大家來看展。
____________________
展覽主題:《 無塵之島 》徐至宏創作個展
展覽日期:2021/10/02(六)-2021/10/31(日)週一二為休展日
藝術家分享會:2021/10/02(六)16:00pm-17:00pm
展覽地點:小路映画
展覽地址:台中市西區五權西五街94巷36號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近在遠方個展 #藝術家陳世勳專訪 一隻貓,一只瓶子,一點墨,一把椅子,一張桌子,一扇窗,一棵樹,一朵雲,一片天空,陳世勳和他的貓(或者,所有的貓在神祕難解的意識層面上都曾是/正是/將是他生命中的貓?)一同踩踏漫步過人生行途蜿蜒崎嶇、形形色色的迥異風景,喜悅、快樂、激昂、憂鬱、悲傷...
近在遠方個展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專訪故事:【插畫師 Stella the Dreamcatcher|
Kris 和 Naomi 乘著橡皮艇,終於來到冰島某處的海上欣賞冰川。遠方,Kris 看到一隻小海豹從水面伸出頭來,彷彿向她這位遠渡而來的遊客打招呼。這時 Naomi 「汪」了一聲以作回應,小海豹也隨即遊走。
這對一人一狗的組合,相結成為旅伴,千山萬水走遍不同地方,如今來到冰島,已經差不多是旅途的尾聲⋯⋯
「好久沒有去過旅行,所以才想用旅行做主題。」她說。她是插畫師 Stella the Dreamcatcher,最近她正在舉行一個以旅行為主題的個人插畫展覽。疫情下無法旅遊,但憑著想像力,我們仍然能夠穿州過省,前往世界的另一端。
近年,Stella 習慣每次去旅行都會在當地抽時間畫速寫,回到香港後,配合旅途拍下的照片,再畫成完整的插畫。她說,希望透過畫畫的過程,重返昔日旅行的回憶。Stella 這幾年斷斷續續畫了不少旅行插畫,適逢有機會,便構思了這個以旅行為主題的展覽。
特別的是,這次展覽的每幅作品,主角不是 Stella 自己,而是一個名為 Kris 的女生,一位 Stella 筆下創作出來的人物。
「最近一直在創作繪本,因此希望展覽有一條故事線,於是設計了一個人物,讓整個展覽變成一本繪本。每幅畫,都是這本繪本中的一個定格。
畫中所有元素,都是由 Stella 的旅行經歷轉化而成,「在加拿大時,真的看到一家人駕著露營車去旅行,當中有一隻狗。」於是,這隻狗便成為女生 Kris 的伙伴 Naomi。
Kris 和 小狗 Naomi 走訪各地,到過柬埔寨吳哥窟,在緬甸蒲甘看過日出,Naomi 在加拿大班芙首次嘗到雪,他們還在冰島坐橡皮艇出海看冰川 ⋯⋯ 跟隨著畫中 Kris 和 Naomi 的步伐,觀眾彷彿跟著他們一起出走。
有觀展的人說,整個展覽場地都好像《動物森友會》當中的場景,突然變成現實一樣。「有人說,他在《動森》裡有個一模一樣的咖啡壺。」為了展覽,Stella 和朋友合力佈置了展覽場地,包括帳篷和地氈,還有小檯、咖啡壺和結他等道具。
她說,幾乎是去到最後一刻才決定要搭建一個場景出來。她覺得大多數畫展都只是單純將畫展示出來,人與人之間沒有交流。於是,她想到從環境入手,讓大家立體地感受整個展覽的氛圍。她配合自己製作的火車動畫,建了一個「火車站」出來,還搭了帳幕,重現其中一幅作品「我們永遠在路上」中的場景。
「現在這裡感覺很適合聊天。希望可以讓大家慢慢看畫,靜靜休息。 」
這次是 Steller 第一次一手一腳辦展,她覺得搞展覽的思考模式,和畫插畫很不同,因為要考慮觀眾感受,希望大家看得舒服,更重要是,要呈現一種「感覺」給大家。「以前只會由自己出發,但辦展覽要思考更多觀眾和創作人之間的交流。」
Stella 提到,很多人看完展覽後,都特意告訴她這個展覽讓他們看得很舒服。
「疫情之下感覺很合時。有些人會坐在這裡慢慢打發時間,營造出一個可以讓人打發時間的空間,很好。」 Stella 說。
Illustration & Storyteller: Stella the dreamcatcher
Text: @wongyuehang2047
Photos: @kan.long
〖
展期|22.05.2021- 27.06.2021
時間|12 - 7PM
地點|太子荔枝角道93號 白紙花舍 @betabularasa
#EveryoneisStoryteller #展覽故事 #旅行插畫展 #stellathedreamcatcher #StellaLam #白紙花舍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ad-lib & StoryTeller presents : 【#WeWearStories】
展期 Date : 05/06/2021 (Sat)- 26/06/2021 (Sat)
場地 Venue : K11 Art Mall 地下 G01
開放時間 Time:上午 11 時至下午 9 時
📚 成為 Reading Club 會員,支持 StoryTeller 繼續創作美好的故事:
https://bit.ly/2MNRcPK
📻 收聽 StoryTeller Radio :https://store.story-teller.com.hk/pages/podcast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3
→Follow @ztorybook.official 留意最新動向
近在遠方個展 在 李屏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走神
(刊登於本期《字花》雜誌。)
+
神走了。
回想起來,是一波迅速且確實的撤離。當世界挺過一場毀滅性的災難,每個國家開始緩慢重整秩序,國與國之間試著重新串連起來的忙亂中,神早一步離開了。
最先發難的是小鎮的某一個乩身,連續數週,她先是感覺訊號斷斷續續,難以連線,傳來的訊息十分破碎。最慘烈的那次也是最後一次,降駕到一半,突然沒了。像是拔牙手術中途,麻醉全消的清醒,她站在主殿前,切實地感到孤身一人,遠方的訊號源,真的什麼都沒有了。她繞圈圈,她踱步,她重新來過,皆無用。
起初沒有人相信她。宮廟裡的其他人快速推論,果然還是不能用女性乩身。
狀況漸漸傳開,其他仍舊可以問事的所在,問出來的全部背道而馳,甚至出現異象。沒過多久,連異象都沒有了。什麼都沒有了。困擾無解的時刻該怎麼辦?人們於是更加依賴大數據。
年復一年,許多詞彙逐漸被堆疊成另一個語義。
課堂上,老師詢問眾學生,信仰是什麼?幾乎同一時間,桌前投射出大小不一的圖案。許多相似的,是目前當紅的歌唱團體成員,也有知名演員,漫畫人物,甚至有政治人物。老師笑著一揮手,虛空就被收拾,連殘影都不剩下。光是消除殘影,就花了多年技術去研究,飛蚊症不再是教師必有的職業傷害。
教室的主畫面出現色彩繽紛、風格各異的神明塑像,老師解釋,不很久以前,有過供奉這些偶像的信仰。人們會在廟宇、教堂、禮拜寺等空間,對著實體的偶像、象徵物,或者一面牆壁進行儀式,在此尋求問題的答案,甚至心靈的平靜。文化課的基本教材大致如此,下一課談民族。
要不要對十歲左右的學生施行傳統教育,官方與民間數度激辯。支持者認為,需要理解舊社會的文化建構,才是真正的文化教育。反對者則認為,對年幼的兒童談論傳統信仰,只會造成人格養成的混淆。最後得出一個折衷版本,教,但不深入教,以概論的方式帶過。反正這是資訊全面平權的時代,有興趣的學生可以自行查詢。
放學時間,學生們各自回家,沒有路隊,三三兩兩地走。交通工具會自行偵測並避開生物,安全系統不斷精進升級,車禍早已經是歷史名詞。iGod系統覆蓋率在多年前已達100%,內化的生命體徵檢測裝置,讓人類的壽命一口氣延展至自然的極限。再長就進入器官複製的道德議題,仍屬爭論不休的領域。
十歲的小甯在放學途中路過舊城區,附近居民習慣將不要的傢俱物件丟棄在此地,小甯跟同學們喜歡來此做尋寶遊戲。空地中央有棵大榕樹,枝葉橫生,成為整年暑熱的最好遮蔽。
此地的更新計畫在多年前擱置,連棟大樓的後半部已被拆毀,卻意外保留前半的結構體。從正面看過去,一樓的店招外觀狀況良好,服飾店櫥窗仍有展示商品,雜貨店玻璃罐內的糖果零食鮮豔有光澤。抬頭看,某戶前陽台,竟還有緊急搬遷來不及收回的兒童衣物,另一戶陽台的植物,在無人照料下,照樣發出新葉。孩子們也曾試著進入空置的大樓,無奈四面八方均被封死,無處可入。整排大樓就是一座巨大的展示櫥窗,成為本城的特色文史景點。
小甯在新增的物件山中,看見一張熟悉的臉。她小心翼翼將整尊塑像挖出,一查,原來這個長鬚金袍的塑像名為福德正神。她趕著回家,無暇多做處理,將塑像藏回了衣物堆。
隔日為校外教學,全班去參觀博物館。有佔滿整間展覽室的電腦主機,可以實際敲打出聲響的鍵盤,還有巨型的實體螢幕。走到最後一個展間前,導師問,手機是什麼?眾人皆舉起手。導師笑著說明,過去的手機真的是一種機器,過去的人需要靠實體的機器通話以及查詢。
導師帶大家走進挑高三層樓的巨型展間,世界上最後一批被使用的手機,被灌膠封存成一座小山。帶著神秘光澤的牆面,盡數由過往的手機拼貼而成。導師指著其中一款機型,懷念地說,他用過這種機器與人通話。
導覽的空檔,小甯忙著跟同學們討論她的新發現。有人很快地查到福德正神又名土地公,找出各式各樣的圖像。從這些圖像他們歸納出,土地公常常待在樹下的小空間。
放學後,他們用廢棄桌板跟石塊,在榕樹鬚根的小洞搭出屋頂,將塑像放了進去。沒有特別說出口,但他們隱隱感覺到,這個新遊戲不能讓成人參與。孩子們開始特別留意周邊,帶來可用的資源以裝潢樹下的小房間。
遊戲在不久後碰到了瓶頸,他們不知道該搜尋什麼才能獲得更多資訊。下課後他們圍著老師,詢問課綱裡沒提到的許多細節。老師拋出了新詞彙:「祭拜」。
板材好找,他們用撿來的小板凳作為供桌,將吃剩的營養午餐、挑食不吃的水果,擺放在土地公桌前。香爐則實在難尋,翻找過舊城區的廢物堆,還是沒有近似之物。他們決定電繪,再趁著導師不注意的空檔,將香爐立體列印出來。形體可模擬,氣味難再製,拜拜用的線香實在遍尋不著,也難以製作。他們拔了一些長型的堅韌野草,硬是立在香爐裡。
他們不時來樹下遊玩,帶來吃食,強化空間結構。沒有新的遊戲玩法,小廟倒是愈來愈像樣。
某日有人在樹洞裡撈到十元硬幣,這個國家不採用實體貨幣已經很多年了,想必是很久很久以前的遺留物。以圖像搜尋得知,幣面上的頭像惡名昭彰。他們不懂,為什麼要將這樣的人物到處流通?不過這一點點疑惑,很快就被其他資訊掩蓋。他們發現硬幣可以用來跟土地公溝通,一正一反代表正面意涵,若兩正或兩反,則是失敗。他們胡亂地發問,發現答案意外地準確。
小甯不信,開啟當日分發的作業檔,投擲硬幣問著選擇題,A、否,B、否、C,是。或者也有緊湊的,A、是。每一次回答,右上角都跳出正確的綠色圓圈。土地公的答題正確率是百分之百。
消息漸漸傳開,高年級的學長姐們也會來此,使用珍貴的硬幣與神溝通。問的問題更為抽象了,通常都是喜歡或暗戀的是非題。
問神的小隊愈來愈長,小廟前堆滿小學生們熱愛的吃食,不意外地都是甜食,布丁、巧克力、汽水,孩子們的每日攝取糖量被嚴格控管,多餘的食物在此堆成一落落小塔,想要的人可以自行取用。畢竟這是個無人在乎的舊城區,孩子們以自己的規則維持秩序。
他們也想過要找出更多土地公,可以比較順暢地消化這些問題。小甯搜尋過資料庫,問過老師,甚至大費周章去圖書館翻找古舊的紙本書籍,沒有人知道其他神像的下落。
由宗教場所改建成的健身中心,也找不到蛛絲馬跡。屋頂上的剪黏或是門片的畫作尚在,那是作為傳統藝術保存的項目,但神像們似乎全員消失。神離去後,信仰退潮,作為具體代表的神像一波接著一波消失了。人們懼怕未知的內裝,也曾經轉化成憤怒,神像被丟棄在各處,在河流中漂流,堆成垃圾山,最常見的,是直接丟在香爐裡焚香一併燒毀。時至今日,健康才是最普遍的全球信仰,所有的儀器都不斷在創新前進,唯有肉體,仍舊需要傳統方式的鍛鍊。
也不是一無所獲,小甯在厚厚的民俗信仰書籍中,翻到另一個突破的可能。
秋高氣爽的下午,放學的小學生們再次聚集在榕樹下,小甯指揮大家鋪平榕樹前的沙地,要非常平整,非常一絲不苟。接著她點名兩個牢靠的高年級生,一左一右,輕輕扶住木椅的兩邊。
如同丟出一個短訊那樣的輕鬆,小甯問:你好嗎?
樹上有電子蟬的叫聲,風吹過來有焚燒過什麼的味道,大概過了一個世紀那麼久,或者沒有,在漫長的沉默過後,椅子笨拙的移動,然後停止。眾生探頭,無人參透這個神諭的用意。
沙地上有淺淺的痕跡,上書:QQ。
(全文完。)
近在遠方個展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近在遠方個展 #藝術家陳世勳專訪
一隻貓,一只瓶子,一點墨,一把椅子,一張桌子,一扇窗,一棵樹,一朵雲,一片天空,陳世勳和他的貓(或者,所有的貓在神祕難解的意識層面上都曾是/正是/將是他生命中的貓?)一同踩踏漫步過人生行途蜿蜒崎嶇、形形色色的迥異風景,喜悅、快樂、激昂、憂鬱、悲傷、寂寥──以及綿延不絕的深沉寧靜,畢竟每個靈魂生來都註定要在只屬於自己的旅程上踽踽獨行。因此,也唯有靈魂自身才能為替趟旅程所經歷的、多變卻無機質的種種景色增添一絲意義。於是,擱置角落的舊鞋不只是一雙舊鞋,凜然駐足的烏鴉不只是一隻烏鴉,如同風也不再只是隨處颳起的風,海也不再只是單純平穩的海;在陳世勳的筆下,景物不再只是景物本身,一切猶如滴入瓶中水的墨,擴散,舒展,暈染,改變了所見事物冷漠的原始質地,寧靜地散發人性的光彩。人生孤寂沉靜的漫漫旅途上,與貓相伴,一切距離我們如此遙遠,一切距離我們如此接近。(文/ 柯佩儀)
陳世勳老師創作自述:
不管畫什麼,不管怎麼畫,都應是關於人,和關於畫這畫的人。或許在創作的道路上,沒有中間路可以走,也許垮掉,也許重生……沒有盤算,沒有規劃,只有累積。
1965年/ 出生於新北市汐止,于家族經營的電影院度過我童年……直到入伍前夕,還窩在電影院裡。曾自詡看電影比書多!
1984年/ 新店南強工商美工科畢。那三年可說是我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或許找到自己想走的路,畫畫,而不是讀書。
1986年/ 因為愛畫畫的關係,於軍中報名參賽《文藝金荷獎》。得到水彩類,第三名,獎金一千元,外加連長放我榮譽假三天。
1988年起任職於百貨、服飾美工櫥窗設計,以及畫廊業務,加總起來當了十年朝九晚五的上班族。那時辭掉工作最大原因,只單純地想畫畫。為了生計,曾于咖啡廳、唱片行、畫室,做著兼職工作;其餘時間都拿來,讀讀寫寫畫畫。
2000年至2011年,為了圓夢,於內湖、泰順街經營咖啡店兼我工作室,順賣自己的畫作。其間,于《萬芳畫廊》和畫友辦了人生中的第一個聯展,以及入圍了《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的中篇小說決選。
近在遠方個展 在 在遠方-駱麗真個展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等等。當次個展作品以錄像投影聲音裝置作為強烈的引言。也運用夜間才能展現蠱惑姿態的燈光裝置,討論自我中心與環境他者間又疏又緊,亦遠亦近的糾結感,也希望對價值去中心 ... ... <看更多>
近在遠方個展 在 無題 的推薦與評價
You're offline. Check your connection. Retry.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