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 科技評論》12/22
* 【麻省理工能源計劃主任:能源危機迫在眉睫,哪些技術最關鍵?】隨著全球人口和經濟的增長,人類對能源的需求已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然而,為了應對日益迫在眉睫的全球氣候變暖,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也刻不容緩。
2006 年,麻省理工學院發起了一項能源倡議(MITEI),旨在開發突破性技術,通過創建低碳和無碳(比如太陽能、核能等)的解決方案來有效和可持續地滿足全球能源需求,減緩氣候變化。Robert Armstrong 博士作為該倡議的主任,推動了與多家能源巨頭的合作落地,截至目前,多家跨國公司都是該倡議的會員單位。在該倡議的框架下,到底什麼技術能在未來重整全球的能源系統,塑造未來的世界呢?
Armstrong 在 EmTech China 全球新興科技峰會上為世人描繪未來能源的藍圖。
*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Simone Schuerle:用磁場控制納米機器人抗癌 | EmTech現場】20 世紀 60 年代,科幻片《神奇旅程》(Fantastic Voyage)第一次向人們描繪了這樣的場景:利用微縮科技進入人體內部修復受損的細胞。隨著科技的發展,該影片裡的很多猜想現在都已實現。
納米醫療技術專家、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助理教授 Simone Schuerle 就曾發明過一種由 3D 打印而成的、可受外部磁場操控的微型機器人。這種機器人能夠向腫瘤等病變組織輸送納米顆粒藥物,實現更精准的標靶給藥。
這種技術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它又會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在全球新興科技峰會的講台上,Schuerle 現身說法,分享了自己和她所帶領的團隊在這個領域取得的最新成果,並展望了納米醫療技術光明的未來。
* 【如何養活未來的91億人口?解決方案或許不在農村,而在城市】據聯合國的最新預測,2050 年世界人口將從今天的 68 億增加到 91 億,即在今天的數字上增加三分之一。
人口增長的絕大部分將來自發展中國家。預計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人口增速最快(增長高達 108%,即 9.1 億人),東亞和東南亞人口增速最為緩慢(增長 11%,即 2.28 億人)。到 2050 年,全世界居住在城市或城區的人口將從今天的 49% 增至 70% 左右。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到 2050 年,水果、堅果和蔬菜等 「健康」 食物的生產,產量需要提高約 95%,糧食產量必須增長 70%,才能給全球人口提供充分的健康飲食。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全球可耕地面積已經到達了理論極限。
* 【新研究證實:女性頻繁染髮將會增加患乳腺癌風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有些女生時常會羨慕西方人的金髮碧眼,天生自然卷的人會羨慕別人黑長直的秀髮。不管男生女生,在追求美的方式上,總是多種多樣,比如化妝、戴美瞳、假髮、燙染頭髮等。其中,關於女性經常使用的染髮劑是否可能導致癌症,是近幾十年科學家們一直在爭論的話題。
近日,一項基於 45,000 多名女性醫療記錄的研究發現,永久染髮劑與乳腺癌(尤其是黑人女性)之間呈正相關。相關論文發表在《國際癌症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IJC)上,該研究表明,經常使用永久染髮劑的女性可能將罹患乳腺癌的風險提高,其中黑人女性患乳腺癌幾率比不經常使用染髮劑染髮的黑人女性高出 60%。
這個結果其實並不令人驚訝,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聽說,頻繁染燙頭髮是對人體有害的,我們也會擔心永久染髮劑和直發劑中的化學物質可能會致癌。
* 【NASA資助重測月球亮度,要將精度提高到99%以上】月亮到底有多亮?
人們或許因為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對它的研究很充分,所以會覺得月球的亮度應該是一個很容易回答的問題。但是,你錯了。
人們通常觀測月球的方式都是在地球上通過大氣層來進行的,這樣就產生了很多的乾擾,讓月球表面反射的陽光量無法以超過 97% 的準確度進行計算。
而現在,科學家們提出了一個計劃,他們要利用一架可在高空飛行的 NASA ER-2 飛機進行觀測。這架飛機的飛行高度可達 21.3千公尺(70,000 英尺),這差不多是商用民航客機巡航高度的兩倍。
* 【12/20日波音載人飛船首飛遭遇失敗!SpaceX領先半步,遲來的私營載人航天時代】近日因 737 Max 客機停產深陷困境的波音公司在航天領域再遭打擊,醖釀近10 年、由波音開發的 Starliner 載人飛船首次飛行即遭遇失敗。
台北時間12 月 20 日晚上 7 點 36 分,一枚宇宙神 5 號火箭在美國肯尼迪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中心發射升空。經過多次延期的波音 Starliner 載人飛船正式開始首次無人測試飛行。
運載火箭將飛船送上預定高度後船箭正常分離。但 Starliner 飛船在後續利用自身發動機點火的過程中出現意外,在火箭升空 1 小時後,任務組表示飛船未能進入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所需的預定軌道。
* 【基因編輯高清細節首次被捕獲,新工具改進CRISPR系統的不足 】12 月 18 日《自然》(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一篇題為 Structural basis of DNA targeting by a transposon-encoded CRISPR-Cas system 的新研究,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家們利用冷凍電子顯微鏡捕獲了一種新的基因編輯工具的首批圖像。
該團隊在霍亂弧菌中發現了一種獨特的「跳躍基因」,其可以在不引入 DNA 斷裂的情況下往基因組中插入大量的遺傳有效載荷,研究人員以此開發了一個新的基因編輯工具,稱為 INTEGRATE(Insertion of transposable elements by guide RNA-assisted targeting)。
* 【曾協助確認「金州殺手」,這家DNA系譜網站被美執法系統關聯公司收購】數字 DNA 數據庫時代,還有什麼是可以永遠保密的?
美國知名系譜網站之一 GEDmatch 近日宣佈,網站已經被新東家、法醫基因組公司 Verogen 收購。
兩年前,GEDmatch 還是一個鮮為人知的系譜網站,只有大約 100 萬名「DNA 偵探愛好者」知道它,他們通過該網站來完善自己的家譜。現年 81歲 的Curtis Rogers 和 68 歲的 John Olson 在 2010 年創辦了 GEDmatch 網站,最初,他們兩個人運營這個網站,編寫算法來幫助親屬們找到對方,而且採用免費、公開的形式。總之,這是一個和諧的地方。
然而到了 2018 年 4 月,這一切都改變了。當時有消息稱,警方利用 GEDmatch 網站確定了 40 年前金州殺人案的一名嫌疑人。
* 【東京大學機器人學會修理自己,可節省大量維修時間】機器人身上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仿人關節,這在讓它們更靈活的同時,也意味著要鉚更多的螺絲釘。
這給維護人員增加了不少工作量,必須要花費大量時間去檢查和維修,給機器人擰螺絲。
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 Takayuki Murooka、Kei Okada 和 Masayuki Inaba 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經過一系列研究之後,他們教會了機器人自己擰緊螺絲,而且,機器人還順便學會在自己背上安了一個掛鈎,方便人們掛包包。
* 【精確度超過94%!仿生神經元芯片可植入體內智能起搏】科學家一直在嘗試模仿大腦,但尚未實現仿生單個神經元。英國巴斯大學物理學教授 Alain Nogaret 及同事研發了一種仿生神經元電行為的硅芯片,他們設計了微電路模仿離子通道,後者可以像神經元一樣整合原始神經刺激並做出響應。
研究認為,這種仿生神經元芯片能夠模仿大腦神經細胞傳遞信號的機理,有望用於治療癱瘓以及阿爾茲海默症這類腦退化病症等慢性病和致命性疾病。
該研究發表在近日的《自然 - 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
* 【 「智慧紐約」設計師Hassan Adekoya:智慧城市要提高效率,更要保證平等】大數據時代,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正在重構現代城市。作為這個領域的先行者,紐約市怎麼做的呢?紐約市城市規劃部門的首席設計師Hassan Adekoya 博士認為,對於紐約這顆永不入睡的 「大蘋果」 來說,智慧城市既要提高政策制定的效率,更要保證城市裡每一位市民都平等地享受城市發展帶來的紅利。
全世界的城市都在努力提高宜居性,紐約也是如此。Adekoya 認為,維持城市吸引力的關鍵在於提供高品質的基礎設施。在今天,這意味著最新的技術在交通、醫療、居住等所有領域內的應用。而智能決策正在成為決定紐約這座不夜城未來投資方向和資源分配的關鍵。
重測率計算 在 健身狂 Sally & 隊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太多人在計算卡路里,卻沒有足夠的人在乎化學添加物。
There are too many people counting calories, not enough people counting chemicals.
水肥哥這篇文章寫得非常好,
重點提示都很清楚明白,
分享給大家^^~
其實真的希望大家多吃原形食物,
畢竟加工的食品對身體日積月累的負擔真的很大。
【今日QA精選:彈性飲食,越吃越肥?】
.
==========重點整理===========
.
一、研究顯示,對比嚴格的計畫性飲食,採用彈性飲食減肥成功的機率較高,也比較不容易復胖。
.
二、彈性飲食不代表「吃什麼都能瘦」。
.
三、現行的食物卡路里和營養素估算方式並不精確,只能做為參考。
.
四、卡路里真的有分好壞。
.
五、攝取精緻的碳水化合物不只容易變胖,未來想減肥也會變得更難。
.
六、不管任何的飲食策略,盡量選擇原型食物,避免過度烹調,少碰高油、高鹽、高糖的加工食品都是不變的基本原則。
.
============================
.
知名健身網站BB.COM的論壇中,有一個專門提供在增肌或減脂的網友詢問「飲食問題」的版面,每天只要打開頁面,都可以看到來自各地的新手發問,「請問減肥時可以吃這個嗎」、「請問減肥時可以吃那個嗎」、「請問我這樣吃對不對」、「請問我那樣吃對不對」......
.
久而久之,美國的鄉民對這些不斷重複的鳥問題越來越不耐煩,最後他們乾脆就發明了一個詞來應付這些「美國羞粉」,這個詞就叫做「IIFYM」-也就是「IF IT FITS YOUR MACRO」的縮寫,反正不管對方詢問「可不可以吃」什麼,只要回答「IIFYM」就OK了,結果沒想到幾年下來,「IIFYM」竟也自成一格飲食門派,用關鍵字搜尋一下YouTube,處處可見健身專家、部落客開班收徒,在鏡頭前教導大家如何狂嗑炸雞、甜甜圈、蛋糕卻又能維持精壯、曼妙的身材,仿佛「IIFYM」就是胖子的聖杯、一種不用忌口也能輕鬆減肥的神奇妙方.......
.
到底什麼是「IIFYM」?我們就用BB.COM提供的營養素估算表(http://ppt.cc/ClHhb)來舉例,假設你算完後發現自己每天要吃300克的碳水化合物、200克的蛋白質和50公克的脂肪,根據「IIFYM」的哲學,只要一天下來攝取的營養素總量符合上面數據,那不管你吃什麼東西都沒關係,在這個前提下,鹹酥雞、花枝丸都可以是很好的「營養來源」,因為卡路里就是卡路里,蛋白質就是蛋白質,脂肪就是脂肪,身體並不會區分什麼好壞-
.
這也就是所謂的「彈性飲食」。
.
但真的可以過這麼爽又順便減肥嗎?
.
科學研究顯然是不支持這個論點的。
.
首先你要了解,我們所熟悉的食物熱量表,是採十九世紀延用至今的「艾華特系統」,當年艾華特叔叔在測量各種食物的營養素時,並沒有現在這麼先進的科技,當年的食物處理也不像現在這麼複雜,十九世紀沒有麥當勞、沒有肯德基、沒有一堆亂七八糟的食品加工業,換句話說,「艾華特系統」根本就不準,過去就有研究發現,吃下一包外包裝標示熱量170大卡的杏仁果,事實上每人平均只會吸收約120大卡而已......
.
那你可能會想問,既然不準,為何不重測?答案很簡單,因為人類的消化和代謝系統實在太複雜了,不管科技多進步,我們永遠沒辦法找出一套「普世」的標準或公式,估算每一種食物被不同的人吃下肚後的熱量和營養素,舉凡腸子長度、含菌數、咀嚼時間、烹調方式,甚至是食物新不新鮮,都有可能改變熱量和營養素吸收率的絕對值......
.
再者,既然有像杏仁、花生這種「實際熱量」遠低於「估算熱量」的「好食物」,自然也會有吃下肚後實際熱量遠超過你想像的「壞食物」-
.
這也就是所謂的「精緻食物」,舉凡蛋糕、珍奶、甜甜圈都是其一。
.
「精緻食物」到底有多可怕?過去科學家研究就有發現,餵食小白鼠能被「快速吸收」和需要「慢慢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即使控制在熱量相同的狀況下,「快速吸收組」的小白鼠體脂肪依然明顯比「慢慢消化組」的高出許多,而且開始嚴格限制熱量攝取後,「快速吸收組」的小白鼠新陳代謝率還會迅速下降,換句話說,攝取「精緻食物」不只會讓你胖得比較快,甚至會拖緩你事後減肥的速度,吃下越多「精緻食物」,體脂肪就會變得越頑強......
.
彈性飲食並沒有什麼不好,至少多數的飲食研究都顯示,採取彈性飲食不管對減重或防止復胖,都比一絲不茍的「計畫性飲食」更容易成功,問題在於,現在有很多人都受到靠「亂吃也能瘦」走紅的健身專家、部落客影響,深信「卡路里就是卡路里,沒有所謂好壞之別」,甚至將彈性飲食做為自己暴飲暴食的藉口,陷入節食>暴吃>節食>暴吃的惡性循環......
.
就像今天來求助的這名女網友一樣,受到某羞減肥社團的「NG」風潮影響,她減重初期採用了非常嚴格的飲食控制,每天就是雞胸肉、花椰菜、蘋果、糙米,雞胸肉、花椰菜、蘋果、糙米,深怕一不小心吃到「NG食物」挨罵,但日子一久,慢慢地,她看到食物會產生焦慮、罪惡感,明顯出現「飲食失調症候群」的症狀,為了克服這個心理障礙,她又改用了網路上看到的彈性飲食,沒想到食慾卻如脫韁野馬一般猛虎出閘、一發不可收拾,最後體重就這樣一直反反複複、原地打轉了一年......
.
「過猶不及,皆有失之。」人生不是一定要走極端,除了汲汲營營控制飲食之外,還有很多美好的事物等待我們去探索,你不需要像羞粉那樣看到水餃NG、看到湯圓NG、看到什麼都NG,因為肥胖絕對不會是一次、兩次聚餐或約會造成的,就像那些在鏡頭前大吃大喝的「IIFYM」部落客,一星期暴食一天來騙點閱率、吸引你的注意,但只要在攝影機照不到的地方,剩下六天做好熱量控制,攝取健康、營養的食物,體重最終還是會順著目標前進......
.
彈性飲食說穿了不過如此,並沒有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
.
對於以外食為主的一般人來說,彈性飲食是一種非常方便、有效的飲食策略,但請絕對、絕對不要以為真的「亂吃也能瘦」,當然,你偶爾可以吃吃冰淇淋,或是和姐妹淘下午茶品嚐蛋糕犒賞一下自己,但你一定要記住一件事-
.
只要是精緻食物,你所吃下肚的,就絕對不只是包裝或菜單上顯示的卡路里這麼簡單而已!
.
#相信偶
#喝下一杯可樂可能就要還一年運動債
#肯德基誤我一生
#NG掰花枝丸
.
※資源分享※
.
《IIFYM營養素計算機》
https://healthyeater.com/flexible-dieting-calculator
.
《食藥署官方食品營養熱量查詢網》
https://consumer.fda.gov.tw/Food/TFND.aspx?nodeID=178
.
【延伸閱讀】
.
《安心吃肉,快樂減肥》
http://ppt.cc/77xky
.
《間歇性斷食:饑餓感的再教育》
http://ppt.cc/5yx4g
.
《GI值跟羞哥想得不一樣》
http://ppt.cc/VDRAf
重測率計算 在 黑麵之路‧不由分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D5用到今天剛好滿一個月,雖然沒有油飯雞腿,但拍了一些照片做滿月寫真。
這一個月使用下來,心得大致上和初登板的感想差不多,帳面上328萬iso沒有意義,就像我也可以號稱一分鐘英打300個字,但是實際上只有100個字你看得懂,其它200字都都是亂打的假字,我估計在25600以後用1:1檢視才會覺得有比D4好那麼一些,所以D4/D4S的用戶如果是為了有更高的可用iso建議先暫緩,這幾年cmos的發展差不多就這樣了,即使將來有BSI也不用太期待,NX1的那塊BSI CMOS在高iso跟一般cmos比,大概也就好那麼一些而已,我想感光元件這部份只有等外星科技介入才有可能突破。
低iso的動態範圍,目前的經驗是+3ev以內和D4的差異很小,但在+4ev以後會容易看到暗部拉亮的雜訊,不過這部份和後製的風格也有關連,如果你的後製風格使用的顏色數量少偏暗調,那感覺不會明顯,若後製風格使用的色彩多偏明亮,那麼就會覺得彩色雜訊爆出來,當然如果後製的風格本來就是會在照片加點雜訊,那管它加幾EV都沒什麼差 XD,不過D5在高光(過曝拉回)的動態範圍感覺又有所進步,所以我還蠻期待看DXO分析D5這塊感光元件的結果。
D5的測光系統似乎也進步了許多,4月中有一場婚禮的謝客區頂光很強,如果用賓客的手機拍幾乎每台都是新人的臉過曝,然後旁邊的人黑臉,以前用D4遇到差不多的環境,雖然打閃燈會減輕這個現象,但臉部的過曝還要在ps裡針對臉另外處理一次,但這天用D5拍的人臉過曝量出乎我意外的輕微,感覺Nikon這次在高光的部份下了不少功夫,因為D5的測光模式除了點測/中央重點/矩陣/,頭一次增加了專門應付局部高光環境的高光偏重測光。
色彩的走向相較於D4我認為是偏C的感覺比較多,不過顏色的調整還沒有D4來的順手,畢竟D4用了整整四年已經調了二十幾萬張照片,一時要適應D5新的顏色還不太習慣,目前有抓出一些方向,但有時還是會覺得顏色榨不出來,而有時又覺得顏色榨太多,這中間的平衡我想還需要一段時間去磨。
D5的LV錄影追焦非常廢,尤其我用過NX1的超強錄影追焦,如果我給NX1的錄影追焦90分.D5的錄影追焦我只能給30分,尤其用大光圈鏡頭時D5常常在拉風箱,雖然說職業錄影一定是手動對焦,但對一般用戶出去玩偶爾想家庭錄影來說,還是希望有個堪用的錄影追焦功能。(不過D5的4K錄影流量還不差,定格截圖的畫面可用)
最後說到對焦,以我這個月的心得,對焦系統無疑是本次D5最大的升級,全新設計的153點對焦系統(包含99點十字),比起D4/D4S增加了三倍,雖然實際只有55點可選.但它增加的對焦點不是像高iso一樣寫好看而已,使用大光圈鏡頭光圈全開(F1.4/F1.8)拍移動的人物成功率非常高,甚至讓我覺得D5的對焦和D4完全是不同的檔次,記得以前從D700換成D4時想說原來旗艦機的對焦也不過如此而已,並不覺得D4的對焦有比D700好到哪裡(四年前的D4心得文我曾寫過),但D5的對焦讓我有一種:啊~原來這就是旗艦機對焦的信任感啊~相簿裡小莎或田徑選手奔跑的照片都是85mm F1.8和70-200 F2.8光圈全開拍攝,而且每一張的其它連續動作幾乎全都是準焦。
以上滿月心得報告,希望對觀望第二批D5的朋友有幫助
但看到Canon 1DX超有誠意的定價和漂亮的Cmos動態範圍數據也很吸引人
不禁要說真是風水輪流轉....1DX2應該是Canon這十年來頭一次訂價低於Nikon的旗艦機(D3X定位不同不列入計算)
重測率計算 在 電子製造,工作狂人- 【直通率(First Pass Yield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直通率(First Pass Yield, FPY)】如果按著字面上來解釋,就是一條腸子通到底的良率是多少的意思,也就是計算全製程第一次組裝就產出的良品率,這個良率應該不經任何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