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今天為你解讀的書叫《貨幣野史》。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的主題,我會說是「找回丟失的貨幣常識」。
什麼是貨幣常識呢?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貨幣是一種特殊商品,它是在經濟發展中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交換媒介。比如說,在原始社會里,有人種田,有人打獵,有人採摘,他們一開始是直接交換彼此的產品,但很麻煩,於是慢慢約定,用某種貴金屬作為交換的中介,形成了貨幣。這就是一般經濟學告訴我們的常識。
但這本書告訴你,這個常識是錯的。書中說到,按人類學家的考察,歷史上不存在物物交換的經濟,更不用說由物物交換演變來的貨幣;相反,有很多證據表明,貨幣最初的形態是關於欠債的記錄,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比如,五千多年前蘇美爾人的債務記錄,近代英國使用的木條借據,太平洋的雅浦島上使用的石頭貨幣,乃至今天銀行系統中流動的電子數據,都能證明貨幣是一種信用債務記錄,而不是我們常說的交易媒介。
這裡需要提醒的是:信用和債務是同一件事的兩個方面,債務表示負擔,信用強調償還,它們都代表欠債,因此在很多時候可以互換,比如信用卡就是債務卡,信用記錄就是債務記錄,信用擴張就是債務擴張,等等。
那麼關於貨幣是信用的觀點是怎麼弄丟的呢?作者指出,在17世紀的英國,發生過一場關於貨幣鑄造的大辯論,當時德高望重的思想家洛克認為,貨幣作為商業活動的工具,價值要固定,標準要統一,他不認可貨幣是信用,而相信貨幣是金銀,這種觀點贏得了辯論,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經濟學的創始人亞當·斯密把它寫在經濟學的奠基之作《國富論》中,一直流傳到今天,成為經濟學的常識,也成為經濟學的一個失誤。
這本書的作者菲利克斯•馬汀,有經濟學、古典學以及國際關係等多個學位,所以這本書不像一般經濟學著作那麼嚴肅,而是很有戲劇性。比如上面提到的貨幣常識的丟失,書中稱之為「謀殺案」,不過作者認為,洛克否定正確的貨幣常識是無心之舉,所以將它定性為「意外死亡」,充滿了故事色彩。這本書的英文標題叫「Money:The Unauthorised Biography」,被翻譯為「貨幣野史」,充分反映了這一點。
按這本書的觀點,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重大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這有什麼用呢?用一位讀者的話說,魚恐怕永遠也不能操縱水的流向,但它明白了自己曾經逆流而動的徒勞,才會去嘗試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東西,讓事情變得更好。這就是認知的價值。
接下來,我就分三個部分為你解讀這本書:第一,為什麼說貨幣的本質是債務記錄,而不是交易媒介;第二,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
第一部分
先來看第一個問題, 貨幣的本質是什麼?說起這個問題,很多人憑借在書本上學過的知識,也能說出個一二三來,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在原始經濟中,貨幣是不存在的,只有物物交換,效率很低。因為你必須找到一個交換對象,他有你想要的東西,你有他想要的東西,兩方面湊齊才行。這個困難讓人們產生了對交易媒介的需要,比如貝殼、金銀、銅錢等等,你可以賣出商品賺取它,又可以用它來購買一切物品,並且可以囤積起來,作為今後的財富。這就是貨幣的由來。它的本質是交易媒介。
這套理論流傳廣泛、深入人心,因為它符合我們的邏輯想象,並有權威認證。早在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就提出這種觀點,17世紀著名的思想家洛克也堅持這種觀點,最重要的是亞當·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經濟學奠基之作《國富論》中發展了這套理論,被後來的經濟學著作沿用,成了經濟學的標準常識。
當然,它有時也會受到懷疑,比如經濟史上有個著名的「拿石頭當錢」的案例,就對這種常識構成了挑戰。案例說的是在太平洋西部,接近菲律賓的地方有一個島叫雅浦島,當地人過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島上只有三種產品——魚、椰子和海參,沒有農作物,幾乎沒有藝術品和手工製品,很少跟外界貿易,可以說是現代人眼中的原始社會。
按理說,這種地方最可能看到物物交換的景象,但恰恰相反,雅浦島有一套高度發達、與眾不同的貨幣,學術上叫「費幣」(中文是浪費的費)。這是一種又大又厚的石輪,直徑從1英尺到12英尺不等,中間有一個洞,可以插進木棒進行運輸。一開始人們認為,當地人選擇這種貨幣形式是為了防盜,因為它不易攜帶,就不會成為偷盜的目標。
但後來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在雅浦島上,交易計算的是彼此的債務,用債務抵消,餘額在以後的交易中再結算。即便到最後結算的時候,如果需要轉移的費幣太大,不容易搬動,它還是會留在原處。這個案例引起了人類學家和經濟學家的注意,它不僅對貨幣起源的常見理論提出了挑戰,還引發了貨幣到底是什麼的懷疑。
一般理論認為,貨幣是一件「東西」——是從眾多商品中選出來的,充當中介起到方便交易作用的特殊商品。但雅浦島的費幣並非如此,通常這些石頭比交易的物品更難移動,在大多數交易中根本沒有被交換過,因此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商品交換媒介,更像是一種信用記錄和債務清算手段。
那麼,雅浦島的狀況是不是特例呢?隨著更多的研究和證據出現,人們發現它不是特例,而是普遍現象。
比如,在距今五千多年前的中東兩河流域,就有了記錄債務的貨幣技術。考古發現當時的帳簿上有一種叫謝克爾的記賬單位,它記錄了商品、勞動和法律懲罰等各種事物的價格,比如每個月的勞動價值是1個謝克爾,租一輛牛車每天要支付1/3謝克爾,扇別人的耳光要罰款10個謝克爾,等等。這種經濟既不是物物交換,也不靠鑄幣支持,而是靠虛擬的債務和收入記賬系統來運作。這時候貨幣充當的是計量單位和債務記錄,而不是一種商品。
又比如在公元12世紀,英國出現了用木條作憑證的支付系統,人們在木條上鑿出凹口,以記錄貨幣單位的數量,將它一分為二,債權人和債務人各拿一根。債權人那一根可以作為支付憑證流通,當有人把代表債權的木條拿到債務人跟前要求償付時,兩根木條上的切口必須匹配。這種獨特的支付系統,在英國持續了幾百年之久。
今天的銀行體系,更能體現貨幣是信用和債務的特點。這一點我在《現代貨幣理論》這本書的解讀中談過,這裡就不展開說,只做簡單的概括,那就是:銀行通過批准對企業或個人的貸款,能夠憑空創造出新的貨幣,這些貨幣的本質,就是企業或個人的信用(債務)記錄。
總之,這本書通過引用一系列證據和研究,否定了傳統經濟學提出的,貨幣是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商品的觀點,比如美國學者喬治·道爾頓認為,如果將「以物易物」定義為沒有貨幣的市場交換,那麼從來沒有證據表明它是重要或主流的交易模式;劍橋大學的一位人類學家更是直截了當的說:「從來就沒有關於以物易物經濟的直接記錄,更不要說從這種體系中誕生貨幣了。」
那麼貨幣是什麼呢?這本書認為,貨幣是由債務記錄和清算系統構成的社會技術,它的核心是信用。傳統經濟學認為,有形的貨幣才是錢,信用和債務是以此為基礎衍生的虛擬現象;而這本書認為,信用和債務才是貨幣的本質,硬幣、鈔票、存款等等這些具體的貨幣,只是表徵,是用來跟蹤記錄經濟中債權債務關係的工具;打個比方,認為貨幣產生信用,就像說太陽圍著地球轉,那是錯誤的直覺,而認為信用產生貨幣,就像認為地球圍著太陽轉,這才是貨幣的常識和真相。
第二部分
那麼,這種常識和真相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呢?這要從一場辯論說起。因為17世紀的英國,出現了貨幣短缺,因此要重鑄貨幣,人們對此產生了分歧。
當時的英國,主要流通的是銀幣,它在使用中會磨損,還有人把邊角銼下來,鑄成新的硬幣牟利,這些殘缺的硬幣重量或成色不足,卻以法定面值在流通,於是就產生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也就是說,當人們發現成色不同的硬幣都以相同的面值流通,就會把沒有毀損的貨幣貯藏起來,只用那些不合格的劣幣進行交易,這樣就把良幣從市場中排擠出去。
結果就是,在17世紀60至90年代,硬幣磨損、偷銼剪切的現象在英國愈演愈烈,劣幣充斥於市場。到了1695年,大多數流通硬幣所包含的銀的成分,只有出廠時的一半左右,相同材質的銀塊的價格,比鑄成硬幣要高出近25%。另外由於當時的金、銀兌價不合理,英國的銀幣外流,導致貨幣短缺,嚴重影響了英國的商貿秩序和經濟發展。
於是,英國政府和議會開始醖釀重鑄貨幣,但對於如何重鑄,爭議很大,其中有兩位重要人物,一位是財政大臣威廉·朗茲,另一位是當時著名的哲學家約翰·洛克,提出了針鋒相對的意見。
財政大臣朗茲建議,把所有銀幣的面值都提高25%,新幣和舊幣同時流通。舊的劣質硬幣雖然重量和成色不足,但可以按面值流通,而新鑄成的優質貨幣,要麼將法定面值提高25%,要麼將實際含量降低20%。總之就是提高銀幣的法定面值,降低鑄幣的金屬含量,這樣可以讓人們願意把白銀送到鑄幣廠被收購,同時那些被私藏的優質銀幣也會重新進入流通,使銀幣短缺的狀況得到改善。
但另一方面,當時著名的思想家洛克反對朗茲的意見。他認為白銀才是真正的價值來源,才能充當法定貨幣,貨幣必須保持固有的含銀量,才能維護貨幣的信譽,因此他反對降低鑄幣的含銀量。他主張按原來的重量和成色標準重鑄新幣,取代殘損的舊幣,而在新幣取代舊幣的過程中,由政府承擔損失。
他們的意見代表了兩種不同的貨幣觀。洛克認為貨幣是一種商品,貨幣的價值是由充當貨幣材料的金屬含量所決定的,因此不能隨意變動標準,這叫金屬主義;而朗茲認為貨幣的金屬含量不重要,重要的是貨幣標識,因為貨幣只是國家規定的計量符號,這個標準是可以變動的,這叫名目主義。換句話說,洛克認為錢是金銀,信用只是硬幣的延展;而朗茲認為錢就是信用,硬幣只是信用的物理表徵。這就是商品本位和信用本位的區別。
最後,這場辯論的結果是洛克的主張獲得了政府認可。1696年1月,英國議會下令,從當年6月起殘缺的硬幣不能再用。在此之前,它們可以用來繳納稅款或購買政府債券,仍然按法定面值計算,從7月起,就只能按貨幣中真實的含銀量以市場價回收。這樣,缺損的貨幣被收集起來,加上政府投入的白銀,按照標準的重量重鑄貨幣,整個過程持續了三年。
按照作者的觀點,朗茲的建議是正確的,而洛克的主張把事情弄糟了,但是沒辦法,他們的權威和影響力相差太遠。洛克不僅被後世認為是啓蒙時代最重要的思想家,被稱為「自由主義之父」,並且在當時也被看作英國議會制度的首席理論家,是名副其實的意見領袖。他不僅決定了英國鑄幣大討論的政策結果,也對經濟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接下來誕生的古典經濟學理論中,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開始,洛克的貨幣觀就佔據了主導,按原書的話說,「在斯密和他的古典經濟學追隨者的作品中,出沒著一個幽靈:這就是約翰·洛克以及他那套貨幣自然主義。古典經濟學家對洛克的忠誠不可動搖:貨幣就應該是黃金或白銀。」正像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說到:「和其他商品比起來,金屬損耗較少,沒有任何東西比它們更抗侵蝕。此外,金屬還可以按任意數量分割成小塊……正是這種特性,讓金屬變成了最適合商貿和流通的工具。」
不僅如此,洛克對價值的認識,也就是「價值是物品的自然屬性」的觀點,對古典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影響深遠,它極大地簡化了理解經濟的任務。因為如果把價值看作天然的東西,那麼經濟學分析根本不用關心貨幣。貨幣只不過是為瞭解決交易不便的媒介,人們想要的不是它,而是可以用貨幣買到的商品。這樣一來,經濟學的分析最好是從忘掉貨幣開始,而去關注生產、分配、消費等「真實」的經濟問題,就像另一位經濟學家穆勒總結的那樣,「簡而言之,從本質上說,在社會經濟範疇中,不可能有比貨幣更不重要的東西了。」
就這樣,經濟學從創立開始,就把貨幣打入了冷宮,因為主流經濟學家認為,貨幣只是商品交換的媒介,不對經濟產生實質影響,這種觀點一直流傳到今天。而在《貨幣野史》這本書看來,這恰恰是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一個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解決經濟問題。
第三部分
那麼,運用新的貨幣常識,可以分析哪些現象、解決什麼問題呢?按照這本書的觀點,要想正確認識金融危機,保持社會穩定,就需要運用新的貨幣常識。
就拿過去幾十年來說,金融危機在世界各地層出不窮,從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到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再到2002年阿根廷主權債務危機,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這種動蕩並不是偶然出現,而是反復發生的。這種金融系統的不穩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這本書的作者認為,貨幣本身就有不穩定的特質,因為它總是傾向於產生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當債務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金融危機。
比如,在經濟景氣時,資產價格會上漲,導致投機增多,很多人將資產抵押成貸款,進一步買入資產,造成資產價格不斷上漲。而大量投機產生的債務,會讓投資者資金緊張,也就是收入不夠支付利息。當債權人開始要求償還時,負債累累的投資者必須賣掉資產來維持現金流,而這時候,已經沒有交易對手可以支付如此高昂的資產價格,因此出現拋售,導致資產價格跳水以及流動性緊張,最終造成金融危機。
更麻煩的是,金融危機會造成社會不穩定,因為它會帶來收入下降和失業。2008年之後發生的「佔領華爾街」還算是溫和的,往前追溯問題更嚴重,比如2002年阿根廷債務違約引發的金融危機,造成社會騷亂和政局動蕩。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導致房價、股價的大幅下跌,企業大面積破產,造成日本經濟「失去的二十年」。
對此,作者的建議是什麼呢,他在書中說到:
「許多國家目前的金融不平等到了無以為繼的地步——或者說它們的債務太多了。而且我也認為,目前嘗試逐漸減輕這些巨額債務的策略……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在經濟上也不令人滿意。而如果參考梭倫書中的建議,我們就能提前處理這個問題,或者通過設計幾年的高通脹,或者通過直接重組債務的方式。」
你看,這裡提到了梭倫的建議,也就是梭倫的改革。公元前594年,梭倫被選為雅典的執政官,展開了一系列被後世稱為「甩包袱」的社會改革,其中首要的一條是取消債務。而所謂通過高通脹或重組債務來處理問題,就是作者認為,為了減少金融危機和社會動蕩的隱患,需要通過技術手段來減輕社會負債群體的負擔,甚至是大規模地赦免債務。
這種建議是異想天開嗎?不是,它有一定的歷史依據和現實基礎。
書中說到,古代中東地區就有這樣的傳統,在整個社會不能支撐債務負擔的時候,國王會宣佈,所有債務一筆勾銷。《聖經》中也有類似記載,在宗教歷史上,每四十九年的最後一個贖罪日結束後,叫「禧年」,這一年每個奴隸都可以重獲自由,每一塊土地都可以物歸原主,每一筆債務可以一筆勾銷,每個人都有機會重新開始。
正是按這個思路,1997年有人發起了「禧年債務運動」,要求取消貧困國家的債務,特別是那些發生飢荒、戰爭和瘟疫的國家,因為這些國家無力償還債務和支付利息,陷入了依賴債務的惡性循環,唯一的辦法是減免或者完全取消債務。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在市場經濟中,遵守契約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則,這本書的作者為什麼還主張赦免債務呢?
這就要回到對貨幣的認識上來。傳統貨幣觀點認為,經濟價值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事實,貨幣的職責就是衡量它,但不能影響它。貨幣本位是政治公平的支點,就像物理天平的支點一樣,它必須固定在一個位置,才能保證測量準確。因此,遵守債務契約和尊重貨幣本位是一件順應規律、理所當然的事,不能違背它。
但是這本書認為,沒必要把經濟價值看作天然的事實,而應該看作是為了實現公正繁榮的社會而發明的概念。貨幣政策的終極目標不是貨幣穩定,而是實現一個公正繁榮的社會,既然如此,債務重組或通貨膨脹導致的違約或偏離貨幣本位,只要有利於社會穩定,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在《羊群的共識》這本書中有一個案例,似乎印證了作者的觀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冰島整個國家陷入了困境,因為之前他們大量擴張信貸,欠下了巨額債務,危機爆發後冰島三家最大的銀行破產,三十萬冰島人背負了上千億美元的外債,加上資本市場的虧損,平均每個人背負了上百萬美元的債務。於是,冰島政府決定重啓經濟,將危機時期產生的居民負債一筆勾銷,用三大銀行的稅款來補,受到舉國上下的熱烈支持。
結語
說到這兒,關於這本書的內容就快介紹完了,我幫你回顧一下它要回答的幾個重要問題。
首先是貨幣的本質是什麼?傳統經濟學認為,貨幣是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特殊商品。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所認為的常識,因為從小到大,幾乎每個級別的經濟學教科書,都是這麼說的。但是這本書告訴我們,這個常識是錯的。因為根據人類學家的考察,沒有發現大規模的物物交換的堅實證據,反而有大量的歷史研究表明,貨幣最初是以債務記錄的方式誕生的,它的核心是信用。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現代銀行通過借貸創造貨幣的機制,更是清晰無誤地展示了這一點。
其次是貨幣的這種常識,是怎麼在經濟學中被遺忘和顛倒的?這本書的作者認為,歷史的偶然造成了這個結果,因為17世紀著名的哲學家洛克,在一場重要的貨幣辯論中贏得勝利,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作者認為經濟學把貨幣看作交易媒介,把經濟看作是去掉貨幣之後的物物交換,進而認為貨幣在經濟中無關緊要,對我們看待經濟問題產生了極大的誤導。 只有把貨幣看作信用或債務,才能明白它對促進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對造成經濟波動影響巨大,這才是貼近現實的觀點。
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作者在書中談到了金融危機,他認為貨幣總是傾向於積累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是金融危機反復出現的根本原因,而要維護社會穩定,我們只能採用一些非常規的手段,比如赦免窮人的債務,這在西方有歷史和宗教的傳統,卻對「欠債還錢」的中國古訓構成了挑戰。
不過我認為,讀完了這本書,如果理解了貨幣是債務、同時也是信用的觀點,會對中國的另一句古訓「人無信不立」有更深的感悟。
過去我們通常認為,「人無信不立」是一種道德要求,跟人的物質利益沒有太大關係。而當我們知道貨幣就是信用之後,「講信用」似乎多了一層理由。它不僅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品質,並且會在某個時候給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這就是講信用的巨大價值。」
「阿根廷人種」的推薦目錄:
- 關於阿根廷人種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阿根廷人種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阿根廷人種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阿根廷人種 在 [問題] 請問阿根廷為什麼是以白人為主要人口- 看板LatinAmerica 的評價
- 關於阿根廷人種 在 Re: [問題] 請問阿根廷為什麼是以白人為主要人口- latinamerica 的評價
- 關於阿根廷人種 在 西語系國家的用法都不一樣嗎? (11種食物的說法)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阿根廷人種 在 魅力阿根廷絢麗人生| Facebook - CCTV 中文 的評價
阿根廷人種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全球疫情總整理》5/17
*路透社:
*阿根廷新冠疫情持續延燒,單日745人死亡已創下疫情爆發以來死亡新紀錄。
* 墨西哥替全國教師接種疫苗,力爭在十月份之前替所有人施打第一劑。
*澳洲總理莫里森週二表示,就算替國民充分施打疫苗,海外旅行仍然不安全,且因應工業界呼籲盡快開放邊境,他認為2022年前機會不大。
*專家稱,中國的疫苗供應量可能達到每天2千萬劑,預計今年就可以達到免疫屏障。
*紐約的香水專家Sue Phillips幫助人們在新冠疫情後找回嗅覺。
*DW 德國之聲
懷疑論是否在削弱美國的疫苗接種努力?
懷疑論是否在破壞美國疫苗接種的成功故事?到目前為止,已經注射了大約2.5億劑。幾乎每一秒美國人的手臂都會挨一槍。三分之一的人接種了疫苗。但這一速度正在放緩,這讓專家們憂心忡忡。如果沒有群體免疫,就很難封鎖冠狀病毒捲土重來。官員們說,疫苗接種率的突然下降是由於一些美國人拒絕接受第二次注射。他們擔心副作用。
猶豫不決和懷疑主義在共和黨人和白人福音派基督徒中居高不下。
但是越來越多的美國黑人正在排隊接受刺拳。DW的卡羅萊納奇莫伊報導來自密西西比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SuZQlAD6FU 帶長 12'04"
後段專訪加州醫學博士Monica Gandhi,她認為美國有色人種社區傳統上對美國醫療體系不信任,因此需要更加努力;她同時認為,CDC聲明注射疫苗者可摘掉口罩,主要是為了鼓勵共和黨人,畢竟以不信任科學的川普為首的共和黨人對打疫苗興趣缺缺。
*ABC電視台
. 美重新開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sNYLtKlkT8 3」55 SOT
全美5月16日新增確診和死亡數,創疫情爆發以來最低,佛奇說雖然疾管局新規建議,完成接種可不用戴口罩,但想繼續戴的人還是可以繼續戴,加州要到6月15日才解除口罩令,餐廳老闆說中央和地方規範不一,讓他們很困惑,健身房生意掉20%,老闆說口罩令是原因之一,希望趕快解除。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研究顯示,輝瑞顯示可抗加州、紐約和英國變異病毒,莫德納可抗南非、巴西變異。
*CNN
* 日本奧運。日本的疫情居高不下,反對奧運的聲浪也越來越大,日本民調指出,高達82%的民眾希望奧運延期或取消。
*NHK
*日本疫情。18日沖繩確診168人,創疫情以來新高。為何變嚴重?因為五一連休的時日本人跑沖繩去玩了。/醫療資源本不如東京大阪的福岡,現在已出現病床不足的問題,救護車送急診患者時,甚至要等3小時才找到醫院可送,延誤救人時機。/全日本動起來打疫苗,連牙科醫生也加入幫忙。
* 51歲國家圖書館管理局一副處長,涉在政府未正式宣佈消息前,將我國將進入解封第二階段的資料發佈到WhatsApp聊天群組,今早(5月19日)被控。
涉提前洩漏第二階段解封資料 公務員被控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singapore/story20210519-1147912?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馬來西亞冠病疫情日益嚴重,今天(5月19日)的新增病例有6075起。這是馬國去年1月傳出冠病疫情以來的單日新高。這讓馬國的累計確診病例達到48萬5496起。
馬國冠病新增6075起病例 疫情以來最高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519-1147950?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Thomas Bach)週三表示,東京奧運村超過80%的運動員及隊員將在7月23日奧運會開始前接種冠病疫苗。
國際奧委主席:超過80%運動員將在賽事前接種疫苗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519-1147946?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阿根廷人種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輝瑞BNT新冠疫苗公布最後結果
#保護效力達95%!#65歲以上保護力94%!
在前一次公布初步結果後9天,同是mRNA疫苗的莫德納傳出好消息後2天,美國輝瑞藥廠公布了最後結果且還有更詳細的資訊,疫苗保護效力達95%,硬是比莫德納的94.5%高!
1.第三期是雙盲臨床試驗,打疫苗組和打安慰劑組觀察累積到一定新冠案例,然後解盲看哪一組得病的多。原本輝瑞是想在發生32例新冠確診時就做內部分析。後來和FDA討論後,決定在62例時才做。而上次11月9日公布的初步分析是已經累積到94例了。而現在已經累積到了超過原有目標164例,所以做了最後分析。有170例新冠確診。其中8人是疫苗組,162人是對照組。其中有10人新冠重症,9人在對照組,1人在疫苗組。
2.疫苗保護效力達95%,在各年齡,性別,種族都有觀察到一致的保護力。在65歲以上的年長族群保護力也高達94%。
3.安全性資料方面,目前已經達到美國FDA規定的注射完後追蹤兩個月的規定,幾天內就會向FDA申請緊急授權使用,當然也會和世界上其他主管機關申請。
4.數據與安全監測委員會DSMB同時也看了不良反應,在收案的43000人中,並沒有看到任何嚴重的安全性顧慮。多半不良反應是輕度到中度,第三級較嚴重的反應比例超過2%者:疲勞 (3.8%),在第二劑之後是頭痛 (2.0%)。和之前發表的資料相同,年長者的不良反應較少。以上不良反應多半都很快消退。
5.此臨床試驗已經在美國,德國,阿根廷,巴西,南非和土耳其六個國家150家醫院收案43611人,在11月13日的時點其中41135人注射了兩劑。其中美國的受試者中30%還有其他國家的受試者中42%是有色人種,美國的受試者中45%還有其他國家的受試者中41%是56~85歲的年長族群。會繼續追蹤受試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資料達兩年之久。
6.輝瑞預期2020年能供應全球高達5000萬劑疫苗,2021年底前製造13億劑。美國政府已經簽訂19億美金購買一億劑的疫苗,希望能在12月底前能獲得,還有另外購買五億劑的選擇權。日本訂下一億兩千萬劑,歐盟訂下兩億劑。
7.耶魯大學免疫生物學系教授岩崎明子(Akiko Iwasaki)表示,在65歲以上的年長族群保護力如此高令人非常有希望。在流感疫苗的經驗,我們知道在年長族群要獲得保護力是比較困難的。94%的保護力實在非常卓越。
04b解讀:
1.我沒想到輝瑞在公布初步結果後9天就公布最後累積到170例的結果。這是代表,收案的六個國家疫情嚴重,還是代表,你是故意壓在美國大選之後才公布呢….科科。
2.以目前資料看來,如同莫德納一般,輝瑞/BNT疫苗應該也有預防重症的效果。輝瑞的對照組有9個新冠重症,打疫苗者僅有1個。莫德納的對照組有11個新冠重症,打疫苗者完全沒有。可能可以預防重症,這點也非常重要。我們每年打的流感疫苗保護力僅有40~60%不等,但他可以有效的預防重症,讓你雖然得病但比較輕微。
3.如同莫德納一般,也觀察到了在年長者和有色人種這些重要族群都有保護力。
4.只看目前公布的數據,莫德納疫苗施打第二劑後的副作用比例似乎比輝瑞/BNT疫苗為高。但這可能還是要看最後正式報告比較精準。
5.要提醒這僅是新聞稿,詳細資料還沒正式發表。追蹤時間還不夠長,時間更久也許疫苗組還是可能染病。且還有很多問題待解,到底可以徹底預防感染嗎?保護力可維持多久?會不會還有未知的副作用?
6.我不太了解為何這兩支RNA疫苗的保存條件可以差這麼多。莫德納疫苗在攝氏零下20度環境可保存六個月,放在一般冰箱也能保存一個月,更容易配送儲存。但輝瑞/BNT疫苗需要存放在攝氏零下七十度極低溫,放在一般冰箱僅能保存5天。兩者冷鍊需求差異極大。
阿根廷人種 在 Re: [問題] 請問阿根廷為什麼是以白人為主要人口- latinamerica 的推薦與評價
引述《literaway (nada)》之銘言: : 美洲幾乎什麼人種都有: 但是每個國家情況不太一樣: 白人為主的國家: : 阿根廷,烏拉圭,智利(越南部白人比例越高) : 白人較多國家: ... ... <看更多>
阿根廷人種 在 西語系國家的用法都不一樣嗎? (11種食物的說法)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哈囉大家!!你們知道爆米花在西班牙怎麼說嗎? 在 阿根廷 呢? 在巴拉圭呢? 這集我們來跟你們分享不同西語系國家的食物說法有多不同xD 有些差異我們自己也 ... ... <看更多>
阿根廷人種 在 [問題] 請問阿根廷為什麼是以白人為主要人口- 看板LatinAmerica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literaway (nada)》之銘言:
: 美洲幾乎什麼人種都有
: 但是每個國家情況不太一樣
: 白人為主的國家:
: 阿根廷,烏拉圭,智利(越南部白人比例越高)
: 白人較多國家:
: 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哥斯大黎加,古巴,巴拉圭
: 黑人混血較多國家:
: 巴拿馬,波多黎各,加勒比海國家
: 原住民為主國家:
: 祕魯,玻利維亞
: 混種混很大國家:
: 巴西
: 大移民時代的阿根廷夢就像是現在的美國夢
: 許多歐洲人都去阿根廷濤金
: 其中50%以上以西班牙人,義大利人,法國人為大宗
: ※ 引述《WithoutTears (傷心無話)》之銘言:
: : 之前有人和我說阿根廷有實際種族清洗過,
: : 所以才會以白人為主要種族構成。
: : 可是我查維基百科查不到這段,
: : 但也沒有說為什麼是以白人為主要種族,
: : 請問有板友知道為什麼嗎?
阿根廷光義大利裔就佔全國的60%了
是義大利半島本土(義大利、教廷國、聖馬利諾等)外義大利裔比例最高的國家
之前阿根廷地廣人稀,白人以西班牙為主,但人口也很少
1870年阿根廷建國已數十年,全國還不到兩百萬人
1870年因為阿根廷農場很缺工人,而義大利本土人口過剩生活困難
開始大批移民至阿根廷,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阿根廷人口成長到八百萬
持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義大利的移民潮才減退。1960年阿根廷突破二千萬人
總之,因為義大利大量的移民至阿根廷,使得阿根廷是拉美白人比例最高的國家
高達86%,可能還比美國的白人占的比例還高
鄰國烏拉圭義大利裔比例也高達近60%
巴西的義大利裔在全國好像也是排第二,巴西是義大利本土之外
義大利裔人口總數最多的國家,當然巴西族群太過多元也混得太大
比起阿根廷跟烏拉圭就沒那麼白,不過感覺巴西的白人也不少,尤其在大城市
有時候看足球賽,真的阿根廷隊還蠻像義大利隊的感覺,我是指外表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4.2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