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le Music Hi-Fi 懶人包】
-
這次 Apple Music 不用加價就給大家聽到 Hi-Fi 音質和 Dolby Atmos 全景聲,讓人非常喜樂!究竟實際上有沒有那麼好,以及跟國產 KKBOX Hi-Res 相比如何,這裡就這陣子聽起來做個分享:
-
《名詞解釋》
這次更新總共有幾個名詞,包含舊的容易讓人搞混,所以先解釋一下。每個 Apple Music 專輯在開啟後都可能看到幾種標記:
-
・空間音訊:Apple 發展出來的音效優化技術,透過 Apple 耳機設備,聆聽到更具立體感的音效與音樂。在「影像的空間音訊」上,已經支援 Apple TV、HBO Max、hulu、Disney+ 等串流平台,目前也僅適用 AirPods Pro / Pro Max ,能夠偵測收看者頭部的動作,而讓影像的播映方向成為聲音的前方,無論頭怎麼動作,都不影響發聲方向。
-
・杜比全景聲:可以讓音樂以球狀環繞包圍著聆聽者,在空間的定位上相當講究。這也是很常用在電影的音效格式,但這幾年也用在音樂專輯的錄製規格上。被蘋果整合在空間音訊格式,就叫做「搭載杜比全景聲的空間音訊」
-
補充:杜比全景聲是杜比的技術,空間音訊是 Apple 的技術,在 Apple Music 的例子裡,一是裝置可以輸出到支援 Dolby Atmos 的環繞擴大機/聲霸聆聽音樂,二是靠 AirPods 這類可以聽空間音訊的裝置也可以聽有 Dolby Atmos LOGO 的音樂。
-
・保真壓縮:如果以耳機音響業界的用語,就是 CD 音質的高音質音樂,也可以說 Hi-Fi 等級,大致上是以 16bit/44.1KHz 最高 24bit/48KHz 規格呈現。因為採用 Apple 獨家編碼 (Apple Lossless Audio Codec,ALAC) ,所以其實它還是有一個破壞壓縮的過程,並不是實際意義的無損音樂。(<- 這段結論有誤這裡更正~ 應該說它是一個壓縮還原的過程,照理對原始檔案是無損的無誤)
-
・高解析保真壓縮:這個就是業界常講的 Hi-Res 等級音樂,是以 24bit /48KHz - 192KHz 的規格呈現。其實本質上還是無損壓縮,還原的功力有 Apple 背書,所以能呈現很不錯的音質。
-
・Apple DigitalMaster:使用 Apple 提供的 Master for iTunes 錄製解決方案所生產的專輯,會特別標記這個符號。標榜母帶的音質品質會更好,但當初就算只有 256kbps 流量,也是會標這個啊。純粹是一種認證,跟音質和音源解析度沒有絕對關係
====
《流量比較》
說到一首歌要能呈現出更優的音質,那麼容量是和流量是不可少的,流量月大的歌曲,越有足夠的容量來儲存高品質的音樂資訊。
-
・Spotify:320kbps 無 Hi-Fi
・KKBOX:320kbps | Hi-Fi 可到 900kbps | Hi-Res 可到 2,700kbps
・Apple Music:256kbps | Hi-Fi 可到 900kbps | Hi-Res 可到 3,600kbps
・Tidal:Hi-Fi 可到 1,411kbps | Hi-Res 可到 9,216kbps
・Qobuz:Hi-Fi 可到 1,411kbps | Hi-Res 可到 9,216kbps
--
不過流量本身只能算是參考,還是會依據檔案格式、壓縮規格來看,最後必須回歸到平台的調音以及實際聆聽體驗。
====
《聆聽條件》
-
「Apple Music 一定最搭配 Apple 耳機啊!買爆就對了!」
-
這麼想只對一半,因為 Apple 的藍牙耳機先天沒辦法給你聽高音質,所以要享有這一波音質升級,還是需要一些準備工作。
-
・系統升級:macoS 11.4 、 iOS 14.6 、 iPadOS 14.6、 tvOS 14.6 之裝置
・訂閱服務:Apple Music 訂閱戶,不支援 iTunes Store 購買之音樂
・聆聽空間音訊:Apple 旗下的藍牙耳機 AirPods / AirPods Pro / AirPods Pro Max 還有 Beats 若干內建 H1 晶片之耳機。HomePod 揚聲器。Apple TV 以 HDMI 接上支援 Atmos 解碼之擴大機或聲霸。
・聆聽保真壓縮:透過以上裝置接上有線耳機(可使用 Lighting 轉 3.5mm 耳機插)或是主動式喇叭、內建揚聲器。以 USB 方式接上 DAC 裝置。HomePod 揚聲器。Apple TV 以 HDMI 接上擴大機。
・聆聽高解析保真壓縮:透過以上裝置以 USB 方式接上 DAC 裝置。
-
簡單來說,藍牙耳機不支援、HomePod 等更新、高解析保真壓縮只能靠外接 DAC 解碼、一定要訂 Apple Music 才有。
-
==
論音質來說,Apple Music 的高保真壓縮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那些以前聽慣 AAC 256kbps 的人來說,聽了會有喜悅感,因為免錢又音質提升了。但是實際上聽習慣 Tidal / Qobuz 的我而言,是不會想去聽這個東西,因為它壓縮成份太高,感覺起來是虛假的無損(實際上 ALAC 是無損傳輸無誤啦) ,所以免錢只是剛好。如果是高解析高保真壓縮,情況有好一點,聲音聽來細緻許多,但歌曲少得可憐。
-
這就要另外講到庫藏量,這相當古怪,本來會以為這些 Hi-Fi 等級的專輯應該你有我也有,我有他也有,結果也不是;首先在專輯目錄上都不會看到標示,一定要點進去才會看到;再來就是一個歌手的保真壓縮專輯也不齊全,要看到高解析保真壓縮的機會少得可憐,根本就是要到專門設一個目錄,讓大家聽的時候回報的稀有程度。
-
我覺得在目錄上不特別標示是非常不親切的做法,估計是因為目前專輯量相當稀少,為此來做一些掩飾的動作。~_~
===
說回來 KKBOX 我主要訂閱還是在於三點:
-
1.中文歌曲的稀缺與獨特性:你要某些中文歌手、日文、韓文歌手的 Hi-Fi 歌曲,就是要 KKBOX ,比訂那些需要翻牆掛 VPN 的 Amazon Music 好太多,而這三者又是 Tidal / Qobuz 的弱項,所以這很可以。Apple music 也無法跨越,尤其是中日這部分。
-
2.roon 的未來展望性:這個很多燒友都流傳許久,音響軟體 roon 現在只支援 Tidal 跟 Qobuz ,如果有幸整合進去 KKBOX ,那麼音響迷兒絕對樂壞,誰不想用自己的音響聽李宗盛、周華健、陳綺貞、宇宙人和盧廣仲呢?
-
3.它的介面和搜尋資料庫:當需要交叉比對一張專輯時,KKBOX 也提供了很齊全的歌曲資料庫,我可以藉此知道這張專輯跟其他平台聽起來如何,因此對我來說擁有 KKBOX 是一個可供比對的基底。
-
說那麼多,是因為這裡有 KKBOX 10 組優惠碼,如果有需要的可以私訊伊森這邊。有私訊的朋友也請在此 PO 文留言註記一下,伊森這幾天會特別留意的。再說一次,沒有打算要買的就拜託別私訊,佔用其他團友的名額。 Peace 優惠方案是一年一次付清,費用為原價的 66 折。只收私訊到 6/29 晚上 24:00 。
#伊森碎念 #AppleMusic #HiFi #HiRes #高音質 #耳機 #Apple
「音響調音軟體」的推薦目錄:
- 關於音響調音軟體 在 科技狗 3C Do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音響調音軟體 在 國際狗語日報 X 百靈果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音響調音軟體 在 唱針在溝槽 Needle in that Groov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音響調音軟體 在 [心得] ABYSS AB1266 Phi TC 攻略- 看板Headphone - 的評價
- 關於音響調音軟體 在 電腦調音軟體的推薦,PTT、DCARD、YOUTUBE、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音響調音軟體 在 電腦調音軟體的推薦,PTT、DCARD、YOUTUBE、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音響調音軟體 在 電腦調音軟體的推薦,PTT、DCARD、YOUTUBE、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音響調音軟體 在 電腦調音軟體的推薦,PTT、DCARD、YOUTUBE、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音響調音軟體 在 設備調音VS 軟體調音?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音響調音軟體 在 ZEST AUDIO - 調音軟體內建麥克風自動收音功能,並能根據每 ... 的評價
音響調音軟體 在 國際狗語日報 X 百靈果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免費教你做Podcast|EP.5 軟體篇】
拍謝拖更這麼久,EP.5 軟體篇的重點整理終於做好了!歡迎各位搭配音檔服用,再複習一次喔:
🔸用什麼軟體
1. Reaper(試用期長、常更新;60美金)、Audacity(免費)
2. 好和弦 - NiceChord.com:Final Cut Pro(影像)、Reason(編曲軟體;400美金)
#付費軟體推薦 :Reason(介面好看;400美金)、Logic Pro(很多專業的人在用;200美金)
#可以試用比較久的軟體 :Reaper
#NonDestructiveEditing :可保留音檔原狀,下次編輯可恢復原樣,但很吃系統空間
🔹外掛 Plugin
1. YouLean Loudness Meter plugin:加進去後播放聲音,取正常大小的音量數值,再把所有聲音調成一樣的數值,就能讓大小聲一致;不建議用normalize
2. DeEsser:自動關小「嘶---」的唇齒聲;看個人講話習慣,可不用
3. iZotope RX系列:去口水聲很優秀;可救回音,但效果還好。整套買下來>1000美金
🔸自己處理人聲的順序
#降噪(de-noise)→ #等化器(EQ;切掉低頻率聲音,除掉旁邊小噪音,聲音會更細緻)→*#Compressor(音量調整)→ 最後輸出處(#MasterTrack;多軌聲音)放一個 Compressor 和 #Limiter,讓聲音不會爆
1. Compressor 壓縮器:自動音量調節器,把大聲音調小,讓整體音量差不多。
建議⯈⯈Attack time 10毫秒;Release time 200~300;Threshold 音量最大聲 減去8~10分貝;ratio 4:1。
2. Limiter 限制器:讓聲音不會超過某個界線;常設定為-1。如果Limiter不能調音量大小,就在它的前面放一個可以調音量的plugin。Limiter後面要放「#音量表」,確保音量在-14~-16 LUFS。
#LUFS :計算聲音響度的單位,YouTube採計-14 LUFS、Spotify是-16 LUFS
🔹好和弦的錄音空間是怎麼處理的?
1. 減少回音:裝很厚的窗簾、放大書櫃
2. Dynamic mic 動圈式麥克風(不懂的可以去看 EP.3 硬體篇):SM7B、SM58
3. 混音器:(for Podcast)Caster Pro;(for YouTube)有線小蜜蜂+Zoom錄音器 *無線小蜜蜂狀況不穩定
🔸建議新手
1. 不一定要買很貴的器材,錄音環境比後製重要!
2. 環境布置好,麥克風買 SM58 就夠用了
謝謝大家對前幾集的支持,希望有幫助到想做podcast的人:)
歡迎分享給有需要的朋友哦~
#百靈果 #podcast教學
音響調音軟體 在 唱針在溝槽 Needle in that Groov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鎖定音調(master tempo)的確會影響音質!
用黑膠就沒有這個問題了,但數位的時代,大量的手法如軟體分析方便的Key Mix、紅牛發揚光大的Tone Play,都需要大量扭曲原曲達到適配速度跟音調的動作。超過4%以上扭曲之後的音頻會破壞節奏的低頻跟高音,嚴重會聽到glitch破裂感,對於舒服的曲風像house是很大的殺手,唯一方法就是需要時再打開或不要扭曲超過4%以上的音調。
音質通常在經驗過專業器材之後才比較有機會去細比較,在小的場地因音響並不會有很明確的落差,但超過一定程度,你的音檔就算是無損,面臨扭曲也會被迫降重新運算切割成為128甚至64k的程度,這個音質真的會帶給大家模糊不清的痛苦感受。
所以用黑膠或差不多速度的CD是最保險!如果像House/Soul/Funk/R&B...想在DJ時保持美好的原音,就避免少去用MT,然後選用細膩Fader跟EQ不會硬轉容易失真的混音器。
當然這是偏音質跟原曲者的選擇,吵雜破壞或硬派也有不同選擇跟作法,但同樣的,音質都有個標準底限不能超過,除非就只是臥房派對啦~
Did you know that using the "Master Tempo" on your CDJ ruins the sound quality of the music you play ?
Not only it lower the dynamic of your track, but also creates audio aliasing over melodies, pads and pretty much everything in the song. What it does is, when you pitch up or down your track, it time stretch the music in real time to keep the original key, but resulting to unnatural audio result, just open your ears 👂
So you probably uses it because you want to mix in key, and as much as I can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its use, but if you care about the sound QUALITY over the "mashed potatoes squashing audio", you should definitely stop using this option. (goes the same with Ableton "Beat" mode, go for the "re-pitch" option !)
Because back then, on vinyl, you couldn't use master tempo, as there simply wasn't any, and nobody needed it ! 😉
音響調音軟體 在 設備調音VS 軟體調音?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可能會有大大指出軟體調音都失真了, 但換設備後的聲音變化難到不也是種失真? 不然哪會區分這麼多甚麼A設備適合重低音、B適合高音...等。 ... <看更多>
音響調音軟體 在 ZEST AUDIO - 調音軟體內建麥克風自動收音功能,並能根據每 ... 的推薦與評價
調音軟體 內建麥克風自動收音功能,並能根據每一聲道喇叭因為不同發聲點所產生的聲學相位差,頻率駐波而自動調整,使每一支喇叭到駕駛座的聆聽位置,都能獲取相同的聲音 ... ... <看更多>
音響調音軟體 在 [心得] ABYSS AB1266 Phi TC 攻略- 看板Headphone - 的推薦與評價
ptt網頁好讀版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686728259.A.DCB.html
非常難得有這機會
借蹭大魔王 AB1266 Phi TC
特別感謝朋友麵包大協助
讓小弟有機會嘗試這款魔王級耳機
本篇出現的
「CMS 0.8墊材」與「WEISS DAC501 mk2」
則是來自其他朋友協助
(感謝朋友thomas790大與M大支援)
-------------------------------------------------
所謂「耳機之王」可以有好幾支
競爭激烈
各有特色、風格走向差異
但純論聲音素質、音響性的話
我認為1266在這之中
絕對是頂尖等級的強者
好久沒寫耳機心得
就遇到這大魔王
價位、聲音表現、難搞程度都是頂級的
不過往好處想
之後如果寫其他耳機心得
應該都不會有這次難寫了(吧)
------------------------------
AB1266™ Phi TC Headphone
Standard version: USD 5,995
官方網站:
https://tinyurl.com/2sc6rpj8
來自美國的線材廠 JPS Labs
老闆 Joe Skubinski
曾在音響大廠B&W工作過
對揚聲器、RF領域與材料學(線材)都有豐富經驗
後來 Joe 將多年經驗集大成
另外創了獨立公司 ABYSS headphones
推出旗艦耳機1266
1266最早是在
2012年Rocky Mountain Audio Fest亮相
當時的 Proto type
當時的 Joe Skubinski
1266名稱由來(取自官方解釋)
「12」
ABYSS完成耳機單體設計的年份「2012年」
「66」
耳機單體的直徑大小「66毫米」
(66 mm planar magnetic speaker drivers)
2013年發售初版AB1266之後
中間歷經不同版本
2017 AB1266 Phi
2019 AB1266 Phi CC
2019 AB1266 Phi TC
(CC與TC中間只相隔了9個月)
聲音走向有些差異
有些網友認為
初版音樂性更好、更厚聲一點
新版TC音響性提升、更銳利但音樂性不如初版
但也有些網友認為
TC表現比較全面、解析更好
(尚未同場實際比較過,僅供參考)
本篇所使用的是
目前最新版本 AB1266 Phi TC
(以下簡稱「1266」)
其他細節,可參照代理商XIAUDIO介紹:
https://tinyurl.com/5bhy3uhx
-------------------------------------------------
本次文長
補個目錄做導讀 (建議可跳著看)
聽感印象
聊聊耳機線
系統組建與木桶效應
1266關卡與挑戰
關卡1. 耳機配戴
關卡2. 推力
關卡3. 細節、密度與控制力
關卡4. 中頻(包含人聲)
關卡5. 調音路線的考量
閒聊 沉浸感
閒聊 1266, Susvara, L5000
-------------------------------------------------
聽感印象 (原配耳機線)
1266聲底中正大氣,沒有什麼明顯染色
美式大開大合風格
音場廣闊,縱深明顯
卻同時兼顧了高密度聲音與優秀結像力
結像力超強
幾乎是我聽過耳機裡面數一數二的
音像規模感很好
凝實結像力,搭配優秀層次感與音場
有著很棒的「脫箱感」
(聽感上讓耳機幾乎消失)
------------------------------
耳機和兩聲道
基於設計差異與限制條件
兩者是不同感覺、其實沒啥好比的(大前提)
但如果硬要選
耳機裡面最接近兩聲道聽感的
我主觀上會優先選1266
(Susvara緊鄰在後)
------------------------------
1266能量感、動態與力道強勁剛猛
卻不粗聲、聲音密度高細膩度好
各聲部分布都很清晰
暫態、速度感非常好
弱音細節與微動態表現良好
因此也有著滑順的聲音表現
如果在收束與擴散兩者之間
1266比較偏向收束
而不是走泛音多、濃厚尾韻或氛圍感的路線
這個收束感
讓1266有著驚人的凝聚力與線條感
聲音明快、透明度很好
這個收束感
讓聲底更加透明乾淨
但也讓我覺得泛音略少了一點
多少影響了一點自然度、活生感與人聲表現
(後續攻略重點之一)
不過好在1266素質非常優秀
厚度適中,不會薄聲或偏瘦感
加上強大的解析、形體感、凝聚力、音場、定位
因此還是有著
極強的「沉浸感」且「爽度超高」
------------------------------
高頻延伸滑順、空氣感好
亮度適中不會偏暗
低頻表現優異,質與量兼具
既不會量感不足偏瘦偏縮
也不會大片量多但糊
低頻質感很棒、下潛足夠深
低頻殘響是有的、且沒有糊感
最厲害的是
1266低頻形體非常完整、清晰且深沉
能量感強、氣勢十足(磅礡)
透過優秀「低頻形體感」與「高頻空氣感」
所營造出來的空間感非常厲害
對聽者來說
有著很強大的音像舞臺感知效果
------------------------------
來自Bassrush的一篇延伸閱讀:
SCIENCE SAYS: BASS MUSIC MAKES LISTENERS FEEL MORE POWERFUL
低音音樂讓聽眾感覺更有力量
https://tinyurl.com/3xe6556w
------------------------------
我認為
原線下的1266聲音表現
不是走「真實自然」路線
而是有點「超現實」路線
確實「爽度超高」且非常好聽
------------------------------
1266之所以難搞
不單只是「配戴感、推力」而已
還包括了
由於「調音中性,音響性很強,上限非常高」
用戶要傷腦筋
「把該有的音響性發揮出來」
「避免耐聽度問題」
「增添(或微調)音樂性」(包含人聲表現)
確保「和諧度、自然度有一定水準」
不能過頭或太偏
儘量降低挖東牆補西牆的程度
仔細慢慢的微調...
收束與擴散無法兼顧,但可以慢慢微調抓平衡點
...只能說不愧是大魔王
------------------------------
音樂適性
搖滾金屬電音都超猛
古典不論大小編制都很強
不論弦樂類或鋼琴類,兩者都表現優異
甚至是我聽過耳機裡面,古典樂表現最強的
純論古典樂表現
沒同場比過
但1266贏過我印象中的HD800s, HEKSE
大編制我會投1266一票(爽度高又好聽)
小編制室內樂我覺得1266/Susvara各有特色都好聽
樂器獨奏我會投Susvara一票
空間感、層次感、沉浸感良好
爵士樂或Live類型曲目都很強
優異低頻表現與音場,電影原聲帶也很強
人聲類型曲目其實不算弱
密度與微小細節呈現還是很優秀
但相較於1266突出搶眼的低頻/高頻表現
我覺得中頻表現稍嫌普通一點(主觀)
原線下1266人聲稍偏理性一點、情感不算多
如果能稍厚一點,情感更豐富一點就更好了
-------------------------------------------------
先聊聊「耳機線」
初期我是使用原配耳機線
聽了一陣子後
原物主寄了JPS Labs官升線給我
JPS Labs 超導體耳機線
Super Conductor HP upgrade cable set for Abyss AB1266
(以下簡稱「SC耳機線」)
https://tinyurl.com/2mzkzxcr
這條SC耳機線(官方升級線)不便宜
1.8米長度折合台幣、大約73K左右(運費/稅另計)
------------------------------
JPS Labs/ABYSS 老闆
Joe Skubinski 說明如下:
Both stock and Superconductor 1266 cables use our Alumiloy conductors, however
each utilizes different strand size, dielectrics, and topologies.. The stock
cable is a 23 AWG x 4, doubled up, so basically 20 AWG. The 1266 SC cable is a
twisted pair 15 AWG, hand-made from the inside out.
原配耳機線與SC耳機線都使用我們的 Alumiloy 導體,但每種線都使用不同的絞線尺寸、
電介質和拓撲結構。
原配耳機線是 23 AWG x 4,加倍,所以基本上是 20 AWG。1266 SC耳機線是雙絞線 15 A
WG,由內而外手工製作。
Superconductor HP was designed as an upgrade cable for sonics, softness, etc.
Conductor size needed to be as large as possible, but not too large as to weig
h down or drag around a headphone that's designed to float on your head. The o
nly way to make this cable is from the inside out, hand-made form scratch, it'
s time and materials intensive. And BTW aside from the connectors, it's all US
made.
SC耳機線被設計為升級電纜。導體尺寸盡可能大,但不能太大,以免壓低或拖拽設計為漂
浮在頭上的耳機。製作這種電纜的唯一方法是從內到外,手工製作的形式劃痕,這是需要
時間和材料密集製作的。附帶一提,除了連接端子,其餘都是在美國製造的。
------------------------------
JPS Labs 氧化鋁線材
主打高純度導體與絕緣材料(雜訊處理)
https://zh-tw.jpslabs.com/pages/aluminata-series
------------------------------
1266原配耳機線與SC耳機線
都是由ABYSS原廠JPS Labs
自家招牌氧化鋁(Alumiloy)導體所製作
只是線徑與屏蔽用料與調音等差異
JPS Labs這家線材公司創立於1990年
老闆Joe Skubinski
於2012年另外創立了ABYSS headphones公司
並於2013年發售了初版1266
換句話說
他們線材經驗比耳機還久
(Woo Audio WA33 Elite也有使用JPS做機內線)
在耳機線調製上,確實也有一套
針對自家耳機的調整到位
原配耳機線其實不差
已可體現出1266強大素質
而SC耳機線給我的感覺:
1. 承襲原廠聲底升級,沒有太多染色或聲音走向變化
(1266耳機內線也是使用JPS Labs氧化鋁)
這對我來說是優點
一方面我認為1266調校時不需要太多音染
另一方面承襲原廠聲底,後續調整也比較好處理
但對有些期待聽到更多「調音變化」或「美妙音染」的用戶來說
不見得會是優點,反而還會有點失望也說不定
(畢竟這條升級線不便宜)
2. 素質面的提升有感之外,中頻表現也補強有感
音像浮凸感、音場、動態、解析與分離度都有提升
SC耳機線不是什麼音染女毒線
但它讓1266人聲稍微厚暖一點、肉感稍微好一點
細膩度更好,人聲情感變得更豐富好聽
活生感稍微好一點
換上這條線之後,1266雖然沒有因此飛天遁地
但我認為補強了,原本我對原線狀態一些不滿意的點
整體表現更全面
更均衡自然一點(相較於原配線)
3. 高頻空氣感、透明度略為下降一點(相較於原配線)
高音不會刺,但相對來說整體刺激度也略微下降一點
低頻敲擊力道還是猛
但相較來說我覺得原配線力道略強一點 (稍硬一點)
打個比方來說
三頻變化類似這種感覺:
原配耳機線,我覺得「樂器 > 人聲」
高頻92 / 中頻86 / 低頻93
(中頻是不差的,只是其他兩端又更好)
SC耳機線,我覺得「樂器人聲都很好」
高頻91 / 中頻90 / 低頻92~93
(數字不精確,大概是這種感覺)
4. 專武?
參照911大的定義
SC耳機線,我認為大概位於「專武I型」~「專武II型」之間
它改善了1266原線下,我認為不夠理想的中頻問題(提高下限)
素質面也有提升(提高上限,但沒同場比過更多耳機線,不確定程度差異)
價位雖然不算便宜,但售價還不到耳機本體的一半
5. 尚未run in完成,還有變化的可能性
ABYSS老闆Joe Skubinski對SC耳機線很有信心
且他的說法是這條線很欠RUN
所以先持保留態度,也許等run in完之後
搞不好可以中頻優點維持,高低頻變更好、表現會更全面
------------------------------
總結來說
如果是
1. 以古典、純樂器或甚至搖滾樂為主的用戶
2. 或是少聽人聲,比較喜歡刺激走向的
3. 或是想要加入,更多其他廠家不同的音染或調音方向
(例如還是喜歡銀或銅的聲底)
「SC耳機線」也許就不那麼適合
可以先原配耳機線聽著、一邊物色其他選擇
但如果你是
1. 人聲樂器雙修、聽音類型雜食
2. 或是想要整體往均衡自然走向靠攏一點
3. 或是在意中頻表現、又不希望有太多音染的
「SC耳機線」就會是不錯的選擇
短期試聽的情況下
聆聽什麼音樂類型,也可能會影響到
聽者是覺得SC耳機線
「只比原線好一點點」
或者是
「比原線好很多」的差異
------------------------------
如果是我的話
考量1266原本個性與特色已經很強烈
我會希望1266耳機線
是「全面提升但不改變太多聲底走向」
然後「補強一些中頻」
在尚不確定其他廠牌耳機線
對1266聲音走向影響程度之前
「SC耳機線」應該會是個好選擇
其他耳機線心得參考
Lavricables Grand headphone cable for 1266
https://tinyurl.com/2v93awzj
附帶一提
前陣子剛好看到其他大燒提到
1266換上Tara Labs Omega Live
對「提高更多上限」很有幫助
https://tinyurl.com/4re3ntnh
這條線是使用了SA-OF8N (RSC)(8N銅導體)
以及特製的The HFX Floating Ground Station地盒
參照對岸心得
Omega Live三頻全面提升之外
還能增添不少音樂性 (樂感)
但價格也不便宜
應該差不多是SC耳機線的1.5~2倍之間
(專武III型?)
1266上限夠高,搭配這組線也是一個選項
就看用戶預算考量了
-------------------------------------------------
什麼...你說SC耳機線太貴
有沒有其他更低價位的方案?
是有個方案可參考
在head fi有一些網友推薦的
Abyss 1266 Phi TC FilterSet
(USD $ 225.00)
https://accuratesound.ca/product/abyss-1266-phi-tc-filterset/
簡單來說
就是1266 專用的 EQ FilterSet 付費方案
大家所熟知的
1266頻率響應曲線測量圖:
如這方案所介紹的
------------------------------
1266 Phi TC 在 300 到 400 Hz 之間的中低音聽起來有點混濁。
(原文是寫「sound a bit muddy」)
頻率回應的寬中頻上升,在4.1 kHz時峰值為+1 dB,使耳機具有鼻音音質,將人聲在混音
中推得太遠。
在耳朵最敏感的範圍內,2 kHz 時的 -2 dB 下降消除了人聲和樂器的自然優勢。
採用高解析度 FIR 濾波器可優化 Phi TC 的聲音,使其具有 +- 0.5 dB 頻率回應。
中低音共振消失了,關鍵中音的人聲和樂器現在聽起來很自然。
成像也得到了改善,特別是景深,人聲和主音樂器現在在整體混音中聽起來很平衡。
------------------------------
(如上述
看來主要是針對1266的中頻去優化)
一般情況下
如果用戶自行去調整中頻頻段EQ
大概率會產生一些不自然感
這套是有特別針對1266去訂製的EQ FilterSet
(他們也不只做1266,還有其他耳機的方案)
要使用這組濾波器
需要搭配Hang Loose Convolver付費軟體
(USD $ 129.00)
這組filter(濾波器)
是可以掛載到Roon裡面的
可參照 Roon 官方說明 :
Loading a filter into Roon
https://tinyurl.com/2ed58umn
我還沒使用過這套
但之後如果有機會購入1266的話
應該會嘗試看看
FilterSet可隨用戶需求自行開關
當作是多了一個
額外調音手段的話,還不錯
其他內容不在此贅述
有興趣的版友可自行研究
延伸閱讀可參照這篇:
Taking The Abyss AB1266 Φ TC Headphones To Another Level
https://tinyurl.com/5bjs7rvc
head fi網友的使用心得參考:
https://tinyurl.com/4zex6wbr
------------------------------
要怎麼判斷、是否有推好呢?
在我這邊曾發生過一些問題
力大聲粗?
太刺激?
不耐聽?
薄聲、太瘦或太乾?
音像結構推不出來,軟趴趴或鬆散?
高頻刺或太亮太硬?
高低頻兩頭翹、中間有點空?
低頻是不差但好像也推不太出來?
人聲不好聽?
....
但後來發現
這些問題可透過調整來解決
換句話說
搭配OK有推好的話,就不會發生
這些例子可當作是
某種程度的「健檢項目」來看
檢視1266是否有調整好
-------------------------------------------------
考量1266系統組建搭配之前
最初會有個「分歧點」
1266已是相對高價位耳機
到了這等級
用戶大抵可分成兩種類型:
------------------------------
「分歧點 1.」 MSB、dCS...或其他相對高價位器材的用戶
「分歧點 2.」相對中價位器材的用戶
------------------------------
「分歧點 1.」的器材
除了本身聲音完成度相對高之外(價位也是...)
也注重自家器材生態系的前後搭配與傳輸
例如Playback designs的P-Link或dCS的POWER LINK...etc.
「分歧點 2.」的器材
需要自家前後搭配相對少些
但反過來說,如果想拉高聲音完成度
搭配上就要多費心一點
不論是哪一類用戶
組建1266系統時除了
CP值、預算考量、搭配性、比例分配...之外
都要特別留意「木桶效應」
(圖片出處:https://twitter.com/taomengran)
最短的那塊木板
(可以是任何環節 : 大件、線材、電源處理...)
會決定整個木桶(系統聲音表現)的最低水位
------------------------------
其實我原本
不是很認同這個做法
因為我認為
大件到位之後,就會有一定水準表現了
就算用小黑線,也不會差到哪去
但後來發現
這還會受到「大件等級」以及
「耳機反映前端的程度」(耳機有多餓)所影響
1266 非常敏感且上限高
在這支餓鬼耳機上
「木桶效應」
相對其他耳機來得更明顯一些
不過好在
1266表現相對比較穩定
比較不會像近期
討論度很高的某款超旗艦、那樣多變(?)
「木桶效應」只是系統建構的一個考量點
當然還是建議「大件優先」
其他線材輔件墊材...brabra
可當作是
未來持續調整的規劃方向
不用一次到位,慢慢來就好
------------------------------
「分歧點 2.」用戶
如果希望讓1266有更好表現
可評估更多
器材/輔件之間的搭配
舉例來說
我是屬於「分歧點 2.」用戶
基礎配置是 Phoenix USB + May + Bliss
來處理1266
我的配置裡面
最關鍵的是「Bliss(耳擴)」
Bliss確實可把1266推得有聲有色
招牌低頻推得很到位
聲音細膩度,層次感都很好
這篇主題
原本是想測試看看,Bliss能否推好1266
但借蹭前,就發現已有答案了
除了原物主也有購入Bliss
確認Bliss能夠良好驅動1266之外
(都是實際使用過的心得)
head fi上面也已有好幾篇心得
例如這篇Bliss/1266心得:
https://www.head-fi.org/threads/holo-audio-bliss.964155/post-17403792
但我認為
這配置只能算是75+左右的「底線」
雖然有及格
卻還不足以發揮1266這餓鬼的全部實力
完整配置條件下 (假設輔件器材全上)
大約可到85+
(保守估計;至少前述健檢項目都有通過)
如果是「分歧點 1.」用戶
在線材與各類輔件
也已經有一定程度搭配的前提下
推估應該有機會到90+或更高
當然
這取決於用戶需求與預算
能夠確認的是「1266上限非常高」
如果你喜歡它的聲底
非常值得,替它組建一個好系統
來慢慢調整、升級
------------------------------
過程中
做了不少嘗試與調整
這些經驗可當作是
1266「關卡與挑戰」參考舉例
要留意
這些只是舉例、而不是全貌
希望藉此「拋磚引玉」
歡迎更多用戶推文或站內信補充
讓這個1266攻略可以更完整
------------------------------
關卡1. 耳機配戴
1-1 配戴感、舒適度
1-2 聽感影響
關卡2. 推力
-> 至少推出一定程度的聲音
關卡3. 細節、密度與控制力
-> 聲音表現、耐聽度不能太差
關卡4. 中頻(包含人聲)
關卡5. 調音路線的考量
-------------------------------------------------
附帶一提
在店家短期試聽
會困難於展現1266實力 :
(很容易打折扣或誤殺)
「耳機配戴要經過一番調整...」
「前端搭配不易...」
「原廠耳機線略偏重於高低頻兩端且素質不算很好...」
如果拿人聲曲目試聽,可能佔不了什麼便宜
------------------------------
「關卡1. 耳機配戴」
分成兩部分來聊:
1-1 配戴感、舒適度
1-2 聽感影響
------------------------------
1-1 配戴感、舒適度
有些人說1266外觀像刑具
或是
Fight Club!
但實際配戴
其實沒有什麼刑具感
應該說
1266戴起來是很密合舒適的
配戴感挑戰
來自於「重量」與「夾力」
1266算是相對重一些的耳罩 (640克)
上方有皮革頭帶支撐
左右夾力,可透過頭梁樞紐微調
官方設計用意
是透過三點式的支撐與配重
來改善重量可能帶來的不適
官方推出的小羊皮磁性替換耳墊
厚度蠻厚,一副要價台幣12K多
不同時期耳墊也會影響聲音
例如Phi墊、CC墊、TC墊
(目前應該只買得到最新TC墊
如果看到有二手拋售的話可考慮)
磁吸式拆裝非常方便快速
(反觀鐵三角之類的裝耳罩夠累人)
磁盤與耳墊是用膠黏合
用久了要留意老化脫膠
官配耳墊本身開孔是橢圓形
類似卡槽的方式磁吸固定角度
可自己嘗試喜歡的角度
(縫線處對準一點鐘方向、三點鐘方向...etc.)
曾與原物主討論過
建議可把「縫線處對著正前方」
舉例來說
左邊耳墊如下圖示
是把耳墊縫線處裝在三點鐘方向
(耳後方區域是比較厚的部份)
耳墊橢圓形開孔
可配合耳機本身的開孔
另一方面
配戴上也會比較貼合
------------------------------
不過「配戴感、舒適度」對我來說
剛好不是問題
手邊老PSK兩顆沉甸甸金屬重量訓練過幾年
且PSK頭梁比較硬
1266配重也比PSK更舒服一些
另一方面
剛好平常安全帽是戴可樂帽
帽體含鏡片重量約1950克
(3支1266重量)
已習慣騎車1個多小時脖子不會痠或累
頭也不算很大,不會覺得夾
目前嘗試過
這邊可連續戴兩小時1266沒問題
這部分偏向主觀感受、見仁見智
有興趣的人
可去店家實際試戴試聽看看
------------------------------
1-2 聽感影響
分成兩個重點
------------------------------
a. 配戴方式
這段太關鍵、太容易造成1266錯殺
篇幅會稍多點
要特別注意 (畫重點)
如果要讓1266發揮實力
「不能讓左右耳墊緊密壓住頭」
「不能讓左右耳墊緊密壓住頭」
「不能讓左右耳墊緊密壓住頭」
先請出老闆 Joe Skubinski 現身說法
Tuning AB1266 TC on your hea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0wwdxsF3Yc
配戴1266時
先把頭樑左右往外拉開一點、開始調整
讓耳墊有接觸到皮膚就好
左右各留一點點空隙
「不能讓左右耳墊緊密壓住頭」
保持在
搖晃頭時,會微微鬆動的狀態
(頭樑鬆緊帶支撐稍多一點重量)
依照Joe的說法
耳朵和臉部皮膚的接觸
也會影響到阻尼(dampling)
如果耳墊太過於緊密壓住頭
會讓單體可推動的空氣變少
進而影響到聽感
這邊實測後
確實聲音改善明顯
聲音層次感與氛圍感更好
------------------------------
b. 隨時微調整
Joe 還有提到一個關鍵在於
類似兩聲道擺位概念
聆聽過程中
可以將1266的左右耳墊
依照聆聽曲目差異
調整耳墊位置 (向前向後一點、或上下微調)
以取得最佳聽感
------------------------------
引述ABYSS官方說明如下
AB1266 was designed to duplicate the sound of top shelf loudspeakers with subs
in well appointed listening room, in as such unlike 99% of headphones it has
minimal rear wave reflections to color the sound.
In fact one of the reasons we used foamed aluminum was that in this particular
headphone design it has similar qualities to nothing on the back-side at all,
as in acoustically open to the driver.
AB1266 旨在在設備齊全的聽音室中複製帶有低音炮的頂級揚聲器的聲音,因此與 99% 的
耳機不同,它具有最小的後波反射來降低聲音染色。
我們使用foamed aluminum(1266外觀可見的那層鋁製發泡金屬)的原因之一是,在這種特
殊的
耳機設計中,它的獨特性在於聲學上,能對單體有著良好開放效果。
To people who tend to be strictly headphone users (little or no experience wit
h a properly set-up 2 channel system) this may present itself as more laid bac
k in certain regions of the frequency spectrum, but in essence the vocals, dru
ms, etc. come from a more distant not-in-your-face perspective due to added [n
ay infinite] depth to the soundstage outside of your head (not the typical wid
th and height only).
對於那些傾向於嚴格使用耳機的人(很少或沒有正確設置兩聲道系統的經驗),這可能會
在頻譜的某些區域表現得更加悠閒,但本質上是人聲、鼓等。會來自更遠的、不在你面
前的視角,而是由頭部外的聲場而增加了無限(nay infinite)的深度(不僅僅是典型的寬
度和高度)。
This acoustic perspective is adjustable by the fitment, and as many here will
tell you this is an important thing to spend time understanding. For example,
if want to key in on vocals moreso, try moving the headphone back slightly on
your head, in other words move the front of the driver toward the center of yo
ur ear.
這種聲學視角可通過配件進行調整,正如這裡的許多人會告訴您的那樣,這是一件需要花
時間了解的重要事情。 例如,如果想要更多地聽到人聲,請嘗試將耳機稍微向後移到您
的頭上,換句話說,將驅動器的前部移向您耳朵的中央。
------------------------------
上述這些概念
a. 配戴方式
b. 隨時微調整
再加上
c. 耳墊(耳罩)的替換
我後來嘗試在其他耳罩耳機也適用
不過確實1266影響會更明顯一些
概念上來說
耳罩耳機內的腔室空間與人耳位置
是屬於一種聲學場景
耳墊替換也會影響
但1266耳墊剛好是磁吸特規
且舊款應該都停產了選擇性不多
其他兩個部分
則非常推薦1266用戶
或短期試聽的玩家嘗試看看
(以免錯殺1266)
------------------------------
總結來說
1. 頭梁樞紐位置可拉開微調
先將夾力調整到一個位置、角度
2. 再做耳罩角度前傾的角度微調
儘量讓左右耳罩貼合臉部角度,但不要過度壓緊
3. 搭配頭頂做三點支撐的微調
4. 保持在搖晃頭時,會微微鬆動的狀態
5. 依照聆聽曲目差異,視情況微調耳罩位置,找出你的最佳聽感位置
------------------------------
附帶一提
有些head fi上面的1266用戶
做了改善配戴感的嘗試
舉例來說
在頭頂皮革頭戴處,加墊海綿
來源出處:
https://tinyurl.com/ynr7vnya
來源出處:
https://tinyurl.com/yck4pur2
或是在耳墊處
透過3D列印方式DIY通風底板
來源出處:
https://tinyurl.com/279ws9pp
------------------------------
「關卡2. 推力」
Sensitivity: 88 db/mW
1266靈敏度很低
屬於相對難驅動的平板耳機
Impedance 50 ohm nominal
不只低敏、還是低阻耳機
意味著電流需求也很大
以前有些用戶會找
「功放後級」或「客製擴」來做對應
近幾年推出的耳擴(晶擴或管擴)
其中有些,也有不錯效果
(不一定要功放後級,也是可以推好1266)
這關是我覺得最關鍵的地方
對大多數用戶來說
搞定耳機配戴,找個搭配良好的擴
前端不要太差的情況下
憑藉1266良好素質,也能有不差的表現
接下來可以安心退燒
或是慢慢升級調整前端
但如果
擴的部份搞不定
1266表現會有很大落差、甚至造成誤殺
但要留意
每台耳擴「守備範圍」不同
例如之前聊過的P750u
搭配日系耳罩非常合拍
可推出良好表現,甚至讓人有退燒感
但遇到守備範圍外的耳機
例如餓鬼之一的難推平板 Dan Clark Stealth
推出來的聲音偏軟、線條感差
背景伴奏與高低頻都會有縮感
以1266為對象的話
假設以 100K價位帶 來舉例
Chord TT2(後面XLR輸出直推)
HWA Audio 的 Superpower 500(超放)
HeadAmp 的 CFA3
本次使用的 Holo Bliss KTE
都是不錯選擇
------------------------------
「關卡3. 細節、密度與控制力」
1266 這部分上限很高
反過來說,受到前端影響也很多
細節、密度
耳擴、前端訊源(包含DAC)都會有影響
除此之外
也需要良好控制力來搭配細節
控制力則來自於耳擴環節更多些
(類似於兩聲道系統前級角色)
這些因素沒處理好
推力足夠條件下,如果細節、密度不足
音場/形體大了卻不夠密實,結構撐不起來
甚至會有點鬆散、渙散或嘈雜感、耐聽度差
------------------------------
「關卡4. 中頻」
1266三頻其實都不錯
但在原配線條件下
相較於表現亮眼的高頻/低頻
個人覺得
中頻是「相對」稍弱的一部分
人聲稍遠且偏中性,比較少情感
甚至有時還會帶一點「監聽味」
中頻不至於V型凹陷那麼誇張
但有一點點「較和緩」U型的感覺
爬文看了一下
1266中頻這題在國外head fi論壇
也是常被玩家討論的議題
但這題其實有點主觀、見仁見智
如果你覺得
原配耳機線搭配手邊系統
中頻已經足夠良好
那也可以忽略這關,沒毛病
有很多可能做法:
前面聊過的耳機線
Headphone FilterSet
從三大件著手
輔件的話壁插、電源線、保險絲...etc.
------------------------------
「關卡5. 調音路線的選擇」
1266是走中正大氣路線
透明度高且紋理細節豐富的類型
個人主觀認為
1266不需要很多「音染」來做搭配
鐵漢可以有柔情的一面
但應該不需要從骨子裡做性轉
音染是有機會,多增添一些韻味
但我會比較希望
在維持原本優點的前提下
(低頻、音場、細節與超強結像力)
試著增加一些
中頻厚度暖度、聲音滑順度以及血肉感
1266給我感覺
是接近於「超現實」與「高爽度」的路線
結像力超強、結像偏大
速度快、力道強勁剛猛
這是超越大多數耳機的優點
想維持原有走向的話
找一台晶擴或後級,可以處理的很到位
有些人喜好口味不同
找一台推力足夠的管耳擴
(WA33 Elite Edtion, Primavera...)
或是
前管後晶的高階耳擴(AIC10, Z10e...)
增添更多色彩感與音樂性
也是不錯方向
這部分,不同調音路線
還有很多可攻略的空間
就留待1266大燒們分享/補充了
------------------------------
接下來分享幾個
過程中,我覺得比較關鍵的環節
------------------------------
「耳擴 / 墊材」
這邊以Bliss為例
增益隨著音量調整、推力足且不粗聲
即使低阻高敏耳機,也不會有過推的感覺
從耳道到耳罩,不論靈敏度,在Bliss幾乎都沒什麼底噪
是屬於適性相當廣且表現良好的耳擴
選單output模式
可選取LO-Z/HI-Z
分別對應「低阻耳機」與「高阻耳機」
但如果低阻耳機
卻使用HI-Z(高阻模式)
電流降低會導致聲音偏軟一點
1266低阻低敏
推薦使用Bliss的LO-Z檔位
低阻耳機所需電流更大
在LO-Z(低阻模式)下
聲音線條感與控制力更好
可以把1266的低頻、音場、氣勢感與力道推出來
同時有著良好的微動態、殘響與氛圍感
音量部分
1266 / Susvara大約是-15dB ~ -5dB
(視音樂類型而定)
L5000
則大約-35dB ~ -25dB
但要留意
1. Bliss對周邊相對敏感(線材、墊材、保險絲...)
2. Bliss需要熱機時間
聽L5000的話大約至少熱機一小時
聽1266的話則大約至少熱機兩小時
未熱機直接聽,1266低頻「框~框~~框~~」
熱機完全後,1266低頻「磅!~磅!~~磅!~~」
(只有在1266,差異才會這麼明顯)
大概類似這種感覺
低頻表現與力道感差異不小
------------------------------
附帶一提
Bliss還有個優點
可以同一台耳擴
處理1266, Susvara, L5000, Stealth...etc.
都可以良好驅動,推得有聲有色
(耳擴本身是都可對應,但前端與周邊要稍做一點微調)
------------------------------
「墊材」
墊材我認為是另一個關鍵
這邊使用的兩種搭配是
Critical Mass Systems Center Stage2 0.8
(以下簡稱「CMS」)
以及
Franc audio Ceramic Disc HYBRID
(以下簡稱「HYBRID」)
CMS腳釘
可參照thomas790大大的心得文: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656661273.A.315.html
Franc腳釘
可參照louissyou大大的心得文: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683384423.A.4AA.html
------------------------------
CMS腳釘
最初是放DAC位置
發現線條收得很精準且不瘦不乾
甚至會有「SNR提高」的聽感
整個音像變清晰
亮暗部對比好很多
Franc腳釘
這邊有使用其中的三款
左到右依序是Fat Foot、TH、HYBRID
相較於CMS三頻沒有太大變化的情況
Franc腳釘給我感覺則是三頻的有感提升
後來和CMS物主
thomas790大大討論後
由於國外很多玩家推薦是把CMS放前級使用
我嘗試著對調位置
從原本的DAC(CMS) / 耳擴(HYBRID)
換成DAC(HYBRID) / 耳擴(CMS)
發現這樣調整
耳擴端的控制力,藉由CMS明顯變得更好
DAC也透過HYBRID
有著更明顯的三頻提升感(包含中頻)
這搭配方式,相對於手邊其他組合
更能夠發揮1266實力
我嘗試不同搭配後
喜歡的排序如下(由高至低):
DAC(HYBRID) / 耳擴(CMS)
DAC(CMS) / 耳擴(HYBRID)
DAC(Fat Foot) / 耳擴(CMS)
DAC(CMS) / 耳擴(Fat Foot)
如果希望耳擴控制力強化的
可以參考看看CMS這組腳釘
效果相當驚人
對於像1266這類耳機來說
良好控制力會有很大助益
細節多但不亂、恰到好處的感覺
耐聽度也會提升
附帶一提
CMS或Franc這些腳釘
如果要發揮更完整實力的話
都推薦在腳釘底下,加墊一些抑振板
多了抑振板輔助
可以讓上方腳釘(或其他墊材)的特性更明顯
發揮更完整實力
如果有不錯的音響架
把腳釘擺在音響架上面
也等同於這邊提到的抑振板
同樣會有很好效果
這邊是使用
Wellfloat 3545L + Welldisc
墊在 CMS 與 HYBRID 底下
這些墊材的細節
近期會另外發一篇聊聊
------------------------------
「訊源(或訊源處理)」
也就是
進DAC之前的那段路徑
這邊除了方案很多樣之外
1. 數位轉盤
2. PC搭配隔離器、USB Reclocker或DDC
3. 數位轉盤搭配隔離器、USB Reclocker或DDC
4. CDP
5......etc.
選擇性也非常多樣
更高端的選擇推薦、就留待大燒們補充
如果是針對1266系統
除了一些已有高端訊源的玩家之外
現階段我推薦 Phoenix USB(鳳凰)
兩個原因:
1. 搭配性佳,有感提升
這台雖然價位不便宜(USD 3,749)
但除非已有更高階的前端訊源
不然,不論是數位轉盤或PC用戶
搭配鳳凰,都會有明顯提升
2. 對1266有助益
除了一般USB隔離或電訊分離效果、音響性提升之外
最關鍵的是
鳳凰有著優秀的自然度、活生感與聲音質感
1266雖然很多強猛特色
但我認為它「相對普通一點」的地方
(有提升空間的地方)
就是自然度、活生感相關屬性與聲音質感
(這些剛好是剛猛的1266很需要的)
這邊鳳凰只是其中一個例子
可以找其他類似走向的前端器材
或是更高端的數位訊源
應該也可達到類似、或甚至更好效果
------------------------------
「DAC / 訊號線」
DAC選擇又比耳擴更多了
這邊舉例其中幾個、實測過覺得不錯的選擇
R2R DAC
-> Sonnet Pasithea
(原物主所使用的DAC)
-> Holo May KTE
(這邊本次使用的DAC)
或是
WEISS DAC501 mk2
(本次剛好借來有實際搭配過)
如其他1266用戶有推薦的搭配
也歡迎推文補充/分享
------------------------------
這三台都有著良好的中頻表現
都不會偏直白冷聲
且音響性也不錯
都可以和1266做良好搭配
May音場稍大一點
501 mk2則是中頻再更好一點
(且相較於May可省去一些前端升頻步驟)
WEISS 501 mk2
相較於之前評測過的mk1
最大變化是
維持良好聲音鮮活感的同時
聲底從原本柔和輕盈透明
變得更加濃厚有感情、量感也更好
1266搭配活生感好、中頻表現良好的前端
都會有很合拍的效果
附帶一提
501 mk2/May這兩台如果走USB輸入的話
前面接鳳凰提升幅度都不小
------------------------------
訊號線
STAGE 3 CONCEPTS Gryphon XLR
有些老旗艦線
雖然技術不是最新,但導體量卻給的很足
充沛量感之外,本身特性也會更加鮮明有感
S3C Gryphon也是如此
屬於早期舊旗艦型號(6芯)
聲音重量感好
高密度各頻段銜接很順暢、飽滿大氣血肉感好
細節與形體感優秀、卻有寬鬆感
(這點和1266類似)
銀底(銀鈀合金)但不薄聲
有一點銀底光澤感、打磨感,但沒有過多音染
(不會和L5000音染打架
剛好1266也不需要過多音染)
這條線初聽覺得聲音比較有力
細聽之後,發現是音像聚焦感更好
(比之前用的N家瓦哈拉好很多)
Gryphon有著很強的低頻量感與爆發力
與1266也很合拍
小缺點是線身很粗重,走線不易
(左S3C Gryphon、右Nordost Valhalla)
對前端需求較大(類似1266的情況)
前端細節密度不足,有可能會撐不起來
雖然 Gryphon 聲線潤澤流暢有足夠厚度
但並不屬於音染調味類型的線
如果前端包含DAC
剛好都是以直白解析為主的走向
搭Gryphon就不一定會是好的
(避免耐聽度或調和度,之類的音樂性問題)
其他品牌訊號線也很多選擇
但個人建議
留意一下「音染與音色走向」的部分
這有點主觀
但如前述、我感覺1266不是很適合重染味的走向
如果調整不好
也許會讓它原本一些優勢或特色降低
不過這取決於「用戶的期待方向」
有點見仁見智
也看過有玩家搭配管耳擴
讓1266有著不同的調音走向發揮
------------------------------
「壁插」
如預算許可
可參考看看AU SE壁插
參照evadodoya大大版上的心得
提到一段AU SE描述
--------------
比較沒有會往兩個極端跑過去的感覺 但相對的你的系統如果就比較擠在中間的話
想要稍微往旁邊舒緩的人 那這顆不會是你的首要目標(除非音色你要)
--------------
而1266「剛好相反」
是屬於相對來說「往兩個極端」多一點的聲音走向
換句話說
我認為1266初始(原線)狀態下
是偏高低頻多一點的聲音走向
AU SE聲音密度提升明顯
滑順感、細緻感都不錯且中頻量感充沛
對1266會有明顯「正向幫助」
(剛好都是1266需要的屬性)
如不想使用AU SE
其他壁插也可以
但要留意使用的位置
(總線、前端器材、DAC、擴...)
這題範圍有點大
之後再另外發一篇聊聊細節
(避免本篇內容過多)
------------------------------
「保險絲」
在1266挑戰之前
這邊原本是
DAC位置兩根保險絲交替著用
鯊魚火神保險絲
Audio Magic Masterpiece M-1
之前在別篇聊過
這兩根保險絲有著幾乎相反的聲音走向
搭配L5000時
我是平常主用鯊魚火神
偶爾換口味,就換成 M-1
但1266的情況
AB Test過
相較之下,我反而覺得M-1保險絲會更好
類似前述SC耳機線的調整方向
也是讓1266中頻血肉感更好
整體聲音厚實自然、人聲表現更好
鯊魚火神雖然活生感好
但搭起來會偏瘦一點,厚度與量感不如M1
就不是那麼適合1266
(或是把鯊魚火神往前端擺也可以)
如之前聊過
不想在保險絲投入太多的話
SR紫也是個安全的選擇
------------------------------
總結來說
這邊1266調整方向是
DAC段
加入一些調音處理與中頻補強
(前端包含DAC影響風格走向更多些)
例如
CCUD2電源線、AU SE壁插、M1保險絲、HYBRID腳釘...etc.
耳擴段
則試著提供良好控制力,並試著推出更多1266實力
例如
S3C Gryphon訊號線、Cross point Flare電源線、Flare壁插、CMS腳釘...etc.
再搭配
前段訊源處理的幾個環節
試著把前端密度、細節儘可能做些處理
(前面這段「訊源處理」
我習慣稱之為「DAC好朋友」)
(這段如果只能優先選其中一台的話建議鳳凰)
3R Renaissance -> Phoenix USB
-> Hydra Hub(PCM升頻768)(轉I2S) -> Helen(PLL)
(搭配9999RH、EAU Rouge ER-PSX壁插)
501 mk2不支援I2S
但之前測試搭配鳳凰走USB已有很棒的表現
(一些輔件或雜項先省略)
-------------------------------------------------
【閒聊】
來聊聊
前面曾提到的形容詞
「沉浸感」
這是一個成因複雜的「主觀感受」
有些人
聽到喜歡的旋律,就可以有「沉浸感」了
這是主觀上的
畢竟「音樂」才是目的
有些人
則希望回放音樂的設備,可以滿足更多條件
有更好的輔助效果、來讓「沉浸感」加成
透過「器材」這個手段
來增幅音樂的效果
------------------------------
個人覺得
讓「沉浸感」這個感受
加分的條件:
-> 細節
-> 滑順感
-> 空間感
-> 低音域處理
-> 均衡度
-> 結像力
-> 音色
充分反映前端「細節」
音符聲線足夠「滑順」細膩的良好演繹能力
音場不一定要非常大
但「空間感」明確、層次錯落有致
避免音像平面、呆板不自然
「低音域處理」的質與量
對人耳聆聽時、空間感的再現性與整體感受
有更好的正向變化
三頻相對「均衡」
不特別強調突出某頻段、或退縮很多
影響耐聽度
「結像力」足夠密實、形體感清晰
那個「感覺聲音立起來」的真實感更好
(放在兩聲道的話就是「脫箱感」)
「音色」大抵不外乎
聲音特色、泛音、音染...等等
這部分與「中高頻處理」以及「調音」關聯較大些
------------------------------
聽起來
「沉浸感」似乎達成條件困難
但其實每支耳機、每個系統
或多或少都能做到
只是程度差異而已
1266並不是滿分,但總合分數非常高
幾乎是我聽過
「沉浸感」最好的耳機
尤其是優秀的「低音域處理」與「結像力」
讓這個「沉浸感」的表現...非常可怕
非常推薦1266用戶聆聽時
搭配歌詞內容(或畫面)一起
試著沉浸在
畫面呈現、詞曲意境、樂器伴奏、歌者歌聲
所營造的世界裡面
真的是非常有感、享受
------------------------------
舉例來說
AJR - World's Smallest Violin
世界最小的小提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EnJbjBuxnw
----------------
巴哈有歌詞翻譯與一些補充說明
來源出處:
https://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5540289
(以下取自巴哈原作者頁面的說明)
把年輕迷茫唱出來的一首歌
World's smallest violin具有聽不慣無趣的悲傷故事敷衍性的表達同情。
在歌詞開頭先提及戰場軍人、火場消防員兩類常被作為歌頌悲劇的角色。
再反諷似的稱自己經歷的一切都不及上述二者。
接者便不斷地意圖向世人傾訴他無處宣洩的偽同情。
除了字面上的青年迷惘意涵外,背後很可能是歡快中帶有那麼點戲謔的現實譏諷。
----------------
前陣子很喜歡的一首曲目
雖然無損版本聲音表現更好
但我反而比較常、搭配YT畫面一起聆聽
AJR使用了很多樂器音效、效果音
(效果音有搭配畫面)
搭配歌詞與帶點民謠歡快節奏
整體來說
相當熱鬧有趣,又帶點戲謔的氛圍感
而我只有使用1266時
才會跟著搖頭晃腦打節奏(尤其是後段那邊)
也有現場演唱的版本
AJR - Worlds Smallest Violin (Live from the OKO Tou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zl_q-fe_fw
----------------
年僅27歲就逝世的英國女歌手
Amy Winehouse
所演唱的經典曲目 Valerie
Mark Ronson ft. Amy Winehouse - Valeri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ixuI_GV5I0
Amy 充滿靈魂歌聲與歡快伴奏氛圍
也是沉浸感效果不錯的曲目
用1266來聽,節奏感很棒
Amazon music 有這首的無損版本:
-------------------------------------------------
「沉浸感」
其中一個關鍵在於
「樂器與人聲的良好平衡」
雖然初始狀態下
1266人聲並不算突出
經調整後已可達到良好平衡
也就是聆聽時
人聲表現很到位,不會退縮或缺乏情感
再搭配原本就很強的「樂器表現與結像力」
這聲音表現真的有可怕到...
(不愧是大魔王)
舉例來說,最近很火紅的曲目
YOASOBI「アイド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RtdQ81jPUQ
像這類型、敘事風格強烈的曲目
「人聲」與「樂器伴奏」其實同等重要
「アイドル」這首曲目透過Ayase強大後製
人聲/樂器伴奏兩者的「存在感」都特別強
以這首曲目來說
1266表現就很合拍、強勢
搭配歌詞敘事內容、畫面章節高低起伏
時而帶點誇張的強力節奏敲擊
收放速度快又清晰不缺量感
很凝實的音像感躍然於前
1266在這首的表現
只能用「超猛 + 超爽」來形容
------------------------------
再舉一個例子
應該不少人也熟悉的
Yorushika (ヨルシカ)
他們近年幾首新單曲
例如「テレパス、アルジャーノン、斜陽...」
也許得益於錄音與後製優化
給我感覺
相較於早期專輯
「樂器伴奏」有越來越強的趨勢
收放感、節奏感非常棒
搭配原本就很強的主唱suis歌聲
強強相互搭配,整體感很好
而當我使用1266時
這個感覺是更為「明顯與強化」的
(1266聽「斜陽」有夠讚,大推)
-------------------------------------------------
最後聊聊
1266,Susvara與L5000
身為L5000用戶
之前有幸
也曾在自己系統蹭聽過Susvara(感謝朋友)
(以下簡稱「Sus」)
其他超旗艦耳機也很強,但「不在本篇討論範圍」內
在此僅提供1266,Susvara與L5000
這三支耳機給我的小感
(先說
Sus這邊試的時間不算長
只提供一些簡單心得,參考價值有限)
--------------
假設
先不論調音走向與聲底風格特色
而關注在
細節、密度、形體感與層次感
也就是
聽者立即感受到的音像直觀感受
一般來說
當我們在相同系統上面
交替聆聽不同耳機時
或多或少
會因此有一點「降級感」或「升級感」
的主觀感受
但上述這三支耳機在交替聆聽時
並不會讓我感到有「降級感」
基本素質面,我認為是差不多平級的
沒有太大差距
聲底差異倒是不小
這次沒拿L5000來做1266評比
就是因為兩者聲底差異很大
比較適合當作「互補」而不是「對比」
--------------
1266屬於「中性純粹強大的力量」
Sus/L5000都是「素質/調音兩者之間的調和平衡」
但兩者調音走向差異很大
再加上
開放式平板 / 封閉式動圈的設計差異
讓Sus/L5000呈現出來的聲音很不同
共通點是
這篇提到的「沉浸感」
這三支耳機都蠻強的
前端驅動搭配良好的前提下
這三支耳機,都可以對應大部分的音樂類型
總合適性都很好
--------------
L5000素質面不輸1266
女聲表現更好
優異的中頻表現、人聲凝聚感與微甜感
(和鐵家其他耳機比是微甜)
中高頻表現我喜歡L5000更多
L5000音場處理、聲音開放感
已算是封閉式耳機裡面的佼佼者
我認為L5000是兼顧了現代強大素質
與鐵家調音適性,而且聲音健康的經典之作
但是
終究封閉式耳機
多少會有點聽感上的「悶感」
(封閉式/開放式耳罩之間交互聆聽的感覺)
更何況比較對象
還是開放式平板裡面1266/Sus這兩位大魔王
整體聲音自然度、脫箱感
還是會輸給1266/Sus
(橫向音場也是1266/Sus更好)
如果這三支硬要我評個高下
我會把1266/Sus擺在略高一點的位置
(1266/Sus差不多平級)
這三支都很雜食
可以對應大多數的音樂類型
有推好的話
都能夠發出很棒的聲音(讓人有退燒感)
如果比較講究的玩家
在前端已經可以良好對應的前提下
可從這三支之中
挑選其中兩支做互補
(如果買得到W2022的話應該也很棒)
--------------
L5000的部分
之後找機會另外聊聊
--------------
1266/Sus之間
端看聽者比較想追求哪種路線
Sus如前述素質/調音的調和平衡
配戴舒適,聲音寬鬆自然但音響性毫不馬虎
音樂性與精準度兼具
前端驅動良好狀態下
1266偏向於剛中帶柔
Sus偏向於柔中帶剛
Sus有趣的地方在於
也許初聽會讓人感覺、似乎不是很突出或甚至有點軟
但驅動良好情況下,細聽之後會發現
「咦,其實音響性很棒耶,該有的都有,而且不過度強調」
低頻表現與力量感沒有1266那麼強
但中頻音染與調音,完成度已經很高
(人聲或是鋼琴弦樂獨奏,我會喜歡Sus更多一點)
Sus也是出了名難搞
要避免音染打架、聲底不適合之外
該有的音響性也要發揮出來
要花很多時間慢慢微調
有時候一個環節不對,就會衰聲給你
(1266也類似情況但程度上Sus多一些)
-------------------------------------------------
這次耳機攻略花了不少時間
也感謝朋友麵包大的支持
後來發現內容太多,刪減了很多
(原本還有放更多純樂器或搖滾的曲目)
本次舉例這些
只是滄海一粟,拋磚引玉
期待後續更多1266用戶分享心得
過程中
我蠻喜歡1266的強大素質與可塑性
爽度很高,又可兼顧人聲
1266和L5000互補是真D讚
幾乎涵蓋我全部聽音類型了
如果有版友要出售二手1266的話
也歡迎站內信我 (喂
下期預告...
應該會是墊材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9.255.18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686728259.A.DCB.html
SC升級線真的不錯
外型前衛, 不過1266造工蠻好的XD
好奇蛋塔搭配心得XD
又貴又餓qq
好奇無後綴版的人聲表現如何
1266聲底中性,確實可塑性蠻大XD
頭帶斷是O環那邊嗎
不然就要改考慮同廠的diana tc (390克)了
感覺高階整合方案相對少些
我心目中的古典樂神器
※ 編輯: luke417 (42.71.48.247 臺灣), 10/28/2023 11:05:49
※ 編輯: luke417 (42.71.149.132 臺灣), 11/10/2023 18:39:3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