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香港Patreon】新都城大廈「前傳」:三條以雀鳥命名街道
閱讀全文:https://www.patreon.com/posts/55641153
舊稱七姊妹的北角在一九一八年至四十年代戰前,曾存在一個叫「名園」的遊樂場,但由於經營不善、生意一直欠佳,在斷續經營大約二十年後,終在香港日治時期徹底結業。許多香港歷史著作或網站都有相同的描述:「名園」原址後來建成了新都城大廈。
但關鍵是新都城大廈首期在一九六七才入伙,但名園早在四十年代初已結業,這塊地皮在中間的二十多年間究竟發生過什麼事、坊間卻幾乎沒有太多記述,仿如「斷片」般接近空白一片!但只要翻查五十年代的地圖,卻可以找到答案的線索——在名園倒閉後、新都城大廈建成前,這裡出現了三條以雀鳥命名街道:燕子道、 鷹道和孔雀道......
如卻了解更多:https://www.patreon.com/posts/55641153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長沙灣Cheung Sha Wan是香港一個海灣,位於九龍半島西面,行政上屬深水埗區。長沙灣位於荔枝角和深水埗之間。填海發展前原是長形沙灘(今元州邨及長沙灣站的位置),當地鄉民稱之為長沙灣。長沙灣海旁有一條小鄉村名為長沙灣村。此村於清嘉慶年間出版的《新安縣志》已有記載。該區從前鄰近英軍的舊深水埗軍營...
「香港日治時期」的推薦目錄:
香港日治時期 在 歷史時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940年香港,八十年前12月14日 香港淪陷前一年,中環皇后大道中《#皇后戲院》正在首眏美國荷里活伊士曼彩色鉅片《#亂世佳人》(1939年Gone with the wind)由#慧雲李(首部電影)#奇勒基寶 主演
黑白照片AI Colorized色彩
★歷史【皇后戲院1924-1958】在香港日治時期,皇后戲院改名為明治劇場。香港重光後,皇后戲院於1945年9月開後,運作至1958年7月重建。新址重建為陸海通大廈,建於1961年7月,新的皇后戲院由原來1200座位變成902座位。而戲院商場的第一個租客是已故影星張國榮的父親,他是一位著名的洋服師傅。1995年,皇后戲院取消堂座,樓座則變成迷你戲院。2007年9月30日,皇后戲院以《色戒》作結業前最後放映的影片,結束其82年的歷史 昔日香港 (文字資料維基)
香港日治時期 在 舊時香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945年皇家空軍基地(Colorization版)】
1945年8月15日,日皇宣布終戰,等如承認戰敗。侵略香港的日軍頓成階下囚,並要承擔勞役,包括接受英軍指揮,協助戰後清理、復修等工作。
短片紀錄了1945年9月,日本士兵在英軍督導下,協助清理戰時受損的皇家空軍基地。片中可見今天觀塘道、向晴軒等當年舊貌。
英國皇家空軍於1918年成立,於1924年起派駐英屬香港。1927年,香港皇家空軍基地正式啟用,當時範圍比現存的遺址廣泛,包括衙前圍村以南及現時新蒲崗以東也是基地範圍。
1934年,為了積極備戰,軍方撥款5萬英鎊改善基地,警察訓練學校亦於同期在基地內成立。1941年12月8日早上,香港保衛戰爆發,日本軍隊戰機已經迅速轟炸空軍基地,使到香港失去制空能力。香港日治時期,該址曾被日軍改作憲兵部。
1945年8、9月月香港重光後,該址恢復作為皇家空軍基地,直到1978年遷往石崗機場為止。
基地搬遷後部分土地用作興建啟業邨,1981年完工。其時由於香港越南船民問題,該址在皇家空軍搬離後,旋即改為一個難民營以收容越南船民,當時稱為啟德難民營(又稱新秀難民營),由監獄署(1982年改組成懲教署)管理。
1989年港府實施甄別政策,難民營改稱為啟德越南船民離港中心,並轉由民眾安全服務隊管理,及後又改名啟德越南船民轉介中心,直至1998年3月13日關閉。現時營內的建築已改作不同的用途。
.前皇家空軍基地總部大樓/香港一級歷史建築,現時為明愛向晴軒的總部。
.前皇家空軍基地職員宿舍連食堂/職員宿舍連食堂是香港一級歷史建築,曾用作警隊刑事偵緝學校,現為香港浸會大學的啟德校園,主要是其視覺藝術學院上課之用。2009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榮譽獎。
.前皇家空軍基地職員宿舍第二座:職員宿舍第二座是香港一級歷史建築,現為香港浸會大學的啟德校園低座,主要是視覺藝術學院學生工作間。
香港日治時期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長沙灣Cheung Sha Wan是香港一個海灣,位於九龍半島西面,行政上屬深水埗區。長沙灣位於荔枝角和深水埗之間。填海發展前原是長形沙灘(今元州邨及長沙灣站的位置),當地鄉民稱之為長沙灣。長沙灣海旁有一條小鄉村名為長沙灣村。此村於清嘉慶年間出版的《新安縣志》已有記載。該區從前鄰近英軍的舊深水埗軍營(南京軍營及銀禧軍營),土地屬混合式用途,有工業區、商業區及住宅區:住宅區在長沙灣東部一帶,包括數個公共屋邨(李鄭屋邨及蘇屋邨等)及新建之私人住宅(喜雅、喜盈、喜韻、曉悅、曉盈、薈悅等)。臨海地帶昔日是船廠貨倉,現已填海重新發展,該處有高速公路貫穿其間(西九龍走廊、西九龍公路),亦有公共屋邨(海麗邨)及私人住宅(昇悅居、宇晴軒、泓景臺、碧海藍天、一號西九龍及星匯居等)。工廠區集中在北面青山道及西面近蝴蝶谷一帶,近年西面部份工業區改建為商業大廈,逐漸發展成小商業區。一般而言,長沙灣泛指蝴蝶谷道至欽州街之間的地區,然而長沙灣及深水埗一帶有很多誤以「長沙灣」或「深水埗」甚至「荔枝角」命名的建築物(包括港鐵站),容易令人混淆。例如位於長沙灣的深水埗運動場;及位於長沙灣工業區內長沙灣廣場地底的荔枝角站。另外位於深水埗南昌站的富昌邨,施工時命名為「長沙灣西邨」(另一說法是「南昌西邨」)。長沙灣有兩條平行大道:長沙灣道及荔枝角道,有多線巴士途經長沙灣。3號幹線西九龍公路則在外圍經過。
元清閣Yuen Ching Kwok是香港一所供奉黃大仙的道教廟宇,位於九龍青山道的新圍村,地址為九龍蘇屋一段的呈祥道3738號地段,佔地面積約2公頃,分成高低兩組建築群。南鄰供奉觀世音菩薩及孫悟空的紫陽洞。在香港日治時期,居住在九龍西部的市民前往嗇色園參神時屢受到日軍凌辱。那時,潮州商人周亮星先生得知居民苦況,便專程在1942年4月15日 (星期二)到嗇色園禮請黃大仙傳聖土瓜灣北帝街23號二樓,道壇初名為『駐憇亭』。法壇及後於1942年8月22日(星期六)遷往九龍聯合道38號三樓,1942年9月25日(星期五)更名「黃大仙元清閣」,並定農曆十月初十日為成立日。爾後,黃大仙屢降乩示,指示當屆理事朝青山道覓地置閣,後蒙潮商陳創穆先生捐地,遂在九龍青山道的新圍村現址建設了香港另一座供奉黃大仙的道觀。現時的建築物在1955年春季落成,1955年4月24日(農曆閏三月初三日,星期日)舉行開光大典。在2005年9月,該道觀正進行籌募經費計劃,重建成一幢現代化的三層道觀,附設升降機。頂層:供奉黃大仙像、「王章」像、「張禹」像。中層:供善信供奉祖先靈位;底層:素菜食堂、廚房及盥洗室;設有24個位置的無蓋停車場。然而直至2014年仍然未能籌得足夠經費,展開該重建計劃。大門橫匾:「黃大仙祠」,對聯:「金生麗水乾卜留聖跡;華光普照坤造別洞天。」主殿供奉道教的黃大仙像、「王章」像、「張禹」像;戶外有蓋食堂:在農曆初一日、十五日及農曆8月23日的「黃大仙寶誕」,設有免費素食招待前來觀光的人士。龜池:像新加坡的龜嶼之「大伯公廟」般的池塘,中央亦有一隻石龜,牠的背上有一條眼鏡蛇。石碑:善因褔果。有辦事處、義診部、扶乩房、善信休憩處、盥洗室。服務:它是目前中唯一提供扶乩服務給民眾的「黃大仙道觀」,客人只需把需要詢問的事情以紅色信箋寫好,在主殿的檀前燒化給黃大仙的聖像,坐在側堂的乩童會受感應寫出四句七言律詩回答。然而並不是所有信件都必定回覆。中醫義診:農曆初一及十五日上午一時至下午三時。黎應祥醫師提供免費跌打應診服務,全身骨絡、頸椎、腰椎、四肢檢查。醫治肩周炎、坐骨神經痛、骨剌、十字韌帶損傷及各類痛症。
香港日治時期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深水埗警署是香港警務處西九龍總區深水埗警區的分區警署,屬於香港二級歷史建築。為了處理大量中國大陸人湧入香港後,在深水埗區所引起的治安問題,深水埗警署於1924年動工,於1925年竣工,當時鄰近海旁及深水埗軍營;深水埗警署僅比九龍現存最古舊的警署──油麻地警署,遲兩年落成。香港保衛戰時,深水埗警署被駐港英軍充作軍營用途,至香港日治時期時,被日本皇軍改為深水埗集中營的指揮部。1978年,長沙灣警署落成前,深水埗警署為深水埗分區總部,管轄範圍於香港保衛戰前遠及荃灣一帶。深水埗警署由公和洋行設計,是英國殖民地典型的新古典主義建築,分為A至E座,其中以面對欽州街及荔枝角道的C座歷史最悠久。C座樓高3層,建有傳統圓柱門廊,並且設有裝飾欄杆。傾斜屋頂鋪上中式瓦片,數支煙囪在屋頂突出。面對內庭一面設計則比較現代化,展露包浩斯風格。深水埗警署樓高3層,為了應付需要,大樓旁於後來分別增建了多座現代化建築物。
鴨寮街Apliu Street俗稱鴨記,是香港深水埗的一條街道,以專門售賣電子零件和電子產品而聞名,故有電子街或電子零件街的別稱。根據梁炳華編著的《深水埗區風物志》記載,十九世紀,鴨寮街一帶為大海,附近有農田、魚塘,填海後曾經有飼鴨養的寮。二十世紀初期,深水埗被納入城市發展,需要興建街道,鴨寮街因此而得名。1930年代起,鴨寮街是一條專門售賣二手貨品的街道,曾被視為九龍的摩羅街。到了1980年代,鴨寮街逐漸成為了電子零件的集散地,漸漸發展成以電子硬體、電訊、數碼產品為主的市場。大廈地舖主要銷售手機、保安系統、無線電、音響器材及電子零件、五金工具等,街上的200個檔口則有很多廉價貨品發售,例如手電筒、數碼產品配件、電子零件、連接線、變壓器、燈泡、電鑽等,亦有舊電器、遊戲機、黑膠唱片二手貨品等。因應2011年旺角花園街排檔奪命大火,政府資助全港43個排檔區的小販搬遷及重建排檔,冀減低火警風險。其中深水埗鴨寮街一段排檔,剛於2014年11月完成有關重建後,檔主憤言該計劃嚴格限制他們只能在細小範圍內擺賣,根本無地方展示貨品和存貨。
欽州街小販市場Yen Chow St Hawker Bazaar,又稱為深水埗布藝市場,俗稱「棚仔」,是香港目前碩果僅存的布料集中地,位於深水埗荔枝角道373號。小販市場早在1970年代開始有布販進駐,全盛時期共有190多檔經營,其後政府停發小販牌,如今僅餘21個布販繼續在市場擺檔。1978年,由於政府要在欽州街興建地鐵深水埗站,將該處的小販安排到此臨時擺檔至今。小販市場每一個檔攤都堆滿了布膠板帆布,雖環境昏暗,但布料價錢相當相宜,款式多元化,普通的綿布、麻布、各種花式的格仔布,甚至牛仔布也可以找到。因此成為時裝設計的學生常到之處。2015年8月中,食環署突然致函布販,稱政府需收回欽州街小販市場興建公私營住宅,該署曾與受影響的布販開會,提出四個補償方案,包括撥出各區空置攤位供布販繼續經營,布販亦可選擇交回小販牌照,領取80,000元的特惠金。據悉,有布販在會上炮轟食環署的補償方案欠誠意。布販又不滿安置方案提及可在各區空置攤位繼續經營,惟無交代攤位的位置,擔心檔位偏遠無生意可做。
香港日治時期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尖沙咀鐘樓(英文:Hong Kong Clock Tower)正式名稱為前九廣鐵路鐘樓,位於香港尖沙咀海旁,是九廣鐵路舊尖沙咀火車站的一部分,鐘樓於1915年建成並於1990年列為香港法定古蹟。1904年,九廣鐵路的定線落實,香港的終點站設於尖沙咀。自從九廣鐵路香港段於1910年10月1日通車後,尖沙咀火車站於1913年動工。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影響從英國運來所需物料,車站內部工程一度需要暫停。鐘樓作為火車站的一部分,於1915年完工,整座車站則於1916年3月28日竣工。鐘樓完工初期,報時大鐘是使用原本位於香港島中環當時剛拆卸不久的畢打街鐘樓的報時大鐘,鐘面只有一面。新的四鐘面報時大鐘於1920年開始安裝,於1921年3月22日下午正式開始運行。除了在香港日治時期曾經停止運作至1945年10月2日外,該大鐘一直運行至今。然而,其響鬧報時裝置自1950年代初起被移走,遷往沙田火車站大堂擺放,其後被收藏在九鐵倉庫之內。到了2010年9月,港鐵為了慶祝「九廣鐵路九龍至羅湖段通車100周年」,特別將銅鐘重置於鐘樓地下。尖沙咀火車站於1975年遷往紅磡填海區,即現時的紅磡站現址。而尖沙咀的舊火車站大樓則於1978年拆卸,原址興建香港太空館和香港文化中心。鐘樓在香港市民的要求下被保留下來作為集體回憶標誌。1990年7月30日,鐘樓被香港古物諮詢委員會評定為香港法定古蹟,受到《古物及古蹟條例》的保護。根據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提供的資料,尖沙咀鐘樓樓高44米,以紅磚及花崗岩建成,樓頂另設有一支7米長的避雷針。鐘樓被香港文化中心門前的廣場環抱,並且成為香港地標之一。
香港文化中心(英語:Hong Kong Cultural Centre,縮寫 HKCC)是香港主要的藝術表演場地之一,位於九龍尖沙咀梳士巴利道,毗鄰香港太空館和香港藝術館。香港文化中心設有音樂廳、大劇院及劇場三個主要表演場地,提供各式音樂會、歌劇、戲曲、舞蹈及電影等,中心亦設有展覽館、排練室和會議室等。現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香港文化中心舊址是舊九廣鐵路的尖沙咀總站,總站於1978年拆卸後,地皮建為現有香港文化中心建築群,而總站的尖沙咀鐘樓則保留到今。
【夫子廟會】是香港一年一度的大型中華文化推廣活動,在尖沙咀文化中心露天廣場舉行,支持機構包括:香港旅遊發展局、民政事務局等,主禮嘉賓和贊助人包括:前立法會曾鈺成主席,前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女士、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女士、電影紅星薛家燕女士等等,參與團體超過五十多個,第八屆在2017年3月4日和5日舉行。
香港日治時期 在 張哲生- 1941年12月26日,日軍在香港島北岸進行入城步操 ... 的推薦與評價
香港日 佔時期,又稱為香港日治時期或香港淪陷時期,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帝國軍事佔領統治香港的時期:由1941年12月25日香港總督楊慕琦投降開始,一直到1945年8月 ... ... <看更多>
香港日治時期 在 日治香港1941-1945 Hong Kong 1941-1945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